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有哪些,其理论方面有什么不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4收藏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有哪些,其理论方面有什么不足,第1张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中进士, 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 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 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由《白氏长庆集》 七绝·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七绝·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词·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 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乐府·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 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七律·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七律·题岳阳楼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五古·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翁方纲所提出的诗歌理论是肌理说。

翁方纲论诗的著作有《石洲诗话》,但他的基本见解,则见于专篇论文中。

他的肌理说,实际上是王士_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

他说:“今人误执神韵,似涉空言,是以鄙人之见,欲以肌理之说实之,其实肌理亦即神韵也。”(《神韵论上》)“诗之坏于格调也,自明李、何辈误之也。李、何、王、李之徒,泥于格调而伪体出焉。非格调之病也,泥格调者病之也。”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论诗主张“兴寄”、“风骨”。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关健性人物。他首先来倡导改变六朝到初唐的形式主义作风,一反初唐艳丽纤弱的诗风,而开盛唐朴素雄健的诗风,把诗歌引向朴实而具有真实生命的道路上。为以后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正如刘克庄《后村诗话》所云:“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

二、具体运用举例如下:

陈子昂的主要诗歌理论,见于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在这篇序中,陈子昂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提倡风骨,兴寄。反对齐梁,复汉魏。这篇短文是陈子昂表明他的诗歌创作态度的宣言。

在《感遇》诗里,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如《感遇》其三十五: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此诗作于诗人第一次随军北征期间,亲临沙场,有感于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种兴寄方式,已突破了古诗美刺比兴的传统局限,直接建安诗人的梗慨多气,虽在表现形式上带有受阮籍《咏怀》诗影响的痕迹,但没有兴寄无端的苦闷,而是蕴藏着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从“四杰”开始的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昂扬情调,在陈子昂的这类兴寄之作里更显激越,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 为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陈子昂再次从军。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有哪些,其理论方面有什么不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中进士, 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