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学史》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白话文学史》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第1张

《白话文学史》(胡适)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fijolpxetQFqKFCMQYh7A

提取码:7nli    

书名:白话文学史

作者:胡适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8-01

页数:282

内容简介: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开风气的人物,他的《白话文学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的地位。作者以全新的思路与结构框架,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质,其突破性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一)打破了前人文学史研究的狭隘框限,把视野伸展到了经典作家作品以外的广阔领域,大拓阔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二)研究方法上,注重纵向的考查与横向的比较;(三)跳出传统的思维偏见,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评判中国古代文学。总之,要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山海经:古老的藏宝图》

《三星堆文化探秘及《山海经》

《破解《山海经》古中国的档案》

《山海经怪神》

《山海经:穆天子传》

《山海经怪鸟》

《《山海经》新探》

《山海经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白话全彩图本》

《全本绘图山海经大荒四经》

《山海经怪兽》

《神州的发现《山海经》地理考》

《中国古代鬼神文化大观下册》

《先秦神话思想史论

《中国神话传说:从盘古到秦始皇(下册)》

《万有文库第二集七百种山海经(上、中、下册)》

《山海经集解》

《白话插图山海经》

《“山海经”考》

《山海经》

《山海经校译》

《山海经彩色图解超值白金版》

《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

《中国神秘文化名著》

《先秦伪书辨正》

《中国古代鬼神文化大观上册》

《《山海经》与世界文化之谜》

《神话之源《山海经》与中国文化》

《山海经图文本》

《中国神话学(二)》

《山海寻踪——世界怪兽之谜》

《山海经新论》

《神话的故乡——山海经》

《中国文明的阶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部书》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山海经笺疏》

《中国上古文化的新大陆——《山海经·海外经》考》

《中国仙话研究》

《中国神话通论》

《山海经怪人》

《古巴蜀与《山海经》》

《山海经译注》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中国神话学(一)》

《《山海经》与古代社会》

《足本山海经图赞》

《天地人鬼神图鉴》

《山海经探原》

《山海经校注(增补修订本)》

《白话山海经》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eNO1GDOALRNlO4e7ADyzg

pwd=36qp 提取码:36qp

简介: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1 《史记》十表全文

《史记》·一百三十卷(内府刊本)

汉司马迁撰,褚少孙补。迁事迹具《汉书》本传。少孙据张守节《正义》引张晏之说,以为颍川人,元、成间博士。又引《褚顗家传》,以为梁相褚大弟之孙,宣帝时为博士,寓居沛,事大儒王式,故号先生。二说不同。然宣帝末距成帝初不过十七八年,其相去亦未远也。案迁《自序》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为百三十篇。《汉书》本传称其十篇阙,有录无书。张晏注以为迁殁之后,亡《景帝纪》、《武帝纪》、《礼书》、《乐书》、《兵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刘知几《史通》则以为十篇未成,有录而已,驳张晏之说为非。今考《日者》、《龟策》二传,并有“太史公曰”,又有“褚先生曰”,是为补缀残稿之明证,当以知几为是也。然《汉志·春秋家》载《史记》百三十篇,不云有阙,盖是时官本已以少孙所续,合为一编。观其《日者》、《龟策》二传并有“臣为郎时”云云,是必尝经奏进,故有是称。其“褚先生曰”字,殆后人追题,以为别识欤。周密《齐东野语》摘《司马相如传赞》中有“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之语。又摘《公孙弘传》中有“平帝元始中诏赐弘子孙爵”语。焦竑《笔乘》摘《贾谊传》中有“贾嘉最好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语。皆非迁所及见。王懋竑《白田杂著》亦谓《史记》止纪年而无岁名,今《十二诸侯年表》上列一行载庚申、甲子等字,乃后人所增。则非惟有所散佚,且兼有所窜易。年祀绵邈,今亦不得而考矣。然字句窜乱或不能无,至其全书则仍迁原本。焦竑《笔乘》据《张汤传赞如淳注》,以为续之者有冯商、孟柳。又据《后汉书·杨经传》,以为尝删迁书为十馀万言,指今《史记》非本书,则非其实也。其书自晋、唐以来,传本无大同异。惟唐开元二十三年敕升《史记·老子列传》於《伯夷列传》上。钱曾《读书敏求记》云尚有宋刻,今未之见。南宋广汉张材又尝刊去褚少孙所续,赵山甫复病其不全,取少孙书别刊附入。今亦均未见其本。世所通行惟此本耳。至伪孙奭《孟子疏》所引《史记》“西子金钱事”,今本无之。盖宋人诈托古书,非今本之脱漏。又《学海类编》中载伪洪遵《史记真本凡例》一卷,於原书臆为刊削,称即迁藏在名山之旧稿。其事与梁鄱阳王《汉书真本》相类,益荒诞不足为据矣。注其书者,今惟裴骃、司马贞、张守节三家尚存。其初各为部帙,北宋始合为一编。明代国子监刊版,颇有刊除点窜。南监本至以司马贞所补《三皇本纪》冠《五帝本纪》之上,殊失旧观。然汇合群说,检寻较易,故今录合并之本,以便观览。仍别录三家之书,以存其完本焉。

2 是买白话版的好还是买文言文版的好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书不是说哪个版本就比哪个版本好。作为学术研究者来说就非得用中华书局的百衲本《史记》,作为初学者抑或是爱好者来说可以这样子读比较好:

1)古文底子不太好,像楼主这样的可以先看《白话史记》(岳麓出版社的比较好,比较权威。有周顾城?做的序言)

2)等看完了《白话史记》,对书有一定认识了,然后就可以选白文版(文言文无大量注解版)手头还要有一本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相信楼主可以跳过第一条直接进行第二条的。白文版的我推荐中华书局的白文版《史记》书刚出不久,应该书店还有卖的。这个版本的特点权威性我就不说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文本中的人名地名特殊名词都有下划线,比较方便阅读。

3)一般的话,能做到前面两点就已经很强了,我自己还没能把《史记》这么好好的读二遍呢#_#。要是楼主还想继续专研的话就去书店花个两百把中华书局的十大本四家集注《史记》抱回家吧。

3 白话本史记,哪个版本比较好

在古籍出版方面 中华书局是最权威的

中华书局新出的一本《新白话史记》不错 编者是韩兆琦 中国史记学会会长 一共是上下两本 不错 卓越上有卖的

/mn/detailApp/ref=sr_1_1_encoding=UTF8&s=books&qid=1273901028&asin=B002BWPRT4&sr=8-1

我现在就在读史记 一边是中华书局的繁体竖排十卷本 一边是这个 但是这个翻译里面的错误也是有的 但已经相当不错了编的

我是古典文献方便的研究生 正在读史记 有什么问题可以共同探讨一下

ps 第一次读史记应该纯粹读原典 不要去读王立群之类的解读 这才是关键

4 求史记十表清晰的

表 史记卷十三 三代世表 第一

史记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史记卷十五 六国年表 第三

史记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史记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史记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史记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史记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第十

5 求一篇史记的文言文版和翻译

看看这篇行不行,如果急用,还可以吧。

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①。

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

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六年春,秦缪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师深矣,奈何?”郑曰:“秦内君,君倍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②,庆郑皆吉。

公曰:“郑不孙③。”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

九月壬戌,秦缪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騺④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

郑曰:“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更令梁繇靡御,虢射为右,迓秦缪公。

缪公壮士冒败晋军,晋军败,遂失秦缪公,反获晋公以归。秦将以祀上帝。

晋君姊为缪公夫人,衰绖⑤涕泣。公曰:“得晋侯将以为乐,今乃如此。

且吾闻箕子见唐叔之初封,曰‘其后必当大矣’,晋庸可灭乎!”乃与晋侯盟王城而许之归。十一月,归晋侯。

晋侯至国,诛庆郑,修政教。谋曰:“重耳⑥在外,诸侯多利内之。”

欲使人杀重耳於狄。重耳闻之,如齐。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注释]①倍其地约:指晋本答应给秦土地,后违背诺言。②晋卜御右:御,驾车的人;右,车上警卫的人。

③郑不孙:孙通“逊”,恭顺。④騺(zhì):马重陷在泥里。

⑤衰绖:穿着丧服。⑥重耳:晋惠公的哥哥,众人普遍认为其欲与惠公争夺王位。

[参考译文]五年(前646),秦国发生饥荒,请求从晋国买进粮食。晋君(与大臣们)商量这件事。

庆郑说:“(君王)凭借秦国力量得以即位,后来(我们又)违背给秦国土地的约定。晋国发生饥荒,秦国把粮食卖给了我们。

今天,秦国饥荒,请求买进晋国的粮食,(我们)卖给他们,有什么疑问呢?还要商量!”虢射说:“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粮食给了我们。今天,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难道应该违背天意吗?就应该去攻打秦国。”

惠公便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未给秦国粮食,反而派军队攻打秦国。秦国非常生气,也派军队攻打晋国。

六年(前646年)的春天,秦缪公率领军队讨伐晋国。晋惠公对庆郑说:“秦军深入到我国境内,该怎么办呢?”庆郑说:“秦国让您回到了晋国,您却违背给秦国土地的约定;晋国闹饥荒时,秦国立即运来援救的粮食,秦国闹饥荒,晋国不仅不给予援助,竟然想趁秦国的饥荒攻打人家,(现在)秦军深入国境不也应该吗?”晋国对驾车和担任护卫的人进行了占卜,二者都是庆郑吉。

惠公说:“庆郑不驯服。”就改让步阳驾车,家仆徒做车上的护卫,进军秦。

九月壬戌日,秦缪公、晋惠公在韩原交战。惠公的马深陷在泥里跑不动了,秦军赶来,惠公十分窘迫,召庆郑驾车。

庆郑说:“不照占卜的去做,打败仗不也应该吗?”说完,庆郑就走了。惠公改让梁由靡驾车,虢射担任护卫,迎击秦缪公。

缪公的勇武士兵奋力冲击打败了晋军,晋军败退,就让秦缪公跑了,(秦军)反而俘获晋君带回秦国。秦国将要把他杀了祭祀先帝。

晋军的姐姐是缪公夫人,(闻讯后,她)身穿丧服哭泣不止。缪公说:“俘获了晋侯应该高兴啊,如今你竟这样悲痛。

况且我听说棋子看到唐叔刚刚被分封时说过‘他的后代一定应当昌盛’,晋怎么能灭亡呢!”于是(秦缪公)和晋侯在王城结盟,并答应他返回晋国。十一月,(秦缪公)将晋侯送回晋国。

晋侯返回晋国,杀了庆郑,重新整顿政治教化。(晋侯)与大臣们商议道:“重耳在外,诸侯大多认为送他返国做晋国国君对自己有利。”

于是想派人到狄杀死重耳。重耳听到风声,逃到齐国去了。

《连城璧十大古典白话短篇小说丛书》(李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qp6Ze-TrfGOvLh1GCx81A

提取码:XNWV    

书名:连城璧十大古典白话短篇小说丛书

豆瓣评分:77

作者: 李 渔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十大古典白话短篇小说丛书

出版年: 1992-12-1

页数: 260

内容简介:

《连城璧》又名《无声戏》,为清代文学大家李渔所撰,是清代屡遭禁毁的小说之一。

该小说全集12集外编6卷。全集演一个故事,外编另演一故事。整体上有主要描写市井人情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重在劝善惩恶,有较强的市民情感人倾向。语言、情节和人物都有声有色,在描写男女爱情上尤为细微宛转,颇具传奇神采。

作者简介:

李渔(1611~约1679),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字笠鸿,一字谪凡。号湖上笠翁。浙江兰溪人,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在明代考取过秀才,入清后未曾应试做官。出身富有之家,园亭罗绮在本邑号称第一。清兵入浙后,家道衰落,遂移居杭州,又迁南京。从事著述,并开芥子园书铺,刻售图书。又组织以姬妾为主要演员的家庭剧团,北抵燕秦,南行浙闽,在达官贵人府邸演出自编自导的戏曲。在此期间,与戏曲家吴伟业、尤侗结交。后因担任主演的乔、王二姬相继病亡,本人亦已年老,境况较前困窘,再度迁居杭州,终老死去。李渔在当时很有声名,但毁誉不一。

平生著作有剧本《笠翁十种曲》即《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巧团圆》、《凰求凤》、《意中缘》、《玉搔头》,另有《偷甲记》、《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万全记》、《十醋记》、《补天记

1 论语古文白话文对照

学而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为政第二『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可以说:'思想内容没有邪曲的东西'"『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6』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7』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13』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8』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19』哀公闻曰:「何为 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服;举枉错诸直, 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八佾第三『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6』季氏旅於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7』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微之矣。

」『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11。

2 求《论语》 文言文 白话文 对照的译文

学而篇第一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

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

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

3 求电子版名家注释《诗经》,《论语》等PDF电子书

1:

电骡下载页:(目录下列)

/groups/academic

2:国学数典论坛(有很多下载资源,TXT的文件更小)

cn/fromuid=6196

中华书局][中华书局版图书][PDF][石渠藏简发布]

诸子百家 古典名著 围棋书 (pdf包)

[推荐][任真先生扫描学术书籍资源下载索引][任真先生发布]

[英文圣经17种](Holy Christian Church Bible Ultimate Collection)

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word版,朱智贤著,仲夏夜之原创

资源我收集的一些心理学电子书

[资源][电骡古籍资源荟萃][转自国学数典论坛]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47本] [PDF][煤炭子鬼发布]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PDF]

金庸作品集

[综合][读书中文网书籍][PDF][wanqan发布]

[三联书店][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PDF]

[版本目录学图书][DJVU][任真先生扫图][落花轩主人转djvu并发布]

[灌水]我的电子书目

[中华书局][历代词全集系列][PDF][gconquer发布]

[三联书店][文化与生活译丛][PDF]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艺理论丛书][PDF][shuchuxs原创]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18种][PDF]

王力古汉语字典 同源字典

[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四库学合集][jpg][tif][任真先生发布] 3 1月7日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ISO-PDF][瑚琏先生发布] 2 1月7日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PDF][瑚琏先生发布] 4 1月3日

小澄兄告知的djvu格式书籍资源! 8 2007/12/17

[公告]本组讨论贴--可在此发表意见、申请链接 3 2007/10/30

[资料资源区][读书中文网][陈寅恪先生全集][里仁书局][pdf] 1 2007/10/29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65-70册 [DJVU]已经在verycd上发布 1 2007/7/29

[周作人著作集][PDF][桥十七发布]

4 论语原文及对照注释

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 论语十则 选自《论语》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初中文言文《论语》原文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 《论语》文言文翻译

太多了…你要查哪句就百度吧。

先贴上论语十二章的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么?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么?”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有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那些事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危险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9孔子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的短处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的说:“时间就想着江水一去不回呀!”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可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能改变志向。”12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说:“广泛的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