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文字的来历?
15世纪朝鲜王国世宗大王创制训民正音。
朝鲜王国的世宗大王于1443年(世宗25年)12月创建训民正音(即朝鲜谚文),在全国广泛发布是1446年(世宗28年),在标记韩语方面有着独创性和科学性。
字母和音素上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如字母“ㄴ”表示舌头接触口腔上壁。字母“ㄷ"和字母”ㄴ“都是舌音,但发音更强,所以在”ㄴ“上面加画构成字母“ㄷ"。其他字母‘ㄱ .ㅋ’, ‘ㅁ .ㅂ .ㅍ’, ‘ㅅ .ㅈ’, ‘ㅇ .ㆆ .ㅎ’ 也是根据这样的语音原理创制。
尽管朝鲜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文字系统,但它仍然倾向于在朝鲜统治阶级的两个阶级中使用汉字。训民正音的表音字母系统一直到20世纪才开始大量使用。
扩展资料:
韩语和汉语的区别:
1、形态变化差异
汉语缺少形态变化,韩语形态变化丰富。汉语作为一种孤立语,其词形基本上是固定的,无论上下文如何,都保持着一种形式,而韩语作为一种粘着语,其词形随着语法意义的变化而变化,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2、语法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同
汉语主要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韩语主要以词尾来表达语法关系。
3、体裁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
汉语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不固定的,一种词类往往充当多种句子成份,韩语通过形态变化和词尾显示与句子成份的关系。
4、不同的组合关系
汉语词组合受上下文约束,韩语词组合则由词尾的形态变化来表示。
5、确定句子元素的方法有很多种
汉语根据其位置来确定句子元素,韩语根据其语义和功能来确定句子元素。
-韩语
-谚文
韩国古籍大都是用的汉字,韩国普通人的汉字水平大家都知道的。那么问题来了,韩国人是怎么学自己的历史的?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问题:
1韩国普通人怎么学习自己的历史的?社会上把古籍大规模地翻译成韩文了吗?
2普通韩国人看过多少古籍原书(包括翻译过的)?
3韩国的大学里历史专业学生需要学汉语(文言文)吗?
总觉得,就算是普通人看翻译过的古籍,也难以完全离开汉字吧,但是他们的水平……额……比起日本来实在是太差了
“大统领来年访美豫定”、“大入试今日磨勘”,在韩国出版物上,经常可以见到类似这样的用汉字书写的词语。
汉字何时传入韩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但统一新罗时代(即公元七世纪左右),汉字已经成为朝鲜半岛的公用文字,并得到官方承认。
公元1444年,韩国创制出自己的固有文字“谚文”(又称“训民正音”),自此朝鲜半岛出现汉、韩文两种文字并存。
但是,汉文的使用频率并没有因此衰减,“谚文”这名称也可反映出当时汉字仍为正统文字。
韩国使用汉字的历史如此悠久,它早已成为韩语文字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入了韩文之中,起着共同表达和记录韩国人的思想感情、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作用。
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出现了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人们痛恶日本殖民的统治,那些主张韩汉文混用的人一度被视为亲日派。1946年,朝鲜废除汉字,次年即1948年,韩国也立法规定,不准汉字出现在政府公文中,基本杜绝使用汉字。
尤其是韩国发布韩文专用法案后,政府的做法深得民心韩文专用在国民情绪的影响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持续五十年之久。
这个政策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民族语言得到净化,扫盲率下降至百分之五。可是,韩文的专用,一些负面现象也开始凸显出来。
最明显的就是同音字很难处理。如韩文中的柳、刘发音完全相同,假如名片上不用汉字而用韩文,则收到名片的人根本不清楚他姓什么,要知道韩国对姓氏是很看重的。有些同音字多的,可达一二十个,十分容易出现岐义,那样的话语言就十分混乱了。
鉴于此种情况,1998年11月韩国成立“超越宗教、超越政党、超越地域”的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该联合会以“韩文与汉字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为“方针”,主张从小学开始彻底进行汉字教育,维持正确的国语生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从而克服文化危机。
1999年2月9日韩国总统金大中签署总统令,批准文化与旅游厅的一项计划,推进中文和英文在道路牌和政府公文中的使用,韩国近五十年来对使用汉字的禁令终于松动。
2000年12月,韩国教育部发表公告,公布经过调整的1800个教学用基础汉字,从2001年度开始实行。2003年起,韩国参加汉字等级资格考试的人,每年都超过百万。
可是,由于汉语政策的不稳定,给韩国汉字教育带来混乱,不同学校的汉字教育情况各不一样。比如1968年国家发布总统令删除中小学课本上的汉字,而1973年中学教材又重新并用汉字。1972年汉文被定为初中的必修课,编入正规教育课程,而1995年又把它改为选修课。
因此,学生的汉字水平也参差不齐,进入大学要进行汉字教学就遇到学习进度难以统一等众多问题。
尽管在韩国国内始终存在激烈的汉字“存”“废”之争,但汉字汉语的使用却是越来越普遍,形成一股汉语热。韩国已经在汉字广泛使用的路上了。
韩国和朝鲜相比,还算是一定程度上应用汉字的。朝鲜是完全不使用汉字。
韩国的汉字用废之争早已有之。
目前的情况是以韩文为主,有歧义或历史名词时,括号注明汉字。
另外,目前汉字在社会上的出现率在逐渐提高。地铁站里的站名全部都有汉字。公交车的电子显示屏上也增加了汉字站名。
在一些正式场合正式文书上,还常使用汉字。如开业仪式,奠基仪式,纪念碑文等常用汉字书写实词,用韩文书写助词和词尾。
韩国目前有汉字水平考试,书店里学习汉字的书很多。
一些古文,如论语孟子孙子兵法等中国古籍,在韩国都很流行,韩国人用汉字上面注韩文(不是注读音,是注那个汉字的韩文发音)的方式来读。因此,很多人可以直接看汉字用韩语发音读中国古文,并能理解意思。
关于古代史籍,韩国人自己也有这个担心。但是就像中国研究古籍古文字也是专门人员来做。韩国也有这样的人员研究古籍古文,包括韩语古文。
一般老百姓只是能认读一些常用字,了解它的意义。
1这是自然的,因为韩民族(或朝鲜族)在15世纪以前一直没有本民族的书写文字,所以历史上韩民族将中国的汉字作为自己民族的文字,古籍文献上基本都是借用汉字记录韩语(韩国语和朝鲜语是同一种语言,1392年之前称为“高丽语”),用音读的方法使用汉字表述韩语。但因为韩语同汉语在语系上存在天然差异(韩语的系属划分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定论,有很多学者主张属于阿尔泰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加上汉字量的庞大,普通朝鲜人很难有学习汉文化的机会,直到李氏朝鲜王朝第4代—世宗大王亲自创制民族文字—韩文2世宗王认为一个堂堂的国家,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会对影响以后朝鲜王朝的发展,所以他决定一定要为自己的国家创造一种简单易学的语言,这种语言于1443年创制成功,1446年正式颁布使用,称为《训民正音》,或“谚文”。1897年朝鲜高宗李熙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这种语言也随之称为“韩文”,二战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改称其为“朝鲜文”,大韩民国仍称之为“韩文”。3在当时,韩民族虽然有了自己的文字,但由于统治阶层仍然偏好使用汉字,韩文也就没有能够取代汉字,而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韩文也不可能取代汉字的地位,事实上,韩文在创制后长期遭到抵制,有的官员甚至要求世宗废除此种文字,他们怕这种文字流传入中国,被当时的中国人嘲笑为“夷字”,而将朝鲜看做是蛮夷之一。直到朝鲜半岛独立以后,朝鲜和韩国政府才先后废除朝鲜语书写文字中的汉字。所以,楼上的答案有些牵强
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包括他们在还未发明文字之前都是使用汉字,贴春联这项民俗活动同样引自于中国。存在时长已超过六千年的中国汉字被视为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它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中国,同时也影响了韩国、日本等国家。有关于中国汉字的起源,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至今没能明确它究竟是如何出现的。虽然无法明确汉字的起源,但是这并不妨碍汉字的传承。基于汉字的传承,诸多珍贵的历史典籍得以流传下来,从而成为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汉字虽说是中国创造的,但是它的影响却不仅仅只限于中国。中国汉字在历史上曾经一度是东亚各国公认的国际交流文字,此外因为汉字的巨大影响还形成了一个“汉字文化圈”。这个文化圈内包含了韩国、日本以及越南等国家。其中就韩国来说,韩国现在所使用的文字是直到十五世纪经由世宗大王之手才出现的。在这之前韩国所使用的文字一直都是汉字,使用时间长达十多个世纪,所以韩国众多历史古籍都是用汉字记录的。
除了文字这方面的影响之外,韩国与中国文化的渊源还体现在贴春联这一民俗习惯上。春联的历史虽不如汉字来得悠久,但是它的影响力也是非常持久的,时至今日中国人依旧存有贴春联的习惯。目前已知最早的春联是唐朝时期一位名叫刘丘子的人所写,春联内容为“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其中所提到的“三阳”其实就是指立春。也就是说,自唐朝时期开始古人便会在立春这一天写春联。
发展到宋朝的时候,春节贴春联这一风俗习惯也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开来。等进入明朝,这一民俗已经变得十分盛行,其中“春联”这一用词便就是诞生于明朝初年。唐宋时期的中国由于国力强盛,所以引得诸多周边国家相继成为中国的附属国。明朝时期的中国更是进一步完善了朝贡体系,中国与别国的外交往来也因此变得更为直接与频繁。基于这种社会背景,诸多中国文化也随之传播至这些国家,这其中便包括贴春联这一民俗文化。
现在的韩国会在立春这一天贴汉字对联以示庆祝便就是因为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影响至今仍未消除。
韩国自古以来一直都是用汉字,自1948年起,朝鲜半岛分裂,北朝鲜废止汉字,完全使用字母文字;南韩国虽不废除汉字,但已经逐渐推出依靠汉字的历史,改用字母文字。所以他们的古典古籍都是中文的不奇怪,但读音不是普通话读音,但相当于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方言。
本文2023-08-03 23:26: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