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找古籍文献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7收藏

如何查找古籍文献,第1张

一、使用《中国丛书综录》查询(写出检索步骤与方法,列出各步的检索结果)

1《

玉纪

》收录在哪几部从书中?哪些图书馆可以借到?

2《

吴门

岁暮

杂咏

》为何人撰写?收入在哪部从书中?

3《湖州

丛书

》为何人撰写?有多少家图书馆收藏?都收录了哪几种古籍?

二、使用《

佩文韵府

》查询

4“小荷才露尖尖角”写出全诗,并注明查询过程、页码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哪一首诗?作者是谁?写出全诗,并注明查询过程、页码

能写出多少就写出多少

谢谢各位了!

我听说新出的《中国丛书综录》已经没有前两题的收录了……那这作业还怎么做啊……

字的起源起源于殷商,盛行于周王朝,之后形成了一种制度。在中国传统礼仪中,一般都称呼对方的字,特别是叫上级领导和老人时,全是称字不呼名,不然非常容易违犯避讳,是忤逆的含意;名一般也只能由老人或十分亲近的平辈才可以叫法。贾府中贾宝玉为黛玉取大字,由此可见女人大字查字是多见突显人物特点或使用书中的诗词句子来为其冠上大字。

古时候,大家是很重视礼仪知识的。古籍《礼记·曲礼》有星:“男人二十冠而字,女人十五笄而字。”意思是无论男人女人,到成年人都需要查字,查字就是为了让别人尊重自己,供别人叫法。字又被称为表字,是对名的填补。依据《礼记·檀弓》里的观点,在人成年后,必须遭受社会发展的重视,同辈人直言不讳看起来不恭,因此必须给自己取一个字,用于在社会上与他人相处时应用,以表相互理解;成年后“名”多用以老人和自身叫法,“字”多用来社交媒体叫法。

从“字”的由来上看来,此项支配权一直都是文化艺术阶级特有的,不识字的普通百姓是并没有“字”的,仅有名。新中国成立刚成立的情况下,全国各地文盲率大部分在20%不上,因此绝大多数父母给宝宝起名全是“新中国成立”“建军节”“释放”“八一”这种有纪念意义的名称,这时候“查字”已经开始被逐渐取代,根本原因是文化水平不足。伴随着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数中清扫半文盲是基本建设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后,我国开始啦轰轰烈烈的普及健身运动,随后便是“九年义务教育”

可是无论是“普及”或是“基础教育”都是当代教育体系,不提倡传统定义的“左右长幼尊卑”和“忌讳制度”,因此也就没有了“字”的定义。此刻名字和名称早已成为一个统一的定义,只是意味着叫法。如今伴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再加上近几年来大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自信,许多文人雅士也逐渐给自己取“字”,可是这样的事情绝大多数用以勉励,把自己的追求完美和总体目标结合在表字里边,以表对自己的自省。

1、先学习王力《古代汉语》。熟读文选,熟记常用词,掌握常识部分。三方面不可偏废,而以文选为主。反复学习,做一些练习,与此书配套的练习较易找到。

2、再选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先秦典籍,如:《论语》《孟子》《孙子》《左传》《国语》《战国策》《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找较权威的普及版注译本,细读一种,推荐从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开始。

3、常用词的学习至关重要。要与文选学习相结合。想深入学习可读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此书是在《古代汉语》常用词基础上扩编而成,既可作为工具书,又可作为读本学习。

4、读一两种先秦诸子则后世议论性文章就不难了。读过《左传》《战国策》则读《史记》就不难了。而读了《史记》则后世记叙性散文就不难了。至此唐宋八大家可随意读。

5、继续学习,可读古人的注疏本了。能借助古注就可读通一切古文。

6、深入学习,从《六朝文絜》《汉魏六朝赋选》等开始,学习骈文。继而读《文心雕龙》。骈赋的学习可以极大扩充词汇量,进一步提高古文阅读力。

7、学习典籍的同时,可以穿插学习一些小学类书籍,如注析本的《说文解字》《尔雅疏证》等,当代人充分利用金甲简牍之学而又上继乾嘉朴学,在说文方面已经超越古人,不一定非要去读清代四大家。

8、进一步可以学习王力《汉语史稿》,读一两种古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方面的书。读讲古代文化史、文学史的书。少读诗词,多读散文。为什么?因为,散文的文法结构比诗词更正规,不像诗词那样多倒装、省略等现象,从打基础的角度讲,多读散文对培养古文阅读能力效果更好些。具体来说,先读一些比较浅近的作品,像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再进一步,就可以看《古文观止》、《史记》、《汉书》、《春秋左传》等了。一般说来,如果能够读懂以上所举这部书了,古汉语阅读能力,可说是基本解决了。〔当然,研究上古的文献还不行,这个高深些。〕

如对诗词感兴趣,还须读读诗律词律曲律以及音韵学的书。

这时,古文阅读力一定很强了吧。但还须继续多读原著。

古籍书目查询,包括四部丛刊、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未收书辑刊、四库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古本小说集成、古本小说丛刊、石刻史料新编1-4辑、中华大藏经、中华道藏、六十种曲、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丛书集成新编等。可查约55万种古籍。

可以上百度汉字查找。

左边一个石油的石,右边一个除夕的夕念,矽 拼音xī。

补充

词语解释

1 化学元素“硅”的旧称。港台文化中习惯用音译英文词汇,所以在港澳台词汇中从来都使用“矽”字,如“矽谷”(硅谷)。

2 地质学上,用于组成词语矽卡岩,矽卡岩(skarn)中的矽为音译,与硅无关。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字部硅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6。

《广韵》虎伯切,音剨。硅破也。《正字通》砉字之譌。 

常用词组

矽肺:xīfèi

由于长期吸入硅石粉尘而引起肺广泛纤维化的一种疾病,以呼吸短促为主要症状。

矽卡岩:xikayan

一种变质岩,主要由富钙或富镁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变质岩,一般经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矿物成分主要为石榴子石类、辉石类和其他硅酸盐矿物。细粒至中、粗粒不等粒结构,条带状、斑杂状和块状构造。

不是学生了如果侧重探源就用说文解字或辞源缺点是偏于学术研究,解释都为文言如果偏好繁体还要查怪辟字用康熙字典缺点是录字多不易操作而且没有与该字关联的现代词汇的解释,如果要字收录全的用中华大字典应该是目前收字最多的了吧缺点是贵大厚,如果平时阅读不涉及古籍,现代汉语字典或新华字典够用了其实这两本没什么区别缺点是录字虽不少但仅仅限于日常词汇,一涉及古籍就差远了,而且字典中的解释只能做参考禁不住学术推敲我个人认为最适人群为高中生或非中文专业学士学位以下者

活字本古籍的鉴定方法如下:

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周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著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赵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张。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江西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张,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王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

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严。

如何查找古籍文献

一、使用《中国丛书综录》查询(写出检索步骤与方法,列出各步的检索结果)1《玉纪》收录在哪几部从书中?哪些图书馆可以借到?2《吴门岁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