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送元二使西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4收藏

古诗词赏析《送元二使西安》,第1张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唐代以后,长安不再成为政治中心的主要原因是关中平原原始森林的毁灭、水田源的锐城、自然气候的剧变,以及漕运的断裂。

作为中国古籍最早记载的“天府之国”,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地区,原本是沃野千里、森林密布的环境优美之地;但是从秦汉开始,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从城市营建到居民日常生活,以及大规模的农业开垦,已经使得关中平原周边的原始森林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当时整个关中地区:“高山绝壑,耒耜亦满……田尽而地”,到了唐朝最鼎盛的开元天宝时期,整个长安城周围已经没有巨木可以供应采伐,以致伐木工人要从陕西长途跋涉到岚州(今山西省岚县)、胜州(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等地,才能取得营建宫室所用的巨木。

在森林资源消失的同时,长安周边水资源也日益枯竭,以致“八水绕长安”的胜景不再。先秦时期,关中地区水资源丰富,长安周边,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环绕。但是因为森林资源被破坏,失去了森林涵养,水资源急剧减少。到唐代末年,泾水、渭水、灞水等河流水流量越来越少,龙首渠、清明渠等人渠道也相继干涸;北宋时,潏水已经小到了可以趟水过河的程度。

森林资源被破坏,关中地区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有雨则洪水泛滥,无雨则干旱成灾。自唐朝武德七年至开元二十九年的100多年里,长安周边的京畿地区,共发生了20起大型自然灾害,其中旱灾10次、水灾7次以及3次蝗灾。这种频发的自然灾害,使得长安城周边陷入了一种生态崩溃的环境中。

原先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因为生态环境的恶化,到唐朝中后期,关中平原已经变成了“地迫而贫,土瘠民贫”的穷困之地。在这种状况下,关中地区的粮食供应严重不足,不得不依靠东部江淮地区的漕运,供应长安的漕运,甚至有“斗米斗金”之说。

但是,安史之乱后,这种仰仗江淮为生的日子,也越来越艰难。江淮粮米转输需要走黄河,但是黄河和渭水,因为水土流失而泥沙淤积严重,行船十分艰难。到唐朝中叶以后,从渭水到长安的漕运水渠,甚至经常因为泥沙堵塞,不得不边挖沙边行船。但是随着水资源日益枯竭,到了唐朝末年,这种艰难的漕运也彻底断绝了。长安作为首都的血脉,至此断绝。

最终,904年,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以更靠近江淮地区和黄河水运。长安城也被拆毁以建设洛阳。自此之后,古都长安就此沉寂。

有人认为华胥国真实存在过,也有人认为华胥国真实存在过,只是神话传话或文学创作的。

以下是具体的解释:

华胥国又称华胥古国,是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一位杰出的母系氏族的女首领华胥氏所创立的国度,其相关的101处遗址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境内残存着,现在急需开发保护。

华胥国,传说中虚拟的理想国度,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华胥氏作为华胥国的女首领,“其治国有方,民无嗜欲,自然而已,是为盛世乐土“。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为追求治世强国,梦寐以求地希望能够复兴华胥国的辉煌,于是有了”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而后天下大治“的典故。

《列子·黄帝》中黄帝梦游华胥的典故,自春秋末年或战国初年流传以来,又经西汉刘安《淮南子》、东晋张湛的《注语》,把黄帝塑造成了一个有美好理想追求的人物,以浪漫的精神表现出来。“梦游”成为追忆往事恍如梦境的用语。唐代诗人李商隐“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宋代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即是此意。

从现代考古学和人类社会学研究可知,华胥氏是距今八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的一支,生活在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渭河流域,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蒙昧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的自然、淳朴、和谐成为文明时代提倡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小国寡民的道家的社会理想,于是便有了华胥国的社会模式。

华胥国位于今蓝田县华胥镇,《纲鉴易知录》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注云:“华胥,在今陕西兰田县,小渊日渚。”又据《竹书纪年前编》:“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徐文靖笺:“按,华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小渊日渚。”大体而言,古华胥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约20公里的蓝田县华胥镇。至今华胥镇保留有一块关于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其中一通碑石上,中间有华胥国三个大字,左边有伏羲肇娠右边有黄帝梦游的字样。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的张中和认为:大量的史载、遗物,可资佐证:三皇时代的部落中心即华胥国。华胥的姓氏为风,是现西安市蓝田人。她处在8300多年前,既是三皇中女娲和伏羲的生母,又是华胥国末期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是华夏民族在上古时代,与天地八荒进行抗争和孕育文明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张新斌认为:华胥是以母权制为代表的前伏羲时代的人物,是中华人文母祖,是中华民族前华夏民族的重要源头。陕西蓝田保留有华胥的遗迹,并有蓝田猿人的发现,二者都是早期人类文化的体现,并有着内在的联系,以二者为代表的蓝田文化,在中华文化源头的探索过程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华胥遗迹

华胥陵

华胥陵也称羲母陵,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华胥陵是华胥氏死后安寝的陵地,它北枕骊山,南临灞水,隔河与白鹿原相望,是一块纯阳的风水宝地。华胥陵原周长200米,高8米,封土堆南北长80米,东西宽40米。陵区古柏参天,钟鼓高悬,殿宇祭台雄伟,常年祭祀不断。

据许多史书记载,中国上古时期有过一个华胥国,且有遗址存在。据《太平寰宇》记载:“蓝田为三皇故居,境内华胥陵”。明·清七部《蓝田县志》均载“蓝田有华胥氏陵,尊庐氏陵,女娲氏谷遗址,史称三皇故居。”《陕西通志》中说:“羲母(风华胥)陵在蓝田县北35里”。《蓝田县志》中说:“蓝田县内有华胥氏陵,史称三皇故居”。根据这些记载,华胥陵遗址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宋家村。

华胥陵周围分布着许多同华胥氏与之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有华胥沟、三皇庙、毓仙桥、阿氏村(娲氏村)、女娲堡、补天台、人宗庙、磨合山、华胥窖、画卦台等。伏羲创建《八卦》时的“画卦台”;雷家庄相传是当年“雷泽”的所在地;传说“华胥窑”是华胥氏履大人迹后,感虹而生伏羲女娲的窑洞;“毓先桥、毓圣桥”相传是华胥氏在妊娠伏羲和女娲时所走过的桥梁;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通有关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碑的正中刻有“古华胥国”四个字,左右两边分别是“伏羲肇娠,黄帝梦游”八个字。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明代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碑文正中刻有“古华胥国”字样,左右两边分别刻有“伏羲肇娠,黄帝梦游”八个字。这些都是十分珍贵人文遗址与实物。也都进一步印证了《陕西通志》“羲母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的记录。华胥陵是中华大地上一座古老而神秘的陵冢,是一个令全球华人向往祭奠的圣地。

文学作品中的华胥国

黄帝神游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列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因为黄帝的这个梦,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华胥国一词具有了三层意义。第一,被视为远古盛世的象征。如晚唐诗人曹唐,在《圣帝击壤歌四十声》诗中,对唐尧盛世予以热情歌颂,对华胥国那种朴素、安逸、衣食富足而又道德高尚的太素之乡,寄予深切的企盼。其中有句曰:“寤寐华胥国,嬉游太素乡。”第二,被视为可以逃避现实烦恼的乐土。如黄庭坚《醉落魄》“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争名争利休休莫。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陶陶兀兀,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这几句是说,只有沉醉于酒,才能不再去想追名逐利,才能充分享受风花雪月。第三,作为清美之梦的代称。如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是说自己怀念美丽的情人却无法相见,只能在梦里与之重逢了。无论是哪种意义,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华胥国也曾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二刻拍案惊奇》里有一个故事叫《田舍翁时时经理,牧童儿夜夜尊荣》,讲的是一个孤儿叫寄儿,生来愚蠢,不识一字,替人家做苦力为生,后来又签字画押,被土财主雇去放牛,穿着破布袄,晚上睡在草房里。

一个道人看中了寄儿的道骨,想带他出家,寄儿不愿意,于是道人就传授了寄儿一句五字真言,就是“婆珊婆演底”,说是睡觉前将这五字真言念上一百遍,就可以夜夜快活。寄儿遵照道人的嘱咐,睡觉前整整念了一百遍,然后入睡,在梦里进入了华胥国,在华胥国里,寄儿献万言长策,被任命为著作郎,旗帜鼓乐,高头骏马,送入衙门上任。从此以后,寄儿白天劳苦,晚上就念“婆珊婆演底”进入梦中华胥国,饮美酒,享佳肴,看歌舞。被招为驸马后,又因消除玄菟、乐浪两个邻国的威胁,立了大功,被封为黑甜乡侯,富贵到了极点。到后来寄儿在放牛时发现了一窖金银,献给土财主,被土财主收为养子,开始享受富裕生活,五字真言也不念了。但从此以后,白天和晚上开始颠倒过来,白天享富贵,晚上做恶梦。原来传授五字真言的道人又来了,他向寄儿讲明了其中的道理:白天享富贵的,晚上就要做恶梦;白天劳苦的,晚上就进华胥国享受富贵。

这个故事是是根据《列子》中的故事改编的,又加入了黄粱梦故事中的细节。《列子》中有一篇讲黄帝即位十五年后,白天睡觉做了一个梦,梦游华胥国。华胥国里没有君主,一切都是自然状态,老百姓都没有嗜欲,不以生为乐,不以死为恶,人与人的关系那么和谐,因而也就没有什么爱憎,无利无害,因而也没有争斗,没有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那个国家的人都没有恐惧,甚至入水不溺,入火不热。这样的一个国家简直比天堂还美好。后人就用“华胥国”来指美得不能再美的梦境。《列子》中的另一篇故事讲的是周朝有一个富翁,有很大的一份家业,天天想着家业,想着如何挣更多的钱,弄得身心俱疲,而到了夜晚,一入睡就做梦,梦见自己给人家当奴仆,累得要死,还要受主人的辱骂和鞭打,痛苦得在梦中叫唤,一直到天亮。而这个富翁使用的一个老奴仆,年老体衰,还要整天地劳作,但是一到晚上就梦见自己成为国王,大权独揽,吃喝玩乐,要啥有啥,快乐无比。当有人对这个奴仆如此辛劳表示同情时,这个仆人说:“人生百年,一半白天一半黑夜。我白天为奴仆,很辛苦,但是到了晚上就成了君王,其乐无比。有什么可怨恨的呢?”那个富翁为晚上梦中的辛劳而烦恼,他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你白天是富翁,享受富贵,晚上做梦自然就要劳苦,这是自然的规律。你想白天黑夜都享受,怎么可能呢?”

1 关于古城门的诗句

关于古城门的诗句 1 形容古镇的诗句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忆江南·江南好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送人游吴唐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4、龙门镇唐 杜甫

细泉兼轻冰,沮洳栈道湿。不辞辛苦行,迫此短景急。

石门雪云隘,古镇峰峦集。旌竿暮惨澹,风水白刃涩。

胡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嗟尔远戍人,山寒夜中泣。

5、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唐 高适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2 求关于千年古城的诗句

千年古城(散文诗) 文 / 吕和义

在没有遇见你的地方遇见你。

大约是千年之前。

这千年的岁月,你是如何过来的?我不知道。

千年之后,我在轮回之中遇见了你。

你古铜色的肌肤,如同我古铜色的思念,一思就是千年。

你就是我千年前的情人,永远不老。

千年之后,我与你相遇,无了言语的交流,多了的只有眼睛的融合,只有心灵默契的交流。

千年之后的血与水相融,兑换出来的,我不敢想象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千年之后的泪水与血相融,兑换出来的,我不敢想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味道。

千年的古城啊,我千年的情人。

3 赞美城墙的诗句

1《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2《古筑城曲五解》

元稹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自从冒顿强,官筑遮虏城。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传父言,莫问城坚不。平城被虏围,汉劚城墙走。

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筑城安敢烦,愿听丁一言。请筑鸿胪寺,兼愁虏出关。

3《题青龙寺》

朱庆馀

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

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最怜东面静,为近楚城墙。

4《春至》

白居易

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白片落梅浮涧水, 黄梢新柳出城墙。

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

乐事渐无身渐老,从今始拟负风光。

5《宿李主簿(一作刘员外)》

周贺

独树倚亭新月入,城墙四面锁山多。

去年今夜还来此,坐见西风袅鹊窠。

4 关于“门”的诗句

甲第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魏晋·张华《轻薄篇》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塞上曲》

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

——唐·白居易《凶宅》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唐·李白《从军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

玉户临驰道,朱门近御沟。

——唐·崔颢《相逢行》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唐·李贺《绿章封事》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唐·李白《关山月》

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

——唐·冯延巳《菩萨蛮》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唐·李颀《古从军行》

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唐·王昌龄《从军行》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唐·温庭筠《杨柳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北宋·秦观《满庭芳》

青苔芜石路,宿草尘蓬门。

——南北朝·谢庄《怀园引》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南宋·陆游《关山月》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唐·杜甫《客至》

莫问万春圆旧事,朱门草没大功坊。

——清·王士祯《秦淮杂诗》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唐·秦韬玉《贫女》

读书兼射猎,不屑夷门傍。

——明·柳如是《赠宋尚木》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唐·李白《北风行》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唐·杜甫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唐·李白《送范山人归太山》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南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5 关于描写古城上庸的诗有那些

张嵲倒是有几首提及上庸的诗……

上庸(宋·张嵲)

天将层嶂限中原,兽状禽心类百蛮。横木架桥来渡水,搴茅茹火去烧山。

寻巫问事看龟意,带穗收禾御岁艰。非是投荒魑魅侣,时清犹赖可东还。

建炎庚戌溃兵犯襄汉寒食阻趋光化拜扫追慕痛哭因成二诗 其一(宋·张嵲)

上庸寒食已无花,山木青青吐嫩芽。此日伤心九原路,想无鸡犬祇鸣鸦。

山中月夜草色香烈颇如昔年上庸鹿门之游感而为诗(宋·张嵲)

月淡云始合,沉沉山树清。露濡幽气馥,涧草不知名。

既念上庸隐,复怀鹿门行。暌离驰岁月,南北异平生。

况抱怀昔念,存没感中情。缅怀故园月,亦傍山河明。

花发因风散,溪流度石平。当时游瞩地,何人复再经。

客心徒搔搔,夜色自冥冥。萧散讵为适,祗今悲愤盈。

穗粟(宋·张嵲)

世乱弃禄仕,居间食苦贫。置田上庸山,稍依农亩邻。

岁入无几何,诛求方荐臻。老农幸导我,播植当自勤。

晨起具糇粮,伐木西涧滨。畲田去岁秋,蓄粟今年春。

肥硗半百亩,良苗生已匀。监督课子弟,耘耔烦隶人。

所望在一饱,讵敢悲苦辛。及此岁将晏,场功躬自亲。

所得未偿费,相顾但深颦。归去且读书,愧兹百年身。

6 关于丽江古城的诗词

1,《丽江古城雪景》 清代 牛焘

山城二月春正寒,香雾濛濛露未干。东风酿雨还酿雪,落皑满地玉栏杆。

译文:二月春初的丽江城中正是寒冷的时候,雾蒙蒙的露水一直未干。东风刮着酝酿着雨雪,满地皑皑白雪,雪映衬的栏杆跟玉似的。

2,《丽江雪山》 明代 程本立

玉龙峰高九千仞,日色晦明云气寒。

译文:丽江玉龙峰有九千尺那么高,阳光暗淡云雾笼罩,寒气逼人。

3,《送舒侍御》 明代 程通

东风收积雨,旭日丽江城。青丝系玉壶,送客上神京。

译文:东风里夹杂着积雨,丽江城内阳光普照。玉制的酒壶上系着青色带子,送你去京城上任。

4,《栖霞春游见怀次吴自湖韵》 明代 黄佐

风和鸟语合,日丽江烟分。

译文:风和日丽鸟语声声和鸣,丽江上的阳光与雾气分开,景色宜人。

5,《丽江游》 当代 傅义

滇西丽江乃古城,世界文化之遗产。虽云古城实全新,虽今犹古无须辨。

译文:云南丽江是一座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虽说古城其实是全新的,但从古至今无需争辩。

7 有没有关于“平遥古城”的诗句

1、《平遥夜坐》[明]韩邦奇。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译文:广漠的荒城的晚上,飘来阵阵旅客哀鸣的笛声。独坐着看着寒烛燃尽,满心惆怅夜色更是漫长。

2、《平遥古城》[当代]谢虹。一本典藏的古籍。吹动了历史。一百零八年的是非恩怨。谁来诠释。光阴阻滞。收拢于风雨之后的古城。被喧哗惊扰了。打磨得又黑又亮的漆器。端坐在货架上。睁着眼睛。找不到自己的出处。

3、《平遥古城》[当代]范国栋。平心凡人走春秋, 遥征远途记初心。古圣前贤留遗产, 今才后杰营新城。

4、《沁园春平遥古城》[当代]李生荣。三晋大地,百花飘香。看太、吕二山,生机勃勃。汾河两岸,春意滔滔。商道先驱,文明故里,历史名城声誉高。

迎友人, 赏文化遗产,无不妖娆。风水宝地藏娇,激千年寿龟舞身腰。历六朝五代,诉说文明;千秋百世,引领风骚。一睹芳容,为之倾倒,大笔如椽恣意雕。好去处,赞平遥古城,能有今朝。

5、《吟平遥市楼》[当代]李生荣。镇城之宝井上楼,历经沧桑岁月稠。每当回忆峥嵘史,早有印记刻上头。今日雄姿重抖擞,继往开来写春秋。无限风光填新意,笑迎宾客到此游。巍峨秀挺拱北斗,大名兆起四海酬。绝好胜景长看取,彪炳青史千古留。

6、《平遥三宝》[当代]范国栋。推光漆器,传承千年,描金彩绘,独具匠心。平遥牛肉,古法炮制,色香味美,誉满华夏。古陶山药,地方小参,滋补圣品,传世佳肴。美哉!平遥古城,晋商之心,世界遗产,中外驰名。叹哉!三晋大地,晋善晋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壮哉!盛世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安康,雄于地球。

8 关于“荆州古城”的诗句有哪些

1、荆州歌

唐代: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译文:

白帝城边的江面上满是狂风掀起的惊涛骇浪,

五月的瞿塘峡,有谁敢行船而过呢?

荆州麦子时节,茧已出蛾,蚕事已成,家家都在煮茧缫丝。

我一边缫丝,一边思念你,我对你的思念比一团乱丝的头绪还要多。

布谷鸟在哀鸣的时候,更加引起了我对你的思念,这叫我怎么办呢?

2、送人还荆州

唐代: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译文:

你骑着青骢马,沿着长满青草的小路,从秦地出发,一路远去。

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动着云梦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绵延着洞庭湖畔的春色。

你的小船仿佛已经走到了三峡,凄清的猿叫声从四面传来将你包围。

唉,你这一走,想再见我恐怕就很难了!

3、寄荆州张丞相

唐代:王维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译文:

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重山叠嶂,只能怅然遥望荆州。

我虽满腹才华,可天下却无人赏识,没有您张丞相的擢升,恐怕我还寂寂无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终身难忘。

您遭不幸,被贬荆州,我也将追随您,退出这污浊的官场。归隐田园。

南飞的大雁呀,你们振翅高飞,可是怎能将我的思绪传与荆州的故人?

4、哀郢(其二)

宋代: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译文:

荆州十月便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过去的水月犹如下坡的车轮,一去不复返。天行有常,何曾有导致壮士途穷困厄之心;自古以来,皆因人事之非,以致多少像屈原这样的贞臣节士去国离乡,放逐江湖。

于长亭薄暮之中淋漓痛饮,“慷慨悲歌”于白发初生之际,自增惆怅。想要去章华台凭吊,却找不到地方,只看得到荆榛满地、霜露侵入的惨淡景象。

5、寓居吴兴

宋代:曾几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译文:

与朋友们相会,我伤心地发现,我们真的成了当年的过江诸人,以泪洗面,一个个忧心忡忡,可又想不出救国的良策。

我就像那绕树飞鸣的乌鹊,找不到个栖息的地方;又如同无能的鸠,没法谋造个安定的巢穴。

江北江南,相望不远,也已音讯断绝;在这秋风秋雨中,我又怎能在吴兴滞留岁月?

伤心流连,我想找个有力的朋友避乱托身,却只是梦想;抬起头,眼见那天边夕阳西坠,孤云飘浮,禁不住忧愁悱恻。

大慈恩寺(玄奘法师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大雁塔(安置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小雁塔(建于唐代景龙年间,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曲江遗址公园(目前西安市最大的游乐公园)、西安碑林博物馆(全国最多的碑石藏地)、明城墙(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钟楼(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鼓楼(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曲江寒窖(是传说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等待丈夫薛平贵的地方)、翠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五台(佛教圣地之一)、太白山(关中八景之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唐朝盛世的皇宫)、西安汉城湖(西安汉文化、水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西安半坡博物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聚落遗址)、华山(五岳之一)、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陪葬陶俑)、华清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行宫别墅)、秦始皇陵、骊山(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法门寺(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之处)、法门寺博物馆(收藏、展示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珍贵文物之处)、乾陵(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永泰公主墓(武则天之女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墓(武则天之子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墓(武则天之子章怀太子)、黄帝陵轩辕庙(中华民族始祖轩辕帝的陵园)、茂陵博物馆(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昭陵博物馆(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汉阳陵(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到汉阳陵博物馆必看幻影成像)、大唐西市(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中心)、都城隍庙(明朝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回民街(西安回民聚居之地和回民小吃街)、化觉巷清真寺(西安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善的清真寺)、兴庆公园(唐玄宗朝政的重心,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青龙寺遗址公园(中国佛教密宗寺院,西安最大赏樱花地方)、罔极寺(太平公主为母后武则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广仁寺(喇嘛寺。是康熙1703年来陕西巡视时拨专款敕建。为全国唯一绿度母主道场)。

名字,往往是人们对一座城市最初的印象来源,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自然传下来了许多古老的城市名称,但也有许多城市的名称在历史演变中发生了变化。而近年来,随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提倡,呼吁一些城市改回古名的声音,也愈发响亮。

2010年,湖北襄樊便正式用回了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旧名“襄阳”,同时,一些城市的现用名(如黄山和包头)被认为不如古名(分别是徽州和九原)好听且有内涵,也有人认为这些城市也应该改回古名。

▲2000余年历史的襄阳古城

而在这许多呼声中,名气最大、地位最重的自然是“长安”和“西安”这一对名称。今天的西安,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和西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而长安,两千余年的封建时代中,有近千年的时间是作为国都的身份,而长安城也见证了汉唐两朝的繁华和昌盛,可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陕西省和西安市的两会上,也都会有人频频提出将西安改名长安的提案。

但西安真的是由长安改名而来的吗?西安与长安之间,又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西安昆明塔——用现代手法对古风的演绎

一、关中与长安

从中华文明起源,直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至长江流域,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才是中国境内人口最稠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流域内的关中平原、河洛地区(洛阳)、豫东平原(开封、安阳、商丘等)是我国最早的(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中国早期城市最为集中的区域。

而在这些地区中,关中平原可谓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区域之一,周朝从这里发源,秦朝以这里为基础统一天下,从秦至宋一千多年的政治中心也在这里,而长安城,也在这里,从初现走向辉煌。

公元前350年,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设置咸阳县归内史(郡,一级行政区)管辖,并在今咸阳市渭城区境内的渭河之滨营造新都咸阳城。

自咸阳城建成之后,凭借关中地区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日益崛起的秦国国力,快速发展成为了战国时代首屈一指的大都市。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更是迁六国豪门大族十二万户于咸阳,使咸阳成为了当时唯一且绝对的中心。

而此时的长安呢?严格来说,此时有长安,但无长安城。根据记载关中地区地理和城市建设的古籍《三辅黄图》所载,此时咸阳县下辖有一个长安乡,位于咸阳城的南侧的渭河南岸,在秦国对咸阳城宫殿的营建中,离宫兴乐宫便选址于长安乡。

而这座兴乐宫,在秦时也只是秦朝众多宫室中普通的一座,但在数十年后,却会成为决定长安命运的一个楔子。

秦王朝的辉煌转瞬即逝,刘邦和他所建立的汉朝成为了秦末乱世最终的胜者,而这位新胜者很快也要面临建都的问题。经过群臣的讨论,刘邦决定定都关中平原。

但此时的秦咸阳早已在秦末的战争中变成一座废墟,秦朝的宫室也没给刘邦剩下些什么。只有位于长安乡的兴乐宫,因距咸阳城较远而逃过了战火。或是本着节约人力物力的角度出发,或确实是汉朝创立之初百废待兴,刘邦决定利用起这座秦朝留下来的宫殿,定都长安。

于是前202年,刘邦下令升长安乡为长安县以代替原先秦朝的咸阳县,并以兴乐宫为基础修建长乐宫,开始营建汉长安城。两年后,长乐宫建成,汉王朝正式迁都长安,长安城也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二、长安的巅峰

汉长安城初建时,受制于国力,城市的规模并不大,与当时的中原地区的洛阳城、宛城、临淄城等相比也并不突出。但到汉武帝时期,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建,加之汉朝国力的恢复和丝路贸易的繁荣,长安城也快步迎来了高光时刻。

据史料记载,西汉长安城居民最多时达246万人,商贾贸易繁荣,在市场中可以买到来自全国乃至西域的各类商品,《西都赋》中有言“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班固的《西都赋》为后世描绘出了汉代长安城的繁华景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汉代长安城中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被宫殿、政府机构和贵族宅邸所占据,这座城池所展现出来的,也更多地是一个政治中心的形象。秦咸阳作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不过14年,而汉长安仅在西汉一朝便当了210年的都城,200年的时间,足以让这座城市成为统一国家的一个象征。

正是如此,长安城与统一国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即使后世东汉迁都洛阳,长安城依然具有与洛阳同等的都城地位,号为西都。而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近400年的乱世中,在关中平原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和长安城极高的政治地位的双重影响下,长安城便成了各路势力斗争的焦点,也延续着它在政治上的无上地位。

而长安城的真正顶峰则在隋唐之际到来。隋朝建立后,因汉长安城年久失修已不适宜居住,因而在汉长安城南重新营建了新都大兴城,这座经过精心规划的城市在完全建成后面积达到汉长安城的24倍,甚至比千年后的明清北京城还要大14倍。

而到唐朝建立后,依然定都于此并恢复了长安城的名称,长安也迎来了这座城市最辉煌的时代——人口超过百万,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亚欧大陆上的文化都交汇于此,一个深植于所有国人内心的辉煌时代,一个可以代表中国古代王朝顶峰的盛世长安。

三、长安的繁华终逝

但繁华终会落幕,关中平原也有着自己发展的上限。对于关中平原而言,一座大一统王朝的都城所带来的集聚效应,既是发展机遇,同样也是一大挑战。

一座都城的建立不仅会吸引而来大量的人口,而且其中还有着大量如贵族、官僚、商人等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而如此庞大的人口所需要的粮食供给远超出了关中平原的自然承载能力,关中平原作为我国最早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地区也已不具备再次大规模开发的潜力,因此,汉唐两代都需要通过漕运调配大量的粮食以供应长安城的需要。

而在唐朝末年,因关中平原屡遭战乱,唐长安城几乎被毁,关中平原的人口大量流失,自然承载力也因长时间的高强度开发而开始下降,对于唐以后的政权而言,重新修筑城池、开通漕运、吸纳人口的巨大成本使得再次定都关中地区将会是一件十分不经济的事情。

▲安史之乱后,关中平原地位下降,政治重心不断向中原迁移,经济重心则不断向南方迁移

同时,因为北方的连绵战乱,大量人口迁居南方,中国的经济重心也逐渐南移至长江流域,这也要求王朝的都城需要离长江流域更近一些。因此,五代及北宋都选择了隋代大运河与黄河的交汇处、漕运更为便利的汴梁城作为都城,长安自此再未成为过真正意义上的王朝都城。

▲相比于长安,无论是洛阳或是汴梁(汴州)都可以节约大量的漕运成本

在五代两宋及元代,长安城依然在,但只剩下了一座仅有唐长安城十六分之一面积的小城,长安县也在,但也失去了京县的地位。而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政治中心的东移,长安,也就变得愈来愈不那么重要。

或许在追忆汉唐辉煌之时人们还会想起它,在眼下,长安依然是西北地区的中心、是所归属的各级行政区的治所所在,但与其他的地方中心相比,也已泯然众人矣。

四、西安的横空出世

直到明代,这座千年古城才又一次焕发了生机。明朝北伐攻克长安后,基本保留了元代所设置的陕西省—奉元路—长安县的行政区划,而是取安定西北之意将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府,省治及府治依然在长安城,西安府也就是现代西安市的雏形。

之后,为防备蒙古从西北方向的侵犯,朱元璋将自己的次子封在西安府为秦王,在长安城中新建秦王府并扩建城池,也就形成了今日所看见的西安城墙。

▲现在的西安城墙正是明太祖时期修建的

此时的长安城,既是长安县和咸宁县(唐代分割长安县设置)两个县的县城,又是西安府的府城,也是陕西省的省城,更是秦王的王城,城市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而又经过宋代以来的休养生息,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人口也逐渐充盈,自唐末起已落寞了400多年的长安城总算重新成为了一个繁华热闹的大城市。

但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或许是因为府这一级行政单位地位的提高,人们渐渐开始用西安府城来称呼这座城市。原本“西安府和咸宁县都驻于长安县县城长安城中”的印象,也渐渐的变成了“长安县和咸宁县都驻于西安府府城西安城中;渐渐的,西安城和长安城这两个名称开始在民间混用;渐渐的,西安城的名称终是取代了长安。

五、殊途同归

在明清两代,西安逐渐取代了长安成为了这座城池的名称,但长安却未就此消失。虽然城市叫西安城,同时也是西安府和陕西省的驻地,但城中的管辖权,依然归属于长安县和咸宁县,而西安府和陕西省除了自己在城中的衙署之外,管不了任何的人或物,这座城市依然是长安县的县城。

▲清代关中地区行政区划图,可见长安县、咸宁县与西安府共用一座城池

但在民国时期,一次区划调整却让西安和长安彻底分开。民国初年,曾经将咸宁县并入长安县,并撤销了西安府这一建制,一时间长安县又回到了汉代初设时的样子。

但1928年,国民政府将长安县的县城划出长安县,成立西安市,长安县依然在城中办公,但已经失去了对城市的管辖权。

虽然两年后西安市便被撤销城市重回长安县,但1939年在抗战大背景之下,上级政府以躲避轰炸为由将长安县政府从城中迁出——长安县设立两千年以来第一次离开它的县城,也彻底失去了它的县城。

三年后,国民政府再次成立了西安市,管辖范围包括长安县县城在内的“东至灞河,西至沣河,南至秦岭,北至渭河”的区域,而原本长安县的县城也就此正式变成了西安城。

西安的设市,可以说是“抢”了原本长安县的县城,而长安县呢,只得在城南另修筑新县城。严格来说,长安县修的新县城就是长安城的延续,长安城依旧在那里,只是没有了城墙,与周边的环境也没有了明显的界限,也就不显得那么明显了。

西安设市之初,很长一段时间里与长安县之间并无统属关系,直到1958年,陕西省将长安县由省直管划归西安市,明清时“西安府—长安县”的行政关系再一次出现。2002年,有着2204年历史的长安县迎来了历史的新起点,这一年,长安县撤县设区,归属西安市管辖,真正成为了西安市的一部分。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西安市区与原先的长安县城也融合在了一起,再没有城墙的阻隔,从这一刻开始,西安便是长安,长安也便是西安。

▲如今的西安市,长安区(红框范围)再次和它原来的县城连在了一起

长安和西安,从来就不是两个处在同一级别的行政单位,而长安与西安的变迁,也与我国的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息息相关。从秦朝确立郡县制开始,直到新中国设立乡镇一级的行政单位,县一直都是我国最基础的一级行政区划,当时的城市也基本上都是县城,如秦咸阳城本身也就是咸阳县的县城,长安城也就是长安县的县城。

▲秦代关中地区行政区划图

而县以上的行政单位,除秦代和西汉早期采用郡—县二级体制外,其余朝代所采用的均是类似于“省—府—县”的三级行政体制。

同样以长安县为例,便有着这样的变迁:

“京兆尹—长安县”(汉早期)、

“司隶校尉—京兆尹—长安县”(汉)、

“京畿道—京兆府—长安县”(唐)、

“陕西省—西安府—长安县”(明清)。

由此也可以看出今天的地级西安市,是经历了:

“内史(秦)—京兆尹(两汉)—京兆郡(三国魏晋南北朝及隋)—京兆府(唐宋)—奉元路(元)—西安府(明清)—西安市(至今)”

这样一个变迁形成的,而非由长安改名而来。

其实今天的地级市,多数都如同西安一样,是在明清时期的“府”的基础上,在民国时期建立的。明清时期即使是府城的管辖权也都在其所归属的县手中,而在民国设市的时候,往往都采取了将府所在县的县城划出来建立市的方法——如西安市划走了西安府治所长安县的县城,而广州市和杭州市也分别划走了广州府治所番禺县县城和杭州府治所杭县县城。

▲今天的广州市也是在原广州府番禺县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而从汉高祖刘邦始设长安城开始至今,长安从未离开过人们的生活,而今天的西安,改名长安也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没有改名的必要。

上千年的历史变幻,改过名称的城市又何止成百上千,但名字终究只是一个代号。对于今天的西安而言,若能传承好汉风唐韵,能继承下那城市千年的历史文脉,能真正肩负起带动西北地区发展的重任,那它就是长安。这长安,不在其表而在其内,在这座城市的血脉里。

▲大雁塔等众多古迹是留给西安市的一笔宝贵财富

古诗词赏析《送元二使西安》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