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宝上看见很多古籍,请教一下怎么鉴别?
古籍版本的种类主要有: 写本是用手写成书的本子,包括:写本、稿本、影抄本、传抄本等。 刻本又分官刻本、私人刻本、坊刻本三大类。官刻本是指历史上各朝代中央和地方的机关衙署及其附属机构刻印的本子私人刻本也称“家刻本”,包括个人、家族和家塾刻本等。坊刻本是指以刻印书籍为营业的书坊所刻印的本子,刻书中的牌记有“书坊”“书林”“书籍铺” “经籍铺” 等名称,书目中亦有称之为“书棚”的。按区域划分, 刊刻古籍著名的有浙本、 闽本、蜀本之称。 活字本包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泥活字本” 等。 金属活字印本还有锡活字本、铅活字本、铁活字本等。 其他有复刻本,亦称“影刻本”、“翻刻本”,还有写刻本、套印本、彩色印本、公文纸背印本、批校本等。 鉴别古籍版本的方法 ①对原书所具有的记载、特征和其在成书后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资料进行考察。一般从书名叶、牌记、序跋,采用的字体、行款,以及批校、题跋、藏章、装订格式,所附的刻工记录,书中避讳字考查。例如:清陆心源著《宋楼藏书志》书名叶,前半叶刻“宋楼藏书志 曲园居士俞樾题”,后半叶刻“光绪八年壬午冬月十万卷楼藏版”,据此可知刊刻者和版刻年月。 又如: 北宋刻本,字体刚劲硬整,南宋刻本字体渐趋圆润,元代刻本字多“软体”,明代刻本多尚楷体,明末至清的刻本形成横细竖粗的印刷字体,这仅是宋至清刻本字体衍变的轮廓,实际变化繁复得多,要细加区别。②通过书目著作考查鉴别古籍。考查书的刊行流通情况,现存各种版本情况,历史文献记载,或考查原书与历史所记载各本异同及其特点,单凭文献记载和文字材料,不能看到古籍原状,在判断上受到局限,可利用古籍书影图谱帮助识别。对前人有关图书的记述(如书目、论著等)要经过分析研究论证,其中有些可能是考查不周或论断有误的,从而作出适当、准确的辨识。③从不同的制版工艺所形成的版本特征来加以鉴别。 古籍版本大致可分写本和印本两大类 ( 捶拓、铃印的图籍不计在内 ),以印本为多数,印本中以木版雕刻印本为多。例如:刻本字迹锋芒棱角完整清晰,说明此本印成较早;字迹锋芒尽失,漫灭残损, 版片断裂,说明是较晚的印本,等等。④鉴别古籍要注意伪本。古籍不仅具有文化学术价值, 且具有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但在社会流传过程中它又是商品,因而产生一些投机的书商和“伪造者”。例如:以残充全,将原来有残缺的书加以裁改修补,充作完整的书;加盖伪章,冒充原书为著名人物收藏或“加工”(如批校等)的珍本;挖改描补,把较晚的刻本经过挖改、描补等,充为早期刻本或少见的“珍本”;撕去原书序跋,藉以伪充前代旧刻古本,等等。 鉴别版本需要不断实践, 反复考查,增加感性知识,积累经验,争取多看实物,以书影图谱作研究的补充和参考,逐步做到确切了解和掌握。
夔的含义:
夔,汉语二级字,夔,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出自《山海经·大荒经》。相传为尧、舜时代的国家乐官。传至商代及西周时期传说中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形象多为无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在钟鼎彝器等青铜器上经常会释有夔纹。
外形像夔声音如雷,仅有一足。据说黄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将夔杀死,以其皮制成战鼓。
异兽说许为讹传,《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如下记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
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审而是,固足矣。’”可辨。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字汇补》古夔字。注见夊部十七画。夔字自下从几,十八画。夔,夊部十六画。[2]
说文解字
卷五夊部夔
神魖也。如龙,一足,从夊;象有角、手、人面之形。渠追切 文十五 重一
说文解字注
(夔)卽魖也。卽铉作神。疑神是。鬼部曰。魖、耗鬼也。神魖、谓鬼之神者也。甘泉赋曰。捎夔魖而抶獝狂。东京赋曰。残夔魖与㒺象。皆夔魖连文可证。国语。木石之怪夔㒺两。韦注。或云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缫。或作?。富阳有之。人面㺅身。
能言。广韵曰。山魈出汀州。独足鬼也。神魖、谓山缫之尤灵异者。若大荒东经云。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黄帝得其皮为。声闻五百里。此兽也。非鬼也。薛注二京合而一之。恐非是。
如龙。一足。从夊。孟康曰。夔神如龙。有角。人面。薛综曰。木石之怪。如龙有角。按从夊者、象其一足。象有角手人面之形。云如龙、则有角可知。
故?象有角。又止巳象其似人手。页象其似人面。渠追切。十五部。古假归作夔。乐纬云。昔归典协律。卽夔典乐也。地理志归子国。卽夔子国也。
挪:~动。~移。~借。
蒸:~汽。~腾。~发。
秧:~苗。~田。育~。
萎:~谢。~蔫。~顿。
番:轮~。~邦。~茄。
锻:~工。~件。~接。
雅:~兴。优~。文~。
勃:~起。~发。~蓬。
旬:中~。下~。~刊。
熬:~粥。~药。煎~。
蒜:~头。~苗。~黄。
醋:米~。熏~。~酸。
饺:~子。水~。~皮。
翡:~翠。~帱。~帷。
拌:搅拌。凉拌。拌匀。
榛:榛子。
栗:板栗,毛栗子,栗色。
筝:风筝,古筝。
鞭:鞭子,马鞭,鞭策。
麦:麦子,麦粒,大麦。
寺:寺庙,古寺,寺院。
逛:逛街,闲逛。
籍:古籍。书籍。经籍。
哼(哼唱)(哼哼)
峻(险峻)(严峻)
残(残缺)(残忍)
匪(土匪)(匪徒)
窝(垒窝)(窝头)
啃(啃骨头)(啃馒头)
舅(舅舅)(舅妈)
1、西风残照[xī fēng cán zhào] 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2、剩菜残羹[shèng cài cán gēng] 吃剩的食物。比喻弃余无用之物。
3、残羹冷炙[cán gēng lěng zhì] 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4、晓风残月[xiǎo fēng cán yuè] 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
5、老弱病残[lǎo ruò bìng cán] 老:老人;弱:弱小的幼童;病:病人;残:残疾人。泛指弱势群体。
6、残本[cán běn] 残缺不全的本子(多指古籍)。
7、残兵[cán bīng] 残存下来的兵士:残兵败将。
8、残障[cán zhàng] 残疾:重度残障。老师手把手教残障孩子画画。
守缺抱残:[ shǒu quē bào cán ]
释义:守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亦作“守阙抱残”。
成语接龙:残编断简;简要清通;通幽洞灵;灵心慧性;性急口快。
保残守缺:[ bǎo cán shǒu quē ]
释义: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 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出 处:《汉书·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抱残守缺:bào cán shǒu quē
释 义 :抱:坚持不放。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迂腐且不懂得变通。
出处:出自《汉书·刘歆传》:"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抱残守阙:[ bào cán shǒu quē ]
释义: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 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道。③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出 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守阙抱残:[ shǒu què bào cán ]
释义: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同“守缺抱残”。
成语接龙:残年暮景;景星庆云;云雾迷蒙;蒙以养正;正儿巴经。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在博宝上看见很多古籍,请教一下怎么鉴别?
本文2023-09-23 18:38: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