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体字怎么写
宋体字的特点是横细竖粗,笔画方正平直。
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衬线字体(serif),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宋朝文化兴盛,印刷业有了巨大发展,从南宋时期,在临安等地的印刷作坊里就开始出现了类似印刷体的字体,后世称之为仿宋体。明朝时期,文人追捧宋刻本书籍,于是刻匠们加粗仿宋体的竖线和笔画的端点以抵抗刻版磨损,却依旧称之“宋体”。现代的所谓宋体基本上就是这样成型的。
:
宋朝文化鼎盛,宋刻本精美大气,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明朝文人特别是书籍的收藏者,极度推崇“宋刻本”,因此明代出版界多翻刻宋刻本,但为求便捷,也为了降低成本,明朝的这些仿宋刊本经常只刻出“肤廓字样”,而非原来楷味浓厚的宋字。最终形成了一种专门用于印刷的字体。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敕廷臣补刊经庵《文献通考》的序文中,规定:“此后刻书,凡方体称宋体字,楷书均称软字”。“宋体”之名由此而来。
但由于此字体盛行于明朝,并在明朝时期传入日本,因此日本于19世纪制造铅字字模时,称此字体为“明朝体”,及至20世纪中叶,从铅字凸字排版过渡到照相排版时,台湾从日本引进照相排版及相关字模,连带引进“明体”一词,台湾华康科技于八十年代制作电脑字型时,也以“明体”作称呼,但在台湾教育部官方则称为“宋体”,因此台湾教育部所编定的字体称为“教育部标准宋体”。故虽然香港称之为“明体”,在中国大陆、台湾教育部称为“宋体”,但两者只是名称上的不同。
宋体字名为宋体,其实诞生在明朝,而其根本原因是明清两代文人仰慕宋朝文化、追捧宋刻本所致。
宋体字始于明弘治年间苏州地区 后曾通行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
天一阁所藏明代书籍久负盛名。在天一阁建阁450周年之际,天一阁博物馆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同举办了“芸香四溢——明代书籍文化的世界影响”特展。展览展出近50种富有代表性的明代书籍,以天一阁所藏明代书籍为主,同时展出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陈正宏所藏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书籍。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以实物呈现了宋体字的演变及世界影响。宋体字是明代中期刻书中模仿宋代浙江刻本形成的一种新字体。宋代刻书以浙江为最盛最佳,其官刻经史、私刻文集,皆负盛名,为士大夫收藏赏鉴,并在刻书中被模仿,形成了宋体字。12月3日,早报记者走进天一阁博物馆,并听陈正宏教授和天一阁博物馆李开升博士讲解宋体字的历史与奥秘。
在宋体字出现之前,印本的字体都是手书的楷体。明初内府刻本中的楷书字体还曾传入朝鲜半岛,成为其官方铸造金属活字的字体。
后来,宋体字开始出现于弘治年间的苏州地区,并于正德时期发展到苏州附近的常州、松江地区,于嘉靖年间初步成型,分布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展览展出了明嘉靖二十八年的两种刻本,但两者字体迥然不同。如《皇明名臣经济录》十八卷为宋体字刻本,《嘉靖隆庆志》十卷为楷体字刻本。自嘉靖时期后,中国古籍印本的字体有了楷体和宋体分庭抗礼的两途。
有心人不难发现,宋体字“横细竖粗”。根据现存的中国古籍雕版形式,陈正宏推测这与书版从树干切取的方向有关:“古籍的书版通常沿着树干的纵向切开,也就是文字的横划与雕版木材纤维同一方向,不太容易刻断。而文字的竖画与雕版木材纤维成直角方向,比较容易刻断,所以万历前后明刻本的字体 ‘横细竖粗’。” 万历时期的宋体字主要有两类,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字形较长,“横细竖粗”更明显,如万历北监本《十三经注疏》。另一类宋体字仍然延续嘉靖时期苏州地区刻本的特征,横平竖直,字体方正,如万历本《礼记集注》。
明末宋体字依然是两类。比较多的一类形体也比较长,比万历时期的一类宋体字更狭长一些,如后来的崇祯本《宋朱晦庵先生名臣言行录》。另一类字比较扁,如毛氏汲古阁刻本《南史》。
到了清代,宋体字进一步发展,康熙中期以后逐渐形成清代的风格。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此时的宋体字字形比明末清初更方正,更接近于后来我们熟悉的印刷体。到乾隆时期,宋体字已大体定型,其横画收笔的三角、竖画起笔的三角等,与现代宋体字基本相同。
参考资料:-宋体
如今的书籍印制及各种文印字体异常丰富起来,仿宋体已不可能再独领 ;但其端庄挺秀的面目,仍然让曾经使用或看到过这种字体的人们,怀恋与难忘。
如今,在电脑上打字,还可以选择仿宋体的字体,曾几何时,这种字体风靡一时,曾在标语横幅、图书内页、**字幕上,占据着国人的视野。那么,这种字体究竟何时创始,其来龙去脉如何?
仿宋体
既名仿宋体,当然是仿照宋代的风格而制,但这并不是完全仿照宋代某个文士、书法家、名人的字体,而是直接仿照宋版书的雕版字体而来。那么,又为什么要仿宋,而不往前走,仿隋唐,或往后走,仿明清呢?仿隋唐,那时没有大规模雕版印制的书籍,在字样选取上样本明显不足;仿明清,则不如直接仿宋,因为明清的雕版字体大都是仿宋,或间接源自宋版书字体而创制。当然,仿宋的风气,还来源于宋版书本身的珍贵难得。
宋版书一页难求,早在明代就已蔚然成风。明代末年的藏书家毛晋,可说是宋版书价值发现的始作俑者,宋版书以页论价之风由此人始。于是,宋版书成为中国文化体系中的天价奢侈品。
当宋版书按页论黄金作价的社会风尚渐起,对宋版书的复制随之兴起。人们开始倾向于完全完整的复写制造,要求逼真到纤毫毕肖,要求不动分毫的形似与笔意流畅的神似相统一。这种艺术体系上的复制,转化为一种纯临摹式的技巧,在明清两代乃至递延到民国的印制工艺中,出现了影宋这一特殊的刻印门类。
实际上还是从两三百年来刻意仿宋者们的影宋工艺着手,并从中得到启发,清代末年,曾任西泠印社社长的丁辅之、丁三在兄弟决定广征宋版书籍,亲自仿写,刻制活字,然后拼版印刷。到1916年,这种经过两兄弟加工设计之后的楷体字,这种经过模仿欧体(欧阳询的书体)的统一改型的字体,由于字体原形均出自宋版书籍,他们将这一字体暂名为仿宋体。后来,丁氏兄弟在仿宋前边又加了一个聚珍的修饰语,称之为聚珍仿宋。聚珍就是活字印刷的意思,这始于清乾隆帝的称谓,也是认为活字一说不雅而替之以聚珍,聚珍有聚拢字模印就珍本之意。
1920年,聚珍仿宋体获得 批文,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国家认可的字体专利。1921年,中华书局并购了丁氏兄弟的聚珍仿宋印书局,正式收购了已铸成的头号、二号、四号,三号、三号长体夹注各欧体宋字共五种铜模铅字和已摹写样本陆续刻铸的顶号、初号、三号、五号及头号、四号长体夹注及长短体字及西夏字体共八种铜模铅字。紧接着,中华书局用聚珍仿宋体印制《四部备要》大型古籍整理丛书,全套丛书达到了一万一千三百零五万卷,分订为二千五百册;这套丛书的问世,更进一步扩大了聚珍仿宋体的社会影响力与品牌价值。随后,聚珍仿宋体铅字印制的各类图书、文件、名片,逐渐风行于中国各大城市。1929年,中华书局还将此专利输出至日本名古屋的津田三省堂;此后,东南亚各地的中文书籍印制,开始普遍采用仿宋体铅字印刷。
当然,研制仿宋体的并不只聚珍仿宋体一家,只是无论技术成熟度还是应用规模,都无法与之抗衡。直到上世纪初,在激光照排印书之前,以仿宋体铅字排印书籍,仍然是一成不变的铁律。如今的书籍印制及各种文印字体异常丰富起来,仿宋体已不可能再独领 ;但其端庄挺秀的面目,仍然让曾经使用或看到过这种字体的人们,怀恋与难忘。
你这问的是个古籍版本学中的问题,在木板印刷出现以前,古代典籍为了流传的需要只能手工传抄,典籍是为了人读的当然字体多数为楷体(这里的“楷体”是指广义的楷体,包括汉简帛所用的简帛隶书)。现在发现的最早的木板印刷的典籍为唐代的佛经。由于手工抄写成本高效率底,易出错误,则木板印刷逐渐盛行。这样为了刻版方便渐渐的刻工们发明了一种新字体,它的特点是:字形方正,横细直粗。在转折处有小三角形装饰。这种字体比楷体更加规范标准,成为了标准字体,适合大规模地刻版使用。这无疑是为了刻书方便从楷体演变出的一种新的字体。由于这种字体大大流行使用于于宋朝以后的木版印刷的书籍,后人就称有这种特点的字体为“宋体”。过去人们认为宋体字是宋朝才开始出现使用的,现在需要说明的是,近年古籍版本学家们考证:宋体字并不是最早出现于宋代,而是比宋代略早一些。其实和宋祁、秦桧没什么关系。
宋体字从历史上出现以后,它的特点就固定了下来,一直使用到现代,直到出现了机械化的印刷工业。在现代印刷中区分更加详细,把宋体字中横竖等宽的成为“仿宋体”,把横细竖粗的成为“老宋体”。 宋体的鼻祖听起来令人遗憾:一般认为是奸臣秦烩。
修改:宋奸臣秦桧。 共参考:
通行的汉字刻书字体。字形方正,横细直粗。因要与横竖皆细的仿宋体区别,故称为老宋体。亦称为宋体字。
至於宋祁:(西元998~1061)字子京,宋安陆人。与兄庠同举进士,时人称为大小宋。累官至工部尚书,逾月拜翰林学士承旨,修唐书十馀年,著有宋景文笔记。卒諡景文。
暂找不到有关宋祁发明宋体字的资料 希望能有前辈找寻出 宋体字是秦桧发明的,但因为他为人奸诈卖国,所以后人不称秦体字而称宋体字。--因为他是宋朝人。
所以,宋体字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发明者是宋朝人。
截止到2020年10月,据估计,中国现在已有近2000款汉字字体。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也是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的传承过程。如今通用的“宋体”,便是源于明代刻匠为适应印刷术的普及,基于南宋时期已形成的“仿宋体”而改良创造的字体。近年深受大众喜爱的“颜楷”“瘦金体”的原型,则是颜真卿、宋徽宗等书法大家的墨宝。
扩展资料:
现代汉字字体与传统书法艺术的关系是传承也是创新。王敏认为,字体设计基于汉字书法,但随着印刷技术升级、数字化媒体普及,现代字体设计还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字体设计师朱志伟设计的“北魏楷书”曾获日本森泽公司国际排版文字字体竞赛铜奖。在他看来,原有的楷书字体“太秀美”,有时呈现得不够清晰醒目,于是他将北魏时期墓志和造像中的“方笔”融入楷书,变圆柔的笔画为刀切斧凿的痕迹,显得更加雄强有力。
说汉字是中国人的创造,但汉字字体设计在国内尚属新兴行业。早年国内版权保护环境较差,字体设计行业发展滞后,而版权保护较好的日本在汉字字体设计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越中国。
人民网——数字化时代,让汉字“活”起来
本文2023-08-03 18:48: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