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之道:乾坤大挪移
禅定时刻: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小时候,我很喜欢同桌的阿丽,我偷偷把我最喜欢的弹珠送给她,我觉得只有她才能配得上我那些珍贵的珠子。后来,她嫁给了给她买玫瑰花买钻戒的那个人。我知道在大人的世界里,谁送你这玩意,砍死他的心都有。
这就是人的层次不同,境遇就不同,眼界就不同,认知就不同,也也是我常说的:我道非你道。
乞丐说要是我当了皇帝,天天煎饼果子吃到饱;农民说我要是当了皇帝,就用金扁担挑麦子。
很多东西,没有实际经历过,一切都是空想出来的。事业、职场、投资、人际关系等等等等,各个方面,俱是如此。
晚唐时期有一个官员,每天在家里宰300只鸡,但是只取鸡舌头,而剩下的鸡肉在后院堆积如山也不愿意分给别人。这就是曾写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人李绅。当然这是个野史杂谈。
但现今的世道,各种所谓的专家学者,为了明的暗的利益,无下限的为资本家站台,为没接触过的产品代言,普通大众被当做韭菜割了一茬接一茬。
网络是个公开之地,一切没有什么成本,文人在此大行其道,晚上喝酒喝的酩酊大醉,早上不起睡到日上三竿头,美名其曰:寻找灵感。这种人的话,值不值得信,你自己要仔细想清楚。
所以不要去听信文人胡诌,不要无脑听信所谓的专家胡言乱语,你应该问问他,他自己到底做过些什么?做成过些什么?
真真假假
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1、乾坤大挪移总共有第七层,但除了张无忌之外没有人练成。原因是这套功法是练到第六层的人写的。根据当事人的推测,第七层应该就是这样。
张无忌练的时候,因为时间紧迫,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其实这些地方本来就是错的,张无忌是因祸得福,后来反而练成了第七层。
再后来无忌退隐江湖,但并没有去修正乾坤大挪移心法,后世之人读到的,仍旧是这错误的功法。
世间的书,世间的道理,有多少是这第六层的人写的第七层的功法,多少人掉入这现有的权威陷阱,误人误事。
2、为什么古籍大多写的晦涩难懂
首先传播成本是一方面,纸贵很容易理解,字越少,越容易流传。
字越少,要求内容越精简,高度概括的内容会造成解读方式多样化,适用性越广泛。
《孙子兵法》在军事、商业、社交各方面都能用到,《易经》的解读方式千奇百怪,光是流派就不知道有多少种,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正确,这就是混沌。
射雕英雄传里梅超风偷走九阴真经的下卷,但缺少心法,对秘籍的理解也出了偏差,摧敌首脑是攻击要害,却被他理解为攻击头部。
如果一开始无法练习也就罢了,问题是梅超风按自己对秘籍理解练功,功力却不断提高,抓功无敌,能一抓捅破人的脑壳。梅超风练功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走火入魔。
所以,免费的东西往往也是最昂贵的,因为有可能你要花费巨大的精力财力去甄别,去验证,俗称要看你的悟性。
文字的传播效率
人和人之间语言互通,只是我说的话你能听懂,我写的字你能看懂,但复杂的思想并不互通,作者想的→作者写的→你看到的→你理解的,这中间间隔十万八千里,所以就有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字只是个工具,只要是工具,讲思想转换成文字本身就存在损耗。在《金刚经》里,经常有这样的话:佛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如: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这句话的含义应该是:佛所能用语言来表述的般若波罗蜜,还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真正的般若波罗蜜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如来的境界,你没亲自证到,别人怎么说它都不是它。但是不形容一下,大家又无法了解,怎么办?只好用口来说,使你们知道还有这种境界存在,就像是打比方。
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又称天人合德或天人相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庄子》有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认为独立于人的意识以外的客观存在的「天」与具有精神意识主体的「人」有着统一的本原、属性、结构和规律。
《素问·脉要精微论》:与天地如一。
《灵枢·刺节真邪》: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医原》: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于天地间,无处不与天地合。
二、以人为本
中医学的着眼点始终在人,古代医家每在危急重症时候并不是一味着眼在疾病,多是采取「留人治病」的思路,这就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素问·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千金要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本草备要》:言之可贵而足以垂后者,必性命之文也,其次则经济之文也。
《医学真传》:医实代天生人,参其功而平其憾者也。
三、治未病
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其中包括两层含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古代中医经典指出预防思想高于疾病治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前一条阐释的是未病先防,后一条则属于既病防变。
四、致中和
中医的「致中和」来源于儒家的中庸思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医强调「勿太过与不及」,《内经》中也多次提到治病和养生都要「以平为期」。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外经微言·补泻阴阳篇》:无不足,无有余,则阴阳平矣。
《素问经注节解》:饮食之味,贵于和平,然其性实有寒热之殊,偏于寒则凝滞闭涩,偏于热则炎烈焦枯。
五、医乃仁术
医乃仁术是对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医者有仁爱之心,也就是说医生应当对病人有关怀、爱护、同情之心。
《本草纲目》: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
《言医》:医何以仁术称?仁,即天之理、生之源,通物我于无间也。医以活人为心,视人之病,犹己之病。
《医灯续焰》: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
六、大医精诚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写《大医精诚》以启迪后人。「精」指中医的医道精微,要勤求古训,追求高层次的医术;「诚」是医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要求心怀至诚,虚怀若谷,在治学、诊疗、处世等方面要摒除妄言和弄虚作假。
《千金要方》: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医学集成》: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医学源流论》:医者能正其心术,虽学不足,犹不至于害人。况果能虚心笃学,则学日进,学日进则治必愈。
《医学心悟》:其操术不可不工,其处心不可不慈,其读书明理,不至于豁然大悟不止。
知乎网友的答案
古文理解水平停止在高考备战水平实则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古文阅读无障碍是看古书看出来的。
题主想看为人处世,陶冶情操的,那么我强烈建议你看一看《菜根谭》。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几十遍。
说实话,我颇为反感一些人总是说“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以我等屌丝之境界,居然总是要将真名士驳得体无完肤,古谓之蚍蜉,俗谓之中二。
这本书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句子我在初读的时候觉得不可理喻,但若干年后,才晓得真他妈是至理。
光风霁月,草木枯荣,小家碧玉,大冶洪炉。
它让你知道: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于是我们才晓得,许多所谓的清高是假清高,也明白了,那些在没钱的状态下说我若为官必清官的人多半是假的。
它让你知道: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诚然如此!
但如果理解无能,则会误解作者的本意。初次看罢,觉得做人要凭侠义,果然被坑。后来才知,所谓三分侠气,便有七分世俗。所谓一点素心,便不必为自己有些心计而懊恼。
才知古人诚不我欺。
它让你知道: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这意味着,狗屎的存在居然可以滋养我们,于俗世之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看完了《菜根谭》受益匪浅,于是便再翻《围炉夜话》,再看《小窗幽记》,再看《幽梦影》。
深刻的道理。
美腻的句子。
这种程度的古文,不建议你再看翻译。讲真,看过几个版本的翻译,有些完全是理解错误,有些真的是不入世也不出世。
再说入门级的,那便是《经世奇谋》,明代学者俞琳编著,你要看的话,一定要买绿皮的。
(有私信和留言问哪个绿皮的,我看了一下,是我记错了,应该是棕色的。)
绿色的是《菜根谭》:
《经世奇谋》主目录的中心思想主要是:
如何优雅地工于心计?
如何识破自己有没有被人当枪使?
如何快速地领会领导意图?
如何通过细节察觉未来的困难?
如何反驳一个恶心到我的贱人?
油嘴滑舌是怎样一种体验?
总之,好看。
好看才是初读最大的兴趣,能让古文不太好的人看进去的阅读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古文的水准,其他都是扯淡。
于是你看完明朝的《经世奇谋》,就想着看其他版本的《经世奇谋》。于是你才晓得,《让子弹飞》里真假黄四郎的桥段,早就在《经世奇谋·伪擒李密》里头上演了。那时,王世充找了个长得很像李密的家伙,硬跟人说俺已经把李密抓住了,王世充军山呼万岁,李密军在李密的带领下溃不成军。
看,如果你想当个编剧,这是多好的梗。
如果你不当编剧,想当个高级黑,那就硬说本拉登还活着,他们只不过是杀了替身而已。
如果你不想当高级黑,想当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那么,你去二龙山剿匪,便把二龙山认出你是条子的那个傻逼整死。你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是的,这就是杨子荣干掉栾平的奥义。
好了,进阶完《经世奇谋》,就该更上一层楼了,我猜你的最终目的,是想写出古文一样的语句,在勾搭妹子的路上无往不利。以及,在未来的人生中碰见任何事都可以胸有成竹。
太难。
不如退而求其次,先看看蒙学。
是的,古代幼儿必背。
不要小瞧蒙学,以鲁迅、胡适等新文化领导者的文字功力,也都在幼年时期学过这些东西。
当然,像《三字经》什么的,如果你不想再看,只是想迅速提高古文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我建议你看《声律启蒙》和《增广贤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浅显的精髓。
深刻的道理。
如果读起来不快乐,那就不要读。
如果读起来觉得很兴奋,那就继续读。
兴趣有了,古文水平水涨船高。于是你可以开始看《世说新语》《资治通鉴》《史记》甚至“二十四史”,古人笔记,散文,谏议。于是你会知道,现在发生的,就是过去发生的,将来发生的,现在在发生着。智者的预言是基于自己的学识,而庸人的言论也是基于自己的修养。但既然读过这些了,你也不会因那些恶俗的评语而感到愤怒,早在此之前,你就晓得了大自然容纳得了鲜花,自然也容纳得了粪土。如果你轻易就被人激怒,很容易就怀疑人生,周围总发生你理解不了的事情,只能说明你不够自然。
最终的最终。
你可以看《易经》。如果觉得没什么兴趣,建议你先看一下曾仕强易经的智慧全集 曾仕强视频全集。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罗万象,读懂了它,便读懂了宇宙。
读不懂是因为自己程度不够,运用起来不对,那是因为自己理解错误。
总之,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践行着书中早就写过的知识,只是,相对于没看过古籍的人,看过的人会少走许多弯路。能流传下来并在小范围内广受赞誉的古籍,几乎每一条都是前人智慧的精华。就好比“如何更加顺利地拼装这个玩具”的说明书,自己瞎鸡巴走那些弯路是没有必要的。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人生很短,别把精力浪费在走弯路上。
直接拿来用吧。
诗句如下: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释义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释义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使之运用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释义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有时福是祸,有时祸是福。万事万物有他的两面性。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释义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本文2023-08-03 17:49:0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