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2收藏

关于汉服,第1张

  汉服,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现代,华夏民族所着的、具有华夏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在民族和国家概念没有明确的古代,一般作 为与中华文明周边地区的“胡服”相对的词使用。汉服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至明末(17世纪中叶)以前,汉族(及汉族的前身华夏族)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在自然的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服装体系。如果以服装体系而言,汉服是上溯炎黄,下至明朝,汉(先秦时期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 。[1]

  目录

  [隐藏]

   1 历史和发展

   2 名称由来

   3 特点与样式

  o 31 历代基本样式

  + 311 春秋战国时期

  + 312 秦汉时期

  + 3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 314 隋唐五代时期

  + 315 宋元时期

  + 316 明朝

  + 317 配饰

   4 各种汉服

   5 汉服与文化

  o 51 汉服和易经

  o 52 汉服和舞蹈

  o 53 汉服和诗歌

   6 对周边民族服饰的影响

  o 61 中国北魏鲜卑族改穿汉服

  o 62 日本的和服

  o 63 朝鲜的韩服

  o 64 越南的越服

  o 65 琉球的琉装

   7 参考文献

   8 相关条目

   9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和发展

  身着汉服的轩辕黄帝(山东济宁东汉武梁祠的石刻像)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一些古籍的观点认为,汉族(及其先民)已有独特的服装体系了。例如,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2]。

  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冕冠出现,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夏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逐渐完备。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创造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古时上下通行之衣为深衣,代表时代特征的服装亦为深衣,深衣实可为古服之特征。言古服者,应先及之。何谓深衣,《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其制,详见《礼记·深衣》。最要者为“续衽,钩边。要缝半下。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拙之及肘……袂圆以应规,曲夹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总之,深衣之制,实为古衣之首,深衣之领袖群衣,不独在其制度形式,且上下通服,在时间上,流行最久。[3]“ 按三代时,衣服之制,其可考见者,虽不一,然除冕服之外,唯玄端(端衣)深衣二者,其用最广。玄端则自天子至士,皆可服之,深衣则自天子至庶人皆可服之……至于深衣,则裁制缝衽,动合礼法,故贱者可服,贵者亦可服,朝廷可服,燕私亦可服,天子服之以养老,诸侯服之以祭膳,卿大夫服之以夕视私,庶人服之以宾祭,盖亦未尝有等级也。端衣不削幅,不邪杀,不圆袂,不继掩,不侈袂。其衡长八尺八寸,每幅长广皆二尺二寸,四角方正,故谓之端。其裳,前三幅,后四幅,要有辟积无数,谓之唯裳。古人有“朝玄端,夕深衣”。[4]

  直到三百多年的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被迫中止。1644年明朝灭亡后,满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达到长期统治中国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勒令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留发不留头”,推行了血腥残暴的政策(史称“剃发易服”,“剃发”也作“剃发”)。为此遭到中国各地民众的反抗,使暂时平稳下来的中国到处狼烟四起,发生了江阴大屠杀等一系列屠杀行为,超过千万平民百姓死在屠刀之下,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并因而实行了极其野蛮的剃发易服(史称“剃发令”,“剃发”也作“剃发”),其执行口号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对此多数汉族为保护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反抗,他们以各种方式试图阻止清朝政府的民族压迫,例如当时孔子的后裔衍圣公孔闻謤上书多尔衮,请求保存孔府家服饰,说:“先圣为典礼之宗……定礼之大要莫于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曾变易……”,遭到多尔衮拒绝。 今天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来。清朝统治期间爆发的多次农民起义,如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等都身着汉族风格的衣服,并要求其统治区的人们恢复汉族式样的衣服,此时距离明朝灭亡已久,虽然农民军衣服也已经很大程度清朝化了,但其头巾衣服等还是恢复了明显的汉族风格。太平天国的一部分将领拒绝清朝式样的战服,宁愿穿戏服作战。 又例如明郑东宁王朝国王郑经也曾以拒绝剃发易服令作为投降的政治条件之一,这种反抗抗争在清朝政府执政时期此起彼落,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建立后,强令民众剪去辫子时,方才彻底结束满族历经250余年以上的殖民文化,不过惨遭满族毁灭的汉族服饰以及一些与服饰相关的汉族传统生活文化,就此断绝,并且自此以后,汉人逐渐完全改穿旗装,部分汉人也主观的认为旗袍马褂就是汉族的传统服饰。

  今天的旗袍(即海派旗袍)、长衫、马褂、唐装(即新式马褂)初期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演化而来,不过旗袍的立领、马褂的对襟实际都在明朝服饰中可以看到,但满服立领与对襟与汉服差别甚大,而西洋服装同样有立领和对襟的形制,所以不能证明明清服装有承接关系。清亡之前(1910年),资政院议决剪辫易服案,汉人开始群起剪辫。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之后,国民政府即下“剪辫令”,而使得深受满族殖民教育的汉人中有不少人不能接受,特别是北方地区和移区香港的满清遗老。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学习西方,当时中国人正式改穿西式服装,由此忽略了汉族传统服饰的复兴。近年,一些人重新倡导恢复清朝以前的汉族传统服饰,获得一些年轻人以及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认可。汉服倡导者着重倡导在传统节庆及祭祀等等场合率先穿着汉服,此观点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对于这个正在兴起的现象,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详见汉服运动。

  [编辑] 名称由来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并融合其他少数民族服饰特点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编辑] 特点与样式

  直裾深衣

  曲裾深衣

  襦裙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明代后期有发展出类似于清代服饰对襟立领纽扣(但不同于满清服饰,明代纽扣细小,以金属制造,位于不显眼位置;满清服饰以显眼的布扣为主)。

  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汉服虽然是平面裁剪,但用料远远大于覆盖人体的需要。在裁剪之时,看上去虽然是平面直线的,但是穿在人的身上,配合以束腰等手段,就会随着人体的结构,呈现出不同的曲线,无论从正面、侧面、背面,都十分优美动人,和环境共同成为灵动的艺术品。汉服不仅重视人体的各个侧面的线型,而且还注重人与环境对服饰的影响。汉族传统服装中,贵族服饰的大袖,不仅是袖径的宽大,也表现为袖子的长度超长。官员与老人的袖子延至手后,又可以挽回相当的长度。汉服袖径宽大时可到四尺,这种宽大的剪裁,使得汉服在穿着起来之后,可以行成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线,随风而动,但毫不拖拉。给人宽袍大袖、仙风道骨的感觉。

  [编辑] 历代基本样式

  汉服男装的式样基本有两种:

  1 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就是这种。

  2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 延续了唐、五代、宋、元朝、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常见的宋太祖、明太祖画像中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注意这种圆领袍衫也是右衽的,在右肩附近用束带系扎。

  女装在早期和男装类似,也穿深衣,后来则以襦裙为主。

  隋唐时期流行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

  虽然明太祖禁胡服,但明代吸收元代蒙古特点流行下摆大量褶皱的曳撒。

  [编辑]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成,叫“革带”。这时出现了曲裾深衣,与其他服装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编辑] 秦汉时期

  秦尚黑,所以秦的服饰标准色都是黑色。但式样依然是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基本沿袭战国时期。

  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秦汉时期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子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称为“裈”)。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

  [编辑]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的服装有时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中的汉服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编辑] 隋唐五代时期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 五代时期服饰基本筵沿袭了唐朝服饰。

  [编辑] 宋元时期

  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宋朝汉族女服基本式样有两种:大襟右衽交领和对襟,女装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

  [编辑] 明朝

  明熹宗的衮服像

  张居正的官服像

  [5] 元朝灭亡,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诏令“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旧”,因此明朝汉族男子服式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但又大量吸收元代服饰特点,发展出曳撒等特色服饰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多变与款式做工达到一个高峰。

  [编辑] 配饰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来的履与其它民族的有很大不同,有的有很厚的鞋底, 鞋头往往有翘起的的装饰。

  佩剑也是古汉服的一部分(剑在战国后已逐渐由兵器变为礼器),士人着正式服装往往有佩剑。

  [编辑] 各种汉服

  两位穿汉服人在广州中华文化节活动

  一位穿唐朝齐胸襦裙在广州中华文化节活动

  唐朝齐胸襦裙

  明朝褙子

  明朝深衣

  明朝道袍

  北京奥运

  [编辑] 汉服与文化

  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比如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 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朝,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所谓“汉族”的形成,直接与汉朝有关。正如胡人传统服饰叫“胡服”,汉人传统服饰也就有了相对应的名称“汉服”。所以,后来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它最初是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执政者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

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民俗传说:

相传盘古开天之前,一片混荒,万天混沌,万物犹蒙沌!盘古想开天之后,怎么办呢?把自己的身体变成天地万物。那自己没有传人怎么办?想把自己的本领和性格传给自己的后人。他在把自己的身体全部变化成天地万物后,剩下眼睛与头发。

等眼睛化做日月星辰之后,他把自己的眼泪藏起来,还有自己的两根头发也藏起来,等过了不知道数年,有亿亿亿……年,当有熊国的国君少典从一个小山丘经过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盘古的眼泪。

天空长虹贯日,气象万千,祥瑞祥和,第一个存在的民族就是伏羲一族,所以伏羲称为人祖,意思是人类始祖,人类始祖经过了若干年后,其中一个民族少典就有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轩辕黄帝,他与炎帝结盟。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国君--黄帝。

扩展资料:

盘古神话体现文化自觉。正因为盘古开辟人类生存的空间,孕育人类赖以生存的万物,奠定宇宙的秩序,人的历史才找到开端,人的内心世界才有了归属感。人们对祖先的缅怀,人们落叶归根的潜意识,往往与盘古神话的产生和传播相契合。

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语境下,一些关于盘古的讲述虽然不再有仪式的神圣性,甚至许多关于盘古的母题进入影视、动漫、游戏、网络段子之中,但还是可以反映先前文化传统与当今文化创造的自觉结合。它不仅能够激活人类对童年的记忆,而且会让人在追忆童年快乐中找到尊崇祖先、奋发有为的家国情怀。

——盘古

  卡巴拉生命之树

  基本介绍

  “卡巴拉”是犹太教的神秘哲学,传说它最原始的根源来自于埃及文化。相传“卡巴拉”的概念是由摩西——犹太教律法“Torah”的编撰者在此律法中完整表述。而生命之树,就是“卡巴拉”思想的核心,他被视为是神创造宇宙的蓝图,或者称之为神体的构造图。生命之树不只是一个存在于纸上的图样,而且是一个真正存在的,一个三度空间的宇宙,也就是我们存在于其中的这个宇宙。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历史由来

  卡巴拉的思想原理来自圣经「创世纪」、「启示录」,还有三至六世纪出现的「创造之书」(sepher yetzirah)。卡巴拉思想的研究据说能够看到“宇宙神秘的因果关系”,

  十三世纪编集的「光辉之书」(sepher ha-zohar)即在卡巴拉思想的原型中占有重要位置。 接下来说明生命之木。卡巴拉思想是以生长于天国的「生命之木」来象徵宇宙全体,其意义非常难解,真要说的话,生命之木意味著广大的宇宙、身为小宇宙的人体,以及达到神之境界的精神遍历。这个生命之木是由十个圆(sephira)与22个径(pass)所组成。人类是处於个别的王国,经过22个径到十个圆,进行冥想的旅途,直到王冠为止。此外,据说每个圆都有守护、指导人们的大天使。 生命之树大概可以分为三支柱,十个原质,四个世界,二十二路径等基本结构。 分辨善恶树与生命树是同一棵树,人类由完人境界向下堕落的途径过程称为分辨善恶树,世间万物以至宇宙间所有的定律本无善恶之分,直至人类堕落后有了「自我」这种概念才有所谓善与恶之分。当人类觉悟要回复完人境界,逆向提升的途径就是生命树。两种树实为一棵树,只是方向不同,故有两种名称以作分辨方向。 逆向提升人类灵性的生命树,在入口与出口各有魔鬼与天使看守,乃代表要进入生命树重返永生,先要战胜心魔的引诱,去到最后还要作出最后的突破,拥有胜过天神(天使)的力量才能成功。多人都知道基督教乃源自犹太教,但却少有人知道犹太教本身可分为两种宗派,大部分犹太人信奉的一般皆称为犹太教,教义对于耶和华上帝的看法,其神学概念与基督教、天主教及东正教都大同小异,都认为耶和华是一位人格化的上帝,然而,另有小部分犹太人信仰的却是一位非人格化的上帝,通常这种信仰被称为犹太秘教,情况就有点像佛教分为显密两宗一样。

  不同教义

  犹太秘教的教义认为摩西所传的道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了大多数资质平庸、自甘卑下的羔羊所传的道理,而另一部分的奥秘,只选择传授与少数智能较高、愿意以毕生的精力去追寻真理的山羊。这部分的奥秘,就是摩西揭示了神人本来同体的秘义,这种境界,被称为「原人阿当」(Adam Kadmon),其实亦就是一种人类还未堕落之前的完全境界。 犹太秘教认为,要到达这种人神一体的原人阿当境界,必须通过代表生命树的卡巴拉(Kabalah)的修练,这种修练方法近似道家的返本归真修炼法。卡巴拉的内容主要包括:创世的秘密、生命之谜、个人以至全宇宙人类的命运预知术、改变命运的秘法、收藏在圣经内的秘密、神与魔鬼的奥秘。这些奥秘除了收藏在天车之书、创造之书(Sefer Yezirah)与光之书(Sefer ha-Bahir)三本希伯来文秘本之外,另有部分由先知所传下,但须先观察弟子的器根,然后挑选合适者,代代口耳相传,只淮许流传在以色列十二支族的后人之间(此亦即摩西宣称以色列人为上帝选民的真正原因)。卡巴拉的教义主要分为三部分,就是卡巴拉神学(Theoretical Kabalah)、卡巴拉冥想(Meditative Kabalah) 和卡巴拉咒法(Practical Kabalah),你们若想多了解犹太秘教的核心教义,可参考以上提供的希伯来古籍。 -------------------------------------------------------------------------------- 然而,创世故事与生命树的谜团,仍未能从犹太秘教的教义内全面破解,原因是有部分秘密属于不传之秘,所以若要追寻下去,必须再返本归源了解卡巴拉与生命树的源头,要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前,他们的民族亦曾长时间生活在埃及与巴比伦一带,若你们多翻查多一点考古资料,就会发现到巴比伦的创世神话与创世记有很多相似之处,最古老的生命树图形亦源出自巴比伦,犹太秘教的卡巴拉与流传在埃及的卡巴拉亦有共通之处,只要你们综合所有的埃及、巴比伦、犹太秘教的宗教信仰,与及各种远古的神话记载、考古资料,便能够推出一个与我相同的结论。 以犹太秘教的观点而言,伊甸园只是一种境界,并非确实存在。「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这道太初与神同在。」实际上道就是非位格化的神,原人亚当就是天人境界,阿当夏娃的堕落,实际上就是阿含经内讲述光人下凡,因贪食果实而成为人的记载。犹太秘教有所谓全灵的概念,所有的灵乃出于全灵的分裂,实际上摩西所传是一种即生证神的神法,但由于他传法的时代,希伯来民族的民志未开,当时他们所崇拜的神只超过百种,摩西唯有用以一念代万念的方法,将所有不同的神化为一个神,开创一个近似佛教净土宗的宗派,以供大部分人民信仰,至于真正的神法,只能无奈地只传与少数悟性较高的人民。 另外,可以告诉你多一点秘密,分辨善恶树的蛇,实际上就是印度教及瑜珈的蛇火、道家的一阳生,如果你已经修过"拙火定"的话,应该明白是什么一回事。启示录的内容,有部分其实是修行的法门,那些七天使、七灯与七碗,所指的是人体的七个轮位,西方有些秘密教派,可以完全破解到其中的秘密。 卡巴拉在西方传统神秘学中,它的建立是从一个称之为“生命之树”的图开始的。这图表包含着十个描绘“Sephiroth”的圆圈(单数请用Sephirah);意思指“天体”“数字”“散发”。Sephiroth从一到十都被精心安排在它们原本的领域里。每一个Sephirah都有一个原型观念。也就是说,Sephiroth表现出神格与创造这世界的步骤。在物质界中,根据着古老的观念,它们表现在神圣的范围里。 越过第一个Sephirah “Kether(Crown;王冠)”之后,遇见的是三层能量的环, 第一层是虚空(原文为Ain), 再来是无限(Ain-Soph), 最后一层是无数的光(Ain-Soph Aur)。 这些过程显示着,从最早的无到存在个体出现的有之程序(Kether算是存在的个体)。它们没有数字,纵使是克罗利大师,也只能意思地把它们定在0,00,与000。 但这些东西在卡巴拉思想中却是很低阶的;因为它们仍具有物质的存在。其实生命之树共有四株,刚刚写的是最低阶、物质最多,名为行动界World of Action(Olam ha-Assiah)。生命之树也存在于其它三个高层的时空之中。比刚刚较高一级与物质已经很少的世界是贵族界World of Nobility(Olam Atziluth),柏拉图的世界大概就是那样子吧。 在Atziluth,每个Sephirah都与一个特殊少见的神灵名字有所关联。举例∶与Geburah有关的圣灵是Elomhim Gibor,“全能的神”在Elomhim Gibor他的职务分配上是未经仁慈调和的严厉审判官与公正的分配者。在希腊罗马神话中,这圣灵的名字当然是Mars噜﹏下一个世界是创造界World of Creation(Olam ha-briah),身在其中的Sephiroth都与天使长有关系。在这大家会听见很熟悉的名字,如:Raphael(拉菲尔)、Micheal(米契尔)、Gabriel(加布列尔)(请参阅熊熊所写的黄道天使守护)。在Briah之上则是形成界World of Formation(Olam ha-Yetzirah),在这Sephiroth与不同的天使或主权天使有关系,如:Cherubim(四翼天使)与Seraphim(六翼天使)。 -------------------------------------------------------------------------------- 提到卡巴拉思想的象征,那就是「木」(Sephiroth;生命之木)了。在深入生命之木前,先来谈谈卡巴拉思想。 卡巴拉是犹太神秘思想的最终奥义,语源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是口传、传授。据说根源于亚伯拉罕由天使传授而得知「无法以文字表示」的秘密,长久以来一直是犹太思想最神秘的部分,直到十三世纪才慢慢为人所知,之后成为炼金术师、宗教、蔷薇十字军等等的一部分思想根源。 卡巴拉的思想原理来自圣经「创世纪」、「启示录」,还有三至六世纪出现的「创造之书」(Sepher Yetzirah)。卡巴拉思想的研究据说能够看到“宇宙神秘的因果关系”,十三世纪编集的「光辉之书」(Sepher ha-Zohar)即在卡巴拉思想的原型中占有重要位置。

  生命之木

  接下来说明生命之木。卡巴拉思想是以生长于天国的「生命之木」来象征宇宙全体,其意义非常难解,真要说的话,生命之木意味着广大的宇宙、身为小宇宙的人体,以及达到神之境界的精神遍历。这个生命之木是由十个圆(Sephira)与22个径(Pass)所组成。 人类是处于个别的(王国),经过22个径到十个圆,进行冥想的旅途,直到(王冠)为止。此外,据说每个圆都有守护、指导人们的大天使。 (Kether;王冠)-(Metatron,梅丹佐)与人类头顶的大宇宙之间的接点。有创造的泉源、纯粹存在、生命力的泉源之意。 (Chhokmah;知惠)-(Ratziel,拉结尔) 别名为「至高之父」,为男性原理及「动性」的象征。 (Binah;理解)-(Zaphkiel,亚夫结) 有「至高之母」的别名,和是相对应的关系,赋予所有事物的形体。 (Chesed;慈悲)-(Zadkiel萨德基尔) 意味着纯粹而神圣的宇宙法则-「爱」。 (Geburah;神之力)-(Camael;卡麦尔)别名是「天使的外科医生」。 (Tiphareth;美)-(Michael;米迦勒) 生命之木中央的位置。补充所有生物之能源的中心。 (Netsah;胜利)-(Hamiel,亚纳尔) 含有「丰饶」之意,数字是7。7是来自圣经创世纪之中上帝「创造的七天」。有坚实、勇气的意义在内。 (Hod;荣光)-(Raphael;拉斐尔) 有物质型态的「铸型」之意。 (Yesod;基盘)-(Gabriel;加百列) 意味着「astral体」,也就是灵魂与肉体之中的灵气。卡巴拉以此表现「前存在物质」。

  构成阶段

  (Malkuth;王国)-(Metatron;梅丹佐) 「物质的王国」之意。 ▲构成生命之木的四个阶层(这里的拼法和天禁有些不同) (Atziluth;神性界)原型:火 (亚当加达蒙)就位在这里。上位恶魔据说也是属于这里。 (Beriah;创造界)原型:风 这里是灵与魂的领域。 (Yetzirah;形成界)原型:水 人类灵魂的领域,由此开始,有了男女的区别。被认为是元素的世界。 (Assiah;物质界)原型:地 我们人类生存的世界,灵魂在此有了肉体。 卡巴拉生命之树名词补充

  十个原质

  十个原质(The Ten Sephiroth): 十个原质按照由上至下,由右到左的顺序分别是: 王冠(Crown):超越、神的本性;亦代表着净火天。 智慧(Wisdom):智慧、纯粹理性、创造原点;亦代表着恒星天/原动天。 理解(Understanding):执行、实质的理性、创造之泉:亦代表着土星天。 仁爱(Love):爱、仁慈、恩宠、伟大;亦代表着木星天。 严格(Severity):法、神的权利、恶的发现、怒;亦代表着火星天。 美丽(Beauty):慈悲、调停、美;亦代表着太阳天。此原质正是生命之树的核心。 胜利(Victory):永远、膨胀、胜利;亦代表着金星天。 光辉(Spendor):尊严、收缩、光荣;亦代表着水星天。 基础(Foundation):基础、万物的基础、神的创造力;亦代表着月球天。 王国(Kingdom):王国、物质、人;亦代表着四元素所合成,即是物质的存在。 如果我们依次连结1到10的话又称为“火剑之路”(Path of the Flaming Sword)

  四个世界

  四个世界(The Four Worlds): 原形的世界(the Archetypal World):位阶最高,最完美的世界。其它世界都是由此创造的。纯洁的灵魂和思想,代表着神的意志(the will of deity)。 创造的世界(the Creative World):来自Atziluth的光开始组织起来。思想和观念开始被赋予形态。这是大天使的世界,神的心(the heart of deity) 形成的世界(the Formation World):来自Briah的组织开始形成物质。形态开始表现。这是小天使的世界,神的心智(the mind of deity) 物质的世界(the Material World):原始的光分崩离析,开始结晶形成物质,自然界,以及人的存在。抽象的观念变成具体的事物,这是人的世界。

  三支柱

  三支柱(The Three Pillars): 三支柱从右往左分别是: 慈悲之柱(Pillar of Mercy)、和谐之柱(pillar of Mildness)、严厉之柱(pillar of Severity) 二十二路径(The 22 Paths): “路径”是两个原质之间意义的连结,生命之树代表着精神到物质的产生过程。

  EVA相关

  在日本著名动画作品《新世纪EVA》(又译《新世纪福音战士》)中使用了生命之树的概念,使其更加广为人知。在其剧场版的后半部分《真心为你》中,初号机和九台量产型EVA所组成的生命之树排列改变了,绝对领域(A•T•Field)被反转,这样的后果就是使人体的外形发生了从“物质”状态回复到“精神”状态的逆向反应。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隔阂,人体的外形正是依靠这种“心之壁”(即绝对领域)来维持人体外形的,一旦“心之壁”崩溃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消除),肉体就会散架,变成一滩混合了灵魂的“原始汤”,所有人的“原始汤”汇合在一起,就成为了“生命之海”,所有的一切都恢复到原始萌芽状态,新的创世记传说开始…… 在《新世纪福音战士》片头出现的图案,由十个圈和二十二条线组成,此时全剧一开始就悬着的一个谜团,绘于宽广的司令室的天花板,第三次浩劫仪式中十部EVA所组成的图形。“卡巴拉”一词源于希伯来的阿拉姆迦勒底语,意思是“口述传统”,可能是近似冥想,打坐之类方法寻求宇宙奥秘的修行法,据说是摩西在西奈山受十诫时由天神或大天使一并传授。此后以口传方式流传下来,直到第一,二世纪才见诸文字。

  总结

  现在的卡巴拉生命树概念为由中世纪犹太神秘主义者犹太教教士“拉比”所创,他将过去古代的知识,以数字和字母的方式结合起来,作为解答宗教哲学问题上之依据。后来犹太教徒更进一步将事物起源区分为经由22条路径环环相扣的10个数字,每个数字都对应一个希伯来文字母,具体的分类图表则用生命之树来表示。十三世纪因《光辉之书》(SEFHER HAZOHAR)而广为人知,这种说法到了十六世纪已经发展成类似基督教形式的哲学理论。全世界有许多宗教和流派信奉不同的生命树概念。亚森尼派甚至以生命之树(SEPHIROTH)为信仰核心,但是亚森尼的生命之树反倒比较接近印度玄学的领域。SEPHIROTH的真义是象征人类获得救赎的过程。线代表“存在的形式”(FORMS OF EXISTRNCE),圆代表知觉的形式(FORMS OF CONSCLOUSNESS),前者是“智慧的次路径”,后者是“智慧的主路径”,整副图象由“力”(FORCE)沉淀到“型”(FORM),即救赎的过程。 对于卡巴拉生命树的看法,一般都认为生命树中的十个球面代表神的十个面,左边代表男性,右边代表女性,而中间则是二者和协地带。对信徒而言那十个球面也代表人类所能够取得的能量中心,这是古代宗教发展出来关于“神”的观念。以石炭和火焰作比喻,人在黑暗中是无法分辨出黑炭的存在的,但是一旦黑炭燃烧放出光芒,人就可以发现它的存在,可是火焰只是黑炭所表达出来的性质中的一种,决不是代表黑炭的全部。古代思想家认为“神”也是这样子的存在,于是设计了十种阶段的神的属性,称为“卡巴拉”,而连接这十种属性的流出经路的结构,就称为“卡巴拉生命树 ”。

人体的主要系统有哪些?

答:人体的主要系统有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肌系统、外皮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眼睛。在这些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人体才能进行日常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系统,即便是一个看来极为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均衡的营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确保这些系统的正常运作,维持身体健康。

人体的经络系统在哪里

经络藏象学说是成书于约2500年前的祖国医学经典 理论文献《黄帝内经》的理论核心。几千年来,它有效 地指导着中医、针灸、按摩各科的临床实践,为我国 古人和今人解除疾病痛苦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中 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的一项重大贡献。

一、经络是什么

据古代典籍记载,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调虚 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这就是说,我国 古人发现和概括的经络学说,指的是人体的调节、控制、传输 等系统,是经脉与络脉、经筋与皮部的总称。而“经脉者,伏 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几千年来,中医、针灸、按摩等 各种的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沿十四经脉 (十二正经加上任脉、督脉)及各穴位施加物理刺激(砭石、 推拿、针灸、刮痧、电脉冲、激光、微波、毫米波、次声等 等),能对脏腑全身的疾病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在现代人身 上针刺能出现感传沿经传导,当达到患病部位时,往往症状立 即消失或减弱。类似的病例屡见不鲜。

尽管如此,然而当人们采用现代生物医学的方法对人体加 以解剖后,即使是用高倍率的显微镜(包括使用数十万倍的电 子显微镜),在古典经络十二条循行线或经穴位置,从表皮到 深部组织进行广泛搜索,在细胞水平上都没有见到有异于周围 组织的“经络管状结构”,只发现沿经有散在性的细胞特异性 质。也有人从现代生物医学已知的神经、血液、体液等系统及 其功能方面开展研究,其结果也不能圆满地解释所有的经络现 象和经络学说的主体内涵——十四经络循行线及其相关的脏腑 联系途径。这就使人产生了怀疑:

二、人体存在经络系统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两干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经终走行线路的记载。1972 -74年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约公元前200年)中出土的 医书就是证明。其后在考古中还相继发掘出了竹简和经络木 人。更有意义的是,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的经络研究表明, 针刺经穴“得气”(或练气功“入静”)后,在一些人身上可 以激发出一种纵行沿经络线循行传导的感觉,其传导速度远低 于神经电冲动的传导速度,且可以通过局部机械压迫的手法予 以阻滞。现代人称这种现象为“循经感传”。经70年代对20多 万人的观察,发现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群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循经感传”现象,感传路线大体与古人描绘的十四经脉走向 一致。

不仅如此,还发现了用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经络可见 现象”,即在某些经络敏感人或先天、后天皮肤病患者的身 上,发现有沿经线出现的皮肤性状变异,竟然也与十四经脉的 走行基本一致。尽管目前国内外只报道了数百例典型或非典型 的病例,但这类小概率事件已经足以证实古人所描述的经络是 不容回避的客观存在。

除此之外,国内不少学者还开展了以客观检测为中心的现 代经络物理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结果。

(1)电特性检测显示:经络循行线与经穴表面有别于周 围表面组织,呈低阻抗特性与非线性低击穿阈值特性;

(2) 声检测显示:超低频振动波具有沿经络循行线传导的特性;

(3)光检测显示:沿经线与穴位形成串珠冷光放射和高压高 频电磁场下辉光放电;

(4)温度检测显示:针刺经穴“得 气”后,红外热象图呈现沿经线方向增温,且同时伴有两测扩 散,形成逐渐增宽的沿经升温带;

(5)同位素示踪显示:法 国学者用锡99同位素注射十二经脉穴位后,同位素沿古典经络 循行线迁移各达30厘米以上。我国学者用同样方法重复证实, 同位素沿经迁移最远者达1米以上。而且实验还证明,同位素 示踪迁移的轨迹既非神经干走向,亦非血管内扩散,而且与淋 巴系统无关,其轨迹与古典经络循行线基本吻合;

(6)磁特性检测方面:1991年我国首先采用低温超导量子干涉仪在零磁 空间内初步观察到针刺穴位前后,人体经络穴位的磁通量出现 变化,并成功地记录了针刺前后相应的脑磁图、心磁图的变 化,得到了一批可靠的数据;……

这些研究结果都不同程度地证实了经络系统确实存在,可 是解剖人体时又没有发现具体面经络的组织结构,那么。

三、人体的经络系统在哪里呢

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曼德勃罗特(B B Mandelbrot)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中非线性过程中的内在随 机性所具有的特殊规律性,揭示隐藏在这些复杂现象背后的规律 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提出了一种分形(Fractal)理 论。分形论与耗散结构论、混沌论被人们并称为本世纪70年代科 学上的三大理论,它揭示了非线性系统中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确 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已被广泛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 多领域。

现代生物医学认为,细胞是表现生命现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单位。由许多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了各有一定的形态结 构和生理功能的“组织”;而由多种组织组成了能行使一定功能 的器官;再由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 官,就组成了不同的系统;这不同的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 生命个体。在这里,细胞成了最基本的“生命之砖”。

但是现代分形理论提示我们:任何形式的组织结构都不可 能全团占据三维空间,总有一个分数维的空间作为间隙维存 在。依据这种理论,人体的结构也不能例外。可以这样设想, 构成人体的万亿个细胞之间存在着间隙,这些间隙彼此互相联 通,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贯通全身的间隙维网络,而在间隙维 中,无疑应以有序流动着的体液来填充,但体液并非仅仅是间 隙中流动的填充物。这方面的最新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

(1)武汉大学一实验室发现针刺穴位时,有液晶性质的 纳米级颗粒在间隙体液中有序排列;

(2)美国奥克兰大学一 实验室发现人体体液中有10倍于红细胞数量的纳米级非蛋白质 生命小体在间隙体液中做自主运动;

(3)复旦大学、天津中 医学院的实验室分别发现针刺穴位处体液中恰是人体“第二信 使”钙离子的富集区;

(4)南通医学院一实验室发现穴位药 物注射所显示的低量优效特性竟与体液中的血药浓度无关;

(5)北京医科大学一实验室证实细胞间隙通讯具有沿经脉传 导的特性;

(6)中国中医研究院一实验室发现并证实,沿经 脉同位素优势扩散线、低电击穿阂值线、低声阻线,竟是同一 条体液低流阻间隙通道;……

上述这些结果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有理由使人相信,在人 体的分数维间隙空间中,很可能存在着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 质、能量、信息生动地进行着的有序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正 是中医所论的“决死生、处百病”的经络系统——十四经脉的 所在。只是它超出了组织解剖学的视野而未被观察到,或者是 在解剖刀将生命休切割成标本时,被破坏殆尽了。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人体的经络系统究竟在哪里,还是 个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中医要实现 自身理论的现代化,必须重组研究队伍,再建知识结构,冲破 认识障碍,在经络实质的研究方面,我们既不能拘泥于古籍的 叙说依旧“含混”下去,更不能受“解剖镜下见者为真,不见 为伪”的束缚,在认识人类自身的过程中,应当从细胞水平向 更微观(分子、原子、粒子)和宏观(系统论、场论)两个方 向发展,紧紧握住现代物理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向中医伸 出的热情之手,毅然决然地把中医理论研究直接推向现代科学 的前沿。我们深信,如果这种跨越大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得以 实现,必将为21世纪的生命科学带来再度辉煌。

http://61191208246/kych/kjx/_private/%BE%AD%C2%E7/%BE%AD%C2%E7%B5%C4%D1%D0%BE%BF/%C8%CB%CC%E5%B5%C4%BE%AD%C2%E7%CF%B5%CD%B3%D4%DA%C4%C4%C0%EFhtm

中医学基础    张登本主编

是现在中医药大学比较推广的一本书。

主要是讲基础的,去书店看看。

这是目录

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概念

二、辩证论治

第三节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中医学的基础》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学的基础》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人体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脏腑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一、精

二、气

三、血

四、津液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经络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经络的循行分布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 体质

第五节 生命活动整体联系

第四章 病因

第五章 病机

第六章 诊法

第七章 辩证

第八章 养生·防治·康复

附:主要参考资料

关于汉服

  汉服,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现代,华夏民族所着的、具有华夏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在民族和国家概念...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