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的科研成果
1《明初河套周边边政研究》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8)
2《佛教与西藏古代社会》(合著,第二作者) 12008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CLS003《明代对内迁少数民族政策与实践——以世袭武官为中心》(主持)
22007年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0744”《天山雪》传奇校注(主持)
3河南省教育厅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GH-022《明清黄河流域民族关系研究——兼论危机事件应对机制的得失》(主持)
42009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09DB12《河西宝卷研究》(参与) 1明代达官民族身份的保持与变异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2012/03
2 从西蒙古草原到华北平原——明朝忠顺营源流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02
3明朝对近畿达官军的管理——以北直隶定州、河间、保定诸卫为例 ,宁夏社会科学,2011/03
4元代黄河漕运考,中国史研究,2011/02
5洪武朝塔滩蒙古与明朝的关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02
6 明朝北直隶“达官军”的土地占有及其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04
7明代内附阿鲁台族人辨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05
8明初察罕脑儿卫置废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02
9 地理特殊性与文化多元性共同编织的历史图景——评薛正昌新著《黄河文明的绿洲——宁夏历史文化地理》 宁夏大学学报, 2009/02 (合著,第一)
10入明蒙古人政治角色的转换与融合——以明代蒙古世爵吴允诚(把都帖木儿)为例,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09/01
11 明永乐朝军屯辨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04
12何福与明永乐朝的西北边防, 宁夏大学学报, 2008/04
13 元代宁夏漕运新论,宁夏社会科学,2007/06
14 吐蕃王朝早期的韦氏家族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04
15 明洪武朝河套周边地区实际驻军数辨析——兼论明初军数的采信与统计问题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7/04
16 明与北元对峙格局中的洪武朝之东胜卫变迁 ,史学月刊,2007/05
17 洪武时期明朝在宁夏地区的经略 ,宁夏社会科学,2006/06
18 元末黄河中游地区的政治形势与军阀集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01
19 明洪武朝陕北边防及其特点,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01
20 宕昌羌源流管窥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01
21吐谷浑遣使东魏路线考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3/03
22 柔然与南朝关系探略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02
23 两汉时期匈奴和羌在今兰州地区的活动述论 周松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0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浙江树人学院正是这样一所大学,那么浙江树人学院教学成果有哪些呢?学姐今天带你了解一下吧!
一、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树兰国际医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开设51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医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工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优势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开设3000多门课程,其中,国家级一流建设课程1门,省级一流建设课程106门。
二、科研成果
2003年,获得浙江省重大科技贡献奖。2004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6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郑吉昌与夏晴合著的《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区域竞争力》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 2008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项。2010年,科研项目外来经费超过千万元,当年省部级及以上项目33项,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11年,周朝成的《当代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研外来经费超过两千万元,获得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1项。
三、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注重开放办学。与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斯里兰卡、泰国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70余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重视卓越人才培养,鼓励有志继续学习深造的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
浙江树人学院这所学校的介绍还远不止此,大家想要多多了解这些学校,不妨和学长学姐们多多交流沟通啊,由他们来告诉你这所大学的故事的吧!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为主的学科,它包括已经出土的文献和一些散存的历史资料主要包括、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出土文献研究……
古文献学史:分上下两学期讲授,是重中之重,主要的教材是孙钦善老师写的《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两册。很厚的两本,也是考研最重要的参考书了。
文字学:裘锡圭老师的《文字学纲要》
音韵学:《音韵学教程》,北大唐作藩等老师编写
(以上两门课较有难度,考试中占的比例似乎不多)
训诂学:洪成《训诂学》,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这个老师是我们专业的)
版本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大致可以看一下曹之的《中国古籍版本学》、李致忠的《古书版本概论》以及其他一些老先生的书,还有前两年出的《校雠广义》,也是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学:高路明《目录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源流》(我们专业的老师),还应该看看中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等书。
校勘学:倪其心《校勘学大纲》
哲学要籍解题:没有固定的教材,大致是介绍中国古代的哲学典籍
文学要籍解题:金开诚《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史学要籍解题:可参看张传玺的《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张舜徽的《中国史学名著解题》
古籍整理概论:专业启蒙课,可看看最近黄永年老先生再版的《古籍整理概论》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中文工具书教程》 朱天俊,李国新著
中国古代文化: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古代汉语:王力与郭锡良的教材都可以
现代汉语: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史:在考试中占的比例也较大,教材一般是翦伯赞《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北大教材《中国文学史》,或者袁行沛新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宗教、学术与思想散论》(葛兆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nI0Wjx1D7JLejgBX2InIA
提取码:1por书名:中国宗教、学术与思想散论
作者:葛兆光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9
页数:146
内容简介:
《中国宗教、学术与思想散论》收录的长短不一的五篇论文,是从近十来年作者发表的论文中选出来的,它们分别涉及了道教与唐代文学、宋代政治与思想、东亚文化交涉、近代中国佛教和现代中国思想与学术等五个领域,由于涉及的内容很杂,时段很长,没有办法用一个合适的名称概括,只好勉强用一个含含糊糊的《中国宗教、学术与思想散论》这样的书名。
作者简介:
葛兆光,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84年同专业研究生毕业。曾在江苏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1992年起,任北京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委员,以及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1997年起,先后应邀担任香港浸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客座教授等。2006年底,出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学。
西南大学文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学风优良,享有盛誉。
其前身为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50年10月,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与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合并为西南师范学院,两个学院的国文系随之合并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重庆大学中文系并入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1956年更名为汉语言文学系,2003年7月成立文学院。2005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伴随着西南大学的诞生,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名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揭开了文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西南大学文学院 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和“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几代人薪火传承,文学院已发展成为学科专业齐全、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教学工作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高校文学院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及科研人才培养基地。
在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中,文学院建立了一支力量雄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拥有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学院共有教职工99人,其中有专任教师9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50人,获博士学位者30人,有研究生学历者占教师人数的689%。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5人。现有重庆市学术带头人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重庆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1人、二层次人才2人,重庆市“五个一批”人才1人。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并在国内外学术界崭露头角,担当起新世纪文学院再铸辉煌的历史重任。
按照"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学科发展观,学院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凝炼方向、搭建平台、形成特色、突出创新,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融合、队伍建设与学术环境建设等纳入学科建设大系统。在学科建设方面,原有的两个博士点:美学、汉语言文字学(与文献所共建),现有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招收文艺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学科和**学、美学、课程与教学论、美术学等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美学四个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学院已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截止2007年9月,在校本科生1781人、硕士研究生362人、博士研究生4人,外国留学生3人。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汉语国际教育、影视艺术四个系,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四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师范专业,主要为中等学校培养优秀教师,在教师教育上具有专业优势;汉语言文学(非师)为非师范专业,主要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提供硕士研究生生源,毕业生多考研;戏剧影视文学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电视戏剧工作者及其他新闻出版工作专门人才。
学院现有7个研究机构:吴宓研究中心、重庆市文科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与新诗所共建)、美学研究所、西南影视文化教育与研究中心、叙事文学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所,语文教育研究所。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学院教师主持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6项,其中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项目11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项目2项,中央统战部华夏英才基金项目3项,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重庆市纵横向项目33项,校级项目53项。在中华书局、上海三联书店、高等教育出版社、重庆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等出版专著57部、教材44 部、编著21部、古籍整理16部,公开发表论文62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79篇,学科级论文69篇。
2001年以来,学院共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赵伶俐教授主持的《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2门重庆市精品课程(2004年刘明华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和2005年王本朝教授主持的《中国现当代文学》),3门校级精品课程(汉语言文字学、美学原理、**学概论)。
2004年以来,学院教师获省部级以上奖30余项,2005年熊宪光教授(排名第二)的《整体建构多层面中国古代文学史系列教材》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学院教师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李怡教授《“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项(何宗美教授《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在教育部第一届至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奖评选中获奖5项,在重庆市第一至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22项,1人获全国师范院校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人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教学三等奖。
学院汇聚了众多学术先贤和大师:吴宓、高亨、赖以庄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秉承他们的文化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术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已培养了8000余名毕业生,很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全国著名学者(如南开大学文学院曾晓渝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陈保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泉根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原院长龙泉明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导冯宪光教授),有的成为省厅级干部(如原重庆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中纪委、中组部国有企业巡视组组长滕久明,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童小平,原市委常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罗淑芳,重庆市委常委、市宣传部长何事忠,四川省公安厅副厅长赵健,四川省广安市市长王建军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如西藏拉萨中学特级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刘树群,四川省平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杨廷茂,四川西充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杨明,重庆巴蜀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中学特级教师欧平等),培养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张鲁、《南方周末》驻京记者张者以及钟鸣、范稳、钱滨、高江、王康等著名作家,为重庆和全国的社会发展及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院先后与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汉语教学关系。学院每年选派3—5人出国访学进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每年接收留学生及访问学者5人左右前来留学和访学。有望继续扩大留学生规模。学院与泰国孔敬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办成为泰国示范性孔子学院。学院与泰国三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海外实习基地,每年选拔20余名学生到海外实习。随着文学院开放办学的发展,学院的国际声誉不断提升。
本文2023-08-04 02:14: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