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典的编纂工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2收藏

中华大典的编纂工程,第1张

《中华大典》编纂工程

截至2010年3月,《中华大典》已出版了《文学典》、《哲学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等50余册、近13亿字,预计今年还将出版1亿字。 “原定于今年完成的编纂工程将调整到‘十二五’期间内完成,全部出版后的《中华大典》预计有近8亿字”。“大典”办公室副主任伍杰说,《中华大典》是一部全面、系统、科学地对中国文化古籍进行整理、分类、汇编和总结的新型类书,在编排上既包含了中国古代类书编排的优点,又具有现代科学系统的分类特点,吸取和运用现代图书分类的方法。

《中华大典》编纂工程最早发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18家古籍出版社负责人提出倡议,包括钱钟书、冯友兰、任继愈、钱学森、季羡林在内的300多位学者联名向国务院呼吁,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对《中华大典》编纂工程日益重视,将其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从最早的类书《皇览》,到最出名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没有一部类书有如此大的规模,有如此丰富的内容”,伍杰感叹,“其内容包罗了诸子百家、佛道众教、各地志书等大量优秀的文献资料,完全称得上是中国类书之冠”。 作为国务院正式行文批准启动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共有24部类,116部分典,其中4000万字以上的大型典9部,2000万至3500万字的中型典8部,另有7部1500万字以下的小型典。成书后预计辑录经典古籍2万余种,总字数近8亿字,超过了中国所有古代类书字数的总和。

“《中华大典》采用的是现代科学分类法进行编纂,与古人的分类法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每一部分典的内容都是从几千种古籍中提取出来的,编的时候要先进行普查,再确定通用书目。编纂的整体原则是‘古代要全,近代要精,小家要全,大家要精’。”伍杰说。

谈到为什么会推迟完成时间,他说,参加大典编纂的专家约有3000人,每个人交稿后都要通过编委会的反复审查,一旦发现问题就需要退回去修改,再加上校对、排版等工序,这个过程的工作量大大超出了预期。

伍杰说:“比如最简单的标点符号这一项,我们都知道古文献是不用标点的,我们编的时候就要一点一点的进行断句、标注,古汉语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异,标错一个符号,整段话可能就变成另外的意思了。所以不仅编稿的时候要非常认真仔细,审稿的时候更需要慎之又慎。”

本着对传统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整部大典的编纂工作力求精益求精,而编纂工程的结项日期也因此被推迟到“十二五”期间。 “目前连书带稿已经有4亿多字,大典的编纂工程已经完成过半。”伍杰向我们展示了摆放在办公室墙角的半米多高的书稿。目前已全部完成出版的有程千帆先生主编的23册《文学典》和任继愈先生主编的14册《哲学典》,部分完成出版的有《医药卫生典》、《历史典》和《历史地理典》,此外还有已通过审核交给出版社的书稿近3亿字。

《中华大典》完成出版的部分,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在全球范围发行,包括加拿大、美国等国,像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馆藏。

许多学者称赞《中华大典》编纂的高质量、高水平。复旦大学王水照先生说:“《中华大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汉语古籍分类资料宝库,它是中国历史久远、从不间断的伟大文化成果的一个集中化体现。用科学体系把中国历代编纂类书的传统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可谓功在当代,利垂后世。”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文学典》出版座谈会上曾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称它“开创了全面整理中国古典文学遗产的壮举,体现了当代古籍整理出版的新水平,是出版界组织编纂出版重大文化工程的成功实践”。

伍杰透露,全部纸质出版工作完成后,还将推出电子版的《中华大典》。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典籍之一。史载四五千年前,大禹

治服洪水、划分九州之后,率众大臣和科技人员考察山川大地,

记录物产风情,撰写国土资源白皮书,绘制物产风情图。可惜古

图久已失传,所幸考察内容被记录在<<山海经五藏山经>>中, 计

有南、西、北、东、中五个区域的447座山,水系地望606处、矿

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人文活动场景95处。正所谓:

功成洪水退, 帝禹定九州, 踏勘海内外, 千古一图收。 由于年代久远、环境变迁、文字错讹等诸多因素,<<山海经

>>记述的远古自然与人文信息早已变得难以解读,<<五藏山经>>4

47座山的方位难以寻踪确认。为揭开<<五藏山经>>群山方位之谜

和<<山海经>>其它远古信息之谜,再现神奇瑰丽的古代华夏大地景

观,王红旗与孙晓琴历经二十余年艰辛探索,于1997年基本完成

山海经方位考证及远古信息解读工作,绘制出山海经神异图数百

幅(水彩画、国画等)、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组画数十幅(丙烯画

); 并于1999年9月9日绘制出巨幅<<帝禹山河图>>(全称山海经五

藏山经艺术地理复原全景图,丙烯画),该画高54米、宽78米,

将<<五藏山经>>记述的全部内容均绘于画面之中。 国衰而疑古,民弱而疑祖。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近代屈辱史

,反映在古史研究上的效应之一便是怀疑、冷漠与否定,以致我

们今天的绝大多数人已不了解<<山海经>>等古籍的价值何在,也

不清楚研究山海经、绘制山海经艺术图画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

事实上,<<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典籍

,我们今天研究<<山海经>>的价值在于: 1 、重新认识<<山海经>>的文献价值,它是由帝禹时代的<<

五藏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周代<<海内

五经>>合辑而成,其文献资料既有助于目前正在进行的夏商周断

代工程,也有助于更进一步的先夏史时期的编年史研究。从这个

角度来说,<<山海经>>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典,也是人类的共

同文化遗产,是一种与金字塔同样雄伟的文明聚集。它有助于我

们去寻找祖先的失落的文明。 2 、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我们祖先在四千多年

前曾对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地进行了国土资源普查测量绘图工作

,这是人类文明史(包括测绘技术史)的奇迹! 3 、获得数千年前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活动信息,涉及那个时

代的地理、地貌、湖泊、沼泽湿地、沙漠、山川及其变化信息,

矿物分布信息(古人对颜料矿石的寻找加工促成了冶金术的诞生)

, 植物分布信息(记录着气候变迁)、动物分布信息(记录着动物的

迁徙与灭绝、变异与演化),民族部落的分布、交往、迁徙信息,

以及那个时代的医药学、预测学、天文学、历史学、民族学等人

文活动信息。显然,这等于为我们今天的人类增加了数千年的生

存经验,而其中大量信息是从出土骨头、陶片上难以获得的。 4 、开发形成前景可观的山海经文化产业,这是因为山海经

文化是中国独有的,而且是尚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其博大精深的

文化内涵,完全可以转化成巨大的文化产业。例如,<<帝禹山河

图>>等艺术绘画作品可以印制成艺术地图,复制成壁画、瓷砖画

、艺术挂毯、地毯、丝绸画、面料图案、邮票图案,山海经神异

动物人物造型可以转制成系列玩具、玩偶、工艺品和国际文化交

流礼品,还可以建造山海经游乐园、拍摄山海经卡通**电视片

,为开拓者带来无限商机(欢迎各界人士与我们合作)。 事实上,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山海经》以及山

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的价值,我们的研究与创作也得到社会各界

广泛好评和关注,《地图》杂志自1998年起连载两年,中国国家

地理杂志2000年7月号用7个页码予以介绍,《地理学报》、《文

史杂志》、《东方文化》、《中国画报》、《中国科技画报》、

《中华锦绣画报》,以及新华社、香港明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科学时报海外版、北京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人口报、中国海

洋报、中国资产新闻报、人民公安报、江南游报、旅游时报等等

新闻传播媒介均有报道和介绍。我们相信,《山海经》及其山海

经文化不仅会得到中国人的喜爱,而且还会走向世界,向世界人

民传播伟大的华夏文明与文化。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来源于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文字,这种甲骨文其实也是我们汉字的早期的展现形式,是我国王朝中最古老的一种已经成熟的文字。最早出土的有关于甲骨文是在河南省的安阳市,当时发现的甲骨文是在商朝那个时期遗留下来的,距今已经有3600多年的历史了。甲骨文因为书写的地方是在乌龟的壳或者是兽骨上,所以被我们称之为是甲骨文。

2、印章文字

印章文字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一种文字,因为这种文字一般都是刻在石头或者是用陶土所制的印章上,所以被我们称为是印章文字。如今科学家已经在考古学中发现到有2000多枚印章,其中很多印章上的符号都属于是象形文字,所以在当时的文字应该还处于在象形文字的阶段。虽然印章文字上的内容目前还没有非常深刻的做出解读,但是这种文字也是世界历史上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字,距今应该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3、玛雅文字

玛雅文字是当时玛雅民族在公元前后创造出来的一种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在五世纪中叶非常的流行。当时的玛雅民族也是在美洲地区唯一一个留下过文字记载的一个民族。如今说到玛雅预言,大家就能够想到这个民族,玛雅人使用的文字就是玛雅文字,这种文字也是目前非常少数的,至今为止也没有被完全破译的一种古代文字。

玛雅文字根据推测,最早是出现在西元前后。目前出土的最早的一块记载日期的石碑是在西元292年。这种文字非常的奇妙,就像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可以代表整体的概念,也可以代表各自独特的发音。

4、锲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目前所知道的一种最古老的文字,这种文字是由苏美尔人所创造的。其实早在公元前3400年左右,这种文字便已经初步产生了。当时这种文字在产生时大多数是图像形式的,后来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文字的系统逐渐成熟了。

如今所发现的这种文字一般都被写在泥板上,有一些会写在石头上,金属上等等。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是当时西亚地区大部分地区所通用的一种商业的交往媒介。一直在公元年前后,只有文字也一直被使用。如今这种文字也成为了一门研究古代历史的学科,亚述学。

这个情况是这样的,56个民族这个说法本身就不是绝对的,有些“民族”名不副实,文化的独特性还比不上一些大民族分支之间的差别,而另一些人,比如著名的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明明具有独立的文化体系,但至今也没有被认定为独立的民族。因为这些都是人为认定的,所以没办法做到十全十美,而且基于民族认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在这个工作已经停止了,以后也不会再有新的“民族”诞生了,这就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没必要深究。

至于你的问题,56各民族除了汉满蒙回藏五个大民族外,其他少数民族恐怕内地汉族地区的普通老百姓都没什么人知道。但中国古代史料是极其丰富的,所有少数民族都能在古籍和史书、地方志里找到记载,就连最后一个被认定的基诺族也能找到清代的史料记载,这个倒是没有问题的。

甲骨文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但是前段时间宁夏发现了比甲骨文还要早的文字。

在宁夏中卫大麦地发现的大量独立岩画群中,发现了比甲骨文还要早几千年的我国最古老的图画文字。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字专家刘景云先生考证审定,并最终认为,大麦地岩画中的发现有可能改写中国的文字史。

宁夏卫宁北山地区大麦地岩画带遗存数量惊人的史前岩画,其早期岩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万年左右。经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专家的普查和研究,宁夏中卫大麦地有3172组8453个岩画个体图形,内容包括日月星辰、天地神灵、狩猎放牧和舞蹈祭祀等。岩画专家采用丽石黄衣测年得出早期岩画距今16万年—1万年之间,岩画中的图画文字经近两年的实地考察和大量的研究考证后,最终经上海古籍出版社甲骨文专家刘景云考证审定。

大麦地岩画区及其毗邻地区,还遗存有石器时代的石器、陶片等。这说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大麦地,是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聚集地区,是他们举行祭祀仪式的朝拜圣地。研究表明,大麦地岩画区内图画符号是我国原始文字,有许多象形与抽象符号已具备了古老文字的要素。其主要依据是:这些象形符号具有中国原始文字的基本象形形态,在大致同时期的陶文符号和后来的甲骨文中可以找到相近的形象;由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组成的复合体,已基本具备了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等构成文字的要素。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象形符号在大麦地岩画中绝非偶然和孤立,而是呈星状分布。

据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祥石介绍,在大麦地岩画个体图形中,已经发现有1500多个图画文字,其中能识读的图画文字只有一小部分,绝大部分还不能识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