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 的 目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 的 目录,第1张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目录

2004年5月19日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这项浩繁的文化工程从1985年提出、研究、试录,1994年7月开始成批录制,到2002年8月完成任务,历经了17个年头,先后有40多个单位、2万多人次参与其中,共录制京剧355部,制作光盘总计582张,时间总长度达500多个小时。此外,还录制了中国评剧音配像22部,北方鼓曲名家曲目音配像124目。京剧音配像的剧目大部分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京剧舞台上的艺术珍品,有的还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涉及京剧各个行当、各个流派,基本囊括了近代京剧黄金时代大部分名家的代表作。

为庆贺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的胜利完成,承蒙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的支持,中国戏剧场倾力推出本专辑,以使大家对这一功德无量的文化工程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1、空城计 杨宝森 金少臣(杨乃彭 王文斌)

2、断臂说书 李少春 叶盛兰 袁世海 李金泉(马少良 贾真 王德刚 董良彦)

3、文昭关 杨宝森 哈宝山(杨乃彭 温玉荣)

4、击鼓骂曹 杨宝森 刘砚亭(杨乃彭 王德刚)

5、赤桑镇 裘盛戎 李多奎(邓沐玮 柳素霞)

6、遇皇后 裘盛戎 李多奎(邓沐玮 柳素霞)

7、打龙袍 裘盛戎 李多奎(邓沐玮 柳素霞)

8、杨家将 杨宝森 金少臣(汪正华 李荣威)

9、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 谭富英 张君秋 裘盛戎(高宝贤 董翠娜 裘少戎)

10、审头刺汤 马连良 张君秋 萧长华(张学津 张萍 郑岩)

11、玉堂春 张君秋 姜妙香 雷喜福(张萍 刘雪涛 高宝贤)

12、刘兰芝 张君秋 刘雪涛 李四广(张萍 刘雪涛 张金梁)

13、赤桑镇 裘盛戎 李多奎(裘少戎 兰文云)

14、武家坡•算粮•大登殿 谭富英 张君秋 李多奎(高宝贤 王蓉蓉 兰文云)

15、胭脂宝褶 马连良 马富禄(张学津 黄德华)

16、失街亭•空城记•斩马谡 杨宝森 侯喜瑞 金少臣(汪正华 李荣威 赵炳啸)

17、遇皇后•打龙袍 裘盛戎 李多奎(裘少戎 兰文云)

18、伍子胥 杨宝森 金少臣(汪正华 吴钰璋)

19、女起解 张君秋 李四广(张萍 张岩)

20、三娘教子 马连良 张君秋(张学津 张萍)

21、打渔杀家 谭富英 张君秋 慈少泉(高宝贤 赵秀君 马增寿)

22、辕门射戟 叶盛兰(叶少兰)

23、罗成叫关 叶盛兰(叶少兰)

24、金玉奴 荀慧生(孙毓敏)

25、六月雪 程砚秋(李世济)

26、三击掌 张君秋(王蓉蓉)

27、二堂舍子 马连良 张君秋(张学津 董翠娜)

28、坐寨盗马 袁世海(袁世海 刘永贵)

29、清官册 马连良 裘盛戎(张学津 李欣)

30、姚期 裘盛戎(裘少戎)

31、彩楼记 张君秋 刘雪涛(张萍 刘雪涛)

32、失街亭•空城记•斩马谡 谭富英 裘盛戎(谭元寿 姚宗儒)

33、将相和 谭富英 裘盛戎(高宝贤 裘少戎)

34、洪洋洞 杨宝森(汪正华)

35、打严蒿 马连良 裘盛戎(张学津 吴钰璋)

36、钓金龟 李多奎(蓝文云)

37、击鼓骂曹 杨宝森(张克)

38、十老安刘(淮河营) 马连良 马富禄(张学津 黄德华)

39、十老安刘(监酒令、盗宗卷)马连良 马富禄(张学津 黄德华)

40、打侄上坟 马连良 姜妙香(张学津 刘雪涛)

41、坐寨盗马 裘盛戎(裘少戎)

42、四郎探母 李和曾 张君秋 尚小云 吴素秋 奚啸伯 马富禄 萧长华 陈少霖 姜妙香 谭富英 李多奎 马连良 李砚秀(张克 王蓉蓉 马小曼 张萍 张建国 黄德华 郑岩 陈志清 叶少兰 高宝贤 蓝文云 张学津 李冬梅)

43、祭塔 李世济(李世济)

44、楚宫恨 张君秋 谭富英 刘雪涛(张萍 高宝贤 刘雪涛)

45、法门寺 马连良 张君秋 裘盛戎 肖长华(张学津 赵秀君 裘少戎 郑岩)

46、赵氏孤儿 马连良 张君秋 裘盛戎 谭富英(张学津 王蓉蓉 高宝贤 裘少戎)

47、定军山 谭富英(谭元寿)

48、苏武牧羊 马连良 张君秋(张学津 王蓉蓉)

49、海瑞罢官 马连良 裘盛戎 李多奎(张学津 裘少戎 王树芳)

50、战太平 谭富英(谭元寿)

51、打金砖 李少春 娄振奎 袁世海(于魁智 陈真治 李广仁)

52、乌盆记 杨宝森(程正泰)

53、辕门斩子 李和曾(辛宝达)

54、穆桂英挂帅 梅兰芳 李少春 袁世海 李金泉 夏永泉 杨秋玲(梅葆玖 张学津 景荣庆 王树芳 王立军 董圆圆)

55、勘玉钏 荀慧生(孙毓敏)

56、甘露寺 马连良 李和曾 裘盛戎 李多奎(张学津 辛宝达 裘少戎 兰文云)

57、响马传 李少春(于魁智)

58、贺后骂殿 李世济(李世济)

59、生死恨 张君秋 刘雪涛(张萍 刘雪涛)

60、借赵云 马连良 叶盛兰 袁世海(张学津 叶少兰 吴钰璋)

61、祭塔 张君秋(董翠娜)

62、飞虎山 叶盛兰 赵文奎(叶少兰 吴钰璋)

63、十道本 马连良 谭富英(张学津 高宝贤)

64、捉放曹 谭富英 裘盛戎(谭元寿 孟广禄)

65、状元媒 张君秋 马连良 谭富英 刘雪涛(董翠娜 张学津 高宝贤 刘雪涛)

66、怜香伴 张君秋 刘雪涛(王蓉蓉 刘雪涛)

67、秦琼卖马 谭富英(谭元寿)

68、逍遥津 李和曾 景荣庆(辛宝达 吴钰璋)

69、龙凤呈祥 梅兰芳 马连良 李和曾 裘盛戎 李多奎 袁世海(梅葆玖 张学津 辛宝达 裘少戎 王树芳 吴钰璋)

70、春秋配(砍柴) 张君秋 刘雪涛 耿世华(张萍 刘雪涛 孙振泉)

71、言菊朋唱段选(贺后骂殿、让徐州、骂王朗、打金枝) 言菊朋(言兴朋)

72、断臂说书 李少春 叶盛兰 李金泉 袁世海(谭元寿 叶少兰)

73、战北原 言少朋(言兴朋)

74、断臂说书 马连良 黄元庆 马富禄 周和桐(张学津 王立军 黄世骧 吴钰璋)

75、问樵闹府•打棍出箱 谭富英 慈少泉(谭元寿 黄德华)

76、桑园会 谭富英 张君秋(谭元寿 张萍)

77、古城会 李万春(李卜春)

78、姑嫂英雄 尚小云 荀慧生(马小曼 尚明珠)

79、萧何月下追韩信 周信芳(小王桂卿)

80、凤还巢 梅兰芳 姜妙香(梅葆玖 叶少兰)

81、锁五龙 裘盛戎(孟广禄)

82、武家坡 杨宝森 程砚秋(李鸣盛 李蔷华)

83、乌盆记 谭富英(谭元寿)

84、银屏公主 张君秋(王蓉蓉)

85、黄鹤楼 叶盛兰 李盛藻 袁世海(叶少兰 张学津 吴钰璋)

86、李逵大闹忠义堂 袁世海(杨赤)

87、珠帘寨 杨宝森(李鸣盛)

88、天霸拜山 李万春 裘盛戎(李卜春 孟广禄)

89、义责王魁 周信芳 黄正勤 孙正阳(小王桂卿 姚玉成 孙正阳)

90、除三害 谭富英 裘盛戎(高宝贤 吴钰璋)

91、扫松下书 周信芳(小王桂卿)

92、黄金台(搜府盘关) 马连良 郝寿臣 萧长华 马富禄 姜妙香(张学津 吴钰璋 郑岩 黄德华)

93、望儿楼 李多奎(蓝文云)

94、行路训子 李多奎(蓝文云)

95、哭灵 李多奎(蓝文云)

96、摘缨会 谭富英(谭元寿)

97、长亭会•文昭关 张少楼(张少楼 邓沐玮)

98、断桥 张君秋 刘雪涛 任志秋(赵秀君 李宏图 阎巍)

99、搜孤救孤 杨宝森(马长礼)

100、西厢记(上) 张君秋 叶盛兰 杜近芳(张萍 叶少兰 董圆圆)

101、西厢记(下) 张君秋 叶盛兰 杜近芳(张萍 叶少兰 董圆圆)

102、斩黄袍 李和曾(辛宝达)

103、女起解 梅兰芳 萧长华(梅葆玖 黄德华)

104、双阳公主 尚小云(孙明珠)

105、阳平关 谭富英 裘盛戎(谭元寿 吴钰璋)

106、哭秦庭 李和曾(辛宝达)

107、范进中举 奚啸伯(张建国)

108、青霜剑 程砚秋 贯盛吉 李少广(李蔷华 钮荣亮 李少广)

109、碰碑 谭富英(谭元寿)

110、哭灵牌•白帝城 奚啸伯(张建国)

111、洪洋洞 谭富英 裘盛戎(谭元寿 吴钰璋)

112、梅龙镇 马连良 张君秋(张学津 董圆圆)

113、打渔杀家 梅兰芳 马连良 叶盛章(董圆圆 张学津 张春华)

114、御碑亭 梅兰芳 谭富英 姜妙香(梅葆玖 谭元寿 叶少兰)

115、鼎盛春秋 谭富英 裘盛戎(谭元寿 孟广禄)

116、朱痕记 杨宝森 谢虹雯(李鸣盛 王蓉蓉)

117、杜十娘 荀慧生(孙毓敏)

118、武家坡 尚小云 方英培(尚慧敏 尚继春)

119、临江会 叶盛兰 李洪春(叶少兰 李金声)

120、描容上路 周信芳 李玉茹(小王桂卿 陈朝红)

121、秋瑾 张君秋(董翠娜)

122、霸王别姬 梅兰芳 刘连荣(梅葆玖 景荣庆)

123、凤还巢 梅兰芳 姜妙香 刘连荣 薛永德(李尤碗云 叶少兰 马长礼 谭元寿 尚长荣)

124、太君辞朝 李多奎(蓝文云)

125、打侄上坟 李少春 叶盛兰(谭元寿 叶少兰)

126、三击掌 程砚秋 于世文(李世济 张学海)

127、别宫•祭江 张君秋(杨淑蕊)

128、汉明妃 尚小云(孙明珠)

129、审头刺汤 程砚秋 雷喜福 萧长华(李世济 王世续 郑岩)

130、女起解 李世济 曹世才(李世济 曹世才)

131、失街亭•空城记•斩马谡 奚啸伯(张建国)

132、梁红玉 尚小云(孙明珠)

133、汾河湾 程砚秋 于世文(李世济 张学海)

134、打龙袍 金少山 李多奎 萧长华 姜妙香 马富禄(吴钰璋 蓝文云)

135、法门寺 谭小培 郝寿臣 华慧麟 萧长华(谭元寿 尚长荣 李炳淑 萧润年)

136、白马坡 李万春 赵松樵(李卜春 小赵松樵)

137、失街亭•空城记•斩马谡 马连良 侯喜瑞 裘盛戎(张学津 吴钰璋 孟广禄)

138、李陵碑 李和曾(辛宝达)

139、白门楼 叶盛兰(叶少兰)

140、串龙珠 马连良(张学津)

141、三堂会审 李世济 叶少兰(李世济 叶少兰)

142、柜中缘 吴素秋(刘淑云)

143、失街亭•空城记•斩马谡 李和曾 景荣庆(辛宝达 景荣达)

144、将相和 马连良 袁世海(冯志孝 吴钰璋)

145、连升店 萧长华 姜妙香(萧润华 萧润德)

146、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 马连良 张君秋 杨宝森 李万春 萧长华 李盛藻 马富禄 景荣庆 刘连荣(杨淑蕊 冯志孝 于魁智 景荣庆)

147、霸王别姬 张君秋 刘连荣(杨淑蕊 景荣庆)

148、朱痕记 张君秋 陈少霖(杨淑蕊 陈志清)

149、李陵碑 奚啸伯(张建国)

150、赠绨袍 李和曾 袁世海(辛宝达 吴钰璋)

151、樊江关 言慧珠 李玉茹(董圆圆 沈健瑾)

152、桑园寄子 杨宝森 谢虹雯 哈宝山(张克 王蓉蓉 黄文俊)

153、六月雪 李世济(李世济)

154、官渡之战 马连良 谭富英 裘盛戎(张学津 谭元寿 孟广禄)

155、清官册(调寇) 奚啸伯(张建国)

156、金山寺•断桥 尚小云(孙明珠)

157、缇萦救父•金锁记•贵妃醉酒 张君秋(张静林 张萍 王蓉蓉)

158、牛皋下书 侯喜瑞(尚长荣)

159、御碑亭 张君秋 谭富英 刘雪涛(张萍 谭元寿 张威)

160、红楼二尤 荀慧生(孙毓敏)

161、红娘 荀慧生(孙毓敏)

162、穆柯寨•穆天王 梅兰芳 姜妙香 景荣庆(董圆圆 叶少兰 景荣庆)

163、灞陵桥 李少春 袁世海(李浩天 吴钰璋)

164、望江亭 张君秋 刘雪涛 李四广(杨淑蕊 张威 钮荣亮)

165、诗文会 张君秋 刘雪涛 陈少霖(杨淑蕊 仉志斌 高宝贤)

166、祝英台抗婚 李世济(李世济)

167、宇宙锋 张君秋 慈永胜 刘雪涛(杨淑蕊 吴钰璋 张威)

168、凤还巢 张君秋(王蓉蓉)

169、白蛇传 杜近芳 叶盛兰(杜近芳 叶少兰)

170、珍妃 张君秋 刘雪涛 朱嫱(张萍 张威 王树芳)

171、芦荡火种(智斗) 张君秋 马长礼 周和桐(张萍 张克 吴钰璋)

172、奇双会(写状) 张君秋 俞振飞(杨春霞 蔡正仁)

173、秦香莲 张君秋 裘盛戎 马连良 谭富英 李多奎 马富禄(张萍 张学津 孟广禄 高宝贤 蓝文云 马幼禄)

174、年年有余 张君秋 马连良(董翠娜 张学津)

175、斩经堂 周信芳(小王桂卿)

176、曹操 袁世海(袁世海)

177、打青龙 尚小云(孙明珠)

178、霸王别姬 言慧珠 高盛麟(董圆圆 奚中路)

179、十三妹(悦来店、能人寺) 尚小云(孙明珠)

180、汾河湾 尚小云 孙钧卿(尚慧敏 孙岳)

181、游园惊梦 言慧珠 叶盛兰(杨春霞 叶少兰)

182、贩马记 梅兰芳 姜妙香(梅葆玖 叶少兰)

183、打侄上坟 周信芳 俞振飞(小王桂卿 蔡正仁)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

《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杨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

伍子舒在《随园诗话》批注中则更具体指出是“闽浙总督伍纳拉命浙江盐商偕安庆徽人都祝厘。”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

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扩展资料:

一、京剧的艺术特点: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二、行当分类:

1、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 

2、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3、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4、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京剧

一、《四库全书总目》,除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外,还有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二者总计一万零二百五十四种。  二、《中国丛书综录》,计收现存历代丛书两千七百九十七部。子目七万多条,除去重复,实收古籍三万八千八百九十一种。  三、《贩书偶记》及其续编共著录《四库全书》编成以后的古籍近两万种。  四《书目答问》著录古籍两千二百多种,后范希曾又作《补证》,除订正—些讹误,还补收了—些和原书性质相近的书。二者共约三千种。 五《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现存方志八千二百余部。  六、《清史稿·艺文志》及其补编,著录清人著作近两万种,其中部分著作与《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书目答问》重出。 七、《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明清小说目》等著录小说两千多种。《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清代杂剧全目》著录杂剧传奇三千五百种。《子弟书总目》著录子弟书四百多种。《京剧剧目初探》等著录京剧及其他地方戏曲约六千种。《宝卷综录》著录宝卷七百七十四种。《弹词宝卷书目》著录弹词二百七十种。以上共约一万三千种。 八、《中国历代年谱总录》著录年谱三千零一十五种。加上族谱,总约一万种。 九、《历代医学书目提要》、《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古医书八千多种。  十、《中华大藏经》、《佛教典籍分类之研究》等,著录佛教典籍四千一百多种。加上道教典籍和其他宗教书,共约七千种。 十一、又据《谈谈古籍和古籍分类》的估计,碑帖舆图约有一万种,兄弟民族语文古籍约有一万种。 以上,除去重复,总计十五万种左右。

余叔岩十八张半(二十九段目录)

碰碑 余叔岩饰杨继业

空城计 余叔岩饰诸葛亮

打鱼杀家 余叔岩饰萧恩

以上是余先生早期所灌制,不算在十八张半以内

第一期

捉放曹 余叔岩饰陈宫

四郎探母 余叔岩饰杨四郎

战樊城 余叔岩饰伍员

上天台 余叔岩饰刘秀

一捧雪 余叔岩饰莫成

打棍出箱 余叔岩饰范仲禹

桑园寄子 余叔岩饰邓伯道

法场换子 余叔岩饰徐策

卖马耍锏 余叔岩饰秦琼

八大锤 余叔岩饰王佐

第二期

空城计 余叔岩饰诸葛亮

搜孤救孤 余叔岩饰程婴

乌盆计 余叔岩饰刘世昌

王佐断臂 余叔岩饰王佐

鱼肠剑 余叔岩饰伍员

托兆碰碑 余叔岩饰杨继业

珠帘寨 余叔岩饰李克用

洪羊洞 余叔岩饰杨延昭

状元谱 余叔岩饰陈伯愚

战太平 余叔岩饰花云

第三期

摘缨会 余叔岩饰楚庄王

捉放宿店 余叔岩饰陈宫

乌龙院 余叔岩饰宋江

失街亭 余叔岩饰诸葛亮

打渔杀家 余叔岩饰萧恩

打严嵩 余叔岩饰邹应龙

第四期

沙桥饯别 余叔岩饰唐太宗

伐东吴 余叔岩饰黄忠、刘备

打侄上坟 余叔岩饰陈伯愚

湖北省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 民间文学 Ⅰ-115 黑暗传 神农架林区 陈切松 男 汉族 1976-02

2 民间文学 Ⅰ-137 三国传说 湖北省 熊远桂 男 汉族 1933-08-05

3 民间文学 Ⅰ-3 尹吉甫传说 房县 刘大斌 男 汉族 1962-12

4 民间文学 Ⅰ-47 屈原传说 秭归县 郑承志 男 汉族 1969-07

5 民间文学 Ⅰ-50 木兰传说 武汉市黄陂区 叶蔚璋 男 汉族 1963-01-17

6 民间文学 Ⅰ-56 都镇湾故事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刘为芬 女 土家族 1944-9-25

7 民间文学 Ⅰ-115 黑暗传 保康县 吴克从 男 汉族 1948-03-12

8 传统音乐 Ⅱ-37 唢呐艺术(沮水呜音)保康县 王述银 男 汉族 1953-12-5

9 传统音乐 Ⅱ-37 唢呐艺术(呜音喇叭)南漳县 刘国福 男 汉族 1957/11/23

10 传统音乐 Ⅱ-37 唢呐艺术(远安呜音)远安县 陈德望 男 汉族 1957-9-27

11 传统音乐 Ⅱ-142 利川灯歌 利川市 全友发 男 土家族 1941-06-12

12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鄂州牌子锣) 鄂州市 汪道长 男 汉族 1947-09-20

13 传统音乐 Ⅱ-143 天门民歌 天门市 周兰仙 女 汉族 1937-11

14 传统音乐 Ⅱ-27 薅草锣鼓(宣恩薅草锣鼓) 宣恩县 冷浩然 男 侗族 1944-01

15 传统音乐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枝江市 李从海 男 汉族 1955-8-12

16 传统舞蹈 Ⅲ-4 龙舞(高龙) 武汉市汉阳区 刘卫祥 男 汉族 1977-09-23

17 传统舞蹈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恩施摆手舞) 来凤县 彭承金 男 土家族 1967-12-16

18 传统舞蹈 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 巴东县 黄在秀 男 土家族 1953-06-29

19 传统舞蹈 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毛方明 男 土家族 1964-02-15

20 传统舞蹈 Ⅲ-4 龙舞(潜江草把龙) 潜江市 张金盘 男 汉族 1941-11-12

21 传统舞蹈 Ⅲ-45 灯舞(郧阳凤凰灯舞) 十堰市郧阳区 史清 男 汉族 1962/9/8

22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麻城市 曾美玲 女 汉族 1965-2-25

23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 随州市 万保英 女 汉族 1941-7-10

24 传统戏剧 Ⅳ-112 花鼓戏(襄阳花鼓戏) 宜城市 胡锐诗 女 汉族 1958-6-21

25 传统戏剧 Ⅳ-58 楚剧 湖北省 彭青莲 女 汉族 1957-02-06

26 传统戏剧 Ⅳ-58 楚剧 武汉市 钟惠然 男 汉族 1921-05-31

27 传统戏剧 Ⅳ-58 楚剧 孝感市 刘爱清 男 汉族 1965-12-09

28 传统戏剧 Ⅳ-28 京剧 湖北省京剧院 王小蝉 男 汉族 1965/7/28

29 传统戏剧 Ⅳ-28 京剧 湖北省京剧院 裴咏杰 男 汉族 1962/1/5

30 传统戏剧 Ⅳ-60 黄梅戏 黄梅县 杨俊 女 汉族 1963-11-04

31 传统戏剧 Ⅳ-30 黄梅戏 黄梅县 张辉 男 汉族 1962/2/25

32 传统戏剧 Ⅳ-30 汉剧 武汉市 姚长生 男 汉族 1948-02-20

33 传统戏剧 Ⅳ-30 汉剧 武汉市 李金钊 男 汉族 1936-07-20

34 传统戏剧 Ⅳ-125 南剧 咸丰县 杨道运 男 土家族 1947-07-05

35 传统戏剧 Ⅳ-16 荆州花鼓戏 潜江市 李春华 女 汉族 1954-03-16

36 传统戏剧 Ⅳ-16 荆州花鼓戏 潜江市 吴培义 男 汉族 1955-11-26

37 传统戏剧 Ⅳ-35 荆河戏 荆州市 谭复秀 女 汉族 1932-12-24

38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恩施傩戏) 恩施市 邓玉书 男 土家族 1941-08-20

39 传统戏剧 Ⅳ-91 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 潜江市 严祖斌 男 汉族 1952-2-9

40 传统戏剧 Ⅳ-27 越调 谷城县 叶祥成 男 汉族 1936-10-9

41 曲艺 Ⅴ-106 三棒鼓 宣恩县 朱锦泉 男 土家族 1948-04

42 曲艺 Ⅴ-61 湖北大鼓 武汉市 付群刚 男 汉族 1956-12-17

43 曲艺 Ⅴ-123 跳三鼓 石首市 赵植中 男 汉族 1938-10-29

44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Ⅵ-35 岳家拳 黄梅县 雷 杰 男 汉族 1965-11-09

45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Ⅵ-35 岳家拳 武穴市 张业金 男 汉族 1950/1/1

46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Ⅵ-81 武汉杂技 武汉市 夏菊花 女 汉族 1937-10-16

47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Ⅵ-8 武当武术 十堰市 钟云龙 男 汉族 1964-7-1

48 传统美术 Ⅶ-77 民间绣活(红安绣活) 湖北省红安县 刘寿仙 女 汉族 1962-04-20

49 传统美术 Ⅶ-75 汉绣 江汉区 黄圣辉 女 汉族 1936-10-07

50 传统美术 Ⅶ-58 木雕(通山木雕) 通山县 熊应华 男 汉族 1951-08-29

51 传统美术 Ⅶ-16 剪纸(孝感雕花剪纸) 孝感市孝南区 池福新 男 汉族 1955-01-01

52 传统美术 Ⅶ-77 民间绣活(阳新布贴) 阳新县 蔡月娥 女 汉族 1936/4/1

53 传统美术 Ⅶ-69 麦秆剪贴 仙桃市 邓友谱 男 汉族 1947-9-10

54 传统美术 Ⅶ-88 糖塑(天门糖塑) 天门市 罗照英 男 汉族 1932-02

55 传统技艺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恩施市 杨胜伟 男 苗族 1937-06-20

56 传统医药 Ⅸ-2 中医诊疗法(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 咸宁市咸安区 镇水清 男 汉族 1975-03-27

57 民俗 Ⅹ-3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秭归县 谭国政 男 汉族 1947-03-01

58 民俗 Ⅹ-3 端午节(泽林旱龙舟) 鄂州市 刘桂生 男 汉族 1947-10-08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