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晔:留住古镇泗泾的千年人文,并不仅是修旧如旧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19浏览:5收藏

对话|张晔:留住古镇泗泾的千年人文,并不仅是修旧如旧,第1张

说起江南古镇,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是江浙一带的古镇,在地处上海近郊的松江,同样有着一个宁静古朴的千年古镇——泗泾。这一早在宋代便形成村落的古镇,元末明初曾吸引了知名学者陶宗仪隐居并汇编成《南村辍耕录》,而在近现代,一代报业巨子、《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一代教育大家、复旦大学创办人马相伯在这里都有着故居。

这样一个行河而船、跨河而桥、依河而街、因河而镇的千年古镇,不仅保存了完整的街河格局和传统的水乡风貌,同时还留存了丰富的 历史 建筑,随着 历史 风貌区的修复,这一古镇在当下正在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松江区泗泾镇党委委员张晔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对话时表示,“泗泾古镇有着千年的 历史 与人文,在后续改造利用中一直极力避免古镇同质化的现象 ,注重‘活力古镇’,导入古镇的业态一直坚持文化性,初步准备结合史量才、马相伯与泗泾的关系深度呈现传媒文化及教育,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等。”

地处"上海之根"的松江泗泾古镇,自古就有"县东十八镇,泗泾第一镇"之誉,走进古镇 历史 风貌区,已经修复完成的古宅修旧如旧,一片淡雅与古韵,让人惊喜的还在于,这里并没有很多古镇都有的喧嚣酒吧,也没有大量的商铺,陈列的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建筑修复、水乡视觉设计,更有一间间正在修复的名人旧居。

修缮后的泗泾三宅沿河风貌

张晔(左二)等在泗泾古镇孙士林宅“古建筑木作法展”现场

“傍湖影峰入,抱席水如茵;冥机触幽趣,不复在人群;夹岸花耸发,似多含暮情;秋窗能种竹,习习转凉荫……”这是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为避战乱,隐居上海松江泗泾,在泗水之南构筑“南村草堂”所写下的诗句。

曾孕育了元代大儒陶宗仪、民国时期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上海报界巨擘史量才等名人的泗泾古镇,在 历史 曾经有着“百业辐辏,户口繁盛,街巷纵横,桥梁相望”的盛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延续千年的泗泾古镇的 历史 街区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被摒弃在 历史 的一隅。2013年初,经国家六部委评审认定,泗泾下塘村被列入全国第一批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之一。

泗泾是四水交汇之地

泗泾的农业生产

泗泾的石驳岸河埠

十多年来,对于泗泾古镇的保护、更新与利用,当地政府一直在进行推动,包括对当时的史量才、马相伯故居的保护,但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对于保护 历史 建筑做了大量工作,对于后续的活化利用并未深入展开。进入到2017年,在松江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泗泾古建筑的文保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推进,位于古镇入口的程宅、管宅、孙士林宅三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宅先后完成了动迁、修缮和业态导入等工作。泗泾古镇老街新修复完成更新的老宅,也被命名为"三宅又一生",事实上,他们成为了泗泾古镇 历史 建筑更新再利用的"样板间"。

修缮后的泗泾老宅内景

松江区泗泾镇党委委员张晔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对话时表示,“留住乡愁”是泗泾古镇恢复 历史 风貌区的初心,“文物建筑修缮已全面启动,在已修缮完成史量才故居、马相伯故居等3处基础上,孙世林宅、程氏宅、管氏宅、马相伯二期、丁蒋陆三宅修缮完成,另有四处已经进场,古镇规划展示馆基本建成,其余所有文物保护点的勘察设计工作已全部启动。泗泾镇党代会最近提出了‘科创绿洲,活力古镇,宜居新城’的奋斗目标。古镇是文化之根,修旧如旧只是第一步,古镇的活力与活化更是一篇大文章,我们希望做到‘文化活力古镇,静雅魅力水乡’。”

对话:

澎湃新闻:泗泾下塘 历史 风貌区多年前即被列入全国第一批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之一,其 历史 风貌区的特点表现在哪里?

张晔: 泗泾下塘 历史 风貌区的特点在上海地区是比较明显的。一方面是我们的 历史 文化建筑比较集聚,以下塘核心区为主,包括周边一些临近的区域,大概有五十多处的文保建筑,这其中包括文保单位和文保点。

另一方面,泗泾的人文底蕴是很深厚的。泗泾古镇从北宋真宗年间就开始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历史 ,千年古镇是名副其实的。北宋以来,泗泾古镇有两个人文高峰期:一个是在元末明初时期,一个是在近现代时期。

张晔

元末明初时期,当时居住在这里的陶宗仪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文学家,我们读书时候很熟悉的一个寓言《寒号鸟》就是出自他的《南村辍耕录》。还有一个我们很熟悉的成语“持之以恒”也是出自陶宗仪当时在泗泾南村积叶成书的典故。典故中陶宗仪从小就坚持刻苦读书,即使在田地干活的间隙,也不忘看书。田里没有纸,每当想起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他就立即摘取树叶记录下来,回家后储存在一种口小腹大的瓦罐里,等存满了就埋在树下。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中竟积攒下十几罐树叶。有人问陶宗仪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学习就应该持之以恒。”

除了《南村辍耕录》外,陶宗仪还著有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叫《书史会要》,这本书系统而较详尽地编录了上古至元代的书法家传记,评论简洁、允当,应该说在书法史上是十分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陶宗仪隐居南村几十年,与当时华亭著名文人夏庭芝、曹知白、杨维桢、钱全衷、陈孟刚、袁凯、邵亨贞、孙道明等都有交往,陶宗仪常与他们一起坐船品茶饮酒,写诗填词。

到了近现代时期,居住在泗泾的名人有马相伯和史量才。其中马相伯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仼校长。杰出教育家蔡元培,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邵力子都是他的弟子。马相伯祖籍是江苏丹阳人,清咸丰八年,全家从镇江转至沪定居。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月),马相伯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松江、青浦等地的三千亩田产,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规定该产业用作中西大学建成后的学生助学金。

马相伯(1840-1939)

光绪三十一年春,得张謇、严复和袁希涛等名流的支持,马相伯在江湾筹建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于中秋节(1905年9月13日)正式开学。马相伯担任校长。辛亥革命时,已70高龄的马相伯被孙中山聘为南京第一任市长。“九·一八”事变时,马相伯已91高龄。他深感国难深重,为救亡呼号奔走,发表《为日祸告国人书》,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被公认为“人类之瑞”“国家之光”。

位于泗泾古镇的马相伯故居

另一位是上海报界巨擘史量才。史量才出生于江宁县。7岁母亲去世后,父亲史春帆在泗泾镇经营史太和堂药店,便将他带到泗泾。民国元年,史量才与张謇等合资,以12万元巨款购进《申报》,史量才任总经理。三年后,史量才退还张謇等的股款,改为独资经营。

史量才(1880-1934)

在《申报》的管理和经营中,史量才聘请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任《申报》设计部长,聘李公朴主持《申报》流通图书馆和业务补习学校。为改变“自由谈”面貌,聘国外留学归来的黎列文为主持,摒弃鸳鸯蝴蝶和才子佳人,经常刊登新文艺作品,如巴金的《沙丁》、茅盾的《林家铺子》、鲁迅的杂文等左翼作家的作品。不仅如此,《申报》还经常对国民党的作为进行旁敲侧击的批评。如鲁迅的杂文、陶行知的文章,包括《巢匪评论》,反对蒋介石攻打红军。史量才曾说:“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1934年,史量才在与妻儿等人由杭州回沪途中遭国民党特务枪杀。

还有一位很有名的叫闻宥,可能大家平时了解不多。闻宥被评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语言学家,另外两个分别是陈寅恪、钱钟书。有一个例子,当时闻宥去西南联大任教,当时陈寅恪说:“闻老师来了,我是小巫见大巫了。”当然有自谦的因素,但从中也可见出陈寅恪对闻宥是非常认可的。这是泗泾的人文 历史 。

此外,泗泾的民俗文化、非遗在上海也是比较有特色的。泗泾现在一共有国家级、上海市级、松江区级的非遗七项,特别是十锦细锣鼓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澎湃新闻:泗泾下塘 历史 风貌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护、更新与利用的,从起步开发到现在是怎么样的一个思路?

张晔: 早在2007年,泗泾下塘 历史 文化风貌区就被列为了上海市 历史 文化风貌区。2013年,下塘村被列为国家级的 历史 文化名村,这在整个上海也就两个。在保护与更新利用方面,其实泗泾古镇的起步也不算晚,进入21世纪就陆陆续续都在开始,包括当时的史量才、马相伯故居的保护,但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只是出于保护 历史 建筑的角度做了一些工作,没有很完整的考虑到后续活化利用的一些内容。

进入到2017年,在松江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启动了泗泾的文化保护与更新利用,包括动迁、古建筑的修缮、业态的导入等。可以说到了今天初步展现了一点形态,比如今天我们所在的“三宅又一生”,这个地方原来是明代到民国的不同时期建造的三幢老建筑:管氏宅、程氏宅、孙士林宅,三幢建筑均为传统木结构院落式布局,建筑两层,小青瓦双坡屋面,建筑坐南朝北,南向临街,北向临河,是上海传统民居的典型实例。修缮之前,这三幢老建筑破损程度十分严重,包括屋顶漏水,维护结构残损,部分木梁架有火烧痕迹,瓦片和窗户残缺不全等。

泗泾古镇商业凋敝,骑楼街长廊被加建建筑截断

修复时的泗泾古镇老宅

经过整体的修缮后,我们导入了一些业态。目前孙士林宅成为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教学实践基地,依托其科研背景设立传统木构实验室,开展研究课题,成为地方的 历史 建筑木构件检测、修复的基地。

目前孙士林宅成为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教学实践基地

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在孙士林宅内策划的“古建筑木作法展”现场

管氏宅的一、二进成为新华书店实体店“南村映雪”,是依托古宅打磨出来的新概念文化书店,名字各取了泗泾人文之祖陶宗仪宅邸“南村草堂”和泗泾藏书家孙道明先生书斋“映雪斋”两个字。

“南村映雪”书店外景

程氏宅室内装修多采用较为简洁的原木家具,保证了整体的协调性,合作的云间草堂除了展示茶道,也时不时地展出一些颇有逸趣的艺术小品;二层作为宅内较为私密安静的空间,用作古琴社的教学空间。通过导入这些业态,让我们的老建筑焕发了新生,所以我们取名为“三宅又一生”。

澎湃新闻:所以泗泾古镇在文保建筑方面不仅是修缮,更重在活化与利用。

张晔:对,从泗泾古镇的未来看,特别是聚焦于文保建筑的利用方面,我们一直坚持几点:

一是时代性。我们觉得文保建筑,不能就把它单纯地修旧如旧就好了,修的目的是什么?是活化与利用。我们现在发现,很多古建筑,包括之前泗泾古镇也有,修缮好之后就做一些内部参观,我觉得这个有点可惜。文保建筑怎么体现时代性?就是要注入新的内涵和内容,像我们的“三宅又一生”就是作为泗泾当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特色站点。

“三宅又一生”局部外景

二是地方性。泗泾的古镇就是泗泾的,我们修古镇不是平地造一个摄影棚或者摄影基地,而是要留住自己的乡愁,要把原来的东西保存下来,传承下去。

三是文化性。我们导入古镇的业态要坚持文化性。文化的一些项目、业态,包括文创等,即便是有商业的,也要和文化很好的融合,不要让人觉得是低端的、喧嚣的。

泗泾古镇老建筑外景

泗泾古镇 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中心 图

四是公益性。我们不希望把古镇做成一个非常纯粹的商业项目或者 旅游 项目。我们邀请一些高校或者艺术家参与进来,给他们提供工作室,让他们做一些展览、论坛和讲座。但是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对外开放的。你不能变成一个封闭式的,一年办几场画展,内部参观学习,这个不符合我们的定位。所以我们这个“三宅又一生”,包括今后一些修缮好的新的文保建筑都完全是开放的。我们不希望把大门锁着,深宅大院,没有锁。

总得来说,泗泾整体的保护与更新、利用思路是按照“古典、高雅、优美、 时尚 ”的功能定位,以保护 历史 文化遗产、梳理 历史 文化脉络、传承 历史 文化基因、赋能新时代泗泾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融合创新业态,通过文创文旅、酿造工坊、民俗民宿等举措,将下塘建设成为集中体现泗泾 历史 文化特色的文化 旅游 休闲区、文化传承展示区、文化产业消费区。这也是我们党委政府提出来的“文化活力古镇,静雅魅力水乡”。

澎湃新闻:现在国内知名的 旅游 型古镇有很多,不过很多古镇似乎免不了大同小异,泗泾在改造、活化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古镇同质化的问题?

张晔:在古镇中,我觉得乌镇做得非常成功的,从最初的版本出发,商业加 旅游 ,到互联网大会、戏剧节等文化主题的加持,既打出了文化IP,又有自己的特色,而且也带动了 旅游 。云南的大理、丽江又不一样,它主要是自然风情、少数民族风情结合在一起打造的这样一个特点。与这些地方相比,泗泾古镇尽管刚刚起步,但我们可以吸取其他古镇一些成功的经验,或者说避免走一些弯路。

当然,泗泾古镇在后续改造利用中也会极力避免古镇同质化的现象。因为古镇多了,大家就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泗泾古镇一角

那么泗泾古镇的核心竞争力、辨识度在哪里呢?从泗泾的 历史 风貌来看,我认为上海提出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泗泾古镇都是具备的。比如说海派文化,不管是新闻界《申报》掌门史量才,还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他们展现的都是近代上海海派文化开风气之先的品格。又比如红色文化,泗泾的红色文化是深入内涵的,史量才是爱国人士,因为不满当时的反动统治,被蒋介石派人暗杀,死后安葬在龙华烈士陵园。马相伯被誉为“人类之瑞”与“国家之光”,国共两党都高度认可,是大师、脊梁骨,而且也是非常爱国的一位老人,他曾写下“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名言。

结合泗泾的优势来看,我们认为定位于呈现传媒的 历史 与当下是可以考虑的。通过合作,史量才的故居以后在开放的同时准备呈现与《申报》相关的展览,尽管现在《申报》已经没有了,国内很多报纸也在停刊,但是报纸的基因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一种载体继续发展,以前是电视、广电或者报纸,现在大多是手机、电脑等移动端阅读。而且我们本身也是有这个 历史 渊源,这在全国的古镇中也是独一无二的;第二是泗泾的非遗,包括十锦细锣鼓、皮影戏等。我们跟相关的资源对接,把它们集中展示出来,这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是很有吸引力,但不是比较低端,比较泛化的小吃、小商品的概念。

泗泾古镇的食品包装设计

目前,我们和高校、书店、报业等机构都展开了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史量才故居是和上报集团合作,故居修缮在春节后基本可以完成,正式开放估计到下半年,因为后期还有展陈的工作要做。马相伯故居是和复旦大学陈望道故居的策划团队合作,现在已经进入到比较纵深推进的阶段,包括后续的一些资源导入等方面。在设计方面,我们还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合作做了一个叫“泗泾之纹”,把泗泾的一些建筑元素提炼出来,做一些形象识别的东西,包括文创、海报、食品包装等。当然今后在一些内涵挖掘上,还有更多的一些考虑。

泗泾古镇的文创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从交通区位来说,除了七宝古镇,泗泾古镇是离上海市中心最近的。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认为泗泾古镇完全有可能打造一个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 旅游 休闲目的地,就是大家觉得很方便,乘几站地铁就到了,周末邀朋友过来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带朋友过来度个假。

最近召开的松江区泗泾镇党代会提出了“科创绿洲,活力古镇,宜居新城”的目标,古镇是文化之根,修旧如旧只是第一步,古镇的活化更是一篇大文章,通过引入文化项目,注入活力,我们希望做到“文化活力古镇,静雅魅力水乡”。

校对:栾梦

前几天在抖音上看到了一段话,讲话的人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叫王德峰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江苏泰州的一个普通家庭里。

全国恢复高考后,王德峰凭着过人的聪明和努力,考上了复旦大学,在学习上他特别优秀,一路从本科读到了博士学位。

在学习上,他被称为天才,创造了奇迹,然而在孩子的教育上,他却经常束手无策。

儿子刚出生的时候,王德峰曾对他寄予厚望,满心以为儿子未来一定会比自己做出更大的成就。

于是,他为儿子精心设计了一条成长道路:

“小时候,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

长大了,进自己的母校,复旦大学。”

因为根据当时的优惠政策,只要复旦教职工的子女,分数超过一本线多少分,就能直接被录取。

在王德峰看来,这几乎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等高考成绩出来后,王德峰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复旦的招生办,兴冲冲地问:

“你看以我儿子的成绩,能进复旦吗?”

然而招生办的老师说,你孩子这样的成绩,估计连本科都上不了,当时王德峰傻眼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这么聪明,怎么培养出来的孩子怎么笨,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学习天才,肯定孩子也是一个学习天才。

经过一番思考,他的情绪才渐渐平静下来。

对此王德峰反思道: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我也有很多没做到的地方我犯过最大错误,就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在儿子的身上。

中国有许多这样的父母都是,喜欢讲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以为自己很厉害,智商高,情商高,那自己的孩子也是一个优秀的天才。

有些家长自己都是知识分子,教授级别人物,却要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走,觉得当老师光鲜体面,工资待遇又不错,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将来的志向是什么。

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要不然你就是一个失败的父母,我们做什么事情,应该遵从孩子内心的想法。

我之前看过一则新闻,父母都是名校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但是生出来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智商一般,学习一般,而父母始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

从小就对自己的孩子严格管教,上国际幼儿园,不断地上培训班,为了让孩子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花不了心思,也拖不少关系,也上了重点高中,在重点高中,大部分孩子学习都特别好,智商也高,所以记得也快,理解能力也强。

而自己的孩子始终学习跟不上,在班里始终学习倒数,父母觉得孩子学习不好,给他们丢脸了,而当初自己的可是学霸级别的人物,却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请教了几个家教老师,周末还在补习,其实孩子不喜欢学习,他喜欢画画,他一直在艺术方面是非常有天分的。

但是父母就是不让他画画,他觉得画画没什么前途,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才是他们想要的。

最终他孩子高考的时候落榜了,连本科线都没上,他父母非常难受,觉得自己那么聪明,生出来的孩子怎么那么笨,连大学都考不上。

后来父母经过不断地反思,觉得自己做错了,应该承认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智商一般,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赏光点。

后来遵从孩子的意愿,让他去学艺术,最后凭着他在画画上的天赋,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作家刘娜说:

“家庭教育,不是一个造梦的工程,而是一个毁梦的过程。”

为人父母,当我们引领着一个小生命来到人间时,总是充满了期待与幻想。

做父母的只有放手,让孩子勇敢地做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搜索

奥巴马在复旦大学的演讲开场用了什么演讲技巧?

奥巴马演讲六技巧美国给这代人选出了一位最厉害的政治演说家。可能觉得从巴拉克〃奥巴马的演讲技巧中,你没什么可以学的。你要面对是职员、管理团队和潜在客户;而奥巴马在芝加哥的格兰特公园,向20万人发表演说。根本就是不搭调嘛!下面根据奥巴马在格兰特公园发表的提名演讲,说6个演讲技巧,你可以学学。

  1、了解观众在格兰特公园,对着20万观众演讲,奥巴马很容易踩到地雷。他没有。他对着在家里起居室里的美国人讲话;他对着投票给麦凯恩的人讲话;他对着全世界关注他的人讲话,从各国政要到穷国中最穷的人。他知道观众是谁。“告诉那些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告诉各国议会和各国王室;告诉那些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里、挤在一起收听广播的人们,我们的故事千差万别,但我们的命运休戚与共,美国领导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2、在故事中,涵盖观点美国历史上,长期争取民权的运动,使奥巴马参选成为可能。奥巴马用安妮〃迪克森〃库珀的故事,表达了这个观点。库珀是一位106岁高龄的女性,她的父母是奴隶;她经历了民权运动的几个重要里程碑。“她出生时,上一代刚刚结束奴隶制;当时,路上没有车子,天空没有飞机;象她一样的那些人,因为两个原因不能投票:因为她是女人,因为她皮肤的颜色。”这样感染力强多了,效果比干巴巴的历史课棒多了。

  3、在观众的脑海中描绘图案奥巴马用特定、具体的词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举几个例子:“我们的事业不是华盛顿高墙下的蛋。它的起源在得梅因的后院,在康科德的起居室,在查尔斯顿的前廊。”(得梅因、康科德、查尔斯顿均为美国城镇。——译者注。)“即使今晚,我们站在这里;我们也知道,那些勇敢的美国人行进在伊拉克的戈壁滩上,行进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中。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冒险。”“总而言之,我请你加入重建国家的行列,过去220xx年,在美国,这是唯一路——用一双双布满老茧的双手,一砖一瓦地努力,一个街区一个街区地努力。”

  4、有人情味巴拉克〃奥巴马告诉全世界,他将给两个女儿弄一只小狗,并且带到白宫里。全世界人都喜欢这个。在首次新闻发布会上,他说,这是他网站上最热门的话题。

  5、娓娓道来,举重若轻奥巴马说话并不快。他等着观众明白,以及互动。这让他的话有分量。你也可以这样。

  6、明暗色彩奥巴马的竞选演说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欢快——幽默——严肃——亲密——坚定。如此变化牢牢吸引着人——当你上台时,也表现自己的明暗色彩。

身为复旦经院的研究生,当然是最爱林利军老师的《投资大师与投资哲学》。

林立军老师在复旦经院读的本科,国外读硕回来后创立了汇添富,后来发展为国内排名非常考前的公募基金,再之后创立了知名私募正心谷,投资了如B站等非常知名的企业。

林老师在自己取得了瞩目成就以后愿意来复旦分享,这也是我自己非常渴望的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可以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做到专业,然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门课是经济学院开的,申请这门课要写一份申请书,500多位经院学生,最后只有60名学生能被选中。

这个课程还有个特色,是60位校内学生和40位左右的社会学生一起上课,但是由于林老师太受欢迎,经常有业内的前辈前来蹭课。

林老师非常有个人魅力,第一次见到林老师的时候,就会觉得很亲切,不由得就发自内心崇拜他。

这门课讲的案例非常精彩,有时候还会有林老师自己的经历和成果,可以把案例讲的非常请楚,并且与时俱进,都是最新的案例。

林老师培养我们的投资理念,课程中让我们形成自己的理念。

这门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预习,复习,我们平均每节课都会发一到两本书。老师课上讲的知识总能让我们去体会很久。据说,这门课等你工作几年再回来听,还会有新的体验。

林老师还会请很多其他业内前辈来讲课,让我们学到很多。

这门课安排的时间是18:30开始,但常常11点多结束,还有一次讲到凌晨多,然而没有一个人会抱怨课程拖堂,反而很多人觉得意犹未尽。

主题:如何看待日本文化强行进入中国发布人:梁绍威 发布时间:2012-11-04

虽然在中国人看来,日本在政治方面是非常地无耻的,但是日本的文化依旧在中国得以发展,并没有多大地受到日本政府举动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日本的文化强行进入中国的呢?

回复1 李轩 2012-11-04

日本传入中国的电视剧大多是有关暴力,凶杀,性质恶劣,还是一种侵略,对我们下一代的成长极为不利。

说实话,日本人是个很值得尊敬的民族,在二战的惨剧下还能这么快的发展起来。最让人尊敬的还是他们内心的集体主义,他们真的很团结,跟他们比这一点,我们还是不如的。但是他们的糟粕也很多,日本的色情行业就是世界有名的,他们的军国主义,大男子主义,女性受歧视等等,都是一些不良文化。

回复2 李轩 2012-11-04

虽然我国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不得不承认,我国在文化领域上还是在抱着金饭碗要饭,譬如说,《三国演义》是我们的,但很多00后已经在通过真三国无双系列了解这段历史,玩过这款游戏,你就知道,它确实比书本更有吸引力,然而,其间却充斥着不少对历史的严重篡改,这对年轻人的成长是不利的。

回复3 张雪蓉 2012-11-04

我觉得现代社会越发达国家的文化越容易在全球流行。比如:欧美文化,日韩文化,追逐这些文化我们会觉得自己很新潮,很少有公众会去研究非洲文化吧。当然,任何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日本固然做过很多伤害中国人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文化没有可取之处。

我觉得我国是应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了,比如:日本的动漫就做得很好,我国应该多加强自己的品牌,不应该单纯依靠广电总局的进口管制等。其实,我很不能理解强行进入中国这个说法,日本文化产品能在中国流行,这是中国人自己的选择,要提升的是自己的判断力,尤其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盲目的跟风追求时尚。全球化是未来的大趋势,世界各国文化必然有一个交融碰撞的过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文化和外国的文化,都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回复4 王博申 2012-11-04

现代西方的很多学者,都认为文化的产业化是对文化的一种亵渎。文化产业化便是将文化包装、出售,这无疑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强势侵略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与其说是别人的文化多么优秀才能传进来,不如说是该文化的民族首先意识并且利用了文化产业化这一工具对他们的文化进行大肆的贩卖。

我们应该很清醒的认识到文化产业化已经严重冲击了原来的文化认同,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一味的引进来,忘记了自己的走出去,迟迟不进行自己的文化产业化,这样,我们的文化便有可能被严重的异化。

回复5 费珙嘉 2012-11-04 

日本文化最强势的进入中国我觉得应该算是日本动漫了吧。美少女战士、奥特曼、名侦探柯南、犬夜叉……这些故事不仅陪伴我们长大,甚至到今天仍然拥有广泛的市场。这些动漫十分自然的将日本的文化习俗、观点立场传递给读者。所以曾有一阵很红的哈日风气,正是这种日本文化侵略的成功体现。

必须承认,在亚洲范围内日本仍在科技文化方面占有优势,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在漫画领域,中国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漫画作品可以与之比拟。这是一种悲哀。我们在批判外来文化强势入侵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加强自身文化的传播,才是正道。

回复6 王静 2012-11-04

这让我想到了老师上课说讲的娱乐化,很多文化的传输可能都是通过娱乐这个载体进行的,比如日本文化通过动漫、游戏和**等娱乐形式传入另一个国度。在我们的娱乐当中,我们潜移默化地被影响,可能会越来越认同那些我们所接收的价值观念、审美原则等等。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坏处,一个民族的发展应该是离不开对其他文化的借鉴和吸收的,就如前面同学所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自己以前的特色。

最后,我觉得日本的文化有很多让我欣赏的地方,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转变当中,在“西化”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文化,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回复7 张文妮 2012-11-04

其实我觉得谈不上“强行进入”,毕竟我认为是我们在主动接受日本文化。不只是日本文化,欧美文化也同样入侵我们的生活,这固然可以归结于日本以及欧美文化在电视剧,动漫,**的进行包装下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但我们本身对自己文化的认识不深,尤其在新的一代,没有归属感,也不有趣的本国文化使人们乐于去看他国节目,乐于吸收他国文化。

回复8 娄华菁 2012-11-05 

同意楼上的观点,我也认为这不能算是强行入侵,因为日本文化在进入中国的时候并没有收到很多官方的抵制。一些日本文化现在在中国非常流行,因为它独特的风格迎合了部分受众的需要。比如日本动漫,可以算是当今动漫领域的****了吧。现在的很多当代青年不愿意把对于历史的负面情绪带入对文化的评判中,这也是造成一些日本文化流行的原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日本文化仍然是受用的。

回复9 熊义 2012-11-05

暂不论文化的好坏,我想这只是一种对强国的崇拜感。我国不单单是收到日本文化的入侵,许多强势国家的文化都在中国蓬勃发展,这不单单是中国的文化现状,就像在非洲,中国文化也是被崇拜的对象,他们见到中国人就像见到了上层社会的人士,十分尊敬,甚至有讨好的意思,日本的许多产业,以及产品的质量确实非常优质,这就然人们产生了一种日产的东西好的感觉,从而去了解,去体验,之后发现他的风格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于是就大力支持。

回复10 马骁烊 2012-11-05

是的,日本的文化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强势的和平演变,但是确实现在日本文化在中国越来越盛行。这么多文化入侵中国,而且能吸引如此多的中国人去喜欢,去追捧,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文化的落寞。

想想我们从来都是以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自傲的中国文化哪里去了?是被时代抛弃了吗?一个文化能不间断延续5000年之久绝不可能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太不“爱”我们的文化了?

对话|张晔:留住古镇泗泾的千年人文,并不仅是修旧如旧

说起江南古镇,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是江浙一带的古镇,在地处上海近郊的松江,同样有着一个宁静古朴的千年古镇——泗泾。这一早在宋代便形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