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好的,能帮我翻译一下这段吗? 100分求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3收藏

古文好的,能帮我翻译一下这段吗? 100分求之,第1张

世间万物的规律,就是丧失的很多而补充得不够,这就是为什么虚比实好,不足比过剩好。这个的意思是很博大的,道理是很深奥的,趣意是很值得玩味的,万事万物的现象和规律都是不谋而合的,(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这个不会翻)(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亦。这个也不会)但如果刻意去找寻其间的规律,发掘隐藏在期间的奥秘,探索其间的真正要领,则会目无全牛,看不到事物的全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 这个不会翻译),而被世人推崇的豪杰,都是被时世造就的。

这好像是老子的《道德经》里面的。所以说这是最朴实的道理。但他不只是练武最朴实的道理,而是哲学。

五脏六腑的精气,都会在眼睛中表现出来。 精气的“案(不知道怎么翻译,反正不是桌子的意思)”是眼睛,骨的精气是瞳仁;筋的精气是黑眼(眼睛中黑的部分),血液的精气是脉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不懂,不会翻,只知道白眼是眼睛中白的那部分),肌肉的精气(精气也许应该翻译成作用)是约束(约束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和脉络一起连接成一个体系。上面连接脑部,后面连接到项中(这个是什么部位?),所以脖子出了问题,是因为那人身子虚弱,(其人深不会翻译)就会随着眼睛的那个体系而进入大脑,(入手腼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会致使脑转(头晕?)脑转就会导致眼睛的那个体系“急”(反正就是不好的现象)眼睛的那个系统“急”了,就会眼花。精气亏损,承载精气的器官(不会翻,好象是不兼容、相冲突的意思)就会导致精气发散,精气发散则会视力产生障碍,视力有障碍了就会看东西的时候看到2个影象(类似于喝醉酒后眼睛前面的东西都变成了2个)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阴极(是什么东西?)在一个地方,怎么能扯到另一个地方上去?(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之类的东西,听说过N次,但不知道什么意思。再下面的都是什么阴阳的理论关系,搞不明白的)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脑疽的病因病机 5 脑疽的辨证治疗 51 实证 52 虚证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脑疽的穴位 2 治疗脑疽的方剂 3 治疗脑疽的中成药 4 脑疽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脑疽 1 拼音

nǎo jū

2 英文参考

carbuncle in nap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nape carbuncl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cerebral carbunc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脑疽(nape carbuncle)为病名[1]。出《集验背疽方》。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属虚者又称为脑烁[1]。是指生于项部,易致内陷的有头疽[2]。

4 脑疽的病因病机

脑疽患部为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1]。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1]。

5 脑疽的辨证治疗 51 实证

脑疽初起患部色红发热,根束高肿,疮头如粟米,一个至多个不等[3]。疼痛剧烈,身热口渴,便秘溲赤,脉洪数,舌红苔黄者为实证[3]。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3]。可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外用金黄膏贴敷,腐肉不去用九黄丹或五五丹;若疮面大,腐肉难脱,则应手术切除,腐去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3]。

52 虚证

初起疮形平塌,根形漫肿,色晦暗,不甚疼痛,成脓迟,脓质清稀,神疲少食,面色无华,脉数无力,舌绛或淡者属虚证[3]。若偏于阴虚者,内服竹叶黄芪汤;若气血双虚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同时可加桑柴火烘法[3]。

有的文献记载本证患部忌灸及热烘法[1]。但当急灸足三里穴5壮,气海穴3~7壮,仍服凉血化毒药;或以骑竹马灸法灸之[1]。

6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久泄的穴位 2 治疗久泄的方剂 3 治疗久泄的中成药 4 久泄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久泄 1 拼音

jiǔ xiè

2 英文参考

chronic diarrhoe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久泄为病证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泄泻论》。又称久泻。指泄泻日久不愈,或兼见脱肛者。多因正虚气陷所致。治宜补虚、固涩。若因邪恋正虚,则宜扶正祛邪兼顾。[1]

久泻指泄泻之久延时日而不愈者[1]。《寿世保元·泄泻》:“大抵久泻,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剂,损其真阴,元气不能自持,遂成久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久泻,谷道不合,或脱肛,乃元气下陷,大肠不行收令而然。补中益气加诃子、肉果、五味、乌梅肉为丸,或四君子加防风、升麻。”

气陷泄泻指中气亏损,气虚下陷而致者。症见食后即泻,完谷不化,食减,消瘦,困倦,脱肛,自汗等。《医略六书·杂病证治》:“气陷泄泻,补中益气汤加羌、防。”“久泻脱肛,补中益气汤加粟壳、乌梅、五味、肉果。”《寿世保元·泄泻》:“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气虚也。”用益气健脾汤。《罗氏会约医镜·杂证》:“泄泻急而趋下,不能少停,此脾气虚而下坠也。”用甘缓汤。若大泻气脱不知人,口眼俱闭,呼吸欲绝,急灸气海穴,可进大剂参附辈温补。[2]

滑泄为病证名。见《华氏中藏经·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又称滑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滑泄,其泄不禁,泄久不止,大孔如竹筒,日夜无度。”常兼见饮食减少,手足厥冷或肿胀,形寒气短,消瘦,或发虚热等症。多因泄久气陷下脱所致。治宜固涩止脱,扶正祛邪。又分寒滑、热滑。寒滑者,脾肾虚寒,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或六君子汤加肉豆蔻、补骨脂、炮姜、肉桂之类,重者宜八柱散、扶脾丸、诃子丸等方。热滑者,中气下脱而热邪稽留,宜用固肠丸、诃子散等方。[3]

4

人们常说,元气足的人寿命就长,可见元气对于身体 健康 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元气又被称为真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人体非常重要。在中医眼里,元气是人体最重要、最根本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原动力。父母的先天精气是元气根基,跟肾中精气的关系非常紧密。同时,元气又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来进行充养。元气的先天之数已定,但是后天也能够进行补养。

在中医眼中,“元气”到底为何物呢?关于元气,很多中国的古籍中都有记载。

《论衡·无形》有记载如下:“人禀元气于天,各受寿夭之命……器形已成,不可小大;人体已定,不可减增。”

在《徐灵胎医学全书·元气存亡论》中关于元气是这样叙述的:“人之生死,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所谓定分者,元气也。”

由此可知,元气多数是生来注定的,如果先天不足,就需要后天滋养来补足元气。随着年龄的增长,元气都在不断被消耗,当一个人的元气耗尽,生命也就终止了。 当体内的元气不足时,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具体会有哪些表现呢?

一、原动力不足

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当人体的元气不足时,邪气就容易乘虚而入,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元气就像人体中的一部发动机,一旦发动机不运转,也就跑不动了。元气不足的人具体表现轻则怕冷、乏力困倦、缺少活力等,严重时则疾病缠身、久病不愈。

二、身体各个器官功能低下

五脏六腑失去了充足的元气,器官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肺的功能不足,就容易出现气喘、呼吸较弱等;脾功能不足,就容易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具体表现是不思饮食、腹胀、腹泻等。

三、生长、发育功能受影响

如果元气不足,对于小孩来说就会表现为发育不良,比如生长缓慢、体格体质落后等;对于成年人来说,具体表现为容易衰老、难以受孕等。

很多人都喜欢用人参来补元气,人参作为大补元气的一味名贵中药材, 但面对元气不足,用人参来补,这到底正确吗?

人参确实是一味补气的好药材,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元气亏损,在这种病理状态下服用人参确实能够起到补元气的作用,使元气恢复到接近生理状态。但是,对于 健康 人群来说,元气衰减处于正常状态,并没有需要补元气的地方,这时候吃人参就无法起到补元气的作用,反而变成身体的负担。因此, 人参用来补元气不能乱吃,只有真正有虚症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才能进行服用

想要补足元气,中医推荐艾灸补元气,既简单方便,补元气的效果却非常不错。

1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元气均结聚于此,是 养生 、吐纳、吸气凝神之处。关元穴作为一个保健强身长寿穴,具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等功效。

位置: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之处。

2艾灸气海穴

关于气海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记载:“气海者,男子生气之海也。”艾灸此穴具有有培补元气,固肾回阳的功效。

位置: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1寸半之处。

3艾灸神阙穴

肚脐这个位置就是神阙穴,也就是是脐带的部位,母亲就是通过肚脐将先天之气传给胎儿的。元气不足的人群可以通过艾灸神阙穴来恢复元气。

艾灸关元穴、气海穴和神阙穴的方法是:分别切一小片姜放在这三个穴位上,然后使用艾条同时来来灸这三个穴位。

总之,对于先天体弱、元气不足的人来说,要学会正确补足元气。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