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在网站上怎么下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2收藏

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在网站上怎么下载,第1张

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在网站上下载当时:

1、首先打开数据库名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

2、其次检索入口登录。

3、最后资源类型古籍,语种选择中文,点击免费下载自己需要的古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善本直接继承了南宋缉熙殿、元翰林国史院、明文渊阁、清内阁大库等皇家珍藏,更广泛地继承了明清以来许多私人藏书家的毕生所聚。宋元旧椠、明清精刻琳琅满目;名刊名抄、名家校跋异彩纷呈;古代戏曲小说、方志家谱丰富而有特色。本数据库的建设,以保护古籍、传承文明为目的,将逐步发布国家图书馆所藏善本古籍影像,使珍本秘笈能够展现在广大读者和研究者面前,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更广泛的范围得到共享。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文明也慢慢被大家淡忘,使得我们的文明和历史被遗忘,不过也理解,毕竟记录我们文明和历史的古籍数量太多了,高达20万部,也正是因为它的体量大,所以在我们使用起来的时候也是非常不便,当大家需要阅读的时候也是没有统一的途径,所以自然使得古典知识的传承受到了威胁,那么对于这些知识文明我们到底该如何进行传承呢?个人觉得可以讲这些知识点进行数字化、电子化,并建立对应的古典知识库,这样大家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阅读以及使用了,不但很好的保存了这些内容,也更加有利于传承。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它的便捷性,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这样他的价值才能最大化,下面大家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下,网络所带来的改变。

首先是生活更加便捷,现在因为网络化的普及,网路上有了很多便民门户网站,很多事情,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办理,比如购物、比如观影、比如娱乐、比如办理相关事件,只需简单的一个电脑或者是一个手机,我们就能足不出户轻松搞定了,非常的方便、快捷。

其次是可以更好地分享,网络的另一功能就是全方位的传播,通过网络,可以把很多新闻很多内容进行快速的分享和传播,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更快速的吸收和了解对应的内容,影响非常的大,范围也是非常的广。

当然凡事都是有利和有弊的,自然网络也不例外,关键还是需要看我们如何正确的对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正确利用网络。

战乱时期,大量的文物流入海外,很多书画家或者爱好书画的人不忍心,于是走访各地到处去寻找,并花高价收回。比如说张伯驹,他痴迷艺术,为了一副字画不惜倾家荡产,将这些东西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有一次张伯驹被劫匪劫走,他的家中一贫如洗,只有名贵的字画,只要拿去换钱就可以救自己的命,结果他誓死都不肯让妻子打字画的注意,自己硬是被关了大半年才被放出来,出来时已经精神恍惚了,但是对字画却依旧很看重。并于建国初期,无偿上交给了国家。

他表示自己保护这些文物,是不想让他们流落海外,而不是占为己有,张伯驹的行为令人敬佩。但是也有人与他的行为完全相反,将183件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美国,对中国却要高价购买。

他就是翁万戈,是翁同龢的第五世孙,翁同龢是清朝同治和光绪的两朝帝师,地位显赫,身居多项要职,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为官清廉,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收藏艺术品,花了半辈子的时间,已小有所成。

翁同龢没有子嗣,所以经过多方辗转,字画便落到了翁万戈的手里,当时他才两岁,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就继承了这样一笔巨额财富,真可谓是天选之人。翁万戈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因此学习的都是摄影、美术、**等艺术工作。

1948年,战火纷飞,为了逃难,他将所有的文物打包,一起带去了美国,因为他保护得当,文物没有丝毫受损。他手上有很多珍贵的文物,比如说《长江万里图》,这是吴冠中所画,长达16米,记录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自诞生起就备受关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翁万戈却将这样重要的作品无偿捐献给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除了这些,他还捐献过很多重要文物。在2018年,更是捐献了183件文物给波士顿博物馆,其中包括130幅画卷、31幅书法和18见拓片以及4件织绣,横跨了13个世纪,历经五个朝代,成为了此博物馆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的中国书画捐赠。

这是他的私人物品,我们也无权过问,但是他对待祖国的态度却截然不同,2000年,翁万戈将家族收藏的80种宋元明清珍稀古籍以450万的高价转让给了上海图书馆。这件事情一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纷纷都在指责他“崇洋媚外”的行为。

翁万戈也知道对于自己的这一行为,大家会有怎样的评判,他选择不去听,不去看,之所以将这些都捐给波士顿博物馆是有理由的。他觉得波士顿是西方文化的中心,不少人都会来到此处,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有些人的眼光太狭隘了,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

弘扬中华文化是好事,但是有的网友表示,中国的文物,自然放在中国才是最有研究价值的,你放在国外,纵使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却不能让其了解背后的故事,又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书页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古籍版式图

1。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一般比较粗黑,给人稳定感。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四周双边。如果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不仅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而且保留了简策、帛书的遗风。

2。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 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每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3。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

4。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

5。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等文字。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

6。书口:又称版口,或简称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有白口、黑口等款式。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一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7。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个别有三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鱼尾的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8。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为白口。

9。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0。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

11。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明清以前则更多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12。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

13。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卷的题名。

1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15。朱丝栏 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二、古籍装订版式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古籍结构图

1。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3。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

中华古籍资源库直接搜索官网点击进入即可。

“中华古籍资源库”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目前在线发布的古籍影像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天津图书馆藏普通古籍等,资源总量超过33万部。2016年9月28日,“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开通运行,在线发布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影像10975部;2017年2月28日,在线发布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影像6284部;2017年12月28日,在线发布国家图书馆《赵城金藏》1281部、善本古籍影像2070部; 2018年3月5日,在线发布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5317号。2018年9月28日,在线发布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影像370部、普通古籍影像160部、天津图书馆普通古籍影像600部;2019年1月28日,在线发布天津图书馆普通古籍影像5234部。2019年11月12日,在线发布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影像699部、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影像17部、云南省图书馆善本古籍影像139部、芷兰斋藏稿抄校本古籍影像8部。

近日,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大理大学图书馆向我校图书馆捐赠《大理丛书》一批,其中2套《大藏经篇》,每套五卷;1套《方志篇》十卷;1套《白语篇》五卷;1套《考古文物篇》十卷;1套《金石篇》五卷;1套《史籍篇》十三卷;1套《建筑篇》八卷。

该套丛书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次集印自上古以降大理地区历史文物典籍的精华。它包含了云南大理地区三千年来的历史文物和古籍精粹,为研究和了解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民族学、建筑学、语言文字学和文化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该套丛书的收藏对丰富我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拓宽读者文化知识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图书馆)

近代100年,是中国难以揭开的一段辛酸史,西方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迅速发展壮大,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起点,工业资本作为充实,当市场英国市场趋向饱和时,就开始向外扩张。

当时清廷还在实行海禁,拥有着庞大的市场,英国就派遣使者希望开放通商口岸,进行贸易,但由于涉及领土问题,被一口回拒,英国并不死心,就开始运输鸦片,鸦片战争因此爆发,西方列强也加入了瓜分热潮。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英法联军,无数的历史文物和文化瑰宝,流失海外,在二战结束之后,我国也开始重视文物保护和回收,一些爱国人士也是致力文物的保护,类似于马首和猪首的回归正是因得益于何鸿燊先生的捐助,但往往有些人的行为却让人匪夷所思。

翁万戈,是晚清状元翁同龢的五世孙,翁同龢是两朝帝师,状元宰相,地位举足轻重,而且擅长书法,也喜欢收录一些稀罕的古董物件,书法更是收藏了唐开元年间写本《灵飞六甲经》,他离世之后,这些收藏品也传给了后代。

翁万戈1918年出生在上海,刚刚出生他就得到了这笔继承物,他跟许多人一样致力于读书救国,只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在战后建立起新中国,1938年,翁万戈前往美国普渡大学留学,从事机电,他坚信着实业救国。

但毕业之后,他就改学油画,从事绘画和摄影,之所以改变,他也曾用一句话概括“我为家藏而活,而家藏也成为了我的人生”,1948年,为了避免战火波及,翁万戈带着家藏前往了美国,选择定居。

我国博物馆从各方渠道打听到了翁万戈,经过多次交涉,翁万戈终于同意以450万美元的天价出售家族收藏80种,542册宋元明清珍稀古籍善本书,这笔家藏属于翁万戈个人物品,以售卖的形式进行转卖无可厚非。

但2018年12月13日,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突然公开宣布,他们将接受史上数量最多且意义非凡的一批中国书画捐赠,捐赠人就是翁万戈,他捐出了183件文物,其中包括130幅绘画、31幅书法、18件拓片及4件织绣,横跨了十三个世纪五个朝代。

除了这笔捐赠外,他在过去10年当中,向波士顿博物馆还先后捐赠21件中国艺术作品,其中就包括绝迹的16米的《长江万里图》,在波士顿博物馆公开消息之后,华裔圈可谓是炸开锅了,记者也是在第一时间前往采访翁万戈,想要询问他为什么不捐赠给自己的祖国。

翁万戈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他面对广大的记者说:自己很幸运能够在百岁寿诞捐出这笔家藏,相对于他,波士顿博物馆更加能保护好家藏,他的家藏也能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到中国文化。

  保护古籍一定要忌用化学胶水、化学浆糊、玻璃胶纸等修补古籍。

  中国古籍的纸张,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纸,而现今通用的化学胶水、 化学浆糊及玻璃胶纸对中国式纸张具有极强的腐蚀力,一般不隔多时,便会使纸张变质黄脆,触手即碎,故而绝不可用。正确方法应为采用天然面粉浆糊,调以麝香、花椒,可达到修复与避虫双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时无法具备以上条件,也应宁可暂时不修,待请到行家里手,再行修复,绝不可仓促滥修,加厄典籍。

  忌用洋纸夹衬古籍。

  许多民国版本的拓片、字帖、纸墨拓工皆属精良,可版面之上却是黄斑累累,令人扼腕。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的一些书贾作坊,贪求省惜工料费用,采用了一种叫作“油光纸”的纸张(当时流行的一种廉价的西式工业法制纸),作为字帖的衬纸。由于西式纸酸碱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蚀力,以致许多民国旧帖惨遭“黄斑之厄”。这一遗憾也使得当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条教训,即:中国古籍必须远离一切西式纸张,二者隔离,方为上策。

  忌用化学杀虫剂防杀蠹虫。

  一些新手藏书家,因为惧怕蠹虫蛀毁古籍,便时常使用一些化学杀虫剂喷洒书橱,结果蠹虫猖獗如故,而古籍却反遭其害,黄斑遍布书身。惨痛之余,古籍藏家们也悟出一点,传统古籍的纸张极为“娇贵”,受不得任何化学品的侵害,而化学杀虫剂的腐蚀只会造成“爱而毁之”的结果。传统的正确防虫方法应为:在书橱中放置麝香、芸香或花椒(也可采用质量上乘的印度奇南香),以香气驱杀蠹虫,效果极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