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竹子的古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3收藏

描写竹子的古诗,第1张

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这里,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下面是描写竹子的古诗,欢迎阅读:

送钟元外赋竹

孙岘 唐

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

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

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熏。

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

郑谷 唐朝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咏竹

宋·文同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春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王元之

数里春畦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个玳瑁簪。

谢刘仲行惠笋

宋·朱子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衡阳道中二绝

宋·范成大

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宋·范成大

临分满意说离愁,草草无言只泪流。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刘敞·宋

曲水台竹间默坐

林履不能远。逍遥池上林。

微风起众响,炎日隔繁阴。

瑞竹

耸节偶相并,雪霜终不迷。

应将古人比,孤竹有夷齐。

竹冈

层冈南面起,仰见檀栾姿。

诘曲成幽洞,因堪象武夷。

咏庭前箭竹

冉冉东南美。托根那在兹。

凤凰不可待。岁月方屡移。

非复山林意。空余霜霰姿。

清风有时至。独与幽人期。

竹床

栉栉裁修竹,荧荧粲寒光。

浮筠凝烟雾,疏节留雪霜。

甘寝百疾解,侧身夏日长。

此时四海波,亦己知探汤。

嗟我智虑短,苟为安一床。

种竹偶书

少有王子癖,长怜此君雅。

常嫌地喧窄,不敢谋潇洒。

昨日有客来,劝我栽砌下。

感荷知我心,遂得移绕舍。

其中置磐石,可以措尊箔。

于此更一座,以待违名者;

山禽时复来,请转如郊野;

其余印无见,不辨春与夏;

吾惟厌时俗,人亦来者宴。

顺然雨无议,外誉马足假。

荐福寿竹亭

兹亭四时好,秀色映长松。

静境非千亩,幽人如素封。

吹声偏洗耳,暑昼亦成冬。

暂到还忘返,心知叔夜慵。

劝思弟于南轩种竹

世皆笑幽独,何不少自贬。

种竹南轩间,亦足以相检。

况兹岁华晚,众卉日凋敛。

清节良自如,栽培匪为谄。

岂知窗户侧,秀色窥茬苒。

会兹东南美,相对情不慊。

楚人昔颂桔,行此伯夷忝。

此君最孤高,坚直难外掩。

凛气有精粹,筠光射圭琰。

他时雪中客,往往疑清剡。

墨竹

羁游念此君,子墨慰幽人。

洒脱不经思,苍筤如出尘。

交加月下影,浓澹雾中筠。

试作吴山想,潇潇意亦真。

陈郎中竹园

苍竿十余亩,岁晚色更好。

诘曲逗远村,深沈象晴岛。

鸣禽自相应,风叶不待扫。

向事主人心,白头三署老。

城下种竹今春极有佳

环城密竹旧檀乐,春笋新成几万竿。

池上龙蛇惊蛰起,军中矛戟绕营看。

鸟啼窈窈千重碧,风过萧萧五月寒。

缓带轻裘容自暇,屦棋多向此林端。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引《易简方》之四七汤 31 四七汤的别名 32 组成 33 制法 34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35 功能主治 4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四七汤 41 处方 42 炮制 43 功能主治 44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45 运用 46 方解 47 摘录 5 《国医宗旨》卷二方之四七汤 51 组成 52 功能主治 53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6 《普济方》卷三二一引《瑞竹堂方》之四七汤 61 组成 62 功能主治 63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7 《百一选方》卷四方之四七汤 71 组成 72 制备方法 73 功能主治 74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8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方之四七汤 81 四七汤的别名 82 组成 83 功能主治 84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85 附注 9 《治痧要略》方之四七汤 91 组成 92 功能主治 93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四七汤 1 拼音

sì qī tāng

2 概述

四七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七首。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引《易简方》之四七汤 31 四七汤的别名

厚朴半夏汤、大七气汤、七气汤[1]。

32 组成

半夏五两,茯苓四两,紫苏叶二两,厚朴三两[1]。

33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34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水煎服[1]。

35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引《易简方》之四七汤功能行气散结,化痰降逆[1]。主治痰气互结,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炙脔,或中脘痞满不舒,痰盛气急,呕逆恶心,及妇人恶阻等[1]。

4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四七汤 41 处方

半夏五两,茯苓四两,紫苏叶二两,厚朴三两。

42 炮制

上俰咀。

4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四七汤主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并宜服之。

44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45 运用

若因思虑过度,阴阳不分,清浊相干,小便白浊,用此药下青州白圆子,最为切当。妇人恶阻,尤宜服之。

46 方解

一名厚朴半夏汤,一名大七气汤。局方有七气汤,用半夏五两,人参、官桂、甘草各一两,生姜煎服,大治七气,并心腹绞痛。然药味太甜,恐未必能止疼顺气。一方治七情所伤,中不快,气不升降,腹肋胀满,用香附子炒半斤,橘红六两,甘草一两,煎服,尤妙。好事者谓其耗气,则不然。盖有是病,服是药也。

47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 《国医宗旨》卷二方之四七汤 51 组成

紫苏2钱,厚朴3钱(姜汁炒),白茯苓4钱,半夏(姜制)5钱,槟榔(坚实,内白花者)2钱。

52 功能主治

《国医宗旨》卷二方之四七汤主治七情所感,喉间梅核气,心腹痛。

53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细嚼沉香温服。

6 《普济方》卷三二一引《瑞竹堂方》之四七汤 61 组成

半夏1两(汤泡7次),厚朴5钱(姜制),赤茯苓5钱,紫苏叶2钱,甘草2钱,香附子5钱。

62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二一引《瑞竹堂方》之四七汤主治妇人女子,小便不顺,甚含 疼痛。

63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分作4服,每服水2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加琥珀末1钱调服。

7 《百一选方》卷四方之四七汤 71 组成

人参2两,茯苓2两,半夏2两(生),厚朴(姜汁制)3两。

72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73 功能主治

《百一选方》卷四方之四七汤主治七种气。

74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6分,食前服。

8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方之四七汤 81 四七汤的别名

四七气汤

82 组成

苏叶1钱,半夏1钱,厚朴1钱,赤茯苓1钱,陈皮1钱,枳实1钱,南星1钱,砂仁1钱,神曲1钱,青皮7分,蔻仁6分,槟榔3分,益智仁3分。

83 功能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方之四七汤主治梅核气。

84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85 附注

四七气汤(《喉科枕秘》)。

9 《治痧要略》方之四七汤 91 组成

桃仁1钱,银花1钱,红花1钱,五灵脂1钱,香附1钱,山楂1钱,木通5分。

92 功能主治

《治痧要略》方之四七汤主治痧因血滞而痛者。

93 四七汤的用法用量

古代记载茶疗较多而且较为详细的医籍颇多。

如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孙允贤的《医疗集成》、沙图穆苏的《瑞竹堂经验方》、吴瑞的《日用本草》;明代喻嘉言的《医方集论》、陈仕贤的《经验良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中梓的《本草通玄》、传仁宇的《审视瑶函》;清代沈金螯的《沈氏尊生书》、费伯雄的《食鉴本草》、钱守和的《慈惠小编》、许克昌等的《外科症治全书》、鲍相墩的《验方新编》、吴谦等的《医宗金鉴》、韦进德的《医药指南》等。

描写竹子的古诗

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这里,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下面是描写竹子的古诗,欢迎阅读: 送钟元外赋竹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