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哪个出版社的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四书五经哪个出版社的好,第1张

四书五经(全三册)-宋.元人注-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511

常用古籍版本目录

一行居集-(清)彭绍升撰-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4

二程集-(宋)程颢、程颐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817

人物志译注-柏原译注-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

人物志-(魏)刘邵撰-(北魏)刘昞注 任继愈断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9

十三经注疏(全四十册)- - -中华书局-195712

十三经注疏校记-孙诒让撰-雪克辑点-齐鲁书社-19839

习学记言序目(全二册)-(宋)叶适撰- -中华书局-197710

大众白话易经-秦磊编撰- -三秦出版社-19916

大同书-(清)康有为撰-周振甫、方渊点校-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8 19599

大学.中庸.论语-(宋)朱熹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大易辑说-(元)王申子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大戴礼记解诂(十三经清人注疏)-(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 -

大戴礼记解诂(十三经清人注疏)-(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中华书局-19833

大戴礼记校补-(清)孙诒让撰-雪克点校-齐鲁书社-19881

仁学-(清)谭嗣同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11

六十四卦经解-(清)朱骏声撰- -古籍出版社-19586

劝学篇.劝学篇书后-(清)张之洞等撰-冯天瑜、肖川点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7

太玄经(诸子百家丛书)-(汉)扬雄撰-范望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太玄校释-(汉)扬雄撰-郑万耕校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

孔丛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战国)孔鲋撰-汪晫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孔丛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诸子百家丛书)-(战国)孔鲋撰-汪晫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孔记集解(十三经清入注疏)-(清)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92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撰- -中华书局-19589

孔子集语.文中子中说-孙星衍辑-王通撰 阮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

孔子家语-(魏)王肃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孔子家语-(魏)王肃撰-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孔子家语(诸子百家从书)-(魏)王肃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9

孔子家语疏证-(清)陈士珂辑- -上海书店影印-19871

无何集-(清)熊伯龙撰- -中华书局-19799

王弼集校释(全二册)-(魏)王弼撰-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19808

王廷相集(理学丛书)(全四册)-(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899

长兴学记-康有为撰-陈汉才校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万木草堂口说(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883

东莱博议-(宋)吕祖谦撰- -岳麓书社-198810

东坡易传-(宋)苏轼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东西均-(明)方以智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1

乐育堂语录-(清)黄裳讲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北溪字义(理学丛书)-(宋)陈淳撰-熊国祯、高流水点校-中华书局-19838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清)俞樾等撰- -中华书局-19561

古尊宿语录-(宋)赜藏主编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l991

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汉)魏伯阳撰-(清)仇兆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

叶适集(全三册)- -刘公纯、王孝鱼、李哲夫点校-中华书局-196112

四书读本(全二册)-王缁尘讲述-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6

四书集注-(宋)朱熹撰- -岳麓书社-19853

四书集注-(宋)朱熹撰- -巴蜀书社-19862

四书集注-(宋)朱熹撰-陈戍国标点-岳麓书社-19876

四书集注(全二册)- - -中华书局-19578

四书集注(大学、中庸、上论、下论、上孟、下孟)- - -上海沈鹤记书局-1951

四书今译-夏延章等译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9

四书评-(明)李贽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5

四书全译-刘俊田等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

四书全译-张以文译注-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5

四书五经-陈戍国点校- -岳麓书社-19917

四书五经(全三册)- - -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19887

四书五经(全三册)-宋.元人注-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511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注- -上海书店-19871

四书章句集注(孔子文化大全)-(宋)朱熹撰- -齐鲁书社-19887

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宋)朱熹撰- -中华书局-198310

四书章句集注(一函六册)-(宋)朱熹撰- -齐鲁书社-19895

四存编-(清)颜元撰-王星贤标点-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7519599

札记今注今译(全二册)-王梦鸥注译- -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5

正蒙注译-喻博文注译-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4

汉上易传-(宋)朱震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白虎通德论(诸子百家丛书)-(汉)班固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白话菜根谭-(明)洪自诚撰-多人校释-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6

白话论语- - -天津市古籍书店-19903

白话四书-黄朴民等注译- -三秦出版社-199011

白话四书-黄朴民等注译- -三秦出版社-1991

白话注解四书(中国传统语言文化普及丛书)-杨春霖、郗政民主编-郗政民校勘-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3

白话易经-南怀瑾、徐芹庭译注- -岳麓书社-19882

白话易林-(汉)焦延寿原撰-申必华等译-三秦出版社-19916

白话易林-(汉)焦延寿原撰-申必华等译-三秦出版社-19906

礼记-陈澔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3

礼记集说(全二册)-(元)陈澔撰- -巴蜀书社-19893

礼记集说(三函二十四册)-(清)郑元庆编撰- -文物出版社影印-198610

礼记正义校勘记(全二册)-潘宗周撰-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610

仲氏易-(清)毛奇龄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伊川易传.易翼传-(宋)程颐、郑汝谐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

关学编(理学丛书)-(明)冯从吾撰-陈俊民、徐兴海点校-中华书局-19879

刘子集校-(梁)刘勰撰-林其锬、陈凤金集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

刘子校注(四川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丛刊之二)-(北齐)刘昼撰- -巴蜀书社-19884

吕祖全书-(唐)吕岩撰-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

朱舜水集(全二册)- -朱谦之整理-中华书局-19818

朱子家训-朱柏庐原撰-李牧华注解-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3

朱子语类(全八册)-(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3

论语话解- - -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l9907

论语集辑(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中华书局-19908

论语今译-毛子水译- -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2

论语今译-唐满先译注- -江西人br> 癯霭嫔-198212

论语名句选译-周越等编撰-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1

论语浅解(中国古代文化要览小丛书)-钱逊撰- -北京古籍出版社-198810

论语疏证-杨树达撰- -科学出版社-19553

论语注(康有为学术撰作选)-楼宇烈整理- -中华书局-19841

论语注疏.孝经注疏(附校勘记)-(魏)何晏等注-(唐)李世民注(宋)邢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8619623

论语正义-(清)刘宝楠撰-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6

论语正义-(清)刘宝楠撰- -中华书局-19589

论语正义(全二册)(十三经清人注疏)-(清)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中华书局-19903

论衡-(汉)王充撰-陈蒲清点校-岳麓书社-19918

论衡-(汉)王充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9

论衡(诸子百家丛书)-(汉)王充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论衡集解-刘盼遂撰- -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77 19599

论衡举正-孙人和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全四册)(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黄晖撰- -中华书局-19902

论衡校释(吴检斋遗书)-吴承仕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

论衡注释(全四册)-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 -中华书局-197910

两汉三国学案-(清)唐晏撰-关东民点校-中华书局-198612

伯牙琴-(宋)邓牧撰-张岂之、刘厚祜标点-中华书局-19599

何心隐集-(明)何心隐撰-容肇祖整理-中华书局-19609

初潭集(全二册)-(明)李贽撰- -中华书局-197412

吴廷翰集-(明)吴廷翰撰-容肇祖点校-中华书局-19842

困知记-(明)罗钦顺撰-阎韬点校-中华书局-1991

困知记(理学丛书)-(明)罗钦顺撰-阎韬点校-中华书局-19908

宋元学案(全四册)-(清)黄宗羲原撰-全祖望补修 陈金生、梁运华点校-中华书局-198612

宋本周易注疏(全二册)-(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康)孔颖达等撰-中华书局影印-19888

张居正集(第一册)-张舜徽主编-吴量恺等校注-荆楚书社-19879

张三丰全集-(明)张三丰撰-方春阳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12

张太岳集-(明)张居正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

张载集-(北宋)张载撰- -中华书局-19788

张子正蒙注-(清)王夫之撰- -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9 195912

张子正蒙注-(清)王夫之撰- -中华书局-19759

李觏集-(宋)李觏撰-王国轩点校-中华书局-19818

李卫公问对浅说(中国古代兵法通俗读物)- -吴如嵩、王显巨编-解放军出版社-19875

李卫公问对校注- -吴如嵩、王显臣校注-中华书局-19836

杨氏易传-(宋)杨简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评析本白话世说新语颜氏家训- -本书编委会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1

近思录集注-(清)江永注- -上海书店影印-1987

陆九渊集-(宋)陆九渊撰-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801

陈亮集(全二册)-(宋)陈亮撰-邓广铭点校-中华书局-19878

陈确集(全三册)-(清)陈确撰- -中华书局-19794

陈献章集(全二册)(理学丛书)-(明)陈献章撰-孙通海点校-中华书局-19877

周礼.仪礼.礼记- -陈戍国点校-岳麓书社-19897

周礼今注今译-林尹注译-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2

周礼正义(全十四册)-(清)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中华书局-198712

周易-(宋)朱熹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3

周易稗疏.易图明辨(四库易学丛刊)-(清)王夫之、胡渭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本义-(宋)朱熹注- -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3

周易本义-(宋)朱熹撰-王昭洲点校-三秦出版社-19898

周易本义.书经集传-(宋)朱熹撰- -巴蜀书社-19894

周易补注-陈树楷撰- -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12

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后蜀)彭晓等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6

周易传义附录-(宋)董楷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大传今注-高亨撰- -齐鲁书社-19798

周易大传新注-徐志锐撰- -齐鲁书社-19866

周易古经今注-高亨撰- -上海书店-1991

周易古经今注-高亨撰- -中华书局-19578

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高亨撰- -中华书局-19843

周易会通-(元)董真卿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陈德述整理-巴蜀书社-19915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周易集解-李鼎祚撰-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6

周易集解(全二册)-孙星衍编撰- -成都古籍书店影印-19887

周易集说.读易举要-(宋)俞琰等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集注-(明)来知德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今注今译-南怀瑾、徐芹庭注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4

周易窥余-(宋)郑刚中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周易秘义-黎子耀撰-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8

周易浅述(全四册)(四库全书选辑)-(清)陈梦雷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

周易全译(中国历代名撰全译丛书)-徐子宏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周易尚氏学-尚秉和撰- -中华书局-19805

周易述-(清)惠栋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外传-(清)王夫之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627

周易玩辞-(宋)项安世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消息(一函十册)-(清)纪磊编撰- -文物出版社-198610

周易注疏-(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 陆德明音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

周易注疏(一函六册)(古逸丛书三编)- - -中华书局影印-1986

周易要义(山左名贤遗书)-(清)宋书升撰-张雪庵校点-齐鲁书社-19886

周易爻变义蕴-(元)陈应润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义海摄要-(宋)李衡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周易译注-黄寿棋、张善文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

周易正文(一函六册)(嘉业堂丛书)-(唐)孔颖达等撰- -文物出版社影印-19827

周易正义(附校勘记)-(魏)王弼、魏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周敦颐集-(宋)周敦颐撰-陈克明点校-中华书局-1991

呻吟语.菜根谭-(明)吕坤撰-(明)洪自诚撰-岳麓书社-19912

国朝汉学师承记(附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清)江藩撰-钟哲整理-中华书局-198311

国学概论-章太炎讲演-曹聚仁记录-巴蜀书社-19877

孟子微.礼运注.中庸注(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879

孟子通译-陈器之译注-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5

孟子选讲-刘鄂培编撰- -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孟子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战国)孟柯撰-刘聿鑫、刘晓东译注-巴蜀书社-198810

孟子注疏(附校勘记)-(汉)赵岐注-(宋)孙囗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孟子译注(全二册)-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601

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撰-何文光整理-中华书局-196112

孟子正义-(清)焦循撰-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6

孟子正义(人二册)-(清)焦循撰- -中华书局-195710

孟子正义(全二册)(十三经清人注疏)-(清)焦循撰-沈文倬点校-中华书局-198710

孟子-(宋)朱熹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孟子今译- -刘方元译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8

学记今译-顾树森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7

学记评注-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

学记释义-刘震编撰-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11

学记注译评-张应宗、张守基撰-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12

学记译述-傅任敢撰- -新知识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新1版-195712 19629

学易笔谈(附三种)-(清)杭世骏撰- -天津古籍书店-198812

尚书引义-(清)王夫之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627

帛书周易校释-邓球柏撰-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1

明儒学案-(海王村古籍丛刊)-(清)黄宗羲撰-中国书店影印-199010

明道编-(明)黄绾撰-刘厚祜、张岂之标点-中华书局-19599

明儒学案(全二册)-(清)黄宗羲撰-沈芝盈点校-中华书局-198510

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撰- -古籍出版社-195512

易汉学易例-(清)惠栋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易经释疑-沈子复撰- -学苑出版社-199012

易林注-(汉)焦延寿撰-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12

易小传.周易通解(一函七册)-(宋)沈该、(清)卞斌编撰- -文物出版社-198610

易书诗礼四经正字考.论语注(一函三册)-(清)钟麟等编撰- -文物出版社影印-1991

易数钩隐图.大易象数钩深图.易图通变.易筮通变-(宋)刘牧撰 (元)张理撰 (宋)雷思齐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

易图明辩-(清)胡渭撰-王易等整理-巴蜀书社-1991

易学启蒙-(宋)朱熹撰- -中国书店影印-19919

易原.复斋易说-(宋)程大昌、赵彦肃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易纂言.易纂言外翼-(元)吴澄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法言义疏-()汪荣宝撰- -中国书店影印-19916

法言义疏(全二册)(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汪荣宝撰-陈仲天点校-中华书局-19873

经法(马王堆汉墓帛书)-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 -文物出版社-19765

经解入门-江藩编注-方国瑜校点-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19906

经学历史-(清)皮锡瑞撰-周予同注释-中华书局-195912

经学通论-(清)皮锡瑞撰- -中华书局-195410

经学系传谱-(清)赵灿撰-杨永昌、马继祖标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7

诚斋易传-(宋)杨万里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述学(附:校勘记,遗文抄)(全二册)-(清)汪中撰- -四川人民出版社-1957

思辨录辑要(一函六册)-(明)陆世仪撰-(清)张伯行辑-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9

思问录.俟解-(清)王夫之撰-王伯祥点校-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9 19599

春秋董氏学(康有为学术撰作选)-楼宇烈整理- -中华书局-19907

春秋董氏学(康有为学术撰作选)-楼宇烈整理- -中华书局-1991

春秋繁露-(汉)董仲舒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

春秋繁露(全三册)(大字本)-(汉)董仲舒撰-(清)凌曙注-中华书局-19759

胡宏集(理学丛书)-(宋)胡宏撰-吴仁华点校-中华书局-19876

荀子-(战国)荀况撰-(唐)杨倞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

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战国)荀况撰(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89

荀子简释-(战国)荀况撰-梁启雄撰-古籍出版社-195611

荀子简释-(战国)荀况撰-梁启雄撰-中华书局-19831

荀子简注-(战国)荀况撰-章诗同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7

荀子新注-(战国)荀况撰-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注-中华书局-19792

荀子诂译-(战国)荀况撰-杨柳桥撰-齐鲁书社-19852

訄书-章炳麟撰-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3

退溪书节要-(朝鲜)李滉撰-张立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适可斋记言-(清)马建忠撰-张岂之、刘厚祜点校-中华书局-19604

原本周易本义 朱文公易说-(宋)朱熹撰-朱鉴编- -

原善.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撰-章锡琛标点-古籍出版社-19567

晁错集注释-(汉)晁错撰-《晁错集》注释组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6

校雠通义-(清)章学诚撰-刘公纯标点-古籍出版社-195612

盐铁论-(汉)桓宽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6

盐铁论-(汉)桓宽撰-张之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盐铁论(诸子百家丛书)-(汉)桓宽撰-张之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0

盐铁论读本-(汉)桓宽撰-郭沫若校订-科学出版社-19576

盐铁论简注-马非百注释- -中华书局-198410

盐铁论校注-(汉)桓宽撰-王利器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4

盐铁论校注(全二册)(增订本)-(汉)桓宽撰-王利器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312

盐铁论要释-杨树达撰- -科学出版社 中华书局新1版-19571219639

盐铁论札记-王佩诤编撰- -商务印书馆-19586

袖珍本四书集注-(宋)朱熹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10

袖珍本四书集注-(宋)朱熹撰-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诸天讲(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91

诸天讲(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904

读四书大全说(全二册)-(清)王夫之撰- -中华书局-19759

读易会通-丁寿昌撰- -成都古籍书店影印-19887

贾谊集-(汉)贾谊撰-上海人民出版社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6

康南海政史文选-沈茂骏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11

康有为早期遗稿述评-黄明同、吴熙钊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5

康子内外篇(外六篇)(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888

推易始末.春秋占筮书.易小帖(四库易学丛刊)-(清)毛奇龄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梁启超选集-梁启超撰-李华兴、吴嘉勋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1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撰- -中华书局-195410

清懦学案(海王村古籍丛刊)-(清)徐世昌撰- -中国书店影印-19909

清儒学案(全八十册)-徐世昌编- -中国书店-1959

章太炎全集(三)-章炳麟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19847

续焚书-(明)李贽撰- -中华书局-195912

船山师友记-罗正钧纂- -岳麓书社-19829

船山全书(第九册)-(明)王夫之撰-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编校-岳麓书社-19897

船山全书(第七册四书训义上第八册四书训义下)-(明)王夫之撰- -岳麓书社-1991

船山全书(第一、二、十册)-(明)王夫之撰-《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编校-岳麓书社-198812

船山全书第七册:四书训义上-(清)王夫之撰- -岳麓书社-19908

菜根谭-(明)洪应明撰-杜守华、吴晓明佼注-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1

菜根谭-(明)洪应明撰-毛毳、宗君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

菜根谭-(明)洪应明撰-李牧华注解-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4

菜根谭-(明)洪应明撰-张风点校-三秦出版社-19886

菜根谭(白话注释)-(明)洪应明撰-郗政民注译-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3

菜根谭(处世修养篇)-(明)洪应明撰-汪乾初校-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4

菜根谭(新编)-(明)洪应明原撰-张熙江整理编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1

菜根谭注释-(明)洪应明撰-王同策注释-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9

菜根谈-(明)洪应明撰-梅伯春注释-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4

菜根谈-(明)洪应明撰-袁庭栋校注-巴蜀书社-19891

黄书.噩梦-(清)王夫之撰-王伯祥点校-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9 19599

御纂周易折中-(清)李光地等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御纂周易折中(一函十册)-(清)李光地撰- -学术期刊出版社影印-19888

景宋本礼记正义(四函廿四册)- -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5

温公易说.横渠易说-(宋)司马光、张载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

焚书-(明)李贽撰- -中华书局-19613

焚书.续焚书-(明)李贽撰-夏剑钦校点-岳麓书社-1991

焚书.续焚书-(明)李贽撰- -中华书局-19751

焚书.续焚书(古典名撰普及文库)-(明)李贽撰-夏剑钦校点-岳麓书社-19908

焦氏易材注-尚秉和注- -中国书店影印-19907

焦氏易诂(一函四册)- -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6

童溪易传-(宋)王宋传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新定三礼图(全二册)-(宋)聂崇义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56

新论-(汉)桓谭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

新序今注今译-卢元骏注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6

新学伪经考-(清)康有为撰- -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3 19599

新语.潜夫论-(汉)陆贾撰-(汉)王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新语.潜夫论(诸子百家丛书)-(汉)陆贾、王符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9

新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王利器撰- -中华书局-19868

潜夫论-(汉)王符撰-(清)汪继培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

潜夫论笺-(汉)王符撰-(清)汪继培笺 彭铎校正-中华书局-19794

潜夫论笺校证(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汉)王符撰-(清)汪继培笺 彭铎校证-中华书局-19859

潜书-(清)唐甄撰- -古籍出版社-195512

潜书注-(清)唐甄撰-《潜书》注释组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9

戴东原集(附年谱一卷,札记一卷)(全六册)-(清)戴震撰- -四川人民出版社-1957

稷下钩沉-张秉楠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5

颜氏家训集解-(北齐)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8

颜氏学记-(清)戴望撰-刘公纯标点-中华书局-195812

颜元集(全二册)(理学丛书)-(清)颜元撰-王星贤等点校-中华书局-19876

薛瑄全集-(明)薛瑄撰-孙玄常等点校-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8

戴震集-(清)戴震撰-汤志钧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

戴震全集(第一册)-(清)戴震撰-戴震研究会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4

戴震文集-(清)戴震撰-赵玉新点校-中华书局-1991

戴震文集- -赵玉新点校-中华书局-198012

参考资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78821/

1 赞美笔墨的句子

提笔落腕,低眉舒雪袖。研磨的思绪,在宣纸上浓淡成画,墨色湮染间,眉心深处清愁隐约。去的芳华,轻抹一片,水墨里的凝思神往。一帘如沙的心思,纤纤指触,薄如蝉翼,飘若蝶衣,袅袅氤氲的水墨青花,唐诗宋词平仄起伏的韵脚,散逸清宛,舒展开合任天真,恬淡温润,凝水墨成静香染。

懂你文字的美,品你砚墨的香。捻一阙清词,送一份纯真,让心语随风缱绻。让落花随墨封香,静听风雨呢喃。挽—季月的清凉,于袅袅炊烟处,聆听着你装载的乐曲。静赏着纤陌红尘的花开,墨落寄去心语,让案几的红笺绕过指尖的温柔,一笺墨落,思念成赋……

一曲箫弦,一抹心事,一池风华。捻斑驳岁月,把往事化作墨香,流泻指尖;携一脉清泉,镌刻成嫣然一笑,淡观风云;坐岁月深处,把心音谱成一缕涤荡纤尘的天籁,翩然舞出一世的缱倦。此岸、彼岸,此端、彼端,坚守内心的纯净明澈,染一纸姹紫嫣红,碎一地风清柳韵,静卧风莲,微笑红尘!

2 形容书法墨香的句子

1、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2、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3、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5、书肇于自然。

6、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7、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8、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9、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1、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12、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13、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

14、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15、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16、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3 形容钱钟书的笔墨好的句子

60年来,钱钟书先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柯灵曾赞叹道:“散文也罢,小说也罢,共同的特点是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语连珠,警句泉涌,谐谑天生,涉笔成趣。这是一棵人生道旁历尽春秋、枝繁叶茂的智慧树,钟灵毓秀,满树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赏,止息乘荫。只要你不是闭目塞听,深闭固拒,总会欣然有得。——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钱钟书是个幽默大师,他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璨莲花,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钱氏的健谈雄辩大有孟子、韩愈遗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乎无人不晓。

4 形容钱钟书的笔墨好的句子

60年来,钱钟书先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柯灵曾赞叹道:“散文也罢,小说也罢,共同的特点是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语连珠,警句泉涌,谐谑天生,涉笔成趣。这是一棵人生道旁历尽春秋、枝繁叶茂的智慧树,钟灵毓秀,满树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赏,止息乘荫。

只要你不是闭目塞听,深闭固拒,总会欣然有得。——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钱钟书是个幽默大师,他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璨莲花,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钱氏的健谈雄辩大有孟子、韩愈遗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乎无人不晓。

5 关于毛笔的句子

笔 唐杨收 虽匪囊中物,何坚不可钻。

一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笔 唐徐寅 君子三端擅一名,秋毫虽细握非轻。

军书羽檄教谁录,帝命王言待我成。势健岂饶肥水阵,锋聒还学历山耕。

毛乾时有何人润,尽把焚烧恨始平。紫毫笔 唐白居易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君兮臣兮勿轻用。

勿轻用,将何如?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

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致。

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

寓笔 唐司空图 年年镊鬓到花飘,依旧花繁鬓易凋。撩乱一场人更恨,春风谁道胜轻飙。

咏宣州笔 唐耿湋 寒竹惭虚受,纤毫任几重。影端缘守直,心劲懒藏锋。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笔精诗 唐唐无名氏 昔荷蒙恬惠,寻遭仲叔投。夫君不指使,何处觅银钩。

学问从君有,诗书自我传。须知王逸少,名价动千年。

能令音信通千里,解致龙蛇运八行。惆怅江生不相赏,应缘自负好文章。

咏笔二首 唐徐夤 秦代将军欲建功,截龙搜兔助英雄。用多谁念毛皆拔,抛却更嫌心不中。

史氏只应归道直,江淹何独偶灵通。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掷翻从万里戎。

君子三归擅一名,秋毫虽细握非轻。军书羽檄教谁录,帝命王言待我成。

势健岂饶淝水阵,锋铦还学历山耕。毛干时有何人润,尽把烧焚恨始平。

笔离手 唐薛涛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戏笔 宋杨万里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诗:玉管 “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隋•;薛道衡《初学记•;咏苔纸》) 翠管 “玉窗抛翠管,清袖掩银鸾。” (唐•;李远《观廉女真葬》) 银管 “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元•;袁桷《薛涛笺》) 象管 “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 筠管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唐•;韩偓《安贫》) 斑管 “轻轻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 (元•;白仁甫《阳春曲题情》) 毫管 “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

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 寸管 “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与寸管。”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 毫 “夜开金钥诏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 (宋•;王安石《题中书壁》) 紫毫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 (唐•;白居易《紫毫笔》) 兔毫 “会得窥成绩,幽窗染兔毫。”

(唐•;罗隐《寄虔州薛大人》) 柔毫 “忆挈柔毫就石渠,春风花药袭襟裾。” (清•;姚鼐《过程雨门墓下作》) 弱毫 “物新唯人旧,弱毫多所宜。”

(晋•;陶渊明《答庞参军》) 秋毫 “转腕摧峰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唐•;朱逵《怀素草书歌》) 寸毫 “文兮乏寸毫,武也无尺铁。

平生所韬蓄,到死不开豁。”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 霜毫 “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银毫 “挥洒银毫,旧句他知道。”(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 中山毫 “隐侯三玄士,赠我栗冈砚。

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 (唐•;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 玉兔毫 “锋芒妙夺金鸣距,纤利精分玉兔毫。”

(五代•;齐己《寄黄晖处士》) 秋兔毫 “莫嫌文史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宋•;黄庭坚《刘晖叔洮河绿石砚》) 毫锥 “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毫颖 “试卷波澜入毫颖,莫教欧九识刘几。” (金•;周昂《送李天英下第》) 翰 “亦曾戏篇章,挥翰疾蒿矢。”

(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 满意望采纳。

6 描写书法的句子 句子

怎么老有人问这个问题呢,您要的是不是下面这些?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近似的词力透纸背,形容书法根伟贴切。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信笔涂鸦: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画。后用“信笔涂鸦”、“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信手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也有人自称信手涂鸦,以示谦虚的。

7 关于描写毛笔的句子

春秋战国,诸侯称雄。此时,各国对毛笔的称呼都不同。吴国(今江苏)叫“不律”,燕国(今湖北)叫“x(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律称为“毛笔”。

可能是出于对毛笔的珍爱吧,历代的文人雅士还为毛笔另起了一些别称和雅号。

1 不律:毛笔之古称,我国最早能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记载不律谓之笔,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吴谓之不律”。

2 毛生:毛笔的代名,出自古籍《雪鸿轩天 》

3 书中:“不得不急具备毛生,代述、鄙衷”。秦以前说法不一,楚称“隶”,4 吴称“不律”燕称“沸”,到秦代时才称为笔,并传有“秦将蒙恬造笔”之说。

5 毛颖:毛笔的别称。唐(韩愈作《毛颖传》)称笔为毛颖。

6 镂金管,(指刻雕成不同杆饰的金属笔管,以示贵重美观,古来有之,明(屠隆《考磐余车》)中记载,“古有金管,银管……镂金管……然皆不若白之薄标者为管、最便于用”笔之妙尽矣。

7 毛锥子:毛笔的贬称。也称为毛锥。《新五代史》中有后晋大将史弘肇斥、部同朝文班语;“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五章则回敬;“如果没有毛锥子、怎么筹备军饷,总么安邦治国?宋陈栖《负暄野绿》中记载“世称笔之锋颖锐者为毛锥子。”

8 墨曹都统;毛笔的别称。系文人好奇游戏所假设和名字。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中载初唐书家薛稷,曾把吮墨为生的毛笔戏封为“墨曹都统”,黑水众王兼毫洲刺史。

9 管城子;毛笔的代称。唐(韩愈《毛颖转》)中记载;秦始皇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管城子”至此,毛笔得管城子美称。还有一些笔的别称,就不一一例举了。

10 白居易称笔为“毫锥”,故《寄微之》诗云:“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此外,笔尚有“龙须友”、“毫州刺史” 玉管等诸多雅号。

8 形容书法的句子

描写书法好的句子

1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2 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3 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4 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5 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6 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容成氏》“执兵钦 ,羕 于民”试解

清华大学历史系 孙飞燕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的《容成氏》篇第三十六、三十七简是讲夏桀暴政,天下大乱,汤求贤任能之事。其中简三十七原文如下(释文采用宽式隶定):

汤乃谋戒求贤,乃立伊尹以为佐。伊尹既已受命,乃执兵钦 ,羕 于民[1]

对於“执兵钦 ,羕 于民”的解释,时贤有各种意见。笔者不揣冒昧,试图在综合各家看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由於学力所限,小文有漏引误引及错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李零先生将“钦”字下一字作为不识字处理。他认为:“‘ ’,右下部难以隶定。此句的含义不甚明了,似乎是某种取悦於民的措施。”[2]陈剑先生将该字释为从病旁从暴,并转引董珊先生的意见,把“钦”及此字连读为“禁暴”。[3]苏建洲先生亦赞成读为“禁暴”。[4]张通海先生认为陈剑先生读为“禁暴”可从,并引《淮南子·兵略训》“夫兵者,所以禁暴讨乱也”,《韩非子·显学》“夫严家无悍勇,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也”为证。[5]于凯先生在引用该简文时,写作“执兵钦(禁)暴”。[6]张新俊先生对楚简中的“暴”以及从“暴”之字有很好的归纳分析,指出虽然“暴”字从形体来源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容成氏》该字读作“暴”是可以肯定的。[7]

综合以上意见,各家均认为应该读为“禁暴”,笔者也赞同这种说法。“暴”字除见於上述各简之外,还见於《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鬼神之明》第一简和第三简。整理者曹锦炎先生已经指出:“本简‘暴’字句例有今本《墨子》对照,可以证明释为‘暴’字确切无疑。”[8]《容成氏》该字虽然不太清楚,但仔细辨认,“病”旁之外的部分与《鬼神之明》“暴”字的写法完全一致。“禁暴”一词典籍常见,如《荀子·议兵篇》:“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9]《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10]

对於“执”字,学者大都没有作专门的解释。只有苏建洲先生在译文中,将“执兵禁暴”理解成“拿起兵器禁止残暴的行为”。[11]但是这种解释於义未安。因为在《容成氏》中,汤是爱百姓、求贤能、行德政的。除了本简所述,三十九简“汤闻之,於是乎慎戒升贤,德惠而不 ”的简文也可为证。靠武力禁暴,并不能体现这一特点。

笔者认为,“执”应该读作“戢”。

戢,古音庄纽缉部入声;执,古音章纽缉部入声。[12]二者的声母庄纽相当於照二组,章纽相当於照三组。[13]在中古声母中,章庄同为齿音。[14]在闽南话里,戢执的读音是相同的。[15]因此,二者声近韵同,具备相通的条件。

《尔雅·释诂》:“戢,聚也。”[16]《说文》:“戢,藏兵也。从戈, 声。《诗》曰:‘载戢干戈’。”[17] “戢兵”一词古书习见,如《国语·周语上》:“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韦昭注:“戢,聚也。”吴曾祺曰:“戢,敛也。训‘聚’非。”[18]《文选》卷十六《叹逝赋》李善注引贾逵《国语》注曰:“戢,藏也。”[19]《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20]因此笔者认为将“戢”训为敛、藏於文义较为通顺。

“执兵禁暴”的说法古书中未见,但禁暴、戢兵二词在文献中的连用则是很常见的。如《左传·宣公十二年》:

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21]

《册府元龟》卷四百一《将帅部》:

盖夫戢兵禁暴者,武之德;眀罚饬法者,战之器。未有舍兹道而能贞夫师律者也。[22]

《册府元龟》卷四百十八《将帅部》:

盖武之有七徳,其戢兵禁暴之为急矣。[23]

由此看来,伊尹受汤之命,戢兵禁暴,施德惠於民,正是贤德之士的表现,同时也可与上文“汤乃谋戒求贤”相呼应。

关於“羕 于民”的解释,各家也有不同看法。李零先生读为“佯得于民”。[24]苏建洲先生赞成李说。[25]对於这句话的解释,苏建洲先生的现代汉语翻译如下:其后伊尹又以苦肉计取信於夏桀,进而潜入夏国,蒙蔽桀的耳目,使他自以为颇得民心。[26]陈伟武先生认为当读为“养德於民”,犹言“养民以德”。“养德”或“养……德”为诸子书中习语,……河上公注本《老子》甚至以“养德”为篇名。[27]张通海先生赞同陈说。[28]于凯先生在引用该简文时,写作:羕得於民。[29]张新俊先生在引用该简文时,写作:羕(养) (德)於民。[30]

笔者认为,“羕 于民”宜读作“永得於民”。“羕”与“永”通。《尔雅·释诂上》:“永、羕,长也。”[31]《说文·永部》:“永,长也。象水巠理之长。诗曰:江之永矣。”《说文·永部》:“羕,水长也。从永羊声。诗曰:江之羕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毛诗作永,韩诗作羕,古音同也。”[32]

“永”有久远、深长之意。《说文解字注》:“永,引申之,凡长皆曰永。”[33]陈逆簋“羕令”,读作“永命”,[34]意为长命。《书·召诰》“祈天永命”,传作“求天长命”。[35]《诗·楚茨》“永锡尔极”,郑玄笺:“永,长”。[36]《诗·烝民》“仲山甫永怀”,陈奂疏曰:“永,长。”[37]《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彭祖》简一“执心不忘,受命羕长”,可见羕与长义同。[38]

“得于民”的“于”字作语助辞和指事之词“其”均可以讲通。[39]《助字辨略》对作语助辞的“于”解释如下:

《广韵》云:“语辞也。”《书·舜典》:“肆类於上帝, 于六宗。”《诗·国风》:“王于兴师。”《论语》:“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此於字,并助语辞,不为义也。[40]

“于”作指事之词“其”也可以讲通。《古书虚字集释》“于”条云:

“于”犹“其”也。《书·金縢》篇:“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孟子·滕文》篇:“则取於残。”裴学海注:上文“取其残而已矣”。《文子·符言》篇:“中心其恬,不累于德。”裴学海注:“于”与“其”为互文。[41]

“得民”、“得其民”的说法典籍常见,下面略举数例。如《韩非子·八说》:

行惠取众谓之得民。[42]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43]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44]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第二》:

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45]

《管子·形势解》:

人主,天下之有威者也,得民则威立,失民则威废。[46]

《吕氏春秋·孟秋纪》:

故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若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47]

因此,将“羕 于民”理解为长久、久远地取信於民,得民众之心,文意应该是顺畅的。

根据上下文文意,我们可以看出,“执兵钦 ,羕 於民”的主语只能是伊尹。如果将“羕”读为“佯”,文意就只能理解为“伊尹假装取信於民”。这与上文伊尹“戢兵禁暴”的德惠措施明显不合。至於苏建洲先生理解为“伊尹又以苦肉计取信于夏桀,进而潜入夏国,蒙蔽桀的耳目,使他自以为颇得民心”,则有增字之嫌,从简文中是读不出这些意思的。

读“羕 於民”为“养德於民”的意见,似乎是有道理的。“羕”通作“养”楚简多见,比如《容成氏》13简“孝养父母”之“养”。包山简“ 游”,读“养游”或“养由”。[48]而“德”与“得”在古书中经常相通,如《易·小畜》尚德载,《集解》德作得。《音训》:“德,晁氏曰:‘《子夏传》作得,京虞翻同。’”又汉帛书本德亦作得。[49]《上博二》《民之父母》第十二简“屯得同明”,整理者已经指出:“‘ ’,读为‘德’。《马王堆汉墓帛书》‘德’亦作‘得’。‘屯德同明’与‘纯德孔明’相近。”[50]第七简“而得既塞于四海矣”之“得”,刘信芳先生和陈剑先生均认为应该读为“德”。[51]但是仔细分析还是有些不妥。笔者下面就试著来分析这一释读行不通的原因。

首先,在楚简研究中,照本字释读可以讲通的字,一般不再假借为它字。“ ”字作本义“得”讲在简文中文通意顺(详见以下论述),所以不必假借为“德”。

其次,文献中的“养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养无为之德或君上之德。前者如《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成玄英疏曰:“三者未足养无为之德,适可以益有为之累,所以并辞。”[52]《淮南子‧俶真训》:“静漠恬澹,所以养性也。和愉虚无,所以养德也。”[53]后者如《荀子·富国》:“(古者先王)为之宫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湿、养德辨轻重而己,不求其外。”杨注:“德,谓君上之德。轻重,尊卑也。”[54] “养德”的这一层含义放在简文中并不合适,因为简文并非是在讲述伊尹养德。第二层含义是指养有德之人,即贤人。如《论衡·非韩》:“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养德者,养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贤;养力者,养气力之士,以明能用兵。此所谓文武张设,德力具足者也,……韩子之术不养德,偃王之操不任力,二者偏驳,各有不足。”[55]按照这一含义简文可以解释为伊尹为了百姓养贤德之人。但是根据文意,养贤士的人不应该是伊尹,只能是指汤。而且简中上文已经指出“汤乃谋戒求贤,乃立伊尹以为佐”。汤谋求贤才,而伊尹被任用正是汤求贤的结果。“执兵钦 ”是伊尹受命后采取的措施,“羕 于民”应该是措施实行的结果。解释成伊尹养贤德之士,与上文“汤乃谋戒求贤”文意重复。

“养德於民”中“养”的宾语是“民”,这与《管子·幼官》和《文子·道德》中的“养之以德”说法差距更大。“养之以德”是指“养民以德”,即“以德养民”。“养”的宾语是“德”。因此二者并不能等同。

“于”在文献中还有“以”字之意。《左传·宣公十二年》传:“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56]刘淇《助字辨略》云:“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犹云训之以民生之不易,亦助语辞也。”[57]但是按照这个解释,“养德於民”只能分析为“以民养德”,不能解释为“以德养民”。只有简文写成“养民於德”,才可以同於“养民以德”,即“以德养民”。

总之,根据文献中“养德”的含义和上下文文意,都无法释“养德於民”为“以德养民”。

过去学者大多认为,简文所记伊尹故事,与其“间夏”之举当有直接联系。[58]现在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执兵钦 ,羕 于民”似应读为“戢兵禁暴,永得於民”,说的是汤和伊尹取惠於民的措施,并非间夏的故事。

--------------------------------------------------------------------------------

[1]参看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279页。

[2] 同上

[3]陈剑《上博简<容成氏>的竹简拼合与编连问题小议》,《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327页

[4]季旭升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读本>》165页

[5]张通海《<上博简>(一、二)集释》,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162页

[6] 《上博楚简<容成氏>疏札九则》,《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2004年7月第一版,384页

[7]张新俊《上博楚简文字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15页

[8]参看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311页。

[9]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9月第一版,279页

[10]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中华书局,1962年版,164页

[11]季旭升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读本》160页

[12]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第一版

[13] 同上

[14]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1986年11月第一版

[15] 李珍华、周长楫编撰《汉字古今音表》,中华书局,1999年1月第一版,435、436页

[16]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9月第一版

[17] [汉]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二下戈部,[宋]徐铉校定,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第一版,266页

[18] 徐元诰《国语集解》,王树民、沈长云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6月第一版,2页

[19]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11月第一版,卷十六230页

[20]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36页

[2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746页

[22]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 同上

[24] 注释同1

[25] 注释同4

[26] 季旭升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读本>》160页

[27] 陈伟武《竹书<容成氏>零识》,《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2003年10月第1版,295页

[28]张通海《<上博简>(一、二)集释》,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163页

[29] 《上博楚简<容成氏>疏札九则》,《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2004年7月第一版,384页

[30]张新俊《上博楚简文字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16页

[31]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9月第一版

[32]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汉小学四种》上,巴蜀书社,580页

[33]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汉小学四种》上,巴蜀书社,580页

[34] 容庚《金文编》卷十一,18624,中华书局,1985年7月第一版,749页

[35][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之《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第一版,213

[36]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之《毛诗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第一版,469页

[37]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年6月第一版

[38]参看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304页。

[39] 《助字辨略》“于”条 [清]刘淇《助字辨略》章锡琛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7月第二版,39页;《古书虚字集释》“于”条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中华书局,1954年10月第一版,47页

[40] [清]刘淇《助字辨略》章锡琛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7月第二版,39页

[41]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中华书局,1954年10月第一版,47页

[42] [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98年7月第一版,423页

[43] [清]焦循《孟子正义》,沈文倬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第一版,503页

[44] [清]焦循《孟子正义》,沈文倬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第一版,897页

[45] 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中华书局,1962年版,296页

[46] 黎翔凤撰《管子校注》,梁运华整理,中华书局,2004年6月第一版,1169页

[47] 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5月第一版

[48]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9月第一版,676页

[49] 高亨纂著 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7月第一版,之部第十一(下)408页

[50]参看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172页。

[51]刘信芳《上博藏竹书试读》,简帛研究网站,2003年1月9日;陈剑《上博简<民之父母>“而得既塞於四海矣”句解释》,《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251页

[52]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 1961年版,420页

[53]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5月第一版,73页

[54]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9月第一版,180页

[55] 黄晖撰《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2月第一版,438页

[56]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731页

[57] [清]刘淇《助字辨略》章锡琛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7月第二版,39页

[58] 《上博楚简<容成氏>疏札九则》,《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2004年7月第一版,385页;季旭升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读本》160页

四书五经(全三册)-宋.元人注-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511

常用古籍版本目录

一行居集-(清)彭绍升撰-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4

二程集-(宋)程颢、程颐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817

人物志译注-柏原译注-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

人物志-(魏)刘邵撰-(北魏)刘昞注 任继愈断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9

十三经注疏(全四十册)- - -中华书局-195712

十三经注疏校记-孙诒让撰-雪克辑点-齐鲁书社-19839

习学记言序目(全二册)-(宋)叶适撰- -中华书局-197710

大众白话易经-秦磊编撰- -三秦出版社-19916

大同书-(清)康有为撰-周振甫、方渊点校-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8 19599

大学.中庸.论语-(宋)朱熹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大易辑说-(元)王申子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大戴礼记解诂(十三经清人注疏)-(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 -

大戴礼记解诂(十三经清人注疏)-(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中华书局-19833

大戴礼记校补-(清)孙诒让撰-雪克点校-齐鲁书社-19881

仁学-(清)谭嗣同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11

六十四卦经解-(清)朱骏声撰- -古籍出版社-19586

劝学篇.劝学篇书后-(清)张之洞等撰-冯天瑜、肖川点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7

太玄经(诸子百家丛书)-(汉)扬雄撰-范望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太玄校释-(汉)扬雄撰-郑万耕校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

孔丛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战国)孔鲋撰-汪晫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孔丛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诸子百家丛书)-(战国)孔鲋撰-汪晫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孔记集解(十三经清入注疏)-(清)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92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撰- -中华书局-19589

孔子集语.文中子中说-孙星衍辑-王通撰 阮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

孔子家语-(魏)王肃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孔子家语-(魏)王肃撰-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孔子家语(诸子百家从书)-(魏)王肃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9

孔子家语疏证-(清)陈士珂辑- -上海书店影印-19871

无何集-(清)熊伯龙撰- -中华书局-19799

王弼集校释(全二册)-(魏)王弼撰-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19808

王廷相集(理学丛书)(全四册)-(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899

长兴学记-康有为撰-陈汉才校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万木草堂口说(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883

东莱博议-(宋)吕祖谦撰- -岳麓书社-198810

东坡易传-(宋)苏轼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东西均-(明)方以智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1

乐育堂语录-(清)黄裳讲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北溪字义(理学丛书)-(宋)陈淳撰-熊国祯、高流水点校-中华书局-19838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清)俞樾等撰- -中华书局-19561

古尊宿语录-(宋)赜藏主编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l991

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汉)魏伯阳撰-(清)仇兆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

叶适集(全三册)- -刘公纯、王孝鱼、李哲夫点校-中华书局-196112

四书读本(全二册)-王缁尘讲述-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6

四书集注-(宋)朱熹撰- -岳麓书社-19853

四书集注-(宋)朱熹撰- -巴蜀书社-19862

四书集注-(宋)朱熹撰-陈戍国标点-岳麓书社-19876

四书集注(全二册)- - -中华书局-19578

四书集注(大学、中庸、上论、下论、上孟、下孟)- - -上海沈鹤记书局-1951

四书今译-夏延章等译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9

四书评-(明)李贽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5

四书全译-刘俊田等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

四书全译-张以文译注-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5

四书五经-陈戍国点校- -岳麓书社-19917

四书五经(全三册)- - -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19887

四书五经(全三册)-宋.元人注-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511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注- -上海书店-19871

四书章句集注(孔子文化大全)-(宋)朱熹撰- -齐鲁书社-19887

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宋)朱熹撰- -中华书局-198310

四书章句集注(一函六册)-(宋)朱熹撰- -齐鲁书社-19895

四存编-(清)颜元撰-王星贤标点-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7519599

札记今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