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名著的成语
按图索籍按照地图,搜索典籍。
垂名青史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垂名竹帛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断墨残楮指残缺不全的典籍。
笃信好古笃:诚笃;信:诚实;好:热爱。坚持自己的信仰,喜爱古代的典籍。
功垂竹帛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高文雅典雅:雅正;典:典籍。高深的文章,雅正的典籍。
孤学坠绪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九经百家泛指古代典籍和各种学术流派。
九经三史泛指古代典籍。
经史子集经:经书,指儒家经典着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着作;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六经三史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
六艺经传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传:解释经书的书。泛指古代典籍。
五典三坟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文籍先生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
遗编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绝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坠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永垂竹帛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遗篇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竹帛之功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借指典籍。指名垂史册的功绩。
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发人深思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分条析理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其味无穷其中的味道没有穷尽。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深切着白指深刻而显明。同“深切着明”。
深切著白深刻而显明。同“深切着明”。
深切著明深刻而显明。
深切着明指深刻而显明。
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深入显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剔肤见骨剔: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肤:肌肤。把肉剔下来,一直剔到了骨头。比喻对事物分析和解剖得非常深刻、彻底。
《山海经》也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籍。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版本复杂,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1 关于形容爱好很多的诗或古文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方宅”四句状写自家庭院的景物,这是近景,静态地描写田地与草屋的数量、堂前檐后的桃李与榆柳的生长情况。“暧暧”四句描写院外村落的景物,这是远景与中景,动态地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落,以及深巷中的狗吠声与桑树颠的鸡鸣声。这样一幅安宁静谧的田园风光图被诗人描绘得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诗人正是要借恬静优美、清新喜人、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环境抒写自己如释重负的轻松与欢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二句,表现出诗人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写诗人一旦冲决罗网、回归自然的无限欣喜之情,道尽归田之乐。“返自然”既指归耕田园,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又指回到原来的自然本性,过上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
2 我, 用文言文中的什么字形容古代文言文也有雅俗之分,有史家之严谨,也有戏剧之俚俗。
比较严肃、高雅、正式的文言文,“我”一般用:余、吾、我、予、某、昂、妾(女人)、愚、仆等等。
帝王人臣专用:朕、孤、寡人、本王、微臣、臣、下官、末将、本将、本督、本帅等。
通俗一点则用:鄙人、后学、末学、不才、奴家(女人)、在下、晚生、小生、晚辈、洒家(早期白话)、老朽、贫僧(和尚)、老衲(和尚)。。。
“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表示单数。如苏轼《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孟子·万章上》“予既烹而食之”(我已经做熟了而且吃掉了)。
“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表示复数。如《史记·项羽本纪》“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说的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如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我父亲的名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后就成为只能用于皇帝的专用代词了,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我是始皇帝)。
“昂”多用在《诗经》中,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昂否,昂须我友”(别人涉水过河,而我却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
“侬”属于吴地方言,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3 古文中用“三”表示多的句子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采葛 诗经)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游 辛弃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李白)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九曲棹歌 朱熹)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惜时 无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孟郊)
古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何满子 张帖)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八阵图 杜甫)
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杂诗 龚自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杜甫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 李清照)
张皇貔貅三千士, 住乾坤十六年。(吊岳飞诗 胡铨)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伐檀 诗经)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长干行 崔颢)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青高岭峙东西,岭上风光一望齐。(环山胜景 王良谷)
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沧浪静吟 苏舜钦)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伤春 陈与义)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新春 陆游)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观刈麦 白居易)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山房春事 岑参)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三秦民谣 秦无名氏)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懊侬歌 南北无名)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挽舟者歌)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秋月 程颢)
此时万乘唯航海,何日三军更渡河。(金鳌山集 齐召南)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倩罗裙。(浣溪沙 杜甫)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东山 诗经)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感旧 黄仲则)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天问 屈原)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白华 诗经)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采芑 诗经)
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常武 诗经)
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閟宫 诗经)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冬至宿杨梅馆 白居易)
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花下自劝酒 白居易)
年来白发两三茎,忆别君时髭未生。(寄陈式五兄 白居易)
令下三军整,风高四海趋。
重士过三哺,轻财抵一铢。
江上三千里,城中十二衢。(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白居易)
荒凉三径草,冷落四邻花。
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
涛翻三月雪,浪喷四时花。(和春深二十首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秋雨夜眠 白居易 )
4 用文言文形容一个人很厉害怎么写1原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翻译:天下的人才数量不过一石,曹子建一个人占了八斗,我分得一斗,从古至今其他人分一斗。
意思:形容人才华横溢,特别是文学方面特别厉害。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
例句: 郑兄果然是才高八斗,刹那间想出来这么多办法。
2原文: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翻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
意思:前句形容人酒量豪放,后句形容人富有文采。
出处:《滕王阁序》
例句:我还真是小看了你的酒量,没想到你也是气凌彭泽之樽的人呢。
3原文: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翻译:你用不着带着铭刻功劳的石头,路上的行人全都是你的口碑。
意思:夸奖对方功劳大,口碑好。
出处:《五灯会元》
例句:田局长,你也是有口皆碑的人物了,犯不着这么铺张浪费吧。
4原句: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翻译:在同类人中表现突出,比聚集在一起的人更高一筹。
意思:夸奖对方某方面十分杰出,非同寻常。
出处:《孟子》
例句:你看看人家小明小红,哪个不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5原文: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
翻译:拥有洞悉管理天下的才能,胸怀吞没山河的豪气。
意思:形容一个人才华卓越,志向远大。
例句:听说江天玩放弃创业了,开始还自吹自擂说有气吞山河的志向呢,真是滑稽。
韩愈的《进学解》,短短千字文章,其中包含的为后世所用的成语竟能找出几十条之多
第一类是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的,如:
“业经于勤”、“形成于思”、“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牛溲马勃”、“败鼓之皮”、“投闲置散”。
第二类是经过后人浓缩和提炼,演化而成的成语,如:
“提要钩玄/钩玄提要”: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焚膏继晷”: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力挽狂澜”: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闳中肆外”: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号寒啼饥”: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兼收并蓄”: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第三类则是韩愈化用古代典故而形成的成语,如:
“跋前踬后”:语本于 《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满足韩愈巧妙地将“所”字变成“宜”字,指每一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第四类是还有一些四字结构的词语,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作用已经接近成语,如:
“左右具宜”、“较短量长”、“绝类离伦”、“安坐而食”、“动而得谤”、“人之瑕疵”,诸如此类四字短语,在《进学解》中,比比皆是,不可遍举
古香古色、古色古香、经典、珍贵、贵重
一、古香古色 [ gǔ xiāng gǔ sè ]
解释:香:气味好闻,与“臭”相对。形容器物,书画等物品,富有古典和雅致的色彩,情韵。
出自: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色墨,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
译文:古画的颜色墨水,有时候会淡,是因为灰尘积压的原因,有一种雅致的韵味。
二、古色古香 [ gǔ sè gǔ xiāng ]
解释: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出自: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色墨,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
译文:古画的颜色墨水,有时候会淡,是因为灰尘积压的原因,有一种雅致的韵味。
三、经典 [ jīng diǎn ]
解释: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引证:丁玲 《杜晚香》:“ 杜晚香 没有引经据典,但经典著作中的某些名言哲理,都融合在她的朴素的讲话里了。”
四、珍贵 [ zhēn guì ]
解释: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
引证:曹靖华 《飞花集·只研朱墨作春山》:“这些信,是他全部著作的构成部分,是他留给祖国人民的极珍贵的精神财富。”
五、贵重 [ guì zhòng ]
解释:价值高;值得重视。
引证: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表示名著的成语
本文2023-09-23 12:05: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