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典籍有哪些,简单介绍一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3收藏

上古典籍有哪些,简单介绍一下,第1张

三皇五帝,是 中国 在 夏朝 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燧人 、 伏羲 、 神农

伏羲 、 女娲 、 神农

伏羲 、 祝融 、 神农

伏羲 、 神农 、 共工

伏羲 、 神农 、 黄帝

黄帝 、 颛顼 、 帝喾 、 尧 、 舜

宓戏( 伏羲 )、 神农 、黄帝、尧、舜

太昊 、 炎帝 、黄帝、 少昊 、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 尚书 》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 汉朝 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 道教 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关于三皇五帝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祝融

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 火神 。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 风里希 (可能是凤里牺)。传说中人类始祖,人类为她和其兄 伏羲 的后代。又传说她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鳖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在 中国神话 中,她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后来 水神 共工 和 火神 祝融 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 不周山 ,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 五色石 补好天空。

除此之外,女娲还创造了 瑟 这样乐器。另外,女娲在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

一说女娲后来升天,由 白螭 和 腾蛇 保护著去了天宫。神话中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同时也是夫妻。在中国的 图腾 上更有女娲和 伏羲 交合的图像。

在中国南部的 苗族 等 民族 尊其为大神,并建有 庙宇 供奉。

燧人氏

燧人氏是 中国 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有说法他为 三皇 之一。

《 韩非子 ·五蠹》有记载:“民食果蓏蚌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传说中的 农业 和医药的发明者。一说神农氏即 炎帝 ,与 黄帝 为兄弟。

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甚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

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得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终于身亡。

共工氏

中国上古传说 中人物。据说共工氏姓 姜 ,是 炎帝 的后代。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关于他的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一说共工部落活动区域在今河南 辉县 。

黄帝

黄帝被认为是 中华民族 的始祖。根据记载,号 轩辕氏 、 有熊氏 , 姬姓 ,一说姓 公孙 ,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 共主 , 五帝 的第一个。黄帝也被 道教 尊为 道家 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 史记 ·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 少典 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中国古都学会(中国七大古都确认机构)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 河南 省 郑州 市轩辕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另有传说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 的 沮源关 降龙峡 ,农历二月初二(参见 二月二 )。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 北极光 ,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 炎帝 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建都在 涿鹿 。他推算 历法 ;教导 百姓 播种 五谷 ;发明 指南车 ,造舟车弓矢;兴 文字 ;作 干支 ,制 乐器 ,创 医学 。

今日在 陕西省 的 桥山 有 黄帝陵 ,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黄帝与 炎帝 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 嫘祖 ,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 史记 》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 颛顼 、 帝喾 、 唐尧 、 虞舜 ,以及 夏朝 、 商朝 、 周朝 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后世对黄帝的神化是逐渐进行的。《 庄子 》中提到黄帝得道成仙;《 列仙传 》中的黄帝还能够驱使群仙。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

颛顼(拼音:zhuānxū,注音:ㄓㄨㄢ ㄒㄩ),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阳东南),号高阳氏。颛顼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传说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王为同族。

帝喾

帝喾,中国上古历史的五帝之一,姬姓,名俊,号高辛氏,黄帝长子玄嚣之孙,颛顼是其伯父。

帝喾十五而佐颛顼,封于有辛(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得颛顼帝位,都于亳(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许多古文献认为帝俊就是帝喾。《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帝俊有中容、晏龙、黑齿、季厘等子族,“生十日”,“生月十有二”。

传说帝喾元妃姜原生弃,即后稷,为周之始祖;次妃简狄生契,为商之始祖;次妃庆都生放勋;次妃常仪生挚。帝挚承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

孔子认为帝喾“博施厚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仁以威,惠而信,以顺天地之义。知民所急,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抚教万民而诲利之,历日月之生朔而迎送之,明鬼神之义而敬事之。其色也和,其德也重,其动也时,其服也哀”。曹植作《帝喾赞》颂曰:“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帝尧

尧,名放勋,又称陶唐氏,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有两个儿子—挚和放勋;帝喾死后传位于挚,就是帝挚;帝挚不善,而让位于放勋,也就是尧。尧在位时,他的仁德使百姓爱戴,万国敬服。尧的都城在山西南部。 《尚书·尧典》记载:尧命羲氏、和氏观察天象,授时于百姓;委派禹的父亲鲧治水,可惜不成功;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暴虐凶恶,没有传位给丹朱;后来因为舜的德行而传位与他。

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舜是否有其人史学家们争论不清。一般认为舜的时代中华文明开始进入农耕的时代,并是道德观的开始。传说舜受尧传位,自己则传位于禹。 作家柏杨的观点认为:舜得王位并非由尧禅让,而是篡权,“除四凶,举十六相”培养自己的羽翼,架空尧的权力。而后由禹重蹈覆辙,所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实际情况可能是被禹流放死于途中,因为中国的上古时代江南地区仍属蛮荒之地,舜已是高龄的老人,到蛮荒之地"巡狩"不符合逻辑。 以下引用周时的一些关于舜的记载:

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墨子: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管子: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

司马迁史记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又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炎帝

炎帝,神农氏(有说为神农后人),姜 姓 ,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是中国传说时代(或称上古时代),约西元前三、四千年,今陕西、湖北一带姜氏族部落的共主,出生於烈山(今湖北省厉山镇),所以炎帝之后又称烈山氏。

少昊

少昊,亦作少嗥。五帝之一,黄帝之子。

少昊陵,山东省曲阜市城东。

中国地理方面的古书有《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梦溪笔谈》、《太平寰宇记》、《徐霞客游记》等等。

一、《汉书·地理志》

《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东汉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

该书叙述汉以前的地理沿革,着重写了《禹贡》九州和《周官》九州;接着叙述西汉的地理,以郡国为条,用本文加注的形式,依次写各郡国及其下属县、道、侯国的地理概况,诸如郡县的民户、人口,废置并分更名的历史,各项特产,都尉、铁官、盐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泽,关塞要隘,名胜古迹,道路交通,等等。

二、《水经注》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该书所记大小河流有1252条,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有30余处,瀑布60多处,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70余处,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

三、《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历史地理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成书于北宋,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四、《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是古代中国地理志史,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广泛引用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等,计约二百种,且多注明出处,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太平寰宇记》作者为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五、《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汉书地理志

-水经注

-太平寰宇记

-徐霞客游记

-梦溪笔谈

老子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扩展资料:

关于的老子出生地有多种说法,包括河南鹿邑说、安徽涡阳说。

1、《史记·正义》明确说苦县与“彭城相近”,同时引《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亳州谷阳县在哪里,在鹿邑吗,谷阳必与谷水有关,鹿邑没有谷水,谷水入涡处在今涡阳。

2、河南鹿邑说,老子是河南鹿邑人,这种说法在一九九零年之前争议并不多。直到一九九零年之后安徽对老子是哪里人提出异议以后,关于老子到底是哪里人才有了争议。

-老子

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http://www80hk/bbs/viewthreadphptid=1321

一曲古流水,千载以下,牵动人们多少情思。相传先秦时期的琴师俞伯牙在荒山野岭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他琴中蕴含的真意:“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喜地感叹说“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失去了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再操琴。知音这个词语从此成为对能赏识自己的知己的代称。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其中不乏相互知音者,这里,我们就将列出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在莫逆之交的情谊和同声共气的知遇中,去品味一下中国古代文化人的才情与友情。

刘禹锡,字梦得,早年与柳宗元交住密切,人称“刘柳”,后来与白居易交谊深厚,并称“刘白”。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岁。

宝历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返回洛阳,白居易也正好从苏州回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赋诗一首赠刘禹锡,对刘禹锡被不幸贬职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刘禹锡也回赠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白居易听后称之为“神妙”之句。

白居易曾写《春词》,刘禹锡也曾原韵相和,并有“蜻蜓飞上玉搔头”的名句。开成二年,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在洛阳任职,两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白居易的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感慨二人以67岁高龄把酒论诗,展望重阳佳节两人能再“一醉一陶然”。白居易还有《赠梦得》诗说“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刘禹锡71岁逝世,白居易写了《哭刘尚书梦得二首》,诗中说“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诗非常推崇,称他为“诗豪”。白居易写过《忆江南》词三首,刘禹锡也和了两首,刘禹锡在《白太守行》诗中称赞白居易政绩斐然,离任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亲情指数:9

才华指数:刘禹锡9 白居易95

综合指数:92

列中国古代十大知音第一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5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

说起古代文坛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但如果说到志同道合的夫妇,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李清照和赵明诚。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母亲也很有文学修养,自幼在良好艺术氛围里成长起来的李清照有着过人的文学造诣,赵明诚身为宰相之子但毫无纨绔习气,精通考古等艺术门类,是名满天下的金石学家,李清照十八岁时与二十一岁的赵明诚成婚,是一对志趣相投的爱侣,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赏心乐事在于学问方面的共同研究,赵明诚编著的《金石录》,便是由两人长期共同搜集整理古籍器皿精心考证而完成的,李清照在后记里叙述了编书的情形,同时也描写了他们夫妇的情趣高雅的生活,他们常会进行些促进彼此技艺的小竞赛,比如,指着一堆史书说出某一件事出在某书某页甚至某行,谁说错了必须要煮茶献奉,赌书比赛中胜的往往会开怀大笑反而把茶杯倾翻在了怀中,这别具风趣的闺中乐事,是历代称颂的佳话。李清照赵明诚携手游赏相从赋诗,在创作上也相互砥砺,毫无疑问地,这样的生活氛围对李清照在词学上取得突出成就有非常大的帮助。赵明诚亡故后,李清照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的诗词,终生追念着和赵明诚一起度过的二十九年美满知心的生活。在那个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的时代里,这样意气相投的知心爱侣的确是珍贵的。

亲情指数:10

才华指数:李清照10 赵明诚7

综合指数:9

列中国古代十大知音第二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5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满洲最杰出的诗人,清代第一词人。

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苏人。

康熙十五年,顾贞观四十岁,容若二十二岁,容若为相国长子,顾贞观一介寒儒,但容若一向扶困济贫古道热肠对境遇坎坷的落迫才士一腔真诚平等结纳,与顾贞观更是志趣相投相见恨晚,慷慨挥洒写下传诵不衰的《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然诺重,君须记。”词中率真地表露了对荣华利禄的冷眼蔑视、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和对高尚情操的执着追求,同时披肝沥胆地表达了对朋友生死不渝的真挚友情。他们相互倾慕彼此的才华和品格,文学见解和创作上也十分契合,二人的“性情说”是清初词坛上的重要文学主张,他们二人作品风格也相似,一样真纯清新,容若的《饮水词》和顾贞观的《弹指词》被视为当时的词坛双璧,名扬海内外。在腐朽的官场里容若更是不顾自身安危保护着挚友,贞观的好友诗人吴兆骞曾被清初冤案牵累流放塞外二十多年,容若得知此事后,毅然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真诚历尽艰难营救了吴兆骞回京,不仅维护了正义,也为挚友贞观完成了极力想实现但无力实现的心愿,一时传为美谈。有生之年,容若以生命的高尚和心地的纯洁印证了他与顾贞观的知音深情,而顾贞观也同样倾注全部真诚珍惜这份友情,成为容若生平第一知己,容若英年早逝,贞观撰写了那篇感人肺腑的祭文,笔端吐露的是无尽的哀思,还有对容若价值的最深刻理解。

亲情指数:95

才华指数:纳兰性德9 顾贞观8

综合指数:88

列中国古代十大知音第三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5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李白,唐代大诗人,世称诗仙。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晚去世八年,唐代大诗人,世称诗圣。

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与杜甫齐名,号称李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的交情也尤为深厚,二人中年时在洛阳相见,结为知交,此后长期分别几乎没有机会重逢,但两人的友情却历久弥珍,杜甫怀念亲友的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写下了不少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作为知己对李白最深的理解和认知,杜甫在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还有诸如“昔年有狂客,尔号‘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样字字千钧的评价更是成为文学史上对李白诗风的定论。唐肃宗年间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对李白的生死存亡魂萦梦系,写下《梦李白》两首,流传千古,“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悬挂叮咛,一往情深。这首诗完全是深切思念和默契友情凝结而成,被誉为“笔笔神来”,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的同时,也将李杜的友情深深印在了后世文人的心中,赢得了“千秋万岁名”。

亲情指数:6

才华指数:李白10 杜甫10

综合指数:87

列中国古代十大知音第四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苏轼,北宋文坛第一人,诗文俱佳,同时又是著名的书法家。

黄庭坚,字山谷,比苏轼小八岁,早年出自苏东坡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但与苏轼交情深厚,文才与苏东坡齐名,同时书法成就与也相并列。

两人在京城为官时经常诗酒唱和,其乐融融。苏轼写了《送杨孟容》诗,自称仿效黄庭坚,黄庭坚用原韵和诗一首,在诗的末尾幽默地开起了玩笑,说自己的才华不及苏轼,如果自己的小儿子能到苏家当女婿实在是件幸事。黄庭坚老家盛产双井名茶,他得到后马上分送给苏东坡,并写诗相赠。苏东坡作画黄庭坚也有题画诗赠送,苏轼病逝后黄庭坚十分怀念,写有悼念苏轼的诗。苏轼黄庭坚都名列于宋代书法四大家,又都情性放达,熟不拘礼,互为戏言成为文坛韵事,苏轼书法字体肥厚饱满,黄庭坚取笑为“石压蛤蟆”,苏轼听后反唇相讥戏称黄庭坚书法中字体的长撇大捺为“树挂死蛇”。苏轼的《寒食贴》为天下行书第三,而《寒食贴》的后序就是黄庭坚写的。

亲情指数:68

才华指数:苏轼10 黄庭坚9

综合指数:86

列中国古代十大知音第五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文才出众,倡导古文运动,诗文风格险怪,自成一体。

孟郊,字东野,性情狂放耿直,与韩愈交情深厚。

孟郊一生穷困潦倒,早年曾经在嵩山游学,学成后游历京城为韩愈所赏识,两人诗风也是一致的。孟郊四十岁后进入仕途,到江苏任职,韩愈作诗相送,有“物不平则鸣”的名句,把孟郊列在陈子昂、元结、李白、杜甫等大名家之后,可见对孟郊诗的偏爱,孟郊也将自己与韩愈相提并论“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两人唱和的诗为数不少,孟郊的孩子不幸夭折,韩愈写诗安慰他,充分表达了对孟郊的理解和关心,孟郊有许多诗都表示对韩愈知遇之情的感激与敬意。孟郊亡故后,韩愈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亲情指数:85

才华指数:韩愈95 孟郊75

综合指数:85

列中国古代十大知音第六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稼轩。

陈亮,字同甫,世称龙川先生。

辛弃疾和陈亮相交于风雨飘摇的南宋孝宗年间,都是力主北伐收复山河的积极倡导者,并且都上书主张抗金救国,相同的爱国主义情操是二人友谊的基石,同样文武全才,同样才气横溢。

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共商抗金大计,两人携手同游鹅湖,诗酒唱和了十几天时间,意犹未尽,又相约拜访朱熹,因为没有遇上朱熹陈亮告辞回家,辛弃疾第二天又想念老朋友,马上起程一路追赶,最后因为雪深泥滑不能前行才作罢。两人先后为此用《金缕曲》词牌相互酬唱,一连唱和了五首之多。两人在词中历数了彼此的深厚友谊,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现状深怀感慨,对侫臣当道苟且偷安非常愤恨,表达了“男儿到死心如铁”立志恢复神州的雄心,荡漾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千古传扬。陈亮的词不仅题材、感情基调和大体的风格与辛弃疾相似,写作技法也很相似。

亲情指数:8

才华指数:辛弃疾9 陈亮8

综合指数:83

列中国古代十大知音第七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皎然,唐代第一诗僧,世居湖州,著有诗歌评论集《诗式》。

陆羽,字鸿渐,湖北竟陵人,《茶经》作者,民间尊为茶圣。

安史之乱后陆羽避难来到湖州,结识皎然,开始了一段长达50年的僧俗忘年友谊,陆羽在皎然的引见下,结交了江南名士刘长卿、颜真卿、李冶、张志和等人,并帮助陆羽完成了《茶经》的写作和各地茶叶的考察工作。大历四年,皎然为陆羽建成苕溪草堂,亲自远赴苏南把陆羽请回湖州,并以诗相赠“欲赏芳菲不待辰,忘情人访有情人。西林岂是无清景,只为忘情不记春。”大历十年,陆羽移居颜真卿为他新建的青塘别业,皎然再次造访,写下五律《寻鸿渐不遇诗》。建中年间,陆羽远赴江西上饶开山种茶,皎然想念陆羽,不顾自己已70高龄,亲自到上饶邀请,陆羽也随皎然重回湖州,不久后皎然圆寂。后来陆羽病逝,也葬在杼山,坆茔与皎然的砖塔隔山相望。

亲情指数:10

才华指数:皎然8 陆羽6

综合指数:8

列中国古代十大知音第八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6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王维,唐代大诗人,精通音律书画,27岁时因为侫臣李林甫执政,他隐居终南山,在蓝田建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裴迪,比王维小15岁,青年时期与王维一起居住在终南山,互相唱和,他们两人的《辋川集》五言绝句,被后人所推崇,在艺术造诣上几乎超凡入圣了。

王维的赠裴迪的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脍炙人口,尤其是“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句,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香菱之口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由于志趣相同,裴迪的诗风格意境都与王维十分相近,王维的名作《竹里馆》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裴迪的同名诗中写道“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另外,王维的《辛夷坞》和《漆园》,裴迪都有同题目同体裁的诗。

亲情指数:7

才华指数:王维9 裴迪75

综合指数:78

列中国古代十大知音第九位

作者: 李可先 2007-3-16 01:07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八大家”之一。

梅尧臣,又称梅宛陵。

两人的交往从诗文革新运动开始,欧阳修是诗文革新领袖,而梅尧臣是积极拥护者,欧阳修《六一诗话》中对梅尧臣的文学主张十分赞同。庆历元年梅尧臣到湖州担负税监,欧阳修专门设宴饯行,梅尧臣写了《醉中留别》诗相赠。不久后,欧阳修被贬,梅尧臣也专门寄诗劝慰好友。两人在飘浮尘世的聚散离合中总是相互挂念着,梅尧臣曾采了家中的银杏不辞千里寄给欧阳修,欧阳修睹物思人,作诗《梅圣俞寄银杏》以答谢,诗中说“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物以人贵人贤弃而论”。拳拳之意,尽在诗中。欧阳修还有诗称赞梅尧臣的诗如吃橄榄,越品越有厚味。

亲情指数:7

才华指数:欧阳修85 梅尧臣75

综合指数:77

列中国古代十大知音第十位

豆蔻年华、年逾花甲、半老徐娘、杖朝之年、耄耋之年、鲐背之年

1、豆蔻年华

解释: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示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玲珑可爱”。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含苞欲放、含苞待放、金色年华、黄花少年、二八年华、不惑之年、及笄年华、锦瑟年华、含羞待放、黄金时代、有生之年

反义词桑榆暮景、人老珠黄、风烛残年、有生之年、不惑之年

2、年逾花甲

拼音[ nián yú huā jiǎ ]

解释花甲,指人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意为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老人。

3、半老徐娘

拼音[ bàn lǎo xú niáng ]

解释《南史·元帝徐妃传》:“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来用“半老徐娘”指中年色衰的妇女。

近义词残花败柳、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反义词二八女郎、人老珠黄、风烛残年、老态龙钟、二八佳人

4、杖朝之年

拼音[ zhàng cháo zhī nián ]

解释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出处《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5、耄耋之年

拼音[ mào dié zhī nián ]

解释耄耋: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

1、满汉友谊之绝唱。

纳兰性德最看重的知音毫无疑问是顾贞观。

康熙年间,顾贞观的好友诗人吴兆骞曾被清初冤案牵累流放塞外二十多年,纳兰性德得知此事后,毅然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真诚历尽艰难营救了吴兆骞回京,不仅维护了正义,也为挚友顾贞观完成了极力想实现但无力实现的心愿,一时传为美谈。

《金缕曲·赠梁汾》中写道:“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然诺重,君须记。”,词中率真地表露了纳兰性德对荣华利禄的冷眼蔑视、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和对高尚情操的执着追求,同时披肝沥胆地表达了对朋友生死不渝的真挚友情。

2、诗僧茶圣忘年之交

知音的最高境界,生相知、死相随,生死不谕。

陆羽与皎然的“缁素忘年之交”,就达到了的这个高度。在安史之乱后,陆羽避难途径湖州,借宿于妙喜寺,有缘结识皎然,两人相见恨晚。当时皎然已四十多岁,茶道顶尖高手,他以佛道如茶道,提出“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他将年轻的陆羽引见给江南名士,带他实地考察各地茶叶,后来还帮助他完成了巨著《茶经》。

大历四年,皎然为陆羽建成苕溪草堂,亲自远赴苏南把他请回湖州;建中年间,陆羽远赴江西上饶开山种茶,皎然不顾自己已70高龄,亲自到上饶邀请他重回湖州。不久,皎然就在妙喜寺圆寂了,后来陆羽病逝后也葬于此,其坆茔与皎然的砖塔隔山相望,长叙友情。

3、不平则鸣,感慨悲歌

孟郊一生穷困潦倒,早年曾经在嵩山游学,学成后游历京城为韩愈所赏识。孟郊四十岁后进入仕途,到江苏任职,韩愈作诗相送,写下了“物不平则鸣”的诗句,在孟郊的孩子不幸夭折的时候,韩愈写诗安慰他,充分表达了对孟郊的理解和关心,孟郊有许多诗都表示对韩愈知遇之情的感激与敬意。孟郊亡故后,韩愈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4、“蛤蟆”与“蛇”

苏轼和黄庭坚在京城当官的时候就经常诗酒唱和,苏轼写《送杨孟容》一诗时,自称仿效黄庭坚,黄庭坚用原韵和诗一首,在诗的末尾幽默地开起了玩笑,说自己的才华不及苏轼,如果自己的小儿子能到苏家当女婿实在是件幸事。黄庭坚老家盛产双井名茶,他得到后马上分送给苏东坡,并写诗相赠。苏东坡作画黄庭坚也有题画诗赠送,苏轼病逝后黄庭坚十分怀念,写了悼念苏轼的诗。

苏轼的《寒食贴》为天下行书第三,而《寒食贴》的后序就是黄庭坚写的

5、天造地设,金石奇缘

李清照和赵明诚,一个是吏部员外郎的女儿,一个是吏部侍郎的儿子,称得上天造地设的一对。夫妻俩也“志趣相投”,都好读书,诗词唱和,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题签,赵明诚编著的《金石录》,便是由两人长期共同搜集整理古籍器皿精心考证而完成的。

1、满汉友谊之绝唱。

纳兰性德最看重的知音毫无疑问是顾贞观。

康熙年间,顾贞观的好友诗人吴兆骞曾被清初冤案牵累流放塞外二十多年,纳兰性德得知此事后,毅然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真诚历尽艰难营救了吴兆骞回京,不仅维护了正义,也为挚友顾贞观完成了极力想实现但无力实现的心愿,一时传为美谈。

《金缕曲·赠梁汾》中写道:“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然诺重,君须记。”,词中率真地表露了纳兰性德对荣华利禄的冷眼蔑视、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和对高尚情操的执着追求,同时披肝沥胆地表达了对朋友生死不渝的真挚友情。

2、诗僧茶圣忘年之交

知音的最高境界,生相知、死相随,生死不谕。

陆羽与皎然的“缁素忘年之交”,就达到了的这个高度。在安史之乱后,陆羽避难途径湖州,借宿于妙喜寺,有缘结识皎然,两人相见恨晚。当时皎然已四十多岁,茶道顶尖高手,他以佛道如茶道,提出“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他将年轻的陆羽引见给江南名士,带他实地考察各地茶叶,后来还帮助他完成了巨著《茶经》。

大历四年,皎然为陆羽建成苕溪草堂,亲自远赴苏南把他请回湖州;建中年间,陆羽远赴江西上饶开山种茶,皎然不顾自己已70高龄,亲自到上饶邀请他重回湖州。不久,皎然就在妙喜寺圆寂了,后来陆羽病逝后也葬于此,其坆茔与皎然的砖塔隔山相望,长叙友情。

3、不平则鸣,感慨悲歌

孟郊一生穷困潦倒,早年曾经在嵩山游学,学成后游历京城为韩愈所赏识。孟郊四十岁后进入仕途,到江苏任职,韩愈作诗相送,写下了“物不平则鸣”的诗句,在孟郊的孩子不幸夭折的时候,韩愈写诗安慰他,充分表达了对孟郊的理解和关心,孟郊有许多诗都表示对韩愈知遇之情的感激与敬意。孟郊亡故后,韩愈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4、“蛤蟆”与“蛇”

苏轼和黄庭坚在京城当官的时候就经常诗酒唱和,苏轼写《送杨孟容》一诗时,自称仿效黄庭坚,黄庭坚用原韵和诗一首,在诗的末尾幽默地开起了玩笑,说自己的才华不及苏轼,如果自己的小儿子能到苏家当女婿实在是件幸事。黄庭坚老家盛产双井名茶,他得到后马上分送给苏东坡,并写诗相赠。苏东坡作画黄庭坚也有题画诗赠送,苏轼病逝后黄庭坚十分怀念,写了悼念苏轼的诗。

苏轼的《寒食贴》为天下行书第三,而《寒食贴》的后序就是黄庭坚写的

5、天造地设,金石奇缘

李清照和赵明诚,一个是吏部员外郎的女儿,一个是吏部侍郎的儿子,称得上天造地设的一对。夫妻俩也“志趣相投”,都好读书,诗词唱和,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题签,赵明诚编著的《金石录》,便是由两人长期共同搜集整理古籍器皿精心考证而完成的。

上古典籍有哪些,简单介绍一下

三皇五帝,是 中国 在 夏朝 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