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比较值得看的古书古籍呀,可以推荐一下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4收藏

有哪些比较值得看的古书古籍呀,可以推荐一下吗?,第1张

看本《今古奇观》(又名《拍按惊奇》)都是些小故事,不长,意韵深。想修身一定看看《大学中庸》,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尤其是当今社会,修身有德有心胸的人不多,也就更可贵!《世说新语》故事短且发人深省。爱诗词的,《唐诗三百首》《人间词话》《宋词三百首》,少读情词艳赋

《诗经》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春秋左氏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的编年史,内容详细,资料丰富,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战争外交、婚姻、民俗、文化。

《国语》是国别体史书,以晋语所占的比例最大。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历史地理著作,里面包含有古代神话传说、民俗,还有动植物、矿物的详细记载。

《文选》是梁代昭明太子编辑的一部文章总集,内容很丰富。

《文心雕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评论,内容很丰富,具体。

《唐会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会要体的史书,内容关于当时的礼仪、制度。宋代欧阳修在编撰《新唐书》时候,在编辑公主传的时候,就参考了这部书的相关记载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谷应泰。这部书是关于明代历史的史书,内容丰富,资料详细。

是千年糟粕,还是文化宝典?点评我国古代这几本争议很大的古书

程哥历史观V

原创 · 2022-09-03 09:22 · 历史领域优质创作者

+订阅

删除版在谈这几本书之前,作者想说,一本书就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和历史发展吗?显然不能,历史是由无数人用鲜血和智慧共同铸造的,而不是靠一本书或一个人的思想所能决定的。

当你过分迷信一本书或一种学问,并把这本书的作用无限放大后,这本书即便是真的宝典,也会被笼罩上一层玄学、迷信和骗术的色彩。

圣经、古兰经、易经、道德经、四书五经、资治通鉴、商君书、红楼梦等哪类书不是如此?真正能推动社会发展的是人类自古至今的文化积累,而不是千年之前的陈旧思想。

·是骗术还是哲学之王

《易经》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后世之人靠这本书进行坑蒙拐骗的江湖术士。

作者见过最无耻的一个言论就是说我们能够打跑日本人和西方列强,活得有尊严,靠的全是因为某人精通《易经》里的奇门遁甲,而不是……

如果真的这样,为何后来一夜之间各路算命烧香的江湖混混全部都销声匿迹了呢?

在大环境面前,这些无耻鼠辈怎么不给自己算一卦?

在那短短的几十年我国创造了“两弹一星“,靠的是《易经》?

如果《易经》这本书真的那么牛,我们就不会有近百年的屈辱史,也不会有后来的日本进中国了。

我们只需找几个易经大师算一算,算出敌国的致命要害,一做法,一念咒,一点香就破坏掉了对方的风水,那还要部队和科研机构干什么呢?

至于那些江湖骗子嘴里千年之后的事情,那不是自欺欺人吗?你连当下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指望千年之后的事情吗?

《易经》是我国刚刚拥有语言不久后几个人共同创造的读物,后世之人却硬将自己的东西强塞到这本书里,有意思吗?

如果真的这样,我们干嘛要研究化学、物理、数学,我们应该将所有精力都用来研究《易经》。《易经》仅仅是一本书,而不是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金油。

《易经》最初的设想和后世之人的解释到底相差了多少又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一本谁也说不清楚的书,真的值得大吹特吹吗?

这本书即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也不能解决其信徒的问题。

《易经》的崇拜者们连一个通俗的标准通行版都写不出来,就像《红楼梦》里的“王一贴”给贾宝玉开的治病药方一样,一个梨,两块冰糖就能包治百病。

你不要问为什么,今天吃不好,明天吃,明天吃不好后天吃,你吃一百年,总有死的时候吧,你一死,你的病不就好了吗?

你吃好了是我的功劳,你没吃好说明你没悟透其中的奥妙,至于你的怀疑,不好意思,这个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你读不懂就再读一百年吧!

对于这些过分吹嘘这本书,并靠这本书来到处骗钱骗色的江湖术士,作者只想说,当初……

如果这些人真牛,当初就不该夹着尾巴做人。

但大环境变了之后,这些个江湖骗子又都出来张牙舞爪、危害……

唐代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诗叫《贾谊》,内容是这样的: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是保守还是包罗万象

看看今天各种价格上万的国学培训班有多少,仅仅两天课程动不动就收费几万、十几万,他们真的就能学到东西吗?

更有甚至者,在某些地方还开设了“小三培训私密班”、“女德班”等低级的玩意,学费动辄几十万之多。

而这些班都是打着国学的名义在教导学员将人性里最恶、最残忍、最卑鄙无耻的东西发挥出来。

将厚黑学、心理学、营销学、宫斗学、害人学等拼凑在一起对学员反复洗脑,让他们从一个个正常的人,变成为了上位可以不择手段的恶魔。

即便这些人靠着这些阴谋诡计取得了地位和财富,她们内心深处真的会幸福吗?这些商学院中的骗子讲师,最喜欢引用的就是《道德经》。

有人说《易经》是万经之母,有人说《道德经》才是人类最智慧的宝典,在这些骗子手里,只要能赚钱,一切都可以变成他们包装的工具。仅仅一个五千字的文章,真的就能包含哲学、养生、兵法、做人做事的各种深奥道理吗?

且不说《道德经》的800多个版本那个才是原创,就是今天我们对道德经的解释,真的是老子写的,或老子原来想表达的意思吗?

《道德经》里“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怎么听都不像是正能量的话。

但在后人的解释里,一个字都有几百个意思。

反正我国古人就是最聪明的,写东西就喜欢写得玄乎其玄,这样不论后人怎么解释,最终解释权都在古人手里。

对比同时代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错误百出的白话著作,我国古人是永远也没有错的,错的永远都是后人自己的愚笨。

牛顿三大定律可以被后来的爱因斯坦所打破,但《道德经》至今无人敢说自己就真正研究透了。

作者搞不懂的是,如果说2000年前人的思想比我们现代人更牛,如果不是后人不断的积累,他们怎么没研究出来飞机、大炮,而我们今天发明了网络了呢?

国外科学家们也没研究这些,人家又是靠什么拿的诺贝尔奖项和搞的哲学呢?

·是帝国之术还是华夏悲哀

其实,作者想说的是两本书,一本叫《商君书》,一本叫《资治通鉴》。如果读者里有真正了解这两本书的,他们可能会被吓出一身冷汗。

我国古代的政治比西方早成熟了一千多年,自秦始皇之后就不再是封建时代,而是帝制时代了。

封建时代的标志是将领土分封给各个诸侯,而帝制时代的核心思想是……

这时皇帝最大的心病不是外敌,而是……

而《商君书》和《资治通鉴》这样的书是古代的帝王之术,就是教给帝王怎么治国的,普通士大夫和平民是没有资格看的。

当我们抛开冠冕堂皇的虚伪来阐述历史时,你会发现历史上的各位帝王都是那么的血腥和残忍,根本没有一个我们想象中的……

当作者翻看了古今中外所有的历史后才发现,谁杀的人最多,谁对他所生存的那个时代造成的破坏最大,谁在历史上反而……

当我们回过头来再审读《商君书》时,它又有什么错呢?错的始终是人。

这两本书里,将……的精髓书写到了淋漓尽致。同时,这种东西像病毒一样……

·一套古代读书人必读的功名之书

四书五经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书。且不论这些书是不是真正的经典,但自从这几本书被帝国之家选中当成科举的教材之后,这几本书就已经失去了他们原来的意义了。

《红楼梦》的作者无论是曹雪芹还是其他谁,都是对科举制度和古代官场文化很反感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儒学里传统文化的叛逆者。

在前八十回,《红楼梦》的作者一直将人性里最美好的东西都隐藏在一个小小的大观园里,而拒绝所谓的入世为官,更讨厌读什么八股文章。

朱元璋这一创造性的发明,到底是危害了后世千年,还是真的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扬了?恐怕得有读者您自己来下结论了。

但作者本人对程朱理学和禁锢妇女思想的东西是非常反感的。

一个到了民国时期还将人口贩卖合法化,有什么资格嘲笑人家的奴隶买卖呢?发配为奴、官妓、军妓这些公然合法化的东西,难道不是对人文、礼仪最大的讽刺吗?

但在很多人眼里,人家野蛮就是卑劣,自己的那些不堪的过去反而成了崇高的精华。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明明喜欢将人分为鲜明的三六九等,却总是标榜自己是……

蒙古统治者被人划分为四个等级,满汉之别都被后来的文人百般谩骂,但我们自己古代先贤却把人分为三教九流,这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同样是人,就因为他们从事了不同的职业,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子女晋升途径就会被全部堵死,这不是赤裸裸的职业歧视和……

当所有社会精英都想读懂这几本书,都想着读得万卷书货于帝王家,都想着升官发财,封妻荫子时,谁还去搞科研呢?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里,真正的科研技术反而被鄙视为“奇*巧技”,搞科研的人被称为下九流。

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如果不将科技人员最为尊贵,待遇最高,而是所有精英都一心想……

当我们解释完这几本书之后,读者里很多人会不舒服。这里面有吃江湖饭的骗子,也有靠这些东西生存的各级讲师,更有道貌岸然的各类国学伪君子。

当作者写的东西触及到了他们最本质的核心利益之后,他们就坐不住了。不信,读者您去看评论区,如果没有被屏蔽的话,绝对会比这篇文章更加精彩!

“雫”至今未在古书中见到用例,已无从考证原义,成了汉语“死字”。然而《龙龛手鉴.雨部》记载了该字的发音:“雫、俗奴寡、奴宽二反”(按:“反”即反切,普通话“奴寡反”的结果为nǎ),该条亦载于《康熙字典》备考。至于日本的“雫”应该是另外自造的,与汉语死字“雫”只是恰好同形,没有必然联系。

蝴蝶装的优点,有利于保护文字,耐磨损。蝴蝶装不足,书页为单面,翻阅时,有时可能翻到无字书页。 经折装对于僧侣来讲,正襟危坐念经时翻阅卷轴很困难。卷轴装在纸张发明之前,书用简帛制成。竹简缀连在一起,成为一卷。

卷轴装的内容含量小,所以不见于后来的一般书籍,而它装帧精美,更多用于内容少又追求精致的书法、绘画、抄经,等等。

纸张发明后,仍然延续了简帛的风格,最早出现的装帧形式是卷轴装。这种装帧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现在的书法和绘画有时候也使用这种装帧方法。简单的书籍结构,正常的开本便于读者携带,更方便阅读,因为异性的开本,华丽的封面增加了书籍的成本,损害了读者的利益。

“古”是相对于“今”而来的,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皆可称之为古籍。 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特定形式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知识、传播思想,图书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籍编撰史》中提出图书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构件:

(1)知识信息; (2)著作方式;

(3)文字;

(4)物质载体;

(5)文字制作技术;

(6)装订形式。

以这六条标准来衡量诸多图书起源的几种说法:“陶器说”过分强调陶文的作用,但陶文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河图洛书”只是出自荒古的神话传说,不足为凭;甲骨、青铜、石刻均不能称之为图书。

著名书史学家钱存训指出:书籍的起源,当追溯到竹简木牍,编以书绳,聚简成篇,如同今日的书籍册页一般。

先解释“古籍”的“籍”。“籍”在这里就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的古文字就像两根带子缚了一排竹木简,“典”则像以手持册或将册放在几案上面。但这种典册在殷商时仍不是书,而只是诏令之类的文字,保存起来犹如后世之所谓档案。到西周、春秋时,档案留下来的就更多了。西周、春秋时人做了不少四言诗,草拟了贵族间各种礼仪的节目单或细则;还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辞、爻辞;春秋时诸侯国按年月日写下来的大事记即“春秋”或“史记”。这些,都归祝、史们掌管。其中除大事记是后来史书的雏形外,其余所有的仍都没有编成书,只能算档案,或称之为文献。到春秋末战国初,学术文化从祝、史手里解放出来,孔子以及战国时的学者才把积累的档案文献编成《诗》、《书》、《礼》、《易》、《春秋》等教材,作哲理化的讲解。这些教材叫做“经”,讲解经的记录编写后叫做“传”或“说”,经、传、说以外的记载叫做“记”。同时,战国各个学派即后人所谓先秦诸子也有不少论著,并出现了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专著。这些经、传、说、记和先秦诸子论著、科技专著才是中国最早的书,最早的古籍。《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最早的书也就是这一批古籍。以后收入列朝公私书目属于经、史、子、集的各种著作,在今天也被公认为古籍。 学术观点:中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图书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发展着。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所以,古书收藏爱好者认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孤本的概念比较清晰。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珍本与善本的界定,历来为版本鉴定学者所争论。宋效先老师曾在1987年发表论文指出:“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值之本。”而在李致忠老师的观点中认为: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和词汇中,“善本”就是珍贵的、值钱的、罕见的传本,这实际上是以“珍本”概念替代了“善本”的含义。时代久远,传世孤罕的书籍,自然珍贵。甚至虽有明显的文字讹脱,反被视为珍贵版本,这在古今中外都有实例可举。本来“珍”并不等于“善”,罕见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好,可是谁也不会把珍贵的东西视若粪土。这就在实际上把“珍”、“善”合流了。彭令先生认为,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古籍精品,都应视为珍本;珍本与善本的核心价值都是文献价值,文物价值为基础,文物价值主要是在确定古籍的真赝、年代、版本的基础上得出的,艺术价值对于古籍来说是形式。文物价值、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都高的古籍,无疑是善本;有时候,对于某种价值特别突出的古籍,也应视为善本。 中国古籍传统的分类法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四部下再细分为四十四类:

经部,以儒家经典及其释作为主,例如《御笔诗经图》,也收录古乐、文字方面的书籍。

史部,主要收录各种体裁的史书,另纳入地理、政书及目录类图书。

子部的范围比较广,诸子百家、算术、天文、生物、医学、军事、艺术、宗教、占卜、堪舆、命算、笔记、小说、类书等,皆入子部。 集部,则录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个人著作称“别集”,集体创作称“总集”(例如:《六家文选》)。 中国印刷术的演变:

雕版印刷发端于唐代,宋代以后成为传统中国图书制作生产重要方式。较早的雕版,一次只能印出一种颜色,称为“单印”;若将规格完全一样的几块版面,分别在不同的部位着上不同的颜色,重复迭印,就可产生二色、三色、四色,甚至五色的效果,称为“套印”;以套印技巧印制的书,就称为“套印本”,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彩色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用铜铸或木造成一个个独立的字体,再拼成版面印刷(图4《御制数理精蕴》),乾隆皇帝将宫中以木活字印刷的书称为“聚珍版”。石板印刷是西洋技术,在清末传入中国,因有快速、价廉的优点,很快地通行起来。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的名称。

1.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修复技术规范228)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2.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修复技术规范229)

3.书叶: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修复技术规范29)

4.封面:位于护叶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修复技术规范218)

5.护叶:也称副叶,用以保护书芯或连接书衣。(修复技术规范219)一般是一张空白纸。在书名叶或前或后。

6.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修复技术规范220)

7.书脑:书芯订捻、缝线以右的部分。(修复技术规范224)即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

8.书背:又称书脊,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修复技术规范225)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脊。

9.书头:书籍上端切口处。修复技术规范221)又称为书首。

10.书根:(修复技术规范222用的术语叫“书脚”,解释为: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有些古籍在书根上有书名、卷数、册数,但书根上这些题名不一定准确,有些是刻板时印上,有些是藏书者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护而写上去的,多半是简名。 11.书角:天头和地脚右端。(修复技术规范227)

  版权属于版所有人、他的合法继承人或他的合法专属使用权人,如果这两者都无你可以使用。

  致于“收集在日本的类似百科全书里头了”,须看是其买断了版权还是作为知识性词条收录,是前者其就所有了版权,是后者你不侵它权。你可以看看这本书的前言后记是如何说明的。

  至于法条,你可以看看版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通则、知识产权法,最好看看日本的相关法律,因为你懂日语我不懂。

有哪些比较值得看的古书古籍呀,可以推荐一下吗?

看本《今古奇观》(又名《拍按惊奇》)都是些小故事,不长,意韵深。想修身一定看看《大学中庸》,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尤其是当今社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