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出现的身份不明的怪兽,人们居然还翻《山海经》去找?
在清代末年的新闻画报里,出现了诸多怪兽,并留下了相关记载,百姓极为惊惧,认为这是吃人的怪兽,实际上,这似乎只是人们不熟悉、不常见的动物,并不是什么吃人怪兽。有好事者翻开《山海经》之类的古书,想破解怪兽之谜,却一无所获。从相关新闻的报道来看,仍然沿用了《山海经》的描述方法,诸如「 ”狗头马尾,毛色纯红”等,令人难以捉摸。博物学的缺失,怪兽才得以孳生。 《鱼耶兽耶》 清末《点石斋画报》 鱼耶兽耶 绍兴会稽东乡树木茂密,阡陌纵横,是农人和樵夫聚集之处,有一天人们听到河水激荡,有一头高大的怪物,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它的身子像穿山甲,头部像鹿,两只角锋利,满身都是鳞片,腹部有绒毛,有四只脚,长尾巴,「 ”见人狺狺,如犬欲吠”。有鳞的是鱼,有毛的是兽,却没听说有动物长鳞又长毛,身似兽形却又有着鱼的习性,这是什么怪物?众人大惊失色,有胆小者怕被怪物吃掉,拔腿就跑。怪物没有上岸,仍然回到水里。有人查遍了《山海经》和《尔雅》等古籍,都没有找到这只怪物的踪迹,可惜当地人不知设法捕捉,如能捉获,送到博物馆中,供人们辨识,或许有人会认得。 此处的怪物不知是何物,似可归入不明物种之列,从图像来看,画得更接近龙族的麒麟之类,又或许是鳄鱼之类动物的讹传,由于描绘失真,已经难以辨识。 《鼍龙贪饵》 清末《点石斋画报》 鼍龙贪饵 慈西丈亭的石山渡,深秋时节来了一只鼍龙。这种怪物俗称猪婆龙,喜欢挖堤坝,居民都视为大患。听说上虞的潘某有捕捉的方法,便请他来除害。潘某到后详加勘察,对人们说:「 ”这家伙可以钓到。”命人准备小猪一头,宰杀后剖开腹部,掏空内脏,用鱼鳔装了药和酒,把猪填满,里面还藏了大钩。第二天凌晨,将这诱饵沉到了渡口北岸,鼍龙果然跳出来吞下了诱饵。潘某带众人拖拽,将鼍龙拽到了岸上,原来药力已经发作,「 ”已为药力醉倒矣”。 鼍龙即鳄鱼。《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没见过鳄鱼,只得参照了《本草纲目》中的鼍龙图样,画得极为奇异。鳄鱼作为一种凶猛的爬行动物,在古代一直是神奇的存在。有人认为鳄鱼是龙的一种,在文献中称之为鼍龙、土龙、猪婆龙,这些都是鳄鱼的别名。又因鳄鱼能伤人,故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凶兽。 《妖兽变幻》 清末《点石斋画报》 妖兽变幻 昆山周浦镇的居民看见一只怪兽,浑身红色,像猫一样大,跑起来风驰电掣,人们见了大为惊讶。三天后,人们又看到这头怪兽,身子像狗一般大,又过了三天,身子就像牛一样大了。当天夜里,农家所养的鸡犬牛羊都死了,仔细查看,这些家畜的双眼都被挖去。居民请了炮船的兵勇,拿着枪炮去围攻,哪知这只怪兽善于变化,转瞬间已经不见了。 该图署名是何明甫,在同时期的画师吴友如的作品中,有一幅与之形状一致的怪兽图,题为《黑纹海乙那》,据说海乙那是鬣狗的音译。鲁迅《狂人日记》中提到此物:「 ”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鬣狗产于非洲草原,昆山为何会有鬣狗?或是海外异闻的本土嫁接。
什么是读书?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学习知识的行为。但是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
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是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
词语解释
基本释义
1、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引证详解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
《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元史·良吏传》:“读书务明理以致用。”
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
《走近科学》曾经连续三期讲述了一个故事:《谁在背我飞行》。主人公黄延秋,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北省肥乡县农民,却于1977年经历了前后三次神秘飞行,几乎在全国打了个转。
据他讲述,每次飞行都是在他睡着后,有人背着他飞行。前两次都是一觉醒来,人已在上海,最后都由村里人从上海接他回去;第三次醒来躺在兰州一家宾馆里,这时他看见身边站着两个年轻人,然后又背着他瞬间到了北京、天津、沈阳等地,等他再醒过来,发现已经回到了家中。
每次动辄千里往返都是在一夜之间,听来犹如妄想症患者的梦呓。栏目组最后也只能用“梦游”之说来解释。而翻阅古人笔记,类似黄延秋这种经历却并非孤例。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记载了山东莱州发生的一起“飞行事件”:
故事的讲述者是当时的莱州知府,姓林,曾经当过纪晓岚的启蒙老师。林知府跟纪晓岚说过一桩他爷爷亲历的奇事。
老爷子八十多了,犯了老年痴呆,腿脚也不能行动,只能一天到晚闷在屋里。于是家人经常把他连人带着躺椅搬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风景希望老头能开心点。
有一天早上,刚出门估计风大,家人就回去取件毯子什么的,留老头在门口稍等。结果拿完毯子回来,老头连人跟躺椅都不见了!一家人顿时慌了手脚,立马全体出动,四处找人都没找着。眼瞅着天色已黑,当时也在找爷爷的年轻的林知府,急得都要哭了,只能跟个没头苍蝇一样乱转。
正好这时,有个刚从崂山回来的朋友,路上遇见林知府,立即喊道:老林,是不是在找你爷爷?早上从崂山走的时候,我还在某寺庙中见过他呢,当时还纳闷老爷子怎么一个人跑这来了,别担心老爷子没啥事。
林知府立即跟家人骑快马奔赴崂山,果然在那寺庙中找到了老爷子。
莱州距离崂山有一百多公里,快马也得跑一天。老爷子早上刚在莱州家门口失踪,那位朋友就在崂山寺庙里见到了他,这事也忒古怪了点,问寺庙里的僧人,僧人也一头雾水,问老爷子,老爷子含糊不清地说,他是躺在椅子上,被两个人抬着凌空飞来的,至于那两个人他也不知道是谁。
纪晓岚听了这事也只能猜测,可能是山魈狐仙之类的跟老人家开个玩笑,这和黄延秋的经历非常相似,甚至就连“空中交警”的数量都是两个人。而时间再往前推,金末元初时的元好问在他的《续夷坚志》中,也有一段类似的记载:
河北省鸡泽县,有五个村民一同出去砍柴。快到山脚下,西边突然刮起狂风,而且不知道从哪冒出个老头,让他们回去。其中四人心里有点犯嘀咕,就都回去了。只有一个村民估计家里就等柴火做饭,仍然硬着头皮继续进山。
果然,一进去风势陡然更盛,瞬间飞沙走石,就连大树似乎也要被卷起。此人看得胆战心惊,急忙就近钻进一条沟里避风。还没等他趴下来,就被一个人猛地拽起,提着他在狂风中飞行。左右还有数位“鬼神”般的人跟他们一起,此人吓得跟头鹌鹑似的不敢再偷看。
不一会就飞过一座城市,提着他的人对他说,这是朝城(今山东山东省莘县朝城镇)。又一直往东飞,路上遇见一个长胡子飞来,邀请这行“鬼神”下去喝酒,于是这群“鬼神”就降落在一座庙宇中,把他丢在门外,自顾聚会痛饮起来。期间还把他也喊进来喝了一杯,喝完后,这些“鬼神”也不知道是不是喝多了,又是一阵大风乍起,喊了个“滴滴”就各回各家了,就这么把他孤零零地仍在那里。
这个村民待风停了许久,才敢走出庙宇,走到外面一打听,才知道已经到了山东省东平县,而那座庙正是泰山东岳庙。这人身无分文,只能沿路乞讨,走了好几天才回到河北鸡泽家中,回去之后,仍然恍恍惚惚,好像得了失心疯一样。
有一点挺有意思,这个村民的鸡泽县,和黄延秋所在的肥乡县同属河北省邯郸市,两地相距非常近。一个地方,相隔数百年,发生了两起相似的“飞行事件”。只不过鸡泽的村民身处古代,是以认为自己遭遇的都是“鬼神”;而黄延秋作为现代人,将带自己飞行的人看作“交警”。还有一起飞行事件,原文记载在湖北荆州的《松滋县志》里面,这次不是有人带着飞,而是自己乘坐“飞行器”:
这个事发生在公元1880年,清朝光绪六年农历五月初八。
湖北荆州松滋县西岩嘴村的一个农民,姓覃,早上起来去屋后山林散步,突然看见灌木丛中有一样东西,“光彩异常,五色鲜艳” ,以为是个宝贝,立马扑了上去就怕宝贝跑了。
宝贝不能跑,可宝贝能飞!这宝贝似乎感觉到有人,竟然自己腾空而起,倏忽之间已经飞出云端。老覃吓得死死趴在上面,一动不敢动。只觉耳边风声飒飒作响,这宝贝一路风驰电掣也不知道要飞去哪里。
突然好像飞机没油了,宝贝开始翻滚着往下坠去,老覃这下再也趴不住了,一阵天旋地转就从这宝贝身上掉了下去。幸好此时距地面不高,地下又是厚厚的草甸,人倒是毫发无伤。
落地后的老覃四面环顾,但见崇山峻岭,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鬼地方。四处找了找,也不知道那能飞行的宝贝是后面自己又飞走了,还是掉在哪个旮沓地方了,反正没见了踪影。
转了许久才遇见一个樵夫,自述是湖北松滋来的,问大哥这是哪里。樵夫张大嘴巴道,哥们你不是开玩笑吧?这里可是贵州,一个人怎么跑这来了?离你那几千里路呢。老覃跟着樵夫出了山,跟前面鸡泽的哥们一样,一路乞讨,一直走了足足十八天才回到湖北松滋家里。
回到家中,老覃逢人就问那闪闪发光的宝贝究竟是何物,可临了也没人给出答案。不过这件事当时闹得人尽皆知,还被记录在当地的县志中。
究竟是这些人是得了“梦游症”、“妄想症”,还是故意耸人听闻,以博眼球呢?若果有其事,那些能飞行的人究竟是传说中的鬼神,亦或是地外文明?那能飞行的宝贝是传说中的飞行法器,还是超越时代认知的科技?真相暂时是不得而知了,也许随着人类的探索和发展,终有一天我们最终能真正理解这些故事,而不仅仅当是做奇谈怪论吧。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唐·吕洞宾
如果你喜欢看一些没用,却有意思的段子,敬请关注:野狐奇谈
本文2023-08-03 18:07: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