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纪事》 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书林纪事》 简介,第1张

书名:书林藻鉴 书林纪事

ISBN:750101483

作者: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定价:40

页数:0

出版日期:2003-12-1

版次:

开本:16开

包装:

简介:先君所撰《书林藻鉴》十二卷、《书林纪事》四卷,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初次付梓在一九三五年,翌年又印行了一次,此后遂绝版,迄今已四十五年了。《书林藻鉴》是一部历代书法评论资料汇编,按时代顺序和人物编次。上起传说仓颉造字的时代,下止清沫,共收人物二千八百一十七人。引用文献除大量文集与方志以外,尚列三百六十七种,可见搜辑之详备。在每一朝代之前,都有一篇绪论,对各朝书法的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论,并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资料书,同时也是一部书法史。《书林纪事》是编辑《藻鉴》时的副产品。这部书搜辑了有关书法家的掌故史实七百余则,亦按时代和人物编次。《藻鉴》和《纪事》实际上可视为一部著作的两个组成部分,对于书法史研究者、书法评鉴家、书法家和一般书法爱好者来说,是同样需要的读物。

目录:

购买地址: http://wwwwlcn/344611

书林纪事 [普通古籍] : 四卷 / 马宗霍撰

http://copiessinoshucom/copy2258126/

书名:书林纪事 [普通古籍] : 四卷 / 马宗霍撰

ISBN:(线装)

作者:马宗霍 撰

出版社:上海 : 商务印书馆

年份:民国24年(1935)

页数和开本:1册

丛编项:

题名:

为自动匹配 可能错误

主题:普通古籍

中图分类号:普通古籍

一般附注:

内容简介:

关键词扬州诗扬州主题地域文化"诗文地理"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山川大湖、城市边关在诗人的笔下显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区域性的创作特点使得诗歌形成别样风格。扬州作为城市,它也是人类文明孕育出的产物。但是作为具有浓厚本真自我意识的中国古代文人为了表达他们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观念往往寄情于山川村野,特别是在唐诗中城市文明是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因素。而正是在这种大前提之下,历代描写扬州的诗词却不在少数。扬州历代诗词中就收录了2500多人的近2万首诗词,、高适、、、、、、、秦观、陆游等都有脍炙人口的诗篇留世,而作于的诗词为394首,其中见于全唐诗的为369首。这虽不比二京诗的创作数量,因为那里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自然也是诗歌创作最为繁盛的地方,但相对于在隋唐以前作为南方文化中心的金陵,扬州诗的创作又占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本文依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有几大文学主题,就扬州诗所涉及的方面描述阐释扬州在唐代诗人视角下所呈现的"千姿万态"

1怀古诗之"兴亡多少事,回首一长吁"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怀古主题可以说历久弥存,怀古咏古之作更是浩如烟海,俯拾皆是。而形成这种主题又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成因,从先秦诗经开始,这种"赋诗言志"的创作思路一直延续至今。正如小雅小宛中:"我心忧伤,念昔先人",这种思古念古的思想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固定的审美模式,特别是自汉末之后,社会的大动荡,命运无常,导致士人们对于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今非昔比的落差感,使得文人们往往在挥毫之间尽显追古思今之叹。作为一代之文学,唐诗中诗题直接以"怀古"题扬州的只有李益的扬州怀古,诗云:"故国歌钟地,长桥车马尘。彭城阁边柳,偏似不胜春。"唐人在描写扬州之景时往往夹杂着怀古的诗文,写扬州的景色多在春秋季节,描写的内容多为大运河以及一些古迹盛地,其背后所包含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多数情况下都是隋炀帝及其有关的事件。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只不过是渲染出诗人抒情感怀的基调与布景。据统计直接以"隋堤柳"为题的有6首,"隋堤"4首,"隋宫"7首,"汴河"4首。在初唐卷王泠然汴堤柳以写现实秋柳的枯败来追述当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盛况,表达诗人对炀帝生前荣华与生后凄凉的慨叹。晚唐时期刘沧的经炀帝行宫:"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以说这两首是晚唐咏史怀古诗中描写大运河的佳作。它以一种"翻案法"创作方式,欲贬于褒地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与大禹治水作比,反证炀帝的荒*无道

据统计,慨叹往昔隋代兴衰的扬州诗绝大多数作于晚唐时代,将浓缩于眼前的运河、隋柳定格在叙写前朝衰败的基调之上,自然而然的,这些物象也就带有凄凉落寞之感。唐诗作为整个唐代诗人的灵魂写照,而扬州的自然环境及其形成的社会生活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晚唐时期,王朝统治已经走向衰亡,回望盛唐时代的豪迈气势,此时的社会生活更多的是一种沉沦与背弃,一向对政治敏感的文人不得不痛定思痛,行文之间从特定的物象当中提取警示性的信号,拷问历史以求得对现实的解答。这也正是晚唐诗人偏爱运河隋柳的主要原因所在

2咏妓诗之"人来多不见,莫是上迷楼"唐诗中有关妓女的诗文有两千多首,无怪乎甚至有人称唐文学是"倡妓文学",而唐文学史为"进士与倡妓的文学史"。扬州自古多美女,这句话隐含着扬州青楼甚多之意,其实青楼到了唐代才逐渐演变成了烟花之地即妓院的代名词。值得一提的事,一个地方的青楼业的繁荣与其社会经济的发达是紧密相关的,李唐近三百年,几经浩劫,却均未波及扬州,使其保持一种相对安定的局面。而且由于扬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形成为重要的南北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港口,资治通鉴中叙述了:"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这种优越富足的经济环境不免会孕育出享乐安逸的温床

自然吟咏唐代扬州妓女的诗亦属常见,见于扬州历代诗词中的有15首,特别是以杜牧的三首七绝为代表。赠别二首都是抒写分别之时诗人对于妙龄歌女的依依不舍之情,文意缠绵,含而不露,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更有徐凝的忆扬州虽为怀地实为怀人之作。另外还有晚唐张又新的赠广陵妓:"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在诗题中直接点明,是赠予一位青楼知己,二十年宛如隔世,相见唯遗恨。夜闻商人船中筝刘禹锡的"大高帆一百尺,新声促柱十三弦。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江西明月天。"表现了对扬州妓女的赞美之情

3送别羁旅诗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英国阿瑟韦利曾说中国诗有半数是描写别离之情,也不为过。而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评中也论述道:"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滴、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的确友人行将别离之际,自是饱含诗人的离愁别绪。而送别诗中,可以体现出两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内涵,一个是送别地点的地域文化,一个是友人将至地点的地域文化,扬州,在诗篇中既作为送别地点又作为将至地点出现。唐诗中多送别诗,而其在扬州诗中又占有绝对的优势,共104首。这也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文人生活空间流动性是非常大的。有唐一代,知识分子想取得功名,途径是非常多的,除了朝廷的科举制之外,在地方上盛行"入幕"之风,士子们必须跋涉于各地。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扬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其繁荣的社会经济又吸引了大批文人骚客游历于此,且流动性比较大。朋友匆匆而逢,匆匆而别

李白的一首送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唐代送别诗的佳作,"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刘绮庄的扬州送人:"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故人从此去,望远不胜愁。落日低帆影,归风引棹讴。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有关扬州的送别诗,多出现的物象是"江水"与"杨柳",可见这与扬州地域的特色是有关的,通过以景托意,借物而言别

4登临冶游诗之"寄远悲春草,登临忆使君"扬州诗里写登高之作的绝大多数非扬州人士,登高而望,望尽繁华,却是举目苍茫。正如所云"登高望下,使人心悲"

而登扬州栖灵塔的诗作更是引人注目,其中三首最为精妙。高适诗中对于登高之后所见之景作了一番精心的描述,最后的四句"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写出了诗人慷慨激昂的博大胸怀。刘长卿亦在诗句的结尾道出了:"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表现一种寄寓离乱之悲切感。"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鸟拂琼帘度,霞连绣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虽然李白的这首秋日登扬州西灵塔中描绘的是那种宏大万千气象,但是思乡怀人之情还是包藏其中的

由上可观,唐代扬州诗中以赠答送别题材为主。这主要是与扬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其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分不开的,因为扬州,诗人慕名而来,因为扬州,诗人知兴而返。延伸开来,这也是大唐气象的一种显性抒发。诗在,流动于诗人行南走北的足下,缠绕在诗人忆昔作别的袖端。扬州诗中描摹自然风光多与历史结合紧密,特别是隋炀帝与扬州的关系,注定扬州会带上几许萧瑟。扬州诗多写市井生活,将商人、文人与妓女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印刻于篇幅之中,将扬州商妇之作与蜀地商妇之作对比,白居易诗说过"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刘禹锡诗也说过"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西江明月天",在她们的感情世界里似乎饱含着一种凄苦和落寞,"商妇怨"情节浓厚,而后者,在唐代诗人笔下几乎未曾着迹。不可否认蜀地商妇怨的存在,但是文人笔下的这种差别,不得不分析一二,"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两者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一个造就了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繁华娱乐型都市,一个造就了巴蜀"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的艰难谋生型群商,作为背后的女子自然会流露出不一样的心境

参考文献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中华书局2006年2月扬州历代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7月蔡镇楚龙宿莽唐宋诗词文化解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9月蔡燕唐诗宋词艺术与文化审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王立中国古代文学十大文学主题原型与流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在古籍中,"本虚标实"是一个重要的中医概念。其中,"本"指的是引起疾病的部位或原因,而"标"则指的是疾病的症状或产物。例如,在咳嗽有痰的情况下,痰是咳嗽的症状,是"标";而咳嗽的原因,如发炎,则是"本"。

中医认为,"本虚"是指脏气内虚,功能失调,而"标实"则是指感受外邪、七情内伤、劳累过度、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的气血不畅、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等致病因素。治疗疾病时,既需要消除标实的症状,也需要治疗本虚的病因。

这个概念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对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1]

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81年繁体字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古文观止》的许多译注本,都是用中华书局本为底本。中华书局本实有两种:一是1959年本。这是由原古籍刊行社转来的本子,此本“据映雪堂本断句,并校正了个别显著的错字”。二是1987年本,即安平秋点校本。此本虽以1959年本为底本,但用映雪堂原刻本复核过,用文富堂本、怀泾堂本、鸿文堂本参校过,还用相关史书、总集、别集所收古文校勘过,而且补录了二吴之《序》和乘权所撰《例言》。因而后者是所能见到的最好的版本。[1]

该书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该书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2]

《古文观止》的作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俩。吴乘权,字楚材。他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年)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竟以

古文观止上下册

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大职,字调侯,也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书。二吴编撰《古文观止》费时有年。起初,他们只是为给童子讲授古文编了一些讲义。后来逐年讲授,对古文的见解越来越深,讲义越编越精,以致“好事者手录”而去,“乡先生”读后有“观止”之叹,劝他们“付之剞劂以公之于世”。这样,他们才“辑平日之所课业者若干首”为一书。书稿编好后,即寄往归化(今呼和浩特市)请吴兴祚审阅。兴祚,字伯成,号留村,为乘权伯父。他官至两广总督,时任汉军副都统。他“披阅数过”,以为此书于初学古文者大为有益,便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端午节为书做序,且“亟命付诸梨枣”。这样就有了《古文观止》最早的刻本。[1]

3作品特点

该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当然所谓思想性是以不违背封建正统观念为基准的。

古文观止手抄本

选者以古文为正宗,也不排斥骈文收入4篇,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值得肯定。[3]

《古文观止》是一部纵横交美的好文选。言其纵,是因为编者按历史的流程将一位位最优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编录,读之如同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的长廊,沿波讨源,因枝求叶,可以毫不费力地体会到其中的脉络;言其横,则是指《古文观止》几乎收存了我国古代文章的各种样式和各类内容。看到:先秦外交官的优雅而婉转的辞令如何完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纵横家们又是如何唇枪舌剑捭阖天下释难解纷的;帝王求贤若渴,于是下诏,臣子满腹良策,于是上表;魏晋名士兰亭聚会了,王羲之把它记下来;徐敬业要讨伐武则天了,骆宾王大书檄文;关心政治的,诸论纷出,了解民情的,各传频作;朋友要走了,有赠序,从自然中归来,有游记;于是看到了苏轼为韩愈作的碑文:“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于是看到杜牧用文字还原的阿房宫;还有考试的论文,自荐的求职书;还有梦想中的桃花源,酣醉后的醉翁亭;岳阳楼上的忧患意识,滕王阁中的书生意气……一切都在这个世界中呈现,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2]

《古文观止》所选以散文为主,间有骈文辞赋,基本上均为历代传诵名篇,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编者以“观止”来冠名,恐怕确有当初吴公子季札观赏舞乐时那种由衷赞叹溢于言表的心境。从这点来看,《古文观止》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代散文大观,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散文发展历程。[3]

另一方面,《古文观止》虽为当时的蒙童和普通古文爱好者所选编,但一点也没有媚俗的气息,这些不朽的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成熟的人生经验、艰深的文章美学,乃至博远的宇宙哲理。在中国浩淼的散文之海里,优秀之作实在太多了,而《古文观止》所选作品真是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一样,这两部选集堪称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4]

《古文观止》所收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它包括的时代既长,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较少派别的偏见,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在编排上,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简要的评注,辅助读者理解文义,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以入选的文章多属久经传诵的佳作,所以此书广为流行至今。[4]

4图书目录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24篇;柳宗元文11篇,欧阳修13篇,苏轼文17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4篇……共222篇。篇幅长短适中,每一篇选文也都非长篇巨制,易于阅读和理解,篇目和分卷比较匀称,极宜普及和流行。

古文观止经典本[2]

卷一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二 周郑交质左传

三 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

四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五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

六 臧哀伯谏纳郜鼎 左传

七 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

八 曹刿论战 左传

九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

十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十一 齐桓下拜受胙 左传

十二 阴饴甥对秦伯 左传

十三 子鱼论战 左传

十四 寺人披见文公 左传

十五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十六展喜犒师 左传

十七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十八 蹇叔哭师 左传[4]

卷二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郑子家告赵宣子 左传

二 王孙满对楚子 左传

三 齐国佐不辱命 左传

四 楚归晋知罃 左传

五 吕相绝秦 左传

六 驹支不屈于晋 左传

七 祁奚请免叔向 左传

八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左传

九 晏子不死君难 左传

十 季札观周乐 左传

十一 子产坏晋馆垣 左传

十二 子产论尹何为邑 左传

十三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左传

十四 子革对灵王 左传

十五 子产论政宽猛 左传

十六 吴许越成 左传[4]

卷三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祭公谏征犬戎 国语

二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

三 襄王不许请隧 国语

四 单子知陈必亡 国语

五 展禽论祀爰居 国语

六 里革断罟匡君 国语

七 敬姜论劳逸 国语

八 叔向贺贫 国语

九 王孙圉论楚宝 国语

十 诸稽郢行成于吴 国语

十一 申胥谏许越成 国语

十二 春王正月 公羊传

十三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传

十四 吴子使札来聘 公羊传

十五 郑伯克段于鄢 谷梁传

十六 虞师晋师灭夏阳 谷梁传

十七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礼记 檀弓

十八 曾子易箦 礼记 檀弓

十九 有子之言似夫子 礼记 檀弓

二十 公子重耳对秦客 礼记 檀弓

二十一 杜蒉扬觯 礼记 檀弓

二十二 晋献文子成室 礼记 檀弓[4]

卷四

战国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二 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

三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

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五 颜斶说齐王 战国策

六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七 赵威后问齐使 战国策

八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

九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十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十一 鲁共公择言 战国策

十二 唐雎说信陵君 战国策

十三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十四 乐毅报燕王书 战国策

十五 谏逐客书 李斯

十六 卜居 屈原

十七 宋玉对楚王问 宋玉[4]

古文观止 译注

卷五

汉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五帝本纪赞 史记

二 项羽本纪赞 史记

三 秦楚之际月表 史记

四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记

五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六 外戚世家序 史记

七 伯夷列传 史记

八 管晏列传 史记

九 屈原列传 史记

十 酷吏列传序 史记

十一 游侠列传序 史记

十二 滑稽列传 史记

十三 货殖列传序 史记

十四 太史公自序 史记

十五 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4]

卷六

汉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高帝求贤诏 汉高祖

二 文帝议佐百姓诏 汉文帝

三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汉景帝

四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汉武帝

五 过秦论 上 贾谊

六 治安策 一 贾谊

七 论贵粟疏 晁错

八 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九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

十 答苏武书 李陵

十一 尚德缓刑书 路温舒

十二 报孙会宗书 杨恽

十三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汉光武帝

十四 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

十五 前出师表 诸葛亮

十六 后出师表 诸葛亮[4]

卷七

六朝唐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陈情表 李密

二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三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四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五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六 北山移文 孔稚珪

七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八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九 滕王阁序 王勃

十 与韩荆州书 李白

十一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

十二 吊古战场文 李华

十三 陋室铭 刘禹锡

十四 阿房宫赋 杜牧

十五 原道 韩愈

十六 原毁 韩愈

十七 获麟解 韩愈

十八 杂说一(龙说) 韩愈

十九 杂说四(马说) 韩愈[4]

卷八

唐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师说 韩愈

二 进学解 韩愈

三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四 讳辩 韩愈

五 争臣论 韩愈

六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七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八 与于襄阳书 韩愈

九 与陈给事书 韩愈

十 应科目时与人书 韩愈

十一 送孟东野序 韩愈

十二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十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十四 送杨少尹序 韩愈

十五 送石处士序 韩愈

十六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十七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十八 祭鳄鱼文 韩愈

十九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2]

古文观止(4张)

卷九

唐宋文

一 驳复仇议 柳宗元

二 桐叶封弟辨 柳宗元

三 箕子碑 柳宗元

四 捕蛇者说 柳宗元

五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六 梓人传 柳宗元

七 愚溪诗序 柳宗元

八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九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十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十一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十二 待漏院记 王禹偁

十三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十四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十五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十六岳阳楼记 范仲淹

十七 谏院题名记 司马光

十八 义田记 钱公辅

十九 袁州州学记 李觏

二十 朋党论 欧阳修

二十一 纵囚论 欧阳修

二十二 释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1]

卷十

宋文

一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二 送杨寘序 欧阳修

三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四 五代史宦官传序 欧阳修

五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六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七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八 秋声赋 欧阳修

九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十 泷冈阡表 欧阳修

十一 管仲论 苏洵

十二 辨奸论 苏洵

十三 心术 苏洵

十四 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十五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十六 范增论 苏轼

十七 留侯论 苏轼

十八 贾谊论 苏轼

十九 晁错论 苏轼[1]

卷十一

宋文

一 上梅直讲书 苏轼

二 喜雨亭记 苏轼

三 凌虚台记 苏轼

四 超然台记 苏轼

五 放鹤亭记 苏轼

六 石钟山记 苏轼

七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八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苏轼

九 前赤壁赋 苏轼

十 后赤壁赋 苏轼

十一 三槐堂铭 苏轼

十二 方山子传 苏轼

十三六国论 苏辙

十四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十五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十六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十七 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

十八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十九 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二十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二十一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王安石[1]

卷十二

明文

一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二 阅江楼记 宋濂

三 司马季主论卜 刘基

四 卖柑者言 刘基

五 深虑论 方孝孺

六 豫让论 方孝孺

七 亲政篇 王鏊

八 尊经阁记 王守仁

九 象祠记 王守仁

十 瘗旅文 王守仁

十一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

十二 报刘一丈书 宗臣

十三 吴山图记 归有光

十四 沧浪亭记 归有光

十五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十六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十七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十八 五人墓碑记 张溥[1]

5社会影响

《古文观止》篇幅适当,所选的文章以汉唐二代为多,

古文观止字帖版

以散文为主,兼顾骈韵二体,既有长篇大论,又有精短美文,反映出编者眼光的细致和周到。它本身的鲜明特点与突出优势使它在问世后的300多年里,成为最流行、最通俗、最广为人知、最有影响的初学古文选本,常作为私塾及学堂的启蒙读本,几乎家家备一本,海内风行。那么,它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呢?《古文观止》之前的古文选本,大多依据昭明太子萧统《文选》的体例,分类繁琐,常以条目为主线,阅读使用时都很不简便。《古文观止》则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将作者的各类文体的作品集粹于一处,阅读方便,查看快捷,使读者对清代之前的散文史认识清楚,印象深刻。所以,《古文观止》的流行性与通俗性、权威性至今难以动摇,仍影响巨大,是青年首选的普及性古文选本,一版再版,依旧常售不衰。[1]

6作品评价

《古文观止》是迄今为止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写作名篇较精的一本古文书。

古文观止简约版

里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小短文从多个角度展现出中华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华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内有清代之前文人名士比较有名的文章,和古人必须学的《四书五经》、《礼记》、《左传》等。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韩愈的《师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许多。能领略到他们的心里想法。这该书里知识容量很大,有历史资料,古人文学,诗画评论,风景介绍……愿智慧之光照亮千家万户,同时也照亮千万颗希望知识的灵魂,使人类的精神空间更加明丽、生辉。《古文观止》,智慧的光芒! 选篇能包罗历代古文的精华,又能用注释扫除诵读、理解古文的拦路石,评论又能说透文章做法之妙。这样的读本自然会受到初学者的欢迎,故吴兴祚谓“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企浅鲜哉”(《序》)。当然,《古文观止》的选篇也有不足之处:为秦文选的多,子书一家未选;八代文选的太少,所选唐宋文过于集中于八家文,而南宋文全然不选,元文亦告阙如。明文虽选18篇,大半并非“观止”之作。再者,艺术分析不乏卓见妙论,终难跳出起承转合的窠臼。[4]

《古文观止》的长处和短处,主要是由它的编选方法所带来的;二吴称书的编选方法为“集”或“汇而集之”。所谓“余两人非瑚言选也,集焉云耳。集之奈何”?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选,谰略者详之,繁者简之,散者合之,舛错者厘定之,差讹者校正之云尔。盖诸选家各有精思深义以抉古人之奥,读之者取此置彼用美者或遗,一概观览则劳于睹记,此余两人所以汇而集之也(《例言》)。[4]

编者又对选文作了精彩的评注,为的阅读平添羽翼。有时从文章句法和用字入手进行分析,如欧阳修《醉翁亭记》评语:“通篇共用二十九个‘也’字,逐层脱卸,逐步顿跌,句句是记山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几句话就将这篇文章散中有骈的风致描述出来了。有时评语从身世人情入手,如《史记·屈原列传》评:“史公作屈原传,其文便似《离骚》,婉雅凄怆,使人读之,不禁唏嘘欲绝。要之,穷愁著书,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宜其忧思唱叹,低回不置云。”这段文字又将作者与传记主人公心灵的共鸣之处一笔点透,道出其感人魅力所在。这一段段评语不仅有助读作用,而其文字本身的清丽优美流畅婉转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这种二重审美又使《古文观止》增添了不少魅力。[2]

评注则主要取自吕、楼、谢、唐、茅、金之说,而用楼、茅、金三家见解最多。多数评语是直接过录,如《谏逐客书》、《送李愿归盘谷序》、《送石洪处士序》等的总评即全抄自楼氏选本。有过录部分文字以作评的,如《捕蛇者说》、《愚溪诗序》总评一半文字取自楼氏选本。《进学解》、《讳辩》、《祭十二郎文》总评一半文字取自茅氏选本。《晏子不死君难》、《五帝本纪赞》、《吊古战场文》、《留侯论》等文的总评部分文字即取自金氏选本。有本于原评而略作发挥的,如《答任安书》、《报孙会宗书》、《种树郭橐驼传》、《丰乐亭记》、 《书洛阳名园记后》、《谏院题名记》等文的总评,就是对楼氏评语的发挥。《获麟解》、《争臣论》、《寄欧阳舍人书》的总评,就是对茅氏评语的发挥。《前赤壁赋》的总评是对金氏评语的改写,《超然台记》的总评是以唐顺之评语为骨架。还有些评语是将诸家之说糅为一体而出以己说,如《岳阳楼记》、《读孟尝君传》、《喜雨亭记》的总评即合用楼、金之论而言。这种择优而集的方法,在逐句逐段评点时用得更多。如《留侯论》首段末批“能忍不能忍是一篇主意”即取自吕氏批语,而“且其意不在书”下批“深人一层发议,此句及一篇之头也”则取用金氏原批。二吴这样“遍采名家旧注,参以己私”,是因为他们认为“诸选各有妙解,颇多阙略,是当取其所长以补其不足,便成全璧”(《例言》)。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书是为童子肄习用,无论选篇思想,评注内容,都要力求“醇正”、“稳妥”。尚新颖而不取怪异,务平实而忌走偏锋。所以他们不选那些思想激进或离经叛道之文,对颇具思想特色、极富个性、充满感情色彩的评语不加采录,常用兼采众家之长和阐发原评的方法以求评解周全、稳妥。这样,便使《古文观止》有可能吸纳多种选本的种种优点,长期受到古文爱好者的欢迎,以致鲁迅论及选本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时,将它与《文选》并提,说:“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地不可轻视。”[2]

《古文观止》是作者以犀利的视角,在广博的中华文海中撷采的最为绚丽、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精美古文,因而该书也是最为优秀的古文选本。数百年来,不仅读书人对之耳熟能详,一般群众也是对之喜爱有加,流传广泛。尽管因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使选文有浓重的理学色彩,但它的确为读者搭建了一条最能领略古文精粹的捷径,因此盛誉不衰也是必然。[5]

百道编按古文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硕矿当中的宝贵财富,借助先人的生花妙笔,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探访旧地的生活实景,体验古人的生活情趣。 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丛书,辑选五个 历史 时期的经典文人笔记,在妙不可言的文字间开启一场沉浸式的穿越之旅,跟随古人回看山河故土以及那饶有兴味的烟火气。 近日,百道网专访丛书责编姚屹雯,听她讲述这套以“古人带你游中国”为主题的图书,是如何另辟蹊径从古人视角出发,带领读者畅游古代城市、大好河山,体会与众不同的风物人间。

“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责编 姚屹雯

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跃然纸上,已成为各大出版社 探索 与深耕的重要方向。对此,江西美术出版社相继开发了“古人的雅致生活”(10册)、“古人的奇幻世界”(4册)两大系列。 “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则以古人的 社会 生活为落脚点,从古代节日、风俗、游玩景点、山川气候、城市风貌、 社会 逸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展示。

《古人的雅致生活(套装共6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唐]陆羽[明]计成,等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古人的奇幻世界(全套4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清] 袁枚,[晋]张华、葛洪 等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源源不断的优质出版资源,但另一方面也要结合现今文化环境以及读者兴趣考量其现代演绎的方式方法。当市面上主打“古今联动”的图书层出不穷,江西美术出版社又是如何匠心独运呈现古人的繁华人间?

姚屹雯表示, “古人”系列产品旨在扩大对于古人世界宽度、广度、深度的挖掘 。此前出版的系列产品已大致覆盖了关于古人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理解,作为“古人”系列的重磅新作, “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则以古代著名的笔记杂录为主,内容分别涉及到汉、唐、南宋、北宋、明5个 历史 时期,具体地区包括汉代首都长安、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唐代皇宫和明代江浙等地区。 读者可以畅游在古人富有感情的描写中,走一走、看一看不同时期的名胜景致、山川物候、城市风貌;听一听、瞧一瞧不同时期的风俗节庆、礼仪典制、 社会 逸闻,感受古人多姿多彩的 社会 生活。

中国历朝历代的经典著作不计其数,甄选文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系列最终收录《西京杂记》《开元天宝遗事》《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陶庵梦忆》,何样的缘由使得这五册典籍脱颖而出,在采访中姚屹雯透了文本取舍的标准,这其中也凝结着江西美术出版社精益求精的理念。

首先, 江西美术出版社将丛书定位为5个不同 历史 时期的代表性文本 ,通过这些或者欢快、或者纪实、或者浪漫洒脱、或者满怀留恋的文学作品,读者除了能够一窥当时的 社会 风貌,同时还能跟随作者的笔触身临其境。

其次, 丛书所收录的文本都是权威经典著作, 不仅是专家学者研究古代 社会 生活的重要 历史 文献,更是反映当时民风 时尚 、发达经济和城市生活的真实写照。丛书的作者不仅有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家,所写内容也大多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主,轻松有趣的文笔展现了鲜活真实的生活侧影,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对曾经生活经历的无限眷恋。

“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丛书自2019年策划伊始到完成出版历时近3年 ,姚屹雯坦言,期间对文字打磨的次数已多得记不清了。由于五册图书的原文都是文言文,江西美术出版社为了让读者更好地领略书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每部作品都进行了注释和译文的编纂。为文字品质保驾护航的不仅有古文学功底深厚的译者,同时江西美术出版社还力邀多位专家参与审读工作,从文字翻译勘误、编辑体例调整到装帧设计合理,全力为图书准确权威把关。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姚屹雯的介绍,走进书中的大千世界,从城市、 社会 、风俗、礼制、山川、名胜、民情、轶闻等多个维度饱览人间繁华。

《东京梦华录》是孟元老所作的一册小书,展现了北宋强盛时期京都汴梁的繁华景色,生动反映了北宋时期 社会 生活现实,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的生活风情画。孟元老是北宋文学家,长居汴梁二十余年,自金灭北宋后被迫南渡,常忆起京都盛景,遂作成此书。读者可以跟随孟元老的脚步,穿行在繁华的街道,路过忙碌的酒家,逛逛州桥夜市品尝 美食 ,观赏街边诸多杂耍,感受北宋市民一天的生活。

《古人的繁华人间:东京梦华录》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孟元老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陶庵梦忆》是张岱的代表作,记录了张岱入清后回忆的前朝往事、奢靡生活,是一部个人回忆录。张岱少为纨绔,生活在今江、浙、沪地区,少时游历多地,极爱繁华,书中记录的风流韵事、才子佳人皆成过往,如梦似幻,过眼皆空。书中所记的日常琐事展现了世态百相,抒发物是人非之感,寄托故国兴亡之叹。

《古人的繁华人间:陶庵梦忆》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张岱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武林旧事》是周密记录的一部杂史,内容来源于其所见所闻,详述了关于朝延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丰富内容,在文学、戏剧、艺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周密是宋元间知名文学家,曾祖随宋室南渡,始居湖州(今属浙江),宋亡不仕,寓居杭州。周密好友赵孟頫任济南路总管府事期满,自齐州回到故乡吴兴。祖籍济南的周密听闻赵孟頫转述其任官时的见闻,心生怀乡之情。赵孟頫便作了 历史 上著名的《鹊华秋色图》,描绘济南风光,赠予他。周密抱遗民之痛,致力于故国文献,遂辑录家乘旧闻,故创作此书,读者可以跟随他的回忆,领略南宋临安都城那令人缱绻眷恋的 社会 风光。

《古人的繁华人间:武林旧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周密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西京杂记》是汉代刘歆所撰,内容大多记载的是西汉首都长安的杂史与逸闻轶事,以及民俗风情、园林宫殿、奇珍异宝、天文地理等情况,尤其对该时期众多王侯将相、文人雅士有着重描写,大多离奇怪诞。读者可跟随刘歆的笔触来观赏大汉朝的旖旎风光。

《古人的繁华人间:西京杂记》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刘歆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开元天宝遗事》是五代王仁裕的作品,分别记述了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奇闻异事,内容以记述奇异物品、宫内琐事和宫外民俗风情为多,人物事迹也以传说为主。其中如记唐代宫中七夕、寒食等节日习俗有一定的 社会 史料价值。后世习用的不少成语、典故如“滔滔不绝”“梦笔生花”“解语花”“有脚阳春”等均出自本书。

《古人的繁华人间:开元天宝遗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王仁裕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如果说丛书将不同朝代的风物人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那么,书中有滋有味的国风小画则是将“人间”种种化为亲切可感的实情实景。江西美术出版社相信插画是展现文字的另一种述说方式,更是在文图相得益彰上下了多番功夫。

姚屹雯介绍到,丛书的插画团队由全国各大著名美术院校毕业的专业插画师组成,拥有多年插画经验。 插图的绘制首先是参考文字,其次插画作者也翻阅了大量资料。 例如,《东京梦华录》中的大量手绘地图,就是插画作者根据文字内容以及参考讲述北宋时期都城的相关资料进行绘制的。 在出版编辑期间,插画也是几经返稿修改,在下厂印刷前也仍然在退改插画,力求插画与文字达到完美结合,让读者看到插画就能直观地了解文字想要表达的场景。

在图文排版上,原定丛书为全竖排版,一是更符合古籍的阅读感,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二是从整体设计来说更加美观。但是,江西美术出版社也听取了包括来自渠道商、读者的真实反馈,都认为竖式排版不大方便阅读,经过几番挣扎,最终决定没有再沿用“古人”产品线一直保留的竖式排版,而是以读者阅读舒适为准,改为横排。

谈及担负给读者留下第一印象重任的封面设计,姚屹雯表示,在经历了十几次推翻又重来的折磨后,封面最终选用了比较活泼的色彩,不仅通过色彩来反映图书内容给人的感觉,也让整体设计更加生动。通过色彩和大量插画的碰撞,使丛书去“古籍”感,在增加趣味性的基础上,又不丢失文学质感,同时又让古籍更加贴近大众,适合当代读者阅读。

为了最佳程度地展现插画的美,江西美术出版社在印刷时 采用了艺术特种纸 , 这种纸不仅能很好地展现画面,同时又不乏书卷气,阅读手感也十分舒适 。尽管这种纸的价格偏贵,但为了保证图书拿到手上质感与质量并存,江西美术出版社仍然不惜重金,在图书成本允许的情况下从图书本身出发选择了全部使用这款艺术特种纸。

姚屹雯表示, “古人”系列作为一套重塑古代经典著作的系列丛书,向大众读者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这是丛书的策划宗旨。 出版伊始的美好愿景就是希望使这些在古代也是大众读物的内容,不仅只被有古汉语文学功底的读者所熟悉,而是打破大众读者对古代传统著作的刻板印象,拉近现代读者与古代经典著作的距离。

将古代经典著作以更现代、更贴近大众的方式介绍给广大读者,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坚持。 正在火热打造中的“古人传记”系列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版。未来,江西美术出版社将不断延伸“古人”系列丛书的品种,发掘更多适合大众阅读的古籍,并做好图文匹配工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持续、强大的生命力。

午夜亦称子夜,指子时。参见十二时:十二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每一时辰相当于2小时,子时相当于晚上11时至次日早1时,丑时相当于早1~3时,余类推。此外又有把子时称夜半,或午夜(也称子夜);丑时称鸡鸣;寅时称平旦;卯时称日出;辰时称食时;巳时称偶中;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申时称晡时,或称日晡所;酉时称日入;戌时称黄昏;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些命名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中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详见百科词条:午夜 [ 最后修订于2015/11/6 17:39:07 共30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书名:清芬堂丛书 [普通古籍] : 四十九种 / (清)梅雨田辑

ISBN:(线装)

作者:梅雨田 清 辑

出版社:黄梅梅氏慎自爱轩

年份:清光绪16年(1890)

页数和开本:刻本 64册

主题:普通古籍

中图分类号:普通古籍

一般附注:书名据书名页题;11行25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牌记题光绪十六年夏慎自爱轩重梓,钤“饮冰室藏金石图书”、“新会梁氏”、“钦冰室”等印 。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