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永乐大典》都不是原本?那么原本的《永乐大典》究竟在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15收藏

现存《永乐大典》都不是原本?那么原本的《永乐大典》究竟在哪?,第1张

《永乐大典》的编修可谓是耗时耗力,是永乐时期众多文人匠人的心血之作。然而如此浩繁的巨著完成之后却被束之高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问津,以致慢慢遗失。那么封存在皇城之内的永乐大典怎么会流传到了民间?又是那些人为了保护《永乐大典》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到了清朝初年,有人在皇史宬,就是皇家档案馆发现了这部《永乐大典》。可是当时满族刚刚入关,满族贵族没有什么文化,没有意识到这部《永乐大典》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再加上又是前朝遗物,所以没人理会它。直到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皇帝决定修《四库全书》,于是这部《永乐大典》再度受到了注意, 可是经过清点发现《永乐大典》少了一千多册,这一千多册《永乐大典》哪里去了? 有人向皇帝举报说有三个人很可疑,这三个人叫做徐干学,高士奇,王鸿绪,他们都是康熙年间的探花,选入翰林院编修。高士奇担任内阁中书,经常给康熙皇帝讲解儒家经典,深受皇帝的信任。王鸿绪也是进士,也进入到翰林当过编修,出任过工部尚书。这三个人饱读诗书,喜欢藏书,所以很喜欢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将这一千多册《永乐大典》窃取回他们老家。乾隆皇帝一听有道理,立刻下旨两江总督浙江巡抚到这三个人家去搜。并且带去皇帝的口谕说《永乐大典》是 的财产,如果你们收藏了交出来就既往不咎。可是这三家人的后人坚决否认,见过《永乐大典》。没办法,两江总督浙江巡抚只好无功而返。 于是乾隆皇帝下令全国范围内搜查,尤其是贩卖旧书的地方,可是还是义一无所获。这一千多册《永乐大典》下落不明。其实这一千多册《永乐大典》的丢失,这三个人虽然洗不清他们的嫌疑,但是全怪他们有点冤。因为《永乐大典》在雍正年间从皇史宬就搬到了翰林院的敬一亭,翰林院的官员们就有机会接触《永乐大典》了,可是当时没有严格的图书管理制度,这帮子官员监守自盗,多年来,这一千多册就这样一本本流失了。不过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对《永乐大典》加强了管理,可是还是发生了一起盗书案。 有一天,一个纂修官叫做黄寿龄,白天工作没完成,想回家晚上加班,就把六册《永乐大典》带回家里。没有想到被贼盯上了,路上这盗贼窃走了。黄寿龄到处找都找不到,没办法只好如实上报。皇帝一听大怒,立刻下令步军统领英廉彻底追查。英廉下令挨家挨户搜查,结果一无所获。结果盗贼就把这六册《永乐大典》放在了大臣早上上朝路过的御河桥边。第二天一早,《永乐大典》的六册失而复得。 《四库全书》编纂完之后,《永乐大典》再一次被弃置在翰林院的敬一亭里,这帮子官员继续监守自盗,偷书的方式很简单,官员上班来的时候背着一个包袱,包袱里背着一个棉袍,下班的时候棉袍穿在身上,包袱里包几册《永乐大典》,看门人无法发现,就这样一本本地都带出去了。到了嘉靖和道光年间,朝廷要修《全唐文》和《大清一统志》,再次启用《永乐大典》。这一次就没有什么严格的管理制度了,接触这本书的人又更多了,损失就更惨重了。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占了北京,对翰林院的藏书大肆劫掠,《永乐大典》损失惨重。这帮子外国人把《永乐大典》当做战利品运回了自己的国家。其实更 的是大清朝的一些官员,他把偷来的书拿到全国使馆,以十两银子一册的价格卖给外国人。在光绪元年,重修翰林院的衙门的时候,对《永乐大典》进行了清理,只剩下大约五千册了。到了光绪二十年,再对《永乐大典》进行清点,就只剩下八百册了。所以《永乐大典》一方面是清朝官员监守自盗,一方面是外国侵略者的肆意掠夺,仅仅几十年之内,百分之九十流失了。 到了1900年,义和团攻打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区。英国使馆北邻就是翰林院。双方交火,不知什么人纵火烧毁了翰林院的敬一亭,整个藏书全部烧毁,一片狼藉。一个翰林院的学士路润庠在废墟中整理出仅仅64册的《永乐大典》。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当时的 就下令,将翰林院这64册《永乐大典》残本交给教育部。教育部把其中的60册交给京师图书馆,剩下的4册由它自己的图书馆收藏。从此中国 就开始了对《永乐大典》的搜寻,收购工作。 到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我们大片国土沦丧。在沦陷区,民间散失着非常多的古籍善本。这些古籍善本面对着一种被日军掠夺的危险,以郑振铎为首的几位文献学家在上海成立了文献保存同志会,简称「 ”文保会”。他们向 提出要求,要保存那些流散在民间的古籍善本, 批准并且资助了法币。文保会的工作人员就用这笔巨资在敌占区秘密地搜集收购古籍善本。两年多的时间,一共收购了48000册的古籍善本,其中包括一册《永乐大典》。 可是这个时候,上海已经不安全了,局势越来越危险,文保会工作人员请求 将这批收购来的古籍善本运到重庆去交于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 同意了,但是从陆路走很困难,于是决定走水路,从上海出发,经香港去重庆。当年这48000册古籍善本运到了香港,暂时存放在冯平山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这批书进行登记造册,核对最后装箱。忙了一个半月,装了117箱古籍善本,可是这个时候从香港到重庆的路被日本人切断了,经有关方面的同意决定把这48000本古籍善本运到美国去交给美国国会图书馆暂时收藏,为了日后索取这些古籍善本有依据,工作人员又打开所有逇箱子,在每一本上都盖上了国立中央图书馆的印章。可是这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到了1941年的11月底了,工作人员把这117箱古籍善本运到了香港码头,等待美国来的格林特邮轮把这些书邮到美国去,可是这个邮轮在香港码头仅仅停了两个小时,根本没有时间装货卸货。正当人们感到错失良机遗憾时,传来了一个令人惊鄂的消息,格林特邮轮行驶到菲律宾的时候被日军击沉了,人们感到逃过一劫的庆幸,所以这117箱古籍善本又运回到了冯平山图书馆。 可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几天之后日本人占领了香港。一队日本宪兵进驻冯平山图书馆把所有中国籍的馆员全部赶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收回冯平山图书馆,可是这117箱的古籍善本一本都不见了,显然是被日本人拿走了。就在这个时候从日本传来一个消息,日本商务部为了度过战后的经济危机,想要用战争中掠夺来的文物到西方银行换钱买粮食。中国 听说消息之后立刻成立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简称「 ”文损会”。文损会工作人员立刻提审相关人士,他们矢口否认。就在这个时候中国驻日本东京办事处在东京帝国图书馆发现了盖着国立中央图书馆藏书印章的中国古籍善本。文损会立刻赶到日本,在东京帝国图书馆的地下室发现了这117箱古籍善本。经过艰难的谈判和斡旋,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日本人不得已不把这117箱48000册古籍善本还给了我们中国。 1948年这一批古籍善本和许多故宫文物一样迁到了台湾,这一本《永乐大典》也落户了台湾。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 对《永乐大典》的搜集,收购花了更大的力气,中国国家图书馆更是不遗余力,经过外交斡旋,前苏联 分三次归还我们64册《永乐大典》,德国还了我们3册。在国内也广泛地动员,让民间收藏者捐献他们手中的《永乐大典》。经过过年的努力,我们国家收藏的包括台湾在内的一共有223册《永乐大典》,全世界范围内有8个国家,30个单位和个人收藏的《永乐大典》总共加在一起有400余册。 嘉靖皇帝叫做朱厚熜,他非常喜欢《永乐大典》。嘉靖皇帝在位45年,宠信奸佞,荒*无道,经常不理朝政。其实他之所以喜欢《永乐大典》,是因为《永乐大典》中收藏了大量的道教经典,这就引起了一个一心想当神仙的皇帝的兴趣。在嘉靖三十六年,宫中起火,三大殿都烧毁了,大火危及到了文楼,嘉靖皇帝连下三道圣旨,把《永乐大典》从文楼中抢救出来。大火过后,嘉靖皇帝心有余悸,于是决定重新抄录一部《永乐大典》。一百多人经过六年的努力,《永乐大典》终于抄录完成了。这样一来《永乐大典》就有了两个版本,永乐年间的叫做正本,嘉靖年间的叫做副本。可是嘉靖年间的副本抄录完成之后,永乐年间的正本就不见了。现存所有的《永乐大典》没有一本是永乐年间的,对此人们纷纷猜测,人们又这么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永乐大典》被大火焚烧了,还有一种猜测是《永乐大典》藏在黄史宬的夹墙上。第三种说法就是《永乐大典》藏在了嘉靖皇帝的陵墓中。 所以现在的专家们根据以上理由都在猜测,很可能《永乐大典》的正本陪葬与嘉靖皇帝的陵墓永陵之中了。事实究竟如何呢?那就只能等待有朝一日条件具备,打开永陵,让真相大白了。

瓷器上的乾隆御制诗都是乾隆亲笔写到瓷器上的吗

在乾隆时期,他非常喜欢在一些有名的瓷器上面题字或写诗,然后有工匠刻在上面,乾隆御题刻瓷器几乎都是采用阴刻的手法,将诗文刻在器物的釉面上,故其文字都是低于釉面的凹型字型。谢谢

瓷器乾隆御制印章款

乾隆官窑款识有三种,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还有一些堂名款的官窑如“避暑山庄”、“退思堂制”等。“乾隆御制”的款识不是主流,至少官窑瓷器没有这么落得款,具体看瓷器而定。谢谢

乾隆御制瓷器方口瓶

乾隆御制瓷器方口瓶,真品收藏价值十分高的;不过市场上仿品不少,一定要注意区分!

那位老师懂铜器和瓷器啊 铜器是乾隆御制的

您的问题,铜器是乾隆御制的,真品市场价值极高的;不过市场上仿品不少,具体是不是真品,补充或者连结看看就知道!

哪里有收购 民国仿 乾隆御制瓷器的吗

赤峰的古玩市场就有

乾隆官窑 瓷器上的 “世宁” “仁”怎么解释?

您的问题,乾隆官窑 瓷器上的 “世宁” “仁”,以前没有这样的款识;具体是不是真品,补充或者连结看看就知道!

珐琅彩瓷器底款青花乾隆御制四字

可以补充照片,在自然光下拍些清晰的照片,也可以发到世家鉴藏网看下。

乾隆御制诗

找几本古籍来就有了

您好!乾隆瓷器底部是乾隆刻印乾隆官窑四个字的吗?谢谢!

没有,乾隆瓷器底款一般是“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没有官窑落款的

求问乾隆瓷器 乾隆青花瓷器 如何鉴别瓷器

明代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特别平稳。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如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明代宣德年间的瓷器造型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至成化时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如最有名的五彩扁肚撇口把杯,高士杯、三秋杯等都是异常轻盈秀雅的代表作品,为仿品望尘莫及。明弘治传世作品不多,以黄釉双耳罐、碗著称于世。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笔架、扦屏、墩式碗等。嘉、万历之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多创新之作,正如《景德镇陶录》记载有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说法。可以说在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宜、成化时期的作品来显得有些粗制滥造。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和种类方面都有显著增加,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以及明代永、宣、成窑瓷器不仅胎釉,纹饰惟妙惟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 ,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相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遂变为粗笨,失去了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后却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上海国得拍卖以收购 私下交易 推广销售 展览销售 拍卖多种模式为一体的经营方式,国得拍卖将是您的不二之选。

国得拍卖自全球各地征集传世精品或宫廷遗珍、瓷器、书画、稀世玉器,及明、清家俱珍品,吸引世界各地藏家激烈竞投,并与各大艺术机构及知名私人收藏家保持密切联络,现在携手华夏拍卖网向内地与香港征集高阶藏品!国得拍卖的团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工作热情和经验,将凭借庞大的客户资源,为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打造文化艺术市场的拍卖盛宴。此次拍卖会征集所有藏品经过专家鉴定委员会严格筛选,名额有限,敬请提前预约报名。

一、征集范围:

中国书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岭南名人书画及当代书画精品;

中国陶瓷:历代陶瓷精品,以元、明、清官窑为主,宋瓷为佳;

翡翠玉器:明清玉、高古玉、近现代玉器,要求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为佳。

杂项精品:历代名家文房用品、紫砂、印章、牙雕、砚台、古籍善本、金银器等;

      2020年度指标拍卖行的书画板块成交额,14家拍行共计取得了12384亿元的成交总额。新生军力量是最为直接的助推,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依然维持着市场前列,占据了近一半的成交总额。永乐拍卖、华艺国际北京、北京十竹斋等在本年度举行了首拍,取得了近30亿的书画成交额。这组数据漂亮吧!感觉古玩拍卖春天来临了,但是这些拍卖行与广大古玩收藏加们有一分钱关系么?没有,谁也不知道,在这些漂亮成交数字的背后,拍卖会举牌的买家实际有没有付款?难道大型拍卖行真会惩罚那些主顾么,不可能的,他们只不过是表现做做文章而已。

      2020年,我们可以观察到各大拍卖行的成交率是惊人的相似,佳士得、苏富拍卖行比成交率在33%,34%,这是多么巧合,是谁统计出来的,没有人知晓,古玩收藏家们只是欢喜这件宋官窑成交了8500万元,那件汝窑拍卖成交了15亿元,至于谁买了,有没有付款,也没有人知晓。

       其实我们知道,大型拍卖行里面的拍卖会有一系列潜规则,买家在大型正规拍卖行买古玩,其实不是喜欢这件古玩,拍完也不一定会付款,这么说吧,西泠印社一般保证金是30万元,嘉德是有个“注册卡”计划,意思是信誉比金钱重要,如果说几十万元让你在古玩界红遍半边天,你愿不愿意花这个钱,媒体的闪光灯只会注意到拍卖行某件藏品现场举牌成交几亿元,如果没付款,只是没收保证金,这种买卖是十分划算的。实际上拍卖行拍的也不保真,有哪个傻傻企业家花几亿元买古玩呢,背后牵扯到一系列古玩产业链,比如说造假产业、要烘托古玩市场,前些年古玩界经纪人张丁元、程寿康、李鉴宸、王蔚、陆镜清大肆炒作明清瓷器,这几年炒作宋瓷器、明代佛像、古籍善本、茅台酒,这一系列都是资本市场行为,已经背离了正规二字,是因为他们囤积了货,要把价格吵起来,大家可以看看茅台酒53度,现在市场价最高卖到3300元一瓶,最便宜地方也要卖到2800元一瓶。

    你觉得宋代汝窑67件半可能么,为什么会有数字一说,这就是大拍卖行联合官方博物馆系统鉴宝专家搞出来的戏码,一切的一切,都是游戏,奉劝广大藏友,醒醒吧!别做梦啦!

出自宋代的《嘉泰普灯录卷十八》

全诗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译文

前一句,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会有明月。

后一句,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么,万里天上便都是青天。天可看做是佛心,云则是物欲、是烦恼。烦恼、物欲尽去,则佛心本性自然显现。

扩展资料

元初珍稀佛经亮相秋拍 曾流落日本高僧手中

一本刊刻于元代初年的珍稀佛经《联灯会要》从日本回流国内,并即将在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上亮相。

专家介绍,禅宗用灯火比喻法师的言行智慧,灯火相传,说的就是佛祖法脉的延续相承。“灯录”即是记述此类内容、介于僧史与语录之间的一种书籍体裁。

著名灯录有《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它们合称“五灯”,向来被视作禅宗典籍中的重器。后世流传颇广的《五灯会元》,就是对这五种书加以缩编而成的。读者通过阅读灯录,可以获得禅宗历史知识,开启心智。

“五灯”对禅宗史如此重要,可惜自元末六百年来中国独缺其中的第四灯——《联灯会要》,它也是“五灯”中唯一未入藏的单刻灯录,极为珍稀。

在西泠印社2013秋拍古籍善本专场中,这部中国长期失传的珍稀禅宗典籍即将亮相,该书是继民国大藏书家傅增湘入藏《嘉泰普灯录》残本(六卷)以来,从日本回流的最重要禅宗典籍之一。这一海内孤本的发现,使我国禅林“五灯”终成合璧,堪称书林盛事。

这部《联灯会要》全本三十卷无一缺页,是现存海内外民间古刊灯录的唯一足本。本书雕造于元代早期,几乎可将其视同为宋版,集名匠之工,展现了浙刻风貌。

早期传入日本,由高僧收藏,四百余年不出山门,后流向民间为世俗人士收藏,归于战前日本四大财阀之首、也是民国时期掌控中国政商的主要财团之一“三井财阀”的三井高坚收藏,流传有序。

此次西泠印社秋拍,还征集到了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于1941年至1947年为刊物《宇宙风》创作的十三帧插画底稿。据介绍,1935年林语堂继《论语》、《人间世》后又创办了第三份文艺刊物《宇宙风》,坚持以随性闲适的文艺姿态面对国难乱局,并将当时的一些西方理念介绍给中国读者。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自《宇宙风》创刊之初便受邀为其创作插图,一直画到152期终刊,也正是在这一段时期,丰子恺形成并逐步确立了此后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本次西泠征得的这批丰子恺作品即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据悉,此次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将于12月11日至13日在杭州浙江世贸展厅预展,14日至17日正式拍卖。(实习记者牛伟坤)

—元初珍稀佛经亮相秋拍 曾流落日本高僧手中

作文吗?

老昆明的民居称为“一颗印”式,就是有点象四合院的那种,具体你们学建筑的应该比较懂了。

云南比较著名的就是少数民族的建筑了,比如傣族的竹楼、壮族的吊脚楼这类的杆栏式建筑,哈尼族的蘑菇房,彝族的土掌房,藏族的(叫什么房不记得了,但是和西藏的是有区别的),白族民居的三坊一照壁形式。具体的特色我非专业,难以形容,如果你喜欢哪一种的话,不妨再仔细了解一下。

苏州博物馆之所以那么红,最直接的因素,是2006年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新馆诞生之后,其经典的建筑空间设计带火的,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网红博物馆。不过,除了网红拍照之外,苏州博物馆的藏品价值、建筑水准也不低,可归纳为四大看点:看点一,贝聿铭先生的创新山水园林建筑风格;看点二,四万多件馆藏文物;看点三,与苏州名人相关的文物真迹;看点四,特有的江南藏书楼、古籍善本展。

苏州博物馆看点一:贝聿铭先生的创新山水园林建筑风格

苏州博物馆早就存在,但让它成为全球瞩目焦点的,首推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为苏州博物馆新馆定制的“创新山水园林风格。我们现在看到的苏州博物馆,是2006年由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精心设计的,新馆的建筑风格创新地攫取了苏州园林的一些设计精华,但整体造型又摆脱了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的传统建筑形式,属于创新山水园林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除了体现在最为经典的博物馆大门、八角大厅空间、中庭的片石假山空间之外,在博物馆内部,不管是一个休息空间,还是一扇窗,哪怕是一条通道,都提炼得了江南园林的经典建筑意向,一扇花窗、一棵囚禁的古木、一片疏密有致的竹林……不看展品,光看苏州博物馆的颜值,这也是苏州这座城市文化的精髓——苏州园林的精华所在。

苏州博物馆看点二:四万多件馆藏文物

对于喜欢江南文化,懂得文物鉴赏的人来说,苏州博物馆中的馆藏文物,才是真正的看点。如果说故宫博物院代表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山西博物院代表了北方的文明,那苏州博物院代表的就是江南的吴文化,尤其是字画类,以及当地考古出土文物。

在苏州博物院4万多件的馆藏文物中,有800多件是一级文物,馆藏文物价值由此可见一斑。从展品的差异化角度来提炼,苏州博物馆最值得流连的是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工艺品和古籍善本。其中最重要的藏品包括宋代的五节石函与铜如来佛像,明代王宠的《春山图》、沈贞吉的《秋林观瀑图轴》,宣德年间的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盘明等等。

苏州博物馆看点三:与苏州名人相关的文物真迹

对于喜欢苏州、喜欢江南文化的人来说,苏州博物馆有很多带有温度的名人真迹,也是不可错过的,看到这些藏品,彷佛**和小说里看到的那些姑苏名人唐伯虎、沈周、祝枝山、文征明等,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特别是藏品中的书画,其中包括传说中的姑苏四大才子的书画作品,随身把玩的工艺品,看见这些藏品,似乎触摸到了古人身上的温度。

苏州博物馆看点四:特有的江南藏书楼、古籍善本展。

苏州博物馆新馆和忠王府时间,有两处特别的展示,是苏州博物馆独有的看点,就是苏州藏书楼历史展,和古代印刷技术展。江南文脉的核心,是各种各样的藏书楼、古籍善本、以及非常罕见的铜板印刷的模板,这些也是苏州博物馆最为丰富的馆藏文物,在这里,辟有专门的展馆展示苏州历代的藏书名家,以及苏州历史上有据可查的藏书楼,真的是浩如烟海,也让人恍然为什么中国历史上,苏州府能出这么多状元,能够诞生出这么多流传千古的才子佳人佳话。

可以说,上面的四大看点,基本就是苏州博物馆的精髓。去苏州博物馆,可不要只想着打卡拍两张网红照片哦。

现存《永乐大典》都不是原本?那么原本的《永乐大典》究竟在哪?

《永乐大典》的编修可谓是耗时耗力,是永乐时期众多文人匠人的心血之作。然而如此浩繁的巨著完成之后却被束之高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