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脾丸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9-23浏览:4收藏

泻脾丸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千金翼》卷十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泻脾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外台》卷十六引《深师方》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泻脾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3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泻脾丸 1 拼音

xiè pí wán

2 《千金翼》卷十五 21 方名

泻脾丸

22 组成

干姜3分,当归3分,桂心3分,葶苈3分(熬),狼毒半两,大黄半两,芎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汗)半两,白薇半两,附子(炮去皮)半两,甘遂半两,吴茱萸半两。

23 主治

毒气在脾中,流肿腹满短气,食辄防响不消,时时微下。

24 泻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饮送下,1日3次。

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 《外台》卷十六引《深师方》 31 方名

泻脾丸

32 组成

黄芩5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熬)5分,泽泻5分,通草5分,芎5分,桂心5分,白术5分,干姜5分,茯苓6分,黄耆6分,干地黄6分,附子2分(炮),麦门冬4分(去心)。

33 功效

调中,利饮食,除胃中积聚寒热,长肌肉,令人光泽。

34 泻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丸,1日3次。

35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6 用药禁忌

忌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葱、酢、芜荑等物。

古籍中的泻脾丸 《外台秘要》:[卷第十六]泻脾丸主脾气不调及腹满方三首

和服如梧子。二丸。日三服。忌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葱酢芜荑等物。(出第十三卷中)千金翼泻脾丸。主脾气不调

《脉经》:[卷六]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

大便不利,其脉微缓而长,此为可治。宜服平胃丸、泻脾丸、茱萸丸、附子汤。春当刺隐白,冬刺阴陵泉,皆泻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脾脏脉论第一

大便不利,其脉微缓而长,此为可治,宜服平胃丸、泻脾丸、茱萸丸、附子汤。春当刺隐白,冬刺阴陵泉,皆泻

《脉经》:[卷二]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宜服紫菀丸、泻脾丸,针灸胃脘,泻之。关脉细,虚,腹满。宜服生姜茱

《普济方》:[卷二十二脾脏门]兼理脾胃附论

张仲景(2世纪中~3世纪),名机,南郡涅阳人。涅阳一地,究属现今何处,其说不一。有认为是今湖北省枣阳县,也有认为是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但多数学者认为系今河南南阳。其生卒年月亦不可确考,较华佗略晚。《后汉书》与《三国志》均未为张仲景立传,其生平事迹,仅零星散见于一些书籍中,这给我们研究张仲景的生平带来很大困难。有关张仲景的最早记载见于晋太医令王叔和《脉经》,书中保存了不少《伤寒论》遗文,不过在《脉经》序中只说:“仲景明审,亦候形证”,语焉不详。其后晋代皇甫谧距离仲景的时间也很近,仅次于叔和,他曾推赞说:“仲景垂妙于定方”,并在其《甲乙经》序文中叙述了一段仲景见王仲宣“候色而验眉”的事迹,并接着说;“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晋代葛洪《抱朴子》有“仲景开胸纳赤饼”的记载,有人据此认为仲景也做过较大的外科手术,此说尚待研究。其后《太平御览》所引《何颙别传》亦载有仲景见王仲宣事,并有“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颙,独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卒如其言”的记载。至北宋的林亿等在《校正伤寒论·序》中说:“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唐代甘伯宗)《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其所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其中据《名医录》提出仲景曾做过长沙太守,故时被人称为“张长沙”,其方书亦被称为“长沙方”。然而仲景是否做过长沙太守的问题,近半个世纪来颇有争议。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名医录》所载缺乏旁证,不理不达,持否定态度。

《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著,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

《脉经》—魏晋王叔和著,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

《肘后备急方》—东晋葛洪著,临床第一部急救手册

《三国志》—西晋史学家陈寿著

《华阳国志》—东晋时成汉常璩著

《搜神记》—东晋干宝著

目录 1 拼音 2 《千金》卷十五 21 方名 22 泽漆茱萸汤的别名 23 组成 24 功效 25 主治 26 泽漆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泽漆茱萸汤 1 拼音

zé qī zhū yú tāng

2 《千金》卷十五 21 方名

泽漆茱萸汤

22 泽漆茱萸汤的别名

泽漆汤

23 组成

泽漆2分,海藻2分,青木香2分,吴茱萸3分,茯苓5分,白术5分,桔梗5分,芍药5分,当归5分,大黄1分。

24 功效

破水逐积,温理中土,祛邪养正。

25 主治

小儿夏月暴寒,寒入胃则暴下如水,四肢被寒所折则壮热,经日热不除,经月许日,变通身虚满腹痛,脉微细。

26 泽漆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4升,煮取1升半,200日至1岁儿1服2合半,1岁以上至2岁1服4合。

27 附注

泽漆汤(《圣济总录》卷七十八)。《圣济总录》有犀角。

古籍中的泽漆茱萸汤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八]冷泻第五

,蜜丸如麻子大。以粥饮服二丸,立验。《千金》泽漆茱萸汤治小儿夏月暴寒,寒入胃则暴下如水,四肢被寒所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八脉法]三关主对法第六

关上脉弦,胃中有冷,心下厥逆。脉弦胃气虚,宜服茱萸汤,温调饮食,针胃脘补之。关上脉弱,胃气虚,胃中

《脉经》:[卷二]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脉弦,胃中有寒,心下厥逆,此以胃气虚故尔。宜服茱萸汤,温调饮食,针胃脘,补之。关脉弱,胃气虚,胃中

《婴儿论》:辨上焦病脉证并治第六

。去滓。分温服。喘咳气逆。痰息烦动。其脉沉弦者。泽漆汤主之。泽漆汤方泽漆(一钱)半夏(五分)紫参(五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九产后诸疾门]产后血风血虚浮肿

眼胞见《脉经》。即眼睑。

眼睑中医称为胞睑、眼睑、眼胞(《脉经》)、目睥、目胞(《张氏医通》卷八),是眼的最外部分,包括上睑(又称上胞、上睥)和下睑(又称下胞、下睥),有保护眼球的作用。见《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卷上:“胞者,上胞也,睑者,下睑也。”故又称上胞、下睑。

眼胞为位于眼眶前部,覆盖于眼球表面的软组织。分上、下两部分,有保护眼球的作用。上、下眼睑间的裂隙称睑裂。正常睁眼时,上睑缘可达角膜上缘下2毫米。上下眼睑相连处为眦。靠近鼻侧为内眦,靠近颞侧为外眦。内眦处有肉状隆起为泪阜;泪阜周围的浅窝为泪湖;泪阜外侧有一淡红色纵行皱褶,称半月皱襞。眼睑的边缘称睑缘,睑缘前唇有2~3行排列整齐的睫毛,后唇有睑板腺开口,前、后唇之间称唇间线或灰白线。

详见百科词条:眼胞 [ 最后修订于2017/11/13 0:16:45 共83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泻脾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千金翼》卷十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泻脾丸的用法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