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全国一等奖的对联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获全国一等奖的对联,第1张

获全国一等奖的对联

获全国一等奖的对联,对联又称为楹联,是一种源远流长,雅俗共赏的应用文体。在生活中对联的应用是很广泛的,经常会举办一些写对联的比赛,下面分享获全国一等奖的对联。

获全国一等奖的对联1

1、长沙市楹联家协会“砥砺奋进的五年——喜迎党的十九大”主题楹联大赛一等奖

赤帜入青云,挟三千年楚地精神,迎风卷起湘江浪;

苍生挥玉笔,步十九大诗篇韵律,蘸梦皴开岳麓春。

2、西安“经纬丝路杯”创新创业测绘楹联大赛一等奖

天眼透层霄,拉近时空,一河星月披肩上

地球收尺幅,抻开经纬,万里山川缩掌中

3、山东“走进大泰山·品味大津口”全国诗词楹联大赛一等奖

津口诉沧桑,历三千载草色枯荣,风雨难湮王者道;

泰山担日月,看十八盘云涛起伏,峰峦遥接古乡春。

4、寨岗镇文化广场舞台楹联征集一等奖

舞步响云端,引出千年瑶寨月

歌声飞画里,唤醒一轴客家春

5、三门峡白天鹅杯楹联大赛一等奖

似雪浮来成一景,自有梦之期,春之盼

如云飘至过三门,焉无行者范,舞者风

6、邯郸成安县“文明地税廉洁地税”楹联大赛一等奖

成于一点一滴,渐固政之基,国之本;

安可十全十美,唯求公者念,法者思。

7、四川省遂宁中学2017年春联一等奖

紫燕将好梦衔来,披上斗城,喜千载黉宫,文风时约春风至

金鸡把朝阳唤醒,映红壮志,倾一腔热血,涪水何输泗水长

8、开江第三届荷花节楹联大赛一等奖

不待弦音,风中舞出霓裳曲

何须梦笔,雨后凝成水墨图

9、北京让古籍活起来楹联征集一等奖

把典籍翻开,思接千年,同古人语

将文明托起,智承一脉,助好梦圆

10、邯郸武禹襄故居楹联大赛一等奖

十三式流水行云,荡浩气于乾坤,神功辉映邯郸月

二百年舒枝展叶,拓武门之根脉,大木扶摇太极城

11、中国棉文化博物馆开馆一周年有奖征联一等奖(棉花馆)

八月花铺千里雪

一生情寄万家衣

12、中国棉文化博物馆开馆一周年有奖征联一等奖(棉纺馆)

难忘百代经纶手

恍听千庐机杼声

13、丙申(2016)年“文明三门峡”全国春联大赛一等奖

任性春风,把大河抹绿

含情梅朵,将国梦映红

14、第四届中青诗联网大学生春联一等奖

沐春桃李绽华夏

带梦鲲鹏击海天

15、丰台纪念全民抗战80周年楹联大赛一等奖

三千里狼烟骤起,问七尺男儿,岂容城上升倭帜;

八十年狮目圆睁,借一轮月色,恍在桥头数弹痕。

获全国一等奖的对联2

1、上联:岁月无情风刻意;下联:红尘有爱墨留心。

2、上联:从此葬花成故事;下联:何来谎话变真传。

3、上联:一帘幽梦莺啼乱;下联:满耳笙歌燕奏齐。

4、上联:三弄梅花香绕指;下联:千拂翠柳梦颦眉。

5、上联:雾里看花别笑我;下联:山中论剑勿说人。

6、上联:平湖秋月一轮冷;下联:银浪碧涛万舸欢。

7、上联:难忘今宵难忘你;下联:苦思旧日苦思君。

8、上联:阅卷清风能识字;下联:思情明月也读书。

9、上联:月栖水里问鱼好;下联:雨躲云中笑日痴。

10、上联:唯有读书窗下笔;下联:尤其墨画案中词。

11、上联:春花不晓秋霜冷;下联:夏雨难言日冕轻。

12、上联:清风恋月水生气;下联:小鸟依人风暖心。

13、上联:烟萦碧岭风勤入;下联:雾漫重山日懒起。

14、上联:风霜几度催人老;下联:雪雨千重伴客归。

15、上联:飞花点水因风过;下联:漫草摇姿为露来。

16、上联:暮鸦孤影穿秋色;下联:春燕多情画晚霞。

17、上联:潇湘秋色辞孤雁;下联:瀚海云涛送远帆。

18、上联:月随舟影听渔唱;下联:星助烛光解客思。

19、上联:月破纱窗寻墨客;下联:风游曲径戏娇娃。

20、上联:绕堤新柳三分绿;下联:倚岫静塘一抹红。

获全国一等奖的对联3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我国民间,对联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过年时家门上贴春联,商店开业时门上挂对联,以及娱乐时的对对联游戏。

对联的长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则可达几百个字。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对联的特点

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义,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具体来讲,一副好的对联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一、 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

二、 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三、 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

四、 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大年初一央视频道播出了《典籍里的中国》,一经播出社会对于《尚书》的反响巨大,影响力极强,“尚书”一词甚至一度登上热搜。“禹覆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家也记住了华夏九州是“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记住了伏生是守护《尚书》的第一人,记住了伏生将《尚书》传给了晁错,而《尚书》至今依然在被传承,记住了伏生的老家在山东,记住了……而这些内容曾经都是记录在古籍里,而现在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用舞台剧的形式展示出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了,让古籍里的智慧为今人所受用,让古籍里的内容代代相传,这是古籍的使命,也是古籍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尚书》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部典籍,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尚书》也是一部非常复杂的经典,研究《尚书》的学问,叫“尚书学”,是一个非常专门、非常庞大的学问。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学者为之皓首穷经,相关的著作也是汗牛充栋。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用现场表演、嘉宾对话的方式展示《尚书》传承中的一些关键点,感人至深,特别是伏生传经的故事,让很多人流下热泪。

一部典籍,一个故事,走进典籍,从而更好地理解典籍背后的故事,以及典籍所蕴涵的无穷无尽的历史智慧。解读一部古籍,了解一段历史,弘扬中华文化。让我们用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经典、解读古籍,传承典籍,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的活起来,让历史的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这款节目运用现代的一些科技和一些艺术来打造出了三维的空间,让一些我们中华的典籍从书斋里面走出来,用一种特别亲切的姿态和大家见面,让现在的人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现在的人和过去的人进行对话,这种形式非常的新颖,所以这一档节目也是非常的火爆,让很多的人能够了解到这些中华的典籍。

其实大家对于文化方面还是特别的渴求的,因为中华的文化是非常深的,现在我国的综合实力也是不断的增强,所以国人的文化自信也是有着非常高的提升,对于中华的古典文化有着非常高的敬意,也特别的喜欢我们中华的古典文化,这档节目就是用一种新颖的方式让大家去了解我们古代的一些典籍,为人们的内心当中撒下一份学习古典文化的种子,让这些文化在大家的心里面能够生根并且发芽,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现在的电视节目当中,几乎每一次关于文化的一些节目上映的时候,都会引起非常大的反响,从这里面就可以看见,其实大家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有非常浓烈烈的兴趣的,去学习的这些传统的文化是我们的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典籍,他们非常的经典,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非常多的道理。这些古老的典籍,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让人们对他们更加的感兴趣。

中华文化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的,而且有着非常独特的一个家族体系,很多人穷尽一生都无法将中华的这些传统文化给学习完,这一档节目也是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欢,因为这种方式非常的新颖,让大家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也能学习到很多的历史和知识,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自己内心的文化自信也会更加的坚定。

要重视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有关文物保护的教学研究活动,推广和普及全民性文物保护知识,增强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文物保护氛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用非专业人士能够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给社会大众,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古籍图书对应的就是传统文化,什么时候传统文化走上正道,古籍差不多也就活起来了,现在国学都烂了,很多人都很反感。不过,现在古籍也算活起来了吧,只是还没火,比如中华书局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都是卖古籍为主(中华书局人文社科也是一个主线),而且都赚钱,都是出版行业大佬。

装潢志-明-周嘉胄

论画-东晋-顾恺之

画云台山记-东晋-顾恺之

魏晋胜流画赞-东晋-顾恺之

画山水叙-刘宋-宗炳

叙画-刘宋-王微

画品-南齐-谢赫

山水松石格-梁-萧绎

续画品-陈-姚最

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后画录-唐-释彦悰

续画品录-唐-李嗣真

山水论-唐-王维

辋川画诀-唐-王维

唐朝名画录-唐-朱景玄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笔法记-五代-荆浩

画山水赋-五代-荆浩

画山水诀-宋-李成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

林泉高致-宋-郭熙郭思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

华光梅谱-宋-释仲仁

画史-宋-米芾

德隅斋画品-宋-李鹰

宣和画谱-宋-

山水纯全集-宋-韩拙

画继十卷-宋-邓椿

竹谱详录-元-李衍

写山水诀-元-黄公望

古今画鉴-元-汤垕

绘宗十二忌-元-饶自然

松斋梅谱-元-吴太素

临池管见-清- 周星莲

古画品录-南齐-谢赫

续画品-陈-吴兴

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唐朝名画录-唐-朱景元

画山水赋/笔法记-唐-荆浩

翰墨志/思陵翰墨志-宋-赵构

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

画史-宋-米芾德隅斋画品-宋-李廌

宣和画谱-宋-佚名

广川画跋-宋-董逌

画继-宋-邓椿

书苑菁华-宋-陈思

画鉴-元-汤厚

衍极-元-郑枃

图绘宝鉴-元-夏文彦

图绘宝鉴续编-明-韩昂

书画跋跋/续-明-孙鑛

画史会要-明-朱谋垔

郁氏书画题跋记/续题跋记-明-郁逢庆

清河书画舫-明-张丑

法书名画见闻表-明-张丑

真迹日录/二集/三集-明-张丑

南阳名画表-明-张丑

清河书画表-明-张丑

珊瑚网-明-汪砢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清-孙岳颁

绘事备考-清-王毓贤

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卞永誉

南宋院画录-清-厉鹗

小山画谱-清-邹一桂

传神秘要-清-蒋骥

写像秘诀-元-王绎

作品介绍

《斗牛图》简介: (戴嵩 册页 绢本 水墨 纵44厘米

横408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穷追不舍,低头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后腿。双牛用水墨绘出,以浓墨绘蹄、角,点眼目、棕毛,传神生动地绘出斗牛的肌肉张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牛之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可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作品不拘常规、生意昂然,不愧为传世画牛佳作。

戴嵩向来以画牛著称。他的画牛和韩干的画马同样著名。合称“韩马戴牛”。戴嵩有一幅“斗牛图”被宋朝的大臣马知节所收藏。马知节非常珍视这幅图。有一天,天气晴朗干燥,马知节把这幅“斗牛图”从箱底拿出来,放在大厅前晒太阳。一个农夫前来曜馑埃看见这幅图。他看著看著,不禁笑了出来。马知节在旁觉得很奇怪,便问农夫:“你懂得画吗?这张图有什么可笑啊?”农夫回答说:“我只是个种田人,并不懂得画,但是却很了解活生生的牛。牛打架的时候,一定把尾巴紧紧地夹在大腿中间,力气再大的人也没有办法把它拉出来。可是你看这张‘斗牛图’,两只牛气冲冲地在打斗,而它们的尾巴却举得高高的。这根本和实际情形不一样嘛!”马知节听了,对这农夫的见识非常佩服。

另:《唐朝名画录》说他画牛能“穷其野性筋骨之妙”,所画《斗牛图》《三牛图》《归牧图》等作品,被视为绝世佳作。其中,《斗牛图》被杜处士所收藏。有一天,杜处士将这幅画拿出来晾晒,有位牧童路过时仔细看了《斗牛图》,忍不住“嗤”笑一声,杜处士惊奇地问小孩笑什么,牧童指着图画说:“牛相斗时,力气集中在角上,尾巴是夹在两股中间,可笑画牛的人不懂斗牛的道理,让牛尾翘起来摇晃。”杜处士听了十分叹服。显然,戴嵩画斗牛时,缺乏细致观察斗牛细节而造成误笔。但是,瑕不掩瑜,这幅画仍是久享盛誉的名作。

古籍记载

戴嵩画牛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②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③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尾⑤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⑥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⑦。”不可改也。

字词注释①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嵩(s#ng)。②囊(n2ng):袋子。此处指画套。③拊(f掌:拍手。④搐(ch)):抽缩。⑤掉尾:摇尾巴。⑥然:认为对。⑦婢(b@):女佣人。

诗文翻译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