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偏方有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皮肤瘙痒偏方有什么,第1张

一、槐花、茜草、丹皮、紫草各20g,银花、蚤休、白鲜皮各15g,甘草10g。

  做法:每日1剂,水煎3次,前2煎分2次服,第3煎待温后外洗。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瘀透疹。主治全身性皮肤瘙痒症,风热症。

二、制首乌、生龙骨、生牡蛎各20g,龙眼肉、茯神、炒枣仁、当归、秦艽各10g,蝉蜕、胡麻仁各8g,大枣4枚,炙甘草5g。

  做法:水煎,每日1剂,2次服。

  功效:主治皮肤瘙痒症。

三、过敏修复霜

  使用方法:①清洁面部(配合中草药抗敏洁面乳使用,更好一些);

  ②取适量涂抹于面部过敏处,避开眼睛周围、眉毛等;

  ③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皮肤瘙痒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问题,很多人在皮肤痒的时候一般都会用手抓,有时候会抓得比较厉害,但是还是会一直痒,皮肤瘙痒最好不要用手抓,最好是找到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其实有很多止痒的小偏方,那皮肤瘙痒的治疗偏方有哪些?皮肤瘙痒怎么办好?

1、药浴熏蒸疗法

(1)药浴方一

将蛇床子、地肤子、白矾各30克,苦参15克,花椒10克,加入大量清水煎煮,趁热熏蒸患处,待水温适宜时浸泡洗浴患处,每日一剂,可洗2-3次,适用于各种疾病所引起的皮肤瘙痒。

(2)药浴方二

艾叶、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苍耳子20克,一起用大量清水煎煮,最后再加入100克薄荷稍煎片刻,取药汁,外洗瘙痒处,每日2次。

2、拔罐治疗

依照患处大小,选择合适的火罐进行拔罐,要求尽量的用灌口罩住病灶处,一般可用单罐或者密排罐;若瘙痒处炎症症状较重,可加大椎穴或灵台穴同时进行拔罐,通常留罐10-15分钟即可。本方法对于局部小范围的皮肤瘙痒治疗效果明显,但对糖尿病、血液病所引起的的皮肤瘙痒本方法无效。

3、药膳食疗方法

(1)大枣桂枝干姜茶

准备大枣12克,桂枝6克,干姜9克。将所有材料洗净后加水共煎,每日一剂,代茶饮用,可以益气和营、止痒。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皮肤瘙痒诊治,尤其是适合于气血不足同时又感受风寒所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状。

(2)荸荠清凉茶

准备材料有:荸荠200克,新鲜荷叶10克,白糖10克。首先将荸荠洗净去皮后切碎绞汁;然后将新鲜荷叶加入白糖一起捣烂,放入过滤好的荸荠汁中,加入开水约200毫升,待微凉后频繁饮服。此茶可清热祛风止痒,对于皮肤瘙痒偏于风热症,有瘙痒遇热后加重,头痛目胀,烦热口渴等症状时饮用最佳。

(3)醋制木瓜

材料有:米错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将以上三味一起放入砂锅中煎煮,待醋煮干时取出木瓜使用。连服一周左右,可以疏散风寒,痛经活络,对于皮肤瘙痒症状表现有遇冷加重或复发、遇热瘙痒缓解的人群治疗效果明显。

4、止痒小妙招

(1)生姜止痒法

将患处洗净,用生姜片涂搽2-3分钟,至皮肤发红,每日数次,注意,有皮肤破损者忌用。

(2)大蒜止痒法

取大蒜适量洗净后于临睡前捣烂,用纱布包好,搽涂患处2-3分钟。

(3)香油止痒法

首先准备苦参10克,冰片10克,红花10克,用香油浸泡一周后,可以用棉签蘸取香油涂抹于皮肤瘙痒处,止痒效果明显。

(4)热水袋止痒法

用装有热水的热水袋热熨患部,反复多次,可止痒入睡,此法适用于冬季皮肤受寒瘙痒,但必须注意烫伤,且不宜用电热毯或电热水袋,以免过于干燥,加重瘙痒。

5、皮肤瘙痒调护注意

少用肥皂洗澡,洗澡水不宜太烫,少吃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要尽量避免搔抓,以免造成继发可爱染,有必要时可到医院皮肤科进行诊治。

6、科学洗澡

中老年人的皮肤因为生理性退化的缘故,皮肤表面缺乏足够的皮脂保护,皮肤干燥缺水,过勤洗澡会带走原本就不多的皮脂保护层,使皮肤愈显干燥,如果洗澡水过热、用碱性大的肥皂或用力搓澡,无疑会加重皮肤干燥瘙痒的状态。因此,冬季老年人应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每周一次足矣,水温不要太高,洗浴时间也不要过长。洗澡时尽量少用浴液和香皂。香皂等在身体上停留的时间不要过长,并要及时冲洗干净。洗澡后可以涂抹一些能防止水分蒸发的膏霜,用以锁住皮肤水分。

作者\NOW健康

皮肤发痒,一抓就破皮、发红甚至渗血,不论是服用抗组织胺抗药物,或是涂抹含有类固醇的药膏,虽然止痒效果迅速,但没多久又反复发作,这应该是许多人都有过的困扰,105年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资料显示,每10万名就医患者中,超过3万人因皮肤病就诊。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谢旭东表示,皮肤病不会立即致命却会影响外观,但在日常生活中造成相当大的困扰,例如上课无法专心、工作表现变差。55岁蔡**就是典型个案,更年期后全身各部位常出现搔痒感,一抓就冒出红疹,到了夏天症状更严重,只要一流汗就抓个不停,严重影响生活作息。

蔡**至皮肤科门诊就医,确诊为荨麻疹,按时服用抗组织胺药物,状况却时好时坏反复发作,造成睡眠品质变差感到相当困扰,几乎1个月就要至皮肤科门诊报到2至3次,健保卡就医记录几乎都是因为皮肤疾病。

推荐阅读:来得急去得快的「荨麻疹」该如何因应与照护?

谢旭东指出从中医的观点来看,皮肤搔痒问题是从内而外造成,因此内服药才是治病之本,临床观察传统中医的「换肤方」对于过敏所导致的皮肤问题有着不错的疗效。

以蔡**为例「换肤方」1天饮用1包,搭配中药「桂枝汤」解表退疹,于服药1周后,搔痒感明显减少,1个月后已不需服用抗组织胺,发作频率越来越低。

谢旭东指出「换肤方」源自古代治疗皮肤疾病的「消风散」,经过改良加强之后,服药后1周就可产生效果,不过所需治疗的疗程则依据每个人皮肤病的严重的程度而定。

推荐阅读: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如何判断异位性皮肤炎与舒缓之道

谢旭东解释自己师承上海派国医朱士宗,对皮肤病有独到见解,尝试过各种不同药方治疗皮肤疾病,考虑到病人返家后,没有时间煮汤剂,以经验总结研发出效果最好的即饮包「换肤方」,将皮肤汰旧换新。

NOW健康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全身发痒抓不停 中医「换肤方」可缓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人体最大器官的皮肤也逐渐衰老,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皮肤瘙痒是这一类人群的高发病,据统计,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瘙痒性疾病,发生率高达407%,该病已成为困扰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而且,这是一种全身性的瘙痒病,患者全身各处均可发病,不同人瘙痒程度不尽相同,但多数人自觉剧烈瘙痒,尤其是夜晚时瘙痒更甚,影响日常的睡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现皮肤瘙痒时,自认为是不卫生引起的,常常每天清洗,结果越洗越痒,越痒越抓挠,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这提示着身体 健康 出现问题了。

关于皮肤瘙痒的论述,在祖国医学中有较为详尽的经验积累,《黄帝内经》曰:“虚邪之热也……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指出体虚感受外邪是导致皮肤瘙痒的重要原因。

而历代医家更有“风盛则痒,无风不作痒”一说,认为瘙痒的发生多与感受风邪有关。曾有学者收集从1988年至2019年关于皮肤瘙痒的中医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也发现,在瘙痒致病因素中,以“风”最为多见。

中医认为,风邪是自然界六*邪气之一(其他五种邪气分别为寒、暑、湿、燥、热),风邪具有向上、发散的特点,属于阳邪,而风邪致病,首先伤表卫,客于肌肤则为瘙痒,故此瘙痒性皮肤病的病位也都是在体表。正如《内经》所记载:“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夹寒搏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气妄行,则为痒也。”

这是自然界的风邪侵袭人体,停留于人体体表,从而引起的皮肤瘙痒,而风邪容易夹杂其他的邪气,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讲:“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比如风夹寒、湿、热等邪气,导致病因复杂多变,这也是很多患者瘙痒顽固、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在瘙痒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除了外风之外,还有内风致病,尤其是在慢性瘙痒性皮肤病中,更与内风的关系密切,而引起皮肤瘙痒的内风常见有血虚、血燥、血瘀、血热、热胜化火,其中,在老年群体中,以肝血亏虚为主。

这一点,在《外科证治全书》中也有记载:“痒风……肝家血虚,燥热生风。”老年人肝血亏虚,一则无以涵养肝体,致肝风内动;二为血不足,以致血不养肤,该证型的患者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皮屑较多、全身瘙痒,多在夜间加重,难以忍受,并可引起失眠和精神不振等症。

《诸病源候论》曰:“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于皮肤之间。”指出了在该病中,风与血的关系,因此,在止痒治疗中,多遵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

对于外感风邪所致的瘙痒,主要用疏风止痒法,临床常用如荆芥、防风、白芷、蝉蜕等解表祛风药治疗。而对于内风则以养血平肝熄风为治本。

当归饮子是常用的治疗血虚风燥证所致瘙痒的方剂。该方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方中当归为补血圣药,和营养血以治其本,为方中君药。生地、白芍、何首乌集滋阴养血为一体,加益气养血之黄芪,四药为臣,助当归治血之力。荆芥、防风透散开泄,疏风解表,合白蒺藜共奏祛风止痒之效,川芎行气活血,四药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纵观全方,养血滋阴而不留邪,疏风散邪而不伤正,补中有散,标本兼固,对血虚风燥之瘙痒疗效确切。

需要注意的是,人到老年,气血渐虚,肠胃功能减退,如果出现反复皮肤瘙痒,不建议自行用药,以防用药不慎,损伤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另外,治病的关键在于寻找病因,去除诱因,若迁延难愈,需要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排除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引起的皮肤瘙痒。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1、祛风止痒法

风痒多在头面,重时遍及全身,痒感颇重。偏寒用麻黄、桂枝、独活、细辛;偏热用牛蒡子、浮萍、薄荷。通用有荆芥、防风、苍耳子、蝉衣等。

2、理湿止痒法

湿痒多在下半身,伴湿烂腐痒的现象。兼热用茵陈、白鲜皮:兼寒用摈榔、沉香;通用的有藿香、佩兰、苡仁、苍术等。

3、杀虫止痒法

痒在趾缝、皱襞处、夜间尤重。内服有使君子、雷丸、榧子;外用有硫磺、蛇床子、芦荟、瞻酥等。

4、清热止痒法

痒太定处,痒中兼有刺痛。药用寒水石、生地、丹皮;热重化毒则用山扼、黄芩、银花、蒲公英、黄柏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