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龙人物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展龙人物简介,第1张

展龙

展龙,男,汉族,1976年11月生,甘肃靖远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史、历史文献学研究。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清华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2008年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5年任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2016年始任河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2019年任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河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开封市历史学会秘书长等。出版专著4部,参撰著作3部,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等10多项。

中文名:展龙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甘肃靖远

出生日期:1976年11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代表作品:《明史辞典》、《明清史料考论》等

性别:男

主要研究方向

明清史、历史文献学

科研成果

著作

1《元明之际士大夫政治生态研究》(独著,60万字),人民出版社2013年

2《张居正改革时期民族政策研究》(独著,25万字),人民出版社2013年

3《明清史料考论》(独著,42万),科学出版社2016年

4《宪章录》校注(第一,73万字),凤凰出版社2014年

5《盛世下的潜藏危机:张居正改革研究》(合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6《中国史学史》(合著),大象出版社2012年

7《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官德》(合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

论文

1《焦_编纂义例探微》,《史学史研究》2016年第2期(B类)

2《乞留:明代舆论的清官期盼与官员调留》,《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1期(B类),《新华文摘》2015/14论点汇编

3《焦_的史料价值》,《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1期(B类)

4《万斯同序、论的史学价值》,《史学史研究》2013年第2期(B类)

5《“四库”馆臣论明代笔记史料》,《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第6期(B类)

6《中国传统社会转型的深层诠释》,《中国出版》2009年第12期(B类)

7《传统士人群体心态的深层次解读》,《中国出版》2007年第1期(B类)

8《教育者与社会人:明代塾师群体的真实描述》,《中国出版》2011年第8期(B类)

9《“四库总目学”的大胆提出与深层诠释》,《中国出版》2009年第1期(B类)

10《洪武时期征荐制度考论》,《史学月刊》2009年第4期(C类)

11《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C类),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文摘报》2013年7月30日论点短辑

12《略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1期(C类)

13《论张居正改革时期南方民族政策》,《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2期(C类)

14《寓论于考,纠谬钩沉》,《光明日报》(读书版)2007年4月7日

15简评《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年8月29日

16《元明之际士大夫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第1期(C类)

17《元明之际士大夫的心路历程与人格嬗变》,《河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C类),《新华文摘》2013年第15期篇目辑览

18《元末士大夫组织“义兵”探究》,《河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类)

19《纵逸与迂怪:元末士人的狂狷精神及其现实动因》,《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C类),《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4期学术卡片《中国社会科学报》(文摘)2013年7月29日摘录

20《试论元末士大夫的民族认同意识》,《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C类)

21《论元末士大夫的忠义观念与国家意识》,《北方论丛》2012年第1期(C类)

22《元末士大夫雅集交游述论》,《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C类)

23《元顺帝时期士人政策述论》,《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C类),《新华文摘》2010年第4期篇目辑览

24《元末士大夫的舆论批评及其蕴涵的时代意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C类)

25《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华夏文化论坛》2013年第4辑(C类)

26《张居正主政时期水利事业的运营与管理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第2期(C类)

27《明代廪生考辩》,《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2期(C类)

28《明代诣阙上诉与国家政治研究》,《求是学刊》2015年第3期(C类),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5年第4期

29《论张居正改革时期的西南民族政策》,《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C类)

30《明初江南遗民的政治生态与命运沉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C类)

31《试论张居正改革时期明蒙贡市关系》,《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5期(C类)

32《吴晗治史精神论略》,《天府新论》2009年第5期(C类)

33《试论王重民目录学研究之特点》《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年第3期(C类)

34《焦_的编纂及版本流传》,《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年第3期(C类)

35《版本流传考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年1期(C类)

36《焦_征引文献考》,《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3期(C类)

37《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5期(C类)

38《明清文化特点刍议》,《兰州学刊》2006年12期(C类)

39《“制度化”史学与“政治化”史学》《兰州学刊》2010年第5期(C类)

40《论忽必烈政权“汉化”进程中的士人政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09年第5期(中文核心)

41《张居正改革时期构筑北边防御体系述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中文核心)

42《张居正改革前周边民族形势之透视》,《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03期(中文核心)

43《精雕细琢实事求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14年12月1日

44《明代宝应地区水利事业研究》,《江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45《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学界对历史学性质的论辩》,《燕山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46《张居正改革时期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历史透视》,《民族论坛》2013年第6期

47《张居正改革时期民族政策得失论》,《民族论坛》2013年第1期

48《明代灵州盐业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明史研究》2013年

49《明代回族政治意识与国家认同研究》,《明史研究》2016年

50《元末乱世中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及其价值抉择》《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51《明代邸报出版与社会舆情传播》,《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52《元末士人拯世情怀与经世意识述论》,《石河子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53《元末士人谋营生计的多途选择及其时代意蕴》,《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54《元末士大夫视野中的农民战争及其思想意义》,《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55《论张居正的史学贡献》,《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3期

56《薛应_史料来源考》,《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年第1期

57《薛应_史料价值初探》,《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

58《焦_著述提要补正》,《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年第1期

59《纂修考》,《图书馆界》2011年第6期

60《论朱元璋教化思想及其实践》,《教育与考试》2011年第5期

61《论朱元璋的人才观及其实践》,《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62《朱元璋礼敬孔裔刍议》,《沧桑》2009年第3期

63《明清以来焦_研究述论》,《历史典籍和传统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4年

64《赵纪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开拓者》,《河南日报》2012-07-06

65《试论张居正的历史思想》,《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66《张居正史学思想初探》,《第十届明史国际讨论会论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

67《明洪武专制统治下的士林学风及其嬗变》,《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68《明洪武时期祭孔仪制考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69《明洪武时期文官群体来源及结构考论》,《明长陵营建600周年纪念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

70《明清以来天津古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城市史研究》第24辑,天津社科院出版2007

71《张居正史学活动及其成就初探》,《历史典籍和正统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4年

72《明代孝道文化的社会普及与极端化趋势》,载《孝道文化与社会和谐》,大象出版社2011年

73《“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现代价值》,《百年名校,世纪辉煌》,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74《明代吏治的历史透视及启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75《论宋初学与儒学复兴》,载《盛世儒学与中原文化》,大象出版社2010年

76《求真务实,论从史出》(合著),《教育与考试》2014年第6期

77《评介》,《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7年第3期

78《明代回族史研究的学术反思:历史、现状与趋势》,《第十五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山书社2015年

79《精雕细琢,事实求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80《2012年河南省史学研究综述》,《河南社会科学年鉴》,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81《高校中国古代史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82《试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新疆石油教育学院》2005年2期

83《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年第2期

84《高校历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85《高校历史专业特色专业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社会舆论与政治秩序研究”

2主持国家重大出版规划项目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子项目“《明史》后期人物列传”修订

3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明代社会舆论与政治秩序变迁”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明代回回族群研究”

5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明代回族史》

6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明代社会舆论与国家政治研究”

7主持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宪章录》校注”

8主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全日制学科教学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研究”

9主持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明代社会舆论史”

10主持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元明之际士大夫政治生态研究”

11主持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改项目“历史学科教学专业硕士双导师制调查与研究”

12主持河南大学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新时期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13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张居正改革时期社会危机探研”

14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人宋史撰述的文献价值与理论意义”

15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水利文献研究”

16参加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古代史(上)(第二)

获奖情况

荣誉

12015年,入选“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

22015年,入选“河南省优秀教师”

32015年,入选“第七届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

42015年,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

52012年,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62014年,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72014年,入选“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

82014年,入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92014年,入选“河南大学杰出科研人才资助计划(长江学者)”

102014年,获“河南省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

112013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22013年,获“开封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132012年,获“开封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42014年,获“开封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52015年,获“开封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摘要:本文通过对“十三五”时期中医药学科入选国家级出版资助的项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中医药学术出版呈现出高水平项目爆发式增长、中药学和民族医学成为热点、地方科技类出版单位参与度高等显著特点,其成因在于中医药发展迎来最好机遇期、国家对科技出版投入加大、社会效益考核力度加强等;同时文章也指出中医药的学术出版存在整体水平不够高、与临床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其原因在于临床研究基础薄弱、出版单位急功近利、专业编辑人才匮乏等;并对“十四五”及今后中医药学术出版的重点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术出版“十三五”中医药国家出版基金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2009),“中医学与中药学”是我国现有的62个一级学科之一,包括了中医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其他等5个二级学科。本文所称的“中医药”,其学科内涵对应于一级学科“中医学与中药学”。中医药学术出版因兼具科技和传统文化出版的属性,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出版板块之一。本文对“十三五”时期我国中医药学术出版的现状、特点、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十四五”时期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十三五”时期能代表中医药学术出版最高水平的项目,主要包括“十三五”重点出版物规划、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以下简称“科技基金”)、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项目(以下简称“古籍项目”)的列选项目,这四类也是被列入中宣部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中赋分的项目。由于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本身没有资金支持,大多会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列选国家出版基金和古籍项目获取资金支持,且部分规划项目存在未能最终立项的情况,因此本文将后三类资助项目作为分析的主要依据。

曹书杰,男,汉族, 1954年2月20日出生,吉林大安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兼任《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会副会长、《历史文献研究》编委,辽宁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等兼职教授。已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论文70多篇。

曹书杰教授是当代辑佚学研究的代表学者。辑佚学是中国古文献学的分支学科,被视为古文献领域的考古学。在此领域取得多项开创性成果,并为目前的文献学论著广泛引用。主要成果:《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37万字)是第一部辑佚学专著,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中国辑佚学研究百年》被《新华文摘》(2002-1)全文转载,2002年获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南学术”1998-2002年优秀论文奖,2004年获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一等奖;承担有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资助的《中国古籍佚书辑本综录》项目;出版有《古籍知识手册·古籍辑佚》(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中国古典文献学·辑佚学》(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2007)《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文献辑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等著作,发表有《〈四库全书〉采辑“大典本”数量辨》(1989)《辑佚起源新探》《辑佚与辑佚学》(1990)《黄奭及其辑佚活动始末考》(1992)《汤球及其辑佚成就》(1997)《略述宋明清时期的辑佚研究》(1998)《辑佚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内容和意义》(1999)《吴派汉学家的辑佚成就》(2000)等辑佚学领域的研究论文。

自2000年以来开始介入中国上古神话与传说的研究。这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文学、历史学、文献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已出版著作有《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发表有《后稷孕生与周人祖先崇拜及后世观念变异》(2002)《后稷感生传说的文化内涵解析》等论文。

1《古“语”新研——先秦格言、谚语及其当代意义》

200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2CZW006,结题证书号:20040917,等级:良好

2 《国语》韦昭注辨正

2007年度国家社科规划办后期资助项目,07FZW001,结题证书号:20080267

3 《国语汇校集注及相关问题研究》,2011年度国家社科规划办一般项目,

11BZW030,结题证书号:20151302,等级:良好

4《〈国语〉韦注整理与研究》,2005年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已结题

5《国语汇校集注》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09YJA751060,结项证书号:09YJA751060

6.《国语汇校集注》,2009年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编号:0958

7.《国语集注》,浙江省社科规划办常规课题一般项目,09CGWX001YB

8.承担国家重大出版基金工程项目《大藏经·续(汉文部分)》子项目,承担《禅家龟鉴》、《沙门日用》、《锦江禅灯》的点校,已全部结题

自幼在中国画、书法、竹笛、宋词上投入过很多时间精力,师承名师多人 。医学博士,文学硕士,教授,执业医师,博士研究生学历,北师大文学硕士(导师为著名国学大师、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民进中央前主席许嘉璐先生),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导师为著名针灸学家罗永芬先生)。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重大文化项目《中华大典》(9亿字,建国以来由国务院直接立项的特大型中华文化整理研究国家重大项目及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要项目仅此一个)试点工程《医药卫生典》秘书长(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郑金生研究员一起共同担任此职,其岗位类同国家重大工程试点办公室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与评奖专家(艺术学中国绘画方向) 。在“现代化中医”的“纤维化病理与中医药(含针灸)阻抑器官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方向、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医学历史文献研究”方向,以及古籍文献语言学、辞书学(工具书如类书编纂也暂归附此类)、中医药学、针灸学、养生学等学科领域内一些研究方向均有较深造诣和填补空白的开拓性研究。在中国绘画与书法上亦积力很深,根底扎实(具体情况详后) 。其在各个领域所做的工作简述如下:

1、科学研究:

理念:注重创新,不重复他人已做过的研究工作,喜选择尚无人垦荒的空白性方向或选题,故其研究及其成果绝大多数均为填补学术空白的开拓性创新成果,在某学术方向或选题上均具有一定的奠基性或里程碑性示范效应或抛砖引玉铺路效应。

工作概述:主持国家级、部省级、厅局级(含校级)项目与课题近30 项,并参研若干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所主持的各级项目包括国务院直接立项国家重大项目之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之子项目、国务院古籍规划领导小组资助项目之子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课题、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均属省政府自然科学项目]、四川省政府九五、十五、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应用基础与成果转化科技计划项目[市政府自然科学项目]及科技惠民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与人文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科研开放基金项目等。已发及正发论文100余篇(国家公布、实行“核心期刊”制度后,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并有多篇论文正投发SCI全文收录期刊);已获授权及申请中发明专利数十个;获部省级、厅级、学会级奖励十数次;在境内外出版专著、工具书、古籍整理著作、全国统编教材28部(含合作与参编)。

⑴中国历史文献方向(含古籍文献语言学、辞书学):为长期方向。

① 作为早期创业者和核心主研参与震惊世界图书文献学界的旷世大典《中华大典》编修:1989年1月作为核心主研人员参与建国以来惟一由国务院直接发文立项的古文献类国家级重大项目(也是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要项目)《中华大典》之试点工程《医药卫生典》编纂,并为其起草共计100余万字的多版《工作细则》、《编纂方案》、《引用书目表》、《样稿》等学术工作文件,后也作为整个《大典》编写《编纂通则》的主要借鉴文件(《通则》为在其起草的《细则》基础上删削、修改而成),由此以苦干与实力不仅受到总主编任继愈大师长达数页的书面表彰,还被北京会议选为试点工程《医药卫生典》秘书长(此职全国仅两人担任,除李戎外,另一人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郑金生),并先后担任其中《医学分典》学术秘书、副主编,《医学通论总部》主编。2009年近百万字的《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医学通论总部》出版,为整个“医卫典”的开篇总部(排第一),其内容系千百年来一直总揽着中国医学的全局、指导着中国医学的方向的纲纪之旨,更是中国医学学术史上空前的同类专题巨制和第一部全面、系统总结“医道”“医名”“医德” “医易”“医患”“治疗大法”“医学源流”等中医文化的原文搜裒整理专著,具有奠基性、里程碑性重要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为全球学人所识,产生极大的影响(详“中华大典”条)……2010年破例获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② 《中医难字字典》、《通假字、古今字与区别字研究》、《中医药通假字字典》等5种填补空白的辞书与专著:早在自1975年廿余岁起就积力20余年,终于撰就中国医学学术史上第一部“中医药难字专著与辞书”、第一部“中医药易错字专著与辞书”、第一部“中医药通假字、古今字与区别字专著”、第一部最科学规范的“中医药通假字辞书”、第一部“中医药与针灸学快速记忆法专著”。早在1986年30多岁时即已出版影响海内外的历史文献语言专著兼辞书《中医难字字典》、《中医药中的易错字》、《中医药、针灸学快速记忆法》等,引起近30家报刊关注(当时尚未普及电视等传媒),收到读者来信5000余封,其著作受到国内外各界上百位著名学者书面好评,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为收藏书目。2001年被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增订再版。其论著《通假字、古今字与区别字研究》(系其负责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研究成果)、《中医药通假字字典》首次廓清并提出新的“古今字”与“区别字”概念,对2千馀年无比混乱的“古今字”说法进行了系统、科学而实用的界定、定义 ,受到有关学术界权威学者较高评价。另外,还与另一学者几乎同时提出“包孕异体”概念,在区别字分类等其他很多方面也以充分论据提出了新说。这些,不仅在人文科学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而且在医学历史文献的研究、应用上也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被批准立项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以上研究,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省教育厅、省语言学会等各级评奖的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此研究方向尚有以下研究工作及成果:

③早在1981年即开始参与邱宗志研究团队整理重要医籍历史文献《景岳全书》,1985年又领赵立勋之命参与其研究团队的《景岳全书》整理研究部分工作。1987年作为核心主研和全书统稿人参与国家卫生部重点项目、重要养生学历史文献、中国古代最大的养生全书《遵生八笺》的校注整理研究(以上两书均为大部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被该社选为“惟一的一部医籍整理精品作为赠送外宾的代表作”,1989年获四川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李戎对后者的深入研究仍在继续。

④1993年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与出版领导小组资助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医学大成》续编”数百厚册医籍文献(每册含医籍数种),也是国家八五、九五重点出版项目,李戎主持了其中《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脉理存真》的整理任务,并参与《本草纲目》整理。

⑤1996年该校梁繁荣副校长获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培养基金课题《〈针灸推拿学辞海〉编纂》,李戎作为第一副主编和全书统稿人参与这部针灸推拿学最大辞书的编写,具体承担其中30万字的针灸推拿历史文献条目和针灸推拿医家条目的撰写,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戎正拟重新整理、修订其针灸推拿历史文献条目和针灸推拿医家条目,编成第一本科学规范的针灸推拿古籍目录学专著。

⑥2002年清华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承担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性工作重大项目“中医药科技信息数据库(本草古籍文献)”,李戎带领其研究生任玉兰(今已为医学博士)承担了其中历史文献《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的研究。

⑦2003年李戎负责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传统文献语言学与汉字信息化的研究》,首次对中医药的这一选题方向进行探索。

⑧2003年至2005年间,李戎尚参与或主持了以下文献性研究工作:1)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承担的国家汉字字库(电脑用)用字研究;2)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全国部分中医院校参与的“《中医大字典》编纂”论证;3)参与张琦教授负责的四川省教育厅课题“‘痰’与‘饮’致病的比较研究”。4)主持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非典’(SARS)》编写”。5)副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规划工具书《中医养生学大辞典》。

⑵器官纤维化与慢性疾病防治研究方向(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向):为长期方向。

拟以多年积力扎实地系统深入地持续研究“中医药(包括针灸)阻抑肺纤维化的效应机制(深入揭示中医药及针灸拮抗PF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为基础“线”,举一反三旁涉整个“器官纤维化的中医调控效应机制研究”的“面”,再延及“中医药防治慢性疾病”这一世界性主题研究(含其历史文献研究在内)……

此方向国内外鲜有学者涉及(已在国内外权威科技信息检索单位及数据库做过查新),而李戎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则已持续探索10几 年,并已成为中医药(包括针灸)阻抑肺纤维化的效应机制应用基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领军团队。曾整合西部4所名校(川大、西南交大、成中医大、成理工大)学者联合攻关,由李戎牵头,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系列研究项目10几 个,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0几 篇论文,并有多篇论文正投发SCI全文收录期刊,申请发明专利10几 个,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Nature(《自然》)(2010,6月和2007,7月)杂志两度关注、提倡和呼唤中医以及中国针灸科学,《自然》从2004年起发表了以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为中心的3篇研究论文。关注世界著名科学杂志的前沿动态和导向,立足李戎团队在中医及针灸研究方面的优势,整合这两种趋势,诞生了李戎团队“上皮-间质转分化理论指导下中医药及针灸拮抗肺纤维化(PF)EMT的分子机制研究”的计划。

其团队前期所做中医药及针灸阻抑PF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发现其调节I/II型细胞因子平衡、调控TGF-β/IFN-γ受体及这两条关键信号转导通路具有积极的显著意义,故其正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立足古老中医原创理论,从研究方向(PF)→理论环节(EMT)→小发现(TGF-β/IFN-γ)三个层次再度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立项,以推进到EMT纵深水平继续深入探索中医药及针灸拮抗PF的EMT分子机制,以深入揭示中医拮抗PF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方案包括拟选取在中医药与针灸干预PF实验动物模型病变不同发展阶段提取其肺组织,采用肺组织直接检测指标与体内组织分离提纯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趋化EMT的检测方法,达到体内外实验相互印证的目的。实验分别进行EMT进程关键分子(胶原蛋白-1mRNA等多种)、蛋白芯片、MMP组织抑制因子(如TIMP-1、2)和FB胞外基质(α-SMA等多种)检测分析,并行定量PCR验证,研究和筛选中医拮抗该病EMT的调控网络和关键靶点,以信息融合等方法从TGF-β和IFN-γ关键信号传导通路等多视角分析中医拮抗该病EMT的分子机制。

此外,李戎团队还对中医药阻抑血管纤维化(动脉硬化)、心脏纤维化等器官纤维化进行了研究,并已有近10项 发明专利。

⑶在养生学上的研究工作、建树与三大开拓性贡献:①首次提出并构建“‘东方自然养生法’方法学体系”,并有科研项目和系列著作、论文在海内外出版作为支撑;②首次提出“五脏养生理论”,用中医五脏学说分统古今养生食谱,并有科研项目和专著出版作为支撑;③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唾液养生学说”,并有科研项目和专著出版作为支撑:以上为阶段性研究方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行,已获阶段性成果,今已辍止,现正从事新的养生学工作。

早在1987年李戎就作为核心主研和全书统稿人参与国家卫生部重点项目、重要养生学历史文献、中国古代最大的养生全书《遵生八笺》的校注整理研究,其后又在四川省教育厅立项再次进行“中国古代最大养生全书《遵生八笺》的文献学研究”,后又先后主持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性工作重大项目“中医药科技信息数据库之《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研究”、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重点项目“中国唾液养生保健及方法学体系的构建研究”(省政府自然科学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饮食养生保健理论与方法学体系研究”等。在此基础上,经过十几年较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首次正式提出并构建“东方自然养生法”学术理论及方法学体系,拟与既有的“自然疗法”共同构成中医药另一完整的体系,并有上述系列科研课题多项立项研究、系列专著数种在海内外陆续出版、论文多篇在香港和大陆发表、各级奖项多项的强大支撑,在养生学方法学体系构建上具有一定的里程碑和奠基性重要意义(这与世面上和学界一些无正式科研项目立项、无研究论文发表、无正式的政府及学术界评奖的“空头养生权威”有别);同时,李戎又首次正式提出并构建“五脏养生理论”,用中医五脏学说分统古今养生食谱,出版了厚达50余万字的《东方自然养生法系列丛书·五脏养生食谱》;此期还首次正式提出并构建唾液养生学说,在海内外出版了最全面、最系统的长达20余万字的《东方自然养生法系列丛书·中国唾液养生》。除此,在养生学高等教育上,李戎还参与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北京大学共同主编的国家新世纪全国统编教材《养生康复学》编写,以及十二五规划国家级工具书《中医养生学大辞典》的编撰。“东方自然养生法系列”专著中的《中国唾液养生》与李戎本人于2000年被英国大都影视公司来华拍摄成中医文化专题片,同时收到韩国出版商译成韩文出版的约商函,并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四川省民俗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李戎参与的另一养生历史文献图谱(四川省教育厅立项课题研究成果)则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与学术著作奖二等奖、四川省教育厅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奖,此外,李戎参与的大型养生学历史文献研究“《遵生八笺》校注”的前期科学研究报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获四川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⑷针灸推拿方向:为长期方向。其中针灸推拿历史文献研究及阻抑器官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已如上述,此略。

⑸中药方向:为阶段性方向,2001年至2003年曾进行,今已辍止。

①“中药谱效关系学”的提出与构建。早在2001年初,李戎就与其博士研究生同学闫某一起共同提出“中药谱效关系学”,率先在《中国中医药报》等数种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创建“中药谱效关系学”》等多篇文章,并在十数个国家部委主办的首届(成都)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上交流论文。后来中药界所提“中药谱效关系学”,多在其之后。

②中药新药的开发研制。曾申报过多个品种,后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及多名司局级、处级负责人涉事,药审工作停止,以致与全国业界均同样受到大环境影响而被迫流产中辍。

③滴丸剂型的研发。李戎在滴丸剂型的研发上也具有实际经验,溶散速度比胶囊崩解速度快的滴丸剂型,在抢救病人方面具有时间优势,但研发此制剂的技术及经验向为李戎所在学校的一项空白,该校制剂专业教授曾向李戎请教过此剂型的研制经验。

2、教学:

于2001年在全国医药院校首次创开并主讲博士学位课程《针灸推拿文献学》(1998年就已试讲,同年还在国内率先试讲《中医文化》),另,还给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本专科生、藏医班讲授过《中医古籍文献学》、《针灸医籍选》、《黄帝内经选》、《医古文》、《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中国医学史》、《大学语文》、《现代汉语》等课。

3、临床: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尚在读书期间,其就给亲朋好友处方并试治疑难疾病初获显效,如以地黄汤加熊骨等药调治,竟使慢肝后遗症长期不能下地行走的女性中老年患者病愈健步行走如常;以青蒿鳖甲汤出入,竟使整天茶饭不思、对任何事物均失去兴趣(类同西医严重抑郁症)、中西诸药罔效的大个子球员好友恢复正常;以面煨肉豆蔻、诃子去油,竟让长期患鸡鸣泻的外公病愈;以逍遥散益石决明珍珠母诸品,竟令长期患偏头痛的西医师痊愈……这些都是上世纪70年代其尚在读书期间的治验,其后至今30几年,从不丢弃临床实践,坚持临诊,曾在四川宜宾、自贡、成都多家医院(包括中医药大学附院、同仁堂总店等)、门诊部侍诊,积有诊案记录整箱。

4、研究开发与企管:

上世纪90年代其即已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有创办、管理药企的经验和若干中医临床效方发明专利。拟近年退休后投身市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服务患者的产品,为救助病人或提高其生存质量贡献余热。

5、绘画、书法与音乐:

其自幼即喜欢描画连环画上的人物,喜好吹竹笛,八九岁时将威风凛凛的岳飞图绘在家中墙壁上,受到街坊邻里及亲友们的夸赞。后师事川南画家吴家荣先生习画,师事五十年代四川著名音乐家蓝河先生习音乐,并私淑重庆竹笛演奏家(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奏过《葡萄架下》)吴启人先生吹奏风格,笛声抑扬顿挫,婉转悠远,十分入耳。夏夜乘凉在门前吹奏竹笛,满街乘凉人无不静息倾听清赏,在校园吹奏则引来男女同学伴歌,上山下乡时曾任“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长,并画宣传画(后上学期间亦然)。业医后因潜心医术与科学研究,书画音乐习练均渐少,参演(奏)过三五次校园文艺联欢会,画作与书法亦不时送展校园。近几年,又复奋力研习绘画与书法理论、方法、技能,大量听课,已积有国内外 各名家、大师授课课件照数十万帧,并拜名师,临池练笔。时适逢国家力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强国,单位亦需文化强校,服务社会,于是受命创建绘画、书法的研究、创作及教学机构,目前正披荆斩棘,筚路蓝缕。

荣誉奖励

(1) 工作获奖

1975年 参加实战演习训练荣立个人三等一次

1976年 参加唐山抗震救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1978年 评为三台县民兵先进个人

1981年 川北教育学院评为优秀党员

2011年 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党员

2011年 西南交通大艺术与传播学院优秀党员

1992年 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生及光华奖学金一等奖

1993年 评为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获光华奖学金二等奖

2010年 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2年 获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 科研获奖

1986年 《郝疏尔雅及声训初探》获西南师大研究生优秀论文三等奖

1990年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通假字分析》获楚雄师专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992年 《银雀山汉墓竹孙膑兵法用韵研究》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学术论文一等奖

1995年 《论政府公共关系》获四川省政治学会优秀研究成果奖

1995年 《扬雄方言中的东齐考辨》获中国文化语言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1995年 《**与人生》获四川省**评论学会二等奖

1996年 《图书市场调查初探》获四川省新闻出版科研三等奖

1998年 《版权三论》四川省版权局优秀论文奖

1999年 《选题二谈》获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科研一等奖

1999年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四川省最佳图书奖

2000年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0年 《推十书·已刊稿》 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2年 《出版通论》 西南交大第七届优秀本科教材三等奖

2012年《考据学论稿》 四川省政府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编辑工作获奖

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三国志校笺》(策划组稿)

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

《三国志校笺》(策划组稿)

全国版权贸易优秀成果奖

《传统文化与经营哲学》(组稿、责编)

四川省最佳图书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作者、组稿)

四川省政府社科奖二等奖

《中国古代标点符号史》(组稿)

《中国教育史要略》(责编)

四川省政府社科奖三等奖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作者、组稿)

《中论校注》(责编)

《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研究》(组稿)

《道教斋醮符咒仪式》(组稿)

《楚辞文化研究》(组稿)

省优秀图书奖:《宋词精华》(责编)

《宋代台谏制度研究》(责编)

《文化视野中的诗歌》(组稿、责编)

《贾岛诗集笺注》(组稿)

《三国志校笺》(组稿)

《甲骨文动词语法研究》(组稿)

优秀川版书

《怎样做个好公民》(组稿)

《文化力论》(组稿)

科学研究

1、主持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上古蜀语考论

(2)主持全国高校古委项目:华阳国志系年考校

(3)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考据学研究

(4)主持教育部、四川省共建重点科研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华阳国志系年考校

(5)主持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郭沫若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郭沫若文字学方法论稿 主持(已结)

(6)主持四川省文化厅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文官管理研究

(7)主持西南交大研究生创新教材项目:中国语言学史

(8)主持西南交大本科教材编写项目:古代汉语

2、参加科研项目

(1)主研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民族文学的传播模式研究

(2)主研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 (已结)

(3)主研教育部重大项目:巴蜀文献集成 (已结)

(4)主研四川省重大委托项目:四川文化产业走廊论证报告

论文成果

一 论文

(一)CSSCI来源、中文核心及重要学术期刊

1、《周礼·考工记》齐语拾补——《考工记》为齐人所作再证 古汉语研究 19924

2、“东夷非夷新诂”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论文集 20125

3、**·黄帝崇拜与道教起源 宗教学研究 19921-2

4、汉代的图书和图书馆 文史知识 199212

5、目录学史二题 四川图书馆学报 19923

6、扬雄《方言》中的“东齐”考辨  四川大学学报  19933

7、章太炎的语言学和佛学(香港) 《中国语文通讯》 19927

8、《管子》诸家韵读献疑  管子学刊  19942

9、古合韵评议 汉语史研究集刊 19987

10、陈宋淮楚歌寒对转考补订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01

11、“齐东野人”之语 文史知识 20008

12、千种典籍惠学林 出版发行研究 20038

13、高扬学术出版大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84

14、选题策划已进入定位 出版发行研究 20063

15、从信息到选题到资本的飞跃 编辑之友 20063

16、版权的贸易属性探论 中国版权 20063

17、《周易参同契》作者新证(一) 周易研究 20071

18、《周易参同契》作者新证(二) 周易研究 20072

19、东夷非夷证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7

20、赵振铎先生辞书学思想述学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710

21、周易参同契作者地望的文献学初探 宗教学研究 20081

22、“蜀语”名义阐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1

23、开辟比较宗教学的新视野 宗教学研究 20091

24、天才学者刘咸炘易学初解 周易研究 20092

25、黄侃方言学思想表微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96

26、辞书之钤键在大众化精品 辞书研究 20082

27、中上蜀语研究三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86

28、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的思考 光明日报 2010211

29、中国语言学·文献方言学的研究与思考 商务印书馆 20108

30、中国音韵学·郝疏尔雅转语研究述论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6

31、二重证据法不始于王国维论 台湾《经学研究集刊》第9辑 201010

32、大众化精品辞编纂出版简论,《中华字典研究》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3、考据学:辞书编纂的津梁,《中华字典研究》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4、“蜀左言”新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24

35、“《文选·蜀都赋》刘渊林注商兑” 台湾大学经学与文学研讨会论文集 20123

(二) 学术论文(普通期刊)

A文献与语言研究

1、郝疏《尔雅》及其声训初探  楚雄师专学报  19863

2、“远”非“还”之讹(二则)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871

3、《六书音韵表·四》合韵字研究  楚雄师院学报 19872

4、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通假字分析  楚雄师院学报 19883

5、试论章太炎的右文观  楚雄师院学报 19891

6、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上) 楚雄师院学报 19892

7、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中) 楚雄师院学报 19894

8、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下) 楚雄师院学报 19901

9、汉民族文化学的滥觞  楚雄社科论坛 19902

10、古汉语中的“以为”  语文教学阵地 19904

11、“救时宰相”杨廷和 巴蜀史志  19923

12、章太炎“假借引申说”述略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923

13、嘉惠后学的好书:评《音韵学纲要》  太行学刊  19923

14、临沂汉简《孙膑兵法》韵例 曲靖师院学报 19924

15、《研究生论丛·临沂汉简<孙膑兵法>用韵研究》川大出版社 19943

16、先哲精神·章太炎的转注理论述评 杭州出版社 199612

17、读《先秦两汉医学用语》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200010

18、小话古籍出版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200012

19、一部特色鲜明的地方信史 巴蜀史志 20001

20、开拓汉语史研究新领域的力作 新书报 2000113

21、眠眩同源词谱 楚雄师院学报 20025

22、古籍出版:机遇大于挑战 新书报 2003620

23、《中国图书年鉴(1997) 名家名著导读丛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1

24、《中国图书年鉴(1999) 汉语史研究集刊(1)》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1

25、《中国图书年鉴(2001) 汉语史研究集刊(2)》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10

26、近十年四川方言市县话研究综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7

27、近十年四川方言研究综述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8

28、近十年四川方言专书专著研究综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

29、中上古时期蜀语文献资料综述 文史杂志 20085

30、蜀茶与古蜀语 文史杂志 20096

31、再说蜀茶与古蜀语 文史杂志 20102

32、《推十书导读·刘咸炘论辨伪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

33、赵少咸和他的《广韵疏证》 中华书局《书品》 20111

34、“和谐”释义考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4

3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言偏误及预应理论试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7

36、赵少咸《广韵疏证》简介 台湾《声韵学会通讯》20辑 20116

37、中上古蜀语诸家论述纂要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2

38、活字典笺译《论语》:博而返约 中华书局《书品》 20124

39、莫友芝《郘亭知见书目》版本考据学条例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B传播学研究

1、当代公关的大趋势

1、

―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上) 四川财贸经济 19954

2、

―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中) 四川财贸经济 19955

3、

―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下) 四川财贸经济 19956

4、谈天说地话广告:广告特点面面观 四川财贸经济 19958

5、广告的形形色色 厂长经理日报 1995923

6、一条短新闻的价值 厂长经理日报 1995911

7、“鸽子事件”与制造新闻 厂长经理日报 1995515

8、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 厂长经理日报 1995818

9、拒绝欺骗:公关广告的制作要求 四川财贸经济 199511

10、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公关广告的策略 四川财贸经济 199512

11、广告的形形色色:形象广告和产品广告 四川财贸经济 19969

12、CI策划与公关策划形相似,实不同 四川财贸经济 19974

13、茶+酒=广告人 广告大观(综合版) 19981

14、人品与文品 蜀报 1998731

15、四川省出版科研论文选·图书市场调查初探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88

16、版权三论 新书报 199918

17、论政府公共关系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19992

18、策划不能没有是非 市场与消费报 1999121

19、策划不能愚弄公众 市场与消费报 1999128

20、策划不能离开国情 市场与消费报 199924

21、策划不能鼠目寸光 市场与消费报 1999211

22、不说话的黛安娜王妃 市场与消费报 1999513

23、四川省出版科研论文选选题二谈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10

24、出版人语 出版参考 20033

25、礼仪文化教育中应重视的两个领域 教育改革与发展文论 20068

26、学术出版简论 楚雄师院学报 200611

27、大学写作与中学作文之比较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75

28、策划编辑简论 楚雄师院学报 200711

29、学书谫话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12

三、著作:出版著作22部,其中独著、主编11部,参编11部

1、《先秦两汉齐语研究》(独著) 巴蜀书社 19988

2、《白居易诗选注》(独著) 巴蜀书社 20007

3、《汉小学文献语言研究丛稿》(独著) 巴蜀书社 20034

4、《周易集解》(整理,第二) 巴蜀书社 20045

5、《经史百家思辨小品感悟》(第一) 巴蜀书社 20051

6、《古代汉语读本》(第一) 巴蜀书社 20061

7、《华阳国志译注》(第一)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5

8、《出版通论》(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4

9、《推十书·已刊稿》 (主编)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91

10、《道教征略》(第二)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20103

11、《考据学论稿》(独著) 巴蜀书社 20106

12、《济公全传》(整理,第一) 巴蜀书社 19985

13、《公共关系实务》(主编,第一)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512

14、《古汉语精要》上、下册(合作)  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23

15、《世界文学发展纲要》(合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9

16、《世界文学作品选》(合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9

17、《经纪人策略方法与技巧》(合作)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37

18、《现代公共关系学》(合作)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512

19、《骈文精华》(合作) 巴蜀书社 199910

20、《张献忠剿四川实录》(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20024

21、《中国野史集粹》(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20016

22、《说唐全传》(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19976

主持出版项目

类 别 名 称 个人作用

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三国志校笺 策划组稿

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贾岛诗集笺注 策划组稿

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广韵疏证 全国古籍规划办 策划组稿

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蕙风词话·蕙风词笺证 策划组稿

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樊川文集 策划组稿

吴松弟

吴松弟,男,1954年生,浙江泰顺人,1986年参加工作。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海关史与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史和历史经济地理(以宋代和近代为主)、中国人口史和移民史(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时期)、东南沿海区域史。

中文名:吴松弟

外文名:WuSongdi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温州

出生日期:1954年(甲午年)6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代表作品:《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中国近代经济地理》9卷本;

个人经历

1954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泰顺县罗阳镇

1982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

1986年7月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

1990年至1992年师从谭其骧院士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

1995年5月起副教授

1999年9月起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12月起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

2010年10月至2015年2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2015年12月起复旦大学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6年02月起复旦大学海关史与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

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20148任满)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5-)

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0126-)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201311-)

《历史地理》主编

《温州通史》主编

《中国人文田野》编委

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会长

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

获奖情况

独立或排名第一

1、1995年6月,被评为复旦大学跨世纪人才、百名优秀青年教师。

2、1996年独著《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获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著作奖二等奖(一等奖缺)。

3、2002年独著《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获中国宋史研究会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二等奖。

4、2006年8月,被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评为2006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

5、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地理》获第15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

6、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地理》获上海市第14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其它奖项

1、1991年作为上海史学界的青年代表,参加在西安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会议。

2、独著《中国古代都城》所属的《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任继愈主编)1992年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第二届希望杯优秀图书奖,1992年第三批优秀畅销书奖。

3、合著《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1995年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合著《简明中国移民史》1996年获上海社会学科成果著作三等奖。

5、6卷本《中国移民史》(担任第3卷、第4卷作者)获1998年上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一等奖,1999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6、合著《中国历史人文地理》2002年获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三等奖。

7、6卷本《中国人口史》(担任第3卷作者)2003年获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研究项目

独立承担

1、宋代南方人口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991年。

2、近七百年来东南沿海主要港口经济腹地的变迁,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993年。

3、点校《欧阳修全集》,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资助项目,1996年。

4、近代以来北方主要港口城市—腹地的经济互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年。

5、港口-腹地和近代现代化的空间过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研究项目,2005年。

6、长三角地区经济地理过程和区域差异,复旦大学“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2008年。

7、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2011年。

8、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形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年。

9、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题研究课题,2011年

10、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整理与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1年。

主要参加者

1、国家历史大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参加审稿并承担交通图组的部分图稿编绘任务,已完成。

2、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和文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完成。

3、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研究,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已完成。

4、中国移民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完成。

5、中国人口史,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完成。

学术交流

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日本大阪大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日本学习院大学担任客员研究员或客座教授。

先后在欧洲第17次汉学大会(瑞典隆德)、美国地理学家年会(美国西雅图)、东海(日本海)地名国际学术讨论会(韩国汉城)、国际宋史学术研讨会(中国台北)、东亚国际交流与中国沿海的交通和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大阪)、纪念晚清中国海关总税司罗伯特·赫德学术研讨会(英国伦敦)等重要国际会议做学术报告。

先后于1994年至1998年(合作者:日本大阪大学滨岛敦俊教授)、2000年至2004年(合作者: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PeterKBol教授)、2006年(合作者:美国哈佛大学PeterKBol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刘杰副教授)在浙江嘉兴、湖州、金华、温州(泰顺)、上海(崇明)进行10余次中外联合历史文化调查,总共时间超过200天。

学术著作

先后出版6部学术专著,另有合著、主编著作多部,内容涉及中国移民史与人口史、中国经济史与经济地理、东南沿海区域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以及部分通俗读物。

主要代表作包括:

《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

《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中国百年经济拼图》,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港口:腹地与北方的经济变迁(1840-1949)》,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九卷本《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全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和2015年陆续出版(第一卷,绪论和全国概况,本卷主编和主要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整理者,并撰写“书目提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共279册,其中的199册2014年9月出版,80册2015年出版。

《两唐书地理志汇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合著,邹逸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学术论文

前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地理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代表性论文包括:

1浙江温州沿海平原的成陆过程,《地理科学》1988年第8卷第2期。

2重视历史地理学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合作,执笔人,《求是》1993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3年第4期转载。

3客家南宋源流说,《复旦学报》199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1995年第12期转载,华东师大《客家学研究》第4辑(1997年)转载,广东梅州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客家学辑刊》(1998年)转载。

4唐后期五代江南地区的北方移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3期,1997年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第2期转载。

5宋代户口的汇总发布系统,《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

6南宋人口的发展过程,《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2年第2期转载,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编《南宋史研究论丛(上)》,杭州出版2007年,第415-438页转载。

7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河北学刊》2004年第3期,教育部委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4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地理学》2004年第5期转载。

8一座尚未充分利用的近代史资料宝库——中国旧海关系列出版物评述,第一作者,《史学月刊》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5年第7期转载。

9TheimpactoftheopeningofTianjinoneconomicchangeinitshinterland,FrontiersofHistoryinChina,SelectedPublicationofChineseUniversities,Volume1,Number2April2006,publishedbyHighereducationpress与樊如森合作。

10南宋移民与临安文化,《历史研究》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7年第1期转载。

11市的兴起与近代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7年第2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7年第2期转载。

12中国历史地理学の过去と现在,秋野_译,载日本《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