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西”是古代什么国家?明代典籍中的“远西”是指哪些区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5收藏

“远西”是古代什么国家?明代典籍中的“远西”是指哪些区域?,第1张

远西是指西域之西,明代典籍里指的是德意志、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相关典籍记载:

一、《远西奇器图说》

该著作的作者是天主教耶稣会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原名约翰·施雷克(Johann Schreck),发行于1627年。该书是第一部系统地以中文介绍西方机械的专著。从此可以看出“远西”值得是德意志、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由于欧洲在中国所说的西域之西,故称为远西。

二、《新法算书》

文中写到“远西诸臣:罗雅谷、汤若望……”而两人分别是意大利和德意志传教士。由此可见,远西在明朝典籍里指的是德意志、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扩展资料

远西著名传教士

一、汤若望

汤若望继承了利氏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中国今天的农历是汤若望在明朝前沿用的农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他还著有《主制群徵》、《主教缘起》等宗教著述。他以孜孜不倦的努力,在西学东渐之中成就了一番不可磨灭的成绩。

二、利玛窦

利玛窦在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王应麟所撰《利子碑记》上说:“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通过“西方僧侣”的身份,“汉语著述“的方式传播天主教教义,并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罗雅谷

罗雅谷1593年出生于米兰,是一位地位崇高的法学家之子。在1614年加入耶稣会,并成功的完成了早期的学业,对于数学特别有天份。1617年,在罗马被贝拉明(Cardinal Bellarmino或是Saint Robert Bellarmine)枢机主教授任神父职之后,与44个伙伴一起前往远东地区传教。最早他待在果阿邦学习神学,后来待在澳门。1622年,当澳门被荷兰军队围攻时,他教导居民使用大炮,进而使该市解围。1624年随高一志进入中国,住在山西,学习语言与相关的在地知识。1631年,被传唤至北京历局与徐光启、汤若望、龙华民和邓玉函共事,协助改革中国历法,编修《崇祯历书》。

1638年逝世于北京,享年38岁。许多中国官员都有参加他的葬礼,他被葬于滕公栅栏。

-奇器图说

-利玛窦 (中国天主教开拓者)

-汤若望

2楼

《明通鉴》, (清)夏燮,中华书局,1959年;

《明季北略》, (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

《明季南略》, (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

《明史》, (清)张廷玉等,中华书局,1974年;

《明会要》, (清)龙文彬,中华书局,1956年;

《明季稗史初编》, (清)留云居士,上海书店,1988年;

《明史纪事本末》, (清)谷应泰,中华书局,1977年;

《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

《明清史论著集刊》,孟森,中华书局,1959年;

《明史考证》,黄云眉,中华书局,1986年;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明实录》

《明季党社考》, (日)小野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代社会生活史》,陈宝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嘉靖以来首辅传》 (明)王世贞;

《召对录》, (明)申时行;

《万历三大征考》, (明)茅瑞征;

《南明史》,顾诚,中国青年出版社;

《万历野获编》, (明)沈得符,中华书局,1959年;

《明会典》, (明)申时行,中华书局;

《国榷》, (明)谈迁,中华书局;

《明史简述》,吴晗,中华书局;

《南明史》,钱海岳,中华书局;

《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上下》,南炳文、汤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晚明史:1573-1644年》,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

《剑桥中国明代史》,牟复礼(Frederick W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著;

《南明史》,司徒琳(Lynn HStruve);

《国史大纲》,钱穆,中华书局;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十六世界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明清战争史略》,孙文良,江苏教育出版社;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万历起居注》;

《崇祯长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二卷;

《张居正大传》,朱东润;

《清史稿》 : 《太祖本纪》、 《太宗本纪》、 《世祖本纪》、 《圣祖本纪》、 《世宗本纪》、 《高宗本纪》、 《职官志》、 《食货志》、 《兵志》、 《地理志》,及相关列传;

《明清史论著集刊》、 《续编》,孟森,中华书局,1984年版、1986年版;

《简明清史》,戴逸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清史新考》,王锺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析》,韦庆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明亡清兴六十年》,阎崇年,中华书局;

《袁崇焕传》,阎崇年,中华书局;

  学好版本目录对整理古籍者来说是主要的,但同时也应学一点鉴别版本的本领,这是版本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考虑到:(1)大部分旧本书的刊印年代以至地点,虽然已由前人作了鉴定,有些旧抄本、稿本、批校本也作了鉴定,但还有相当数量的没有经过鉴定。而且,宋元旧本新发现的固已不会很多,明本尤其清本尚有相当数量在不断发现中。这就要求整理者自己能够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2)前人作过鉴定的虽然大部分可以信据,但还有一些是不足信据的,前面讲版本目录时已列举了若干例子。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有时要凭自己的眼光,对前人已鉴定过的本子,重新审查,不能盲目信从。(3)简目、题跋、藏书志、综合版本目录对所著录的书都未附有照片。其中有些书收藏地点没有更动,如《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的书就在北京图书馆,到馆里去查阅时只需一对书目就知道是什么本子。但有很多已经著录、鉴定过的善本书,其收藏地点早已转移了,就无法对照。何况还有很多书和前人著录的只是同一副板子所印刷,并非一物,收藏印记之类都不同,如不懂得鉴别,又如何能知道这和已经著录的是同一个本子。因此,学点鉴别版本的本领,对整理古籍者并非浪费时力。

  要学鉴别版本的本领,当然也得接受前人的成果,最好能结合看原书,如到收藏善本书多且已经过鉴定作了著录的地方去,边看原书边对照著录来学习、熟悉。直接对看原书有困难,则可以看照片。前人把每种旧本书选印一、二页,最早用木板覆刻印刷,叫“留真谱”;后来用石印或珂■版(即玻璃版)、铜版等印出来,通称之为“书影”或“图录”。较重要的有《铁琴铜剑楼书影》,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盋山书影》,前南京国学图书馆影印原丁氏善本书室藏本;《静嘉堂善本书影》,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原陆氏皕宋楼藏本;《嘉业堂善本书影》,影印刘氏嘉业堂藏本;《涉园所见宋板书影》,陶湘影印杨氏海源阁、李氏木犀轩、傅氏藏园等藏本。以上都以宋元本为主,静嘉堂全用珂■版印,最精美,涉园参用珂■版、石印,和铁琴铜剑楼的石印都清晰可观,盋山、嘉业堂的石印就模糊不耐看。至于明本书影,只有潘承弼、顾廷龙合编的《明代版本图录初编》,用铜版缩小影印。解放后,北京图书馆编印了八大册《中国版刻图录》,包括宋金元明清刻本、活字本、套印本、插图本,用珂■版原大印,鉴定多出版本专家赵万里之手,自更后来居上。前几年,上海图书馆也影印了一册《善本书影》,除宋元明本外,还收了若干著名的抄本、稿本、批校本,虽然印工较差,但对鉴别抄本、稿本、批校本仍很有用处 。不过,这类书影再好也有个缺点,即原本的纸张、墨色无从表达出来。因此过去有人专门收集残宋元本的零页,汇成专册,解放初苏州旧书店文学山房也用残明本的零页汇成《明代版刻集锦》多部出售。但如今残明本也已成为希有之品,遑论宋元,这么做显然已不复可能。近几十年来影印了大量古籍,有些是用不易见到的旧本影印的,而且不像书影只影印一、二页而是影印全书,多翻翻对熟悉版本的面貌也很有好处。

  多看原书以及影印本、书影为什么能够培养鉴别版本的能力呢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版本也不例外。各个时期雕版以及活字版书写刊刻的字体连带版式之类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印书所用的纸张在各个时期也有变化,甚至抄本书的字体也随各个时期书法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我国领土广阔,文化中心、刻书中心不止一个,各个地区的写工、刻工也各有其不同的传统。再则有的书是官刻,有的书是家刻、坊刻,刻书的目的和花在刻书上的财力、物力各不相同,也易于形成各自的特色。看得多了,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目中掌握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区以至官刻、家刻、坊刻的特点规律,随便见到一部书,不用翻检刻书序跋就能讲出是什么时代以至什么地区的刻本,是官刻、家刻抑坊刻了。过去藏书家有所谓“望气而定”者,实际上就是指这种自觉不自觉地掌握了特点规律的鉴别方法,并非唯心主义想当然,而是唯物主义符合科学道理的。

  当然,这些特点规律都靠自己去摸索掌握,未免太费时日。最好由鉴别版本的内行专家把它总结出来,使后学者学习起来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可惜,这种总结规律的专书一向十分缺乏。孙毓修的《中国雕板源流考》只是抄撮有关版刻沿革的文献,叶德辉的《书林清话》除讲沿革外,只是记点藏书掌故,都没有涉及各个时期、地点以及公私刻本的特点规律。赵万里的《中国印本书籍发展史》(发表在《文物参考资料》1952年第4期,同时又稍加改动作为同年文化部文管局出版的《中国印本书籍展览目录》的说明)和以北京图书馆名义写的《中国版刻图录》的序言,当然比前人科学得多了,但仍把注意力放在宋,元已差一点,明本、清本就讲得更少了。这可能和明清本存世者为数太多、不易理出头绪有关。而且清本的版心、款式也不像明本以至宋元本那么有规律可寻,讲清楚实在不容易(《中国版刻图录》所收的书影也以宋元本、活字本等最精、最完备,明本就差,清本更差,有的清本是以稀见入选,有的又照顾一点代表性,但代表得又不很全面,这种不成章法之处,当和对明清本特点规律之欠研究有关)。至于各类版本的特点规律,则不仅明清,即使宋本,赵氏也没有用文字写清楚。此外还有人写过一些讲版本的小册子,则更多抄袭《书林清话》等书,改换头面以塞责,其实自己对所说的东西都未必真懂得。看了这类小册子诚可谓徒乱人意,对学习鉴别版本全无裨益 。

古里国,又作“古里佛”,是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南部的一个古代王国,曾为马拉巴尔地区的一部分,其境在今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Kozhikode)一带,为古代印度洋海上的交通要冲。这个出现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古国频频出现在中国古籍之中,宋时称作南毗国(Namburi),元时称作“古里佛”,明时称作“古里”,而在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游纪中称作卡里卡特(Kalicut),有时也作公鸡堡垒(Cock Fort)

古里与西方

明弘治十一年(1498)5月,瓦斯科·达·伽马带领葡萄牙贸易代表团于卡里卡特北部18公里处的Kappad登陆,当地的统治者和达·伽马谈判从阿拉伯过来的贸易路线时,起了剧烈的冲突,扎莫林派出了一支由八十艘战船和一千五百人组成的舰队,最后达·伽马让步,以一封模拟两可的海路权信件为协谈条件,并拒绝留下他船上的物品做为抵押。达·伽马在卡里卡特留下了几位葡萄牙水手,做为三班故里日后贸易的联络人,但是这些葡萄牙籍联络人后来都被谋杀了。

  明弘治十五年(1502)2月12日,达·伽马率领二十艘军舰再度从葡萄牙出发,准备用葡萄牙的军事力量来巩固新开的航线。当达·伽马抵达卡里卡特时,他的船队已扩编到二十九艘,很快征服了该地,并掠夺了大量的贵重商品。

  明嘉靖三年(1524),达·伽马在印度已有“武力至上的问题调停者”的称呼,他派遣了更多军舰到东非和西印度,年底的12月24日达·伽马在当地过逝,被火化后埋在印度柯钦的圣法兰西斯教堂,至1539年才被运回葡萄牙,重葬在维第格拉。

  明嘉靖七至十七年(1528~1538),古里国的统治者在同葡萄牙人争夺香料贸易主导权的战争中连续两次战败,葡萄牙人在科泽科德修筑了堡垒。

  明嘉靖十九年(1540),葡萄牙人对香料贸易的独占权得到最后承认,

  明隆庆五年(1571),当地国王破坏了葡萄牙人的堡垒。

  明万历十六年(1588),葡萄牙人再次赢得了战争,重新获得了在科泽科德驻扎的权利。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葡萄牙人和国王的军队一起镇压了当地海军将领Kunjali的叛乱。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耶稣教传教士Godiho de Eredia曾看见郑和在古里所立的石碑,并予以记载。 

  清康熙二至三年(1663~1664),古里国联合荷兰人在取得了对葡萄牙人的最后的胜利,从而摆脱了葡萄牙人的控制。

  清康熙三年(1664),英国人在科泽科德开设了一个商业据点。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法国人在科泽科德开设了一个商业据点。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印度迈索尔的穆斯林统治者海德尔·阿里率领军队攻占并破坏了科泽科德,古里国最后一代统治者在自己的宫殿内自杀。

编辑本段

史籍记载

明史

  古里,西洋大国。西滨大海,南距柯枝国,北距狼奴儿国,东七百里距坎巴国。自柯枝舟行三日可至,自锡兰山十日可至,诸蕃要会也。

  永乐元年命中官尹庆奉诏抚谕其国,赉以彩币。其酋沙米的喜遣使从庆入朝,贡方物。三年达南京,封为国王,赐印诰及文绮诸物,遂比年入贡。郑和亦数使其国。十三年偕柯枝、南渤利、甘巴里、满剌加诸国入贡。十四年又偕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南渤利、不剌哇、阿丹、苏门答剌、麻木、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诸国入贡。是时,诸蕃使臣充斥于廷,以古里大国,序其使者于首。十七年偕满剌加十七国来贡。十九年又偕忽鲁谟斯等国入贡。二十一年复偕忽鲁谟斯等国,遣使千二百人入贡。时帝方出塞,敕皇太子曰:“天时向寒,贡使即令礼官宴劳,给赐遣还。其以土物来市者,官酬其直。”宣德八年,其王比里麻遣使偕苏门答剌等国使臣入贡。其使入留都下,正统元年乃命附爪哇贡舟西还。自是不复至。

  其国,山多地瘠,有谷无麦。俗甚淳,行者让道,道不拾遗。人分五等,如柯枝,其敬浮屠、凿井灌佛亦如之。每旦,王及臣民取牛粪调水涂壁及地,又煅为灰抹额及股,谓为敬佛。国中半崇回教,建礼拜寺数十处。七日一礼,男女斋沐谢事。午时拜天于寺,未时乃散。王老不传子而传甥,无甥则传弟,无弟则传于国之有德者。国事皆决于二将领,以回回人为之。刑无鞭笞,轻者断手足,重者罚金珠,尤重者夷族没产。鞫狱不承,则置其手指沸汤中,三日不烂即免罪。免罪者,将领导以鼓乐,送还家,亲戚致贺。

  富家多植椰子树至数千。其嫩者浆可饮,亦可酿酒,老者可作油、糖,亦可作饭。干可构屋,叶可代瓦,壳可制杯,穰可索綯,煅为灰可镶金。其他蔬果、畜产,多类中国。所贡物有宝石、珊瑚珠、琉璃瓶、琉璃枕、宝铁刀、拂郎双刃刀、金系腰、阿思模达涂儿气、龙涎香、苏合油、花毡单、伯兰布、苾布之属。柯枝,或言即古盘盘国。宋、梁、隋、唐皆入贡。自小葛兰西北行,顺风一日夜可至。

  永乐元年,遣中官尹庆赍诏抚谕其国,赐以销金帐幔、织金文绮、彩帛及华盖。六年复命郑和使其国。九年,王可亦里遣使入贡。十年,郑和再使其国,连二岁入贡。其使者请赐印诰,封其国中之山。帝遣郑和赍印赐其王,因撰碑文,命勒石山上。其词曰:王化与天地流通,凡覆载之内、举纳于甄陶者,体造化之仁也。盖天下无二理,生民无二心,忧戚喜乐之同情,安逸饱暖之同欲,奚有间于遐迩哉。任君民之寄者,当尽子民之道。《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书》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朕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咸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恐后也。

岛夷志略

  古里佛,当巨海之要冲,去僧加剌密迩,亦西洋诸马头也。山横而田瘠,宜种麦。每岁藉乌爹米至。行者让路,道不拾遗,俗稍近古。其法至坦谨,盗一牛,酋以牛头为准,失主仍以犯人家产籍没而戮之。官场居深山中,海濵为市,以通贸易。地产胡椒,亚于下里,人间居有仓廪贮之。每播荷三百七十五斤,税收十分之二,以下次加张叶皮、桑布、蔷薇水、波罗蜜、孩儿茶。其珊瑚、真珠、乳香诸等货,皆由甘理、佛朗来也。去货与小具喃国同。畜好马,自西极来,故以舶载至此国,每疋互易,动金钱千百,或至四十千为率,否则番人议其国空乏也。

瀛涯胜览

  即西洋大国。从柯枝国港口开船,往西北行,三日方到。其国边海,山之东有五七百里,远通坎巴夷国;西临大海;南连柯枝国界;北边相接狠奴儿地面。西洋大国正此地也。永乐五年,朝廷命正使太监郑和等赍诏敕赐其国王诰命银印给赐,升赏各头目品级冠带,统领大宝船到彼,起建碑庭,立石云:「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皡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国王系南昆人,崇信佛敎,尊敬象牛。国人内有五等:回回人、南昆人、哲地人、革令人、木瓜人。其国王国人皆不食牛肉,大头目是回回人,皆不食猪肉。先是王与回回人誓定,尔不食牛,我不食猪,互相禁忌,至今尚然。王以铜铸佛像,名乃纳儿,起造佛殿,以铜铸瓦而盖佛座。傍掘井,每日侵晨,王至汲水浴佛,拜讫,令人收取黄牛净粪,用水调於铜盆如糊,遍擦殿内地面墙壁。且命头目幷富家,每早亦涂擦牛混粪。又将牛粪烧成白灰,研细,用好布为小袋盛灰,常带在身,每日侵晨洗面毕,取牛粪灰调水,搽涂其额,幷两股间各三次,为敬佛敬牛之诚。传云:昔有一圣人名某些立敎化,人人知其是真天人,皆钦从,以後圣人同往他所,令其弟名撒没嚟掌管敎人,其弟心起矫妄,铸一金犊,曰:「此是圣主,凡叩之则有灵验。」敎人听命,崇敬其金牛,曰:「常粪金,人得金」,心爱而忘天道,皆以牛为真主。後某些圣人回还,见众人被弟撒没嚟惑坏圣道,遂废其牛,而欲罪其弟,其弟骑一大象遁去。後人思之,悬望其还,且如月初,则言月中必至。及至月中,又言月尽必至。至今望之不绝。南昆人敬象牛,由此故也。

  王有大头目二人,掌管国事,俱是回回人,国中大半皆奉回回敎门。礼拜寺有二三十处,七日一次行礼拜。至日,举家斋浴,诸事不干,巳午时,大小男子到寺礼拜,至未时方散回家,才做买卖,干理家事。人甚诚信,状貌济楚标致。其二大头目受中国朝廷升赏,若宝船到彼,全凭二人主为买卖,王差头目幷哲地未讷几计书算于官府牙人来会,领船大人议择某日打价,至日,先将带去锦绮等物,逐一议价已定,随写合同价数,彼此收执。其头目哲地卽与内官大人众手相拿。其牙人则言某月某日於众手中拍一掌已定,或贵或贱,再不悔改。然後哲地富户才将宝石珍珠跚瑚等物来看议价,非一日能定,快则一月,缓则二三月,若价钱较议已定,如买一主珍珠等物,该价若干,是原经手颈目未讷几计算,该还紵丝等物若干,照原打手之货交还,毫釐无改,彼之算法无算盘,只以两手、两脚幷二十指计算,毫釐无差,甚异于常。

  王以六成金铸钱行使,名吧南,每个径面官寸三分八釐,面底有纹,重官秤一分。又以银为钱,名搭儿,每个约重三釐,零用此钱。衡法每番秤一钱,该官秤八分,每番秤一两,计十六钱,该官秤一两二钱八分。番秤二十两为一斤,该官秤一斤九两六钱。其番秤名番剌失,秤之权钉定於衡末,称准则活动於衡中,提起平为定盘,星称物则移准向前,随物轻重而进退之。止可秤十斤,该官秤十六斤,秤香货之类,二百斤番秤为一播荷,该官秤三百二十斤,若称胡椒,二百五十斤为一播荷,该官秤四百斤。凡称一应巨细货物,多用天平对较。其量法,官铸铜为升行使,番名党戛黎,每升该官升一升六合。

  西洋布本国名撦黎布,出於邻境坎巴夷等处。每疋阔四尺五寸,长二丈五尺,卖彼处金钱八个或十个。国人亦将蚕丝练染各色,织间道花手巾,阔四五尺,长一丈二三尺,每条卖金钱一百个。胡椒山乡住人置园多种。到十月间,椒熟采摘晒乾而卖,自有收椒大户来收,上官库收贮。若有买者,官与发买,见数计算税钱纳官。每胡椒一播荷,卖金钱二百个,其哲地多收买下各色宝石珍珠,幷做下跚硼珠等物,各处番船到彼,国王亦差头目幷写字人等眼同而卖,就取税钱纳官。

  富家多种椰子树,或一千株或二千三千株,为产业。其椰子有十般使用:嫩者有浆甚甜,奸契,可酿酒;老者椰肉打油,做糖做饭吃;外包之穰,打索,造船;椰壳为碗,为杯,又好烧灰打箱金银细巧生活;树好造屋,叶好盖屋。蔬菜有芥菜、生姜、萝卜、胡荽、葱、蒜、葫芦、茄子、菜瓜、东瓜四时皆有。又有一等小瓜,如指大,长二寸许,如靑瓜之味,其葱紫皮,如蒜,大头小叶,称斤而卖。波罗蜜、芭蕉子广有卖者。木别子树高十余丈,结子如绿柿样,内包其子三四十个,熟则自落。其蝙蝠如鹰之大,都在此树上倒挂而歇。米红白皆有。麦大小俱无。其面皆从别处贩来卖。鸡鸭广有,无鹅。羊脚高灰色,如驴驹子之样。水牛不甚大。黄牛有三四百斤者,人不食其肉,止食其乳酪,人无酥油不吃饭。其牛养至老死卽埋之。各色海鱼其价极贱。山中鹿兔亦有卖者。人家多养孔雀,其他禽鸟则有乌鸦、苍鹰、鹭鸶、燕子,其余别样大小禽鸟,则并无有。

  国人亦会弹唱,以葫芦壳为乐器,红铜丝为弦,唱番歌相和而弹,音韵堪听。民俗婚丧之礼,锁俚人、回回人各依自家本等体例不同。其王位不传於子而传於外甥。传甥止论女腹所生为嫡族。其王若无姊妹,传之於弟。若无弟,逊与有德之人。世代相仍如此。王法无鞭笞之刑,罪轻者截手断足,重则罚金诛戮。甚则抄没灭族。人有犯法者,拘之到官,卽伏其罪,若事情或有冤枉不伏者,则於王前或大头目前置一铁锅,盛油四五斤,煎滚,先以树叶投试爆弹有声,遂令其人以右手二指煠於油内片时,待焦方起,用布包裹封记,监留在官,二三日後聚众开封视之,若手烂溃,其事不枉,卽加以刑,若手如旧不损,则释之,头目人等以鼓乐礼送此人回家,诸亲邻友馈礼相贺,饮酒作乐以相庆,此事最为奇异。

  使回之日,其国王欲进贡,用好赤金五十两,令番匠抽如发细金丝,结绾成片,以各色宝石大珍珠厢成宝带一条,差头目乃邦进奉中国。

明代胡应麟认为书有五厄,分别是:

1 炀帝见杀,一时大乱,图书被焚,是为第一厄。

2 安禄山入关,唐明皇奔蜀,书籍损失殆尽,是为第二厄。

3 唐末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出逃,图书典籍亦遭焚毁,是为第三厄。

4 北宋靖康二年,金人兵临汴京城下,徽钦二帝被掳北去,所有图书散佚无篡,是为第四厄。

5 南宋德佑二年,伯颜南下,军入临安,图书礼器,掠走一空,是为第五厄。

胡应麟提出的“五厄”,对中国古籍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厄”指的是灾难、困苦的意思,“五厄”即指中国古籍在五个阶段所遭受的劫难。

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为了适应城市生活的需要,通俗文学和戏曲得到了发展,丛书也不例外,一批嗜奇、消遣、生活性丛书先后问世。除了小说、戏曲等专类丛书的编集外,综合性丛书中有《古今说海》、《古今逸史》、《历代小史》、《稗海》、《稗乘》等,所收典籍多以野史、笔记、小说、类抄、杂著为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