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弘化碧和望帝啼鹃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1收藏

苌弘化碧和望帝啼鹃分别讲了什么故事?,第1张

苌弘化碧:

苌弘忠于职守。他在王室任职期间,极力辅佐周王,维护王室的尊严。为避王子朝之乱,帮助王室摆脱困境,苌弘和刘文公商定在瀍水以东的狄泉附近扩建成周城。

由于周王室财力匮乏,苌弘四处游说,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相传,因苌弘死得悲壮、死得冤屈,其血三年化为碧玉。

出自:战国时期庄子《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白话文:苌弘死在了蜀地,其血三年化为碧玉。

望帝啼鹃:

相传上古时代,蜀地有一位很贤明的部落首领,名叫杜宇,人们尊称他为望帝。有个叫鳖灵的人,到了蜀国,便去拜见望帝。望帝便任命他为蜀国宰相。

鳖灵一上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兴修水利,发展生产,让蜀地百姓重建家园。当鳖灵凯旋都城时,望帝亲自迎接,并决心禅让帝位,但又怕鳖灵不肯接受,便隐居到西山修道去了。

不料这鳖灵原是江湖的混混,劣根性未改,入主蜀宫后,不久便掏空了国库,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消息传到西山,望帝懊悔不已,郁郁病故。

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叫声十分哀怨凄苦,直至啼出血来。

出自:汉李膺《蜀志》: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望帝修道,化为杜鹃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白话文:望帝是蜀国的王,招募到了荆州人鳖灵,给他宰相之位。过了几年,望帝因为它的功劳很大,于是把王位传给鳖灵。望帝去修道变成了杜鹃鸟,到了春天就开始鸣叫,听起来非常凄惨。

扩展资料

杜鹃啼血:

闽东山区杜家村里有一户穷人家,家中三口人,母亲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年30余未婚,村里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八九。

有一天,杜大经过一处街坊歇肩的时候,由于担子太重,盐担滑下来,把一个小孩压死了。杜大被官府抓去,关在监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个人卖盐,奉养老母,十分困难。

弟弟说:“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个,你死便死三个。因为我力气小,挣的钱,不能养活母亲,二人都会饿死。”说着弟弟把哥哥推出门外,自已进了牢房。

过了两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来后并没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杜二灵魂化作杜鹃鸟,到处飞叫:“哥哥回来!哥哥回来!”

一边叫,一边口中滴出鲜血。鲜血滴处,长出了红杜鹃。此后,每年春天满山一片红杜鹃花,人们都说,这是杜二的红心与孝心。

用杜鹃鸟形容凄惨的原因:

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的传说和诗篇。

参考资料

-苌弘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关于清人的四部碑传集,每一部都有其价值和使用的方便,但是若作有清一代的总体检索,则要把这四部书一一找来,必费寻觅之力;设若查找这四部书断限时代的人物,如嘉道之际、同光之际,不知是在哪一部书里?是正编还是续编,抑或是续编与补编、三编?要解决这类不便,最好是将这四部书汇刻在一起。近人深感于此,连续出了三种合集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印的《清代碑传全集》,包含钱氏、缪氏、闵氏和汪氏四种书,系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陈金陵等编辑,十六开本,每页分三栏缩印,计二册, 1987年发行。编者对原书作了校勘,删去“三编”的六十六篇,免去与“补编”的重复。编者制作了《姓名字号索引》,将四部书的传主混合编码,以便读者迅速查到传记所在的页号。这个索引姓名为主,字号作参见条目,检字采用四角号码编排法。索引附有四角号码笔画对照表,便利读者使用不同方法检索。详见索引的《凡例》和《笔画索引》。

《清代碑传全集》问世的次年,即1988年,上海书店出版《清碑传合集》,也是十六开本,每页分上下两栏影印,分装五册,计四千四百五十页。第一册、第二册为钱氏书,第三册系缪氏续编,第四册是闵氏之补作,最后一册为汪氏书。前面关于各个碑传集传文的复印件,大多数是据这个本子复印的。这个本子页编有《人名索引》,检索方法与古籍出版社的索引不同,系以姓氏笔画为序。

台北文海出版社的本子。该社编辑并印行《中国名人传记丛编》,将清人的四部碑传集全部收入,并放置在一起,编成总目。分装四十四册,即正编十二册(1- 12),续编十册(13-22),补编十而册(23-34),三编十册(35-44)。制有人名、字号、谥号索引,依姓氏笔画编排;其对人名索引的制作颇下功夫,在人名下力求注出生卒年、字号、籍贯、旗籍、谥号,女性的丈夫姓名,对不知生卒年的则注明朝年。有了这样的说明,对区别同姓名的人特别有益,入康熙朝有两个做过两江总督的于成龙,一个是汉军旗人,一个是山西永宁人,不作这类说明,要找汉军于成龙的传文,可能翻阅的却是山西于成龙的传记,岂不费事,有了文海版的索引就不会发生这类问题了。详见附录。

清代碑传汇集本的行世,在两方面便利了读者,一是有清一代人物碑传文的全本,令读者觅书方便;二是备有索引,且检索方法多种,使读者能够利用其熟悉的方法迅速查检。

符合鲁班尺的大门尺寸是多少 一寸(32厘米)为鲁班尺中的“财”;六寸(192厘米)为“义”;一尺六寸(512厘米)为“财”;二尺一寸(672厘米)为“义”;二尺八寸(896厘米)为“吉”;三尺六寸(1152厘米)为“义”;五尺六寸(1792厘米)为“吉”;七尺一寸福2272厘米)为“吉”;七尺八寸(2496厘米)为“义”;八尺八寸(2816厘米)为“吉”;一丈一寸(3232厘米)为“财”,这些都是吉利的尺寸,可应用在室内布局各个方面。小单扇门宜开二尺一寸,即672厘米为义门;单扇门宜开二尺八寸,即896厘米,为吉门;小双扇门宜开四尺三寸一分,即 13792厘米为吉门;双扇门宜四尺三寸八分,即14016厘米,为财门;大双扇门宜开五尺六寸六分,即18112厘米,为吉门。

望采纳!希望帮助到你

鲁班尺大门吉数 鲁班尺上的门洞吉数若换算为公制尺寸,通常吉数尺度有:21~23 cm、40~42cm、60~62cm、81cm、88cm、 89cm、106~108cm、126~128cm、133cm、146cm、155cm、171~176cm、191~198cm、 211~216cm、231~236cm、241cm、253~256cm、261~263cm、275cm、281~283cm, 一般而言,现代门的高度都不超过283cm,对于普遍的住宅,大门宽度(即见光 度,是门框内壁的水平距离,不包括门框的厚度)多为108cm,高度多为212cm 左右,而房门的宽度多为81cm,高度多为198cm,这样的尺度是大众皆宜的。

鲁班尺的大吉尺寸:0-54 厘米,162 -268 厘米;,375 -483 厘米,591 -698 厘米,805 -913 厘米,102 -1127 厘米,1234 -1342 厘米,1449 -1556 厘米,1664 -1771 厘米,1878 -1985 厘米,2093 -2201厘米,2308 -2415 厘米,2522 -263 厘米,2738 -2845 厘米,以上的数字为 大吉可用于门窗 以下资料供你参考 入户门一般是指院门。鲁班尺,一尺429 公分,一般院门高5 尺=4295=2145 公分。单门宽2 尺=4292=858 公分,多数人做86 公分。双门862=172 公分。 正厅的大门小一点,一般用丁兰尺,一尺39 公分,门高5 尺=395=195 公分, 单门宽2 尺=392=78 公分,双门782=156 公分。

鲁班尺的吉数指的是门框内空还是门扇宽 鲁班尺现在主要用于和风水有关的尺寸测量。如果是门框尺寸,鲁班尺应该测量的是门扇的高和宽。塑钢和铝合金门窗同样是测量最宽处哦!希望对你有用:) 另外,现在鲁班尺还有英尺的,不过在国内,建议你用采用市尺和CM单位的。注意二者吉凶是完全不一样的哦,需要根据业主的所属地域进行选择。

现代尺寸大门吉数 以下这些都是吉利的尺寸,大门符合天地人三才,为福绿寿三喜门,可应用在室内布局各个方面。

1寸(32厘米)为鲁班尺中的“财”;

6寸(192厘米)为“义”;

1尺6寸(512厘米)为“财”

2尺1寸(672厘米)为“义”

2尺8寸(896厘米)为“吉”

3尺6寸(1152厘米)为“义”

5尺6寸(1792厘米)为“吉”

7尺1寸(2272厘米)为“吉”

7尺8寸(2496厘米)为“义”

8尺8寸(2816厘米)为“吉”

1丈1寸(3232厘米)为“财”

小单扇门宜开2尺1寸: 即672厘米为“义门”

单扇门宜开2尺8寸: 即896厘米为“吉门”

小双扇门宜开4尺3寸1分:即13792厘米为“吉门”

双扇门宜4尺3寸8分: 即14016厘米为“财门”

大双扇门宜开5尺6寸6分:即18112厘米为“吉门”

财门或义门:

1、宽1470高1910

2、宽1547高2180

鲁班尺上的“本”位和“财至”位有什么不同

一、鲁班尺也称班尺、门尺、门光尺、八字尺。鲁班尺属于中国传统的建筑用尺,用于控制家具、宅居的尺寸。通过鲁班尺的控制的结果,正好避开了次生波的共振频段。装修家居、选购家具时,用鲁班尺量一下,尽量选择尺寸吉利的。其实,这“鲁班尺”不是“尺”,而是一种对照表。 1鲁班尺=1368市尺=456厘米; 通常情况下,长度单位是有“进位制”的;例如:1市尺=10寸,1寸=10分,即这是10进位制。而“鲁班尺”却无“进位制”,只有文字标注吉凶。第一排八个字“1财、2病、3离、4义、5官、6劫、7害、8本”。

二、鲁班尺使用方法:

1、吉凶判断:曲尺,长度10市寸,即1市尺;每寸用颜色标注,分别是:一白、二黑、三绿、四碧、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以寸为准,一寸、六寸、八寸为吉;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门的尺寸要落在一寸,六寸,八寸位置上,这样才是好门。

2、鲁班尺量与曲尺搭配使用:市场上卖的鲁班尺标有红色和黑色,把所需长度落在鲁班尺“红色”上,则为吉。然后用曲尺量,若所需长度搭在曲尺“白色(一白、六白、八白)”上,则为吉

希望能帮到你 望采纳答案

鲁班尺大门吉数3,9米是吉数吗 鲁班尺大门吉数,3,9米在“财”字,是吉数。

鲁班尺大门吉数查询 以下这些都是吉利的尺寸,大门符合天地人三才,为福绿寿三喜门,可应用在室内布局各个方面。

1寸(32厘米)为鲁班尺中的“财”;

6寸(192厘米)为“义”;

1尺6寸(512厘米)为“财”

2尺1寸(672厘米)为“义”

2尺8寸(896厘米)为“吉”

3尺6寸(1152厘米)为“义”

5尺6寸(1792厘米)为“吉”

7尺1寸(2272厘米)为“吉”

7尺8寸(2496厘米)为“义”

8尺8寸(2816厘米)为“吉”

1丈1寸(3232厘米)为“财”

小单扇门宜开2尺1寸: 即672厘米为“义门”

单扇门宜开2尺8寸: 即896厘米为“吉门”

小双扇门宜开4尺3寸1分:即13792厘米为“吉门”

双扇门宜4尺3寸8分: 即14016厘米为“财门”

大双扇门宜开5尺6寸6分:即18112厘米为“吉门”

财门或义门:

1、宽1470高1910

2、宽1547高2180

鲁班尺上的“本”位和“财至”位有什么不同

一、鲁班尺也称班尺、门尺、门光尺、八字尺。鲁班尺属于中国传统的建筑用尺,用于控制家具、宅居的尺寸。通过鲁班尺的控制的结果,正好避开了次生波的共振频段。装修家居、选购家具时,用鲁班尺量一下,尽量选择尺寸吉利的。其实,这“鲁班尺”不是“尺”,而是一种对照表。 1鲁班尺=1368市尺=456厘米; 通常情况下,长度单位是有“进位制”的;例如:1市尺=10寸,1寸=10分,即这是10进位制。而“鲁班尺”却无“进位制”,只有文字标注吉凶。第一排八个字“1财、2病、3离、4义、5官、6劫、7害、8本”。

二、鲁班尺使用方法:

1、吉凶判断:曲尺,长度10市寸,即1市尺;每寸用颜色标注,分别是:一白、二黑、三绿、四碧、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以寸为准,一寸、六寸、八寸为吉;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门的尺寸要落在一寸,六寸,八寸位置上,这样才是好门。

2、鲁班尺量与曲尺搭配使用:市场上卖的鲁班尺标有红色和黑色,把所需长度落在鲁班尺“红色”上,则为吉。然后用曲尺量,若所需长度搭在曲尺“白色(一白、六白、八白)”上,则为吉

鲁班尺测量大门吉数 鲁班尺吉数尺寸是测量大门的好办法。

鲁班尺门是如何量,窗是如何量?还有其他家具如何量,量发, 我们现在按公制429厘米为“门光尺”一尺的长度来换算:小单扇门,营造尺二尺一寸,门光尺为1167寸,为公制6257厘米,其计算方法为:210÷0181167,1167×53626257,或一个鲁班尺长度429+367×5362,计算方法下同。换算的结果:般尺正在‘义”上,吉;单扇门,营造尺二尺八寸,门光尺为1556寸,为公制8343厘米,般尺正合‘吉’上;双扇门营造尺四尺三寸一分,门光尺为2394寸,为公制12836厘米,般尺为‘本’门,正在‘吉’上;如财门营造尺四尺三寸八分,门光尺为2433寸,为公制13046厘米,般尺正合‘财’上,吉;大双扇门,营造尺五尺六寸六分,门光尺为3144寸,为公制16858厘米(566÷018×5362,或1287+744×5362),般尺正合‘吉’上。以上以公制429厘米为鲁班尺一尺的长度换算的吉凶结果,完全与古籍记载的曲尺与门光尺换算的结果相符,可以说现代公制约429厘米为鲁班尺一尺的长度是准确的。

古人建房非常重视尺寸,建筑设计师常用压白尺(营造尺、曲尺)决定房屋整体的空间尺度,如高度、进深、面宽等,木匠则用鲁班尺来丈量裁定门口的尺寸。现代社会也有许多人是按“鲁班尺”量度的结果去制作或购买门窗、家俱等,尽量选择鲁班尺吉利的尺寸,不用不吉利的尺寸。

《阳宅十书》云:“夫人生于大地,此身全在气中,所谓分明人在气中游若是也,惟是居房屋中气,因隔别所通气,只此门户耳,门户通气之处,和气则致祥,乖气至此则致唳,乃造化一定之理,故古之先贤制造门尺,立定吉方,慎选月日,以门之所关最大故耳。”这段话,体现了风水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视门户为咽喉。在“天人合一”的心理背景下,出入由之的大小门户,被臆想出“和气、乖气,致祥、致戾”的意蕴。造门安门,成为举足轻重的事。在古人看来,门户得体,顺应天地造化,不悖自然规律,能同人们生存其间的“气”和谐则致祥,否则“乖气则致戾”。

大量的实例证明门的尺寸确实对阳宅有不可轻视的致吉致凶作用。阳宅以门作为气口,通过门来接纳外界之气,进来的可能是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的“生气”,也有可能是有害于人身心健康的“病气”或不吉之气,其关键是气口的尺寸大小,大小合适的气口才能将“生气”纳入户内,把其他不吉之气拦之于门外。用现代科技理论来解释,门类似于微波谐振腔,不同尺寸的门对不同波段的微波具有不同的谐振效应,而不同波段的微波对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活动有不同的影响。

如今在农村的某些地方,木工师傅常说古代流传下来的口决:“街门二尺八,死活一齐搭。”即住宅大门宽至二尺八寸(约90厘米),家庭婚丧用的较大器具如轿舆和棺材均可通过,而这个尺寸恰恰也是符合“鲁班尺”吉利数的,这实际上也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总结而来的。

鲁班尺吉凶选择原则,是以“财义官本”为吉,但即使是吉度尺寸,坊间也有区别用法,如义门主要用在学校,官门主要用在官衙及官宦人家,一般老百姓常用的是吉(本)、财二字。也有规定八个字使用范围的:1)财字门,用于一般民户人家;2)病字门,用于医疗、药堂行当;3)离字门,用于一些流动行当;4)义字门,用于学堂和一些民户;5)官字门,用于官府衙门;6)劫字门,多用于牲畜圈门,也用于司狱;7)害字门,与劫字门相同;8)吉(本)字门,用于店铺。

在吉凶意义的进一步选择上,进户门的尺寸最好是:迎福、横财、财至、大吉;主卧室门的尺寸最好是:财至、进宝、兴旺、六合;儿童房门的尺寸最好是:登科、贵子、大吉、益利等。

>>

鲁班尺大门吉数3,9米是吉数吗 是吉数放心使用吧

古代鲁班尺长4608厘米,现代两种鲁班尺长度分别为429厘米和504厘米。

鲁班尺,全称“鲁班营造尺”,亦作“鲁班尺”,为建造房宅时所用的测量工具,类今工匠所用的曲尺。鲁班尺长约4608厘米,相传为春秋鲁国公输班所作,并呼之为“门公尺”。

又称“角尺”,主要用来校验刨削后的板、枋材以及结构之间是否垂直和边棱成直角的木工工具。1市尺=08鲁班尺。鲁班尺产生不久即融合了丁兰尺,后又融入寸、厘米。是度量、矫正的重要工具。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在风水文化、建筑文化中表现最为广泛。

扩展资料:

古籍记载,“鲁班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间有八寸,一寸准曲尺一寸八分。”“曲尺”即古代木工匠师用木工尺,其长度与历代朝廷工部颁布的营造尺相同。

因明清时期的营造尺长32厘米,故鲁班尺的长度为4608厘米,鲁班尺每寸为576厘米。古代流传下来的鲁班尺并不多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把鲁班尺,长46厘米,与古籍记载的鲁班尺长度非常接近。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鲁班尺

虢仲受封

西虢国的始封君是王季的第二子、周文王的异母弟虢仲。虢仲与周文王的母弟虢叔都担任周文王的卿士,辅佐文王立有大功。 周文王执政时与二人关系密切,遇事多向他们咨询意见。 武王克殷后,大规模分封同姓诸侯。出于为安抚四方诸侯、保卫西周王畿领土的安全以及便于周王室向东扩展领土的需要,虢叔被封于制(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虢仲被封于雍,二人分别把守西周的东西屏障虎牢关和大散关。而虢叔作为周武王、周公旦的老师,比虢仲更加受到周王室的器重, 但是因为早逝,其后代袭爵封于制。

由于先秦文献和考古资料缺乏东、西二虢建国的记载以及史料注释的矛盾,后代学者对于东、西二虢的始封君存在争议。但是现在基本认定,虢仲封西虢,虢叔封东虢。虢仲后裔东迁三门峡南虢,虢叔后裔虢序复封夏阳,称为北虢。

虢叔虽然早逝, 但他的后代却在周成王时期担任要职。《逸周书·王会篇》记载郭叔在周成王朝见各诸侯、方国的诸侯之会上位于堂下的东面,替天子登录礼品,所佩戴的冠冕上无垂珠。

虢国氏族

自周成王之后文献资料缺乏西虢国事迹和人物的记载,但青铜器的金文提供了虢国人物的信息。《班簋铭文》记载有周天子命毛伯代替虢城公的职位。郭沫若根据清代梁诗正的《西清古鉴》一书认为虢城公为西虢国开国国君虢仲,名遣,在周成王时期担任师保一职。刘心源、杨树达、于省吾等学者认为班簋的器主“班”即《穆天子传》中周穆王的重臣毛班,虢城公应为周昭王、穆王时期人。

金文中记载的虢国人物有虢伯(白)、虢仲、虢叔、虢季四个氏族。朱凤瀚认为虢季氏出自西虢国,三门峡虢国墓地中出土有虢季氏的青铜器,可证明虢季氏与虢仲为同宗。任伟的观点不对。李学勤认为虢国君主历代在西周王朝任职,而东虢国为子爵或男爵的小国(实际上应该公爵国,但国土面积相当于子男国),所以任职的虢君均应属于西虢国。

虢季氏的虢季子白、虢文公,有争议为虢季氏家族的虢季易父、师、师望、即和师臾,以及虢叔氏家族的虢叔旅,他们大多在西周王室担任诸如卿士、师氏(辅政、守卫王宫以及教育国内贵族子弟)、宫人(管理周王宫的贵族)之类的要职,其中可能有的同时兼任西虢国君主。但由于缺乏文献记载以及对金文考证的争议,无法确切断定其世系。

此外,《今本竹书纪年》中记载周懿王二十一年,虢公率兵攻打犬戎失利。周夷王七年,虢公率军讨伐太原(今甘肃省平凉市附近)之戎至俞泉,获得马千匹。蔡运章认为这两位虢公分别是即和师臾,郭沫若认为周夷王时期伐太原之戎的虢公是虢季子白,但这两种观点都有待考证。

虢公长父时期

主条目:虢公长父和周厉王与淮夷之战

虢公长父又称虢厉公,主要活跃于周厉王时期,担任卿士之职。周厉王时期,曾为西周南方屏障的鄂国国君鄂侯驭方联合淮夷、东夷发动大规模的叛乱,叛军深入伊水、洛水流域的西周腹地。周厉王调集西六师和殷八师派虢公长父征讨,甚至下达了“勿遗寿幼”的命令,但未能取胜。多亏大臣武公派属下禹调动兵车百辆、甲士200、徒兵千人参与作战,最终击退联军,俘获鄂侯,灭亡鄂国。周厉王随后又与虢公长父亲自率兵征讨淮夷至角(今江苏省淮阴市南)、津(今江苏省宝应县南)、桐(今安徽省桐城市北)、遹(今安徽省霍邱县西南),终于平定了这次叛乱。这场战争自周厉王三年开始,至周厉王十三年仍未结束,旷日持久的战争极大的损耗了周王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持续这场战争,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压榨国人,最终激发了国人暴动。而虢公长父作为这场战争的参与者和引发国人暴动的祸首,也背上了嬖臣的恶名。

虢季子白和虢文公时期

主条目:虢季子白、周宣王攻䞤狁之战和虢文公

虢季子白和虢文公都活跃于周宣王时期。虢季子白又称虢宣公。前823年,猃狁向西周发动大规模进攻,周宣王派尹吉甫击退猃狁后,又于前816年再次派虢季子白率军攻打猃狁。虢季子白在洛水北岸大败猃狁,斩首500人,俘获50人。虢季子白在班师回朝举行献俘礼时,又命属下不其率兵追击败退至洛水的猃狁,取得胜利。此战过后西周解除了猃狁之患,周宣王在太庙为虢季子白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来表彰他的功绩,赏赐他马匹、弓箭、彤矢和斧钺并赐予其征讨蛮夷的权力,此事迹都记载于《虢季子白盘铭文》中。王国维考证《虢季子白盘铭文》与周宣王时的“十二年正月朔三日”吻合,推断此盘铸造于周宣王时期;但郭沫若推断虢季子白盘铸造于周夷王时期。

虢文公在周宣王时期任卿士之职。周宣王在位时,不到千亩(今山西省介休市南)举行藉礼,虢文公曾劝谏周宣王,宣王不听。藉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仪式,耕种集体所有的藉田,具有鼓励集体耕作的作用。西周时期,原本属于集体所有的藉田,即公田变为天子、诸侯以及贵族私有,藉礼也成为在春耕、耨耘、收获时,天子、公卿百官举行仪式,监督和巡查庶人耕种、无偿占有庶人劳动成果的一种活动。有观点认为,井田制在周宣王时期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公田被大量私有化,周宣王承认了既定事实,相关的藉礼也被取消。

虢季子白盘 周宣王时期青铜器,一说为周夷王时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谗谀巧从的虢石父

主条目:虢石父和周幽王

虢石父又称虢公鼓,《季嬴铜鬲铭文》作虢硕父,主要活跃于周幽王时期。虢石父为人善于阿谀奉承并且贪图财利,周幽王重用虢石父为卿士,国人都怨声载道。虢石父又帮助周幽王废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这激怒了申后之父申侯。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及缯国杀周幽王与伯服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西周的灭亡与虢石父的辅政不当有直接的责任,但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前775年,虢石父攻灭了位于三门峡市的焦国,占据了它的城邑、封地和百姓,为虢国拓展了发展空间。

拥立携王的虢公翰

主条目:虢公翰和携王

虢石父之后的虢国君主是虢公翰,梁玉绳认为他可能为虢石父之子。周幽王死后,申侯、缯侯及许文公在申国拥立原来被废的宜臼为周天子,即周平王。而虢公翰则在携拥立周宣王之子余臣为周天子,即携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直到前750年,晋文侯攻杀携王,才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关于携王被拥立的细节,史料多有矛盾不同之处。虢公翰在不合时宜之时违背宗法制度拥立携王,使周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公开化、尖锐化,恶化了周朝的统治形势,也加快了平王东迁的速度。

西虢东迁

西虢东迁后形成的南虢和北虢,地跨黄河两岸,南虢称上阳,北虢称下阳,两虢实为一国。但由于史料记载混乱,造成南虢和北虢之间存在许多争议,其中南虢有虢叔、虢仲封国、西虢东迁和北虢南迁多种观点;北虢又有虢仲封国、东虢分支、西虢东迁和虢城公分支多种观点。最早辨明南、北二虢为一国的是清代学者赵一清,他指出下阳并非虢国国都,只是虢国的重要城邑。王先谦指出陕县与大阳隔河对岸,所以有上阳、下阳之分,又有南虢、北虢的称呼。对于东迁后的西虢,应称其为上、下阳之虢;南、北之虢;平陆—陕县之虢或三门峡之虢。

关于西虢国东迁的原因,传统的观点认为是为规避犬戎等游牧民族的袭扰。而西虢东迁的时间,史学界有厉、宣之际、宣王或幽王时期和随平王东迁三种观点。持厉、宣之际西虢东迁的学者认为:1三门峡虢国墓地最早的墓葬年代为宣、幽之际,而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及陶器带有明显的西周晚期的特征,包括墓主去世前后不久铸造的明器,有的铜器对应年代甚至在宣王之前。2王国维考证猃狁等游牧民族的东侵,在厉、宣之际是最为厉害的。3厉、宣之际关中地区频发的旱灾、周王室统治重心向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附近)转移以及对诸侯控制力减弱、西虢故地政治、经济、军事和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都是西虢在厉、宣之际东迁的原因。

持宣王或幽王时期西虢东迁的学者认为:1李丰通过对三门峡虢国墓地铜器的分期研究,认为西虢在虢文公时期东迁。2雷学淇认为西虢东迁在周幽王时期虢人灭焦之后。

持西虢随平王东迁说的学者认为:1《水经注·卷十八·渭水》引《太康地记》中明确记载了西虢国随周平王东迁。2西周分封诸侯的目的在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西虢国的封地是抵御西部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周天子是不会允许西虢国在周王室东迁之前迁移的。3周宣王时期多次击退游牧民族的进攻,缔造了宣王中兴,西虢国未受威胁到非东迁不可的地步。4俞伟超认为三门峡虢国墓地所出土的文物“形态变化不大,可见时代是很接近的”,其南的李家窑遗址文化层堆积不厚,可见延续的时间也不长,墓地和遗址所出土的器物和陶片“皆属一般所推定的两周之际的东西”,与古籍所记载的西虢随平王东迁的史实相符。5李学勤认为“如果不能在三门峡虢国墓地中找到确切属于西周的墓葬,还是要承认西虢随平王东迁的记载”。

西虢国东迁后,在故地存有支庶一族的小虢国,前687年被秦武公所灭。

虢宣公子白鼎铭文拓片 虢宣公子白鼎,周宣王时期青铜器,一说为周夷王时期,现藏于北京颐和园管理处

中兴之主虢公忌父

主条目:虢公忌父

平王东迁后,因先前虢石父和虢公翰的所作所为,使周平王失去了对虢国君主的信任,取而代之的是帮助平王东迁立有大功的郑国国君。郑武公、郑庄公两代国君在周平王时期都担任卿士的职务。前767年,郑武公攻灭了位于河南省荥阳市的东虢国。郑庄公时期,他的过分专权引起了周平王的不满。前722年,郑国国内发生共叔段之乱,共叔段战败后他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卫国率军攻打郑国,夺取了廪延(今河南省延津县北),郑庄公竟然调用周天子和虢国的军队攻打卫国南方边境。趁郑国内乱,时任虢国君主的虢公忌父积极参与王政,得到了周平王的信任。前720年,周平王为限制郑庄公的权力,想将郑庄公的权力分与虢公忌父,却遭到了郑庄公的强烈抵制,由此发生了周郑交质事件。周平王去世后,与郑庄公不睦的周桓王准备将王室政务交给虢公忌父掌管,结果激怒了郑庄公。郑庄公命祭足率军队割取了温地(今河南省温县)的麦子和成周的禾,由此周郑两国交恶。经过多年的努力,虢公忌父于前715年终于被周桓王任命为右卿士。

前718年,晋鄂侯去世,曲沃庄伯趁机发兵攻打晋国国都翼(今山西省翼城县西)。周桓王命虢公忌父攻打曲沃庄伯,曲沃庄伯败逃回曲沃。晋国国人立晋鄂侯之子光继位,为晋哀侯。这是虢国国君首次奉周天子之命干涉晋国内政。

虢公林父时的国力再衰

主条目:虢公林父和𦈡葛之战

虢公忌父死后,虢公林父继位。前707年,周桓王完全剥夺了郑庄公主政的权利,郑庄公于是不再朝见周天子。周桓王怒于郑庄公的无礼,于同年秋联合诸侯讨伐郑国。周桓王亲自统帅中军,虢公林父统帅右军及蔡、卫两国军队,周公黑肩统帅左军及陈国军队。而郑国方面,郑庄公采纳子元的建议,使用鱼丽之阵,由曼伯指挥右方阵,祭足指挥左方阵,原繁、高渠弥带领中军护卫郑庄公,双方大战于𦈡葛(今河南省长葛市东北)。郑军猛攻侧翼的陈、蔡、卫的军队,诸侯联军不敌败逃,继而引发周军的混乱。郑庄公命两翼部队合攻周军,周军大败,周桓王也被郑将祝聃的箭射中肩膀。𦈡葛之战的失利标志着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丧失,而周桓王不得不借助虢国的力量施行天子的余威,干涉其他诸侯国内政。

前705年冬,晋国再次爆发内乱,曲沃武公诱杀晋小子侯。次年冬,周桓王派虢公林父讨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败退回曲沃,周桓王立晋哀侯之弟晋侯缗为晋国君主。前703年,虢公林父再次联合芮、梁、荀、贾四国讨伐曲沃武公。

虢公林父曾在周桓王面前说大夫詹父的坏话,但周桓王没有相信。前702年,詹父率领王师讨伐虢公林父。同年夏,虢公林父被迫出奔至虞国,此后事迹不详。

亡国之君虢公丑

主条目:虢公丑

虢公林父之后在位的是虢国末代国君虢公丑。虢公丑在政治上重神轻民、残暴昏庸,拜丹朱神请土和夜梦蓐收是两个典型事例;军事上他兴师动众、滥用武力,在位期间数次发动对外战争。前673年,郑厉公联合虢公丑,帮助周惠王平定了王子颓之乱。前664年,虢公丑奉周惠王之命讨伐樊国,将前年背叛周惠王的樊仲皮押解至京师。前660年,虢公丑在渭汭(今陕西省华县渭河入河口地带)击败犬戎。前658年,虢公丑又在桑田(今河南省灵宝市境内)击败戎族。而虢国与邻国晋国的关系长期不睦是导致虢国灭亡最重要的原因。

前679年,曲沃武公攻灭晋侯缗,又用宝器贿赂周僖王,周僖王遂承认曲沃一支代替晋国国君成为诸侯,曲沃武公正式更名为晋武公,而此前屡次兴兵讨伐曲沃一支的虢国国君又转而支持晋武公。晋献公继位后,为彻底解决国内君位隐患,采纳士蔿的建议,唆使诸公子诛灭游氏家族,然后将他们集中起来筑城居住,最后派兵全部诛杀。侥幸逃脱的公子出奔至虢国,在他们的教唆下,虢公丑于前668年两次派兵攻打晋国,但未能取胜。晋献公在完全解除国内隐患后,决定灭亡虢国。前658年,晋献公派大夫荀息用屈地(山西省吉县东北)出产的马和垂棘出产的璧玉贿赂虞国国君,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虞公贪图晋国的宝物,不顾宫之奇的劝谏,率军回合晋国里克、荀息的军队,攻取了虢国的重镇下阳,随后命瑕父、吕饴甥驻扎于此。而虢公丑不顾亡国的威胁,反而兴兵攻打桑田的戎族。前655年,晋献公再次使用假道伐虢之计,向虞国借道。宫之奇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公,虞公不听。同年冬,晋军会和虞师夺取上阳,攻灭虢国,虢公丑出奔至东周京师。历经四百多年的虢国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晋国又以驻军为名,趁机攻灭了虞国。梁玉绳认为,晋献公攻灭虢国之后,将土地赐予晋惠公之舅虢射作为食邑。虢射本为允姓,后因食邑于虢而以虢为氏。

传说:

早在200万年以前,在中国就出现了大熊猫的群体,那时叫“貔貅”。据说在4000多年前四川龙安州(今平武县)的人民,曾把大熊猫献给治水有功的禹王。

《诗经》中也提到过大熊猫,如“献其貔皮”。到了唐代,大熊猫已经被视为珍贵的动物了。唐太宗在丹霄殿设宴赏赐10多名有功之臣时,就是把貘(音莫,即大熊猫)皮作为最高的奖赏赐给他们的。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扩展资料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中文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

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自此,首先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

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乡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在岷山藏族地区叫荡或杜洞尕(gǎ),平武白马达布人则叫洞尕;凉山彝族叫峨曲。所有这些地方名,虽称呼不同,而其含义与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无非都是说明它的体色白,或黑白,或体型似熊。 

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银狗,这是因为小熊猫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对应的熊猫体色白而叫它银狗。竹熊则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 

西方世界认识它后,最初将它翻译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又一传说,在20世纪报上初次发表新闻时,偶然被颠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为通用的名称了。若沿着这些名称为线索,可以追溯出许多充满神奇的记载。

-大熊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