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有什么特产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8收藏

安徽宿州有什么特产吗?,第1张

1、砀山酥梨 

  砀山酥梨是我国果品中的名产。它以果实硕大,黄亮美色,皮薄多汁,肉多核小,甘甜酥脆等特点,驰名海内外。 砀山酥梨含有糖份,矿物质,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极为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果中佳品,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梨酒、梨膏梨糖和罐头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梨汁、梨膏具有去热清痰止咳润肺等药用价值,是人们日常十分喜爱的辅助药剂。砀山酥梨的主要品种有:金盖酥、白皮酥、青皮酥和伏酥等当家品种。

2、符离集烧鸡 

推荐2

  符离集烧鸡(Red-CookedChicken,FulijiStyle)属于安徽沿淮风味,已有千年的历史,产于安徽省宿州市北30里位于京沪铁路大动脉上的符离镇。烧鸡起源有几种版本,近代版本是最早在煮熟后要抹上一层红曲,故而过去不叫烧鸡而叫红鸡,然后在学习了道口烧鸡的基础上几经改进提高,逐渐形成现在的符离集烧鸡。其与道口鸡所不同处,主要在于香料。这种烧鸡以管、魏、韩三家的制品最为出名,被列入我国名肴之林。风味特点此鸡肉烂脱骨,肥而不腻,鲜味醇厚,齿颊留香。此菜产于安徽省宿县,原名“红鸡”,是闻名全国的特产。

3、灵璧石 

推荐3

  灵璧奇石 灵璧县因盛产玉石,故得名灵璧灵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奇石天然神韵,叩之有声,清帝乾隆御封其为天下第一石磬石为灵璧独有,色如墨玉,敲击可发出美妙的声音,俗称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制作磬石编钟磬石工艺品和大理石板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4、萧县葡萄 

推荐4

  安徽著名特产。萧县出产葡萄已有1000多年历史,萧县葡萄约有100多个品种,其中以玫瑰香葡萄为最佳,果实圆满,紫里透红,很像珊瑚玛瑙,而且有穗大、粒饱、肉脆、多汁、甘甜、清香、食后生津等优点;白羽葡萄则犹如水晶碧玉,果粒严密,皮薄汁多,香郁爽口。

5、宿州王枣子 

  宿州王枣子是安徽宿州埇桥区的特产。宿州王枣子”为宿州市地方特产的传统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消炎、解毒、抗衰、抗疲劳、护肝和胃、醒酒保健、提高自身免疫力等作用,被誉为“天然植物抗生素”。

6、大路口山芋 

推荐6

  大路口山芋是泗县山芋的核心产区大路口乡特产,有“中国山芋之乡”称号。大路口山芋作为地方优良品种在泗县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据历史学家考证:“甘薯之名,见于晋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其言曰:“甘薯,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煮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唯掘地种甘薯。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圃贮之,以充粮糗,是名薯粮。”嵇为晋时人,可知中国晋时,已有甘薯。

7、萧县白山羊 

推荐7

  萧县白山羊,萧县从元代起就有养羊食肉的习惯,尤其是饲养的优良白山羊,在俆淮一带享有盛名,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萧县的白山羊,属于皮肉兼用型。体形不大,体躯紧凑结实。额宽嘴尖,面部稍凹,眼大有神,肋骨开张,背腰平直,四肢较长,蹄质结实呈蜡**,尾粗短上翘。公羊鬃甲高于十字部,母羊鬃甲低于十字部。公母羊均有角,呈现镰刀状向上向后伸展,颌下有发达的颌须,毛直色白,基部无绒。萧县白山羊繁殖率高,产肉性好,羊肉脂肪均匀,肉质细嫩,不膻不腥,其味鲜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食。

8、宿州乐石砚

推荐8

   宿州乐石砚为中国古代名砚,在唐宋时已负盛名。韩愈、白居易、苏轼、米芾等文豪方家均有论赞。在国内、日本、东南亚被视为珍品。乐石砚是传统名砚之一,产于安徽省宿县诸兰和介集一带,石色有浅灰、灰黑等。此砚材质稍硬,莹黑而滋润,发墨次于歙石。在宿县附近的肖县还有紫石砚,其色似紫端,呈灰紫色,质地紧密,分布均匀,吸水量小

9、夹沟香稻米

推荐9

  夹沟香稻米产于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风景区镇头寺呵泉灌区。泉水是深层地质无污染的天然矿泉水,含有钙、锶、锌等17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稻种珍异,依水而生。

10、萧县胡萝卜

推荐10

  萧县胡萝卜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量24万吨,年产值10000万元,主要分布于孙圩子、丁里、祖楼、王寨及马井等乡镇。其中孙圩子乡优质胡萝卜种植基地,位于淮北市北郊5公里处,故黄河的重要支流大沙河与程山之间,土质主要为沙壤土,耕层土壤深厚,尤其适合胡萝卜肉质根生长,面积48万亩,年可提供优质胡萝15万吨。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唐代)

玉颗珊珊下月轮,-----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的玉珠似的从月亮下边散落下来,

殿前拾得露华新。-----拾起殿前的桂花,桂花本来就洁白如玉,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晶莹。

至今不会天中事,-----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桂花大概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下来的吧!

出自于:全唐诗:卷615-26

皮日休(834至839~902以后),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AAAA级旅游景区,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森林氧吧,负离子含量高,是周末或者休闲来呼吸新鲜空气的好去处,到了宿州非常值得一游。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宿州市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相传是因刘邦称帝前避秦兵追捕躲避于此而得名,山虽然不高,但是比较陡峭,是保存非常完整的原始森林,有皖北小黄山之称。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非常多的古树名木,主要有青檀、瓜子黄杨、栎树、南京椴、黄连木、侧柏、刺槐、泡桐、青桐、山杏、酸枣、棠梨、樱桃、石榴等;公园内的野生动物也比较多,主要有野兔、刺猬、蛇、獾等。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由瑞云寺景区、天门寺景区、樱桃沟景区、竹林寺景区和倒流河遗址区组成,主要景点有龙泉寺、天门寺、仙人床、皇藏洞、瑞云寺等。

龙泉寺是隋唐时期的建筑,在龙泉寺旁有一处龙泉洞,泉水清澈甘甜;天门寺位于山峰东南之谷,是元代建筑;仙人床是一块天然的巨石,这里有传言是瑞云寺的高僧常在这里打坐、休息,时间长而形成的石床;皇藏洞是天然石洞,石璧上刻有“洞天飞来”四个大字,相传也是当年刘邦躲藏的地方;瑞云寺原名为登云寺,在瑞云寺的后院有千年的银杏和古松,还有两棵老桂花树。

游玩攻略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最佳的游玩季节是春夏秋三个季节,这里一年四季的景色也各不相同,春夏季绿意盎然,冬季树叶凋零,高低错落的树枝伸向天空,构成一幅非常诡异的景色。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的游玩路线推荐:瑞云寺—皇藏洞—观景峰—北侧的路下山。

淡淡的思乡之情

皮日休(834至883),晚唐著名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湖北襄阳人(一说襄阳竞陵人)。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踪房玄龄、杜如晦的事业(《七爱诗·房杜二相国》)。出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至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南行寓寿州。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或说后至浙江依钱镠(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或说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

现存皮日休诗文,都作于他参加黄巢起义军以前。他对当时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政治,早就有所不满。他认为:“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又说:“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己忧之;今之官人也,以己为天下累,故人忧之。”(《鹿门隐书》)所以他肯定人民可以反抗暴君,国君如“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原谤》)。并指出孟子并不否定商汤、周武王的推翻当代暴君,“古之士以汤、武为逆取者,其不读《孟子》乎?”(《请孟子为学科书》)基于这种认识,所以论文主张“上剥远非,下补近失”(《文薮序》),不为空言;主张发愤著书,认为“昔者圣贤不偶命,必著书以见志,况斯文之怨抑欤!”(《九讽系述序》)论诗也特别重视美刺,反对浮艳,以为“乐府,盖古圣王采天下之诗,欲以知国之利病,民之休戚者也。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今之所谓乐府者,唯以魏、晋之侈丽,陈、梁之浮艳,谓之乐府诗,真不然矣”(《正乐府序》)。这与白居易诗论的精神相通。但他并非不重视才华,对李白诗的“五岳为辞锋,四溟作胸臆”(《七爱诗·李翰林》)的雄奇风格,也予肯定。

皮日休的文章,如《忧赋》、《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春秋决疑》、《鹿门隐书》等,都是有所为而作的。他的诗,包括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白居易新乐府传统,语言平易近人,以《正乐府》10首、《三羞诗》3首为代表。《三羞诗》其二写人民所受征兵之苦,其三写人民遭旱蝗而流离饥饿之苦,《正乐府》的《卒妻怨》、《橡媪叹》、《贪官怨》、《农夫谣》、《哀陇民》写人民种种不同遭遇之苦,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他同情人民、抨击暴政的态度。另一种诗,走韩愈逞奇斗险的一路,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沈德潜说皮、陆“另开僻涩一体”(《唐诗别裁》)者即是。至于所谓“吴体”和回文等作,则大都缺乏现实内容。

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

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近人考订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迹考》、萧涤非《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等,可资参考。。

皮日休是晚唐文坛上的古文巨擘,陆龟蒙在给他的和诗中说:“近者韩文公,首为开辟锄。夫子又继起,阴霆终廓如。搜得万古遗,裁成十编书”。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也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辉。……皮日休和陆龟蒙自认为隐士,别人也称之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蔽》和《笠泽丛书》中的小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前者说明了皮日休在古文运动中所,渔的作用,后者说明了皮日休在古文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二者都说明了皮日休在晚唐的文坛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编辑本段]《唐才子传》记载的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也。隐居鹿门山,性嗜酒,癖诗,号“醉吟先生”,又自称“醉士“;且傲诞,又号“间气布衣”,言已天地之间气也。以文章自负,尤善箴铭。咸通八年礼部侍郎郑愚下及第。为著作郎,迁太常博士。时值末年,虎狼放纵,百姓手足无措,上下所行,皆大乱之道,遂作《鹿门隐书》六十篇,多讥切谬政。有云:“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又曰:“不思而立言,不知而定交,吾其惮也。”又曰:“古之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又曰:“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等,皆有所指云尔。日休性冲泊无营,临难不惧。乾符丧乱,东出关,为毗陵副使,陷巢贼中,巢惜其才,授以翰林学士。日休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令作讠韯文以惑众,曰:“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贼疑其衷恨必讥己,遂杀之。临刑神色自若,无知不知皆痛惋也。日休在乡里,与陆龟蒙交拟金兰,日相赠和。自集所为文十卷,名《文薮》,及诗集一卷,《滑台集》七卷,又著《皮氏鹿门家钞》九十卷,并传。夫次韵唱酬,其法不古,元和以前,未之见也。暨令狐楚、薛能、元稹、白乐天集中,稍稍开端。以意相和之法渐废间作。逮日体、龟蒙,则飙流顿盛,犹空谷有声,随响即答。韩偓、吴融以后,守之愈笃,汗漫而无禁也。于是天下翕然,顺下风而趋,至数十反而不已,莫知非焉。夫才情敛之不盈握,散之弥八纮,遣意于时间,寄兴于物表,或上下出入,纵横流散,游刃所及,孰非我有,本无拘缚惉懘之忌也。今则限以韵声,莫违次第,得佳韵则杳不相干,岨峿难入;有当事则韵不能强,进退双违。必至窘束长才,牵接非类,求无瑕片玉,千不遇焉,诗家之大弊也。更以言巧称工,夸多斗丽,足见其少雍容之度。然前修有恨其迷途既远,无法以救之矣。

[编辑本段]皮日休著作

唐‧皮日休,《文薮》,明正德庚辰(15年)吴门袁表刊本。

唐‧皮日休,《文薮》,明万历戊申(36年)吴门许自昌校刊本。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日本享和二年刊。

唐‧皮日休着,萧涤非、郑庆笃校注,《皮子文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唐‧皮日休、陆龟蒙撰,《松陵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皮日休诗文选注》唐 皮日休着 申宝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皮日休诗歌研究》王盈芬 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 1993

〈皮日休、陆龟蒙二三事迹新考〉尹楚彬 中国韵文学刊 1988:1

〈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缪钺 四川大学学报1955:2

〈论皮日休〉郑庆笃,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1:1

期刊论文

(一) 皮日休相关研究论文

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四川大学学报》,1955年二期,页123–136。

萧涤非,〈校点《皮子文薮》说明—兼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文史哲》,1958年一期,页1–6。

唐玲玲,〈皮日休简论〉,《华中师院学报》,1978年四期,页39–41。

郑庆笃,〈论皮日休〉,《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1年一期,页175–184。

郑庆笃,〈皮日休〉,《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页713–731。

刘扬忠,〈皮日休简论〉,《中国古典文学论丛》(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页186–205。

李庆年,〈关于皮日休的一些问题〉,《唐代文学论丛》(九),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页114–134。

缪钺,〈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历史研究》,1958年二期,页71–78。

郭义淦、郭义涛,〈皮日休籍贯考〉,《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五期,页115–122。

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学术月刊》,1979年八期,页69–70。

袁宏轩,〈皮日休死因探考〉,《山西师院学报》,1985年二期,页51–54。

吴松泉,〈〈题同官县壁〉非皮日休作〉,《南充师院学报》,1982年四期,页71–75 。

黄保真,〈论皮日休的文学思想〉,《学术月刊》,1982年五期,页57–60、69。

邵传烈,〈晚唐的抗争和激愤之谈—略论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的杂文〉,《江海学刊》,1990年六期,页173–176。

颜玲,〈警世醒俗、剥非补失—读皮日休的箴、铭〉,《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六期,页47–50。

沈开生,〈皮日休同情人民和人民起义吗?〉,《北方论丛》,1982年二期,页35–40。

步近智,〈唐末五代皮日休、无能子、谭峭的进步思想〉,《历史教学》,1980年十二期,页7–10。

许苏民,〈一场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论皮日休的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江汉论坛》,1987年六期,页63–67。

王国轩,〈皮日休与晚唐儒学〉,《孔子研究》,1989年一期,页43–47。

王煜,〈晚唐皮日休的哲思〉,《中国文化月刊》,1989,页93–101。

(二) 其它论文

罗宗强,〈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文史知识》,1988年四期,页9–16。

四、 学位论文

王盈芬,《皮日休诗歌研究》,国立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3。

杨妙燕,《皮日休与陆龟蒙的散文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所硕士论文, 1993。

王怡心,《皮日休在晚唐文学中的地位》,国立政治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5。

江正宽,《皮日休的生平与思想—兼论其在唐宋之际思想变迁中的角色》,国立中正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1995。

刘翔飞,《唐人隐逸风气及其影响》,国立台湾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78。

以上是台湾的两篇关于皮日休的硕士论文所提供相关资料。

《原谤》原文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天尚如此,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是其怨訾恨讟,蓰倍于天矣!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故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舜孝及万世,乃不在于父。呜呼!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

《原谤》译文

上天为百姓造福利,它的仁心可以说达到极点了!没有一样炙味的东西百姓不知道,没有一样便于使用的东西百姓不利用,没有一样使生活充裕丰富的东西百姓不去追求。即使这样,到了火热、阴雨的季节百姓就抱怨天,到了大寒时百姓也抱怨天,自己做了错事导致灾祸来临也抱怨天,自己不节俭导致贫穷也去怨恨天。这样看来,百姓对待天,不讲究仁,也算是达到极点了!对天尚且是这样,何况对待君主呢!何况对待鬼神呢!这样看来,对君主、对鬼神的怨恨诽谤,比对天要多上好几倍!做天下的帝王,做一国的国君,能够不慎重吗?所以有“不慈”的毁谤加在尧身上,有“不孝”的毁谤加在舜身。这些人实在不知道,尧的仁慈之心覆盖整个天下,而不仅仅在于对待自己的儿子;舜的孝心润泽万代人,而不仅仅在于对待自己的父亲。啊!尧、舜是伟大的圣人,百姓尚且要去毁谤他们;后世那些在天下称君称王的人,有谁不行尧、舜那样的政,那么百姓掐住他的喉咙,揪住他的脑袋,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一点儿也不过分。

[编辑本段]皮日休诗作名篇

橡媪叹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钓侣

「唐」皮日休

严陵滩势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题蔷薇

「唐」皮日休

浓似猩猩初染素,轻如燕燕欲凌空。

可怜细丽难胜日,照得深红作浅红。

润卿鲁望寒夜见访,各惜其志,遂成一绝

「唐」皮日休

世外为交不是亲,醉吟俱岸白纶巾。

清风月白更三点,未放华阳鹤上人。

奉和鲁望玩金鸂鶒戏赠

「唐」皮日休

镂羽雕毛迥出群,温黁飘出麝脐熏。

夜来曾吐红茵畔,犹似溪边睡不闻。

友人许惠酒以诗征之

「唐」皮日休

野客萧然访我家,霜威白菊两三花。

子山病起无馀事,只望蒲台酒一车。

寒夜文宴润卿有期不至

「唐」皮日休

草堂虚洒待高真,不意清斋避世尘。

料得焚香无别事,存心应降月夫人。

汴河怀古二首

「唐」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唐」皮日休

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台上菩提树。

怪来烟雨落晴天,元是海风吹瀑布。

咏蟹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金钱花

「唐」皮日休

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

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玉颗珊珊下月轮,-桂花从天而降,好象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殿前拾得露华新。-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至今不会天中事,-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 作者简介

皮日休(834至839~902以后),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胆识过人,声称要“上剥远非,下补近失”(《皮之文薮序》),往往发前人未发或不敢发。他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或说后至浙江依钱□(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或说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近人考订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迹考》、萧涤非《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等,可资参考。

皮日休著作

唐‧皮日休,《文薮》,明正德庚辰(15年)吴门袁表刊本。

唐‧皮日休,《文薮》,明万历戊申(36年)吴门许自昌校刊本。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日本享和二年刊。

唐‧皮日休着,萧涤非、郑庆笃校注,《皮子文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唐‧皮日休、陆龟蒙撰,《松陵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皮日休诗文选注》唐 皮日休着 申宝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皮日休诗歌研究》王盈芬 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 1993

〈皮日休、陆龟蒙二三事迹新考〉尹楚彬 中国韵文学刊 1988:1

〈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缪钺 四川大学学报1955:2

〈论皮日休〉郑庆笃,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1:1

期刊论文

(一) 皮日休相关研究论文

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四川大学学报》,1955年二期,页123–136。

萧涤非,〈校点《皮子文薮》说明—兼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文史哲》,1958年一期,页1–6。

唐玲玲,〈皮日休简论〉,《华中师院学报》,1978年四期,页39–41。

郑庆笃,〈论皮日休〉,《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1年一期,页175–184。

郑庆笃,〈皮日休〉,《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页713–731。

刘扬忠,〈皮日休简论〉,《中国古典文学论丛》(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页186–205。

李庆年,〈关于皮日休的一些问题〉,《唐代文学论丛》(九),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页114–134。

缪钺,〈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历史研究》,1958年二期,页71–78。

郭义淦、郭义涛,〈皮日休籍贯考〉,《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五期,页115–122。

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学术月刊》,1979年八期,页69–70。

袁宏轩,〈皮日休死因探考〉,《山西师院学报》,1985年二期,页51–54。

吴松泉,〈〈题同官县壁〉非皮日休作〉,《南充师院学报》,1982年四期,页71–75 。

黄保真,〈论皮日休的文学思想〉,《学术月刊》,1982年五期,页57–60、69。

邵传烈,〈晚唐的抗争和激愤之谈—略论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的杂文〉,《江海学刊》,1990年六期,页173–176。

颜玲,〈警世醒俗、剥非补失—读皮日休的箴、铭〉,《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六期,页47–50。

沈开生,〈皮日休同情人民和人民起义吗?〉,《北方论丛》,1982年二期,页35–40。

步近智,〈唐末五代皮日休、无能子、谭峭的进步思想〉,《历史教学》,1980年十二期,页7–10。

许苏民,〈一场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论皮日休的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江汉论坛》,1987年六期,页63–67。

王国轩,〈皮日休与晚唐儒学〉,《孔子研究》,1989年一期,页43–47。

王煜,〈晚唐皮日休的哲思〉,《中国文化月刊》,1989,页93–101。

(二) 其它论文

罗宗强,〈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文史知识》,1988年四期,页9–16。

四、 学位论文

王盈芬,《皮日休诗歌研究》,国立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3。

杨妙燕,《皮日休与陆龟蒙的散文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所硕士论文, 1993。

王怡心,《皮日休在晚唐文学中的地位》,国立政治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5。

江正宽,《皮日休的生平与思想—兼论其在唐宋之际思想变迁中的角色》,国立中正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1995。

刘翔飞,《唐人隐逸风气及其影响》,国立台湾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78。

以上是台湾的两篇关于皮日休的硕士论文所提供相关资料。

《原谤》原文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天尚如此,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是其怨訾恨讟,蓰倍于天矣!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故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舜孝及万世,乃不在于父。呜呼!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

《原谤》译文

上天为百姓造福利,它的仁心可以说达到极点了!没有一样炙味的东西百姓不知道,没有一样便于使用的东西百姓不利用,没有一样使生活充裕丰富的东西百姓不去追求。即使这样,到了火热、阴雨的季节百姓就抱怨天,到了大寒时百姓也抱怨天,自己做了错事导致灾祸来临也抱怨天,自己不节俭导致贫穷也去怨恨天。这样看来,百姓对待天,不讲究仁,也算是达到极点了!对天尚且是这样,何况对待君主呢!何况对待鬼神呢!这样看来,对君主、对鬼神的怨恨诽谤,比对天要多上好几倍!做天下的帝王,做一国的国君,能够不慎重吗?所以有“不慈”的毁谤加在尧身上,有“不孝”的毁谤加在舜身。这些人实在不知道,尧的仁慈之心覆盖整个天下,而不仅仅在于对待自己的儿子;舜的孝心润泽万代人,而不仅仅在于对待自己的父亲。啊!尧、舜是伟大的圣人,百姓尚且要去毁谤他们;后世那些在天下称君称王的人,有谁不行尧、舜那样的政,那么百姓掐住他的喉咙,揪住他的脑袋,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一点儿也不过分。

皮日休诗作名篇

钓侣皮日休

严陵滩势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题蔷薇皮日休

浓似猩猩初染素,轻如燕燕欲凌空。

可怜细丽难胜日,照得深红作浅红。

润卿鲁望寒夜见访,各惜其志,遂成一绝皮日休

世外为交不是亲,醉吟俱岸白纶巾。

清风月白更三点,未放华阳鹤上人。

奉和鲁望玩金鸂鶒戏赠皮日休

镂羽雕毛迥出群,温黁飘出麝脐熏。

夜来曾吐红茵畔,犹似溪边睡不闻。

友人许惠酒以诗征之皮日休

野客萧然访我家,霜威白菊两三花。

子山病起无馀事,只望蒲台酒一车。

寒夜文宴润卿有期不至皮日休

草堂虚洒待高真,不意清斋避世尘。

料得焚香无别事,存心应降月夫人。

汴河怀古二首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皮日休

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台上菩提树。

怪来烟雨落晴天,元是海风吹瀑布。

咏蟹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金钱花皮日休

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

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编辑本段]古诗今译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的玉珠似的从月亮下边散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华。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想来想去,这些桂花和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抛掷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赏析

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出处:

全唐诗:卷615-26

皮日休(834至839~902以后),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胆识过人,声称要“上剥远非,下补近失”(《皮之文薮序》),往往发前人未发或不敢发。他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或说后至浙江依钱□(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或说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近人考订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迹考》、萧涤非《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等,可资参考。

古诗今译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的玉珠似的从月亮下边散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华。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想来想去,这些桂花和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抛掷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赏析

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1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贵子的诗句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出处:

全唐诗:卷615-26

皮日休(834至839~902以后),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进士第。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古诗今译 :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桂花本来就洁白如玉,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晶莹。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2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这首诗描写中秋的诗句是什么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朝代:唐代 作者: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里面撒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刚凝结起来的露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是真实的,但是通过诗人这些美好的幻想,进而抒发出自己的情感,让整首诗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3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的诗意

意思:

玉颗珊珊下月轮,-桂花从天而降,好象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殿前拾得露华新。-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至今不会天中事,-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应是嫦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出处:

全唐诗:卷615-26

皮日休(834至839~902以后),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胆识过人,声称要“上剥远非,下补近失”(《皮之文薮序》),往往发前人未发或不敢发。他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或说后至浙江依钱□(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或说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近人考订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迹考》、萧涤非《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等,可资参考。

古诗今译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的玉珠似的从月亮下边散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华。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想来想去,这些桂花和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抛掷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赏析

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娥掷与人。-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4关于寺庙的古诗

1、《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唐 李白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2、《过香积寺》唐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3、《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4、《题杭州孤山寺》 唐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芜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5、《赋得寒山寺送别》 明 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6、《三门留题》宋 魏野

何由通九曲,始自凿三门。

夏禹功如小,东溟位岂尊。

鼋鼍当日窟,鸡犬此时村。

涡恐和山漩,涛疑若石奔。

势愁舂地轴,声想震开阍。

寺庙中流耸,烟云两岸屯。

楼台疑蜃吐,舟檝畏鲸吞。

游客虽惊险,居僧不厌喧。

如潮无振鹭,似峡欠啼猿。

孤店经商少,雄司漕运繁。

人家无钓具,鸟道有竹痕。

丧胆寻遗迹,伤心吊溺魂。

坼城唐记列,砥柱祖名存。

况复诗书载,狂题愧雅言。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527首描写山中寺庙的古诗

唐代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 余钟磬音。七律 寺庙颂 鸣钟香鼎绕红尘,朝拜谁来觉了因。

出入庙堂逢恶鬼,刮来膏血奉诸神。云 怨 词 (清。

陈维崧) 春山云幅和,山前春水,朝来齐绿。指点前村古寺。

花祭腾:庙宇 避世不须山 空门今倍忙 佛祖如有意 游人宿佛堂 朝中措 冬冬傩鼓饯流年,烛焰动金船。彩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

文园谢病,兰成久旅,回首凄然。明月梅山笛夜,和风禹庙莺天。

——陆游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蝶恋花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冉冉年华留不住。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陆游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唐 作者:李白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 一作村) 寂,松风直似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北岳庙 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杭州孤山寺 唐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芜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题杭州灵隐寺 唐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留题灵隐寺方丈 苏轼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乔木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笔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题润州金山寺 唐 张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望悬空寺 明汪承爵 刻石成香地,凭虚结构工。梵宫依碧献,栈阁俯丹枫。

涛壮磁窑雨,僧寒谷口风。跻攀真不易,遥望意无穷。

过悬空寺 明 郑洛 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径通。山川缭绕苍寞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籁动禅空。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

登悬空寺 明 郑洛 昨过招提故不登,重寻兰若问山僧。峰头青鸟来还否,洞口白云去未曾。

谁结丹梯高万丈,我闻佛法演三乘。凭虚顿悟心无住,好歩禅关最上层。

登悬空寺 明刘遵宪 谁开石壁礼金仙,缥缥层楼结构难。清梵漫疑云外度,香台真向雾中看。

山连太岳千秋壮,客到孤峰五月夜。为问远师曾沽酒,好邀明月共盘桓。

题悬空寺 明吴礼嘉 飞阁丹霞上,白云几度封。萝悬千洞月,风落半空钟。

树杪流清梵,檐前宿老龙。慧光千万丈,日夕满恒宗。

游悬空寺 清 邓克劭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

一湾岩畔月,半壁画中禅。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赋得寒山寺送别》年代:明 作者: 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枫桥寺(宋·俞桂) 湖水相连月照天,雁声嘹呖搅人眠。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傍边系小船。

1《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

2《〈佛国记注译〉指疵》,《安顺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3《〈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1期;

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札记》,《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

5《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

6《〈清平山堂话本〉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

7《释“管押”》,《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8《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期;

9《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奠雁”习俗》,《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

10《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期;

11《〈释名〉声训中的声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

12《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99年第5期;

13《“年龄”探源》,《语文月刊》1999年第11期;

14《〈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再补》,《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

15《“二程语录”词语小札》,《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

16《元明剧曲中“耨”的词义文化探源》,《汉字文化》2000年第2期;

17《释“不间”》,《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

18《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述评》,《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

19《王力先生有关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5期(2000年9月);

20《〈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

21《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融合——读〈古汉语文化探秘〉》,《台州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22《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

23《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

24《〈原本玉篇残卷〉中的同源字问题》,《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25.《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26《宋儒语录二种点校指瑕七则》,《书品》(中华书局)2001年第2期;

27《形声字声符示源现象中的若干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

28《市语研究的硕果》,《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

29《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内涵》,《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

30《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价值论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

31《“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

32《历代万卷楼及其藏书》,《华夏文化》2001年第2期;

33《读〈元本琵琶记校注〉札记》,《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

34《杨树达先生有关“形声字声中有义”之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8期(2001年6月)。

35《〈寒山诗注〉札记》,《书品》2002年第1期;

36《“馒头”的传说及其语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

37《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华夏文化》2002年第1期;

38《〈古代汉语〉教改初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39《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

40《〈清平山堂话本〉词语选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2期;

41《“有请的”、“经纪人”的称谓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

42《关于声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

43《中古佛经词语零札》,《广州华苑》2002年第2期;

44《谈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作用》,《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

45《从中古佛经词语看语文辞书的书证溯源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

46《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47《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新创获》,《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

48《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台州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

49《解读故训材料的科学方法》,《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

50《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

51《〈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

52《从汉民族思维特点看声符示源的理据》,《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

53《唐传奇〈玄怪录〉〈续玄怪录〉释词》,《唐都学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

54《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55《中古佛经释词四则》,《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

56《〈小学考〉的学术价值》,《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57《读明清俗语辞书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

58《面对新世纪的训诂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

59《明代歌曲释词三例》,《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

60.《〈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简评》,《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

61.《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

62《当代权威词典应重视明清俗语辞书》,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6期(2003年12月);

63《解读〈孟子〉同义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

6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汉语史学报》第四辑(2004年1月);

65《〈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

66《〈古辞辨〉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特刊;

67《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68《释“诅”》,《广州华苑》2004年第1期;

69《〈风月锦囊笺校〉补议》,《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70《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期;

71《佛经音义研究的力作》,《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7期;

72《〈尔雅·释诂〉郭璞注中的双音词》,《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总第45期);

73《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

74《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华夏文化》2004年第3期;

75《〈慧琳音义〉中的词源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

76《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述略》,《暨南学报》2004年第6期;

77《当代大型辞书书证晚出词条举例——以见于明代歌曲中的词语为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9期(2004年10月);

78《近代汉语研究的世纪总结》,《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

79《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80《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方法刍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2004年12月;

81《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2《话说“凤凰”》,《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

83《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举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

84《中古佛经词义抉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5《中古佛经中的委婉语考析》,《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6《墓志的语言学阐释》,《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

87《〈齐民要术〉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8《郭璞的语言学成就》,《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9《中国古代宗庙称谓词义辨析》,《广州华苑》2005年第1期;

90《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91.《〈酉阳杂俎〉中的词源探求》,《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3期;

92《“牵砻”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

93《魏晋至唐五代笔记杂著中的词源探讨略评》,《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94《郭璞〈尔雅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

95《古代的“巫”及相关职业》,《华夏文化》2005年第3期;

96《〈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南方草木状〉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97《〈颜氏家训〉中的词源探求》,《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98《历史上的汉语教科书——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书品》2005年第6辑;

99《一种特殊的文化词语——数词词素参与构成的詈词特点及其语源分析》,《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

100《〈抱朴子内篇〉词语零札》,《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6期;

101《面向海外兼读制研究生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

102《十年来道教典籍词汇研究综述》,《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

103《杨树达先生汉语词源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2005年1月;

10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05《佛经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汉语史研究集刊》第8辑(2005年12月);

106《佛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书品》2006年第1期;

107《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

108《〈汉语缩略研究〉读后》,《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09《宋代笔记〈云麓漫抄〉中的语言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

110《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尝试》,《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

111《魏晋至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

112《理据——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

113《〈古辞辨〉简论》,《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

114《专书词语考释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15《〈抱朴子内篇〉词语小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4期;

116《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

117《〈南村辍耕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