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农业有哪些事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可持续发展农业有哪些事例?,第1张

引用了一个别人的文章,您看看,我觉得会有启示

农业文化遗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稻田养鱼为例

徐旺生

一、环境问题由来已久

20世纪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工业化也成为的主旋律,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了以石油武装起来的,以机械化、化学化和能源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农业,迅速获得巨大的效益尽管因为机械、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大量使用,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满足了因为迅速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对粮食的需求但是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却触目惊心,如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动植物品种单一化和种质资源流失等等增施化肥和农药不仅污染土壤环境和作物,最后富集到人体内,影响人们的健康过分依赖现代技术而产生的合成物质,地球难以自净,土壤难以消化,特别是它超过了河流中水的自我修复阈值,使得污染无处不在基因工程把外源基因引入玉米、大豆、棉花、水稻等作物体内,使其具有抗病虫害和杂草的能力,似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农药污染问题,但是无法预见它们在长期大规模推广以后,将会带来那些负作用DDT残留的为害是普遍使用数十年后才发现,停止生产和使用几十年后的今天,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发达国家纷纷行动起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缺乏等问题也日益严峻可持续问题尤其需要人们给予关注

实际上,早在此前的1962年,美国人卡逊陈述了一个可怕现实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问世虽然卡逊指出的现象并非完全是由农业造成的,但是农业应该占住其主要成分此后的1972年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著名论断

更早的是在美国,19世纪初由于严重的地力衰退问题,促使美国政府寻找解决办法自18世纪初开始,英国人到美洲开垦土地,大肆砍伐森林独立后的美国继承了欧洲中世纪农业粗放式经营的特点,劳动力的匮乏和土地无限富裕的矛盾加剧了这种粗放经营农民一味地耕种和收获,认为可开垦的土壤无边无际,不关心如何保持土壤的肥力正如托马斯·杰斐逊所说:“人们不愿施肥,因为买一英亩新地比为一英亩土地施肥还要便宜”[1]由于那时的人口基数低,农业特别是土地资源丰富,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不很突出然而到了20世纪初,美国独立后不到100年间,就出现了因植被破坏而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用地与养地不当造成的地力衰退等问题,美国政府不得不到处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他们关注到中国的人口密度比美国大得多,可持续问题却没有那么严重于是在1909年联邦政府派遣了土壤学家富兰克林·金(Franklin Hiram King)到中国寻找传统农业的宝贵经验金以一个农业土壤学家的锐利目光,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次,对中国农业和农村进行了认真考察和研究回国后写成了《四千年的农民》(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 or Permanent agriculture in China, Korea and Japan),书中介绍了中国4000年来悠久的农业成就,独特的精耕细作、农作物轮作和水土保持的思想,认为中国传统农业以豆科植物为中心的合理轮作、施用厩肥、堆肥等8个方面值得美国农民借鉴,提出了最初的有机农业思想[2]该著作在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东方农业没有全面认识的背景下,引起了美国农业界和农学界的极大关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对包括英国霍华德和美国罗代尔在内的后来从事有机农业的学者产生了影响和启示[3]

然而该书的出版并未解决业已存在的环境问题美国到1933年至少有5000万英亩土地成了不毛之地,12500万英亩因侵蚀而地力倍减1934年一次灾难性的黑风暴圈走了3亿吨的土壤,使(小麦)当年冬小麦减产102亿斤[4]1935年大尘暴卷土而来,此后出现连续3年的大干旱

20世纪美国情况确实不好但是在中国,问题出现得更早,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的类似的环境问题孟子早就指出,齐国东南的牛山之所以“童山濯濯”,即因过度的采伐和放牧之故,孟子以“养”和“用”的关系说明:“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用和养平衡的办法是“数罟(过密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很合乎生态平衡的原理,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管子》,《荀子》,《淮南子》中都有较孟子更详细的论述和主张,这是局部地区的滥砍滥伐,滥捕滥捉所受自然的报复以后,所得出的深刻教训其中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鳖、鳅、鱣,孕别之时,罔罟(过密的渔网)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区,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

(二)生态脆弱型

在环境依赖型的背后,同时还存在较严重的生态脆弱这不仅表现在北方的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的西南山区,同时也表现在经济重心的江南一带

由于在土地利用方面就出现了“田尽而地,地尽而山”,于是西南山区大量被开垦,东南一带也出现了梯田,水土流失不可避免宋元时期为了 缓解人口压力,还出现了柜田、葑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形式,都是利用各种可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养活更多的人口

在国家经济赖以维持的江南地区,由于圩田在宋元时期不断扩大,与水争田的结果是破坏了水系,造成了水害,常常致灾宋代农民不断有“复湖”和“废田”的呼吁,宋孝宗曾经说过:“浙西自有围田,即有水患”南宋时曾经多次下令禁止围田和复田为湖,但因为权贵所梗而不能行清代魏源在《湖广水利书》中说,由于圩田和围田的不断扩张,结束了“历代以来有河(黄河)患而无江(长江)患”的历史,长江开始成灾

更加直接的描述可从民谚中看到,说明程度和范围并不小在前述的“湖广熟,天下足”流行的同时,有“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要收一年顶十年收”之谚流行平原地区肥沃的土地“一年要顶十年收”,但是这种经济类型非常脆弱,常常是“十年九不收”因为大量围垦湿地,一旦洪水来临,无处行洪,成灾绝收中国历史上灾荒严重,自宋代开始即有救灾著述问世,明清时期更多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稻作的发展,相对于旱地的麦作和粟作,对环境的破坏相对来说要小很多,一般情况下它不会引起水土流失而南方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是山地旱作所为,特别是美洲高产作物引进后,对西南山区环境的破坏能够种水稻的地区,多是低湿地,本身水源较充分,生态恢复能力很强所以稻作支撑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明的进步,并延续至今,它的高产养活了东南一带稠密的人口,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稻作文明支撑了中华帝国文明后期的发展

在南方,生态脆弱性的体现与北方性质完全不同,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山区由于旱作而不是稻作引起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西南地区;其二是湖区对湿地的围垦,导致洪水时无法泄洪,引发灾害,主要表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因此,如果不是古代的人们发明了种植水稻,中国的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将会是何种情形

环境破坏是农业历史的主流,然而在人类破坏的主旋律之外,还有一些回旋,延缓主流的破坏程度,那就是从生态的角度出现了一些积极地应对,从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的角度,有许多措施被发明和运用,其中著名的就有北方的间作套种,南方的“稻田养鱼”和“桑基鱼塘”这些是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一些措施,解决了土地不足的矛盾,缓解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危机

(二)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土地的实践

关于可持续利用土地的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代以来的“间作”“套种”

单一种植结构,局部地区的人口过剩,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土地在所必然春秋战国之际已经出现了轮作复种,《管子 · 治国》有“四种五获”《荀子 · 富国》上记有“一岁再获之”这些在中国农学史上被视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的创举西汉时期稻麦一年二熟已经出现,间作套种也开始萌芽[14]到了明清时期,间作套种开始盛行,与明清之际东南地区自隋唐以来北方向南方移民已经无地可垦,人地关系紧张有关当时有“稻豆间作套种”,“麦豆间套和混播”,“棉麦套种”,“粮肥套种”,“粮草混种”,“林、粮、豆、蔬、草的间作套种”,陕西兴平有“一岁数收”与“二年收十三料之法”总之,在狭窄的土地上,当人口无法向外移民时,只有向空间寻求发展机会[15]

2、明代的“养鸭治蝗”

“养鸭治蝗”类似于“稻田养鱼”,初见于明代明代陈经纶在他的《治蝗笔记》中详细地记载了自己发明养鸭治虫的经过陈经纶曾经从菲律宾的吕宋岛,把甘薯引种到福建进行试种,以后他和他的子孙们又积极致力于在各地推广甘薯种植,甘薯成为普通大众的食粮,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陈经纶和他们一家,由于甘薯较广的适应性,缓解了当时东南一带乃至全国很多地区食物缺乏的危机据学者研究,养鸭治蝗是陈经纶在推广甘薯种植的过程中发明的后来,这种方法果然成为江南地区治蝗的重要办法之一,不少的治蝗专书中也都提到了这种治蝗办法

3、清代“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最早的文献记载于《广东新语》,它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即桑地依赖于鱼塘肥泥,养蚕依赖桑叶,而鱼塘则依赖于蚕屎、蚕沙这样互相依存的形式在珠江三角洲的养蚕区,布满着“桑基鱼塘”,这种生产形式一直延续至今据《高明县志》(1894年)载:“将洼地挖深,泥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畜鱼,桑叶饲蚕,蚕屎饲鱼,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也就是“基种桑,塘养鱼,桑叶饲蚕,蚕屎饲鱼,塘泥培桑”,即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洼地水涝之患,收到了“倍禾稼”的经济效益,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物(如蚕屎饲鱼),实现了综合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上述措施不仅可以很好地缓和人地紧张关系,还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这些措施的发明,既是中国自宋代以来经验科学领先于世界的继续,同时也是环境恶化后的一种有效应对

4、西汉的“饭稻羹鱼”、东汉以来“稻田养鱼”稻鱼共生及稻鱼鸭共生

“稻田养鱼”是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的“套种”,也就是稻和鱼的套种和套养,它也是江南地区因为人地关系紧张而节约土地的新发明“稻田养鱼”可以远溯至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楚越之地的“饭稻羹鱼”传统,向安强对有学者根据东汉的考古发现和魏武《四时食制》一书中有鱼“出稻田”,而认定东汉开始出现“稻田养鱼”的观点提出质疑[16]但是我们认为,东南一带延续越人的“饭稻羹鱼”传统完全有可能,只是没有相应的文献佐证而已游修龄先生指出:“浙江永嘉山区的老农说,三国孙权坐天下时,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稻田养鱼了这个口述历史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而在贵州,侗、苗族也有“稻田养鱼”的习惯

正如游修龄所言,古代的山越在山区种植水稻,可以利用山间的流水和自然降雨获得保证,但鱼食只限于山溪水涧里的少量鱼类,实在无法满足需要因而想到将它们放养到稻田里繁殖,经过反复的试养和驯化,终于从鲤鱼中选择出一种适宜于稻田饲养的“田鱼”来,最后成为今天著名的“瓯江彩鲤[17]”“稻田养鱼”的存在还需要一个关键的前提条件,即良好的民风,如果养于稻田的鱼在主人没有收获之前,就有人偷走,那这种传统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稻田养鱼”可说是山越对“饭稻羹鱼”的应变和创新,在空间上进行了立体的“套种”,是明清以来由于人地关系紧张,在种植业之间套种之外的另一种套种形式,只是将前者作物中的一种换成了养鱼而已稻鱼共生,种养结合,利用了空间,节约了土地,同时还减少了中耕所需要的劳动力投入,可谓一举多得长期以来,主要从事种植业的民族,劳动所得到多是一些植物性食物,食物结构单一,品质欠佳而“稻田养鱼”则在收获水稻的同时,得到动物蛋白质,弥补了农耕民族食物中动物蛋白质不足的缺陷

“稻田养鱼”将种稻和养鱼有机地结合起来,稻田养鱼的生态好处多多,田鱼觅食时,搅动田水,搅糊泥土,为水稻根系生长提供氧气,促进水稻生长田鱼吃了稻田里的猪毛草、鸭舌草等杂草以及叶蝉等害虫,免去了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田鱼的排泄物等于给稻田施加有机肥料,最终人们获得了鱼肉和稻米,动植物蛋白质齐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8]

可能是文化或者其它方面原因,大米从来都没有在欧洲吸引过西方的消费者,它只是日常食物的一种多功能和便宜的替代品或补足品它主要被用于喂饱游民群体——士兵,孤儿,海员,监狱犯人,穷人等等,补缺或替换更合口的食物大米还有其它用途,它常常被用来喂养动物,还具有多种工业用途,但大米从来没有被视为赖以生活的物品[19]

但是在中国,水稻则被视为细粮,至少不比小麦地位低其贡献无法计算的水稻自大约一万年前被驯化种植以后,就是东方世界的主要食物,它不仅养活了众多的人口,而且还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农业必定破坏环境的定律,因为种植水稻并不必然造成水土流失所以说,它支撑了南方稠密的人口,也支撑了明清以后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

是因为水稻,这一唯一的高产的水生粮食作物,并利用了低湿地,才会使中华文明在隋唐以后的时代继续,不像有些文明那样因为生态的原因而中断试想一下,如果东方的中国,没有种植水稻,情况会如何呢小麦只能种植于旱地,小米的产量远不如大米,它们无法养活如此多的古代中国人,玉米、土豆、马铃薯只是明清时期才从美洲引进,但都无法替代大米的作用只有水稻,产量高,还能够保持水土,支撑中华文明后期发展的功臣主要是水稻所以,我们要感谢上苍给中国人赐以水稻,高产的水稻支撑了庞大的人口,缓解了紧张的人地关系,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的全部

利用水稻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贡献,而在稻田中养鱼,形成稻鱼共生系统,则是将稻作文明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地稻鱼共生,既收获了高产的水稻;同时也收获了高品质的动物蛋白质,弥补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单一种植业结构所形成的素食食物结构的缺陷;第三,它是一种空间上进行立体 “套种”形式,节约了土地,缓和了长期以来历史上人地关系紧张的矛盾;第四,由于稻鱼共生,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维护了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提升了生活在水生环境中杂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稀缺品,它对于因为化学、石油农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起到抑制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

6、“稻田养鱼”及“稻田养鸭”及其现代意义

稻作农业尽管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并不存在加剧的作用,稻作,即使是梯田,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南方水田的开垦只是占住了洪水来临时的几何空间,使其无法渲泻洪水,造成水害在化肥与农药没有大量使用时,它也不会造成水的污染但是,在今天由于化肥与农药的大量使用,稻田生态系统被破坏,干旱地区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只是长期驻留其中,而在稻田水生环境下,则大量向河流中渗流,对整个环境造成大的污染,破坏性极大

关于稻田养鱼与养鸭的生态效果,学者们做过较多的研究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病害的控制效果及机理,病害导致全世界9.9%的水稻产量损失纹枯病(Thanatephprus cucumeris)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研究表明,稻田物种多样性增加可明显控制纹枯病的发生肖筱成等报道稻田养鱼系统中,鱼类食用水田中的纹枯病菌核和菌丝,从而减少了病菌浸染来源;同时纹枯病多从水稻基部叶鞘开始发病,鱼类争食带有病斑的易腐烂叶鞘,可及时清除病源,延缓病情的扩展;而鱼在田间窜行活动,不但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气状况,而且可增加水体的溶氧,促进稻株的根茎生长,增加抗病能力,养鱼田纹枯病病情指数比未养鱼田平均少1.87稻田养鸭系统对纹枯病的发生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刘小燕等报道,稻鸭复合系统中养鸭对纹枯病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鸭子可以啄食部分菌核,减少菌源;鸭子的跑动啄食可使大部分萌发的菌丝受到创伤,从而失去浸染能力;对已感病的植株,鸭子还能啄食禾苗下部入水的病叶,阻碍病情的蔓延另外,鸭子还具有除草、清理病残叶片以及减少无效分蘖的功能,增加了田间的通风透光,降低了田间湿度,使纹枯病菌丝无法正常生长,从而减轻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与非放鸭试验区相比,在中稻田和晚稻田中,放鸭区的病株率分别降低了27.29% (中稻)和8.21%(晚稻) 王成豹等 、杨治平等和章家恩等的研究也表明,稻田养鸭可延缓水稻纹枯病的发展,对病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纹枯病的发病程度减轻了50.0%左右.当然,也有不同的试验结果,禹盛苗等研究认为,稻田养鸭对纹枯病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水稻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此两个时期稻鸭试验区的纹枯病发病率比不养鸭区分别降低了67.1% 和52.5%而从水稻的整个生育期看,稻田养鸭纹枯病平均丛发病率比不养鸭高,其原因可能是鸭子的活动损伤了植株的茎叶,使纹枯病菌丝更易侵染植株;另一方面,鸭子还可能成为菌丝的载体,将菌丝带到不同的地方,使稻丛发病率升高[20]

注释:

[1] David Grig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in the West Blackwell 1992 P40

[2] F H King, 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 or Permanent Agriculture in China,Korea and Japan,1911

[3] 刘晓霞:《美国有机农业发展之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4] 李方正、李幼霞:《国外有机农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1991

[5] 徐旺生:《从间作套种到稻田养鱼、养鸭——中国环境历史演变过程中两个不计成本下的生态应对》,《农业考古》,2007年第4期

[6] 阎守诚:《自然进入历史》,《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1期

[7] 王建革:《小农与环境——以生态系统的观点透视传统农业生产的历史过程》,《中国农史》,1995年3期

[8] 钱林清:《黄土高原气候》,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9] 何炳棣:《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葛剑雄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0] 《宋史·食货志》

[11] 李根蟠:《循环经济、传统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史评论》第一辑

[12] 谢丰斋:《宋元时期中西方的耕作农业》,《中国农史》,2001年3期

[13] 李根蟠:《循环经济、传统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史评论》第一辑

[14] 郭文韬:《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104页

[15] 郭文韬:《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390~393页

[16] 向安强:《稻田养鱼东汉起源质疑》,《中国农史》,1996年4期

[17] 游修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之一》,见《中国经济史论坛》

[18] 游修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之一》,见《中国经济史论坛》

[19] [美]彼得·考克莱尼斯:《农业的全球化:大米贸易的警示》,陈意新译,《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1期

[20] 王 寒、唐建军、谢 坚、陈 欣:《稻田生态系统多个物种共存对病虫草害的控制》,《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5月 第18卷第5期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部)

载《亚洲农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规定,一年级学生专业分流后不得转入本院其它专业,获准转专业的二年级学生须转入一年级学习,而一年级转专业学生则转入同一年级学习。

                                   

西南大学专业转换以各学院制定方案并执行,每个学院的转专业规则有所不同,很多学院是需要组建评审组,学生通过考核后方能转入。

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Southwest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百校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物学

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态学、果树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农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植物保护、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园艺、历史学、化学、农林经济管理、语言文学、物理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英语

省部级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水产、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法学、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兽医学、中药学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占地8000余亩,校舍面积187万平方米;设有38个教学单位,103个本科专业;有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种专业博士学位,24种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7个;有专任教师3120人。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学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5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1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土资源部野外基地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8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中央部委社科研究基地4个、与中央部委相关司局共建社科研究平台7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国家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1个,重庆市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到369亿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2余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4项,获得授权专利1524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99个,出版专著600余部,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130余项。

截至2019年12月,西南大学图书馆包括:中心图书馆、弘文图书馆、崇实图书馆、荣昌校区图书馆,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馆、经济管理图书馆、法学图书馆、外国语图书馆、数学图书馆等多个专业图书馆;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449万余册其中,校本部图书馆中文普通图书近277万册;外文图书28万册;古籍147万册、民国文献4万余册;中外文先看3000余种,中外文过刊50万册;中文报纸170余种,过报3万册。具有使用权的各类中外文数据库195个,包含各类电子文献近1500册(篇),其中电子图书431万余册;电子期刊近7万种,241万余册;学位论文812万余篇;音视频资料24万余小时。文献资源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战文献资料及教育学、心理学、农学、生物学等藏书为特色;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西南大学文献分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学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等省市73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54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8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900多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学校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泰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3所,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学有12个学科门类,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种专业博士学位、24种专业硕士学位,另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7个。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重庆市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23门,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学有专任教师3085人,其中教授725人、副教授1286人,博士生导师535人、硕士生导师1699人。现有国家级人才107人次,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海外院士5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另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截至2022年3月,西南大学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等省市77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54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8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900多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学校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13个国际联合科研实验室,7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机构,1个境外办学平台。

1避免碰撞和摩擦。玉镯易碎,碰到硬物会碎,尽量轻拿轻放。这是保养玉镯最基本的要求。2保持干净,因为要时刻注意。灰尘、汗渍、油烟所有的污渍其实都会对玉石造成伤害。穿的人要注意卫生,保持身体和衣服的干净整洁。手要保持干净,不要用脏手碰玉。过多的灰尘和杂质会堵塞玉石的毛孔,使玉石无法呼吸。时间长了,玉会失去生命力。3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玉镯怕高温,不能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过高的温度会使玉石分子膨胀,时间长了甚至会导致玉石出现裂纹。而且高温会使玉镯的材质老化,结构疏松,褪色,脱落。同时也要保持适当的湿度,防止玉镯干燥粗糙。4、日常清洗,清洗翡翠手镯有一定的方法,首先你要用清水进行表面清洗,把表面的沙子或者其他污渍洗掉;再用温水浸泡20分钟,然后用白棉布轻轻擦干。记住一定是白色棉布,不要用彩色硬布。如果怕弄不好,可以请专业的维护清洁人员来清洁。但是玉镯不需要清洗太频繁,适量即可。人体的脂肪可以滋润一些玉石。

细分:(一)

经典著作 · 哲学类

社会科学 · 政治法律

军事科学 · 财经管理

历史地理 · 文化教育

小学文教 · 初中文教

高中文教 · 语言文字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音乐 · 美术雕塑

摄影影视 · 舞蹈戏剧

书法篆刻 · 自然科学

数理化学 ·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 工业技术

计算机技术 · 建筑工程

生活休闲 · 少儿读物

大中专教材 · 年画挂历

进口图书 · 进口图书

期刊 · 港版图书

戏曲小品

(二):

青春

校园 | 爱情 | 叛逆 | 悬疑 惊悚 | 网络 | 爆笑 | 魔幻 奇幻 | 大陆原创 | 港台原创 | 韩国原创 | 其他国外原创

小说

作品集 | 世界名著 | 外国小说 | 中国古典小说 | 中国现代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影视同期书 | 历史小说 | 外文原版书 | 都市小说 | 悬疑/推理小说 | 恐怖/惊悚小说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文学

文集 | 纪实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古诗词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外国诗歌 | 中国古代随笔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外国随笔 | 戏剧 | 民间文学

艺术

艺术理论 | 人体艺术 | 设计 | 影视艺术 | 建筑艺术 | 舞台艺术/戏曲 | 收藏鉴赏 | 民间艺术 | 外文原版书 | 摄影 | 理论/教程 | 技法/器材 | 作品 | 美术 | 理论 | 技法/教程 | 画谱/画册 | 书法/篆刻 | 技法/评述 | 名家作品 | 字帖 | 篆刻 | 音乐 | 乐理/评述 | 教程/考级 | 演奏法/演唱法 | 乐谱/歌谱

动漫/幽默

动漫学堂 | 大师画集 | 名著绘图本 | 幽默与漫画 | 笑话/打油诗 | 连环画 | 相声/小品/曲艺 | 外文原版书 | 动漫书库 | 推理/侦探 | 冒险 | 武侠/动作 | 纯情 | 生活/都市 | 体育 | 搞笑 | 科幻/奇幻/魔幻

娱乐时尚

美容/美体/化妆 | 减肥健身 | 瑜伽 | 服装/饰品 | 丽质女人 | 时尚DIY | 宠物 | 占卜测试 | 明星 | 读图时代 | 外文原版书 | 游戏 | 智力游戏 | 网络游戏 | 棋牌 | 其他

旅游

旅游随笔 | 旅游地图 | 自助游 | 自然/名胜 | 人文之旅 | 民俗/名物/饮食 | 旅游实用外语 | 老外游中国 | 国家/地区概况 | 生存探险 | 外文原版书 | 旅游指南/旅游手册 | 境内 | 境外 | 境内外 | 旅游理论/旅游实务 | 旅游管理 | 旅游经济与旅游市场 | 旅游教育/导游

地图/地理

交通运输地图 | 交通运输地图册/集 | 历史地图 | 历史地图册/集 | 旅游地图 | 旅游地图册/集 | 生活地图 | 生活地图册/集 | 世界行政区划图 | 世界行政区划图册/集 | 中国行政区划图 | 中国行政区划图册/集 | 地图其他 | 地理 | 国家/地区概况

生活

购物/置业/理财 | 养花 | 家居装潢 | 爱车一族 | 实用法律 | 生活百科 | 饮食文化 | 茶 | 家居与风水 | 饮食/烹饪 | 家常食谱 | 保健食谱/营养 | 八大菜系 | 西餐/料理 | 酒/饮品 | 甜品/家庭小制作 | 餐饮指南 | 烹饪理论/厨师手册

婚恋/性

两性之间 | 恋爱 | 婚姻 | 性

育儿/成长

准父母读物 | 好爸爸 | 起名儿 | 婴幼儿护理 | 启蒙/认知卡片 | 亲子读物 | 图画故事/拼音读物 | 游戏/智力开发 | 连环画 | 儿童营养健康 | 育儿百科 | 青春期 | 好家长妙诀 | 从怀孕到出生 | 胎教/优生 | 心理辅导 | 孕产妇营养保健 | 孕产百科 | 儿童教育 | 0-1岁 | 1-3岁 | 学龄前 | 7-12岁 | 跨年龄段

保健/心理健康

男性健康 | 女性健康 | 中老年保健 | 孕产妇保健 | 健身 | 饮食营养/食疗 | 中医养生 | 常见病防治 | 家庭医生 | 性保健 | 心理健康

体育

体育理论及教学 | 奥林匹克 | 球类 棋牌 | 田径 | 武术/太极/气功 | 其它运动项目

自我实现/励志

成长 | 个人修养/自我完善 | 自我调节 | 出国留学 | 成功 | 求职/面试 | 格言/警句/赠言 | 职场 | 演讲/口才/辩论 | 人际沟通 | 礼仪 | 谋略 | 外文原版书

管理

战略管理 | 运作管理 | 管理信息系统 | 商业史传 | WTO | 电子商务 | 工具书 | 商务写作 | 求职/面试 | 外文原版/影印版 | 管理学 | 领导学 | 组织学 | 决策学 | 团队 | 人力资源/行政管理 | 项目管理/目标管理 | 质量管理与控制 | 商业道德 | 经营管理 | 财务管理 | 会计 | 会计理论 | 国际会计 | 管理会计 | 薄计 | 预算会计 | 成本会计 | 金融会计 | 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 | 各部门会计 | 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 市场/营销 | 市场营销 | 国际市场 | 品牌管理 | 产品管理 | 销售 | 价格 | 谈判 | 广告 | 公共关系(PR) | 客户服务 | 进出口 | 金融/投资 | 金融理论| 货币银行学 | 证券 | 投资 | 国际金融 | 外汇 | 基金 | 企业并购 | 股票 | 期货 |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 企业家 | 企业内部革新 | 成功秘诀 | 女企业家 | MBA | MBA考试辅导 | MBA教材 | MBA实务 | 个人理财 | 投资/个人创业 | 税收 | 购房置业 | 股市入门/实战 | 保险 | **

经济

各流派经济学说 | 经济数学 | 区域经济 | 财政税收 | 统计/审计 | 贸易政策 | 通货膨胀 | 世界及各国经济概况 | 保险 | 经济史 | 工具书 | 经济理论 | 经济学理论 | 政治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知识经济学 | 其他经济学理论 | 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概况 | 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 | 西部开发 | WTO与中国 | 各部门经济 | 旅游经济/酒店管理 | 运输经济 | 房地产经济/物业管理 | 市政建设 | 工业经济 | 农业经济 | 其他各部门经济 | 经济法 | 公司法 | 税法 | 合同法 | 工业经济 | 其他法律法规

法律

法律工具书 | 法学理论 | 法律知识读物 | 司法案例/司法解释 | 司法考试 | 法律文书写作 | 法律法规 | 司法制度 | 高等法律教材 | 世界各国法律

政治/军事

政治 | 政治理论 | 中国政治 | 世界政治 | 外交/国际关系 | 时政 | 领袖著作 | 党政读物 | 公共管理 | 军事 | 军事理论 | 中国军事 | 世界军事 | 军事技术 | 中外战争纪实 | 兵器 | 外文原版书

哲学/宗教

哲学 | 哲学知识读物 | 哲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世界哲学 | 中国古代哲学 | 中国近代哲学 | 伦理学 | 逻辑学 | 美学 | 宗教 | 宗教知识读物 | 宗教理论 | 佛教 | 道教 | 基督教 | 伊斯兰教 | 其他宗教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总论 | 文化人类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语言文字 | 心理学 | 图书馆学/档案学 | 外文原版书 | 社会学 | 社会学理论 | 社会学方法 | 社会调查报告 | 人口学 | 教育 | 教育理论 | 中国教育 | 世界各国教育 | 各级教育 | 各类教育

古籍

经部 | 总类 | 易类 | 书类 | 诗类 | 礼类 | 春秋 | 孝经类 | 四书 | 群经总义类 | 小学类 | 学校类 | 史部 | 纪传类 | 编年类 | 纪事本未类 | 杂史类 | 传记类 | 史抄类 | 史评类 | 政书类 | 考工类 | 时令类 | 地理类 | 金石类 | 目录类 | 子部 | 总类 | 儒家类 | 医类 | 法类 | 农家类 | 医家类 | 天文算法类 | 艺术类 | 谱录类 | 杂家类 | 术数类 | 宗教类 | 类书类 | 道家类 | 集部 | 总集类 | 楚辞类 | 别集类 | 词类 | 曲类 | 小说类 | 诗文评类 | 丛书

文化

文化理论 | 文化评述 | 中国文化 | 中国民俗 | 世界文化 | 神秘现象 | 地域文化 | 京派文化 | 海派文化 | 天津卫 | 齐鲁文化 | 湘楚文化 | 吴越文化 | 三晋文化 | 三秦文化 | 华夏文化 | 巴蜀文化 | 草原文化 | 客家文化 | 藏文化 | 关东文化 | 其他地域文化

历史

史学理论 | 历史知识读物 | 文物/考古 | 地方史志 | 中国史 | 通史 | 古代史 | 近现代史 | 当代史 | 专门史 | 史料典籍 | 世界史 | 全球史 | 区域国别史 | 专门史 | 史料典籍

传记

综合 | 领袖/政治人物 | 哲学家 | 军事人物 | 法律 | 科学家 | 医学家 | 财经人物 | 艺术家/建筑设计 | 宗教人物 | 历史人物 | 教育家 | 音乐家 | 娱乐圈/影星/歌星 | 文学家 | 体育界 | 普通百姓 | 其他 | 外文原版书

少儿

0~3岁 | 学龄前 | 小学 | 启蒙/认知 | 亲子读物 | 游戏/智力开发 | 儿童美术 | 儿童手工 | 艺术教育 | 童谣/谜语 | 漫画/连环画/卡通故事 | 童话 | 寓言/传说/小故事 | 诗歌/散文 | 少儿小说 | 侦探/恐怖 | 魔幻/奇幻/科幻 | 名著少儿读本 | 成语故事/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 名人传记 | 语言/文字 | 算术/数学 | 儿童英语 | 百科/十万个为什么 | 自然科学 | 生活常识 | 励志/个人修养 | 幼儿园学前班教材/入学准备 | 外文原版少儿读物

中小学教辅

小学 | 初中(含新课标) | 中考 | 高中 | 高考 | 作文 | 迁移阅读 | 奥林匹克/竞赛 | 工具书 | 综合能力 | 教师用书

外语

英语词汇 | 英语语法 | 英语听力 | 英语口语/语音 | 英语阅读 | 英语写作 | 英语翻译 | 生活英语/即学即用英语 | 行业英语 | 英语读物 | 少儿英语 | 中小学英语课外学习 | 大学英语 | 硕士英语/博士英语 | 英语综合教程/学习方法 | 新概念英语 | 大学英语四六级 | 专业英语四八级 | 考研英语 | 托福(TOFEL)/托业(TOEIC) | GRE/GMAT | 雅思(IETLS)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 | 剑桥商务英语(BEC) | 其他英语考试 | 日语 | 德语 | 法语 | 俄语 | 韩语 | 其他语种 | 老外学汉语 | 工具书 | 外文原版书 | 教学光盘

考试

考研 | 外语考试 | 计算机考试 | 财税外贸保险类职称考试 | 建筑工程类职称考试 | 医药卫生类职称考试 | 其他类职称考试 | 艺术、体育类水平考试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教材

研究生 | 本科 | 专科教材 | 高职高专教材 | 中职教材 | 成人教育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教材

工具书

索引/目录 | 哲学/宗教 | 法律 | 商务/经济/金融 | 历史 | 外语 | 汉语/辞典 | 医学 | 文学 | 艺术 | 科学技术 | 计算机 | 建筑 | 百科全书 | 综合年鉴 | 其他

科普读物

历史 | 动物 | 植物 | 海洋生物 | 自然灾害 | 生态 | 环境保护与治理 | 人类 | 地震 | 星体观测 | 海洋 | 气象 | 河流 | 鸟类 | 昆虫 | 其他科普知识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理论 | 硬件/外部设备/维修 | 操作系统 | 数据库 | 程序设计 | 网络与数据通信 | 图形图像/多媒体 | CAD/CAM/CAE |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 行业软件及应用 | 人工智能 |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认证/等级考试 | 管理信息系统(MIS) |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 |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 信息安全 | 项目管理/IT人文 | 电脑杂志—合订本 | 计算机体系结构 | 数码全攻略 | 影印版 | 教学光盘

医学

基础医学 | 医药卫生教材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老年病学 | 精神病/心理病学 | 肿瘤学 | 影像医学 | 放射学 | 麻醉学 | 急诊急救 | 检验诊断 | 特种医学/民族医学 | 护理学 | 中西医结合 | 图谱 | 医学工具书 | 专家医话 | 影印版/原版 | 医疗器械 | 医院管理 | 医学写作/医学信息检索 | 其他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 外科学 | 儿科学 | 妇产科学 | 耳鼻咽喉科学 | 口腔学 | 眼科学 | 皮肤病性病学 | 职业资格考试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职称考试 | 药学 | 西药 | 中药 | 药学工具书 | 药学理论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 | 针灸/推拿 | 方剂学 | 经典古籍 | 中医理论

原版书

文学 | 小说 | 艺术 | 摄影 | 旅游 | 经管 | 儿童 | 文化 | 语言 | 历史/地理 | 建筑 | 工具书

科学技术

基础理论 | 化学工业 | 机械工业 | 电工电子 | 建筑 | 其他工业技术类 | 汽车与交通运输 | 农业/林业 | 科技史 | 标准 | 原版书

商务印书馆

外研社

科文商科教材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体系 25

A、居住环境 25

B、生态环境 30

C、社会和谐 33

D、公共安全 35

E、经济发展 37

F、资源节约 39

第二部分:城市实践案例编写导则 42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体系

以下说明详细介绍了指标的基本含义和计算方法等,各申报单位在填报时,需详细注明各指标的计算过程和参考数据。

A、居住环境

A1住房与社区

1 住房保障率

指标解释:指累计实施住房保障户数占累计已申请登记户数的百分比。住房保障包括货币保障和住房实物保障。住房实物保障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

指标计算方法:住房保障率=已保障户数(户)/已申请登记应保障户数(户)×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住房保障)部门

2 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

指标解释:指市区实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的套数占计划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套数的百分比。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

指标计算方法: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当年实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套数(套)/当年计划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套数(套)×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住房保障)部门

3 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

数据来源:民政部门、城市建设部门

4 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内基本消除棚户区,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实施物业管理。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并有效实施。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A2市政基础设施

1 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公共用水人口占建成区人口的百分比。公共用水人口指使用城市供水管网供水的用户。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建成区公共用水人口(万人)/建成区人口(万人)×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2 城市供水水质(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由卫生防疫部门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检测供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数据来源:城市卫生防疫部门

3 城市燃气普及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使用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用气人口占建成区人口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燃气普及率=建成区用气人口(万人)/建成区人口(万人)×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4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

指标解释: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值10%,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完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污泥得到有效处置。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指城市市区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量占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量(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万吨)×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5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指标解释: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值20%,垃圾处理设施达到无害化等级评定Ⅱ级以上,运行安全。试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市区生活垃圾数量占市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万吨)/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万吨)×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6 城市排水(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排水设施按规划建设;城市建成区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系统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标准高限设计、建设。设定专门的排水系统运行管理机构,有专项财政资金维护城市排水系统。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7 互联网用户普及率

指标解释:指互联网用户占市区人口的比重。其中互联网用户包括无线互联网。

指标计算方法: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市区安装使用互联网的户数(户)/市区人口(百人)

数据来源:电信部门

A3交通出行

1 平均通勤时间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居民单程通勤所花费的时间。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交管部门统计

数据来源:城市交管部门

2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指标解释:指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总人次占城市出行总人次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公共交通出行总人次(万人)/城市出行总人次(万人)×100%

数据来源:城市交管部门、城市建设部门

3 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指标解释:指编制完成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并获相应主管部门批准,严格实施,取得良好效果。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40%

注:需提供规划审批文件

指标计算方法: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总人次(万人)/城市出行总人次(万人)×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A4公共服务

1 小学布局合理(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小学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

注:需提供当年遥感影像图示说明

数据来源:教育部门、城市建设部门

2 校园安全(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幼儿园、中小学校舍、校园符合安全要求,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良好,设置完善的警示、限速、禁止鸣笛等交通标志;校园周边无台球、电子游戏机营业点、网吧,无集贸市场、摊点等。

数据来源:教育部门、城市建设部门

3 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人所拥有的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指城市规划中确定的体育用地,并已建成投入使用。

指标计算方法: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平方米)/市区人口(人)

数据来源:体育部门、城市建设部门

4 万人拥有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

指标解释:指市区中每万人拥有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

指标计算方法:万人拥有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市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个)/市区人口(万人)

数据来源:卫生部门

5 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床位数,其中医院床位数指各级各类医院的固定实有床位。

指标计算方法: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市区各类医院床位总数(张)/市区人口(万人)

数据来源:卫生部门

6 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图书数量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万人拥有的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其中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指图书馆已编目的古籍、图书、期刊和报纸的合订本、小册子、手稿以及缩微制品、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视听文献资料数量总和。

指标计算方法: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图书数量=公共图书馆藏书数量(册)/市区人口(万人)

数据来源:文化部门

7 人均拥有公益性文化设施用地面积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人拥有的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公益性文化设施指按照要求城市必须设置的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设施。文化设施必须已建成投入使用,并按照相关要求对公众开放。

指标计算方法:人均拥有公益性文化设施用地面积=公益性文化设施用地面积(平方米)/市区人口(人)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B、生态环境

B1城市生态

1 生态环境保护(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内山、江、河、湖、海等自然生态环境要素连通度及水体沿岸绿化效果较好(水岸绿化率80%),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等部门

2 城市生物多样性(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对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的多样性的保护。应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措施;应完成不小于城市市域范围的生物物种资源普查,并以完成当年为基准年;评价当年超过基准年五年的,应调查统计当年城市市域内代表性鸟类、鱼类和植物物种数量,该数量不应低于基准年相应的物种数量;评价当年未超过基准年五年的,仅评价是否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措施、是否完成不小于城市市域范围的生物物种资源普查。市区物种数量≥150(西北、东北地区80种)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等部门

B2城市绿化

1 城市绿化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指标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万平方米)/建成区总面积(万平方米)×100%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部门

2 城市绿地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的比率。城市绿化用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

指标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建成区总面积(万平方米)×100%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部门

3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各类公园绿地的总面积与建成区总人口的比例。公园绿地包括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总人口(人)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部门

4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计算覆盖居住用地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居住用地总面积×100%

注:需附城市遥感图说明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部门

5 林荫路推广率

指标解释:城市达到林荫路标准的人行道、自行车道长度占人行道、自行车道总长度的百分比。林荫路指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人行道、自行车道。

指标计算方法:

林荫路推广率=达到林荫路标准的人行道、自行车道长度/人行道、自行车道总长度×100%

注:需附城市遥感图说明

数据来源:城市园林绿化部门

B3环境质量

1 城市空气质量

指标解释:指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空气污染指数(API)为城市建成区内认证监测点位每日环境空气污染指数。

指标计算方法:

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的天数所占全年天数的比例=API≤100的天数/全年天数×100%

数据来源:城市环境保护部门

2 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

指标解释:指城市地表水按照不同功能类别分别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相应类别的标准,达标率为100%。

指标计算方法:参照环保部门相关的计算方法

数据来源:城市环境保护部门

3 城市区域噪声平均值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内经认证的环境噪声网格监测的等效声级算术平均值。

指标计算方法:

区域噪声平均值=认证点位监测值之和/认证点位总数×100%

数据来源:城市环境保护部门

C、社会和谐

C1社会保障

1 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

指标解释: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三项保险覆盖总人数占应参保职工人数的比率。

指标计算方法: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参加全部三项保险的职工人数(万人)/应参保职工人数(万人)×100%

数据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2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以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其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给予差额补助。实现应保尽保,正常发放。

注:指标说明应注明当年本省同类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值。

数据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C2老龄事业

1 优待老年人政策(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医疗、交通、社会福利等优待老年人政策,并得到有效实施。

数据来源:民政部门

2 百名老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百名6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拥有社会福利机构提供的床位数。其中市区社会福利机构包括市区内农村敬老院。

指标计算方法:百名老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市区社会福利机构养老床位数量(张)/市区60岁以上人口数(百人)

数据来源:民政部门

C3残疾人事业

1 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系(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残疾人教育、就业、医疗、保险、救助、康复等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并得到有效实施。

数据来源:民政部门

2 无障碍设施建设(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主要道路、公园、公共建筑等公共场所设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C4外来务工人员保障

1 外来务工人员保障政策(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按照相关规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建立完善的住房、教育、就业、医疗、保险、救助等保障政策和服务体系,并得到有效实施。

数据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C5公众参与

1 公众参与规划建设与管理(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立完善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公众参与制度,并得到有效实施。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C6历史文化与城市特色

1 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完善,有效落实文物工作“五纳入”规定;有专门的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文化遗产定期维护,保存完好率≥95%。历史街区得到妥善保护。

数据来源:文物保护部门

2 城市风貌特色(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经过审批,实施效果良好。城市自然人文景观具有鲜明特色,城市的标志、节点、示意性要素清晰可辨,给人印象深刻。城市新建建筑要有地方特色。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D、公共安全

D1城市管理与市政基础设施安全

1 城市管理(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成并运行1年以上,结案率≥90%,城市管理高效有序。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2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地下管网、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档案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监管到位,城市安全运行得到保障。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D2社会安全

1 道路事故死亡率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

指标计算方法:道路事故死亡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人)/机动车保有量(万台车)

数据来源:城市公安部门

2 刑事案件发案率

指标解释:指市区每年度依法侦查或确认的符合刑事案件构成标准的案件数占年平均人口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参照公安部门计算方法。

数据来源:城市公安部门

D3预防灾害

1 城市人均避难场所面积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与建成区人口之比。应急避难场所指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坦用地,配套建设了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或地震后相关设施可以进行相应功能转变,储备应急物资,设置标识,能够接收受灾市民疏散避难,并确保避难市民安全,避免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和火灾等危害,以及方便政府开展救灾工作的场所。

指标计算方法:建成区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建成区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平方米)/建成区人口(人)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地震等部门

2 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完好率

指标解释:指市区消防站、消防道路、消防水源、消防通信、消防车辆等设施装备结构和功能齐备,达到相应的城市设施建设标准。

指标计算方法:参照公安消防部门计算方法

数据来源:城市公安消防部门

3 城市防洪排涝(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防洪设施达到相应设防标准。城市重点地区、交通枢纽地区、地下公共空间等配备完善的汛期排水设施并得到有效维护。

数据来源:城市水利、水务部门

D4城市应急

1 城市应急系统建设(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立完善的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等地方应急预案,并经过实际演练。

数据来源:城市各相关部门

E、经济发展

E1收入与消费

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标解释:指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指标计算方法:参照城市统计年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2 恩格尔系数

指标解释:指城市居民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支出总额(元)/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元)×100%。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E2就业水平

1 城镇登记失业率

指标解释: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总和的百分比。

指标计算方法: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数据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E3资金投入

1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比重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比重=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万元)×100%

数据来源:城市建设部门

E4经济结构

1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指标解释:指商业、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法律和会计审计咨询、居民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指标计算方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万元)×100%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F、资源节约

F1节约能源

1 单位GDP能耗

指标解释:指市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

指标计算方法:单位GDP能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