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关于投骨于犬的解释是什么?有何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古时关于投骨于犬的解释是什么?有何记载?,第1张

唐代李筌《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数有探心篇》说:"伺人之情有所爱恶去就,从欲而攻之将其心,迎其意。"强调"投其所爱",从而加以牵引或控制敌方。

北宋时,西北部落中有一个"明珠部落之羌酋,骁悍,最为边患"。此羌酋善于化装,行踪诡秘,来去无迹,极难擒获。用间大师种世衡便"欲以计擒之"。他多方暗中探听到,此羌酋"好击鼓",于是秘密下令工匠制造了一只"马持战鼓,以银裹之,极华焕"。然后派间谍化装成江湖商人,在羌酋经常出没的地区叫卖,不久便被人用高价买走。这时,种世衡精选"骁卒数百人",组成一支特别部队,下令说:"你们的惟一任务就是去侦察边境上有没有携带银鼓的人,一旦发现,无论是谁,立即拚死擒来!""一日,羌酋负鼓而出,遂为种世衡所擒"。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战败后,勾践根据夫差和伯喜否贪色的特点,送上西施、郑旦等歌舞美女,以此收买伯喜否为内间和麻痹夫差的意志,终于灭吴复仇。

俗话说:"江山易移,本性难收";"哪只猫不贪腥";"狗改不了吃屎",说明嗜好、癖性、瘾头是极难改变的,可谓"嗜痂有癖"。这一人性弱点被用间者高度重视和广泛利用。只要"钓鱼送猫"或"投骨于犬",诱使对方上当就范的成功率往往极高。对嗜财、名、色、酒、奕、烟、毒、赌等人,派间谍投其所好,往往会自动上钩或自甘堕落,从而便于用间者随心所欲地予以驾驭、控制和调遣使用。

一、原因:

因为,以前医学不发达,生活环境差,小孩儿成活率较低,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长大,所以就选了一个常见的、生命力较强的“狗”作为对自己孩子顺利成长的寄托。相对来说“狗”不太好听。

所以,“有头有脸”的人家就叫自己的儿子为“犬子”。

了。

二、来历:

据太史公《史记》的记载:

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也就是说,“犬子”其实是他的乳名;或者名字。就像“二毛”,“小胖”之类,难登大雅之堂。他长大后,也觉得名字不好听,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

宋人王茂的《野客丛书》也说,所谓犬子者,就是司马相如的小名。

虽然,“犬子”之称,并无小名之意,只是司马相如的父母为了小儿好养活,便特意选一个低贱的字词为之命名,以远离鬼魅,但是,司马相如长大后给自己改了名字,“犬子”才成了小名。 随着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断为人所知。

自此而后,因为司马相如的巨大历史以及文化影响,人们谦称自家儿郎,便纷纷用上了“犬子”一词,争相仿效,附庸风雅,竟一时蔚然成风,堂堂皇传至于今日,成为中国人日常用语之不自觉习惯。

狗颠屁股:狗在主人面前摇尾乞怜。形容对人逢迎献媚的丑态。

狗盗鼠窃: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

狗恶酒酸: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齧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狗吠非主: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出处〗《战国策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践尧也,狗固吠其主也。”

狗肺狼心: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同“狼心狗肺”。

狗吠之警:比喻轻微的惊动或扰乱。

狗吠之惊:吠:狗叫;惊:惊吓。比喻小的惊吓。

狗急跳墙:狗急了也能跳过墙去。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关门打狗: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的职责是看守门户,猫是专捉老鼠的,所以狗替猫捉老鼠,就是多管闲事。

狗皮膏药:中医用狗皮膏药消肿止痛。比喻骗人的货色。

狗头军师: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

狗偷鼠窃: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同“狗盗鼠窃”。

狗尾貂续: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同“狗尾续貂”。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尚有踊跃于前,懈弛于后,不得已而为狗尾貂续者亦有之。”

犬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很早。据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犬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据说,当时地球上即生活着一种体小尾长、善跑又会上树的早期新食肉类动物——麦芽兽,它是熊、浅熊和所有犬科动物的原始祖先。其后,在距今4000多万年前的始新世末和渐新世初,麦芽兽又分化出几个分支。第一分支演变为熊;第二分支演变为皖熊;第三分支发展为“指狗”和“拟指狗”(也称黄昏犬)。后者到中新世(约2500万年前)进化为新兽狼,到上新世(约1200万年前)又进化为脱马克(又名汤氏熊)。大约又经历了好几百万年的发展变化,距今300多万年前的更新世,“脱马克”才进一步分化发展成现代的狼、狐、貉等动物。

关于犬的直系祖先问题,目前世界学术界的认识还不统一,有两个学派,两种起源学说,即一元学说和多元学说。

一元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著名的博物学家布丰、动物学家苏科特等。他们认为目前世界上所有大小不同、体态各异的犬都由一种动物驯化而来。而这种动物就是狼。其理论依据主要有:

(1)全世界所有各种类型特点的犬都能混交,并能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这种能力是生物学上一个种的重要标志。如果说犬为多种起源,就难以解释这一现象。

(2)所有的犬,区别于狼及其他野生犬属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犬的尾基本上是一律向外弯曲的,从镰刀状到卷曲;而狼和其他野生犬属动物,其尾是向内弯曲的,尤其是在放松时,几乎竖直向下。因此,表明犬只来源于一种动物。

犬起源的一元学说首先受到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等的反对,继之也有不少人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一元学说不仅不能解释犬与狼、胡狼等杂交能育的事实,又不能解释多起源地的问题。例如,根据考古研究,犬在世界上各地的驯化,几乎是先后相继开始的。以色列在12万~1万年前,伊朗约在11万年前,美洲约在9000年前,土耳其在9000年前,英国在7500年前,我国亦在8000年前。在如此之短的远古时期,由一种动物一地驯化并迅速传遍全世界,这是不可能的。于是就有多元学说问世。

多元学说认为,目前全世界的犬,约由狼、丛林狼、豺、黑背胡狼、侧纹胡狼和澳洲野狗等6种犬属动物驯化而来。也有认为仅由北美狼、中国狼、印度狼和欧洲狼等4种狼驯化而来。总之,多元学说认为犬是由不同地区的狼或野狗经过人类长期的饲养和驯化,逐渐演变为现今不同类型和品种的犬。

上述学说,还有待科学家们不断地借助考古学的新发现而深入地研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