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部经典的内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2收藏

中医四部经典的内容简介,第1张

1 《中医四部经典》我国古代医学四大经典,一向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称,是中医必读之书,传统称为四部经典。这四部经典是祖国中医古籍中的宝贵遗产,向来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2《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战国至秦汉时代的作品,是我国现存一部最早的医书专著,是黄帝和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等论医之书,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其奠定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在认识疾病、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初步构建了后世中医发展的框架。

3 《难经》全称《黄帝八十一难经》,原题秦越人(扁鹊)所著。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它的成书年代,当在秦汉之际,至少也得在东汉以前,是经过较长时间不断地修改、补充而成。全书以设难答疑的形式,解释经络脏腑、疾病诊法等81个难题。具体内容为:第1~22难,论脉;第23~29难,论经络;第30~47难,论脏腑;第48~61难,论疾病;第62~68难,论穴道;第69~81难,论针法。《难经》不但推演《内经》的微言奥旨,发挥至理,剖析疑义,垂范后学,而且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如首创独取寸口和分寸关尺的三部候脉法,一直沿用至今,为中医诊断的一大特色;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弥补了《内经》经络学说的不足;提出了与《内经》不同的三焦、命门学说等等,都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伤寒杂病论》的贡献,首先在于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其它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原则。他创造性地把外感热性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证候群(即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辨别疾病的属性、病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由于确立了分析病情、认识证候及临床治疗的法度,因此辨证论治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找出了诊疗的规律,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绳。

4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全名《神农氏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神农本草经》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中医疗效很神奇,有哪些比较著名的例子呢?

下面这一些: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女士受民间古籍《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提取青蒿素,最终让全球每年几百万人受益。武汉疫情,张伯礼院士带领中医团队,在第一线救治病患,有效率达90%。几千年来,中国瘟疫史即中医发展史,中医从未输过一次。2021年初,石家庄疫情,张中德医生,再次出战,采用中医组和拳,和团队一起,迅速控制了疫情蔓延。

  4    98岁皮肤科女神陈彤云,面如桃花,其护肤真传,为我们开启养生美颜的秘方,就是清淡,素食,              去除皮肤 湿邪为主。

  5     九旬的全国名老中医宋祚民在"脑户穴"下针,救下了一名6岁女孩,起死回生。

  6     来自伊朗的留学生用学到的针灸为知名画家治疗硬化症,使她重新拿起了画笔。

    7      作者身边药剂科主任,不孕不育多年,请姚克敏老专家施治,产下一子。

    8      一位因甲减用西药2年多的患者,遇到裘端常先生,服汤药大半年,甲功各项指标正常。

    9     现代名医张宝国医案里有好多神奇妙方

      如用蛋清封住久溃不愈的创口,用蛋黄熬油治扁桃体发炎,乌梅肉炒炭去疤痕。数不胜数。

     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不是不可为,而是大有可为。应下大力气挖掘,发扬,保护。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数不尽的名医为世人津津乐道为名医者,都能造福一方百姓,更能惠及后世子孙,       为医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的名医数不胜数,其中翘楚更是为万世敬仰

    针灸之祖——黄帝,姓:姬,公孙 、氏:有熊、轩辕。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        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      特别详细,对俞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

   脉学介导者——扁鹊    外科之祖——华佗     医圣——张仲景   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   药王——     孙思邈    儿科之祖——钱乙    法医之祖——宋慈   药圣——李时珍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如群星璀璨,熠熠生辉。

古代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2、难经

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题秦越人撰。

3、伤寒杂病论

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本经

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扩展资料

中国古医书是古代医学的传承,极具医学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创造出了很多辉煌的医学成就,影响远播日本、欧洲,并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医书原著跟现代翻印的古代医书内容有很多出入,由于年代久远,当代的翻印古医书缺失了很多内容,所以中国古医书原著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在中医学方面,隋唐时期出现的重要中医典籍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干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以及唐代公私修撰的一系列本草著作。另外,还完成了几部整理、注解《黄帝内经》的典籍,如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唐代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释义》。所有这些著作,都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宋元时期中医学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这个时期的医药学典籍具有种类多、数量大、质量高的特点。方书方面有官修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私修的有《苏沈良方》《史载之方》等一百余种。疾病诊断方面,有崔嘉彦的《脉诀》、朱震亨的《脉诀指掌病式图》等。妇科方面,有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等。儿科方面,有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陈文中的《小儿病源方论》《小儿痘诊方论》等。法医学方面,有宋慈的《洗冤集录》。针灸方面,有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许希的《神应针经要诀》。研究伤寒病的,有庞安时的《伤寒病总论》、朱肱的《伤寒百问》等等。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不仅内部的分科更为细密,同时也出现了代表不同理论特色的医学学派,金元时期的四大家便各有多种著作,阐述各家的医学理论。如“寒凉派”的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问病式》等,“攻下派”的张从正著有《儒门事亲》等,“温补振”的李呆著有《脾胃论》等。“养阴派”的朱震亨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他们的著述都从不同的侧面为丰富祖国医学作出了贡献。

中医四部经典的内容简介

1 《中医四部经典》我国古代医学四大经典,一向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称,是中医必读之书,传统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