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纸是什么三年级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4收藏

至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纸是什么三年级,第1张

至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纸是麻纸。

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此外,新疆罗布泊和西安灞桥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但这些纸都比较粗糙,原料是麻或丝絮。

麻纸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由东汉蔡伦改进,成为中国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之一。麻纸是一种大部分以黄麻、布头、破履为主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麻纸有多种,如白麻纸、黄麻纸、麻布纹纸、桑麻纸等,但主要分白、黄两种。

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纸纹均宽,约一指半。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但这都是蔡伦纸出现之后的麻纸。其实,麻纸的历史非常久远。在西汉时期,用于书写的最初的麻纸已经出现。

麻纸的特点是纤维长,纸浆粗(纸表有小疙瘩)纸质坚韧,虽历经千余年亦不易变脆、变色;外观有粗细厚薄之分,又有“白麻纸”、“黄麻纸”之别;其抄纸帘纹间距二三公分、三四公分、五六公分不等;

有的横帘纹和竖帘纹相交,间距竖约一指半;背面未捣烂的黄麻、草迹、布丝清晰可辨;可作为可靠的古籍鉴定依据之一。隋唐五代时的图书(碑帖装裱)多用麻纸,宋元时已不占主要地位,明清时麻纸的使用更为稀少。麻纸后人伪造极难。

麻纸的起源

《新唐书·艺文志一》:“ 大明宫 光顺门 外, 东都 明福 门外,皆创集贤书院,学士通籍出入。既而太府月给 蜀郡 麻纸五千番。”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南朝 书家写字多用麻纸,麻纸别称布纸,就是用破旧麻布制造的纸。麻纸可供二 王 ( 王羲之 、 王献之 父子)写字,精美可以想见。”

西汉就有,东汉时蔡伦加以改进,使麻纸制造得到普及。由汉至唐,麻纸一直是产量最大的纸。自宋以后,由于造纸业的发展,麻纸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别的纸类所代替。

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出土了公元前49年的西汉麻纸;

1942年,居延查科尔帖也出土了西汉有字麻纸;

1957年,西安灞桥古墓中出土了公元前140--前87年的西汉麻纸----“灞桥纸”;

1973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发现两张公元前52年西汉麻纸残片,称为“居延纸”。

1978年,在陕西扶风县中颜村汉代窖藏中,出土了三张西汉时的麻纸“扶风纸”。

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的两汉麻纸----“马圈湾纸”,

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汉初年文、景二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的放马滩“纸地图”。

1990年,在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有多张字麻纸,并被确认为武帝至昭帝(前140-前74)时物。

只是这些麻纸在制造上还比较粗糙,后来的麻纸皆宜于书写或印刷,而且经久耐用,很受人们看重。

秦始皇的祖籍其实在今天甘肃天水的礼县。

秦人本是古华夏族西迁一支,早在殷商时期,就受商朝天子器重,负责戍守西方边境,对抗夷狄。秦人累积战功,被商朝封为诸侯。

到了周朝,秦人参与了武庚挑唆的三监之乱,被周公贬为庶人,继续西迁。周孝王时,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封为附庸,从此世代为周朝养马,同时戍守西陲。公元前821年,造父击败西戎,被封为西陲大夫,并赐以犬丘为其封地。

这是秦人第一块封地,就是在今甘肃天水的礼县。所以,早代的秦国国君的陵墓都在甘肃天水,所以可以认为是秦始皇嬴政的祖籍。

后来,周朝东迁,秦襄公负责护送,周平王将周人发源地岐山一代给了秦人,并发话,今后从西戎手里的土地,皆赐予秦人所有。

从此,秦人诸代国君与西戎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征战,除了获得了西戎的土地,还练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无形中为今后能统一全国早早的做好了军事准备。“清华简”的出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表明,秦人绝非戎人,而是地地道道的东方华夏族人。

扩展资料

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其最大的成就就是统一了中国。他的伟大成就让学者们对他充满好奇心,秦人的发展渊源一直是人们谈论研究的热点。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发现,引起了世界的震惊。众多历史考古研究者、专家纷纷开始寻找秦人的陵园。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发现秦人有四大陵园。早前,只发现三处陵园,分别是芷阳陵园、始皇陵园和雍城陵园,位于陕西。

1993年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发现了古墓群。墓里有许多珍贵的文物,还有秦人制造的青铜器,金器等,上面刻有铭文“秦公作铸用鼎”。古代人迷信风水,特别是墓地的地理位置,讲究更大。这个墓的风水、地势十分符合秦人帝陵的选址标准。众多考古学者、专家都认定这个古墓群就是秦人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

据史书《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的祖先最早生活的地方是“西犬丘”,后来因为牧养马匹有功劳,被受封诸侯还有领土,附庸在周的旁边,最终建立了秦国。“西犬丘”是秦人强大、文化发展的发祥地和根基,而礼县在古代的别称就是“西犬丘”。

-秦始皇

《屏风》:“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众所周知在古代,屏风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做装饰作用,其二则是做隔挡,因男女有别,若有异性想要进行交谈,就必须得以屏风相隔,否则会被视为有违礼制。屏风的材质各有不同,有金、玉、木、石、绢、琉璃、不锈钢等等,而今天要说到的这件宝物,则是1982年甘肃出土的17块石板屏风。

01

这个故事的起源还要从隋朝的粟特人说起。古籍中所记载的粟特人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而是来自于伊朗的中亚古族,这是一个非常弱小的民族,但他们的生命力却出乎意料的顽强,尽管周围的国家政权如何欺负他们,他们都没有灭绝。

▲粟特人雕塑

后来到了汉朝时期,或许是这些粟特人实在是受不了周围国家的欺压,他们便举家迁移。一开始还只是在中国的新疆、甘肃活动,但后来因为交通的发展,且丝绸之路也被开发了出来,他们便顺着这条路辗转到了我国内陆各地,在辽宁、江苏等地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考古学家也是挖出了他们的古墓,才研究出他们的活动范围。

▲专家考古现场

而这17块石屏风就出自这些粟特人的古墓之中。1982年,在甘肃省天水市,工人们正在修水利工程,却没想到一下子挖出了青砖。在文物大量出土的年代,这些工人自然意识到这下面可能有大量的文物,于是他们除了保护现场安全之外,还立刻给当地的博物馆打了电话,让他们过来查看这下面是否存在文物。

02

当考古学家赶到之后,立马对这里进行了勘测,对这座古墓也进行了清理,这一番忙活以后,他们终于在这里找到了金钗、鸡首瓶等珍贵文物,而最后就只剩下17块石屏和墓坑主人。只不过这主人和他的棺材已经腐烂了,于是专家们又把这里清理干净,将石床和屏风一起带回了博物馆。

▲墓中石床照片

经过检测,这石床和屏风的石质都偏松软,经这么多年的历史竟然还屹立不倒,也真是奇迹,而这17块屏风上面的壁画也是栩栩如生,就像是刚画上去一般,一眼望去,当年的富丽堂皇就被尽收眼底。不过,虽然这套屏风看上去十分珍贵。但因为这也是首次从天水市出土的屏风,专家们也很难分辨其价值,只把他们当作是一个隋朝时期的贵族墓葬。

▲屏风细部照片

且因为这个墓地已经被盗墓贼洗刷过了,剩下的文物也只是比较普通的东西,所以考古学家们也不太重视这里,发掘报告也是十年之后才公布出来。至于这些看似富丽堂皇的石屏风,则被考古学家们丢在了仓库,当作是没什么用处的废石。

03

就这样,石屏风一直在仓库里待了30年,等到它的同类从山西、陕西各大外墓地里出土之后,它才重新被考古学家拾起。2010年,他们从博物馆的仓库里立马将这些石屏风翻找出来,或许是因为在仓库的30年对它们有一些损害,因此专家们又不得不先开修复工作。

▲修复完成的屏风

等这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他们便拿去给国家文物鉴定小组鉴定,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石屏风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简单来说,这17块被遗弃在仓库30年的石头是国宝级文物。因为这套屏风代表的是北周后期至隋唐时期的贵族墓葬文化,对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的研究都大有帮助。

看完这个鉴定结果,天水市的考古学家也是十分震惊:我们真是错大发了。这么珍贵的文物竟然被当作是废石放在仓库里,埋没了整整三十年,若当时能及时求助更多的人,或许在历史研究上又可以领先一大步。

结语

国宝级文物虽被忽视这么多年,但幸运的是人们还有补救的机会,在当时被修复鉴定出来,大家都还能一睹其风姿。古文物一直是我们见证历史的重要证据,每一次文物出土,都代表着一段历史的重现,不过,这些历史的再现都离不开考古学家的付出。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至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纸是什么三年级

至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纸是麻纸。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