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泄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3收藏

肾泄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肾泄的病因病机 5 肾泄的症状 6 证候分析 7 肾泄的治疗 71 治法 72 方药治疗 73 针灸治疗 731 方一 732 方二 733 方三 74 饮食疗法 741 推荐食材 742 推荐食疗方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肾泄的穴位 2 治疗肾泄的方剂 3 治疗肾泄的中成药 4 肾泄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肾泄 1 拼音

shèn xiè

2 英文参考

midnight diarrhe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肾泄为病证名[1]。见《普济本事方》。是指肾虚闭藏失职所致的泄泻[1]。

久泻·肾虚证(chronic diarrhea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2])为病证名[3]。见《普济本事方》。又称五更泄泻(《症因脉治·泄泻论》),肾虚久泻[4]、肾泄(《普济本事方》)、五更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五更溏泄(《不居集·泄泻》)、晨泄(《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瀼泄(《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是指肾阳亏虚,以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4]。

《寿世保元·泄泻》:“五更泄者,肾泄也。”

4 肾泄的病因病机

清晨五更之时即泄,多因肾虚所致[3]。五更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3]。《症因脉治·泄泻论》论五更泄泻有肾虚五更泄泻、酒积五更泄泻、寒积五更泄泻、食积五更泄泻、肝火五更泄泻之不同[3]。

5 肾泄的症状

肾泄患者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5][6]。

6 证候分析

脾肾阳虚,失于温煦:泄泻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运化失常,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腑气通利,故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脾肾阳气不足之征。[5][6]

7 肾泄的治疗 71 治法

肾泄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5]。

肾泄治宜温阳止泻[6]。

72 方药治疗

肾泄可用震灵丹、胃关煎、四神丸等方治疗,或破故纸、枣子煎汤调钟乳粉少许空心送服[1]。

肾泄可用四神丸[备注]四神丸(《证治准绳》):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加味治疗。方中以补骨脂补肾阳;吴萸、肉豆蔻温中散寒;五味子涩肠止泻。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若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宜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合桃花汤[备注]桃花汤(《伤寒论》):赤石脂、干姜、粳米以固涩止泻。[5]

慢性泄泻,虚证居多,治用温补固涩,但亦有虚中夹实者,固涩后泄泻次数虽然减少,而腹胀或痛,纳减不适,而有血瘀者可用桂枝汤[备注]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生姜、灸甘草、大枣加当归、川芎、赤芍等。以养血和血。[5]

《世医得效方》卷五:“安肾丸治肾泄腹痛无定处,似痢非痢,骨痛面黧,腰脚时冷,用七气汤送下。”

《寿世保元·泄泻》:“人病泄,每至五更辄即利,此肾泄也,用五味子散数服而愈。因起居不慎,泄复作,年余不差,此命门火虚,不能生脾土,法当补其母,火者土之母也,遂用八味丸补其母。”

《张氏医通》卷七:“五更泻,是肾虚失其闭藏之职也……其泻每在五更天将明时,必洞泄二三次,以肾旺于亥子五更之时,故特甚也。”

73 针灸治疗 731 方一

慢性者取脾俞、天枢、足三里、神阙(艾条熏灸或隔盐灸)、中脘等穴为主[7]。肾虚者加灸命门、肾俞[7]。

732 方二

治则:健脾调肠,温肾止泻

处方:脾俞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方义: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天枢为大肠募穴,调理胃肠气机;足三里乃胃之合穴,健理脾胃,消胀止痛;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健脾化湿,温养脾肾。

随证配穴:肾虚—肾俞、命门。

操作:毫针刺,脾肾虚弱用补法,肝郁泻太冲,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733 方三

[8]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选穴:以俞募穴为主。取肾俞、关元、中脘、脾俞、章门、天枢、足三里穴。

随证配穴:脐腹冷痛甚者,加命门、神阙。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加灸。

方义:关元、肾俞温肾壮阳。脾俞、章门、足三里健脾温中。中脘、天枢调理胃肠之气。

74 饮食疗法 741 推荐食材

肾泄患者建议食用枸杞子、羊肉、雀肉、鹿肉、韭菜、羊乳等[6]。

742 推荐食疗方

[6]

1.桂心茯苓粥(《普济方》):桂心09g,茯苓30g,桑白皮60g,粳米50g。桂心、茯苓、桑白皮取汁,加粳米熬粥。每日一次,晨起空腹食用。

2.羊肾苁蓉羹(《太平圣惠方》):羊肾1对,肉苁蓉30g,黄酒、葱、生姜、食盐适量。羊肾去外膜,冲洗干净,切碎备用;肉苁蓉用黄酒浸泡一宿,刮去皱皮,细切备用。羊肾、肉苁蓉放入锅中,加清水、黄酒、葱、生姜、食盐,煮至熟烂即成,空腹进食。

3.鹿肾粥(《太平圣惠方》):鹿肾1具,肉苁蓉30g,粳米100g,葱白、胡椒粉、食盐各适量。鹿肾去除筋膜,冲洗干净,切碎;肉苁蓉用黄酒浸泡一宿,刮去皱皮,切碎。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煮至半熟,加鹿肾、肉苁蓉、葱白、胡椒粉、食盐,再煮至粥成。

8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寒秘的病因病机 5 寒秘的症状 6 证候分析 7 寒秘的治疗 71 治法 72 方药治疗 73 针灸治疗 731 方一 732 方二 74 推拿疗法 75 饮食疗法 751 推荐食材 752 推荐食疗方 8 关于便秘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寒秘的穴位 2 治疗寒秘的方剂 3 治疗寒秘的中成药 4 寒秘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寒秘 1 拼音

hán mì

2 英文参考

cold constipa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寒秘为病证名[1]。即冷秘[1]。

《奇效良方·秘结门》:“寒秘者,年高肠冷,及痃癖、冷气结滞,大便秘结。”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阴痹,大便难,阴气不用。”

冷秘(cold constipation[2])为病证名[3]。又名阴结(《兰室秘藏·大便燥结门》)、寒秘(《奇效良方·秘结门》)。是指寒邪内结,以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苔白腻,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2]。

4 寒秘的病因病机

寒秘由阴寒凝结,腑气不通所致[3]。

《圣济总录·大小便门》:“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

5 寒秘的症状

寒秘患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痛拘急,腹满拒按,胁下痛,小便清长,面色㿠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或腰脊酸冷,呃逆呕吐,舌淡苔白,脉弦紧[4][5]。

《证治要诀·大便秘》:“冷秘由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通,胃道秘塞,其人肠内气攻,喜热恶寒,宜藿香正气散加官桂、枳壳各半钱,吞半硫丸。”

《医述》:“世人但知热秘,不知冷秘,冷秘者,冷气凝结,津液不通,如天寒地冻,水结成冰之义,治宜八味丸、半硫丸温而通之。”

《医学心悟·大便不通》:“冷闭者,唇淡、口和,舌胎白,小便清,喜热、恶寒,此名阴结,宜用温药而兼润燥之法,理中汤加归芍主之。”

6 证候分析

阴寒内盛,凝滞胃肠:阳气虚衰,寒自内生,肠道传送无力,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阴寒内盛,气机阻滞,故腹中冷痛,喜热怕冷。阳虚温煦无权,故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小便清长。面色㿠白,舌淡苔白,脉沉迟,均为阳虚内寒之象。[4]

7 寒秘的治疗 71 治法

寒秘治宜温阳通便[4][5]。

72 方药治疗

寒秘可用济川煎[备注]济川煎(《景岳全书》):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加肉桂进行治疗。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升清以降浊;肉桂温阳而散寒。亦可选用半硫丸[备注]半硫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硫黄。[4]

73 针灸治疗 731 方一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通便

选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方义:大肠俞乃大肠腑气转输之处,配其募穴天枢,调理气血,疏通腑气;支沟宣导三焦气机,通调腑气;上巨虚是大肠下合穴,有“合治内腑”之意,调理腑气,恢复大肠传导功能。

随证配穴:阴寒盛灸神阙穴。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732 方二

取大肠俞、天枢、大横、支沟、上巨虚等穴为主[6]。冷秘者加灸神阙、气海[6]。

74 推拿疗法

[7]

选穴:足三里、大肠俞、支沟、曲池、章门、期门、下巨虚、天枢、大横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以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施于天枢、大横穴,每穴约1分钟;用掌摩法以逆时针方向摩腹8分钟。按揉足三里、大肠俞、支沟、曲池,以酸胀为度。推足阳明胃经,从足三里向下推至下巨虚,3~5分钟。按揉胸胁部的章门、期门穴,以酸胀为度,不宜 太重。

75 饮食疗法 751 推荐食材

寒秘患者建议食用桑椹、麻仁、锁阳、蜂蜜、胡桃仁、羊肉等[5]。

752 推荐食疗方

[5]

1.紫苏麻仁粥(《普济本事方》):苏子10g,麻仁15g,粳米50~100g。苏子、麻仁捣烂,加水研,滤取汁,与粳米同煮粥,任意服。

2.锁阳桑椹蜜糖水(《中国药膳学》):锁阳15g,桑椹15g,蜂蜜30g。锁阳与桑椹水煎取汁,入蜂蜜搅匀,分2次服。

3.胡桃仁粉(经验方):胡桃仁5个,烤干,研粉。睡前开水送服,连服1~2个月。

8 关于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2][8])为病名[9]。见《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即大便秘结[9]。又称大便难[6]。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肾脏的关系甚为密切[4]。其发病的原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以及劳倦内伤,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等[4]。

热秘现常分为实秘(包括热秘、气秘、冷秘等)、虚秘(包括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便秘条。

9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3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小便数的穴位 2 治疗小便数的方剂 3 治疗小便数的中成药 4 小便数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小便数 1 拼音

xiǎo biàn shù

2 注解

小便数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又称小便频数[1]。《张氏医通》卷七:“脬气不足,小便频数,昼甚于夜者,缩泉丸;或时清利过多,或时频数赤涩者,旧用萆薢分清饮,多不应,改用加减八味丸,效;若夜起小便多者,八味丸加五味子;数而少为实数,宜渗之,五苓减桂加滑石、甘草;数而色黄,虚热也,宜滋阴六味丸;数而多,色白体羸,为真阳虚,升气少而降气多,须补右肾相火,八味丸加补骨脂鹿茸。”《明医杂着》卷三:“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来也。故年老人多频数者,是膀胱血少,阳火偏旺也。治法当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以收涩之剂,如牡蛎、山茱萸、五味子之类。……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若妇人小便频数,量少急迫,腹部觉胀,为肝郁气结,治宜疏肝理气,用逍遥散[2]。如小便频数涩痛者,为淋症;小便频数量多,或尿如脂膏,或多饮、多食,为消渴病[2]。

3

目录 1 拼音 2 《魏氏家藏方》卷九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3 《洗冤集录》卷五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得效》卷七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45 加减 46 制备方法 5 《普济方》卷一七七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普济方》卷一七七引《郑氏家传渴浊方》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65 加减 7 《古今医鉴》卷八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三神汤 1 拼音

sān shén tāng

2 《魏氏家藏方》卷九 21 方名

三神汤

22 组成

川黄连(去须)1两,川当归(去芦,洗净)半两,杏仁(去皮尖)1分。

23 主治

肝肾俱虚,虚热上冲,眼目隐涩,或生翳膜侵睛,迎风有泪,视远无力;及眼暴赤肿,目睛疼痛,热泪如汤者。

2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用3钱,以软净生绢片包,线系定,银盏盛水半盏,重汤煮令水减三分之一,候冷,时时以药包蘸药汁洗眼,入眼中,渐渐化翳膜成泪消去。每次煎可用35日,每用毕,须以净物密盖,勿使尘垢入药。

3 《洗冤集录》卷五 31 方名

三神汤

32 组成

苍术2两(米泔浸2宿,焙干),白术半两,甘草半两(炙)。

33 功效

辟死气。

3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入盐少许,点服。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 《得效》卷七 41 方名

三神汤

42 组成

乌梅肉1两,远志(去心,甘草水煮过,却以姜汁拌炒)1两,枳实(去瓤)1两。

43 主治

消渴。饮酒多,发积为酷热,熏蒸五脏,津液枯燥,血位,小便并多,肌肉消烁,专食冷物寒浆。

4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2盏,糯稻根1握,煎7分,去滓,不拘时温服;若无糯稻根,白茅根亦可;若无白茅根,禾秆绳代之亦可。

45 加减

夏,加黄连5钱。

46 制备方法

上锉散。

5 《普济方》卷一七七 51 方名

三神汤

52 组成

羚羊角(屑)、葛粉、犀角(屑)、瓜蒌根、白茯苓、白茅根各等分。

53 主治

消渴。

5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煎人参汤调下。更合八味丸、山药丸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6 《普济方》卷一七七引《郑氏家传渴浊方》 61 方名

三神汤

62 组成

乌梅肉1两,白茯苓1两,枳壳1两,白术1两。

63 主治

消渴。

6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2钱,用糯藁头煎。

65 加减

有热者,加黄连,去茯苓、白术。

7 《古今医鉴》卷八 71 方名

三神汤

72 组成

苍术7钱,川萆薢7钱,小茴香1两。

73 主治

遗精白浊。

7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煎,入盐1捻同服。

75 制备方法

上锉。

古籍中的三神汤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七消渴门]消渴

分)上件为末。每服二钱。浓煎麦门冬苗汤调下治渴三神汤。上。(出郑氏家传渴浊方)乌梅肉白茯苓枳壳白术

《普济方》:[卷二百十一泄痢门]冷热痢

验。忌生冷、粘腻。(出十便良方。)甘草汤(一名三神汤)治冷热痢。心神烦渴。腹痛。胸膈滞闷。(出十便

《古今医鉴》:[卷之八]便浊

。肾虚加山药、牛膝、杜仲;便浊加泽泻、麦门冬。三神汤(东泉叔方)〔批〕(按此方治白浊之剂)治遗精、

《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消瘅

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三神汤治证同前。乌梅肉远志(去心,甘草水煮过,用姜汁

《洗冤集录》:[卷之五]五十一·辟秽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