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南最正宗的胡辣汤是发源于漯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4收藏

为什么河南最正宗的胡辣汤是发源于漯河?,第1张

河南胡辣汤最著名的集中在漯河,被“北舞渡”和“逍遥镇”两大河南胡辣汤发源地夹击,竞争异常激烈,著名的“方中山”受不了竞争压力灰溜溜的关门大吉,退出了漯河市场。去过周口、许昌、平顶山等周边城市,品尝了当地有名的胡辣汤确实比不过漯河的。

印象中,汤都是比较清淡的食物,但胡辣汤绝对不是。胡辣汤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辣,这是里面加入了大量胡椒粉的原因。第二个特点在于香味足,这是因为胡辣汤中放入了很多香料,而且汤底用的是羊肉汤或者牛肉汤。第三个特点是食材丰富,里面有肉、面筋、木耳、黄花菜等等。这样,也就造就了特别有个性的胡辣汤,虽然很有个性,但只要掌握了香料配方,制作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胡辣汤是河南传统风味名吃,河南人痴迷胡辣汤的程度可以用无以复加来形容,可以说有河南人居集的地方,就有胡辣汤的身影。

原料:

熟羊肉16公斤,羊肉鲜汤10公斤,面粉15公斤,粉皮(或粉条)500克,海带100克,油炸豆腐150克,菠菜250克,胡椒粉15克,五香粉8克,鲜姜20克,盐10克,香醋500克,芝麻油150克。

专用鲜清汤的吊制:

将鸡架1个、羊棒骨4根、牛棒骨6根入开水锅中汆透洗净,放入不锈钢汤桶中加入清水4千克,小火熬制4小时,打去浮沫,过滤杂质后,留鲜清汤备用。

面筋水调制:

将面粉拌成稠糊状,以筷子能搅动为宜,隔20分钟顺一个方向搅3分钟,搅3次后面团比较有劲后,放入2千克水的盆中,用手轻轻地攥挤面团,直至成面筋,后放在碗中加水静置,洗过面筋的水就是面筋水。这里要注意:洗面筋的面和得要软、要有劲,这样才能把面筋洗好。

糊辣汤料(香料粉)配比:

花椒45斤、八角3斤、小茴香3斤、干姜2斤、黑胡椒2斤、白胡椒1斤、桂皮1斤、草果08斤、(冬天用1斤)、丁香08斤、玉果07斤(冬天08斤)、良姜05斤、白扣04斤(夏天05斤 )、荜拨04斤、三奈02斤、砂仁02斤。

做法:

1、原料加工。熟羊肉切成小骰子丁(也可切片);粉皮泡软后切成丝;海带胀发后洗净切成丝,用开水煮熟淘去黏液,再用清水浸泡;油炸豆腐切成丝;菠菜拣去黄叶,削根,洗净切成约2厘米长的段;鲜姜洗净切成或剁成米粒状;

2、洗面筋。将面粉放入盆内,用清水约1公斤调成软面团,用手蘸上水把面团揉上劲;饧几分钟,再揉上劲,然后兑入清水轻轻压揉,至面水呈稠状时换上清水再洗。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将面团中的粉汁全部洗出,再将面筋用手拢在一起取出,浸泡在清水盆内;

3、制汤。锅内加水约5公斤,加入鲜羊肉汤,再依次放入粉皮丝、海带丝、油炸豆腐丝和盐,用大火烧沸,然后添些凉水使汤锅呈微沸状。将面筋拿起,双手抖成大薄片,慢慢地在盆内涮成面筋穗(大片的面筋用擀杖搅散)。锅内烧沸后,将洗面筋沉淀的面芡(将上面的清水沥去)搅成稀糊,徐徐勾入锅内,边勾边用擀杖搅动,待其稀稠均匀,放入五香粉、胡椒粉,搅匀,再撒入菠菜,汤烧开后即成。食用时淋入香醋、芝麻香油。

地名由来:

漯河市北临沙河,附近一段河流称为漯河湾,漯河即因此而得名。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定居生息。

贾湖遗址发现的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将世界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世界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贾湖遗址的酿酒遗留物将世界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发掘出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表明8000年前这里已最早有了人工栽培水稻。

春秋时期这里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召陵之盟;孔子亦曾在这里的化身台授徒讲学。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字学宗师”和”字圣”。曹丕篡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也屹立于此;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现存最早石拱桥--隋代小商桥也依然挺立。

南宋名将岳飞领导的郾城大捷也发生在这片土地。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初见雏形。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

秦汉属召陵县管辖。

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

隋朝,把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设站,逐步形成集镇,后车站附近。

1921年统称漯河镇,属郾城县。

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随着漯河经济的发展,牛行街牲畜贸易市场的扩大,以及漯河车站的升级,漯河知名度愈来愈高,漯河已为世人所公认。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

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属许昌专区。

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

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

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

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总面积约2640平方公里。

1996年,面积2 617平方千米,人口2387万,辖源汇区和舞阳、临颍、郾城3县。市政府驻源汇区沙北街道辖区内。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漯河市总人口2262404人;其中:源汇区304105人、舞阳县498970人、临颖县632427人、郾城县826902人。

2002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2004年4月,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200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漯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2004年9月7日 国函[2004]69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漯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豫政[2004]61号):(1)撤销郾城县,设立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2)将原郾城县的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裴城镇、新店镇、龙城镇、黑龙潭乡、李集乡和原源汇区的孙庄乡划归郾城区管辖,郾城区人民政府驻海河路。(3)将原郾城县的老窝镇、召陵镇、万金镇、邓襄镇、姬石乡、青年村乡和原源汇区的天桥街街道、翟庄乡、后谢乡划归召陵区管辖。召陵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4)原郾城县的大刘镇、阴阳赵乡、问十乡、空冢郭乡划归源汇区管辖,源汇区人民政府驻老街。

调整前,源汇区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35万;郾城县面积943平方千米,人口91万,邮政编码462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面积人口根据《简册2004》)。调整后,新成立的郾城区人口为465万人,召陵区人口为476万人,源汇区调整后人口为313万人。

2005年12月,漯河市政府批复: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翟庄乡,设立翟庄街道,辖原翟庄乡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中山路与黄河东路交界处;同意撤销孙庄乡,设立沙北街道,辖原孙庄乡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黄河中路。2005年末,漯河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共有7个街道、27个镇、21个乡。

2010年4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17年7月,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

2017年12月,获评2017“质量之光”年度质量魅力城市。

2019年8月,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20年8月,被评为河南省2019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11月28日,被评为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地理环境:

漯河市,河南省辖市,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国家食品名城、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 截至2018年,下辖3市辖区、2县,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8413万人,城镇化率 5247%。

漯河位于华北平原西南边缘地带。西部为伏牛山,东部为平原,是中国地形上第二第三阶梯的接合部位;处于暖温带的南部边缘地区,属于温暖过渡型季风气候。一年当中,冷热交替,四季分明。

漯河历史悠久,在贾湖遗址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乐器;发现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是迄今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雏形;出土的酿酒遗留物将人类酿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编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说文解字》的许慎也生活在这片土地。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名单。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曾是“内陆经济特区”,现已被评为“中国品牌城市”,而且是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漯河是中国首个“食品名城”。此外,漯河还先后摘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

漯河是重要的公路、铁路枢纽城市之一。全市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较为便利。境内水资源丰富,沙、澧河横贯全境,在市区交汇,漯河港是沙颖河航道重要港口,自古通航,为推动中原地区的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明朝时漯河已是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埠重镇。今天的漯河依旧美丽繁华,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孕育了亚洲最大肉类加工基地-双汇;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商-乐天澳的利;全国最大的方便面商之一南街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地理座标为东径113°27′一114°16′,北纬33°24′一33°59′。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4公里,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距临颍县城30公里;西与郾城县城相接;西南距舞阳县城45公里。

漯河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南边缘地带,西部为伏牛山,东部为平原,是中国地形上第二第三阶梯的接合部位。市境范围内沉积了厚达千米以上的新生界地层,形成比较平坦的平原地貌景观。由于西部山地的上升,全市总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卸甲店一带绝对高程达百米以上,东部漯河市区57米左右,临额县王岗、三家店一带最低,为53米左右。坡降在1‰一4‰。漯河市区位于舞阳岗及召陵岗之间,属沙汝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地面绝对高程56—59米之间;全市区分剥蚀残岗和冲积平原两个地貌类型,剥蚀残岗分布在市区西南陈岗、小村铺及东北部召陵岗西侧。是召陵岗及舞阳岗边缘部分。地面高程在60米以上。其中陈岗、小村铺残岗由于唐江河切割,形成两个南北向长条状岗地,高出东侧冲积平原2—3米。剥蚀残岗由晚更新世黄土状亚砂土组成;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市中心一带地面高程58—59米,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至56—57米,成为南北汝河水系的分水岭。

漯河位于暖温带的南部边缘地区,属于温暖过渡型季风气候,一年当中,冷热交替,四季分明。气候特点表现为“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春季干旱多大风”。全市累年平均气温为146℃。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为274—277℃。1月份最冷,平均为05一07℃。极端最高气温432℃(临颍1966年7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6℃(舞阳1969年2月2日)。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变化明显,以7月份为界限,以前各月气温是逐月上升,以后各月为逐月下降。全市年均降水适中,但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年内时空分布不均。一般是冬春降水少、夏秋降水多,并且雨量多集中于7、8两个月内。

漯河市位于舞阳岗及召陵岗风积岗地之间,全为澧河及汝河改道泛滥冲积层。除市区西南陈岗、小村铺一带及召陵岗西侧分布有晚更新统黄土状亚沙土外,其它地区为全新统冲积地层及沼泽相地层。市区新生界底板深度1500--2000米,300米深度内全部为第四纪地层。秦岭纬向构造带延入河南以后,分为北、中、南三支。漯河市及所辖舞阳、郾城、临颍三县范围内位于其南支,因此以东西向构造为主,北西向及南北向构造次之。由于华北盆地在新生界以来长期处于下降阶段,其构造形迹全被新生界地层所覆盖呈隐伏构造。

漯河市粮食作物共有4科13属18种。以小麦、玉米为主;其次有稻子、大麦、红薯、谷子、高粱、大豆;另外还有豌豆、绿豆、扁豆、乔麦等。经济作物共11科15属16种,主要有烟草、芝麻、油菜、花生、麻类、棉花、芦笋等;蔬菜约16科40余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林果资源约有40科属122种,其中乔木约有19科36属56种,主要树种有泡桐、毛白杨、柳、榆、槐、椿、楝、松树等。灌木主要有花椒、荆条、酸枣、白腊条、紫穗槐、杞柳等。果树共9科16属22种。主要有苹果、梨、桃、杏、柿子、葡萄、石榴、樱桃、山楂等;花卉约60科130余种,木本花卉以梅花、月季、腊梅、海棠、玫瑰、扶桑、栀子、柑桔、佛手、牡丹、米兰等为主,约有32科76种;草本花卉常见的有菊花、兰花、芍药、君子兰、朱顶红、晚香玉、文竹、一串红、美人蕉、仙人类等,约28科54种。

任世事变迁,终不改绿水青山,看风云变幻,永不忘万里家乡!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不足与疏漏之处,欢迎指正,如发现文章有违反国家政策等规定,欢迎指导,本人将及时予以更正或删除!

在郾城县城西北45里处,有宋岗、梁庄、殿高、城高等村,属郾城县裴城镇,据传,均与商高宗有关。宋岗村原有寨,北门有商高宗庙。梁庄村的一家农户里,曾发现商高宗庙的半截碑。明初,从山西洪洞里迁来的高姓移民,在商高宗庙殿旁建村,称殿高;在一土城旁建村,称城高。

据庙碑记载,商高宗庙始建于西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5年),重修于明代万历年间,最后一次重修在清朝康熙年间。高宗庙里原有数十棵苍松翠柏,高约三丈,合抱粗细,树龄500余岁。庙内有青石碑近百通,高的一丈有余,由石龟相驼,低的七八尺,由石座固定。传说在石碑上磨磨馒头,小孩吃后可免灾。因此,每当三月三、六月六庙会以及春节、元宵节等节日,很多香客和农民便来赶会,带着小孩来磨馒头。久而久之,石碑被磨得光亮如镜,字迹也不清了。

城高的土城遗址分两大部分,北边的较大,叫作寨;南边的较小,叫作城。城的四周有城墙,城墙上有城墙垛儿。城的东面有城门,城门上有城楼,城楼上书写着“青龙城”三个大字。据说,这个样式一直保存到解放前夕。

在城高遗址上,有修城时的夯土层和打夯时的夯窝。古代的人们筑墙是用碗口粗的大棍捆在一起,夯过的土层上会留下棍头砸下的圆坑,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建筑方式。由于在此发现了粗、细绳纹的陶片、陶壶以及灰坑、文化层,有人推测此城建于5000多年前。同时,这里还出土过西周时期的乐器,春秋时期越国的兵器刀、矛、戟头以及战国时期的青铜箭簇,有人又推断出此地曾是一个古战场,而且此城的历史绵延不息。

在民间,青龙城被传得神乎其神。据说,此城是当地几个村的村民躲避兵灾匪患的地方。避难时,只要城上的人不说“人满了”三个字,人就只管往里进,十万八万也能容得下;一旦有人说“人满了”三个字,即使里面只有一万人,也再进不去一个人了。此事听起来颇具迷信色彩,可是,一些老人至今仍然深信不疑。

据说,在距青龙城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青娥城,相传是商纣王为妲妃所筑。结合出土文物推测,城高之城可能筑于夏商时期,其历史可谓久矣。

为什么河南最正宗的胡辣汤是发源于漯河?

河南胡辣汤最著名的集中在漯河,被“北舞渡”和“逍遥镇”两大河南胡辣汤发源地夹击,竞争异常激烈,著名的“方中山”受不了竞争压力灰溜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