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神话著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中国有哪些神话著作,第1张

《山海经》、《西游记》、《封神演义》

《上古神话演义》、《聊斋白话简写版》、《聊斋志异》

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的保存在各种典籍中,其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主要有《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另外,《左传》《国语》《墨子》《庄子》等先秦古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神话资料,汉代的纬书中,则保留了较多经过汉儒自觉处理过的神话。

后人资料书

《山海经笺疏》(十八卷) 巴蜀出版社1985年影印

《山海经校注》袁珂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淮南子校注》汉代淮南王刘安编 张双棣较释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版

袁珂的《古神话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 《中国神话资料萃编》(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神话通论》(巴蜀书社1993年版)

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通论》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上古神话纵横谈》 冯天瑜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大荒经》主要记载了一些重要的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为编书时期较长,年代久远,各地传说也有不同,有的神话多少有点出入或重复的部分。

其中提到了应龙:“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再看一段《大荒北经》中描述应龙的:“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串起来就是:蚩尤带领部落攻打黄帝,黄帝命令应龙攻打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大兴风雨。后来应龙帮助黄帝杀了蚩尤,应龙又杀了夸父,于是去了南方待着,所以南方经常下雨。应龙不在天庭后,天下经常出现旱情,有旱情的时候人们就扮作应龙的样子,就会下起大雨。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夸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部落的名字,实际上“夸父”指“夸父族”,但应龙究竟是不是灭了夸父一族,这个实在不好说,很多人认为应龙应该只是渴死了逐日的夸父。《海外北经》载:“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夸父国在聂耳国的东面,那里的人身材高大。右手拿着青蛇,左手拿着黄蛇。邓林在夸父国的东面,有两棵高大的树。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夸父国叫博父国。

再回来看应龙,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中说:“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为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说到水虺,会不会想到《古剑奇谭》中的悭臾?是的,悭臾刚开始就是水虺,但它通过上千年的修行是可以成为应龙的,而应龙也是它的终极目标。应龙与普通的龙不同的,有蓄水的神力,它有两个翅膀,模样更加威武,更加神通广大。

有这么一段:“有荣山,荣水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zhu,三声上声)。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

有座荣山,荣水发源于此。在黑水的南岸,有一条玄蛇,吃麈鹿。有座巫山,西边又只黄鸟。天帝的仙药在那里,有八个斋舍。黄鸟在监视那条玄蛇。

玄蛇是啥?这里的玄蛇没有那么奇异,“玄”即是“黑”的意思,就是一条黑蛇。我们看古装电视剧或者小说,有时会描述一个人“一身玄衣”,就是“一身黑衣”。《诗经·商颂·玄鸟》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其中的“玄鸟”就是“黑鸟”,即燕子。而“麈”又是什么呢?麈是一种长得像鹿的动物(很可能就是一种鹿)。

这一段里,麈、玄蛇、黄鸟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层次。三种动物相互制衡,一物降一物。但能吞下像鹿似的麈,玄蛇的个头应该也不小。

开篇中写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

在西北海外,大荒的角落,有座没有合拢的山,叫不周负子,有两头**的野兽守护着。

不周负子,就是不周山。《列子·汤问》中记载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

后面又提到一个关于后稷的故事:“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帝俊生了后稷,后稷把各种谷物的种子从天上带到人间。后稷的弟弟叫台玺,台玺的儿子叫叔均,叔均于是代替父亲台玺和后稷播种各种谷物,开始发明耕田的方法。后来叔均就做了掌管田地的神。

这里别误会,不是帝俊亲自生了后稷,帝俊是后稷的父亲,后稷的母亲叫姜嫄(yuan,二声阳平)。《诗经·大雅·生民》中唱道:“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后稷的出生也是一个传奇:帝俊与姜嫄多年无子,于是两人去向上苍祷告。姜嫄踩了巨人留下的脚印,于是怀孕生子,生下的小孩就是后稷。起初姜嫄觉得后稷不详,就把后稷丢在小巷子里,巷子里的牛羊都绕着他走,生怕踩伤他,还给他喝牛奶羊奶;姜嫄又把他丢到树林里,结果伐木人发现了后稷,把他带了出来;姜嫄又在冬天里把后稷丢在外面,结果从天上飞来大鸟,用张开翅膀裹着后稷为他取暖,大鸟离开了,后稷仍然哭得十分响亮。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毕竟是自己生的孩子,姜嫄也心软了,就把后稷抱了回来,抚养长大。于是后稷从天上拿来百谷的种子,播撒人间,而姜嫄就是周人的祖先。

还提到了太子长琴:“有榣(yao,二声阳平)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对,这里的太子长琴就是《古剑奇谭》里乔振宇扮演的“欧阳少恭”的前世。

看完上面的原文,就知道了一个信息:太子长琴是火神祝融之子。太子长琴在榣山居住下来,创作音乐。

不要因为《古剑奇谭》里的太子长琴看起来温润如玉,是个谦谦君子就低估了他的武力值。其实太子长琴的武力值爆棚,而他的武器就是他的长琴,战斗方式是演奏乐曲。传说四次上古战争,太子长琴出战了三次,武力之剽悍可见一斑。

再往后看,又有关于月亮的记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有个女子正在给月亮洗澡。是帝俊的妻子常羲,她生了十二个月亮,这才开始给月亮洗澡。传说羲和的十个太阳生性顽劣,而常羲的十二个月亮却十分乖巧听话,善解人意。

先来看“大禹杀相柳”:“共工之臣名相繇(柳),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山。其所乌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柳,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

相繇就是相柳,共工的臣子名叫相柳,长着九个脑袋,蛇的身体。盘绕成一团,在九座山上吃东西。他喷吐过的地方,立刻变成大泽,气味不是辛辣就是苦涩,百兽没有能居住的。大禹堵塞洪水,杀了相柳,相柳的血腥臭,被血洒过的地方谷物不能生长,那个地方水很多,不能居住。大禹填埋了它,屡次填塞,屡次塌陷,于是把它挖成大池子,诸帝于是用挖出来的泥土建造了几座高台。

对了,相柳就是桐华的小说《长相思》的原型。不过在《山海经》里,相柳可没有桐华笔下的那般温情缱绻,而他吃掉的人类更是数不胜数,差不多可以用作恶多端来形容。

我们再来看“黄帝战蚩尤”:“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ba,二声阳平),雨止,遂杀蚩尤。”

蚩尤制造兵器攻打黄帝,黄帝于是命令应龙到冀州的原野。应龙蓄水,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大兴风雨。黄帝于是派来了天女魃,风息雨止,于是杀了蚩尤。

另外,天女魃一说是黄帝的女儿,一说她是九天玄女。但不管怎么说,魃为旱神是不变的。

这场上古战争就是著名的“逐鹿之战”。我们也能从一个侧面窥见上古部落之间残酷血腥的战争。虽然后来是黄帝赢了,与炎帝一起成为了华夏始祖。但如果是蚩尤赢了呢?或许华夏始祖会换一种说法吧。成王败寇,没有绝对的正义,而历史也只能由胜利者书写。

郭璞在他的文章《注<山海经>叙》中开篇便道:“世之览《山海经》者,皆以其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莫不疑焉。尝试论之曰,庄生有云:‘人之所知,莫所其所不知。’吾于《山海经》见之矣。夫以宇宙之寥廓,群生之纷纭,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混淆,自相漆薄,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

郭璞的话不提供详细翻译,因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山海经》是奇怪,不符合常规常理常识,任何带“常”字的词,都是它要避开的。你说它光怪陆离、荒诞不经、冒天下之大不韪,都可以。但绝对无法否认它在历史上无可撼动的地位,不管是在中国文学史还是在别的历史上。可是透过泛黄脆薄的书页,我们又能看见什么?我们为何生而为人?我们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人是否应该对自然、对生灵怀有敬畏之心?

这些问题有的答案已然明确,有的答案很模糊,有的仍然没有答案。但我还是想说,作为人类,我们一直并将永远都是自然之子,我们对自然不该丢掉的,永远都是那颗敬畏之心。

到这里,《山海经》一二三就全部结束了,第十八卷《海内经》与前文重复部分较多,因此不再单独叙述。谢谢此时正在阅读这一段的你,希望你能喜欢《山海经》,喜欢古文,或者说不再那么讨厌它。

再次的,感谢阅读。

参考书目:《山海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山海经》中州古籍出版社

                    《山海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想看古文,但是没时间?太麻烦?注释太难懂?没关系,我来和你一起看!

行成于思毁于随,欢迎说出你的看法,带来不一样的见解!

你是想看原著还是电子版的?

其实电子版的东西挺坑的。因为有一些图什么的,的确画的很美好但是会远离本真。

我是学汉语专业的,比较讲究读书的出版社、版本、校注人什么的,像《山海经》这样的古旧的你可以去卓越亚马逊、当当、孔夫子旧书网什么的去百度一下。

(看传统的书最好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岳麓书院出的)

这本书是上古文学,如果不是本专业学生,或者学艺不精可以买校注本的。

校注本也有缺点,就是比较厚,所以比较贵。

一、马昌仪的《古本山海经图说》。这是第一推荐。另外还可以考虑《山海经校注(最终修订版)》 ,作者: 袁珂 校注,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二、采用比较的版本有:马昌仪的《古本山海经图说》(2007年后又出增订版),袁珂的《山海经校注》、《山海经校译》、《山海经全译》,徐显之的《山海经浅注》,王红旗、孙晓琴的《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附《山海经点注》)

如果只买一本,那首推袁珂先生的《山海经全译》,性价比是最高的,后浪新版的货源也比较充足。袁珂的学术方法与顾颉刚先生一脉相承,是比较严谨和科学的研究思路。书的前言对《山海经》有提纲挈领的介绍,值得精读。注解比较简明扼要,多引用郭璞、郝懿行。

马昌仪先生的《古本山海经图说》(全二册)也相当不错,最大的特色是有各种古版插图。但只是以事物为纲目,而不是《山海经》全文。市面也有不少现代人绘图的版本,个人还是更推荐这种古图。当然价格也不菲,而且市面货源似乎不多了。马昌仪《全像山海经图比较》没看过,应该主要是收录各种古图,土豪可入手。

袁珂先生《山海经》注解的书有三本,除了《山海经全译》外,还有《山海经校注》和《山海经校译》,《全译》其实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的结果。《山海经校注》有后浪新版,代表袁珂《山海经》研究最高水准;《山海经校译》暂无。这两种都是竖排本,对一般读者不太友好。

郭世谦的《山海经考释》,对郭注、郝注引用非常多多,个人偏向地理考证方面,也算是个重要的注本。但个人认为《山海经》地理考价值难说。而且原文和注字号差别不大,读起来不太舒服,不想买也可以。前面十篇论文倒值得读下。

以上几种都是今人注,要说古注,最经典自然是郭璞注、郝懿行疏。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国学典藏·山海经》就是郭注郝疏,而且是横排简体版,阅读比较友好。看了不少今人注对此书的引用,那么直接看这个版本可以一窥全貌。

此外市面上还有两个比较变态的版本,一个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宋本山海经》,一个是中国书店的《四库全书山海经》。因为都是刻印本出版,所以主要是对文献校勘有帮助。如果想品尝原汁原味的版本,也可以买来读读。

以上是市面上常见的优质版本,购买大多比较方便。其他的今人版本价值相对不高,古人版本又相对难寻,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 地理 、 动物 、 植物 、矿物、巫术、宗教、 历史 、医药、 民俗 、民族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山海经的介绍大全,希望你喜欢。

山海经的介绍

《山海经》系古代地理类史书,十八卷,撰者不详。西汉刘歆校书时,有三十四篇,歆并为十八篇;《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十三篇;今本为十八卷,计山经五,海经十三。记大小名山五千三百七十,河流大泽三百馀,动物一百二十七种,异国九十五,所载地理、博物、 故事 、巫术、神话极为丰富,自古号称奇书,影响深远。近代玄奇小说《镜花缘》,大部分素材即取自《山海经》。

《山海经》所描绘的世界,似乎是以《中山经》所在区域为中心,四周由南、西、北、东山经所在区域构成的大陆,大陆被海包围着,四海之外又有大陆,再外还有荒远之地。这反映了周秦时期的地理观,是研究地理学思想史的珍贵材料。

《山海经》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从好仙术士郭璞到文学旗手鲁迅,都爱不释手,大诗人陶渊明还写了传诵千古的《读山海经》(十三首)。聪明的人都十分好奇,并且 想象力 极为丰富。《山海经》是为聪明人写的,给聪明人看的。其中记载的缥缈的仙山与瑞兽,常常为后世所引用,如宋杨亿据《山海经》中关于昆仑之西有群玉之山,是为帝王藏书之府的 传说 ,诗集题作《西昆酬唱集》,言下不无标榜之意。

《山海经》是中华 文化 中的一部奇书,内中有无数的奥秘需要我们去探讨,也许有些是永远也解不开的谜。唯其如此,才使这部书显得特别神秘。读《山海经》,也越会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山海经》传本较多,除各种单行本外,收入丛书者有《道藏》本、《四库全书》本、《格致丛书》本、《二十二子》本、《百子全书》本、《四部备要》本、《龙溪精舍丛书》本等。现存最早的注本是晋郭璞《山海经注》。清郝懿行采前人注释之长,撰《山海经笺疏》十八卷,别为《订论》一卷,贡献甚大。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集诸家之长而又时有发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

山海经内容简介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 美学 、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真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 科技 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实际上也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

两大部分中,《山经》5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

《海经》中的《海外经》5篇是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5篇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4篇为一组,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海经》以上每组的组织结构,皆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第18篇《海内经》是《山海经》地理状况的总结,总结中国境内地理形势分野、山系、水系、开拓区域分布;农作物生产;井的发明; 乐器 制作;民族迁徙;江域开发以及中国洲土安定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关于《山海经》全书涉及的地域范围及相关物事虚实,历来众说纷纭。很多学者都认为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文献记载,有一些确实能确定下来,比如黄河、渭河、华山等等,地理位置与现实的大体一致。事实上,即是是《五藏山经》,也与整体格局和现实的山川不合,至今为止,尚未有谁能令人信服地将这些山川一一坐实。然而,《五藏山经》所描述的山川有些是存在的,特别是《中山经》里的山,《五藏山经》(即“山经”)本是以一些真实的山川为基础来叙事的,但说到荒远无稽的极地,已是无能为力,只能凭借想象向壁虚构了。

山海经版本情况

《山海经》一书的书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这表明司马迁读过《山海经》。在司马迁之前,《山海经》的书名应当早就已经有了;而在更早之前,虽然还没有《山海经》的书名,但是《山海经》的文献资料应当早就有了。

有学者推测:秦始皇、吕不韦及其门客、屈原都应该读过《山海经》。理由是秦始皇对海外求仙笃信不疑,是因为对古代典籍的信任;后两者,因《吕氏春秋》记述有许多《山海经》的内容,而《天问》中有大量与《山海经》相同的内容,屈原的其它文章亦有与《山海经》相同的记述。庄周则可能可能读过《山海经》,因《庄子》里面的丰富想象力,应该得益于《山海经》的“荒诞”内容。老聃,则应该读过并整理过《山海经》,因他长期就任周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他完全有条件阅读到周朝国家图书馆 收藏 的各种典籍文献,其中应该包括周朝以及前朝的地理文献。应当指出的是,中国人考察山川物产、部落分布,当然不是自《山海经》而始。事实上,对 自然 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观察和记录,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以上是司马迁之前的《山海经》情况,其后,《山海经》的版本沿革基本上有案可查。其中,西汉末年刘秀(刘歆)校订的《山海经》版本,已经不能直接看到了。现能看到的最早《山海经》版本,是晋代学者郭璞的《山海经传》,有宋、明、清三代的刻本,它应是传自刘歆版本。

东晋时小学家郭璞对《山海经》进行了整理,并作了精细的注释工作,对于了解《山海经》原文有极大帮助。现存《山海经》均来源于郭璞注本,如果没有郭璞的注解,《山海经》这部珍贵古籍恐怕就要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并且,郭璞版的《山海经注》是带注、赞、图的,但郭本原图早已佚失,较重要版本、近人袁珂的《山海经校注》,所附插图150幅,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一书的附图,其它有附图的《山海经》版本大多也是选用明清学者《山海经》版本的附图(明、清以前更早的《山海经》版本所附的古图亦均已失传,现所知道的山海经附图,均为单幅插图,没有涉及地理方位)。

之后,据袁珂《山海经校注》一书,比较重要的《山海经》版本及其研究专著,计有明代学者撰写的《山海经补注》(杨慎)、《山海经释义》(附图,王崇庆),以及清代学者撰写的《山海经广注》(吴任臣)、《山海经存》(附图,汪绂)、《山海经新校正》(毕沅)、《山海经笺疏》(郝懿行)、《山海经地理今释》(吴承志)。

20世纪前80年,由于朝代更迭、战乱、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以及运动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大陆地区没有《山海经》研究专著出版。根据张步天的《山海经概论》一书的统计,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山海经》研究专著有,袁珂的《山海经校注》、《山海经校译》、《山海经全译》,徐显之的《山海经探原》、《山海经浅注》,喻权中的《中国上古文化的新大陆:山海经·海外经考》,扶永发的《神州的发现:山海经地理考》,宫玉海的《山海经与世界文化之谜》,王红旗、孙晓琴的《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附《山海经点注》),马昌仪的《古本山海经图说》(2007年后又出增订版),张步天的《山海经概论》、《山海经解》。此外,王善才主编有《山海经与中华文化》一书,5次《山海经》学术研讨会分别出版有 论文 集,例如第一次全国性的《山海经》学术研讨会(1983年,成都)就出版有《山海经新探》一书(笔者的论文《山海经试注(选)》亦收入其中)。需要补充的是,丁振宗(马来西亚)的《解除山海经古中国的X档案》(中州出版社)。

以上版本是学术性的(自然不包括20余年来神秘文化泛起后所出版的普及型、猎奇、 漫画 、戏说式等非专业性作品)。这些版本大多数附有若干绘图,其来源主要是:在明清《山海经》版本附图的基础之上,广泛 收集 历代文献、碑刻、画像砖、器物画(陶器、玉器、漆器、青铜器、瓷器、丝织物等等),以及岩画、 壁画 等载体上的古人物图案、古动物图案,从中发现与《山海经》内容相关的古图,以及可与明清《山海经》插图相比较的古图(不完全统计在一千至二千幅之间),其代表作即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古本山海经图说》(马昌仪,2000年),学苑出版社的《全像山海经图比较》(马昌仪,2003年8月)。如马昌仪2007年的《古本山海经图说(增订珍藏本)》前言所述,其即是选用包括清吴任臣《山海经广注》、日本文唱堂版《怪奇鸟兽图卷》在内的16种图本。由于这些图基本上都没有地理方位信息,因此其功能仅限于对《山海经》所记人物、动物的图形再现。

山海经的版本非常多,特别是现代版的山海经各种解说真的是层出不群,这几种版的山海经我感觉还是非常不错,都是古版本的山海经,内容比较完整

这几种版本山海经均出自于 古籍阁 且都是PDF格式电子版,不仅包括这几种版本山海经,还有其它比较罕见的古版本的山海经都有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清乾隆时期黄晟槐荫草堂写刻本pdf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清康熙时期项氏群玉书堂刻本pdf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蒋应镐绘图明万历时期刊本pdf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蒋应镐绘图明崇祯时期刊本pdf

山海经郭璞注明万历二十八年闽格古斋刊本pdf

山海经释义十八卷图一卷郭璞注王崇庆释义明万历时期大业堂刻本pdf

山海经笺疏十八卷附图赞清郝懿行笺疏清光绪时期还读楼刊本pdf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图五卷清吴任臣注金阊书业堂藏板清乾隆五十一年刊本pdf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