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以增的藏书大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11收藏

杨以增的藏书大家,第1张

杨以增一生热爱藏书。早在读书时即秉承父业立志藏书。道光五年(1825),开始收藏宋、元珍本秘籍。步入仕途后,多次易地任职,广交文士,接触和收集许多珍本古籍,道光十八年(1838)为父守丧,家居时开始建“海源阁”藏书楼。1840年 (道光二十年) ,家居为父守丧时得到文学家梅曾亮、包世臣协助,筹建藏书楼,取《学记》中“先河后海”语,为藏书楼取名“海源阁”。当时,清政府统治腐败,社会动荡,官僚豪门历代收藏的典籍,常有散乱失落于民间者。杨以增利用居外为官之便,辗转于吴越间,将当地数百年保存的重要文献几乎尽数收集起来,以船沿运河运至聊城。杨以增还通过各种关系和不同渠道,不惜巨资购得不少私人珍贵藏书。太平天国起义时,他正在江苏清江浦任职,购得苏州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大部藏书。黄氏系乾隆年间举人,喜欢藏书,搜集宋本图书百余种,专藏一室,名曰“百宋一廛”,又称“士礼居藏书”。杨以增得黄氏藏书,为海源阁藏书初步奠定了基础。之后,他又得鲍氏“知不足斋”、秦氏“石研斋”、惠氏“红豆山庄”、方氏“碧琳琅馆”藏书以及江都汪容甫、海宁陈仲鱼、阳湖孙渊如、大兴朱竹君等海内名家部分藏书,别辟书室曰“宋存书室”,藏天水旧籍,以元本、校本、影宋抄本附之。后又得宋本《毛诗》《三礼》《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命其室曰:“四经四史之斋”,使海源阁藏书日渐宏富。

清廷医学类科技文物包括很多物品,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类:1 医书: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书籍反映了古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是研究清代医学的重要资料。2 医疗器械:如瓷碗、针灸器、药壶等,这些器具体现了古代医学的基本医疗手段和医疗设备。3 药物:如雪莲、人参、牛黄等,这些药物是古代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清代医药学的发展和中药学的繁荣。4 医学图谱:如《素问图说》、《伤寒论图注》等,这些图谱是以图形的形式反映古代医学理论和实践,是清廷医学类科技文物中的重要部分。这些清廷医学类科技文物,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当今仍有很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诸病源侯论、医宗金鉴、濒湖脉学、医林改错、中藏经、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温病条辨、删补名医方论、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汤头歌诀

《丛刊》既是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继《全宋文》之后的又一大型成果,也是其正在进行的浩大工程《儒藏》编纂的重要尝试。川大古籍所系“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属所、“国际儒学联合会 ”团体会员,曾完成《全宋文》、《中华大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电子版《宋会要》”、《三苏全书》、《朱熹集》等大型古籍整理课题,目前又启动了《儒藏》编纂工程。本《丛刊》作为宋代文集的珍本善本集成,通过保存古籍原版的形式,恰与新编本《全宋文》形成互补格局。同时,宋代又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高峰时期,《丛刊》十分流行宋代名儒文集的收集和整理,该丛书无异于目前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宋学”资料丛刊,将为《儒藏》的 编纂与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成果和经验。稀见难得,信息丰富。

《丛刊》所收各书皆为稀见难得之本,凡已见于常见丛书(如《四部丛刊》、《北京图书馆 套古籍珍本丛刊》)者,本次原则上皆不收录(个别另有名家批校者除外)。

《丛刊》每页按上下栏方式,将古书四个页面合为一面,重新编辑组版,在有限的篇幅内蕴含了无限的信息。 整理研究,双管齐下。

《丛刊》系古籍的重版和影印,力求保存古刻旧观、原版面貌,避免重版错误,为读者提供 了安全可靠的资料信息。同时,又与古籍整理研究结合,对每种入选图书撰写了《提要》,介绍作者简历、著述情 况,并着重论述版本流传及其优劣。 体例科学,使用方便。

《丛刊》出自具有20余年古籍整理经验的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在编纂体例上十分科学得体 。共分108册。第一册有丛书《总目》,各册又有分册书名、著者及版本目录。每种书前冠以扉页和《提要》。其1 08册为丛书《书目提要》及书名、作者笔画索引,使用十分方便。

杨以增的藏书大家

杨以增一生热爱藏书。早在读书时即秉承父业立志藏书。道光五年(1825),开始收藏宋、元珍本秘籍。步入仕途后,多次易地任职,广交文士,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