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叶天士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3收藏

古籍中的叶天士简介,第1张

叶天士即叶桂。叶桂(16671746年)为清代著名医学家。字天士,号香巖。晚号上津老人 、南阳先生。吴县(今属江苏)人。世医出身,其父在当地以医闻名。叶氏自幼继承家学,并通诗文词赋、经史子集,尤究心于医术,博览医书。并先后拜师十余人,临证经验丰富,年三十岁时,其医名与父名已同噪于大江南北。叶氏长于治疗时疫和痧痘,倡卫气营血辨证纲领,对温热证的传染途径、致病部位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均有独到论述,为温病学奠基人之一。其于医理,主遵张仲景,能师古而不泥古,亦能采纳民间单方、验方。其于温病,以仲景之说为体,而以刘完素之论为用;杂证则取材孙思邈、李果、朱震亨、张景岳、喻嘉言诸家,并有所发挥,但有时持论失之于偏。著述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叶案存真》以及《未刻叶氏医案》,均由于其门人编辑整理而成。出身世医家庭,祖叶时、父叶朝采皆以儿科出名。桂于十二岁开始从父学医,后因父殁,十四岁从其父门生朱某学,聪颖善解,且每能出其师之上。桂亟喜学习,不耻下问。至十八岁,已拜十七师,王子接、周相俊均为其师授。除专长于家传儿科外,兼通内科杂病及其他各科,尤专长于温病,其代表作《温热论》虽为其门徒顾景文所录之材料整理而成,但其思想则完全代表叶氏之温热证思想。其名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及“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乃温病学派中重要原则,是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辨证体系的依据,叶氏是明清以来温病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其于杂病则注重脾胃,强调要辨证论治,不可偏执于一己之见,一家之言。其著作主要皆由其弟子整理而成,其中有《临证指南医案》、《叶案存真》等,其后代、门生,亦皆有医名。叶桂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叶天士酷爱医学,性格谦逊,凡是听说有比自己高明的医生,都不远千里,

详见百科词条:叶天士 [ 最后修订于2015/12/24 14:46:47 共223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姜皮 21 拼音名 22 姜皮的别名 23 来源 24 功能主治 25 姜皮的用法用量 26 注意 2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姜皮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姜皮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姜皮 1 拼音

jiāng pí

2 《全国中草药汇编》:姜皮

21 拼音名

Jiānɡ Pí

22 姜皮的别名

生姜皮

23 来源

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栓皮及附着的一部分表层。将生姜洗净,浸于清水中过夜,用刀将深色的栓皮及附着的一部分皮层剥下,晒干。

24 功能主治

辛,微温。

25 姜皮的用法用量

行气消水。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26 注意

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姜皮的方剂 麻黄方

gfāng赵炳南方:麻黄方: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

苍防五皮饮

拼音:cāngfángwǔpíyǐn处方:生姜皮、茯苓皮、桑白皮、五加皮、大腹皮、防风、苍术。功能

参术健脾汤

方可用半夏、橘红、苍术、白术、大剂与之;呕甚,加姜皮。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准绳·类方》卷二

内伤膏

1两,红花1两,法半夏1两,川乌1两,白芷1两,姜皮1两,桂枝1两,菖蒲1两。主治:闪腰岔气,跌仆损

达气和中汤

拼音:dáqìhézhōngtāng处方:姜皮1钱,大腹皮1钱(炒),苏叶1钱,黄芩1钱,白术(土炒

更多用到中药姜皮的方剂

用到中药姜皮的中成药 罗浮山百草油

0g砂仁055g独活055g羌活055g姜皮055g陈皮055g香附05g野菊花05

王回回狗皮膏

痛,湿寒带下,积聚痞块。用法与用量:生姜擦净患处皮肤,加温软化,贴患处或穴位。注意:孕妇忌贴脐、腹

肾炎消肿片

g、香加皮129g、苍术129g、茯苓129g、姜皮129g、大腹皮129g、关黄柏129g、椒目8

伤科万花油

没药紫草茸大风子马钱子(制)草豆蔻肉豆蔻芦荟荜茇姜皮蔓荆叶葱头紫草大蒜三七木棉花葛花三七姜谷精草九层

羚翘解毒丸

地5两,花粉3两,泽泻3两,郁金3两,公英3两,姜皮3两,大黄3两,生石膏6两,羚羊1两,苦梗1两。

更多用到中药姜皮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姜皮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二]臌胀水肿门

复之虞。熟附子冬术茯苓通草桂枝焦六曲牛膝陈皮泽泻姜皮又肿胀由乎脾肾,阳虚水湿偏*。通阳化湿水邪平,方

《古今名医汇粹》:[卷三病能集一(杂证九门)]疟疾门

麦冬。渴而汗少,加葛根。若涉深秋,或入冬,宜多加姜皮。因虚加人参。虚汗多加黄、桂枝,汗止即止,桂枝不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九节·夹胀伤寒

含石、真针砂、同醋煮透研各三两、制附子、紫桂、干姜、茯苓、当归、羌活、川芎、炒蒺藜、淮牛膝、青皮、

《友渔斋医话》:[第四种肘后偶钞下卷]肿

可奏效。党参黄生冬术大腹皮苏梗砂仁壳橘红茯苓泽泻姜皮又,前方添归身、白芍、煨木香,减砂仁壳、苏梗,

《胎产心法》:[卷之上]子肿子气子满论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封藏失职 1 拼音

fēng cáng shī zhí

2 注解

封藏失职 病因病理学术语。指肾贮藏精气及司大小便的功能失调的病机。主要证候有遗精、滑精、早泄、小便失禁、夜尿频多、黎明泄泻等。治宜固肾涩精。

古籍中的封藏失职 《丁甘仁医案》:[卷三]神志案

藏精,肝虚则魂不安宁,心虚则神无所根据,肾虚则封藏失职,以致惊悸惕息,恍若有亡,遗泄频频,心肾之阴不

《张聿青医案》:[卷十六]肩臂背痛

牛膝都气丸大生地橘红苏子车前子二诊肾脏封固失职,冬令收藏,气不收摄,遂至痰饮凭凌于上,肾气不收于下

《张氏医通》:[卷七大小府门]泄泻

转甚。经云。虚者补之是也。一曰温肾。肾主二便。封藏之本。虽属水。而真阳寓焉。少火生气。火为土母。此

《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虚劳

谓肾恶燥也。服有小效。是劳伤肾真。而八脉皆以废弛失职。议进升阳法。(阳虚奇脉兼病)鹿茸苁蓉归身杞子柏

《顾松园医镜》:[卷十五·数集]小便不禁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 拼音

yì huǒ zhī yuán ,yǐ xiāo yīn yì

2 注解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治则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语。后人简称为益火消阴或扶阳追阴。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出现阴盛寒证者。症见腰脊酸痛、脚软身冷、阳痿滑泄、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清长,舌淡体胖、脉沉细数等。法当温补肾阳,消除阴寒。用肾气丸、右归饮治疗。

古籍中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未刻本叶氏医案》:[方桉]都气丸

命门真火式微。为之瘅胀肿满。王宇泰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此候也。《未刻本叶氏医案》清叶天士公元16

《虚损启微》:[卷下]八味丸(崔氏)

,或下元冷惫疼痛等症,王太仆先生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此谓也。即前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制附子各一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多骨疽(五十九)

,以镇阳光。阳气虚寒者,佐以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外以附子饼,葱熨法,祛散寒邪,补接营气,则骨

《程杏轩医案》:[《程杏轩医案》辑录]台静亭州尊阴阳两亏伤及奇经

施耶王太仆云∶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旨可悟矣。虽内经有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

《幼科折衷》:[下卷]胃气虚寒

古籍中的叶天士简介

叶天士即叶桂。叶桂(16671746年)为清代著名医学家。字天士,号香巖。晚号上津老人 、南阳先生。吴县(今属江苏)人。世医出身,其父在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