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狐妾》原文及译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1收藏

《聊斋志异之狐妾》原文及译文,第1张

  引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狐妾》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译文:

 莱芜刘洞九[1],官汾州[2]。独坐署中,闻亭外笑语渐近。入室,则四女子:一四十许,一可三十,一二十四五已来,末后一垂髫者。并立几前,相视而笑。刘固知官署多狐,置不顾。少间,垂髫者出一红巾,戏抛面上。刘拾掷窗间,仍不顾。四女一笑而去。一日,年长者来,谓刘曰:“舍妹与君有缘,愿无弃葑菲[3]。”刘漫应之[4]。女遂去。俄偕一婢,拥垂髫儿来,俾与刘并肩坐。曰:“一对好凤侣[5],今夜谐花烛。勉事刘郎,我去矣。”刘谛视,光艳无俦[6],遂与燕好[7]。诘其行踪,女曰:“妾固非人,而实人也。妾,前官之女,蛊于狐[8],奄忽以死,窆园内[9]。众狐以术生我,遂飘然若狐。”刘因以手探尻际[10]。女觉之,笑曰:“君将无谓狐有尾耶”转身云:“请试扪之。”自此,遂留不去。每行坐,与小婢俱。家人俱尊以小君礼[11]。婢媪参谒,赏赉甚丰。

 值刘寿辰,宾客烦多,共三十余筵,须庖人甚众;先期牒拘[12],仅一二到者。刘不胜恚。女知之,便言:“勿忧。庖人既不足用,不如并其来者遣之。妾固短于才,然三十席亦不难办。”刘喜,命以鱼肉姜桂,悉移内署[13]。家中人但闻刀砧声,繁碎不绝。门内设一几,行炙者置其上;转视,则肴俎已满。托去复来,十余人络绎于道,取之不竭。末后,行炙人来索汤饼[14]。内言曰:“主人未尝预嘱,咄嗟何以办[15]”既而曰:“无已[16],其假之。”少顷,呼取汤饼。视之,三十余碗,蒸腾几上[17]。客既去,乃谓刘曰:“可出金资,偿某家汤饼。”刘使人将直去。则其家失汤饼,方共惊异;使至,疑始解。一夕,夜酌,偶思山东苦[18]。女请取之。遂出门去,移时返曰:“门外一[19],可供数日饮。”刘视之,果得酒,真家中瓮头春也。

 越数日,夫人遣二仆如汾。途中一仆曰:“闻狐夫人犒赏优厚,此去得赏金,可买一裘。”女在署已知之,向刘曰:“家中人将至。可恨伧奴无礼[20],必报之。”明日,仆甫入城,头大痛,至署,抱首号呼。共拟进医药。刘笑曰:“勿须疗,时至当自瘥。”众疑其获罪小君。仆自思:初来未解装,罪何由得无所告诉,漫膝行而哀之。帘中语曰:“尔谓夫人,则亦已耳[21],何谓 ‘狐’也”仆乃悟,叩不已。又曰:“既欲得裘,何得复无礼”已而曰:“汝愈矣。”言已,仆病若失。仆拜欲出,忽自帘中掷一裹出,曰:“此一羔羊裘也,可将去。”仆解视,得五金。刘问家中消息,仆言:都无事,惟夜失藏酒一。稽其时日,即取酒夜也。群惮其神,呼之“圣仙”。刘为绘小像。

 时张道一为提学使[22],闻其异,以桑梓谊诣刘[23],欲乞一面。女拒之。刘示以像,张强携而去。归悬座右,朝夕祝之云:“以卿丽质,何之不可乃托身于之老[24]!下官殊不恶于洞九,何不一惠顾”女在署,忽谓刘曰:“张公无礼,当小惩之。”一日,张方祝,似有人以界方击额,崩然甚痛。大惧,反卷[25]。刘诘之,使隐其故而诡对之。刘笑曰:“主人额上得毋痛否”使不能欺,以实告。

 无何,婿亓生来,请觐之。女固辞。亓请之坚。刘曰:“婿非他人,何拒之深”女曰:“婿相见,必当有以赠之。渠望我奢,自度不能满其志,故适不欲见耳。既固请之,乃许以十日见。”及期,亓入,隔帘揖之,少致存问。仪容隐约,不敢审谛;既退,数步之外,辄回眸注盼。但闻女言曰:“阿婿回首矣!”言已,大笑,烈烈如鸣[26]。亓闻之,胫股皆软,摇摇然若丧魂魄。既出,坐移时,始稍定。乃曰:“适闻笑声,如听霹雳,竟不觉身为己有。”少顷,婢以女命,赠元二十金。亓受之,谓婢曰:“圣仙日与丈人居[27],宁不知我素性挥霍,不惯使小钱耶”女闻之曰:“我固知其然。囊底适罄;向结伴至汴梁[28],其城为河伯占据[29],库藏皆没水中[30],入水各得些须,何能饱无餍之求且我纵能厚,彼福薄亦不能任。”

 女凡事能先知,遇有疑难,与议,无不剖[31]。一日,并坐,忽仰天大惊曰:“大劫将至[32],为之奈何!”刘惊问家口,曰:“余悉无恙,独二公子可虑。此处不久将为战场,君当求差远去,庶免于难。”刘从之,乞于上官,得解饷云贵间[33]。道里辽远,闻者之[34],而女独贺。无何,姜叛[35],汾州没为贼窟[36]。刘仲子自山东来[37],适遭其变,遂被害。城陷,官僚皆罹于难[38],惟刘以公出得免[39]。盗平,刘始归。寻以大案罢误[40],贫至饔飨不给[41];而当道者又多所需索,因而窘忧欲死[42]。女曰:“勿忧,床下三千金,可资用度。”刘大喜,问:“窃之何处”曰:“天下无主之物,取之不尽,何庸窃乎。”刘借谋得脱归[43],女从之。后数年忽去,纸裹数事留赠[44],中有丧家挂门之小,长二寸许,群以为不祥。刘寻卒。

 注释:

 [1]莱芜:今山东省莱芜县。清代属泰安府。

 [2]汾州:明清府名。治所在今山西汾阳县。

 [3]无弃葑菲:意谓不要因舍妹寒贱而舍弃其一德之长。葑菲借指

 其妹,本《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蔓菁。菲,萝卜。下体,指葑、菲的块根。采葑菲之叶而不用其块根,比喻男子重貌而不重德。[4]漫应:信口答应。漫,信口,姑且。

 [5]凤侣:凤凰。喻夫妻。本《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6]无俦:无双,无与伦比。

 [7]燕好:夫妻和好。常指新婚之好,取《诗·邶风·谷风》:“燕尔新婚,如兄如弟”之义。

 [8]蛊(gǔ古):传说中的害人之虫,吞之入腹能使人昏狂失志。这里作迷惑、毒害解。

 [9]窆 (biǎn贬):埋葬。

 [10]尻 (kǎo考):脊椎末端之尾骨。

 [11]小君:诸侯夫人之称,也称“少君”,见《礼记·曲礼》。本句是说仆人们以夫人之礼对待狐妾。

 [12]先期牒拘:事前发文征调。牒,这里指传票。拘,调集,征调。[13]内署:官府内院。指刘的内宅。

 [14]汤饼:汤面。

 [15]咄嗟何以办:怎能一声吩咐就可以齐备呢咄嗟,使令声。[16]无已:不得已。

 [17]蒸腾:热气蒸腾。

 [18]山东苦:即下文“瓮头春”酒。大约是一种泛微绿色略带苦味的家酿甜酒。

 [19]罂(yīng英):一种小口大腹的酒坛。

 [20]伧 (chēng称)奴:下贱奴才。伧,鄙贱。

 [21]则亦已耳:也就罢了。

 [22]张道一:其名又见卷四《胡四相公》篇,称“道一先生为西川(或作州)学使”,二篇所言当为一人。吕湛恩注尝疑此人即莱芜张四教,“道一或其别号”。虽未言所据,而吕氏之疑当非无因。按据有关记载,莱芜张四教,字芹,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顺治六年至九年任山西提学使,擢陕西榆林道参议,以迕当政罢归。王士《居易录》尝载得诸传闻之佚事一则,略谓:张以部郎居京时,尝纳一婢甚丽,自称东御艾氏女。后携之赴山西提学任,途经一驿,见雉起草间,感之而孕。到官后生一子即殁。殁前自画小像一帧留箱奁中。自是每夜必托梦于张,而预告其休咎。张悬像别室,食必亲荐。一日误以羹污其上,夜梦妾怒诘之,天明则画已失去。异日,张以故谒巡抚,见屏风画美人绝肖其妾,因屡目之;巡抚因问。张述其故,巡抚乃掇赠之以归。归后复见梦如昔矣。妾尝谓张不利宦途,稍迁即宜为退休计;及秩满迁榆林道参议,遂罢归,果如妾言。渔洋此一记述颇可佐证吕氏疑似之说,亦可从中略见聊斋故事移花接木改造传闻之某类特点,故附赘如上。总之,小说家言本不必尽合于事实,况皆得诸传闻,客有异辞,固不可执此以议彼者也。

 [23]以桑梓谊:以同乡的身份。《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树和梓树,古人常种于宅旁,以供养生送死。后遂以之作为故乡的代称。

 [24](sān āns三三)之老:谓白发下垂的老人。辛弃疾《行香子·云道中》:“岸轻乌,白发。”

 [25]反卷:归还画有狐妾像的画卷。

 [26]烈烈:形容声音激越。

 [27]丈人:岳父。古时称“舅”或“外舅”。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尔雅》:妻之父为外舅,母为外姑。今无此称,皆曰丈人、丈母。”

 [28]汴梁:今河南开封市。明清为开封府,汴梁是它的旧称。

 [29]河伯:传说中的黄河神。《竹书纪年》等多数古籍认为姓冯,名夷。又名冰夷、冯迟。顾炎武谓河伯因国居河上而命名为伯,见《日知录》二五“河伯”。

 [30]库藏 (zàng葬):仓库所储之物。

 [31]剖:谓分辨明悉。

 [32]大劫:大难。劫,由佛教所说“劫灾”而来,比喻难以逃脱、不可避免的灾难。

 [33]解 (jiè 戒)饷云贵间:押送军用粮饷到云南、贵州一带。饷,军粮,也可泛指军队俸给。

 [34]吊:哀怜,慰劝。

 [35]姜:明末大同总兵官,一六四四年,李自成义军入云中,以城迎降。同年六月,复杀义军首领柯天相等,以城降清。一六四八年,姜又连结义军余部抗清,北起大同,南至蒲州,陷山西州县多所,清廷派多路重兵镇压,至次年八月始被剿平。事详王士《香祖笔记》四、《清史稿·世祖本纪》。

 [36]汾州没为贼窟:据《世祖本纪》,姜部陷汾州在一六四八年四月。九月收复。

 [37]仲子:次子,即上文的“二公子”。

 [38]官僚:汾州长吏及其下属。

 [39]公出:因公外出。

 [40]罢误:又叫“诖误”、“误”。官吏因他人他事牵连而受贬黜责罚。 [41]饔飨 (yōngūns雍孙)不给:犹言三餐不继。古人每日两餐,早餐叫饔,晚餐叫飧。不给,供应不上。

 [42]窘忧:困窘忧愁。

 [43]借谋得脱归:谓借助于狐女的谋划得以脱身还乡。

 [44]数事:几件东西,犹言“数物”。

 译文:

 山东莱芜县的刘洞九,在汾州做知州。有一天独自坐在州衙中,听到院外有笑语声慢慢接近。接着,有4个女子走进屋来。一个40来岁,一个30来岁,一个二十四、五,还有一个是尚挽着散髻的少女。几个人站住桌前,互相看着、笑着。刘本来知道官衙院里狐仙很多,没有答理她们。不一会,梳散髻的少女拿出一方红纱巾,调皮地扔到刘的脸上,刘扯下来扔到窗台上,还是不理她。4个女子笑了一阵走了。又有一天,那位40来岁的女子又来对刘说;“舍妹和你有缘分,希望你不要厌弃我们小家姑娘。”刘随随便便答应了,女子才离去。不一会,年长的女子和一个丫鬟扶着梳敞髻的少女来了,并让少女和刘并肩坐下,说道:“一对美好伴侣,今夜洞房花烛。你好好侍奉刘郎,我走了。”刘仔细看看少女,光艳照人,没人能比得了,就和她同欢。刘问她的来历,少女说:“我不是人,而实际上又是人。我本是前任知州的女儿,被狐狸迷住了,死后就埋在院内。狐仙们用法术又让我复生,所以我又飘飘忽忽像狐仙一样了。”刘听了就往少女臀部摸去。少女发觉了,笑道:“你大概是以为狐狸都有尾巴吧”说完转过身来说:“请你摸摸有没有尾巴”,从此后,少女就留在这里了。少女起居坐卧都有那个小丫鬟陪着。刘的家人都把她当作小夫人看待。丫鬟婆了们给她请安问候时,给的赏赐都很丰厚。

 有一天,正值刘的寿辰。宾客很多,酒席要摆30多桌,需要厨师很多。早下了文书去传厨师们按时到来,可是只有一两个来的。刘非常生气,狐夫人听说后,就说:“别发愁。厨师既然不够用,不如把来的这一两个也打发回去。我固然没有什么能耐,可是30多桌酒席还是不难置办的。”刘很高兴,就让把鱼肉和葱姜作料都搬到内宅里去,家里的人只听得切菜剁肉的刀砧声一直不断。在门里放一张桌子,上菜的人把托盘放上去,转眼之间,菜肴已经装得满满的。托走后再来又满了,十几个人上菜,络绎不绝,取之不竭。最后,上菜的人来取汤饼,只听门里说:“主人并没预先嘱咐做汤饼,呼吸之间就要做好,怎么能呢”接着又说:“没办法,去借一点吧。”不大一会,就喊来取汤饼。一看,30几碗汤饼,腾腾冒着热气,摆在桌上。客人走后,狐夫人对刘说:“可以拿出些钱来,偿还某某家的汤饼。”刘让人把钱进去时,那家人正巧刚刚丢了不少汤饼,在那里纳闷呢,送钱的人去了,疑团才解开。

 一天晚上,刘正在饮酒,忽然想起山东苦醁酒,狐夫人说,请让我取去吧。于是出门去了。过了一会返回说:“门外有一坛酒,够好几天喝的了。”刘出去一看,果然是自己老家里的名酒瓮头春。过了几天,刘的夫人派遣两个仆人到汾州来,半路上一个仆人说:“听随老爷的狐夫人犒赏手下人很优厚,这回得了赏钱,可以买件皮袄。”狐夫人在州衙中已经知道了,对刘说:“家里来人快到了,可恨贱奴才无礼,一定得收拾他一下。”第二天,那个胡说的仆人刚刚进城,头猛然大疼起来,到了州衙,抱着头乱叫,大家正想法给他吃药,刘笑道:“不用治,到时候自然会好。”大家怀疑他得罪了这里的小夫人这个仆役想:我刚来到这里,行装还没解下来,罪从何来他觉得没有什么可求宽恕的,只好跪在帘外膝行哀求。只听帘中说道:“你称我夫人,也就罢了,为什么还加个狐 字”仆人此时才明白过来,磕头求饶不已。帘中又说:“既想得个皮袄,怎么还能这样无礼”过了一会又说:“你已经好了!”夫人说罢,仆人的头疼病也顿时好了。正要拜谢出来,帘中忽然又抛出一个小包来,说:“这是一件羔羊皮袄,你可拿去。”仆人解开一看,里面有五两银子。刘问家里的消息一仆人说,家里什么事也没有,只是有天夜间丢失了一坛好酒,一查对时间,正是狐夫人出外取酒的那天晚上。众人都很怕夫人的神威,称她为“圣仙”,刘为她画了一幅小像。

 当时张道一,官拜提学使,听到狐夫人的奇事,就以和刘是同乡为名去拜访,想和孤夫人见一面。狐夫人拒绝见面。刘把画像给他看看,张道一硬把像带走了。回去后,张把狐夫人的画像悬挂在座旁,早晚祷告道:“以娘子的花容玉貌,到谁那儿占不好为什么托身给一个胡子拉茬的老头下官我哪一点也不比划洞九差,为什么不光顾我一回”狐夫人在州衙忽然对刘说:“张公无理,我要稍稍惩罚他一下。”一天,张道一正在祷告,好像有人用铜戒尺打了他额头一下子,嗡的一声,头疼欲裂,因而非常恐惧,把狐夫人画像送了回去。当刘问张的仆人这件事时,张的仆人没敢说实话,胡乱答了几句,刘笑着说:“你家主人额头上没疼吗”仆人一看骗不了,就把实话说了。

 不久,刘的女婿其生来访,请求见见新岳母,狐夫人坚决不见。其生求见之心更切,刘说:“女婿不是外人,为什么这样拒绝”狐夫人说:“女婿相见,一定要给他些赠品。他对我的奢望过高,我自己思量也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所以就不想和他见面了。”其生还是坚决请求见面,孤夫人就许他10天以后相见。到了约定的日期,其生来到狐夫人门前,隔着门帘向她作揖致敬。因为隔着门帘,狐夫人的容貌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其生也不敢定睛细看,离去时,还总是回头看。这时,就听见狐夫人说道:“阿婿回头了!”说罢,大笑一声,这一笑就像夜猫子一样森然可怕,其生听了,两腿酥软、心神不定,如丧魂失魄一般。从狐夫人那里出来,坐了一会,才稍稍定下心来。于是说:“刚才听到笑声,就像听列晴天霹雳,觉得自己的身子已不属于我一样。”过了一会,来了个丫鬟,受狐夫人之命,赠其生20两银子,其生接受了,对丫鬟说:“圣仙平时和我岳父在一起,难道不知道我素来挥霍成性,不惯于使用小钱吗”狐夫人听到这话后说:“我早就知道他这个毛病,不巧家里没钱了。前些时和别人结伴到汴梁去了趟,城市已为河神占据,一片汪洋。金库也都淹没在水中,我们入水中各得了不多的银钱,怎么能满足这种无厌的欲求而且我纵然能厚厚地赠送他金钱,怕他福气薄,也承受不起。”

 狐夫人凡事都能事先知道。遇有疑难事,和她商议后,没有解决不了的。有一天她正和刘一块坐着,忽然仰面朝天,大惊失色道:”大难将要临头,我们怎么办呢”刘惊奇地问家里人是否平安,孤夫人说:“别人都没事,只有二公子叫人担心。这个地方不久就要变为战场,你应当请求到远处去出差,可以避免这场大祸。”刘听从了她的话,向上官请求被委派押运银饷到云南、贵州去。从汾州到云、贵,路途十分遥远,听说的人都来表示同情和安慰,只有狐夫人为刘祝贺。不久,大同总兵姜壤叛变,汾州失陷,成为叛兵的巢穴。刘的次子从山东来,正好碰上战乱,被叛兵杀害。汾州城被攻破时,官僚都被杀,只有刘洞九因为远去云贵得以幸免。叛兵平定后,刘才从云贵归来。接着因为有桩重要案子没有办好被贬,家里穷到吃了上顿没下顿,而官府又多方勒索,因而刘穷闲忧愁得要死。狐夫人说:“不用发愁,床下有三千两银子,可以拿出来用。”刘大喜,问她:“这是从哪偷来的”狐夫人说:“天下没有主的东西,取之不尽,哪里用得着偷呀”刘找个机会离开了汾州回到山东老家, 弧大人也跟他回去了。过了几年,狐夫人忽然离去,用纸包上几件东西留下。其中有丧家挂在门上的小幡,长约二寸多,众人以为是不祥之兆,不久,刘包就死了。

想要看懂原版的聊斋志异,必须要会一些文言文,但不用到精通的程度,因为聊斋志异当中的文言文都比较闲钱易懂,毕竟这是一部世俗小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并没有多高,而小说写出来就是给大众观瞧的,所以在文字方面聊斋志异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写出来的都是一些大白话,就算不懂文言文,通过几个字进行揣测也能够明白整句的意思。

因为聊斋志异毕竟是一本光怪陆离的小说,他不是什么专业的书籍,也不是什么佛经道经,所以阅读起来并不会有任何麻烦,但是想要看懂这本小说,还要了解一些民间的俗语和一些成语的意思。

因为古人在写作的时候,通常会加入一些形容词,这些形容词,大多数都是由成语或者名言警句组成,而这些东西都是用文言文写出来的,如果对文言文一窍不通的话,很难从字面上解答这些成语的意思

除了聊斋志异以外,其他的古文和古籍在阅读的时候,也需要懂一点文言文,但是这些文言文并不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可能只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就能够得知一些文言文的意思,在阅读量到达一定等级之后,就算没有学习过文言文的人,也可以熟读文中的含义。

而且我个人觉得文言文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字叙述形式,它不仅有着传统的古色古香,更是用几个字就能够表示大量的意义,所以多读一点文言文的著作是没有任何坏处的。

  1、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岳麓书院出版社出版的都有注释,但没有原文翻译。同心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聊斋志异

译注本(上中下)三册全精装由赵祖谟等译注,这套书由原文、注释、译文,非常经典。另外,全翻译版的,可选中华书局出版的《聊斋志异(全三册)--传世经典文白对照》,这套翻译的也很不错,共有三册,但是白话翻译肯定没有原文传神。

  2、聊斋志异虽然是文言,但还是比较容易读的,原文字很传神。建议还是读原本,选正规的好的出版社的。如人民文学、上海古籍、岳麓书社、齐鲁书社等出版的,虽然没有全文翻译,但对疑难字、过于生涩的句子都有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3、要原文、白话都有,选择面就很窄了,这样的书不容易找到。建议原著、白话分别买,这样可以对照阅读,能提高文言文理解和阅读水平。这些书在当当网或者京东商城上都可以买到。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故事情节奇幻诡谲,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其中《劳山道士》、《画皮》、《促织》、《聂小倩》等篇章在民间流传很广,深受人们喜爱。这些故事借鬼狐之形寄寓了深刻的社会意义:或热情讴歌善良美好的人性;或弘扬正义、鞭挞丑恶;或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政治;或反对封建礼教……读之发人深省,进而让人体悟到其中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聊斋志异》是成书于清朝初年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写花妖狐魅,畸人异行著称于世。奇特诡序的故事情节,异彩独放的人物形象,不同流俗的美学理想,构成《聊斋志异》的独特风格,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而且也是世界文学的明珠。它的作者蒲松龄,尽毕生精力,完成这部巨著,无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出版后,发现某些讹误需要订正,第二次印刷未及进行,颇为遗憾。兹值该书收入《世界文库》,乃藉机加以修订。主要订正排印错误和个别注条;为了保持原来版面,只作局部改动。补苴罅漏,恐难周尽,尚祈读者多提意见。

又,该书出版时,曾稽考诸本,增补四条“异史氏曰”和四条“附则”。《连城》、《折狱·附则》、《乐仲》、《龙戏蛛》四篇增补了“异史氏曰”;《三朝元老》、《盗户》、《阿宝》、《黄将军》四篇增补了“附则”。《梦狼》篇“又邑宰杨公”一段附则,当时因无版本依据,未列正文之后,而列入“附录”。今参考新近影印抄本《异史》,证明已补者均非妄补,未补的《梦狼》篇附则应作为附则第二,移于正文之后的相应位置。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初年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写花妖狐魅、畸人异行著称于世。奇特诡谲的故事情节,异彩纷呈的人物形象,不同流俗的美学理想,构成《聊斋志异》的独特风格。它既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学的明珠。作者蒲松龄无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

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字留仙,号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他的家族,明万历以来也曾“科甲相继”;但至蒲松龄时代,“为寡食众,家以日落。”(《述刘氏行实》)分居后,蒲松龄“数椽风雨之庐,十亩荆榛之产;卖文为活,废学从儿;纳税倾囊,愁贫任妇。”(《呈石年张县公俚谣序》)十九岁,“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此后则屡挫于乡试,以岁贡终老。他一生,除了去扬州府宝应县充当幕宾一年,均设帐于缙绅之家;而在同邑西铺毕际有家时间最长,设馆三十年,七十岁才归老家居。七十六岁辞世。

蒲松龄出生前一年,即崇祯十二年正月,第五次人关的清兵攻破济南,积尸盈城;血腥洗劫殃及齐鲁。崇祯十七年,清兵再次人关击溃李自成,建立清王朝,镇压各地抗清力量;压城黑云弥漫全国。然而在兵连祸结之中,明中叶以后萌发的民主启蒙思想依然向前发展。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唐甄等人继续批判宋明理学,思想上闪现出更多的民主性光芒。历史的灾难、时代的思潮以及个人的遭遇,这一切对蒲松龄的思想和创作,必然有所影响。蒲氏狂痴招尤,孤愤著书,正是时代使然。其思想积极用世,憧憬仁政;他希望赋役征收应当“念民膏”,刑名出入应当“得民情”,工役兴作应当“惜民力”。(代孙蕙作《放生池碑记》)黑暗的现实虽然“罔念夫民命”,然而蒲松龄则终生坚持“利民济物”的理想。他睥睨邪恶,摆脱世俗的羁绊,追求心灵的自由,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写入《聊斋志异》。

清初人民饱经兵燹战乱,其心灵创伤尚未平复。《聊斋志异》有不少篇目,隐约曲折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劫难。举凡明末北兵入寇的“齐地大乱”、“济南大劫”,清初的“姜壤之变”、“三藩之乱”、“谢迁之变”、“于七之难”,《聊斋志异》都曾触及,虽然含蓄迷离,但都倾向鲜明:诅咒兵连祸结,悼念受害人民。怀着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聊斋志异》更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社会,斥之为“强梁世界”(《成仙》)。在这个社会里,“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促织》);封建官府像阴司一样暗昧(《席方平》);高级官僚恶德满盈(《续黄粱》),下级官吏鄙琐贪婪(《梅女》),衙门公役则“无有不可杀者”(《伍秋月》);至于地方豪绅,更是依财仗势,横行乡里。《聊斋志异》刺贪刺虐,全无畏忌。

明清两代用八股取士,以强化其政治统治。蒲松龄五十一岁才放弃应举,虽然他还不能自觉地否定这个制度,然而他却能从旧垒中反戈一击,揭露科举的弊端与丑恶。《聊斋志异》有相当数量的篇目,以嬉笑怒骂之笔讥刺科场衡文不公以及贿赂公行。司衡无目,盖因帘内诸官只熟悉八股滥调,不谙德业文章,无能识别真才(《司文郎》、《贾奉雉》)。学官贪冒,则不仅“学使之门如市”(《神女》),而且“考弊司”竞定例割髀肉为贽(《考弊司》)。读书人对此却帖耳忍受,心无愧耻;俸进者则高官厚禄,作威作福(《续黄粱》),失意者则嗒然若死,如饵毒之蝇(《王子安》)。蒲松龄晚年诗作《历下吟》写省城试士的丑态,不禁慨叹:“此中求伊周,亦复可恻怆。”《聊斋志异》抨击科举的作品,也都流露出此种恻怆的心情。

《聊斋志异》各类题材的作品都有自己的审美追求,其中描写婚姻爱情的作品表现得尤为鲜明。在蒲松龄那个时代,封建的因袭观念大都开始动摇,“甚至骨肉之间,亦用机械,家庭之内,亦蓄戈矛”(《为人要则》)。《聊斋志异》描写家庭纠葛的作品,往往把青年一代视作冲决封建礼教的主要力量。封建社会鄙视妇女,《聊斋志异》却以大量篇目,塑造了许许多多天生丽质,从不同角度展示她们的美好情操和过人才能。例如:颜氏之才,乔女之德;翩翩之仙,葛巾之神;婴宁的天真,蕙芳的纯朴;素秋的淡泊,黄英的通达;娇娜的洒脱,青凤的痴情;等等。她们人各一面,全非世俗男子所能比拟。封建社会严男女之大防,《聊斋志异》则借助浪漫主义的奇想,赋予青年男女以极大的互爱自由。作品认为:“礼缘情制;情之所在,异族何殊焉”(《素秋》);“天下惟真才人为能多情,不以妍媸易念也”(《瑞云》)。作品呼唤真情,反对“以礼节情”,因而对知己相爱或钟情不移者备加赞扬,而对虚伪矫情或欺骗爱情者则予以谴责。作者意识到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因而确认男女婚姻,“此自百年事,父母止主其半”(《青蛙神》)。作品所赞扬的大多是自媒自主的婚姻;这在当时不是已经存在的现实,而是应该实现的理想。蒲松龄的审美情操,的确高人一等;纵然杂有些微糟粕,毕竟瑕不掩瑜。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举凡天上人间、域内海外的诸般异闻,鸟兽虫鱼、草木竹石的荒怪变幻,民俗风习、自然灾害的趣闻琐谈,都在包罗之列。以上所述,仅其荦荦大者。

《聊斋志异》把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创作艺术推向顶峰,前人称它为“空前绝后之作”。其主题境界既高出晋之志怪、唐之传奇,而笔墨命意更非后世续书所能比拟。它的艺术成就,既是蒲松龄借幻异故事寄托自我情志的创新,又是中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发扬。

作为“孤愤之书”,浓烈的感情色彩和超俗的审美追求,为《聊斋志异》创作艺术的主要特征。作者在创作时,往往驰想天外,神与物游:“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聊斋自志》)这种感兴飞动的激情,恰足以表现幻异小说的奇诡。在各类作品中,既有金刚怒目的愤激,也有童心展现的温情;既有口诛笔伐,也有幽默讽嘲。诸般幻异故事,都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聊斋志异》的问世,使得一度沉寂的中国文言小说重现光辉,在艺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实质是在发扬中国文学优秀传统基础上的艺术创新。蒲松龄有丰厚的文学修养,他不仅“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而且自觉地发扬楚骚的创作精神。其《聊斋自志》谓:“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聊斋》为文,狂狷傲世,不遵矩度,盖亦步武楚骚,直抒胸臆,不择好音。《聊斋志异》每于篇后仿《史记》的“太史公曰”,添加“异史氏曰”论赞一段,把艺术具象的意蕴径直地表达出来。全书有“异史氏日”近二百则,为数之多,用意之深,均不同于唐传奇偶尔加入的议论体例。这一形式的采用,是对《史记》美学思想的自觉发扬。盖蒲松龄“长命不犹”、“仅成孤愤之书”与司马迁“意有所郁结”、“发愤之所为作”,两者之间有其相通会意之处。鲁迅先生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聊斋》则把楚骚的艺术传统用之于小说,遂使中国文言小说艺术再生奇葩。蒲松龄的这种创作精神,在今天仍有可资借鉴之处。

朱其铠 一九九二年二月 本书收入《世界文库》:“前言”简短,未涉及所出版本。兹扼要说明于书后。

蒲松龄《聊斋志异》有诸多抄本和刻本。抄本在文字上虽不免有。“鲁鱼亥豕”之误,但无刻本避忌径改之弊。所以我们这个新校本,底本和校本均用抄本,只个别文字讹误参校刻本。这样或可从总体上保持原著面貌。

一九五〇年冬发现半部《聊斋志异》手稿本。我们这个校本,即以一九五五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的这半部手稿,作为底本之一。(其中《鸦头》、《云萝公主》虽有残缺,仍以残文为主,用他本补全,作为底本。)其余部分,则采用其他抄本为底本。

《聊斋志异》的抄本,以历城张希杰的“铸雪斋抄本”和一九六二年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所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最为完整。两者相较,铸雪斋抄本用作另一底本,比较合适。这个本子抄自济南朱氏。济南朱氏抄本,是根据蒲氏原稿过录的本子。钙雪斋抄本“总目”的篇次,虽不尽合该本抄文的实际次序(特别是第四卷和第九卷),们与手稿本及山东博物馆藏711号抄本比勘,则基本一致。因此,我们这个校本,手稿本以外的篇目,决定采用铸雪斋抄本为底本。铸雪斋抄本未收或有目无文的少数篇目,则以山东博物馆藏抄本或二十四卷抄本为底本。二十四卷抄本以及新近发现的《异史》,无从断定其抄录的确切年代。而且其篇次的排列,与字稿本、铸雪斋本“总目”以及山东博物馆藏抄本的现存目录相较,也有差异。因此,尽管都是比较完整的抄本,具有重要校勘价值,但未便贸然以之作为主要底本。

新校本共收四百九十四篇。其中以手稿本为底本者二百三十六篇,以铸雪斋抄本为底本者二百四十三篇,这是全书的主体部分。余下的,以山东博物馆藏抄本为底本者六篇,以二十四卷抄本为底本着九篇。上述五抄本未收而檄见于他本着三篇,作为附录,列于卷末。

关于《聊斋志异》的卷数、卷次、篇次问题,近几年来,学术界曾提出过某些推断,但尚无定论。所以我们这个新校本仍依铸雪斋抄本“总目”所标明的卷数、卷次及篇次。铸雪斋抄本的“总目”所列篇次与手稿本砚存篇目的篇次基本一致,但是铸雪斋抄本分为十二卷,则未必符合手稿本的原定卷数。

我们曾对山东省博物馆藏711号抄本,作过一番简略的考察,觉得此抄本卷册的厘订,可以作为原稿分为八册(卷)的参证。此抄本抄写时不避雍正和乾隆讳,仅避康熙讳。元疑它是康熙年间抄写的。第二卷录有王士禛和张历友的题辞,表明它是康熙四十六年后的抄本。这个抄本现存四册,抄本目录共收二百四十六篇,原文缺少两篇,实存二百四十五篇。这四册抄本,有两册标卷。有《聊斋自志》的一册,目录页标有“志异卷一目录”;而该册正文首页则标为“聊斋志异一卷”,与影印手稿本相同。《王者》篇开头的一册,目录前半残缺,不知是否标卷,但在所录正文的首页,则标有“聊斋志异卷二”字样。据此可以推定,这个抄本一册即为一卷,现存四册即为四卷。这四册所收目二百四十六篇,约当全书之半,全书当为八册,也即八卷。山东博物馆藏这四册抄本,其中有两册与古籍刊行社影印手稿本的第一册和第三册重复。手稿本第一册与此抄本相应的一册几乎完全相同;其中“高序”、“唐序”、“自志”以及所收篇目及篇次,两者完全相同,仅手稿本比山东博物馆藏抄本多一篇《海大鱼》。手稿本第三册与此抄本相应的另一册篇次也完全相同;仅手稿本多出《鸦头》、《孝子》、《阎罗》三篇,手稿本第二、四两册,与山东博物馆抄本另外两册,所收篇目则全不相同。现存手稿本四册和山东博物馆本四册,每册的篇数,大体相当。手稿本和此抄本,这两组共八册的手抄本,重复两册,实存六册。

这六册无有重复篇目,可据以窥见《聊斋志异》六个卷册的原来面貌。这六册共收三百五十四篇。铸雪斋抄本有目四百八十八篇,减去这六册所收,尚余一百三十四篇。按照上述六册平均篇数,此一百三十四篇恰可分俩册。由此看来,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蒲箬《清故显考岁进士候选懦学训导柳泉公行述》和蒲箬等《祭父文》,有关“聊斋志异八卷”或“志异八卷”之说,是符合《聊斋志异》卷册厘订的原始情况的。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但是,在学术界未有定论之前,为慎重起见,我们这个新校本,暂仍按照铸本“总目”,分为十二卷。本书依据铸雪斋抄本“总目”排定卷次和篇次。以手稿本为底本的有关篇目,均分别插入该“总目”中的相应位次。

铸雪斋抄本卷内各篇实际次第,有不合于该“总目”者,也依据“总目”加以调整。“总目”未收篇目,凡见于手稿本,且可以推定其位次者,则编入相应卷次。如《牛同人》篇见于手稿本《何仙》之后、《神女》之前,故仍其位次,与《何仙》、《神女》同列于《总目》卷十。手稿本中《海大鱼》篇不见于铸雪斋抄本及其他诸本。其所写内容与《于子游》篇相同。考诸铸雪斋抄本、二十四卷抄本以及拾遗本等所录《于子游》篇,以之与《海大鱼》篇比勘,两者题材虽然相似,但文字繁简则不相同,故仍然保留《海大鱼》篇,维持手稿本原貌,井因其在《丁前溪》之后、《张老相公》之前,故将该篇列入“总目”第二卷的相应位次。《丐仙》、《人妖》二篇,不见于现存的手稿本及山东省博物馆藏抄本,其在二十四卷抄本中的篇次与在十六卷刻本中的篇次,也有很大差异,无法推定其原来位次,因而暂列于“总目”十二卷之末。

铸雪斋抄本有目无文者凡十四篇:《鹰虎神》、《放蝶》、《男生子》、《黄将军》、《医术》、《藏虱》,《夜明》、《夏雪》、《周克昌》、《某乙》、《钱卜巫》、《姚安》、《采薇翁》、《公孙夏》。其中《鹰虎神》见于手稿本。《放蝶》、《男生子》、《黄将军》(附则为《晋人》)、《医术》、《藏虱》、《公孙夏》六篇,用山东博物馆抄本补配,作为底本。《夜明》、《夏雪》、《周克昌》、《某乙》,《钱卜巫》、《姚安》、《采薇翁》七篇,用二十四卷抄本补配,作为底本。

铸雪斋抄本中,《连城》、《折狱附则》、《乐仲》、《龙戏蛛》四篇,均缺“异史氏曰”一段。《连城》、《折狱附则》、《乐仲》三篇,用二十四卷抄本补配了“异史氏曰”。《龙戏蛛》篇,用山东省博物馆藏抄本补配了“异史氏曰”。铸雪斋抄本《三朝元老》篇,无有“洪经略……”一段附则,据山尔省博物馆藏抄本补配;《盗户》篇,无有“章丘漕粮役……”一段附则,据二十四卷抄本补配。铸雪斋抄本《阿宝》篇无有“集痴类十”附则,则根据山东省博物馆藏703号抄本,补配于正文之后;《梦狼》篇无“又邑宰杨公……”一段附则:据《异史》补配于前一附则之后。乾隆间黄炎熙选抄本卷六的《猪嘴道人》、《张牧》、《波斯人》三篇,不见于他本,且均非蒲松龄所作,故附录不收。

朱其铠附记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另有相关同名电视剧和**等。

  《聊斋志异》版本很多,现存的主要有:

  半部手稿本(解放初发现,曾影印出版),乃作者修订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原作面貌,可惜仅存 203篇(《猪婆龙》重出文不计),约当原稿之半。稿本中有作者手录的王士□评语。

  乾隆十六年(1752),历城张希杰(别号练塘)根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了一个本子,是为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此本共12卷,有目488篇,但有目无文者凡14篇,实有文474篇。此本也附有王士□评语。

  与铸雪斋抄本同时,另有一种《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1963年发现,已影印出版)。其底本当是作者的另一稿本,并参照其他抄本作了校对、复核。此本共有文474篇(《王桂□》、《寄生附》合为一篇)。这是现在所见到的最完整的两个早期抄本,对研究《聊斋志异》有重要价值。

  现存最早的《聊斋志异》刻本,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赵起杲刻的青柯亭本。其“弁言”和“例言”,记述了底本的来源和刻者所作的工作。书共16卷,凡 431篇。篇目虽不完全,但重要的篇章都已包括在内。其文字的更定,亦有可取者。

  青柯亭本出后,一般通行本都据此翻印。此本也有几种内容互有歧异的本子,一种是文目不全本,即比一般赵本少文10余篇,少目40余条;一种是刊有鲍迁博《刻书纪事》和“杭油局桥陈氏”书牌的本子;还有一种本子则无“纪事”和书牌。此本亦附有王士□评语,并在某些篇后附有有关的附录。次年,即乾隆三十二年(1767),又有王金范刻本刊行。这是一个“册繁就简,分门别类”的选辑本,共18卷,分26门,收文270余篇。此外,尚有同文书局绘图本,其特点是在赵本附录之外,又加了一些有关附录。至于别种版本,如乾隆三十二年福建李时宪刻本、光绪七年(1881)邵州经畲书屋刻本以及小艺山樵精选本等,其文字大同小异。

  《聊斋志异》的注解本,通行的有吕湛恩、何垠两家。吕注原为单刻,有道光五年(1825)刻本。道光二十三年(1843)广东五云楼刻本始将吕注与《志异》原文合刻,后又有广百宋斋和同文书局绘图本。何注有道光十九年(1839)花木长荣之馆刻本,又有光绪七年(1881)邵州经畲书屋评注合刊本。两种注本,指明典故,诠释字义,都给读者阅读《聊斋志异》以很大便利。但吕注较为详赡谨严,错误较少;何注则嫌芜杂,错误较多。

  《聊斋志异》的评语,最早者为王士□评。王评虽颇简略,但时有精当之处。后刊刻成书,又有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诸人评语。诸家评语,或阐明作者旨意,或品评为文之法,或考据传闻异同,都富有参考价值。但其迂腐附会之处,亦所难免。

  《聊斋志异》尚有多种拾遗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由张友鹤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编定为12卷,合共491篇(其中“又”篇和附则,均属正文,不作一篇计),连同附录9篇,较通行本增补近70篇,采录宏富,是目前较为完备的一个本子。清代刻本《详注聊斋志异图咏》

  友人从内地购得一本上海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出版的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卷首附有清代名画家朱湘麟在蒲氏生前为其绘制的一幅彩色画像,画像楣端有蒲松龄于康熙五十二年九月(公元1713年)亲笔题跋。题跋笔迹与手稿书体无异,证明此稿确系蒲氏亲笔所书。

  200余年来,《聊斋志异》广为刊行,尽管版本纷繁,但均是依据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午)历城张希杰根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抄录的本子,这就是著名的《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可是产生于雍正年间的殿春亭抄本早已亡佚,那么蒲氏原稿面目如何?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

  这部手稿是在四十年代末期,辽宁省西丰县农民蒲文珊献出来的,曾在文化界引起轰动。蒲文珊当时已年过半百,为蒲松龄之九世孙。他虽系务农,实温文尔雅,笔者曾有缘拜识,听他讲述过蒲氏历代家藏此手稿之经过。

  原来,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最后一稿誊清后,曾嘱其子孙,善自珍藏,世代相传,不要遗失。蒲松龄的七世孙蒲介人(即蒲文珊之祖父),在清光绪年间曾在奉天(沈阳)当差,其眷属亦从祖籍山东淄川县(今淄博)移居沈阳,民国初年,介人之子灏充任西丰县吏,遂迁居西丰。又据蒲文珊称,此手稿原为四函八册,现存之四册仅为前一、二函,尚有三、四两函(即下半部)在光绪年间,被盛京驻防大臣伊克唐何借去,带至北京。

  本来蒲氏立有家规,对所藏先祖墨本,概不外传。那么,下半部手稿何以又借给驻防大臣呢?大概是蒲介人慑于伊的权势,不敢不借。伊约以先看上半部两函,待归还后再借下半部。后来伊果然如期归还上半部,因而顺利借到了下半部。不料,伊在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3月病逝。接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公私珍藏的财物多被洗劫。据悉下半部在这时被外国人掠去,流落国外。伪满康德八年(1941年),《盛京时报》曾援引德国的一则消息:“《聊斋志异》部分原稿48卷现存柏林搏物馆。”如消息确实,则这两个情况是吻合的。

《聊斋志异》和《山海经》是两个不同类型的故事集,各有其独特的特点。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所写的半文半白的故事集,其语言较为通俗易懂,讲述了各种鬼怪与人之间的传奇故事。

《山海经》则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奇书,内容主要是介绍中国古代的地理、历史、神话等,语言较为晦涩难懂,其中涉及大量的动物、山川、河流等元素。

因此,如果你更喜欢传奇故事和半文半白的语言风格,可以选择读《聊斋志异》;如果你对古代地理、历史、神话等方面感兴趣,可以选择读《山海经》。当然,两者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选择读哪一本还需要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来决定。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