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翻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3收藏

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翻译,第1张

齐景公听后很高兴,于是动身还朝,在回去的路上听说都城中有人图谋不让他入城。

原句出自刘向的《说苑》。

《说苑》又名《新苑》,是汉代刘向所编纂的小说集。作品原有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朝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

《说苑》取材介绍

由于作品取材广泛,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

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有《师旷》六篇,早已散佚,师旷的这段议论,疑即出自《师旷》六篇。此类例子,还可找到不少。

1.安定--安宁--安谧--安静--平静--清静

安定: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生活安定。

安宁:秩序正常,没有骚扰。边境安宁。

安谧:安宁,安静。主要指环境气氛。

安静: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平静:着重指平稳,没有不安与动荡。常形容心情、表情、势态等。

清静:着重指不嘈杂、不杂乱。

2.安顿--安放--安置--安排

安顿:安稳,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安放: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是具体的动作。

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排:着重于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地处理人和事。多指工作上的处理活动。

3.懊悔--懊恼--懊丧--沮丧--颓丧

都是形容词,因未满足心愿而悔恨、烦恼。

懊悔:着重指后悔,是心里恨自己不该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

懊恼:着重指烦恼,心里不痛快,是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感到烦恼。

懊丧:形容因做事或环境不利而失意,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懊丧:着重指烦恼而丧气,心中郁闷。

4.沮丧--颓丧

沮丧:沮,气色败坏。着重指受挫折后灰心失望。

颓丧:颓,委靡不振。着重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5.傲慢--高傲--骄傲

都是形容词,都有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

傲慢: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

高傲:贬义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

骄傲:泛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自以为了不起。用于褒义时多表示自豪。也可以作名词。如: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6.把持--操纵--控制

都有按自己的意图掌握住、支配。

把持:是贬义词,指公开独占权位。对象常是政权、权力、职位以及地区、单位等。

操纵:中性词。指掌管、使用机器等。引申指用不正当手段暗中支配、控制人或社会性的较重大的事物。

控制:中性词。只指不让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对象常是速度、数字、交通、生产以及思想、感情等。

7.把握--掌握

都是动词。用自己能力,把某种事物抓住、控制住。对象可以是某些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把握,对象多是具体事物。有时作“有”的宾语,表示对事情能做得到或做得好的信心、力量或根据,是名词。如:有把握。

掌握:比“把握”多一层意思,即不仅能把握住,而且能充分支配运用并控制。对象多指抽象事物,如政策、命运、方法、知识、技术、专业、语言、情况等。

8.颁布--公布

都是动词。公开发布。对象多是宪法、纲领、法律、法令、条例等。

颁布:着重指向下颁发。颁布者一般是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颁布的内容常是法令等。

公布:着重指向公众发布。公布者除了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外,还可以是一般机关单位、团体。公布的内容,除了法令等以外,还可以是方案、草案、名单、账目、成绩、结果、数字、事实等。

9.包含--包括--包罗

都是动词。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

包含:指“内里含有”。着眼于事物的内在关系。对象常是抽象的事物。包容含有。

包括:着重指“总括”。着眼在数量、范围上列举各部分或其中一部分。对象不限于抽象的事物。

包罗:着重指网罗很多或一切,着眼于广大的范围、众多的事物。

包涵:原谅、宽恕。

10.保持--维持

都是动词。使事物继续存在下去,保住不变。

保持:着重指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

维持: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

11.保存--保留

都是动词。存留下来,不使改变。有时可换用。如“李白的诗保存(留)下来的有九百多首”、“这座城市还保留(存)着一些古代建筑。”

保存:着重于“存”,跟“亡”(无)相对,使继续存在,不使失去。

保留:着重于“留”,跟“去”相对,不去掉,不使离开原体。保留还有两个意义:①暂时搁置,如“不同意见暂时~,下次再讨论”;②不公开拿出来,如“教师毫不~地教学生”。这跟“保存”有区别。

12.保卫--捍卫

保卫:着重于“卫”:尽力防守住,使得到安全,不受侵犯。手段多指用武力或强大的力量。对象多是重大的抽象的事物,或者是重要人物、众人。

捍卫:着重于“卫”:抵御各种外来势力,确保安全,比“保卫”语义重。色彩较庄重。对象不能是人。

13.宝贵--珍贵

都是形容词。极有价值,很贵重,象珍宝似的。

宝贵:除了可以形容某些具体东西以外,最常见的是形象抽象事物,如生命、经验、意见、贡献、遗产、财富等。

珍贵:指宝贵、稀少、珍奇。可形容某些抽象的事物(如友谊等),常用来形容具体的东西,如纪念品、文物等。

14.饱满--丰满

都是形容词。表示充实、充足、足够。

饱满:饱满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精力、感情、情绪充足。有时形容风力充足,如“风力饱满,船就象生了翅膀一样”。

丰满:常用于形容人体胖得匀称好看,有时形容鸟的羽毛齐全好看。

15.暴发--爆发

都是动词。突然猛烈的发生。有时通用。如“我极力压住感情的爆发(暴发)”。

暴发: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与“户”字连用,或突然兴起。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比喻“象弹药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使用范围较广,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16.残酷--残忍

残酷:着重指冷酷无情。多形容敌人的行为。有时形容生活、环境、斗争、战争、战斗等,这时着重指环境恶劣、无情。

残忍:着重指心肠狠毒、忍心。多形容敌人的本性及行为。

17.抱怨--埋怨

抱怨:都是动词。因不满而责怪别人。抱怨责怪的程度较重。用于人时少用于自己对自己。

埋怨:责怪的程度较轻。除用于人外,可用于事物。

18.卑鄙--卑劣

卑鄙:都是言行恶劣,不道德。卑鄙比“卑劣”的程度轻,如卑鄙无耻。

卑劣:卑劣比“卑鄙”程度重,即卑鄙而恶劣。

19.比赛--竞赛

同为动词。互相比上下,比高低,比胜负的活动。

比赛:比赛常用于文艺、体育、娱乐等方面。可以带宾语。

竞赛:指竞争,力争优胜。常用于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军事等方面。不能带宾语。

20.必须--必需

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可以跟上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也可以作于主语前面。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21.庇护--袒护

同为动词。偏向,掩护。

庇护:指包庇,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掩护。语义较重。

袒护:指偏袒、偏向,是出于私心或偏爱而无原则地保护、支持一方面。语义较轻。

22.辨正--辨证--辩证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23.摈弃--抛弃--放弃

同为动词。丢掉不要。

摈弃:指很坚决地排除、扔掉,语义较重。对象以抽象的事物居多,如思想、观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等。一般用于书面语体。

抛弃:坚决扔掉。语义较“摈弃”轻。对象除抽象的事物外,还常是具体事物和人。

放弃:不要,不再保留。对象常是抽象事物(如主张、权利、机会等)和具体事物(如阵地、财产等)。

24 不免--难免--未免

同由于某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常换用,如“脱离实际,难免(不免)要犯错误”。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副词,一般作状语。

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意思未变。形容词,除作状语以外,还可以作谓语(常放在“是……的”中间)。

未免: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以否定的评价。如“这样说未免太简单了”。

25.部署--布置

同为动词。指安排人力、任务、活动、事情等。

部署:一般指有规模地、全面地、原则地安排、配置。

布置:多指具体安排、配置。布置还指在某个场所摆设、陈列东西。

26.不至--不致--不止

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不止:表示数量范围超出“不只”;常同“还有”、“甚至”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27.草率--轻率

同为形容词。形容做事的态度缺乏思考,粗心大意。

草率:着重指在过短的时间里草草地了事,不细致、粗枝大叶。可以说“~从事”。

轻率:着重指不慎重,随随便便。常形容说话、行动、对人的态度。

28.诧异--惊讶--惊诧--惊奇--惊异

同为形容词。对不寻常的、意外的见闻感到很奇怪。有时可换用。

诧异:常用于书面语体。

惊讶:常用于口头语体。

惊诧:虽然也常用于书面语体。但是程度比“诧异”等词都重。

惊奇:口头语体与书面语体都常用。比其余的几个词更强调“奇”字,更突出奇怪的意思。

惊异:虽然也常用于书面语体,但是比其余的几个词更强调“异”字,觉得异乎寻常。程度比“惊奇”重。

29.场合--场所

同为名词。人们活动的处所或地点。有时可换用,如“在公共场合(场所)要遵守秩序”。场合,只指人们在一定情况下活动的处所。常说“公开场合”、“正式场合”、“外交场合”等。

场所:只指具体的处所或地点,也可以是人们活动的,也可以不是人们活动的。

30,苍茫--苍莽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31.常常--时常--经常

同为副词。屡次发生地,反复进行地。

常常,多半是强调次数多。

时常:不象“常常”那样强调次数多,指有一些时候常发生。

经常:有时指“常常”、“时常”,因此用“常常”、“时常”的地方,多可以换用“经常”;有时还指接连地、有规律地,强调一贯性,常说“经常不断”;还可作形容词:日常地、非临时性的,如“经常的工作”、“经常费用”等。

32.陈规--成规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33.撤消--取缔--取消

同为动词。废除、去掉某种组织等。

撤消:有时写作“撤销”,多指用命令撤掉;有时表示正撤回、取消。对象常是机构、单位、职务、决议、命令、处分、制度、意见等。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极少的情况下也可例外,如“他撤消了自己的意见”。

取缔:是强行除掉,用权力、法令禁止和限制。一般用于政府对不合法的言论、活动、书刊等。

取消:泛指废除、去掉,不一定是通过命令,也不一定是强制的,也不限于上级对下级。色彩不如“撤消”郑重,多用于一般场合,对象较广,可以是办法、建议、资格、权力、限制等。

34.陈列--陈设

同为动词。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陈列:着重指一定条理排列、展出,供人参观。对象常是模型、纪念品、文物、展览品等。带有郑重色彩。

陈设:着重指按一定审美观点摆设、布置、供人观看、欣赏。对象是家庭用品等,不带郑重色彩。

35.成果--结果--效果

同为名词。好的成效、好的结局。

成果:只指好的结果,常用“大、小、伟大、丰硕、巨大”等词来形容。范围较窄,一般指人们长期辛勤工作的收获。

结果:中性词。兼指好的和坏的。可用“好”、“坏”等来形容。范围较广,可以指主观上所作所为的结局,也可以指客观上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结局。

效果:中性词。但以指好的结果居多。坏的结果较少。可以用“好、坏、大、小”来形容。范围较窄,常指主观上所作所为的结果。

36.迟疑--踌躇--犹豫

同为动词。拿不定主意。

迟疑:从时间角度说,在应该拿定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

踌躇:着重指行动,是在具体行动上拿不定主意。多用于书面语体。

犹豫:泛指拿不定主意,多指内心活动,也指行动,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都常用。

37.充斥--充满--充溢

同为动词。某间由不满(或空)到满的变化,填满,装满。

充斥:贬义词,带厌恶色彩,指到处都塞满。

充满:中性词,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对象较广,可指人、具体或抽象事物。

充溢:比“充满”的程度重,装得满满的,或指充分流露出来。具有形象色彩,象水装得很满或过满那样。常用于文学语体。

38.充分--充足--充沛--充实--充裕

同为形容词。足够,不缺乏。

充分:着眼于程度或限度方面,有时指足够,常形容理由、信心等抽象事物;有时指尽量、完全,常形容休息、利用等行动,多作状语。

充足:着重指数量足够,能满足需要。常形容物品、资金、光线、空气等具体的东西;有时也形容理由、论据等抽象的事物。

充沛:不仅足够,而且丰富、旺盛。一般形容精力、感情等。

充实:着眼于内部,是“虚空”的反面。一般只形容内容、知识、力量、人员等。还可以作动词,使充实、加强之义。

充裕:不仅足够,而且宽裕。一般只形容时间、资金、物资、经济等。

39.憧憬--向往

同为动词。对某种事物或境界因爱慕而追求,渴望得到或达到。

憧憬,褒义词,想象理想中的美好的事物。一般用于书面语体。

向往:中性词,一心想着,充满希望。对象不一定是好的事物,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常用。

40.矗立--耸立--屹立

同为动词。高高地立起。

矗立:着眼于直。是直而高地立着。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

耸立:着眼于高。高得突出地立着。

屹立:着眼于稳固。原指山稳固而高高地独立着,后来比喻其他东西或人坚定不动地独立着,因此常说“屹立不动”。可以用于物,也可以用于人。

41.创建--创见

创建:动词,创立。

创见:名词,独到的见解。

42.创立--建立--树立

同为动词。造成新的事物。

创立:创造性的建立,着重指开创,造成前所未有的事物。一般用于褒义。对象常是抽象的、重大的,如国家、政权、组织、学说、体系、事业等。

建立:泛指造成新的事物。用于抽象意义,是“使产生、使形成”;用于具体意义是“建造”。对象较广,可以是抽象的重大的,也可以是友谊、联系、威信等。还可以是具体的,如厂矿、电站、基地等。

树立:着重指积极地使形成、确立起来。多用于褒义,少用于贬义,对象常是某些抽象的事物,除了思想、信心、威信等之外,多是风格、作风、典型榜样、旗帜等。

43.窜改--篡改

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常常指错误地改易、变更。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学说、精神、指示、经典著作(的精神)等。常指用假的、错误的,取代或曲解真的、正确的东西。

44.叮咛--叮嘱--嘱咐

同为特意告诫对方记住。

叮咛:词义比“嘱咐”重,是反复嘱咐。

叮嘱:词义更重,是反复多次嘱咐,语重心长,多用于长对幼、上对下,

嘱咐:告诫对方记住。比“叮咛”、“叮嘱”词义轻。

45.度过--渡过

度过:经过、通过一段时间,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

渡过:常用于有水面的空间。如江、河、湖、海或难点、难关、危机、困难时期等。

46.断定--确定

断定:着重指由推理、判断而下结论。

确定:着重指毫不含糊地、明确地决定。

47.对比--对照

对比:多指比高低、上下、大小、优劣等,在这一个意上,既可以用于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如男女、新旧、大小、强弱、轻重、长短、冬夏、今昔等),也可以用于并列的事物(如产品、速度、效果、力量、人心等)。

对照:有时表示相对、映衬,在这个意义上,多用于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有时表示互相比照、参看、参照,在这个意义上,用于相关联的事物(如文白对照、言文对照等)。

48.恶果--后果

恶果:贬义词。专指坏的结果和坏的下场。程度比“后果”重。

后果:中性词。有时泛指将来产生的结果,但更多的时候是指坏的结果。这时它的前面常加贬义形容词。

49.遏止--遏制

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

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

50.法制--法治

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国家公务员制度(又称文官制度)源起英国,是在苹除封建君主的思赐官职制和旱期资木主义的政党分肥制的弊病后建立起来的以公7 f=考试、择优录取为特点和以功绩制为核心的公务员制度。这一制度产生后酉方国家纷纷效仿井普遍推行。中国1993年10月1口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至今已基木完成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下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实效。研究比较不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内容和形式,探寻中外公务员制度的基木特点、运作方式和发展趋势等,对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公务员制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外公务员制度的共同特点

  (一)公开录考,择优录用

  英国招收公务员一律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初级文官由各部按规定自行招考。中级文官的考试则由文官委员会的录选局负责,分五个步骤进行:C1)统测。应试者按要求选题写出论文。C2)能力考核。应试者就考核小组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就解决某一问题的三、四个方案作出最佳选择,少I`陈述理由,考核小组对应试者的能力、品质和性格作出估计。C3>答辩。在书而考试的基础上进行答辩,以便考核小组进一步了解应试者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下作能力。C4>智力测试。应考者必须解决一此不热悉的问题。(5)通过上述四部分考试的优秀者进行而试,通常由文官委员会主仃或

  其他代表主持。最后,该局对应试者进行全而综合评定,确定录选者。

  中国于1993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录用担仃主仃科员以卜非领导职务的

  国家公务员,采取公7 f=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t,J、准择优录用。录用程序:C1)发布公告。政府人事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公7 f=向社会发布招考公告。C2)报告和资格审查,政府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组织办理报告审核,对报考者进行初步资格审查。C3)考试,录用考试的方法是笔试、而试和特试。C4;录用考核,考试后,对合格者进行报考资格复审和全而考核。(5)录用,用人部「J根抓拟仃职位的要求,综合评定应试者的考试、考核与体检结果,确定拟录用人员名的一。

  (一)严格考核,按绩升降

  中外公务员制度都十分汁重考核公务员的下作实绩和才能。英、美等国都普遍重视下作成绩和实践能力,把下作成绩的大小、好坏作为公务员升降的主要依抓,被称之为功绩制。英国公务员的考核每年一次,考核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下作知识和行为,品格性情,下作责仃心与热情,判断力、创造力、可靠性等。考核委员会根抓各人平时成绩记录及材料加以评定,旱报大臣核定执行。考核结论对每个人的调薪提级有很大影响,因而是促使公务员努力下作、遵纪守法的一大杠杆。考核结果分为五等:特别优异者为A}甚为良好者为B,满意者为C,普通者为D,不良者为E。

  中国对国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而考核,重点考核下作实绩。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作为年度考核的基础。年度考核先由个人总结,再由主答***员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的意见,经考核委员会或者考核小组审核后,由部门负责人确定考核等次。

  (三)纪律严明,处分法定

  国外公务员的纪律规定:C1>禁i1:参与政治话动。英国要求公务员在政治上必须保持中立,未经批准不能参加政治话动;美国规定业务类公务员不得参力}!政治话动。C2>禁i1_贪污受贿。酉方国家规定公务员必须拒绝仃何因公接触的公众或组织成员的礼物和报酬,不得利用下作便利贪污或侵吞公共财产。C3>禁i1_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酉方各国禁i1_公务员利用职权、政治手腕、金钱或其他行为为个人谋取私利。C4>禁i1:其他不道德行为。CS>限制公务员兼职及亲属从事有关下作。国外给r公务员的纪律处分:美国有撤职、停职、停薪、免职、重新分配和7 f=除;法国有警告、训诫、从普升名的一中划去、减薪、降职、调动下作、降级、强制退休、撤职和临时解职处分。

  中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不得有卜列行为:(1)散布有损政府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政府的集会、游行、示威等话动,组织或者参加罢下:(2)玩忽职守,贻误工作;C3)对抗上级决议和命令;C4)压制批评,打击报复;(5)弄虑作假,欺骗领导和群众;C6)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或者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C7)挥霍公款,浪费国家资则;C8>滥用职权,侵犯群众利益,损害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C9>泄露国家秘密和下作秘密;C10)在外事话动中有损国家荣誉和利益;C11)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迷信、赌博。

  (四)汁重培训,提高索质

  新加坡的公务员可以到公务员进修学院,国内各部门和国外各种学校进行培训。公务员进修培训,肖先,要提出训练计划,少I`说明训练的时间,需训人数、需训理由、训练的层次,参加训练人员的职等、教育资格和经验、训练后的仃用,BU往的国家、学校、预定出发的口期等。其次,要求受训人员,要以全部时间从事训练课程的研究;参加在训练期间所举行的各种考试;对出勤、行为和进步情形要能使公务委员会满意;符合保证中所列规定等。再次,提出报告,受训人员应于学完后一个月内向常务秘书和公务委员会提出受训报告,在报告中要切实评鉴所接受的训练和从训练中所得的益处,参加训练者必须对改进公务效率提出建议。

  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公务员培训。《条例》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根抓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职位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培训,公务员培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

  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公务员的培训分为:对新录用人员的培训;普升领导职务的仃职培训;根抓专项下作需要进行的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国家公务员更新知识的培训。公务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作为职务普升的依抓之一。

  二、中外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

  (一)公务员的分类不同

  酉方国家的公务员通常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两大类。政务类公务员通常是指通过选举或仃命产生,与相应政党进退的政府组成人员以及其他政治性较强的职位的行政人员;业务类公务员通常是通过竞争考试仃职,政治上保持中立,无重大过错,即在政府中长期仃职,少I`受一般公务员法规调整的公职人员。

  中国不实行政党轮流执政的多党制度,所以国家公务员没有政务类和业务类的划分。中国国家公务员分为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公务员和一般公务员。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根抓组织法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选举或通过决定产生,其仃期与相应政府每届的仃期相同。政府换届后,上一届政府组成人员可在卜一届政府中留仃,也可仃一般公务员。一般公务员通过考仃、调仃、委托等方式产生,其仃职不受政府换届的影响,一般公务员通过法定程序也可转子t政府组成人员。

  (一)政治要求不同

  酉方国家规定公务员不得参与党派斗争话动,不得参与党派竞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这种政治中立的规定,就是要求业务类公务员在执行公务话动中,对政党政治采取公正超然的态度,藉以达到忠实地执行政府的政策、为政府服务的日的。同时,也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中国要求国家公务员坚持党的基木路线,不搞酉方国家的政治中立。中国的国家公务员不仪可以参加政党话动,而且应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话。在公务话动中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用人标准不同

  发达国家公务员制度用人的标准不尽相同,主要的区别是通才与专才。通才标准以英国为代表,是指在人才选拔中,强调教育程度,偏重对基础理论和意识的测验。通才型公务员数量最多,负责决策和答理下作,适合行政答管理的传统任务。专才标准以美国为代表,强调专门技能和专业技艺,在考试中,侧重专业性。无论是通才标准还是专才标准都有明H4V的局限性,特别是现代科学发展口新月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口益相互渗透,现代行政答理科学已从一门单纯的学科变为一门综合的学科。与之相适应,政府下作也口益走向专业化和综合化的道路,英美两国也汁意到两种t,J、准的相互补充。

  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少手把德放在肖位。中国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坚持用德、才两条标准选拔仃用公务员,少手且把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肖位,既强调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又汁重下作能力和下作实绩,即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四)服务宗旨不同

  酉方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政府代表大则团的利益,公务员实际上是政府的雇员,因而公务员形成一个封闭性的独立利益集团,可以组织下会为自身利益包括下资等问题与政府谈判,进行讨价还价。公务员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产生了明H4V的矛盾,由此造成公务员一方而代表政府执行公务,维护国家的利益;另一方而又为了公务员自己的集团利益而对政府施加影响。

  中国政府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不代表某一个集团或阶层的利益,少手且也没有特殊的利益。中国的公务员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同时,中国的公务员系统也不是封闭的系统,他同其它系统的下作人员,可以通过规定的程序和条件相互交流,不会形成特殊的利益集团。

  (五)下资福利待遇不同

  公务员的下资福利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内在动力和基木保障。酉方各国为了稳定公务员队伍,鼓励他们更好地下作,也便于吸引精英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普遍实行较优厚的下资福利待遇政策。公务员下资基木能够做到与企业同类人员持平,总水平高于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社会则富的口益增多,公务员的下资福利还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和改善。而)’大发展中国家则力有限,多为专制统治,公务员队伍庞大,公务员的下资不仅与同类人员相比低于企业,而且总水平也低于企业。

  中国长期实行低下资高福利的分配政策。近几年经过调资,公务员的收入大幅提高,但中国公务员收入总体水平仍然低于社会中等收入者。如,2000年度国家机关职下年均下资10024元,大大低于股份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职下的平均下资(制造业10192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5486元,地质勘察业、水利答理业13064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16173元,金融、保险业21538元,房地产业15485元,社会服务业14544元,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7883元,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20299元)到2000年,我国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人均下资在巧个大行业之中的排名为第8位;即使是在两次加薪之后的2001年,估计这一排名也只能提高到第5或第6位,离新加坡和香港所谓的高薪}d、准还有很大差距。

知恩图报

知恩图报是一个汉语成语,图,谋划、准备,也就是说受恩者谋划准备以后报德于施恩人也。出自于《说苑·复恩》。

原文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

——《史记》秦本纪第五

知恩图报出自《说苑·复恩》

意思就是得到别人的恩德,要懂得回报与他人。

出处

选自《说苑·复恩》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西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向又编有《新序》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由于书中取材广泛,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有《师旷》六篇,早已散佚,师旷的这段议论,疑即出自《师旷》六篇。此类例子,还可找到不少。

典故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赵盾(谥号“宣”,后世通称赵宣子,晋国正卿)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面黄肌瘦,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赵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晋灵公(春秋时代著名昏君)想杀赵宣子,在搏斗中有一名武士突然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赵宣子得以脱险。赵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赵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原来那名病汉武士,名叫灵辄,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侠士之一。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寓意

从秦穆公的角度:对待做错事的人要懂得宽容。

从杀马人的角度:知道自己受了别人的恩惠,就要去报答人家对你的恩惠。

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翻译

齐景公听后很高兴,于是动身还朝,在回去的路上听说都城中有人图谋不让他入城。原句出自刘向的《说苑》。《说苑》又名《新苑》,是汉代刘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