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的《论语》共多少字?
《论语》全文共有11705个字,大约相当于现今对开报纸一个版面的容量。它在《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七种经书中字数最少的一种书。
《论语》共有20篇,前十篇被称为《上论语》,后十篇被称为《下论语》。各篇取篇首两字作为篇名,如《学而篇第一》为首句为“学而时习之”,《为政篇第二》的首句为“为政以德”篇下分章,各篇章数不等。《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以记言为主,书中随处可见“子曰”字样,惟有《乡党篇第十》是个例外,它记载的是孔子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容貌举止之类,通篇是一个“子曰”也找不到。
1、《山海经》,是富于神话传说的古籍。
2、《尚书》,是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
3、《春秋》,是古代编年体史书。
4、《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5、《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的编年体史书。
6、《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8、《楚辞》,是战国时期新兴的诗歌体。
9、《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传世经典。
10、《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传世经典。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从文学的角度分析,《论语》有其特有的文学特点和文学价值,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关于国学经典论语征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国学经典论语征文篇一明月高悬,孤灯一盏,橙**的灯光笼罩着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于桌旁,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安详的初冬的夜晚,仔细背诵着一本薄薄的蓝色小书——《论语》。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虽然字印得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180页。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块,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难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本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由此,我想起了这个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问他的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说:“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 子路一听,做到这四个字就能当君子了不会这么简单吧于是又追问,说:“如斯而已乎”这样就行了吗
孔子又补充了一点说:“修己以安人。”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在想法让别人安乐。
子路显然还不满足,又追问:“如斯而已乎”
孔子又补充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炼自己,并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像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还发愁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做好呢。做到这一点,难道还不够做个君子吗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使民众皆安,等于达到了平天下的境地,不是谁都可以的。所以,我对《论语》情有独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则。这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就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于一些不好的地方,就用来检查自己,以利于自己改正。这一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我虽然语、数、英三科都很厉害,总是名列前茅,但我也有弱项。记得有一次毽球考试,一向学习成绩比我差的张楚业竟然也能踢上九十几下。看着他能把球操纵自如,我羡慕极了。我真想拜他为师,可是一向争强好胜的我,哪好意思问呀!最后,没办法了,为了毽球达标我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前去请教他。没想到,学习不怎么好的他,教我踢毽球的方法一套又一套,说得头头是道。真是名师出高徒,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我的毽球考试居然及格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于短处。我们要以别人的长处来加以学习,取长补短。
国学经典论语征文篇二说到对《论语》的了解,只有在中学学习《论语》六则的时候有些初步的认识,真正对《论语》感兴趣,那是女儿参加孔庙读经班以后,为了鼓励孩子学习,我也专门借了有关《论语》的书来看,不读不知道,一度停不了。真的感觉到回味无穷,受益匪浅。像“父母在,不远游”、“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朽木不可雕也”这些人们常挂在嘴边、耳熟能详的话,以前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读了《论语》这部书,我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还有他的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为历代君王所推崇。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东西,肯定有它的可取之处。
孔子讲究孝道,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等都能体现孔子的孝道思想。现在看来,身为人子,就应该对父母尽孝,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世人也有不赡养父母、虐待老人的行为出现,这就连最基本的社会道德都已沦丧,就更谈不上孝道了,只能作为反面教材,受到人们的谴责。
在治学方面,孔子谈的就更多了。像“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回忆起来依旧朗朗上口的名句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周围的人吧,就有篮球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精通数理化,有的又满脑子诗词歌赋;还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它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也可见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为我们今天如何求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的。
国学经典论语征文篇三古人云,今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果不其然,于丹仅仅是写了读完《论语》后的一点心得,就在整个中国好好火了一把!这个暑假,小生有幸能去详尽的阅读一番。
《心得》里的字里行间无不说明——《论语》是为这个世界而生的,其告诉人们的每一个道理,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从一定的方面来说,是具有色彩和温度的,色彩在于它传授给别人的精髓,温度在于它给予给别人的光明。
那么,我即便不知道作者对于“色彩”的定义。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色彩。所谓“没有色彩”,无非是灰色。灰色的色彩感不强,可以视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时又是最具普通性的色彩,因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我也更不知道作者对于“温度”的定义。但是,任何人不可能没有温度。所谓“没有温度”,无非是23摄氏度。即便这是一个模糊的数字,但同时又是人体感觉到最舒适的温度。
无论是色彩也好,温度也罢,但当一个人表现出来时,那是他的激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是一件“加好佳”的事情,关键在于你如何将你手中的风筝——放飞,让线加长,加长,再加长!
中央电视台曾经拍过一个名为“我有一个理想!”的公益广告。在我看来,这是一件积极向上的事情。人嘛,活着就不要憋着!在《论语》中,孔子问过自己的四位弟子,他们的志向,各有不同之处,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把它大声地说出来,好事啊!
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是这样的。假使有两个朋友,他们平时形影不离,有一天因为一点小矛盾便闹翻了,绝交吗两个人总舍不下多年来的感情,和好!于是两人都准备向对方道歉。在途中,两人相遇了,他们笑了,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他们没有说出来不,心灵的沟通已经将这个不算是理想的理想,完全的化解了。诚然,我完全同意他们这样的做法,有话,别憋在心里!
有些人,每天看着那些经理或是董事之类的人,总是用羡慕的眼光,大家彼此彼此嘛,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过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他们也是经过巨大的努力才得到人们的认可,毕竟阳光总在风雨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错!我相信只要自己曾经努力过,人生就会有闪光点,留下美好的回忆,成功那只是你路过的一个车站。
的确!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
不过,话又说回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诶,善哉,善哉。这个世界终归是由有实力的人来主宰的。有本事,甭管是驴是马,你拿出来溜溜嘛!至此,为百家呼吁之中一道!
当我读完《于丹论语心得》的时候,已经入夜。它显出了它独有的特点——寂静,可是我的心情却再也不能平静了,感受颇深的。于是立即记录了下来: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时候,人感觉到希望的一抹——天地人之道;不论人的距离,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是无行的,不是无固的——心灵之道;天气的晴转多云,你的笑容依就是那么的光辉灿烂——处世之道;善良、理智、恒心、合群,这四流一一显露——君子之道;在我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我看见好多只手……——交友之道;人的出生,已经是一个梦想的诞生,而那个人便有了新的想法——理想之道;走过的,无法回头,还是抬抬头向远处看吧——人生之道。
#能力训练# 导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国学论语经典名句处世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篇二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讲解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比喻要胜任工作,必须先学好本领。
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讲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3.见义不为,无勇也。
讲解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讲解凡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开怨恨了。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讲解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人家恶事。
6.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讲解自古以来,都免不了一死;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立不住。
7.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讲解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扩展阅读:
论语主要内容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 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 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 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 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 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 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 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 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 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 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 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 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 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 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 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 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 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 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 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 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国学经典的《论语》共多少字?
本文2023-09-23 06:26:2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