巨人遗骸频繁出土,《山海经》所记述巨人国真的存在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3收藏

巨人遗骸频繁出土,《山海经》所记述巨人国真的存在吗?,第1张

在世界各族的传说中,都有关于巨人的故事。比如在著名的希腊史诗《奥德赛》中,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就在海岛上遇到独眼巨人;在《格林童话》里描述了杰克的豌豆与巨人;在《葛列佛游记》里描述了“大人国”中国古书《山海经》就记载了的巨人国故事最离奇最精彩。

《山海经》中,关于中华大地上的巨人族的存在有明确的记载。现在东北、山东两地的人种较为高大,也在于血统与基因的关系。“侉子”之“侉”字,就字形而言,就是身材比较巨大的意思。拥有比较纯粹的巨人血统的是雷泽氏,大约生活在今日山东菏泽附近。雷泽氏因为身材比较高大,讲话声音洪亮,这一族在远古社会中,担任的是雷神的祭司角色,与风神、火神、雨师并列。在事前大洪水之前,雷泽氏就生活在雷泽附近了。雷泽氏的图腾是夔,是一种牛首龙身的水兽。

《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 《山海经·大荒东经》“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

华胥氏的杰出后人伏羲氏,传说是华胥族的姑娘踩踏巨人脚印而生,这实际意味着他是雷泽氏的私生子。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在早期的母系社会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拥有雷泽氏的伏羲是既高大又聪明,代表华胥族开创了一种高度的文明,从而带动了华胥族的崛起。雷泽氏的夔图腾对华胥族后来的图腾有深远的影响,其后夔的形象变为炎帝族的牛图腾和黄帝族的龙图腾。这三者的关系有比较深的渊源。

伏羲氏在迁居东方成为天下共主之前,首先与女和月母国联姻,产生了“羲和族”与“常羲族”。而伏羲氏同时与镇守昆仑山的开明白虎族联姻,生了巴人。巴人秉承了伏羲氏身材高大而聪明的特点,以及白虎族的勇敢善战,从而在中华大地的西南部谋得一席之地。伏羲氏与女娲氏,即女和族联姻,“羲和族”的一个分支演化成苗蛮,另一支则后来随伏羲迁居东方。这些都是伏羲氏的后人。

盘瓠氏最早生活的地域可能在草原与山林的交界地带,以“葫芦”为主要粮食,作为最早发现培育葫芦的族人,就被众人尊称为瓠民。盘瓠氏以龙犬为图腾,以图腾而论,其氏族可能是雷泽氏巨人族与允姓犬族联姻后产生的。其中一支是今天瑶族、畲族、部分苗族的先民,其都崇拜盘瓠为自己的始祖。黄帝之孙颛顼为帝时,盘瓠氏一支后人讨灭犬戎,高辛氏把小女许给他为妻,封为犬封国。盘瓠氏之所以能顺利杀戎宣王而归,应该和他熟悉草原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盘瓠氏中拥有巨人血统最明显的是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神,但盘古之名最早见之于三国,先秦著作并无盘古名号。

在《山海经》中最著名的巨人是夸父。在黄帝取代炎帝成为中原的统治者之前,炎帝家族拥有绝对的统治力。雷泽氏的一支迁居东海,成为东海海神。炎帝家族中的祝融本是炎帝族世袭的“火正”称号,祝融氏的后人后土与雷泽氏联姻,生了夸父氏。夸父氏拥有神话中巨人族的一些共同点,出身不凡,身材高大,但缺乏谋略,在实际战争中战斗力并不强。在炎帝旧臣蚩尤与黄帝的逐鹿之战中,夸父氏从东北部赶去中原支援蚩尤,但被应龙氏伏击而身亡。

《山海经》中记载的大人国,则是雷泽氏的另一个分支。“大人国在它的北面,那里的人身材高大,正坐在船上撑船。” “蓬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有座波谷山,有个大人国就在这山里。有大人做买卖的集市,就在叫做大人堂的山上。有一个大人正蹲在上面,张开他的两只手臂。”“有一种人名叫大人。有个大人国,这里的人姓厘,吃黄米。有一种大青蛇,**的脑袋,能吞食大鹿。”

在《山海经》中厘姓最早可见于颛顼的后代之姓。“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厘姓的苗民与雷泽氏联姻,生了大人国。“厘”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都城,故址在今安徽省无为县境。这大概是厘姓苗民的居住地。

大人国的位置约在春秋时期邾国的漆地,即今山东邹城东北。邾国,又名邾娄国、小邹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 国君为曹姓。《汉书·地理志》中说:“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这个厘姓的大人国居住在海边,以海洋贸易为生,身材十分高大。大人国的一支后代中最有名的是迁居封嵎山的防风氏,封嵎山约在今日浙江湖州附近。防风氏又名“汪芒氏”,或曰“汪罔氏”,是夏禹时防风国王。

《国语》有载,吴国进攻越国,攻克会稽,得到了一节很大的骨骼,要用一辆车专门装它。吴王派使者到鲁国访问,顺便让使者请教孔子这节骨头是什么骨头。孔子回答:“当年大禹召集众多部落首领在会稽山开会的时候,有位号称防风的部落首领迟到被杀。尸体被肢解,用他的一节骨头要装一辆车。使者问“那些神都是谁?”孔子回答:“大山河流是天下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首领就是统御山川河流的主宰,社稷的主宰是公候,他们都受到王的管制。”使者又问:“那个号称防风的神主宰的是哪里?”孔子回答:“就在当年汪罔氏之君守的封、禺之山,为漆姓。

防风氏即汪芒氏,漆姓同厘姓,都是黄帝族十二姓中僖姓的后人。僖姓是黄帝与妃子彤鱼氏所生的后人。防风氏具有雷泽氏的巨人血统,后来成为“长狄”的一支。而从“长翟”到“长狄”的演变,表明防风氏本是东夷部落中以鸟为图腾的,因为与华夏族交恶的关系,其后人后来与草原上的“狄”联姻,而成为“长狄”了。

雷泽氏的一支与草原上以“独眼人”形象著称的鬼氏联姻,从而有了独眼巨人的形象。关于独目人的传说的发源地应在现今新疆与蒙古交界的阿尔泰山脉附近,因而在欧洲、亚洲很多民族中都有流传。独眼人在《山海经》中被称为鬼族。所谓“人面而一目”,则可能是对尚武的鬼国人所戴头盔或面具只在面部开孔的神秘说法。炎帝家族的烈山氏,也是拥有巨人血统的鬼氏后代,他为炎帝时,其名为魁傀,“身长八尺有七寸,生而牛首人身,怪异之相,乃曰魁傀氏。”

很多人觉得巨人国可能是《山海经》里写得天方夜谭,可据最近几年的考古发现,巨人国很可能真的存在过?并且与以上分析出现的地址几乎一致。

墓葬群中出土的巨人骨竖牙

16年在新疆南疆的阿拉尔市发现巨人墓葬群。历史上塔里木河曾多次改道,逐水草绿洲而居的远古人类,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历史遗迹。塔里木古河道发现的神秘古墓群落正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辖区内的十一团十三连、十五连南部沙漠。

据国际人类学权威机构鉴定,该古墓群距今最远时期已有4600年的历史。据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专家介绍,该墓地出土的部分古人类尸骨和文物,恰好形同小河墓地,初步发现为上下三层六个系列,分别为4600年、4300年、3800年、2600年、1200年和900余年。

此外世界各国也频繁出现巨人尸骸。

19世纪是考古全盛时期,考古学家们挖出了大量巨大的木乃伊化石和骸骨。这些化石和骸骨没有特定的出土地点,在希腊、意大利、中东和美国都曾被人发现过。其中也有假的或被误认的,但仍有许多证据显示,地球上曾有3到5米高的巨人存在。

1950年代后期,土耳其的山谷地区发现了许多巨大的骨化石,经调查证实与人的骨头十分近似,只是比例出奇地大。其中一个人的大腿骨化石,竟然长达120米。照这个比例推算,这个“人”的身高有5米:

美国德州MtBlanco Fossil Museum博物馆收藏的12米长的大腿骨,据推算这腿骨来自5米高的巨人。

这张照片里的脚印是杜赫地博士(Dr C N Dougherty)在他的书“巨人之谷”(Valley of the Giants)中展示的──这是在美国堪萨斯州发现的巨大脚印,估计若真的是巨人脚印的话,这个人大约高25英尺(762米):

美国堪萨斯州发现的长达近90厘米的巨人脚印

叙利亚安达拉神庙,位于叙利亚阿勒坡的西北部,该遗址于1955年被发现,可追溯至几千年前的铁器时代。挖掘者阿萨夫(Ali Abu Assaf)表示,它存在的年代是西元前1300年至西元前740年之间,比所罗门殿兴建的时间还早。神庙前的入口门廊就有一双大脚印,走到大厅入口又有另一双脚,两双脚印相距9公尺,因此推测,若“巨人”一步为9公尺,那么其身高至少有20公尺,更有可能的是他们都偏高,如此才有办法搬运巨石修建这些高耸的神庙建筑:

PP岛是泰国的旅游胜地,位于普吉岛与泰国本土之间,属于泰国南部的喀比省。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中,PP岛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巨人遗骸被发现。发现者认为,是能量巨大的印度洋海啸将遗骸冲刷了出来。

俄罗斯著名考古学家恩斯特·穆尔达舍夫曾率领过一个考古小组远赴西亚和北非进行考察。最后,他通过一个电视访谈节目表示,考察小组在叙利亚西北部地区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数月后,他们找到了传说中的古代巨人墓。

穆尔达舍夫说:

“我们在叙利亚阿勒颇市远郊的一个村子里发现了巨人墓……那个地方有两处坟地,一处在山脚下,附近还散落着墓碑的碎块,它们拼起来差不多有18米高……另一处在20公里外的山顶上。据我们的测量,下面的墓穴应该是长方形的,大概有近10米长,听当地人说,这里是一个75米高的古代巨人的墓地。”

穆尔达舍夫还指出,在挖掘工作开始之前,他不能让所有的人都相信考古小组找到的就是远古巨人墓,但综合各国传说中关于巨人的记载,他认为在地球上的确曾有过一个高大的族群,他们活动的范围很广,在东欧、北欧、中亚、东亚、北非及整个美洲地区都有他们留下的痕迹。穆尔达舍夫表示:

“的确,我们无法想象这一切,但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考察,我越来越觉得,巨人确实曾经存在于我们的星球。”

除此之外,在挪威消退了的冰川处,也出土了巨人的遗骨:

在被海洋淹没的浅海中,也发现了巨人骨架:

雅典地下也发现了百名5米高的巨人坑:

世界各地都发现了巨人遗骨,不过它们还不会出现在你的教科书里,因为这些史前人类完全冲击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世界各国尸骸频繁出土,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山海经》记载的很可能是真的历史,只是到现在那些远古文明早已消逝,被深埋地下,无人知晓,那么对于解密《山海经》所描述的神秘世界我能是不是能更进步一呢?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轨迹跌宕起伏,那些曾发生过,存在过的奇奇怪怪的人和事,在薪火相传下得到或完整或零星的记载使得后人能够从历史中追寻那些令人惊讶的蛛丝马迹,比如在我国许多古籍中提到的小人国,以及巨人国,这些都是让诸多学者专家,不懈追寻和研究的课题。

对于小人国,读过格列佛游记的人应该都有印象,外科医生格列佛在出航南太平洋时遇险,却死里逃生漂到了利立浦特国,也就是小人国,但这只是小说,并不能作为历史依据,也不能证明小人国真实存在。

但其实我国本土关于小人国的记载古来有之,比如在古籍《山海经.大荒经》中就有记载:“有小人国,名靖人”;而在《大荒南经》中记载:“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几姓,嘉谷是食”;《海外南经》也记载,“周饶国在其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焦侥国在三首东。”是说从三首国往东走就到了周饶国,这个国家的人矮小如大拇指那么高,居住在树干的洞里,树与树之间还连接着索道,用于相互来往,还在地上凿出台阶,他们可以活到几百岁。

除了《山海经》外,《搜神记》中也记载有小人国的存在;而《神异经》中说,西海之外有鹄国,人七寸高,知书好礼,能跪拜,而且能日行千里,他们害怕海鹄,但被海鹄吞进腹中却不会死,而且这些小人都很长寿,有的能活千年之久。还有《史记》中所记载的,说在大秦的南边有小人国,身高有三尺左右,会种植庄稼,民风淳朴;《辍耕录》中则记载了海外有种靖人,差不多七寸高,大多露天居住,没有城郭;《熙朝新语》对僬侥国遣使入贡有记载,说僬侥国人有五岁孩童那么高,穿红色的纱袍,拿曲柄的小伞;以及纪晓岚、袁枚等等,他们也在随笔著作中,记载了小人国和小人的存在。

而在考古界也曾发现小人骨骼,在墨西哥中西部的洞窟内,考古学家就曾挖掘出土过十几公分大小的小人骨骼,对方的骨龄检测证实,他们已然是成年人;印尼考古学家也曾发现过身高不到一米的小型人种,他们的脑子只有正常人脑子的三分之一大小,据科学家推测,他们至少存在两万年前,也就是说,他们甚至比正常人种出现的时间还要早。

在世界民族的共同历史传说中,不仅有小人国的记载,还有关于巨人国存在的记录。比如在《史记·周本纪》《诗经·大雅·生民篇》等都有记载了关于巨人的传说;而《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记载:“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丘北”;又根据《大荒东经》说:''东海之外……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

其实不仅仅是在我国,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曾出现过不同于常人身高的种族存在,矮小的称为小人,高大的则称为巨人,但是时至今日,这些小人国和巨人国又是如何消失的呢?因此有人推测,无论是小人还是太大的巨人,都很容易受到正常人攻击,而且他们人数稀少,在自然环境和诸多因素中可说是死一个少一个,直至灭绝。也有更大胆的推测,说小人和巨人都是外星文明遗留下的试验品,由于试验品数量不多,最终只能自生自灭了。

对于这一科学上的疑问,很多人类学家的答复还是肯定的,他们认为在地球的某一角落,巨人族继续生存还是可能的。

古希腊神话常提到“巨人”家族,如泰坦巨人和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等。古代巴比伦的胶泥板上也记载有祭主向巨人学习天文学知识的传说。还传说在非洲的古代基督教父奥格斯底斯和古希腊历史学家海洛特斯分别发现过“巨人”的牙和骨架。此外,巴西的胡伊拉斯著文写道:“在辛格鸟山附近的强格鲁地方发现7个‘巨人’家族的群体,他们平均身高25米,体力超群。”上述传说一直使人将信将疑。自从“巨猿”化石问世以后,人们产生一种想法,在众多“巨人”传说中或许包含着某些确凿的证据。

荷兰古生物学家孔尼华于1935年在香港中药铺买了很多龙骨,从中首次发现了3枚“巨猿”牙化石的故事已成为古生物学界人人皆知的一段佳话。孔尼华深入观察、测量了一枚巨猿的右下第三齿,认为它明显是一种灵长类的牙,长22毫米、宽18毫米,这样大的尺寸,比现代体格最大的山地大猩猩(长、宽只有19和16毫米)的同类牙还要大。巨猿牙化石除尺寸“巨大”之外,其他的形状,如牙体的轮廓、牙尖和纹饰等与人类的非常相似。孔尼华认为它是近代较晚的一种灭绝了的大型类人猿,命名为步氏巨猿。此后,孔尼华非常热衷于对“龙骨”的寻求,到1943年他已收集到四枚巨猿牙,牙上都粘有黄褐色的土,推测这种土质的堆积物可能分布在华南珠江流域的石灰岩地带。20世纪50年代始,中国发现大量巨猿化石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推测的正确性。

20世纪50年代,以斐文中为核心的中国科学院的古生物学者开始进行发掘和研究巨猿的工作。他们也从调查中药铺入手,仅1956年这一年,就收集到巨猿牙47枚,其产地果然与孔尼华的推测吻合,在珠江流域。以后连续的调查工作辗转于广西省中酉部,主要在柳城县和大新县等地,所到之处都是重重林立的塔形石灰岩构造地形,调查的总面积约为日本本州岛的3倍。1956年在广西大新县的石灰岩洞穴首次发掘到3枚巨猿牙化石。同年,还在柳城县的石灰岩洞穴首次挖掘到3枚巨猿下颌骨。1956年又发现了两个巨猿下颌,这时累积牙齿已近千枚。不可思议的是巨猿的其他体骨和股骨化石均未发现。1968年在印度新德里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皮拉斯普,发现了一个巨猿下颌化石,其时代比中国的早,为距今630万年的中新世晚期。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南部又涌现出几处巨猿化石地点,1970年,在湖北靠近长江南边恩施州的建始县发现了巨猿化石;1973年,广西的巴马县也发现了巨猿化石;特别是在长期沿岸的三峡地区也发现了巨猿化石,进一步证实了巨猿的分布范围大于珠江流域,可扩大到长江流域。

以研究中国猿人而闻名的美国学者魏郭瑞,最初(1937年)曾认为巨猿牙代表一种体格魁梧的猩猩。1945年他深入研究了巨猿牙,认为它与人类的牙齿很相似。魏郭瑞把它重新命名为“巨人”,并认为它是爪哇猿人和中国猿人的直接祖先。他进而把“巨人”化石与在爪哇发现的魁人和爪哇猿人的牙作比较,发现巨猿牙比原来认为牙齿很粗壮的魁人的牙还要大,时代上也早于魁人;魁人的牙又比爪哇猿人的大,时代也早于爪哇猿人。于是他得出结论:人类牙齿演变的规律是由大变小,人类演化的进程是从巨猿开始,经过魁人、爪哇猿人,直到包括现代人在内的智人,这就是所谓人类进化理论上的“巨人说”。

1952年起孔尼华接受了魏郭瑞的观点,认为巨猿确是“巨人”,是第四纪时生活在华南的一种原始人类,但它是特化的旁支,而不是人类的直系。“巨人说”短暂地流行了一段时间,又很快被否定。孔尼华根据巨猿的伴生哺乳动物化石,得出巨猿生活的时代为距今200万~5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至中期。

分析巨猿的下颌和牙,有助于对它的食性、生活方式及躯体大小的了解。

巨猿的齿式与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的一样,全部齿数为32。从牙齿的形成和磨耗情况看,它与人类的很相似。它的前部齿(门齿和犬齿)和颊齿(前臼齿和臼齿)都以研磨方式进行咀嚼,特别是颊齿的釉质很厚、耐磨,适应于咀嚼稻科植物的叶子。

巨猿的下颌支(与上颚相关节的部分)非常高、宽、粗壮,并且垂直于下颌体,表明它附有咀嚼力很强的肌肉。它是以吃草为主的、摄取植物性食物的动物。由下颌的大小估测其体重为270千克,身高为27米。这样的庞然大物必然具有高效率的进食本领,对它而言,强大的咀嚼力是至关重要的。

有意思的是,有人将巨猿与和它伴生的大熊猫的咀嚼器进行对比,企图寻找它们“灭”与“存”的原因。大熊猫是由食肉类的某种熊演化来的,如今已成为素食者。由于食性大变,它的咀嚼器乃至头形也随之大变,变得与巨猿的很接近。它的牙排列拥挤,无间隙,而且颊齿也变得较宽大,失去食肉类齿系的特征,下颌也较高和宽。

由此推想,大熊猫的食性可能与巨猿的较相似,生活于同一环境,食类似的食物,它们互为对方的竞争者。更新世中期开始,中国南部气候逐渐干燥化,大熊猫可能慢慢向主要食竹叶的食性转变,迁移到稍湿润的竹子丛生的地方,直到今日,勉强生存下来。而巨猿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仍然需求大量草本食物,随着气候干燥化的加剧,可供它食用的植物日趋不足,最后导致其灭绝,成为生存竞争的失败者。

关于巨猿的系统位置,现有两种见解。一种见解认为巨猿的牙与人类的很相似,它与人类处于同类系统地位;另一种见解认为,巨猿与人相似的特点只是外形上雷同,本质上还相差很远,所以它是一种类人猿。对巨猿来说,尚未发现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特征——两足直立行走的证据,所以将它纳入人类范畴的根据是不足的。它的分类位置在何处?又为何突然灭绝?……这些疑团尚未解开,有待科学家们进步的探索和发现。

山海经中有很多神奇国度,一方面表现为其中的国人多出现肢体畸形,另一方面表现为拥有不可思议之威能。那么,位于西北之地的一目之国与烛龙、鬼国有什么关系?

烛龙,在很多玄幻小说中会将其描述为创世神灵,其能力几乎与盘古大神不相上下。而他作为神灵让人心生敬畏之处正在于其拥有的无上威能:睁眼为白昼、闭眼为黑夜,眼睛一开一阖之间,仿佛掌控了时间的流速。

此外,他的眼睛更是独特,只有一只眼而且是纵向长在额头之中!

众所周知,《山海经》中的许多神灵在人间都有后裔,比如天神帝俊在人间便有十国传承。那么,烛龙的后裔又会是哪个神秘国度,将以什么面目出现在世人眼中?

鬼国,这个国度的第一次出现,就带着些许森然死气。根据《海内北经》记载,鬼国是在贰负之尸的北面,他们长着人面却只有一只眼睛,而另一种说法是贰负神在它的东面,为人面蛇身。

看到这里你还怀疑鬼国与烛龙的关系吗?鬼国之人的两种相貌:一曰“人面一目”,一曰“人面蛇身”这两个典型特征,简直和烛龙的“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是一个模子刻下来的。

除了鬼国之人所具备的身体特征之外,地理位置上的关联似乎也能说明这层关系。

鬼国,因其独特的面部特征即“一目”,也被直接冠以“一目国”的称呼,关于其位置,在《淮南子》中记载四面八方之地时,提到了关键的信息:“西北方曰一目”。

有意思的是,你回过头看章尾山神烛龙的位置,同样是在“西北海之外”,同处于西北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一目国,在《山海经》中并不吝惜笔墨,还有两条重要记载:

前一条中的“一目中其面而居”与鬼国记载的“为物人面而一目”基本上一致;而后一条记载中除了同样强调这个特征之外,还记载了其姓氏为“威”姓,而且是少昊之子,喜欢吃小米。

关于这个“威”姓的一目国,是不是之前所说的“鬼国”?王国维解释过“鬼方之名当作畏方”。今人学者袁珂也在注中说:“《海内北经》有鬼国,即此,威、鬼音近”。如此看来,鬼国即一目国,“人面一目”都是对于他们共同特征的描述。

问题是,为何一目神话、直目神话一般都记载于山海经的《北经》之中(海内、海外、大荒北经)?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其最早流传于生活在大西北的古氐羌人神话有关。

实际上,从商周时期的鬼方、到西周时期的猃狁再到西汉时期的匈奴,其人群并未改变正是鬼国即一目国,只不过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其部族与政权的不同称谓而已。

巧的是,在陕北地区的神木石峁遗址中,就发现了这么一件玉器,令人惊呼不可思议。因为它所表现的正是“一目人”的形象,青色玉质之上为双面平雕,玉人的眼睛则为阴刻线条。

郭沫若曾考证鬼方的地望:“鬼方……活动在今陕北、内蒙及其以北的辽阔地区”,而石峁遗址的地望则表明,它应该是“鬼方”区域而较为偏南的一部。所以,这个玉雕作品的出现,或许正可以说明石峁古文化接受了“鬼国(一目国)”对于神灵的独特表现方式。

那么,为什么在神话中会偏偏强调眼睛的独特性?这当然不会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样的现代思维。那么,会不会是当时的人们,在见到了某种不能理解的事物时产生的巨大误解?很有这个可能。

还记得希腊神话中西西里岛的独眼巨人吗?实际上,它的出现便是一场巨大的误会。

古希腊人在地中海的岛屿上发现了欧洲矮象的化石,但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大象这种生物,也没有研究过长鼻目的骨骼结构,所以矮象头骨中间的鼻腔开口,便被他们误认为是眼眶,于是神话中的独眼巨人就这么被创造了出来。

所以回到之前的发问之中,人们究竟看到了怎样的“鬼国”之人,不在他们的认知范围之内?

如此,对于“鬼”字的训诂就显得很重要,以许慎《说文解字》为代表“鬼,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这个说法没毛病,的确是鬼的原始意义。但是还不足以解释《山海经》中的鬼国与一目国。

而张舜徵《说文解字约注》引姚华《弗堂类稿》中的《说鬼》一篇,给人以很好的思路。

也就是说“鬼”字的本义可能就是人(巫师)带上了恐怖可畏的面具,在《周礼》之中就有方相氏作此装扮,以祛除鬼魅。那么这个神话传说中的鬼国是不是也是戴了某种面具或者面罩?

我们知道游弋在大西北或者黄土高原的游牧民族,经常会一种叫做“面罩”的东西来御寒防沙,在青铜时代的岩画中,表现地就更加明显,既有不露嘴只留两只眼睛的桃形面罩,也有枣核形只有一目的面罩出现,而后者就与“鬼国”或者一目国之人极为类似。

这个观点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有时神话的外衣之下的真相,或许就是这么简单。假如一架飞机回溯时光到原始时代,那些远古先民可能会一脸虔诚地祈祷,并且冲着对身边的孩子说:看,爷爷没骗你吧,这就是传说中的凤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