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姓的来源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4收藏

靳姓的来源介绍,第1张

  靳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六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三十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一十二位。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靳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靳姓来源

 源流一

 出自芈姓。据《风俗通》、《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靳,春秋时楚地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楚大夫靳尚之后,子孙以邑为氏。湖南有靳江河,源自湘乡市大凫塘,经宁乡县,至黑石渡注入湘江,过楚大夫靳尚墓前,因此而得名。

 根据《古今姓氏书辨证》上的记载,战国时期楚国大夫靳尚的后代食采于靳,因此以邑为氏,称为靳氏,望族出于西河。而根据《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两书记载,靳姓人的始祖,的确是距今2300年前在楚国显赫一时的楚大夫靳尚。靳氏是我国北方古老姓氏。望族居于西河郡,即今山西省汾阳。

 源流二

 源于匈奴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匈奴民族中有改汉字单姓靳氏者。匈奴民族的靳氏一族,有靳准自立为王。

 源流三

 朱姓改靳姓。据《龙舒靳氏宗谱》记载:予生不辰,值兹多故,流言煽起,兵骑搜罗,刻无宁日。族人多有流离失所者,予思若不讳姓无他可免,爰携昆弟屏迹幽潜更姓曰靳,以祖延寿,公立功蕲黄蕲靳形类以地氏也。但伤自汉以来,传三十世自今改为靳姓,倘后代失记宗靳而不宗朱之血食何托挥泪和墨记之谱后,以示子孙,其无忘根本,所自并冒认他宗可以。至正十年六月十七日, 三十世孙育材谨记。

 源流四

 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蒙哥氏,亦称蒙格氏、蒙郭氏,满语为Mongo mongu,是蒙古、满洲共有部族,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群体部族,人数众多。

 要特别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蒙哥氏族人皆承认自己是蒙古族人,更多的蒙哥氏族人皆认为自己是在后金政权初期联合起来进入满洲 军事 组织和满洲部族团体的,这个姓氏群体中包括了巴林氏部族人(蒙语为,满语为Barin mongu)、达拉氏部族人(满语为Dara mongu)、奥库氏部族人(满语为Oko mongu)、乌芮氏部族人(满语为Uri mongu)等,民族成分以及属性比较复杂,在清朝时期被中央政府统称为“蒙古哈拉(Menggo Hala)”。

 蒙哥氏族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靳氏、蒙氏、哥氏、葛氏、国氏、郭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的社会组织》记载,

 ⑴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满语为Ilari Hala,汉义“开”,人口众多,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流域。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靳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潘氏、苏氏、许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李氏等。

 ⑵满族尼满氏,出自老满洲部族,满语为Nimangi Hala,汉义“山羊”,世居黑龙江北岸沿岸地区。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尼满氏部族人数非常少,且无分支。在清朝末期以后,满族、锡伯族尼满氏多冠汉姓为靳氏、满氏等。

 ⑶满族伊麻斯氏:满语为Imaci mongu,源出老满洲部族,人数很少,但有四个分支。一般认为其姓氏名称是由老满语“Nimaha”而来,其在明朝末期的快读缩音为“u”,其发音近似汉语的yǘ(ㄩˊ)即“鱼”,但使用另一个象形文字“”来描述。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汉姓为靳氏、鱼氏、于氏等。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回、锡伯、仡佬、彝等民族均有靳姓。

靳姓发展

 靳姓自得姓后,或许因为宫廷内的斗争,子孙没有在起源地发展起来,而是避难逃往它国寻求生存。这从汉初两位开国功臣靳歙、靳强二人的传记记录可以看出来(见《史记》)靳歙,发迹起于宛朐(今山东菏泽);靳强,曲沃人,其先西河人氏。两地均在中国北方。自汉以后,靳氏世居西河一带,并于此形成了靳氏的西河郡望。

 此后的一千年内,靳姓在中国大地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或影响。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东晋汉族大规模南迁时,靳姓基本上没有人跟随,而仍滞留北方地区。这从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有关 历史 记载无南方靳姓人物可以佐证。

 自宋以后,特别是元明清三代,靳姓人物渐多起来。江山代有人才出。此一时期是靳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靳姓发展的基础。如靳德进、靳荣、靳义、靳学颜、靳贵、靳辅等均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靳姓人物的祖籍,南北均有,说明此时靳姓已从北方流至南方,时间估计在宋元时期。

靳姓得姓始祖

 靳姓出自芈姓,始祖是靳尚。靳尚,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据有关资料记载,颛顼曾孙吴回任帝喾时火正,为祝融。吴回生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别为上古“祝融八姓”。其中六子季连为芈姓。季连之苗裔鬻熊为周文王师。熊绎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熊绎被周成王封于荆楚,靳尚当为其后。战国年间,适逢齐、楚响应苏秦之合纵策,欲联合拒秦,秦使张仪赴楚,以归还夺楚六百里地为诱铒,让楚怀王绝齐附秦。怀王怒囚张仪,欲杀之。靳尚接受张仪重赂,买通怀王宠妃郑袖,使张仪得释。楚王使尚随张仪 出国 ,因与小臣使有仇,为小臣使张旄刺死。靳乃春秋楚之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靳尚为楚国公族大夫,本为芈姓,因其食邑于“靳”,其后子孙便以邑为氏,称靳氏。靳氏迁民始祖当时为汾州等籍人氏,明初奉旨集于广济寺大槐树下,迁往异地,迁民后裔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安徽等地。靳氏望出西河郡,即今山西省汾阳。

 楚大夫靳尚是如何被描黑

 在许多电视剧、文学作品的一些桥段中,编作者和导演总是在塑造完美、饱受赞誉的正面人物形象的同时就必须有一个奸佞、暗中使坏的小人形象。如《屈原》剧本中,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以死殉国的爱国者,而靳尚则是一个嫉妒贤能、求荣卖国者。最近播出的《芈月传》同样把靳尚刻画成阴险狡诈的坏人。

 历史上的楚国大夫靳尚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真实面目果真如是吗屈原是靳尚陷害的吗通过查阅大量史料、文献。笔者对靳尚有了新的认识。

 一、靳尚和上官大夫不是一个人

 在许多著作中作者把上官大夫和靳尚当成同一个人。如:

 高中 语文 第五册《屈原列传》注七:“上官大夫姓靳名尚。”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第93页:“上官大夫靳尚。”

 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第8页:“他被一个上官大夫叫做靳尚的当作死敌。”

 郭沫若在他的《我怎样写五幕历史剧<屈原>》中也作上官大夫靳尚(《屈原》第118页)。

 就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也把靳尚解说为:“战国楚上官大夫,幸于怀王”。

 看来,这些作者把上官大夫当做靳尚所认的官名了。其实“上官”是复姓,“大夫”是诸侯宗族的称谓。上官大夫即姓“上官”的重臣。但他并不是靳尚大夫。这在下列古籍中足可以得到证实:

 上官大夫最早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上官大夫欲夺之”,“(怀王)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这里上官大夫名字出现四次,并未提到靳尚。

 《战国策·楚策二》载:“靳尚为仪谓楚王曰”,“尚(谓郑袖)”,“靳尚谓楚王曰”,“楚小臣,靳尚之仇也”,“君不如使人微要靳尚而刺之”,“张旄果令人要靳尚刺之”。这里靳尚名字出现了六次,但没有提到上官大夫。

 《史记·楚世家》载:张仪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于楚王幸姬郑袖……”“靳尚谓郑袖曰”。“靳尚曰”这里四次出现靳尚名字。也没有提及到上官大夫。无论是《战国策》还是《史记》并没有说过上官大夫就是靳尚,古代史学家不可能用完全不同的两个名称来记述同一个人。

 在汉人著作中也有关于上官大夫和靳尚的记载,刘向《新序·节士》曰:“张仪之楚,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上及令尹子兰,司马子椒,内赂夫人郑袖,共奢屈原。”

 王逸《楚辞章句》上说:“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奢毁之”二者的记载都将上官大夫和靳尚看作二人。

 班固的《汉书·古今人表》其中上官被列于“中中”,靳尚被列于“下上”,他们差两级。班固在这里很明显的把他们分为两个人。这应该是判断他们为两个人最重要的证据。

 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也说:“《史记》曰‘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又曰‘用事臣靳尚’”,朱熹《楚辞集注》又说:“同列上官大夫及用事臣靳尚……”这里也将上官大夫和靳尚明确分为两人。

 当代学者邹云鹤先生早在1962年就以“上官大夫并非靳尚”为题发文予以拨正和澄清:造成错觉的是刘向的《新序·节士》。刘向在该文里写有“使张仪之楚,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刘向在这里把上官大夫和靳尚第一次拉在一起,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认定他们是一个人。因为,“上官大夫靳尚之属”应该理解为,“上官大夫、靳尚之属”,因为“属”是表示复数的。

 他认为:“把上官大夫与靳尚作为一个人。”是从王逸的《楚辞章句》中所产生的误会。王逸在《离骚经章句第一》中写道:“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僭毁之。”这句话咋一看来,很容易把“上官靳尚”当作一大夫。如唐·张守杰的《史记正义》在上官大夫名下注曰:“王逸云上官靳尚”。

 洪祖兴也以迷惑的态度在《楚辞补注》中在王逸的这句话下写道:“史记曰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又曰用事臣靳尚”,以为王逸搞错了,其实王逸并没有错。他说的是‘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就是说“上官”和“靳尚”都是与屈原“同列”的大夫(语见1962年5曰9日《光明日报》文为“上官大夫非靳尚,作者邹云鹤”)称谓。

 范正生先生也认为唐代张守杰的《史记·正义》将上官大夫解释为:“王逸云上官大夫靳尚。这是张守杰对王逸章句的误解,将上官大夫与靳尚看作一人。也许正是由于张守杰《正义》的失误,才出现了上官大夫与靳尚合二为一的误传,以致于使郭沫若先生也把上官大夫与靳尚理解为一人。

 中华姓氏研究员靳国年先生认为在“上官姓氏起源的 传说 ”中,“上官”起源于上官大夫,这显然和靳尚的后人姓“靳”矛盾可见,上官大夫和靳尚的确是两个人。

 二、靳尚并非陷害屈原之人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两次记载上官大夫与屈原之间争斗的事件。第一次是屈原“造为宪令”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便馋谤屈原,使怀王“怒而疏屈平”;第二次是怀王被拘于秦犷顷襄王继位后,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在这里司马迁已告诉我们,上官大夫在屈原任左徒时就在任,顷襄王继位后仍在任,上官大夫第二次陷害屈原已是怀王三十年以后的事了,而靳尚在怀王十八年就已去世了。由此,淮南大学教授靳学远感慨说:“公元前278年,屈原(62岁)投汨罗江自沉而死,靳尚于公元前311年秋被张旄杀害(当时屈原29岁),靳尚死后33年还能陷害屈原,靳尚真了不起啊。”

 三、靳尚是楚国的贤臣

 《楚辞策二》说:楚王将出张子,恐其败已也,靳尚谓楚王曰:“臣请随之,仪事王不善,臣请杀之。”楚小臣,靳尚之仇也,谓张旄曰:“以张仪之知,而有秦楚之用,君必穷矣。君不如使人微要靳尚刺之,楚王必大怒张仪也,彼仪穷,则子重矣。楚,秦相难,旄魏无患矣。”张旄果令人要靳尚而刺之,楚王大怒秦,构兵而战,秦、楚事魏,张则果大重。

 从这段记载看来,在国家危难之时靳尚挺身而出,出使秦国,为捍卫国家利益,以身殉国。“终使楚王大怒秦,构兵而战”为靳尚报仇。可以说,靳尚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忠君爱国的大贤臣,他既是楚王的心腹爱臣,曾经几次救怀王于生死之间,使怀王“食不繇靳尚则不甘口,衣不繇靳尚则不安于体,出号令不繇靳尚则王心惘然不足。”靳尚又是博闻强志,明于治乱,深得楚国朝野信赖与敬重的重臣。靳尚还是全力辅助楚怀王熊槐治理国家,力促联合楚、齐、燕、赵、韩、魏六国一同抗秦,并与苏秦一起促成六国君王齐集楚国郢都,结成联盟的能臣。正因为怀王对靳尚的十分倚重和对靳尚忠义的表彰,才把最丰饶的靳江流域赐为食邑,并以封地为姓。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杭先生说:“要研究历史,尊重历史,还靳尚以公道。”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院教授、《山西档案》杂志社编辑,仝建平先生强调:“我们有责任给靳尚正名。”北京 财经 大学历史系教授杜靖,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大学教授张俊峰也指出:“为了不让后人再以讹传讹,我们必须明确说明:“上官大夫和靳尚根本不是一个人,屈原并非靳尚陷害的。靳尚是一个真正的能臣、贤臣、忠臣。”

 目前,有人在评说《芈月传》中,总也捎带靳尚几句,或褒或贬。还有人借机拿靳尚当说辞调侃当今走红的影视演员靳东。无论靳尚到底做过什么,然他与那个时代已成历史,但不可否认,靳尚在那个时代一定是叱咤风云真正影响楚国历史进程的非常人物。一万年后,靳尚仍然是我们的先人。姓靳的子孙中也一定会有无数个像靳尚谊,靳羽西,靳炎,靳彬,靳诺璀璨的明星闪烁在华夏文明的星河中。

靳姓迁徙分布

 靳姓发源于今湖南宁乡,楚亡于秦后,靳姓子孙开始渐次北移。汉初,跟随刘邦东征西讨的靳歙被封为信武侯,惜传子靳亭后,因故被免去袭爵;另一位功臣靳强被封汾阳侯,其子汾阳共侯靳解、孙汾阳康侯靳胡、曾孙汾阳侯靳石因过免,玄孙长安公乘靳忠诏复家。使发源于楚地之靳姓深深扎根于山西。同时,为消除各地旧贵族的豪强势力,维护汉朝统治,汉高祖刘邦采纳娄敬之建议,强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在这二十万之众中包括楚地之靳姓。新莽时期的赤眉军起义、绿林起义等战火使关中遭受重创,靳姓人因避难、仕宦、谋生等原因,由关中播迁于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烽警四起,有北方之靳姓播迁江南,但多数中原之靳姓逃避表里山河,相对战乱少的山西,并在西河郡、汾阳郡与原来就已很是兴旺的靳姓相融合,昌盛为靳姓西河郡望和汾阳郡望。此外,在十六国时期,匈奴屠格族中有改汉姓靳的,一度使靳姓队伍壮大,尤其是靳准杀帝以后,更是如此。奈好景不长,招来石勒、刘曜共讨,此支匈奴靳姓遭受灭顶,仅留靳准从弟靳康一子。所以严格地讲,我国的靳姓人士,绝大多数还是汉族的后裔。隋唐时期,昌盛于山西的靳姓有播迁于今河北、河南、山东者。两宋时期,北方靳姓有播迁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南方省份者。元代,靳祥、靳德进父子由潞州(今山西长治)徙居今河北大名。明初,山西靳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等地。明清以后,靳姓逐渐在内蒙、甘肃、东北等地落籍。如今,靳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河北等省为多。

 靳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六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三十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一十二位门阀,人口约一百零八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8%左右,多以西河、辽东为郡望。

 靳氏族人早期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和江汉地区,汉、唐时期在西河郡形成望族。宋朝初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南宋以后在全国各地逐渐分布开来。

 今江苏省的镇江市丹阳市、宿迁市宿豫区曹集镇新靳村、宿迁市泗洪县、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靳桥村、常州市、徐州市、连云港市灌南县、苏州市吴中区,安徽省的宿州市埇桥区、巢湖市、阜阳市、六安市霍山县,山东省的济南市历城、平阴县、章丘市、聊城市莘县王庄集乡中沙村、东阿县、临沂市莒南县;费县、日照市莒县、泰安市宁阳县、菏泽市牡丹区、曹县、郓城市、单县、东明县、济宁市金乡县有胡集镇靳楼村、济宁嘉祥县、德州市夏津县、济宁市邹城县、潍坊市安丘市,河北省的安平县、宁晋县、石家庄市无极县、张家口市、衡水市饶阳县、邯郸市永年县、鸡泽县、曲周县、大名县、广平县、武安市、成安县、邱县、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沧州市肃宁县、保定市涞水县、安国市、博野县、邢台市南宫县、巨鹿县塔堤村、沙河县、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小集镇宋家营、唐山市丰润区、广东省的中山市、深圳市,山西省的太原市清徐县孔村、大同市浑源县、灵丘县、晋城市、临汾市尧都区、乡宁县、曲沃县、吕梁市、运城市,湖南省的长沙市宁乡县、娄底市,陕西省的西安市、榆林市,河南省的郑州市花园口区、荥阳市、巩义市、新密县、沁阳市、周口市扶沟县、淮阳县、新乡垣县、安阳市汤阴县、林州市(原林县)鹤壁市淇县、洛阳市、信阳市、焦作市孟州市、博爱县、濮阳市、郾城区、商丘市夏邑县、柘城县、项城市、平顶山市汝州市、南阳市西峡县、镇平县、唐河县、方城县、洛阳市宜阳县、孟津县、开封市兰考县、尉氏县、驻马店市、漯河市临颍县、许昌市禹州市、商丘市民权县、登封市、三门峡市卢氏县、灵宝县,福建省的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贵州省的六盘水市盘县,甘肃省的兰州市山丹县、天水市,云南省的玉溪市江川县、楚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的成都市、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达州市达县,湖北省的武汉市、荆州市、襄樊市、荆门市钟祥市、宜昌市,辽宁省的沈阳市、鞍山市,辽阳市,吉林省的长春市、通化市松原县、四平市,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海南省的海口市、三亚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北京市的平谷县,上海市,天津市的静海区,重庆市的云阳县,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台南市、花莲县等地,均有靳氏族人分布。

靳姓名人

 靳佩芬,1919年生于宁河县芦台镇。著名台湾作家,名震寰宇的文坛巨匠。她已出版《罗兰小语》5辑,《罗兰散文》11 辑,《绿色小屋》、《飘雪的春天》、《西风·古道·斜阳》等长短篇小说5部,“堪称新传记之范本”的自传性文学《岁月沉沙》三部曲,以及诗论、游记、诗歌 剧、广播作品31部。罗兰的作品多次获奖。

 靳之林:男,1928年5月生,河北滦南人。当代著名 油画 家、 美术 教育 家、中国本原 文化 研究学者。

 靳尚谊: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1953年 毕业 于中央美院 绘画 系。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 版画 系教授 素描 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原中央美院院长。现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 收藏 。

 靳羽西:美籍华人,祖籍广东,1946年出生在“山水甲 天下 ”的桂林羽西 化妆 品公司副总裁,世界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 化妆品 王国皇后、畅销书作家、慈善活动家。在美国主持的《看东方》电视节目,获得“杰出妇女奖”、“终生成就奖”。

 靳树增,河北雄县沙辛庄人,1954年生,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只上过初中二年级便辍学。成年后应征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成为部队里的一名文艺兵,主要表演天津快板。经努力,其后担任中国亚洲电视艺术中心总裁,荣登《东方之子》节目,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因伪造凭证实施巨额诈骗,被判处无期徒刑。

 靳海涛,男,1954年2月出生,河南焦作人,中共党员,研究生,管理学硕士,经济师。靳海涛是深圳市 创业 投资同业公会会长,国家 科技 部科技经济专家委员会专家,至今任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任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广州珠江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靳诺,女,靳诺,女,1956年12月生,汉族,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 政治 专业毕业,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曾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助理(挂职)等职务,2008年1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2013年4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2013年10月,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

 靳蜀美,香港著名编剧,作品有《风流残剑血无痕》,《刺客列传》,《女杀手》等。

 靳德茂,中国著名男演员、电视剧导演。毕业于北京**学院表演系。

 靳建新,男,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书记。1974年至1981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演出队演奏员。1981年至1983年 天津美术学院。1983年9月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1984年9月 南开大学政治学系1987年7月 获南开大学法学学士。1987年7月至今天津音乐学院,曾任学生处干部、党委办公室秘书、音乐教育系副系主任、 键盘 系副书记兼副系主任、键盘系书记,现为音乐学系书记,高级政工师[6] 。

 靳克文,男,汉族,1954年9月出生,河南省项城人,1971年2月参加工作,1984年7月入党,大学文化程度。现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靳铁章,男,1959年出生于台北,台湾音乐人,代表作品为《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真的还是假的》、《带年轻的心远走高飞》等。

 靳常青,男,1965年6月生,1991年,中国科学院 物理 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极端条件物理开放实验室副主任。

 靳忠,男,陕西靖边人,1966年8月9日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靖边县政协副主席。

冬瓜蜜饯 相传玉溪制作冬瓜蜜饯始于明代后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民国初年玉溪凤香斋糕点铺名师唐家荣,增创"水晶蜜饯,使玉溪蜜饯声名大震。玉溪冬瓜蜜饯则分为红蜜饯和白蜜饯两种,两种蜜饯均呈透明状,且色泽鲜艳,故而红蜜饯被誉为"琥珀蜜饯",白蜜饯被誉为"水晶蜜饯"。 玉溪冬瓜蜜饯,虽然称蜜饯,却并非以蜜制作,而是选用上等红、白糖精工制成,质优味美,让人吃后真有"不是蜜味胜似蜜味"感觉。青松烧鸭 烧鸭在玉溪菜谱中向居首位,驰名全省,清代著名诗人杨竹溪有《棋阳竹枝词》赞玉溪烧鸭。其诗云:"鸭卵能教谷抱成,百千万亿广资生。红泥炉内包燔熟,大嚼何辞饮巨觥。"玉溪烧鸭近似北方烤鸭,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多选用四十至六十天、重量在一公斤左右的子鸭加工烤制而成,皮脆香、肉滋嫩,加入花椒盐,更是香味浓郁。

玉溪烧鸭因为选用以青松针叶晒干扭成的"草团"为燃料烧成的又叫做"青松烧鸭",具有独特的玉溪风味。每年夏秋季节,玉溪大街小巷烧鸭店林立,品鸭的人熙熙攘攘,评色品味,大饱眼福、口福。玉溪油卤腐 玉溪油卤腐相传始制于明清之际,当时境内家家户户腌制,作为家用咸菜,或作馈赠外地亲友的礼品。后来发展为小商品生产。油卤腐的腌制,以黄豆制成的臭豆腐为主料,要求质地细腻,块状均匀,厚薄一致。臭豆腐经阳光照晒,排去外层水分,分别浓淡不同的口味,配以适量的粮食白酒浸裹,再以白糖、精盐、辣椒、优质八角、花椒粉等卷在皮层,并渗以炼熟的上好菜油,腌制而成。

解释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题解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典故

锦瑟:瑟的美称。无端:没来由的。五十弦:古瑟有五十弦。柱:弦的支柱。华年:美好的年华,指少年。两句写:听锦瑟的弦声,想起年轻时的往事,怅惘难言。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相思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

晚唐诗人司空图曾引戴叔伦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蓝田山位于陕西蓝田,是著名的产玉之地。传说此山在阳光之下,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升腾,但美玉之精气远观如在,近观却无。故“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我最怕的就是最后一句,“已”一字,可怕至极。若非年少无知,何至如此!然人人最感叹之事,便是少年时景。

全部注释

1朱注:《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2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3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

4沧海句:《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5蓝田句:《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6可待:岂待,何待。

赏析

此诗是义山诗之代表作,但颇难解说。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黄朝英《缃素杂记》曰:"义山《锦瑟》诗云……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解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适也;'望帝……',怨也;'沧海……',清也;'蓝田……',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以上咏"青衣"(艳情)说乃小说家言;咏锦瑟说颇得宋人赞同。明人胡应麟于此二说皆疑之。其后说者纷纭,大抵有"自伤生平"(清何焯、汪师韩、薛雪、宋翔凤)说、"悼亡"(清朱鹤龄、朱彝尊、何焯、冯浩、程梦星、姚培谦、近人张采田、孟森等)说、"政治寄托"(清杜诏,近人张采田、岑仲勉等)说、"诗序"(清何焯、王应奎、)说、"寄托不明"(清屈复、近人梁启超)说、"自寓创作"(钱钟书)说等。其中持"悼亡"或"自伤"说者较多。然"悼亡"实际上也是"自伤"的内涵之一,故"自伤"说似更圆通。兹引刘、余《集解》以备参读:"自伤身世之说,较为切实合理。……首联谓见此五十弦之锦瑟,闻其弦弦所发之悲音,不禁怅然而忆己之华年往事。……颔腹二联,即承'思华年'而写回忆中之华年往事,……'庄生'句系状瑟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用意在'梦'字'迷'字。而此种境界亦即以象征诗人身世之如梦似幻,惘然若迷。……'望帝'句系写瑟声之凄迷哀怨,如泣鹃啼血,着意在'春心'字、'托'字。'春心'本指爱情之向往追求,常用以喻指对理想之追求。……'望帝'句殆谓己之壮心雄图及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均托之哀怨凄断之诗歌,如望帝之化鹃以自抒哀怨也。杜鹃即作者之诗魂。……'沧海'句写瑟声之清寥悲苦……正含沧海遗珠之意。……'蓝田'句似写瑟声之缥缈朦胧……或以喻己所向往追求者,皆望之若有,近之则无。……要之,颔、腹二联并非具体叙述其华年往事,而系借瑟声之迷幻、哀怨、清寥、缥缈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之种种人生遭际、人生境界、人生感受。……末联含义明白……谓上述失意哀伤情事岂待今日追忆方不胜怅恨,即在当时亦惘然若失矣。

注释

古瑟有弦五十条。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思读去声,因律诗不得一连出现三个平声。蓝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古代著名的美玉产地。

简析

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 史记·封禅书 》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 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用此典故,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泄出来 。望帝的传说见《 寰宇记》说 :“ 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 。”子规即杜鹃。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颈联紧接颔联,《 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 )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少有才名,孙权谓其父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珠”、“玉 ”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 ”总揽所抒之情,“ 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 ,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我觉得这首诗完全可以不当做无题来解。

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正如上边所说。如同琵琶行,全诗中间4句是描述瑟音繁复变幻,引动人的思绪烦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