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蛇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青竹蛇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青竹蛇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青竹蛇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青竹蛇的用法用量 2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青竹蛇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青竹蛇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青竹蛇 1 拼音

qīng zhú shé

2 《辞典》:青竹蛇

21 出处

《陆川本草》

22 拼音名

Qīnɡ Zhú Shé

23 青竹蛇的别名

竹叶青、青竹丝(《动物学大辞典》)。

24 来源

为蝮蛇科动物竹叶青的全体。

25 原形态

全长50~80厘米。头部三角形;头顶覆盖许多小鳞,后头部小鳞微弱、起棱。吻鳞中等大,从背面可见左右鼻间鳞小,由细鳞分开。上唇鳞10片,以第3鳞为最大,第一上唇鳞与鼻鳞间有一缝合线;下唇鳞12~13片。鼻鳞1片。圆形的鼻孔即位于其中;鼻鳞与颊窝间有小鳞片1~2片。眼与鼻鳞间有瓣2片;眼上鳞较大,狭长形,由10片小鳞围着;左右眼上鳞之间有小鳞11~13片,少数为9或14片。体鳞21或23~21~15行,除最外1行光滑外,余部起棱。腹鳞159~171,肛鳞单一,尾下鳞60~74对。背面和侧面草绿色;体鳞的最外一行有1条鲜明的纵走白色条纹,有的在白条纹下还伴有1条红条纹。头部青绿色,有的在头侧也有1条白纹,与体侧的白纹相接。腹面淡**。尾端红褐或褐色。

栖于山野和森林地带,常发现于山区的溪河边。捕食蛙类、鼠类及小鸟等。大雪至惊蛰进入冬眠。卵胎生。有剧毒。

26 生境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甘肃等地。

27 性味

《陆川本草》:"甘咸。"

28 功能主治

《陆川本草》:"散疮毒。治恶疮肿疖。"

29 青竹蛇的用法用量

外用:茶油浸涂。

210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青竹蛇的方剂 追毒丸

如雀粪大。《疡医大全》卷七:方名:追毒丸组成:青竹蛇3钱,防风3钱,穿山甲(炮)3钱,羌活3钱,猪

神效千捶膏

5钱,血竭5钱,轻粉5钱,雄黄5钱,龙骨4钱,青竹蛇4钱,山慈菇4钱,甘遂4钱,白花蛇小半条,僵蚕

广东蛇药片

消肿止痛。用于毒蛇咬伤(银环蛇、蝮蛇、眼镜蛇、青竹蛇、金环蛇、烙铁头蛇咬伤)。用法与用量:口服,第

湛江蛇药

蛇毒,止痛,消肿。用于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青竹蛇及天虎、蜈蚣咬伤。用法与用量:口服,首次服9g

平时擦牙散

píngshícāyásǎn《绛囊撮要》:组成:青竹1根,食盐。功效:永无牙病,至老坚固。用法用量:

更多用到中药青竹蛇的方剂

用到中药青竹蛇的中成药 广东蛇药片

消肿止痛。用于毒蛇咬伤(银环蛇、蝮蛇、眼镜蛇、青竹蛇、金环蛇、烙铁头蛇咬伤)。用法与用量:口服,第

湛江蛇药

蛇毒,止痛,消肿。用于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青竹蛇及天虎、蜈蚣咬伤。用法与用量:口服,首次服9g

乌金丸

)3钱,乳香(别研)3钱,藕节3钱,羊蹄根3钱,青竹茹3钱,乌贼鱼骨3钱,甘草(炙)3钱,细松烟墨(

更多用到中药青竹蛇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青竹蛇 《疡医大全》:[卷七]痈疽肿疡门主方

、十一丸,酒水任下,取汗自消。追毒丸(方汝圣)青竹蛇防风穿山甲(炮)羌活猪牙皂(各三钱)全蝎(二对

《证类本草》:[卷第十三]竹叶

消渴。竹烧沥治卒中风,失音不语,苦者治眼赤。又云青竹茹,使,味甘。能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日华子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胫部]风疽

热,昏冒,而肌肉透红,更增肿疼。宜服防风汤,外抹青竹大豆油,即效。方剂:防风汤组成:防风附子(制)麻

《张聿青医案》:[卷二]湿温

石菖蒲(连根叶洗打三钱)滑石块(重加辰砂拌三钱)青竹叶(二十片)活水芦根(去节一两五钱)七诊神识渐清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一胫部]风疽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黄花蒿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状 9 化学成份 10 性味 11 功能主治 12 黄花蒿的用法用量 13 附方 14 备注 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黄花蒿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黄花蒿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黄花蒿 1 拼音

huáng huā hāo

2 出处

《纲目》

3 拼音名

Huánɡ Huā Hāo

4 黄花蒿的别名

臭蒿、草蒿(《日华子本草》),香丝草、酒饼草(《广州植物志》),马尿蒿、苦蒿(《贵州民间方药集》),黄香蒿、黄蒿、野筒蒿(《江苏植药志》),鸡虱草(《江西草药》),秋蒿、香苦草、野苦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5 来源

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秋季割取,晒干或切段晒干。

6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15米,全体近于无毛。茎直立,圆柱形,表面具有纵浅槽,幼时绿色,老时变为枯**;下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茎叶互生;3回羽状细裂,裂片先端尖,上面绿色,下面黄绿色,叶轴两侧有狭翅,茎上部的叶,向上渐小,分裂更细。头状花序球形,下垂,排列成金字塔形、具有叶片的圆锥花序,几密布在全植物体上部;每一头状花序有短花柄,基部具有或不具有线形苞片;总苞平滑无毛,苞片2~3层,背面中央部分为绿色,边缘呈淡**,膜质状而透明;花托矩圆形,花均为管状花,**,外围为雌花,仅有雌蕊1枚;中央为两性花,花冠先端5裂,雄蕊5枚,花药合生,花丝细短,着生于花冠管内面中部,雌蕊1枚,花柱丝状,柱头2裂,呈叉状。瘦果卵形,微小,淡褐色,表面具隆起的纵条纹。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7 生境分布

生于荒野、山坡、路边及河岸边。分布几遍及全国。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8 性状

干燥全草,长约60~100厘米。茎圆柱形,表面浅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棱线,质硬,折断面粗糙,中央有白色的髓,嫩枝具多数叶片,质脆,易碎裂。带果穗或花序的枝,叶片多已脱落,花序仅残存小球状棕**的苞片,如鱼子,质脆易碎。有特异香气,味苦,有清凉感。以色黄绿、气香、无杂质者为佳。

9 化学成份

风干植物含水分97,乙醚可溶物56,水可溶物266,乙醇可溶物08,半纤维素116,纤维素85,木质素96,蛋白质93,灰分101,鞣质类24%。

风干植物经水汽蒸馏,得带微绿有佳香的精油018%。精油含率以开花期为最高,新鲜植物比久藏植物含率高。精油成分中含酮类物质4497%,其中主为蛔蒿酮21%,l樟脑13%,1,8桉叶素13%,乙酸蛔蒿醇酯4%,蒎烯1%;另有报道含蒎烯、莰烯、1,8桉叶素、毕澄茄烯或杜松油烯、石竹烯、某些倍半萜醇、枯醛、酮类、苯酚、丁酸、己醛、乙酸芐酯、d2甲基丁酸芐酯、石竹烯氧化物、廿五烷等。

地上部分含东莨菪素及东茛菪甙。

从印度产的黄花蒿,曾分离出假山道年和K山道年。

10 性味

①《纲目》:"辛苦,凉,无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苦,寒。"

11 功能主治

清热解疟,驱风止痒。治伤暑,疟疾。潮热,小儿惊风,热泻,恶疮疥癣。

①《纲目》:"治小儿风寒惊热。"

②《现代实用中药》:"生叶汁:涂恶疮疥癣及毒虫咬伤。"

③《南京民间药草》:"清热。"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消疮肿,治蛇伤。"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解热健胃,驱风止痒。"

12 黄花蒿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13 附方

①治结核潮热,盗汗,消化不良:黄花蒿二至四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暑热发痧,胸闷腹痛:鲜黄花蒿嫩叶五钱至一两或种子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疟疾,间歇热:黄花蒿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小儿热泻:黄花蒿、凤尾草、马齿苋各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⑤治流火(淋巴管炎):黄花蒿、牡荆叶各二两,威灵仙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⑥治疥癣,皮肤湿痒:黄花蒿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⑦治蛇咬伤:新鲜苦蒿一两,捣烂,外敷伤口。(《贵州民间方药集》)

14 备注

本品目前在全国大部地区均作青蒿使用。参见"青蒿"条。

15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黄花蒿的方剂 黄花菜炖猪肉

拼音:huánghuācàidùnzhūròu处方:黄花菜50克瘦猪肉200克盐适量制法:将黄花菜、

丁壬汤

1钱。功能主治:对口,背疽。用法用量:蒲公英一名黄花地丁。方中有紫花、黄花二丁,又用二活行太阳经,属

黄花菜

拼音:huánghuācài英文:概述:黄花菜为百合科萱草属植物花蕾干制品的统称,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

地丁膏

拼音:dìdīnggāo处方:黄花地丁(即蒲公英)8两,紫花地丁8两。制法:以长流水洗净,用水熬汁,

经进追异玄元丹

拼音:jīngjìnzhuīyìxuányuándān处方:地黄花3钱,紫古子花3钱,紫蜀葵花3钱,

更多用到中药黄花蒿的方剂

用到中药黄花蒿的中成药 黄花油

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uanghuaYou处方:黄花油精40g薄荷脑20g樟脑20g水扬酸甲酯360

健身糖浆

ang标准编号:WS3B180794处方:黄花稔600g狗脊600g鸡血藤300g沙氏鹿茸草6

消石素

系统药物中成药剂型:每片含西洋茜草55mg、一支黄花55mg、向荆草475mg、松果菊草60mg、

西发通

成药剂型:每片含锯叶棕果提取物125mg、一枝黄花提取物375mg、七叶树种子提取物625mg

清热感冒冲剂

S3B184594处方:紫苏叶300g一枝黄花200g马鞭草200g土荆芥200g爵床200g

更多用到中药黄花蒿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黄花蒿 《本草纲目别名录》:[本草纲目释名]草部(上)

苏)野菊(苦薏)(覆闾)艾(冰台黄草医草艾蒿)黄花蒿(臭蒿)青蒿(草蒿蒿方溃香蒿)白蒿(由胡蒌蒿蘩

《松峰说疫》:[卷之五·诸方]避瘟方

白术浸酒,举家常服。(一方无术。)又方初伏,采黄花蒿阴干,冬至日研末收存,至元旦蜜调服。又方六月六

《本草纲目》:[序例第二卷序例]药名同异

)伏兔(飞廉茯苓)草蒿(青蒿青葙子)黄蒿(鼠曲黄花蒿)马肝石(何首乌乌须石)火(茺蔚)露葵(葵菜)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二草部]黄花蒿

无毒黄花蒿主小儿风寒惊热(本草纲目)名臭蒿(大明曰)臭蒿一名草蒿质(李时珍曰)香蒿臭蒿通名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草部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鬼针草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鬼针草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化学成份 29 鬼针草的药理作用 210 性味 211 功能主治 212 鬼针草的用法用量 213 注意 214 附方 215 鬼针草的临床应用 2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鬼针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鬼针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鬼针草 1 拼音

guǐ zhēn cǎo

2 《辞典》:鬼针草

21 出处

《本草拾遗》

22 拼音名

Guǐ Zhēn Cǎo

23 鬼针草的别名

鬼钗草(《本草拾遗》),鬼黄花、山东老鸦草(《福建民间草药》),婆婆针(《苏南种子植物》),鬼骨针(《江苏植药志》),盲肠草、眺虱草(《福建中医杂志》(3):9,1959),豆渣菜、叉婆子(《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浙江民间草药》),刺儿鬼、鬼蒺藜(《中国药植图鉴》),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泉州本草》),粘花衣、鬼菊、擂鉆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闽东本草》),脱力草、小鬼针(《江苏药材志》),索人衣、一包针(《江西草药》),家脱力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24 来源

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夏、秋间采收地上部分,晒干。

25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40~85厘米。茎直立,下部略带淡紫色,四棱形,无毛,或于上部的分枝上略具细毛。中、下部叶对生,长11~19厘米,2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的细尖齿或钝齿,两面略具短毛,有长柄;上部叶互生,较小,羽状分裂。头状花序直径约6~10毫米,有梗,长18~85厘米;总苞杯状,苞片线状椭圆形,先端尖或钝,被有细短毛;花托托片椭圆形,先端钝,长4~12毫米,花杂性,边缘舌状花**,通常有1~3朵不发育;中央管状花**,两性,全育,长约45毫米,裂片5枚;雄蕊5,聚药;雌蕊1,柱头2裂。瘦果长线形,体部长12~18毫米,宽约1毫米,具3~4棱,有短毛;顶端冠毛芒状,3~4枚,长2~5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1月。

26 生境分布

生于路边、荒野或住宅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27 性状

干燥全草,茎略呈方形,幼茎有短柔毛。叶纸质而脆,多皱缩、破碎,常脱落。茎顶常有扁平盘状花托,着生10余个呈针束状、有四棱的果实,有时带有头状花序。气微,味淡。

28 化学成份

全草含生物堿、鞣质、皂甙、黄酮甙。茎叶含挥发油、鞣质、苦味质、胆堿等。果实含油273%。

29 药理作用

将等量鬼针草与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煎剂或酒精浸剂,予大鼠口服,剂量为10克(生药)/公斤/天,共五天,对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消炎作用。豨莶草与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煎剂同且口服,同样有效,说明鬼针草可代替稀英草作消炎药应用。单味鬼针草或海州常山、豨莶草均无明显作用;说明它们之间有相互加强的作用。作好制剂后临时合并应用,同样有效,说明它们混合后作用增强,并非生成新的成分。从复方中分离出的总生物堿及类甾醇虽均有消炎作用,但作用较弱,似非主要成分。其中含大量胆堿,非消炎成分,却可引起副作用如唾液分泌、流泪等。

鬼针草的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菌作用,花、茎对金**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210 性味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泉州本草》:"性温,味苦,无毒。"

211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本革拾遗》:"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杵绞汁服。"

②《纲目》:"涂蝎虿伤。"

③《福建民间草药》:"散瘀活血,消痈解毒。"

④《江苏植药志》:"捣汁敷,止血。"

⑤《中国药植图鉴》:"煎服,治痢疾,咽喉仲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道扩张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

⑥《泉州本草》:"消瘀,镇痛,敛金疮。治心腹结痛,产后瘀血,月经不通,金疮出血,肠出血,出血性下痢,尿血。"

⑦《闽东本草》:"治肠痈,淋浊,疟疾,黄疸,小便不利,跌打损伤。"

212 鬼针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213 注意

《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214 附方

①治疟疾:鲜鬼釬草八至十二两。煎汤,加入鸡蛋一个煮汤服。(《闽东本草》)

②治痢疾:鬼针草柔芽一把。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三次。(《泉州本草》)

③治黄疸:鬼针草、柞木叶各五钱,青松针一两。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④治肝炎:鬼针草、黄花棉各一两五钱至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一日多次服,服完为止。(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⑤治急性肾炎:鬼针草叶五钱(切细),煎汤,和鸡蛋一个,加适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一次。(《福建中医药》6(2):19,1961)

⑥治偏头痛:鬼针草一两,大枣三枚。水煎温服。(《江西草药》)

⑦治胃气痛:鲜鬼针草一两五钱。和猪肉四两同炖,调酒少许,饭前服。(《泉州本草》)

⑧治大小便出血:鲜鬼针草叶五钱至一两。煎汤服。(《泉州本草》)

⑨治跌打损伤:鲜鬼针草全草一至二两(干的减半)。水煎,另加黄酒一两,温服,日服一次,一般连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四肢无力:脱力草把。煎汤服。(《江苏药材志》)

⑾治蛇伤、虫咬:鲜鬼针全草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渣捣烂涂贴伤口,日如法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⑿治气性坏疽:鲜鬼针草全草,用冷开水洗净,水煎汤熏洗。(《福建民间草药》)

⒀冶金疮出血:鲜鬼针草叶,捣烂敷创口。(《泉州本草》)

215 鬼针草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阑尾炎

取鬼针草干品05~1两(鲜品15两)煎服,或加冰糖、蜂蜜、牛乳同服,每日1剂。治疗35例(并发其他症状者,临时配用对症药物),其中亚急性阑尾炎21例,痊愈16例,有效5例;慢性阑尾炎14例,痊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服药最少1剂,最多40剂,半数以上1~3剂。22例发热,半数以上1~3日退热,最长1例12日后体温始降至正常;右下腹疼痛平均约5天左右减轻或消失,消失率为80%。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②治宁小儿腹泻

取鲜鬼针草6~10棵(干的3~5棵)加水浸泡后煎成浓汁,连渣倒入盆内,用于熏洗患儿两脚。腹泻轻者每天熏洗3~4次,较重者熏洗6次。1~5岁洗脚心,5~15岁冼至脚面,腹泻严重者熏洗位置可适当提高。民间有熏洗超过内踝将引起便秘之说,有待证实。

21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鬼针草的方剂 鬼针散

拼音:guǐzhēnsǎn处方:鬼针草苗、鼠粘草根。功能主治:割甲侵肉不愈。用法用量:捣鬼针草苗汁

羊蹄草合剂

崩大碗31g,白花蛇舌草31g,金银花31g,鬼针草31g,旱莲草31g。主治:鹅口疮。用法用量:

感冒清

音:gǎnmàoqīng处方:山芝麻、板兰根、鬼针草、岗梅根、大青叶、穿心莲、盐酸吗啉胍、扑热息痛

腹安冲剂

方:仙鹤草160g火炭母240g铁苋菜240g鬼针草480g土荆芥480g制法:以上五味,加水煎煮

灵源万应茶

5g小茴香25g香薷5g槟榔5g野甘草75g鬼针草400g白扁豆5g白芍5g积雪草50g飞扬草8

更多用到中药鬼针草的方剂

用到中药鬼针草的中成药 腹安冲剂

方:仙鹤草160g火炭母240g铁苋菜240g鬼针草480g土荆芥480g制法:以上五味,加水煎煮

灵源万应茶

5g小茴香25g香薷5g槟榔5g野甘草75g鬼针草400g白扁豆5g白芍5g积雪草50g飞扬草8

莲花峰茶

白皮125g柴胡10g青皮10g豆蔻10g鬼针草75g木香10g丁香10g山楂10g茵陈10g

更多用到中药鬼针草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鬼针草 《普济方》:[卷三百上部疮门]甲疽

疗亦愈。鬼针散(出千金方)治割甲侵肉不瘥。上以鬼针草苗捣汁。并鼠粘子根。和腊月猪脂敷之。牡蛎散治甲

《肘后备急方》:[卷七]治卒青蛙蝮虺众蛇所螫方第五十六

葛氏,竹中青蜂螫人方。雄黄,麝香,干姜,分等。捣,筛以麝和之。著小竹管,带之行。急便用敷疮,兼众蛇虺

《肘后备急方》:[卷七]治卒蝎所螫方第六十二

取阴干,合捣,和水涂之螫处,立定。二花未定,又鬼针草,汁敷之,立瘥。又黄丹醋涂之,又生乌头末,唾敷

《普济方》:[卷三百七诸虫兽伤门]蝎螫

此螫处。即以木碗合之。便瘥。又方(出肘后方)用鬼针草取汁。敷之即瘥。治蝎毒螫人。上于五月五日取椿树

《外台秘要》:[卷第四十]蜈蚣螫方八首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苦地胆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苦地胆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化学成份 29 苦地胆的药理作用 210 性味 211 归经 212 功能主治 213 苦地胆的用法用量 214 注意 215 附方 216 苦地胆的临床应用 217 备注 21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苦地胆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苦地胆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苦地胆 1 拼音

kǔ dì dǎn

2 《辞典》:苦地胆

21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22 拼音名

Kǔ Dì Dǎn

23 苦地胆的别名

天芥菜、鸡疴粘(《纲目》),土柴胡、马驾百兴(《生草药性备要》),草鞋底(《岭南采药录》),地胆头、磨地胆(《广州植物志》),牛插鼻、铁烛台、披地挂、地枇杷、牛托鼻(《福建民间草药》),土蒲公英、吹火根、毛兜细辛(《广西中兽医药植》),铺地娘(《南宁市药物志》),铁扫帚、铁答杯、铁丁镜、一刺针(《闽东本草》),铁灯柱、毛刷子(《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地苦胆(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24 来源

为菊科植物地胆草的全草。夏末采收,晒干。

25 原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有时全体被白色紧贴的粗毛。茎二歧分枝,枝少而硬,粗糙。单叶大部基生,匙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45厘米,基部渐狭,先端钝或短尖,边缘略具钝锯齿:茎生叶少而细,叶柄长5~15毫米,基部扩大抱茎,或近无柄。头状花序约有小花4朵,生于枝顶;通常有3片叶状苞,苞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15厘米;头状花序在每一花束内有多个,密集;总苞片长8~10毫米;花托无毛;小花全为管状,两性,淡紫色,长7~9毫米,先端4裂,一边开裂,裂片稍阔展;雄蕊4~5,略伸出管外;子房下位,1室。瘦果有棱,顶端具长硬刺毛4~6。花期8~12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26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谷、村边及路旁、荒地、耕地等低草丛中。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27 性状

干燥全草,根茎短粗,长1~2厘米,粗约05厘米,密被紧贴白绒毛;根生叶多皱缩,黄绿色,匙形或长圆倒披针形,疏被白色长毛,纸质稍柔。茎圆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断,断面中空,茎生叶少而小。有时茎端带有头状花序,花冠多脱落。以叶多、无花者为佳。

28 化学成份

地胆草含表无羁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醇、氯化钾。又含乙酸蛇麻脂醇酯及脱氧地胆草素、异脱氧地胆草素,又从其鲜花中分离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29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应用地胆草注射液(水煎浓缩后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铅去掉沉淀制成)作体外抑菌试验(纸片法,每纸片含生药量约30毫克),对金**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倾注法,每15毫升含生药18~24克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金**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210 性味

苦辛,寒。

①《纲目》:"味苦。"

②《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③《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④《闽南民间草药》:"苦,微寒,无毒。"

211 归经

①《泉州本草》:"入肺、肝二经。"

②《闽东本草》:"入肺、脾、肝三经。"

212 功能主治

凉血,清热,利水,解毒。治鼻衄,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凉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伤,亦能止血。"治肠风下血。"

②《纲目拾遗》:"叶:可贴热毒疮。"

③《广州植物志》:"治湿热。"

④《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胀。"

⑤《南宁市药物志》:"叶:敷热毒疮,乳痈,跌打。"

⑥《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治痧气热病,捣烂敷热疮,煎汤熏洗兼内服治眼睛上膜。"

⑦《闽东本草》:"温脾利水,宽中下气。治水肿,腹胀,咳嗽,疳积,疝气。"

213 苦地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214 注意

①《南宁市药物志》:"体虚者忌之。"

②《广西中药志》:"寒症勿用。"

③《泉州本草》:"孕妇慎用。"

215 附方

①治鼻出血:地胆头、猪肝各酌量。同煎服,连服三至四次。

②治阳黄疸:地胆头连根叶洗净,鲜者四至六两。煮肉食,连服四、五天。

③治单腹殿胀:苦地胆二两。煎水分早晚二次服,或和亦猪肉炖服。(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尿闭:地胆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脚气:苦地胆全草一至二两,豆腐二至四两。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热淋:鲜地胆草三两,瘦猪肉四两,食盐少许。加水同煎,去渣,分四次服用。(《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⑦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地苦胆二钱。泡入300毫升热开水中半小时,内服,每天一剂。亦可制成片剂含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⑧治腋下生肿毒,散肿止痛,脓已成者亦安,亦治一切肿毒:天芥菜以盐醋同捣敷之。(《医林集要》)

⑨治痈肿:一鲜地胆草全草煎水,熏洗患处。二地胆草全草七钱,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⑩治指疔、乳痈:鲜地胆草全草适量,酌加甜酒酿糟同捣烂,敷于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治丝虫病淋巴管炎:地胆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⑿治蛇伤:天芥菜同金沸草入盐捣敷之。(《纲目》)

⒀治翼状胬肉:苦地胆十斤,醋二十斤,铜块一斤。先将铜烧红,立即放入醋中,取出烧红,再入醋,如此反复数十次,再将新鲜苦地胆放入醋中浸泡一个月,过滤,滴眼用(有 感不用特殊处理,半小时后恢复正常)。(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216 苦地胆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炎症

将地胆头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药6克,每日肌注2~3次,每次2~4毫升。共观察112例,其中肺炎29例,上呼吸道炎24例,淋巴腺炎18例,肠伤寒12例,肺气肿合并感染10例,急性肝炎9例,支气管炎8例,皮肤感染2例。结果治愈68例,好转(症状好转后合用抗菌素;或先用抗菌素无明显疗效而改用本药治愈者)38例,无效6例。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②治疗口腔溃疹

地胆头干品1两,水煎服,每日1剂。经治22例,18例治愈,平均治愈天数3天。观察3个月无复发。副作用:个别服后腹部不适。老年及小儿宜慎用。

217 备注

同属植物白花地胆草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胆使用。其特征为茎分枝极多,被毛,叶生于茎枝上,椭圆形或矩圆形,花白色。

218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苦地胆的方剂 化痔灵片

229497处方:黄连29g琥珀29g苦地胆3g三七72g五倍子57g猪胆汁膏15g石

乙脑合剂

名:乙脑合剂组成:地胆头150g,钩藤50g,雷公藤150g,车前子50g,三桠苦150g,地龙30

全圣散

:地胆半两(去足翅,微炒),滑石1两,朱砂半钱。主治:小肠膀胱气痛不忍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苦杖

金圣散

。功能主治:小肠膀胱气,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苦酒调下,食前服。摘录:《普济方》卷二五○

斑蝥白芷丸

治:因惊卧失枕,致患转脉漏。始发于颈,濯濯脉转,苦惊惕,身振,寒热。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

更多用到中药苦地胆的方剂

用到中药苦地胆的中成药 化痔灵片

229497处方:黄连29g琥珀29g苦地胆3g三七72g五倍子57g猪胆汁膏15g石

神农茶颗粒

000g,即得。性状:本品为黄棕色颗粒;味甜、微苦。鉴别:取本品10g,加水50ml使溶解,用乙醚

三金感冒片

2g金沙藤592g倒扣草592g薄荷油05ml地胆头355g制法:以上八味,除薄荷油外,其余三叉苦

感冒安片

即得。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褐色;味苦。鉴别:(1)取本品10片,除去糖衣,研细,加氯

罗浮山凉茶颗粒

1000g,即得。性状:本品为浅黄棕色的颗粒;味苦、微甜。鉴别:取本品20g,加乙醇60ml,加热

更多用到中药苦地胆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苦地胆 《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卷虫之二]地胆

、足、头,微炒)、朱砂各半两,滑石一两,为末。每苦杖酒食前调服二钱,即愈。(《宣明》)鼻中息肉∶地

《滇南本草》:[第二卷]苦龙胆草

苦龙胆草,一名地胆草。味苦,性大寒。治咽喉疼痛,洗疥疮肿毒。(附方)治肾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九鼻门(附论)]鼻通治方

出,终不能瘥,余药虽渐通利,旋复生长,宜服此药。地胆(二十枚)白雄犬胆(一枚)上先捣地胆为细末,纳犬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三瘰门]浮疽

调下一匙。三十日知愈。七十日平复。甚者百日无复所苦。凡服药初服时宁少。过度即令人淋沥。淋则当减服之

《得配本草》:[卷四草部]石菖蒲

蛇毒为燥烈之物,其毒性致经络、气血、直至脏腑受害。因此,中医对蛇伤的治疗原则应以清热解毒为主,进行辨证施治,才能治疗及时,并获满意的结果。中医将蛇伤分为三个阶段,略表如下:

(1)蛇伤早期 24小时以内的蛇伤。应以外治、内治相结合。外治以急救排毒为主,内治以清热解毒、通二便排毒为先。根据民间“蛇毒不泄,蛇毒内结”及“二便不通,蛇毒内攻”的实践经验,通二便至关重要。据文献报道,约2小时可以从肾脏排出30%的毒素,5小时可排出70%。因此,保护肾脏是重中之重的关键问题。利尿可首选车前子、泽泻、木通等。通便可用大黄、元明粉、藩泻叶、乌桕、虎杖等。

(2)蛇伤中期 24~72小时左右。此期火气盛,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养阴凉血。风毒盛,以祛内风为主,佐以解毒。

(3)蛇伤后期 急性中毒期已过去,无全身中毒症状。治疗以滋阴养血或以温补气血为主。可用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生脉饮、归脾丸等中成药。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鸡脚 21 拼音名 22 金鸡脚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金鸡脚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金鸡脚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金鸡脚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金鸡脚 1 拼音

jīn jī jiǎo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鸡脚

21 拼音名

Jīn Jī Jiǎo

22 金鸡脚的别名

鹅掌金星草、鸭脚草、鸭脚掌、鸭脚香、三角风、鸡脚叉、三叉剑、七星草

23 来源

水龙骨科假密网蕨属植物金鸡脚Phymatopsis hastata (Thunb) Kitag,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24 性味

苦、微辛,凉。

25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利湿解毒。用于小儿惊风,感冒咳嗽,小儿支气管肺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中暑腹痛,痢疾,腹泻,泌尿系感染,筋骨疼痛;外用治痈疖,疔疮,毒蛇咬伤。

26 金鸡脚的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金鸡脚的方剂 金鸡舌散

拼音:jīnjīshésǎn处方:金鸡舌根。功能主治:病茧,手指节结毒,焮赤肿痛,又名蛇节疔。用法用

上痛光明汤

青葙子、密蒙花、龙胆草、甘菊花、地骨皮、一寸金、金鸡舌、天荞麦、藤鸡辰。主治:拳毛倒睫。用法用量:水

铁锈鸡纳丸

名:铁锈鸡纳丸组成:铁锈1钱,没药(忌火)1钱,金鸡5分,纳霜5分,花椒5分。主治:妇女经血不调;身

疟疾五神丹

,京川贝1两2钱(去心),青皮8钱,全青蒿1两,金鸡勒2钱。主治:三阴疟,俗称四日二头,属寒湿伤脾,

金鸡虎补片

拼音:jīnjīhǔbǔpià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njihubuPian标准编号:WS3B

更多用到中药金鸡脚的方剂

用到中药金鸡脚的中成药 金鸡片

47g。贮藏:密封。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金鸡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金鸡片药品汉语

金鸡胶囊

35g贮藏:密封。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金鸡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金鸡胶囊药品

金鸡虎补片

拼音:jīnjīhǔbǔpià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njihubuPian标准编号:WS3B

金鸡虎补丸

拼音:jīnjīhǔbǔwá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njihubuWan标准编号:WS3B0

金鸡颗粒

5g)贮藏:密封。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金鸡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金鸡颗粒药品

更多用到中药金鸡脚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金鸡脚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手部(八)]手指节发

名病蛇节。治法与天蛇头,大同小异。金鸡舌散治病茧金鸡舌根,磨酒服。或磨半泔、半醋,暖涂之。又方落鸦枪

《本草纲目拾遗》:[卷六木部]金鸡勒

查慎行人海记∶西洋有一种树皮,名金鸡勒,以治疟,一服即愈。嘉庆五年,予宗人晋斋自粤东归,带得此物,出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下]苦花子

一名毛连子,又名小叶金鸡舌,又名苦花椒。入药梗叶并用。治疔疮瘴毒蛇伤,热腹痛,热喉风,并效。捣汁擂水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六)疟疾门]1.疟疾兼阴虚

天津吴××,年三十二岁,于仲秋病疟久不愈。病因厂中作工,歇人不歇机器,轮流恒有夜勤。暑热之时,彻夜不

《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62.常山解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一七○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蛇黄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得效》卷十三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蛇黄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普济方》卷三○○引《海上方》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蛇黄散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方出《圣惠》卷六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蛇黄散的用法用量 55 用药禁忌 6 方出《圣惠》卷六十,名见《普济方》卷三十八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蛇黄散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蛇黄散 蛇黄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é huáng sǎn

2 《圣济总录》卷一七○ 21 方名

蛇黄散

22 组成

蛇黄(捣碎,研)1分,犀角(镑)1分,人参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防风(去叉)1分,细辛(去苗土)1分,蚱蝉(去翅足,微炙)1分,干蝎(醋拌微炒)1分,丹砂(研)1分,母丁香1分,山茱萸(微炒)1分,甘草(炙)1分,牛黄(研)1分。

23 主治

小儿风热惊啼。

24 蛇黄散的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1字匕,用竹沥调服;34岁儿,每服半钱匕。日3次,不拘时候。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3 《得效》卷十三 31 方名

蛇黄散

32 组成

蛇黄不以多少(米醋烧淬7次)。

33 主治

暗风。忽然仆地,不知人事,良久方醒。

34 蛇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酒调下;数服便愈,年深者亦效。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 《普济方》卷三○○引《海上方》 41 方名

蛇黄散

42 组成

雄黄半两(生用),蛇蜕(烧灰存性)1分(一方有黄耆无雄黄)。

43 主治

甲疽肿烂,生脚指甲旁,赤肉努出,时愈时发;又治嵌甲生入肉,常血疼痛。

44 蛇黄散的用法用量

先以温泔洗疮上,软以尖刀子割去甲角,拭干药敷上,用软帛裹半日许,药温即易,1日即除,痛便止。一方用浆水洗净,以橘刺破处,淋洗贴药。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 方出《圣惠》卷六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三○○ 51 方名

蛇黄散

52 组成

蛇蜕皮(置净瓷器中,以烛焰爇之,火著去烛,匀烧令焦,取1两用之),臭黄1两,绿矾1分(烧熟)。

53 主治

甲疽。

54 蛇黄散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以铜盒子贮之,先以热小便2升,置于铜钞锣中,嚼20枚杏仁,吐于小便中,搅令相得,以疮脚浸之。候痒,即以铜篦子洗,拨出脓血,取烂帛裛之,候干,还以铜蓖子敷散令满,以故帛虚裹疮指,入大袜中。每日1洗,依前法用,每洗行药,软即拨去药,恐咬落疮筋。

55 用药禁忌

切慎房室及运动气力。忌面、蒜、酒一切物无妨。

6 方出《圣惠》卷六十,名见《普济方》卷三十八 61 方名

蛇黄散

62 组成

蛇黄1枚(生,大者),酽醋5合。

63 主治

积年肠风下血, 肿痛,肌体羸劣。

64 蛇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65 制备方法

以炭火烧蛇黄通赤,即入醋中淬,重迭烧淬,醋尽为度,捣细研为散。

古籍中的蛇黄散 《普济方》:[卷三百上部疮门]甲疽

糁于疮上。愈多愈好。著药讫。以软帛宽裹之。当日蛇黄散(出圣惠方)治甲疽。蛇蜕(置净瓷器中以烛焰之大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小儿惊啼

,更随儿大小加减,一方去牛黄。治小儿风热惊啼。蛇黄散方蛇黄(捣碎研)犀角(镑)人参白茯苓(去黑皮)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六产后诸疾门]产后恶露不尽腹痛

。分四服。一日令尽。加人参二两。名人参大黄汤。蛇黄散(出千金方)治产后血伤不止。或下血痢。以蛇黄二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二·肝脏部痫]清镇

蛇黄散治小儿诸痫。蛇黄(一个,,醋淬七次,研细)郁金雄黄(各二钱)青礞石朱砂(各一钱)铁粉(筛净,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四足部(十八)]甲疽(嵌甲)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