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
按《大正新修大藏经》玄奘翻译佛经77部,共1346卷,分别是:
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
经号 册 页码 经名 卷数 朝代 译者 作者
124 2 P0547 缘起经 1 唐 玄奘
220 7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20 6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20 5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51 8 P084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 唐 玄奘
289 10 P0591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1 唐 玄奘
310 11 P0195 (十二)菩萨藏会(大萨菩藏经二十卷) 20 唐 玄奘
367 12 P0348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1 唐 玄奘
390 12 P1112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1 唐 玄奘
411 13 P0721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10 唐 玄奘
436 14 P0107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1 唐 玄奘
450 14 P0404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1 唐 玄奘
476 14 P0557 说无垢称经 6 唐 玄奘
515 14 P0786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1 唐 玄奘
592 15 P0124 天请问经 1 唐 玄奘
648 15 P0723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1 唐 玄奘
676 16 P0688 解深密经 5 唐 玄奘
680 16 P0720 佛说佛地经 1 唐 玄奘
689 16 P0782 甚希有经 1 唐 玄奘
691 16 P0785 最无比经 1 唐 玄奘
714 16 P0827 缘起圣道经 1 唐 玄奘
717 16 P0837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2 唐 玄奘
765 17 P0662 本事经 7 唐 玄奘
840 17 P0910 称赞大乘功德经 1 唐 玄奘
918 19 P0001 诸佛心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034 20 P0017 咒五首 1 唐 玄奘
1071 20 P0152 十一面神咒心经 1 唐 玄奘
1094 20 P0402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 1 唐 玄奘
1162 20 P0666 持世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60 21 P0878 六门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63 21 P0882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65 21 P0883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95 21 P0912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499 24 P1104 菩萨戒羯磨文 1 唐 玄奘
1501 24 P1110 菩萨戒本 1 唐 玄奘
1530 26 P0291 佛地经论 7 唐 玄奘
1536 26 P0367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20 唐 玄奘
1537 26 P0453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12 唐 玄奘
1539 26 P0531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16 唐 玄奘
1540 26 P0614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3 唐 玄奘
1542 26 P0692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18 唐 玄奘
1544 26 P0918 阿毗达磨发智论 20 唐 玄奘
1545 27 P0001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200 唐 玄奘
1554 28 P0980 入阿毗达磨论 2 唐 玄奘
1555 28 P0989 五事毗婆沙论 2 唐 玄奘
1558 29 P0001 阿毗达磨俱舍论 30 唐 玄奘
1560 29 P0310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1 唐 玄奘
1562 29 P0329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80 唐 玄奘
1563 29 P0777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40 唐 玄奘
1570 30 P0182 广百论本 1 唐 玄奘
1571 30 P0187 大乘广百论释论 10 唐 玄奘
1578 30 P0268 大乘掌珍论 2 唐 玄奘
1579 30 P0279 瑜伽师地论 100 唐 玄奘
1580 30 P0883 瑜伽师地论释 1 唐 玄奘
1585 31 P0001 成唯识论 10 唐 玄奘
1586 31 P0060 唯识三十论颂 1 唐 玄奘
1590 31 P0074 唯识二十论 1 唐 玄奘
1594 31 P0132 摄大乘论本 3 唐 玄奘
1597 31 P0321 摄大乘论释 10 唐 玄奘
1598 31 P0380 摄大乘论释 10 唐 玄奘
1600 31 P0464 辩中边论 3 唐 玄奘
1601 31 P0477 辩中边论颂 1 唐 玄奘
1602 31 P0480 显扬圣教论 20 唐 玄奘
1603 31 P0583 显扬圣教论颂 1 唐 玄奘
1605 31 P0663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7 唐 玄奘
1606 31 P0694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16 唐 玄奘
1609 31 P0781 大乘成业论 1 唐 玄奘
1612 31 P0848 大乘五蕴论 1 唐 玄奘
1614 31 P0855 大乘百法明门论 1 唐 玄奘
1615 31 P0855 王法正理论 1 陈 玄奘
1624 31 P0888 观所缘缘论 1 唐 玄奘
1628 32 P0001 因明正理门论本 1 唐 玄奘
1630 32 P0011 因明入正理论 1 唐 玄奘
2030 49 P0012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1 唐 玄奘
2031 49 P0015 异部宗轮论 1 唐 玄奘
2087 51 P0867 大唐西域记 12 唐 玄奘译.辩机撰
2138 54 P1262 胜宗十句义论 1 唐 玄奘 最胜子着 玄奘
《华严经》,你看一下《华严经》开头几句话,就证明《华严经》是佛祖成佛时讲的第一部经。
答案不统一,是因为,佛教传播有几个分支,比如南传佛教只承认小乘经典,不承认《金刚经》、《华严经》,《阿弥陀经》,《地藏经》如果不算大乘佛经,那么《阿含经》应是最早的佛经。而藏传佛教里也有他们认为的最早的经典;另外有人回答的是最早传人中国的佛经,凡此种种,所以会有不同的答案。
但在佛经经文中有证据的唯有《华严经》
(一)人类殊胜,人身难得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处?云何快得善利?云何安处善业?”世尊告曰:“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人为天善处,良友为善利,出家为善业,有漏尽无漏。
比丘当知:三十三天著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法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所以然者,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四十二章经》
若人寿百岁,远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禅。
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
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
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
《法句经·述千品》
(二)人间缺陷与社会弊病
一切归于尽,果熟亦当堕,
合会必当散,有生必有死。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佛言: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
《处女经》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由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法句经·无常品》
(三)正命生活,得现法乐
能善求财,得已能护,用以道理,如法惠施。
《优婆塞戒经》卷七《般若波罗蜜品》
无病最利,知足最富,厚为最友,泥洹最快。
《法句经·泥洹品》
(四)知恩报恩
世间之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
众生恩者,既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悲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
(五)敦伦尽分,尽职尽责
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族为北方,
僮使为下方,沙门为上方,诸有长者子,礼敬于诸方,
敬顺不失时,死皆得生天。惠施及软言,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所有与人共,此四多负荷,任重如车轮。
世间无此四,则无有孝养,此法在世间,智者所选择,
行则获大果,名称远流布。
《长阿含经》卷十-《善生经》
(六)自塑人格,即人而佛
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譬如画师、画师弟子善治素地,具众彩色,随意图画种种像类。
《杂阿含经》卷十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法句经》
无害于天下,终身不遇害,慈念于一切,孰能以为怨?
《法句经·刀杖品》
不恐怖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护他自护。
《杂阿含经》卷三二
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法句经·吉祥品》
爱人如爱己,率已以随人。
《四十华严》卷十二
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长阿念》卷十六《坚固经》
(七)佛法在人间,菩提向心求
佛法不异世间法,世间法不异佛法。佛法世间法无有杂乱,亦无差别。
《华严经·十行品》
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
《华严经·十回向品》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疑问品》
(八)布施奉献,利乐众生
不求自乐,喜他得乐。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授记会》
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励志书籍 sun),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涅盘经·梵行品》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牛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身故,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佛说梵网经》卷下
(九)王法政道
人以王为命,王以法为身。世道既和平,佛祛由兹始。
《四十华严》卷十二
共同和合,欢乐不诤,同-一心,同-一教,合一水乳,共同游行。
《中阿含经》卷五二《周那经》
(十)建设人间净土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成就众生净,则佛土净。
《维摩经·佛国品》
一者布施,二者爱语,三者利行,四者同事,善男子!如是四行,趣菩提路,利生根本,一切菩萨皆应修学。《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
玄奘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
本文2023-09-23 11:16: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