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医药古籍——世纪琥珀博物馆重点展品
琥珀,万年所化的时光精灵、神奇瑰宝;她穿越千万年时空来到人类身边,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她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与热爱,这种神奇的宝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据过重要地位,也承载着太多文化的内涵与梦想。
深圳市宝安区世纪琥珀博物馆 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松瑞路一号,于2018年7月28日,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是我国第一家以全球所有产区琥珀为背景的综合性琥珀博物馆,也是目前全球最现代化的琥珀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围绕琥珀的形成、产地、历史、文化、艺术等元素,打造一个体验与互动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博物馆,以“唤醒琥珀记忆、品鉴神奇瑰宝”为主题的博物馆,共分为“天赐”、“地孕”、“人文”、“品鉴”、“传承”、“梦绘”等六大部分。
展品名称:琥珀医药古籍
展品产地:中国
展品编号:综合
展品说明:自古中国人就喜爱松香味,视琥珀和龙涎香为珍贵的香料。唐代《西京杂记》记载,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所拥有的琥珀枕,可以在安睡时摄取芳香,有助于睡眠。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远出行医,必备琥珀用于研制琥珀粉,其认为琥珀可散瘀止血、镇惊安神,可治惊悸失眠,“此乃神药琥珀之功也”。明代的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三十七•寓木类中,也详细描写了琥珀的药用特性:琥珀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镇心明目、止血生肌。唐代本草学家日华子在《日华子本草》中指出琥珀的药用价值:“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破结症。”
本展区收藏的四套明清二代医药典籍,分别为《本草从新》(清)、《本草原始》(明)、《圆柱本草纲目求真》(不详)、《校正万病回春》(明),也均时琥珀的医药作用进行了详尽的记载,佑证了我国医学界很早就将琥珀加以利用的史实。这些医典也是本展区的重点展品。
中医药作为目前保存最完整、传播最广泛、具有独特完善理论体系和丰富有效临床经验的医学科学,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全球民众的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医国际化已成为近年来我国中医发展的战略取向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医走向世界形势的分析,尝试勾画出今后几年中医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应对措施。
从历史上来看,中医走出国门一直与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紧密相连。数百年前,由于其临床疗效和渐趋完善的理论体系,及其与中国文化的紧密关连,中医几乎随其本身的发展同步传播到中国周边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如越南、韩国、日本等国。此后,随着中国移民迁居到更远的一些国家,中医传入了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移民的进一步扩散,在一些欧美国家也出现了中医行医者和中药、针灸的治疗手段。渐渐地,中医引起外国学者的兴趣,中医经典古籍被翻译成法文、英文等文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二三十年间,中医国际化处于历史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最佳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公众兴趣的增加
近二三十年,国外民众对中医的兴趣增加。在澳大利亚,每年估计有250万人次接受中医诊疗,中医治疗提供的服务贸易约合8400万澳元。美国公众对针灸的兴趣在本世纪初,继续增长。美国国立卫生院(NIH)2007年的调查显示:2007年约有1700万成人次去看针灸师,相当于每千成人中有79人次访问针灸师,而在1997年每千成人只有27.2人次访问针灸师。应当注意到的是,在这同一个时期(1997年~2007年),同一个研究显示,作为NIH定义的替代医学(包括各种替代医学,如针灸、印度医、顺势疗法、传统草药、食疗、脊柱疗法、放松技术、能量疗法等)整体的使用率下降。1997年美国约有6.29亿成人次去看替代医学(每千成人3176人次)。而2007年降至约只有3.54亿成人次去看替代医学(每千成人1592人次),约下降50%。另一个研究也显示在2002年~2007年期间对针灸使用的增加。2002年约有200万美国成年人使用针灸。到2007年,这个数据增加到300万,5年之间有了50%的增长。
虽然我们尚未有机会统计中医在多少个国家中应用的确切数据,总部设在中国的两个与中医相关的国际非 专业组织——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其会员。这二三十年来,大批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中医,我们的中医专家也开始走出国门教授中医、针灸和中药。先是用中文,然后用英语,最后加上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各种语种讲授中医。中国的中医师、针灸师也在援外医疗队里工作,为所在国人民提供医疗服务,传播中医药学。
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资助中国针灸师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工作。随着国门的打开,大批中国中医师、针灸师移居国外,行医于欧、美、亚、非和大洋洲各国。中医国际发展的大好形势造就了一支不断扩大的中医药从业队伍。据统计,1987年全美国已有2500余名有执照的针灸师;到2008年5月为止,这个数字已经翻了7倍,全美国执照针灸师人数为1.78万人。在英国,中医从业人员有1万多人,中医诊所至少3000多家,每年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总人数超过100万人;在法国,从事针灸人员也近万人。在瑞士,提供针灸医疗服务的机构已有100多家,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和中医诊所。法国有近2600个诊所,一些公立医院建有针灸科;每年约有100万美国人接受针刺治疗;在德国,专门从事中医的机构有30多家,500多家西医医院设有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治量每年为20万人左右;在加拿大,有中医药诊所3000多个,中医针灸诊所遍及全国各省。在欧洲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大约每1.5万人中就有1家中医或针灸诊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际上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50万人。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医已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应用,中医是世界上传播最广的传统医学。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在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中医行医者并不被允许使用现代西方医学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他们必须在传统中医的知识框架和诊疗手段中寻求帮助病人的方法。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中的不少人练就了精熟的望、闻、问、切本领和仅依靠精准的针灸选穴、熟练的针刺手法以及精良的中药配方来治疗病人和维护信誉。
随着中医在国外的使用逐渐普及,近几年,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出口中药产品销售额前几年一直徘徊在4~5亿美元左右,2006年全年中药出口金额突破了10亿美元,到2010年全年的出口金额近20亿美元。
介入的增加
近年来,更多国家的 注意到民众对中医的兴趣和使用,以及中医在为民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潜在价值,分别采取制定有关中医的政策、中医立法以及中医师、针灸师或中药注册等手段来保障民众的利益和中医的合理使用。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香港、新加坡 先后寻求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的帮助,调查中医在两地的使用情况及其潜在的价值,并为 所应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随后,香港采取中医立法,承认中医的地位。2000年,新加坡中医立法,实行针灸师、中医师注册。1995年~1996年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三省卫生署共同委托资助名为「走向更安全的选择」的研究项目。该研究项目为 的决策提供了依据。本世纪初,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和新南威尔士省率先执行中医立法注册。2012年7月,澳大利亚全国实行中医师注册。在美国,至少44个州已经立法设置针灸师执照考试,获得针灸师执照者就可以独立开业行医。针灸师已经成为受法律认可和保护的一项职业。其他的州虽然没有针灸师执照,但也有相应的法律来保护针灸的使用,例如允许普通医生在适当训练后进行针灸治疗或允许非西医针灸师在西医的授权下进行针灸等。
的介入更增加了公众的兴趣与安全感。美国国立卫生院2007年的调查报告认为,之所以在1997年~2007年的10年中,针灸能一枝独秀,就医人数的继续增加,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州实行针灸注册,随之而来的注册针灸师的增加,以及保险系统对针灸疗法的涵盖。当然,在同一时期,大量有关针灸疗效的文章在非专业报刊上发表,也增加了公众的兴趣。加拿大的一些省份也采取有关中医的立法程序。目前,中医药已在加拿大的卑诗省立法;安大略省立法机构一读通过了,即将完成立法;中医针灸在加拿大亚伯达省、魁北克省已经立法,而萨斯喀彻温省在其健康政策中承认了中医药及针灸职业。一些欧洲国家已经或正在制订有关传统医药的政策、法律或法规。
同时,对于草药的管理,美国的 FDA、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TGA,以及欧洲药监当局都加强了对包括中药在内的草药的监管。2001年,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发起,中、日、韩、澳、新加坡等国和中国香港的药监当局成立「草药协调论坛」,分享草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的信息,协调各方对草药的监管。在欧洲,欧盟《传统植物药品注册指令》(2004/24/EC),于2004年4月30日生效。该指令是在《欧共体人用药品注册指令》(2001/83/EC)的基础上修订的。该指令对草药的注册规定了一些不完全等同于化学药物注册的要求。该指令规定,自2005年10月30日起,各成员国必须提交正式文献资料和专家研究报告,进行传统草药注册申请。凡未经注册的传统药物,将在2011年5月1日起不能以药品的身份销售。
学术界关注的增加
在这期间,国外学术界对中医药和针灸的关注也随之增加。在澳大利亚,包括墨尔本理工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和西悉尼大学在内的12所机构,提供中医教育,其中10所的中医针灸课程被相关省的大学教育当局认可。欧洲有20多所大学设有中医课程。在瑞士,日内瓦州立医院这样的大型公立医院也提供针灸治疗。中医的广泛使用也引起国外科研机构的重视,包括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显示出对中医药的兴趣,纷纷开展对中医、中药和针灸的研究。西方对中医、针灸研究也反映在近几年来西方国家发表的科研论文的增加。从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xpanded)已可检索到 6004篇针灸论文,其中3975篇发表于1991~2009年之间。
琥珀医药古籍——世纪琥珀博物馆重点展品
本文2023-09-20 08:24: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