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入门级古书值得推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1收藏

有哪些入门级古书值得推荐,第1张

知乎网友的答案

古文理解水平停止在高考备战水平实则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古文阅读无障碍是看古书看出来的。

题主想看为人处世,陶冶情操的,那么我强烈建议你看一看《菜根谭》。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几十遍。

说实话,我颇为反感一些人总是说“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以我等屌丝之境界,居然总是要将真名士驳得体无完肤,古谓之蚍蜉,俗谓之中二。

这本书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句子我在初读的时候觉得不可理喻,但若干年后,才晓得真他妈是至理。

光风霁月,草木枯荣,小家碧玉,大冶洪炉。

它让你知道: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于是我们才晓得,许多所谓的清高是假清高,也明白了,那些在没钱的状态下说我若为官必清官的人多半是假的。

它让你知道: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诚然如此!

但如果理解无能,则会误解作者的本意。初次看罢,觉得做人要凭侠义,果然被坑。后来才知,所谓三分侠气,便有七分世俗。所谓一点素心,便不必为自己有些心计而懊恼。

才知古人诚不我欺。

它让你知道: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这意味着,狗屎的存在居然可以滋养我们,于俗世之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看完了《菜根谭》受益匪浅,于是便再翻《围炉夜话》,再看《小窗幽记》,再看《幽梦影》。

深刻的道理。

美腻的句子。

这种程度的古文,不建议你再看翻译。讲真,看过几个版本的翻译,有些完全是理解错误,有些真的是不入世也不出世。

再说入门级的,那便是《经世奇谋》,明代学者俞琳编著,你要看的话,一定要买绿皮的。

(有私信和留言问哪个绿皮的,我看了一下,是我记错了,应该是棕色的。)

绿色的是《菜根谭》:

《经世奇谋》主目录的中心思想主要是:

如何优雅地工于心计?

如何识破自己有没有被人当枪使?

如何快速地领会领导意图?

如何通过细节察觉未来的困难?

如何反驳一个恶心到我的贱人?

油嘴滑舌是怎样一种体验?

总之,好看。

好看才是初读最大的兴趣,能让古文不太好的人看进去的阅读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古文的水准,其他都是扯淡。

于是你看完明朝的《经世奇谋》,就想着看其他版本的《经世奇谋》。于是你才晓得,《让子弹飞》里真假黄四郎的桥段,早就在《经世奇谋·伪擒李密》里头上演了。那时,王世充找了个长得很像李密的家伙,硬跟人说俺已经把李密抓住了,王世充军山呼万岁,李密军在李密的带领下溃不成军。

看,如果你想当个编剧,这是多好的梗。

如果你不当编剧,想当个高级黑,那就硬说本拉登还活着,他们只不过是杀了替身而已。

如果你不想当高级黑,想当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那么,你去二龙山剿匪,便把二龙山认出你是条子的那个傻逼整死。你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是的,这就是杨子荣干掉栾平的奥义。

好了,进阶完《经世奇谋》,就该更上一层楼了,我猜你的最终目的,是想写出古文一样的语句,在勾搭妹子的路上无往不利。以及,在未来的人生中碰见任何事都可以胸有成竹。

太难。

不如退而求其次,先看看蒙学。

是的,古代幼儿必背。

不要小瞧蒙学,以鲁迅、胡适等新文化领导者的文字功力,也都在幼年时期学过这些东西。

当然,像《三字经》什么的,如果你不想再看,只是想迅速提高古文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我建议你看《声律启蒙》和《增广贤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浅显的精髓。

深刻的道理。

如果读起来不快乐,那就不要读。

如果读起来觉得很兴奋,那就继续读。

兴趣有了,古文水平水涨船高。于是你可以开始看《世说新语》《资治通鉴》《史记》甚至“二十四史”,古人笔记,散文,谏议。于是你会知道,现在发生的,就是过去发生的,将来发生的,现在在发生着。智者的预言是基于自己的学识,而庸人的言论也是基于自己的修养。但既然读过这些了,你也不会因那些恶俗的评语而感到愤怒,早在此之前,你就晓得了大自然容纳得了鲜花,自然也容纳得了粪土。如果你轻易就被人激怒,很容易就怀疑人生,周围总发生你理解不了的事情,只能说明你不够自然。

最终的最终。

你可以看《易经》。如果觉得没什么兴趣,建议你先看一下曾仕强易经的智慧全集 曾仕强视频全集。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罗万象,读懂了它,便读懂了宇宙。

读不懂是因为自己程度不够,运用起来不对,那是因为自己理解错误。

总之,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践行着书中早就写过的知识,只是,相对于没看过古籍的人,看过的人会少走许多弯路。能流传下来并在小范围内广受赞誉的古籍,几乎每一条都是前人智慧的精华。就好比“如何更加顺利地拼装这个玩具”的说明书,自己瞎鸡巴走那些弯路是没有必要的。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人生很短,别把精力浪费在走弯路上。

直接拿来用吧。

生平简介

隆庆元年(1567年)七月二十九日生,父谢汝韶,举人出身,曾任钱塘教谕、安仁知县。谢肇J自幼颖悟聪敏,稍长即博览群书,擅长诗文。青少年时随父往长沙。万历六年(1578年)汝韶辞官回福州,谢肇J随父居福州朱紫坊,与名士徐住⑿旎鸩、曹学绲冉挥危组织“莲社”,切磋诗文,学识益进。万历十六年(1588年)谢肇J中举,万历二十年(1592年)考中壬辰科进士,任湖州推官。湖州知府忌白衣,见穿白衣者均予逮捕治罪。谢肇J作诗讽刺,知府大怒,调为东昌司理。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其父去世,谢肇J回闽守孝三年。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谢肇J出任南京刑部主事。后升兵部郎中,又调任北京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万历四十年(1612年)大旱,谢肇J上疏为民 ,指责宦官搜刮民众行为,指出国家诸多浪费弊端,语气恳切。神宗感其诚,曾传旨嘉奖,但不能用其言。旋奉命巡视河道,治理河流。仅用一年时间,即完成疏浚河道任务,并在治河中写成《北河纪要》,详载河流原委及近代治河利弊。翌年春,神宗爱子福王就国,用船1200多只。谢肇J操小艇为之前导,沿途疏浚,船队得以畅通,沿途百姓亦少受骚扰。其后出任云南参政,又调广西按察使。

天启元年(1621年)任广西右布政使。谢肇J到广西任职后,见吏治腐败已极。深感痛心,他认为吏治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为官不理政事,而由胥曹代理,胥曹因循守旧,上下虚与周旋,以至积弊无法解决。他到任后力挽时弊,置官增兵驻守广西与安南(今越南)边境,以抵御安南侵扰,他整顿盐政,增加财政收入,并铸钱招徕商人与少数民族互市,发展经济。他设法抑制土司的权力。使少数民族地区臣服 管束。经他治理,广西境内政通人和,相安无事。天启四年(1624年)十月二十三日病卒于萍乡官邸,葬于长乐县下洋村大象山麓。咸丰五年(1855年)盐商魏杰在鼓山新建桃岩精含,内祀五贤,五贤即“曹学纭⑿住⑿旎鸩、林弘衍与谢肇J,故名五贤祠。

文学成就 收藏家

谢肇J酷嗜藏书,收集宋人文集颇富,秘本较多,贮于“小草斋”中,藏书名耀于东南,与徐火勃 、曹学绯聘=ú厥“鼎足三家”。曾有家藏数目为《小草斋书目》,今已不详。笔记《五杂俎》、多记掌故风物。对宋版图书的版本有独到研究,称:“书所以贵宋版者,不惟点画无讹,宜亦且笺刻精好,若法帖然。凡宋刻有肥瘦二种,肥者学颜,瘦者学欧。行款疏密,任意不一,而字势皆生动”。家藏抄本颇多,亲手抄写有宋杨大年《武夷新集》、宋陈襄《古灵集》、《金瓶梅》、《沈下贤集》、《王黄州小畜集》、《竹友集》、《稼轩长短句》、《后村大全集》、《北集》、《论语意原》、《寓简》等,藏书印有“小草斋抄本”、“晋江谢氏珍藏图书”等。编撰有《晋安艺文志》、《滇略》等。

所著作品

谢肇J博学多才,诸子百家之书,无不涉猎;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所有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其诗雄迈苍凉,写实抒情,为当时闽派诗人的代表。在京为官时,无事即到内府抄阅古籍收藏,亦是知名藏书家。谢肇J曾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一生勤于著述,写作大量笔记小品,是明末著名学者。所著《五杂俎》16卷,多记掌故风物,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另著有《麈史》4卷,《麈余》4卷,《续麈余》1卷,《居东杂纂》4卷,《文海披沙》8卷,《百粤风土记》1卷,《粤藩末议》2卷,《北河纪略》8卷,《北河纪余》4卷,《谢在杭文集》28卷,《诗集》30卷,《续集》2卷,《今用礼考》10卷,《吴兴支乘》1卷,《史测》2卷,《史考》7卷,《史》17卷,《笔》10卷,《滇略》10卷,《泊堂台墨》12卷,《长溪琐语》1卷,《小草斋诗话》4卷,《小草斋集》30卷,《小草斋续集》3卷,《方广岩志》4卷,《晋安艺文志》3卷,《太姥山志》3卷,《鼓山志》12卷,《支提山志》7卷,《万历永福县志》5卷,《八闽鹾政志》16卷,《四部丛谈》、《郡国考》、《红云续约》等数十种,为我国书史留下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谢肇J在广西任上,还校刻《二曹诗》行世。

满清时代的禁书《五杂组》

“俎”又作“组”。分为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共十六卷。因全书由五部组成,故名为“五杂组”。《五杂组》大多记录作者本人的读书心得,亦有国事、史事之考证。有李维桢所作序。有万历四十四年潘膺祉如韦馆刻本。

《五杂组》在清乾隆年间、文字狱最盛之时被列为禁书,全国收缴并“全毁”,其主要原因是言辞大胆触到了清统治者的痛处:其一,关于“夷夏”的议论。谢肇J学贯古今,有着很清醒的头脑,对历史和时局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在明朝尚且强盛的时候,就看到了边疆最大的隐患——正悄然发展起来的“蛮夷之族”女真。不但如此,谢肇J早在万历年间就已提出了制服夷狄的策略,就是“以夷攻夷”离间他们,防止他们联合。

哲学观点 反对宋儒的“天理说”

宋儒认为“理即是天”,他认为恰恰相反,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他看来,“理”是客观世界的规律,是后于天而存在的,因此,言理即是天,就否认了“天”先于“理”存在的客观真理,是不正确的。“理者虚位,天者定体,天有毁坏,理无生灭”,不能将二者混淆。他举了个例子说,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如果没有眼睛,没有耳朵,又怎么能看,怎么能听呢?看和听也就都不存在了。所以,他评论说言天“不得专言理”。(见卷一《天部》一)

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天道观

他广学博识,对天人感应、轮回报应、阴阳禄命都采取否定态度。迷信的人通常认为,人若被雷电击中说明他做了坏事,遭了天的报应,他认为雷电击人,不过是雷电起伏不定,人不幸遇上罢了。他凭自己敏锐的观察和细致缜密的分析,推断“雷之蛰伏似有定所”,这种非常科学的结论并不是凭空而来——他曾细致地观察发现家门前的乌桕树每年初春都要被雷电击中,因此得出雷电击物击人是有规律的这一结论。因此他质疑,“如果说老天有眼,雷电击人是有心的,那么枯树畜产也会被雷电击到,难道它们也做了什么错事,因而遭报应吗?”

大胆地批驳传统因果报应思想

他说,灾祥的降临都不是上天有意的,有人遇灾反而得福,有人遇福反而遭祸,也有同样遇到灾祸或者同样遇到好事,但两者结果却不相同,这其间并没有什么规律,如果有人硬要去牵强附会,找寻其中的缘故,就十分滑稽可笑了。

轶事典故

谢肇J曾向袁宏道借抄《金瓶梅》,袁宏道在《与谢在杭书》中曾说:“仁兄近况何似?《金瓶梅》料已成诵,何久不见还也?”

诗作选摘

霍童山

寻真十里不觉远,古木槎石缕椤

山色溪色互向背,大童小童相追随。

云中阅世一黄鹤,洞口笑人双紫芝。

比丘导客出樵径,竹杖芒鞋从所之。

霍林道

策杖寻真未得闲,岭云迢递路孱颜。

溪边唤艇重重渡,马首冲人迭迭山。

石室猿窥新月啸,松门鹤带暝烟还。

碧桃落尽胡麻熟,未许游人到此间。

渡汶河

霜飞月落野鸡啼,雾锁长林水拍堤。

夹岸人家寒未起,孤舟已过汶河西。

钱塘逢康元龙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送徐江公还家

枫落空江生冻烟,西风羸马不胜鞭。

冰消浙水知家近,春到闽山在客先。

斜日雁边看故国,孤帆雪里过残年。

怜予久负寒鸥约,魂梦从君碧海天。

登岱十首(其一)

独立苍茫黯自愁,天边落木正缝秋。

片云长自依孤阙,一气谁能辨九州。

马向吴门摇疋练,蜃从沧海起层楼。

山河指点东南尽,咫尺应向万里游。

字书。14卷。中国明代梅膺祚编。膺祚字诞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此书依据楷体,将《说文解字》部首简化为 214部。按子、丑等地支分为12集。部首和各部中字,又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共收 33179字。除古书中常用字外,还收有许多俗字;收僻字不多。注音先列反切,后注直音。解释字义通俗易懂。其编排体例,即偏旁分部检字法,一直为后世《正字通》、《康熙字典》等所遵循,成为中国字典、词典主要编排方式之一。此书为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之字典,《康熙字典》出,遂隐没不显,《四库全书总目》且不为著录。

明代文献学家简介

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更字明瑞,自号少室山人,别号石羊生,浙江兰溪人。是明朝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他在文献学、史学、诗学、小说及戏剧学方面都有突出成就。特别是其《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有古籍版本相关论述:“凡书之直之等差,视其本,视其刻,视其纸,视其装,视其刷,视其缓急,视其有无。本视其钞刻,钞视其讹正,刻视其精粗,纸视其美恶,装视其工拙,印视其初终,缓急视其时又视其用,远近视其代又视其方。合此七者参伍而错综之,天下之书之直之等定矣。”这就提出了一套比较概括的版本鉴定标准。值得注意,他还说:“余所见当今刻本,苏常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其精吴为最。”已不是像藏家那样只注意宋本,并开始留意当代的版本问题。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蒙受、东涧遗老、别署簇后人、旧史官、石渠旧史、虞山先生、虞山老民、聚沙居士、绛云老人、敬他老人、海印弟子,江苏常熟人。明万历三十八年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崇帧年间,官至礼部侍郎。入清授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仅五月而去官回籍。晚年以著述自娱。文名极盛,号为一代文宗。钱氏绛云楼藏书著名于明末清初。大江以南,藏书之富,必推绎云楼为第一。何焊记其藏宋元、旧抄本凡三干九百余部。中年构拂水山房,凿壁为架度其中。晚岁居红豆山庄,所藏书重加缮治,区分类聚,栖绛云楼上,大椟七十有三。其藏书之丰富,堪为世所罕见,后编《绛云楼书目》记其所藏之书。绛云楼后被火焚毁,损失严重,为我国文献史上一段惨史。

叶奕(1605-1665)字林宗,江苏吴县人,居洞庭东山之南沙乡,侨寓于常熟。叶万从兄。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卒于康熙四年春,年六十一。好学多藏书,名与从弟叶万不相上下。“其为人质宜驾厚,性无所嗜好,独好书籍图史。凡羽陵宛委、二氏、四部之遗无不搜,山崖碑版、盘鉴、彝鼎之镑无不购。间有挟以求售者,虽数百里之远不惮往;损衣缩食不惮费;其未经梨枣者,或转相借贷,分手抄录不惮劳。放入其室者,见其堆积几案,纵横压叠,无非书也;见其焚膏宿火,据梧隐儿,无非丹黄也;见其传写正定、刊落误谬,无非善本也。” 其藏书处有覃思馆、松风书屋、宝稼轩等。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商雷,门人私谥文孝,浙江余姚人,居黄竹浦南雷,后移居周家埠。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三,享年八十六,葬余姚安山。黄氏为明末清初大学问家,亦为大文献家。其父尝谓曰:“学者不可不通知史事,可读《献征录》。”宗羲遂自《明十三朝实录》,上溯《廿一史》,靡不究心,“旁求之九流百家,于书无所不窥者。愤科举之学锢人生平,思所以变之。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抄之同里世学楼钮氏、淡生堂祁氏,南中则千顷斋黄氏,吴中则绛云楼钱氏,穷年搜讨。遍历通衢委巷,搜罗故书。薄暮,一童肩负而返,乘夜丹铅。次日复出,率以为常。” 所辑书有:《明史案》二百四十四卷、《明文案》二百十七卷、《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明文授读》六十九卷,又辑《续宋文鉴》、《元文钞》,未成而卒。

顾炎武(1613-1682)清初昆山(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间,初名绛,字宁人,号亭林。耿介绝俗,与同里归庄善,有归奇顾怪之说。鲁王时与庄起兵勤王,官兵部职方郎中,兵败得脱。入清改名炎武,屡征不起,周游四方;眷怀故国,数谒明陵,后卒于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炎武学宗程朱,笃志六经,旁涉国家典制,郡邑掌故,以及天文仪象,兵农、河漕之属;专务敛华就质,探究原委,晚年研考证,兼嗜金石,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数十种。为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

黄虞稷(1629-1691),清目录学家、藏书家。明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字俞邰,一字楮园,号不缁道人。本籍晋江(今福建泉州),以父居中官南京国子监监丞,甲申闻变不食死,遂家上元(南京)。藏书千顷斋中,约六万余卷。虞稷又裒聚而附益之,不下数千卷。虞稷七岁能诗,号神童。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遭母丧不与试。昆山左都御史徐元文领修《明史》,疏荐召入翰林院,食七品俸,分纂列传及艺文志,辈下士夫率就之借书。二十三年(1684),徐乾学领修《一统志》,又荐充纂修,分纂福建全省。前后在馆十年,以劳卒。著《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又曾与周在浚合编刻《征刻唐宋秘本书目》三卷。著有《楮园杂志》、《我贵轩集》、《朝爽阁集》、《蝉窠集》。室名有“千顷堂”、“朝爽阁”、“蝉窠”、“楮园”、“我贵轩”等。藏印有“黄虞稷印”、“俞邰”、“晋江黄氏父子藏书印”、“温陵黄俞邰氏藏书印”、“朝爽阁藏书记”、“温陵黄氏藏书”、“不缁道人黄虞稷印”、“千顷堂图书”、“虞稷”等。

明代胡应麟认为书有五厄,分别是:

1 炀帝见杀,一时大乱,图书被焚,是为第一厄。

2 安禄山入关,唐明皇奔蜀,书籍损失殆尽,是为第二厄。

3 唐末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出逃,图书典籍亦遭焚毁,是为第三厄。

4 北宋靖康二年,金人兵临汴京城下,徽钦二帝被掳北去,所有图书散佚无篡,是为第四厄。

5 南宋德佑二年,伯颜南下,军入临安,图书礼器,掠走一空,是为第五厄。

胡应麟提出的“五厄”,对中国古籍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厄”指的是灾难、困苦的意思,“五厄”即指中国古籍在五个阶段所遭受的劫难。

有哪些入门级古书值得推荐

知乎网友的答案古文理解水平停止在高考备战水平实则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古文阅读无障碍是看古书看出来的。题主想看为人处世,陶冶情操的,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