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向美国捐赠183件古董,捐给祖国却索要天价,这位侨胞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3收藏

无偿向美国捐赠183件古董,捐给祖国却索要天价,这位侨胞是谁?,第1张

中国因历史久远有着许多的文物,但许多爱好文物的人都不会愿意它们流落海外。而还有一些人是无私的,他们会选择把自己苦心保留的文物捐给国家,以此来保护文物。就连溥仪也是无偿捐献过一些,像如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馆的那枚田黄石三联章。田黄石三联章本是乾隆皇帝的印玺,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时候就贴身带着他,直到1955年把它捐给了国家。然而有一些人却把文物无偿捐献给美国,国内的人从他哪里只能花取巨额来购买,有时候还不卖,这个人名叫翁万戈。

翁万戈的家中有着大量的文物,其中还有不少是精品,而这些并不是他收藏的,而是他从家族之中得到的。这一切都要从一个人说起,他名叫翁同龢,对于晚清,可能大多人对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都比较熟悉,而翁同龢正是跟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物。翁同龢1830年出生,1904年去世。

他的经历也不简单,咸丰六年(1856年),得了殿试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后来更是两次进入军机处,先后担任同治、光绪的帝师。那些文物也不是翁同龢一代人累积下来的,他的父亲是体仁阁的大学士翁心存,在朝中也是颇有影响的一个人物。特别喜欢收藏书,根据记载来看,他曾经一次购买过4万册的藏书,都是极有收藏价值的。

在翁心存去世后,按照古人的逻辑,藏书大半是给了长子翁同书,可翁同书去世后却把藏书给了翁同龢。翁同龢大概是继承了父亲喜欢收藏的喜好,时不时的购买一些,别人为了讨好他这个帝师也会特意找来名贵的藏书相送。翁同龢在京城当官当了四十多年,他手里握着的人脉是一般收藏家远远不能及的。后来的学者一向认为,他的收藏有很多高学术价值的善本,按标准还属于国宝级重要文物的那种。

不过翁同龢虽然一辈子收藏得多,可他没有儿子继承,于是在去世后,他所有的遗产都给了哥哥翁同爵过继给他的儿子翁曾翰。不巧的是,在之后的传承之中又有人没有孩子,只好从翁同龢哥哥翁同书的后代里找一个孩子来继承,而这个孩子正是翁万戈。这样算来可不是远了几辈,也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事,只因没有孩子啊。

翁万戈出生在1918年,他被过继并且接受家产的时候才两岁。从两岁开始,他以后的生活都不必再愁,这些文物可够他活几辈子的。为了保护这批收藏,1938年战事刚起,翁万戈就把收藏打了包,从天津运去上海转道去了美国纽约。从这以后他就一直定居在纽约,估计翁同龢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花了一辈子收藏的文物最终的归宿是国外的博物馆。或许还是世代相传吧,当初翁同龢就能为了跟李鸿章的恩怨耽误北洋水师。

2000年,翁万戈把家藏的80多中宋元明清珍惜古籍,通过拍卖公司以4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上海图书馆。买也没什么,毕竟这是人家家藏的,然而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翁万戈转头就免费给美国捐赠了一批。2018年12月13日,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宣布,他们接受翁万戈给的史上数量最多并且意义最非凡的一批书画捐赠。

这批文物一共是183件,其中包括130幅绘画、31幅书法、18件拓片、4件刺绣。这些文物价值各有不同,基本上包括在十三个世纪五个朝代中。而翁万戈本人还是波士顿博物馆的长期资助人,1875年翁同龢狠下心购得的长江万里图也被他送了出去。这幅图,翁同龢买回来之后爱得不行,足足花了他四百两银子都舍得,就这样轻描淡写的无偿捐赠了出去。不知翁同龢要是知道他幸辛苦苦收藏的藏品,就这样被翁万戈送给了外国会不会气得冒青烟?

传略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西汉宗室,传见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所附。

刘向五世祖名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建汉后被封为楚王。其父刘德,仕昭、宣两朝,任宗正,赐爵关内侯,又封为阳城侯。刘向为刘德之次子,12岁以父荫为辇郎,20岁为谏大夫,以文学受宣帝信任。汉宣帝迷信神仙方术,刘向为讨好皇帝,献出家藏之刘安枕巾鸿宝苑秘方,言据之可炼出黄金。宣帝令典上方据之炼金,然费多而方不验,遂以铸伪黄金罪判刘向死刑。其兄刘安民交出封邑户口的一半,将其赎出,从此,刘向悉心钻研学问,被征到石渠阁讲论梁传,成为经学大师。重新步入仕途,为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即位后,由于执掌朝政的萧望之、周堪的赏识,刘向被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成了辅政的要员。当时,外戚放纵,中官弄权,刘向于是多次上书论时政得失,得罪了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再次被捕下狱。不久,因地震等灾异而释出,任中郎。接着又因指使其外亲上书请求黜退弘恭、石显,而以奸诈罪第三次下狱,废为庶人。从此在家闲住十余年。仕途的挫折,使他对宦官之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遂著疾谗适要救危世颂等作品,寻求挽救刘汉危机的良方。同时,他认真读书,学问更有长进。汉成帝即位,此时刘向由更生改名向,被召为中郎,迁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职任,受诏领校五经秘籍,以主要精力从事书籍整理编目和学术著述。

当时,风俗奢*,赵皇后、卫婕妤等由微贱起家,越礼制。刘向认为,王教应该由内及外,从亲近者开始,于是从诗书中搜集贤妃贞妇和嬖孽乱亡的事迹,撰为列女传。又搜集历代人物事迹、兴亡经验等,撰成新序说苑等书,上奏皇帝。针对当时外戚王氏专权,他搜罗历代符瑞灾异之事,推演其迹象祸福之验,著为洪范五行传,说明王氏专权的危险。刘向建议汉成帝强宗室、防奢侈、夺外戚权。成帝心知刘向之忠,却无法实行。成帝几次想将刘向用为九卿,都被王凤或丞相御史所阻拦,刘向君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建平元年卒,享年72岁。

刘向有三子,长子傲,是易学教授,官至郡守;次子赐,九卿丞;少子歆,王莽时为国师公,在学术史上很著名,又是继刘向负责校书工作的学者。

影响刘向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主要在于他对书籍的整理编目上。

先秦时期,积累和流传了大量的文献典籍,秦始皇焚书,给文献典籍的保存造成了重大的灾难。西汉王朝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书籍愈积愈多,到汉成帝时,百年之间,书积如丘山,故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这些书籍,分散收藏,没有统一编目,而且大部分书籍篇章缺失,文字脱讹,内容差异重复,如果不加以整理校勘编目,将无法利用而自然泯灭。汉成帝是一位好经书今古览博的天子,他于河平三年下令谒者陈农到各地搜求遗书,同时将太常、太史、博士、延阁、广内、秘室藏书集中到一起,由刘向负责,组织一帮专家进行校书编书的工作。公元前6年,刘向去世,汉哀帝下令刘歆继续此事业。两年以后,经过刘向、刘歆父子20多年的努力,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图书整理编目工作,经过整理的图书33090卷,收藏于天禄阁、石渠阁,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图书馆,刘向、刘歆还写出了目录学著作别录七略,对中国历史文献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具体讲,刘向、刘歆父子的贡献有三个方面:第一,刘氏父子的图书整理,为先秦古籍的保存、流传,为图书由官府收藏走向民间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章炳麟说:书布天下,功由仲尼,其后独有刘歆而已。微孔子,则学皆在官,民不知古,乃无定臬。然自秦皇以后,书复不布。汉兴,虽除挟书之禁,建元以还,百家尽黜明其得书之难也。向、歆理校雠之事,书既杀青,复可写,而书贾亦赁鬻焉。故后汉之初,王充游雒阳书肆,已见有卖书者。其后卿章句之儒,而见周官;康成草莱之氓,而窥史记,则书之传者,广矣。

第二,创造了系统的古籍整理方法,校雠、辨伪、考据等学问自此产生。刘向父子整理书籍的程序分四步。第一步,兼备众本,广搜异本。不仅将各官府藏书聚集到一起,还派人到民间搜集遗书,向学者和同僚征求个人著述和藏本,以及利用个人的藏书。这样,同一种书就掌握到几种异本,为校勘奠定了基础。第二步,选定篇目,去除重复。当时,同为一书,往往篇目不同,各有残缺。刘向等将各种书籍的篇章分出条理,去掉重复的部分,经过考订,再剔除伪托的部分,确定其篇目,合为一部比较完整的书。第三步,纠理错简,校雠文字。根据选定的篇目,对其文句进行校订。

一人读经过校雠,发现和订正了许多古籍文字的脱讹衍误,使其错误大为减少。第四步,勘定书名,誊清新本。当时古籍同书异名者很多,还有的书名经长期流传出现讹误,因此,就需要对书名进行勘定。例如战国策之书名,就是刘向勘定的。经过勘定的书,最后抄缮于炙干过的竹简上,就作为定本保存了下来。刘向父子创造的这一套古籍整理方法,为后代学者所效法。

第三,开创了中国古代目录学。刘氏父子典籍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编制目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每一本书编写叙录。即在每本书校订以后,刘向、刘歆就为该书写一个提要,著录其书名、篇目,叙述校勘经过,介绍作者事迹,归纳书的内容、性质,评论思想或史实是非,剖析学术源流,确定书的价值。这些书录,不仅使读者了解书的情况,还创造出做书目提要的科学方法,备受后代学者赞誉。二是将各书的叙录单独抄出,合为一书,名别录,形成第一部丛书综合提要,这是第二方面的内容。第三方面内容是七略,这是在别录的基础上,由刘歆进行进一步加工而形成的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全书将著录的图书分为六个大类,38种,603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当时的学术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对后世的目录学,更有着深远的影响。七略创造了书目的著录与考证述评相结合的目录形式,成为中国目录书的典范。

余论评价历史人物,一般着重于政治、军事上的勋业。其实,站在更高的视野,更应重视历史人物在文化积累上的业绩。因为,政治、军事仅决定了一时一事之成败,而文化却造就了民族的性格,影响于千秋万世。刘向从事的古籍整理,成就了中华文化传继上的一项大工程,为公元以来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我们以中华悠久文明自豪的时候,不应忘记刘向所成就的学术的深刻价值。

中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沉淀到现在也留下了不少的珍宝,不管是名胜古迹还是文物,这些都是老祖宗用自己的智慧建立起来的,而因为八国联军侵华,还有清政府签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导致这个几千年的国家遭受到了破坏,就连风景如画的圆明园,也一下子成为了废墟,看起来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导致我国的十二生肖铜像也因为这次流失到了国外,而鸦片战争更是,有几百万件的文物,哗哗的一直往外流失,大部分都是被抢劫过去的,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成立,经济在迅速发展,有很多的爱国人士以及感兴趣的收藏家就会通过拍卖会把这些文物从外面买回来,圆明园虽然是已经被损毁的不可复元了,可是乾隆让画师画的《四十景咏图》让我们能想象到原来的圆明园是个什么样子,才让我们后人有机会看到。

而且很多国外的家族以及拍卖会上买过中国文物的,都会无偿捐赠给中国,可也有特殊情况。了解过清朝历史的人应该就认识翁同龢,他是清朝的重臣,从小就很喜欢学习,成绩也相当的好,在1856年的时候就成了状元,连同治和光绪帝都是他的老师,也因为位高权重的他家里收藏了很多的宝贵东西,在他生前十分的喜欢书画,也收藏了很多宋元文集,都是独一无二的东西。

1948年的时候,因为战争他的后代翁万戈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都放到了美国纽约,他也因为老祖宗的影响,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收藏家,对于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都有浓厚的兴趣,还写下《陈洪绶》这个书,这么多年来他也带着不少中国的艺术家还有收藏者去看这些文物,他主要就是收藏明清时期的名画,还有各种宝贵的文房四宝,也是绝无仅有的。

就在2000年的时候,他把收藏的那些古籍书,以450万美元给了中国上海图书馆,这也没什么,挺正常的,可是在自己百岁的那天,不但没有收到礼物,还转手把自己的一大堆文物,甚至是翁同龢《长江万里图》也一起送了出去,导致网友议论纷纷,觉得他这么做是“叛国”,可他才不理会这些,甚至还推动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有爱国主义精神的。

在美国举办了好几次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展览,把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了下去,一辈子都守护着收藏品,他也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他觉得收藏品在美国保护的很好,不需要放回国内。

无偿向美国捐赠183件古董,捐给祖国却索要天价,这位侨胞是谁?

中国因历史久远有着许多的文物,但许多爱好文物的人都不会愿意它们流落海外。而还有一些人是无私的,他们会选择把自己苦心保留的文物捐给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