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方面的古书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中国地理方面的古书有哪些??,第1张

中国地理方面的古书有《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梦溪笔谈》、《太平寰宇记》、《徐霞客游记》等等。

一、《汉书·地理志》

《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东汉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

该书叙述汉以前的地理沿革,着重写了《禹贡》九州和《周官》九州;接着叙述西汉的地理,以郡国为条,用本文加注的形式,依次写各郡国及其下属县、道、侯国的地理概况,诸如郡县的民户、人口,废置并分更名的历史,各项特产,都尉、铁官、盐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泽,关塞要隘,名胜古迹,道路交通,等等。

二、《水经注》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该书所记大小河流有1252条,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有30余处,瀑布60多处,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70余处,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

三、《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历史地理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成书于北宋,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四、《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是古代中国地理志史,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广泛引用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等,计约二百种,且多注明出处,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太平寰宇记》作者为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五、《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汉书地理志

-水经注

-太平寰宇记

-徐霞客游记

-梦溪笔谈

主要是因为宋代的硝石被大量开采,而硝石经过化学反应之后可以吸收大量热量。当时的人们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在夏天得到冰的。

到了宋朝的夏天,由于古代藏冰技术的进步,街上已经有卖冰饮料的摊位了。有这样一个网红,叫“冰冷原子”,而“冰冷原子”是由大豆和糖制成的,主要是先把大豆炒熟。然后去壳,并与蜂蜜或糖混合,加入足够的水揉成小饺子,然后在冰水中浸泡,成为人们口中是甜的“冰冷原子”。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东京梦华鹭”,“吴林老故事”,“梦梁路”,“西湖老人粉丝盛路”和其他书籍,如“冰和冰甘草汤”、“雪泡沫缩小脾脏喝”,“雪泡沫青梅酒”,“雪泡豆水”,“冷水荔枝霜”和其他非常优雅的冰饮料的名字。(《东京梦花露》:“夏月冰糖冰冷,元宵冰糖绿豆冰,冰凉水。”

和诗人在夏季可以使用冰,主要是因为唐朝工匠生产火药,挖掘大量的硝石,无意中发现硝石溶于水,能吸收大量的热使冰水,所以唐代和宋代皇家贵族不需要隐藏在冬季冰,任何有硝石冰的地方。据史书记载,唐朝奸臣杨国忠甚至用硝石制成冰雕,以讨好朝廷的权贵。

但事实上,宋人根本不制造冰,只是储存冰。这意味着他们不使用人造冰来制作冰饮料,而是使用天然冰。到了冬天和腊月,宋人就把冰割下来,放进一个专门的冰窖里,第二年夏天再搬出来做冰饮。

此外,在南宋画家刘松年的《十八个光棍》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宋代的人们是如何使用冰的。这是一幅“象棋画”,在画的左下角有一个石头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水果盘,盘子里不仅装满了几个桃子,还有一大块冰。

吴在梦中写的子母,在南宋学者,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一段话:“在那一天,船被漆成湖,和所有人的大坝,享受着凉爽的夏季和睡眠柳树的影子。它有一股香甜的逸楼,浮葫芦和李子的味道,他们有的喝酒,唱疯狂的歌,或去钓鱼,暗示爱情。所谓的“浮瓜沉李”是指将瓜和水果浸泡在冰水中,冷却后再食用。

想要感受宋代的鼎盛,不妨看看经典的《清明上河图》,虽然,平面的图画没有给人多么宏伟的感觉,但是,繁荣市井生活常态却让人很是心神向往。有人说,盛唐为当时的民众编制了一个华美的梦,其实,最超然的梦境一定是宋代用山水与诗意借由建筑为世人呈现的桃源梦境,哪怕放在历史中只是昙花一现的存在,穿越古今,一切依旧是那样的让人留恋与向往。

在宋代,人们的生活来到了封建时期最富足的状态,又在理学思想的诞生下,更多的人哪怕身处仕途依旧渴望淡泊名利、诗情画意的生活。这一切都分毫不差地体现在了宋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当然,建筑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虽然,现今的宋代古迹已然不多,但是,无论从宋代山水画或是古籍描述中,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曾经宋代建筑为载体给了很多宋人对于盛世梦的憧憬。

一、宋代建筑风格的形成背景

我国封建时期的特色建筑风格形成于隋唐时期,又在宋代达到生活,来到清明两代,则又在这样的基础上得以升华,所以,想要探寻宋代建筑风格的形成背景,一定要把宋代建筑放在古建筑史之中才能有更好的理解。

在六七千年前,位于浙江的姚河姆渡干阑木结构就是后人能够探知到的我国最早采用榫卯结构的建筑,在这其中,留存至今的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板等等,在这些构件上都有榫卯的结构存在。所以,从那时开始,古人就开始了木结构建筑的探索,更是封建时期建筑成熟期的开端。

隋朝统一中国之后,为了给一统局面奠定基础,在建筑上更是选择大兴土木,尤其是兴建都城这一方面,出现了大兴城和洛阳城以及其他的宫殿和苑囿,包括南北运河以及长城。尤其是大兴城和洛阳城,开创了我国古代宏伟、严格的方格网道路系统,为后人提供了城市规划范例,而这两座城市在唐朝建立之时也得到了沿用与政治重用。除此之外,大兴城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来到唐朝时期,更是我国封建建筑发展的高潮时期,唐朝建筑的特点代表了我国封建建筑的很多特点。首先,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上也加强了建筑对于整个布局的相容性;其次,独创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在不同建筑群之间的处理技术更加成熟,更加注重了各个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组合;第三,成熟的设计在大型建筑上既做到了省时还保证了质量与稳定;最后,木结构建筑结合着砖石建筑,达到了力与美之间的完美结合。

而紧随其后的宋代正是吸取了前朝的各种建筑特点,配合着宋代的物质实力雄厚,以及人们在理学思想下的新理念,也就开始创造了既不只追求奢华又很是富有诗意的宋代风格建筑。

二、宋代建筑展现盛世梦的基本特点

宋代的建筑风格主要与当时的社会氛围有关,虽然,宋代的军事实力不强,但是,在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等领域,宋代都比前朝有着很大的发展,单从活字印刷以及火器的发明就能略知一二。所以,宋代建筑的风格很多都是为了促进国内的各个领域而建造。

虽然当时的国人对于王权依旧是很看重的状态,但是,宏伟的建筑并不适应于当时的国情,以当时的宋代都城汴京为例,商业化的城市虽没有唐代都城的恢弘气势,却有着属于自己的宁静、小巧风格。当时的全国各地不再大兴土木,而是在每一个建筑主体上更加细化,加深空间层次、衬托主体建筑,在色彩上也更加的看重。

(一)、布局层面上的加深层次,旨在突出主体

单从宋代留存至今的经典建筑体——河北古城正定的隆兴寺,就能看出这一时期的建筑尤为凸显的特色。殿平面呈十字形,重檐歇山顶,四面正中设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建筑主体富于变化,主次分明。而且,与宋代诗人们描绘的意境十分相像,有一种苍劲之感,更突出了立体布局给人带来的玄妙感

而在主体建筑两旁的慈氏阁与转轮藏阁,更加的衬托出了主体建筑的玄妙,而且,在这两个分支建筑中,也将“减柱法”做到了极致,对于力学原理的掌握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建筑装饰手法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细微之处的装饰处理上,更加凸显的是宋代人对于清明盛世的向往,而且,相对于唐代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唐代建筑在规模上凸显盛世,而宋代建筑则在建筑的细微之处低调地展现属于自己的美好,这一点同样有迹可循。

目前,位于广东潮州的开元镇国寺内主殿——天王殿,后人考证为宋代建筑遗迹,其中,殿阁均为木石材料,凭木榫紧密衔接,用龙头斗拱迭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最多达十一层,承受殿顶的巨大压力。殿顶为四重檐、双滴水,有鸱尾和双龙夺宝装饰,琉瓦彩甍丹墙,蔚为壮观。给人的感觉,宋代建筑如同动若脱兔,在细微之处展现自己的玄幻,将建筑的柔和绚丽充分展现。

当时的宋代人,还能通过石柱浮雕牡丹、夏莲、秋葵等缠枝花卉婴戏纹饰,不难想象,宋代建筑在当时的工匠看来,早已超出建筑本身存在,更像是一座座呕心沥血的艺术品,饱含了人们的盛世梦想。

三、宋代建筑为何是中国古代建筑史最鼎盛所在

从实用性来看,宋代建筑之所以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史最鼎盛所在,更是因为相对比历代建筑设计的意图中,宋代建筑更加做深做细,并且,宋代建筑充分结合了工农业发展、商业贸易频繁、城市变为经济发展据点各个需要来进一步发展。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宋代建筑更是超越了历代的建筑风格并在此之上做出了巨大的变革,尤其对于现今和平年代的城市规划更是有着可以借鉴的很多方面。

在当时,政治性的城市都发展为经济中心,而大城市旁也出现了很多小型的经济性城市,相对于过往的里坊制对于居民及整个城市的束缚,不再只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城市结构变化开始沿着城市自身发展需要的轨道前进。由此,宋代建筑真正体现了当时的宋代人共同的盛世梦想,既不追求绝对的奢靡,又在无形中寄托浩渺的盛世梦想。

从建筑学角度来看,宋代首次提出了建筑行业标准化,在当时的世界上都处于领先水平,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建筑技术标准与建筑工料定额标准。

而在很多人看来,大型的建筑虽能展现恢弘,但是,完美的建筑一定是从细节处着手,给人一种滴水不漏之感,本身,建筑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恢弘气质,如果能将细腻、柔美融入其中,这样的建筑风格才是最好的,恰恰,宋代建筑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在宋代画苑中,花鸟画派兴起,直接影响建筑艺术风格,着力于建筑细部的刻画、推敲,让整个建筑走向了精致。

四、带你走近一个由山水、诗意打造的建筑梦境

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宋代建筑想为后人呈现的独特美感,“‘可居”的山水一定是最好的写照,因为,在这其中,饱含了人们对于“诗意”栖居的审美追求,哪怕身居闹市,宋代建筑依旧为每一个有着如此梦想的人们打造着不同的现实梦境。

物质生活的提高,使得宋代人对于居住环境追求的是物质享受以及生动通俗的审美趣味,造型空间和装饰都要精致,因地制宜的创造出富于诗意的居住空间。《清明上河图》为人们呈现了宋代人喜欢的城市景观,宋代的扇面风水也呈现了人们向往的住宅与自然景观结合的渴望,这些都是宋代建筑最经典的写照。

所以,可爱的宋代人,他们细腻深婉、生动内省的心在建筑世界中凸显的淋漓尽致,让太多现代人都很是向往,其中充满了太多的美好。

结语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单单评论宋代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一颗璀璨明珠真的不足以形容这一份难得的美好,因为,宋代人在这其中注入的心血太多太多,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与想象,我们姑且认为,这一切的存在都是为了看到心心念念的盛世梦想,一个可以超脱于世俗、权势存在的理想世界。

所以,感受宋人视角下的建筑世界,真的是一个用山水、诗意搭建的盛世梦。

古往今来,流传至今的史书大多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而被视为中华文明源头的河洛两幅图。他们的影响渗透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但是河洛的两幅图的来历和意义争论了很多年,至今仍是一个谜~ ~河洛书在古籍中也有记载。直到考古学家找到证据,他们才能最终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

河图和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多年的两种神秘图案,是阴阳五行的源头。这两幅图最早见于《尚书》,后见于《易传》,后来百家争鸣中也有不少河洛图的记载。不知道有多少智人和哲学家一直在试图探索河洛两幅图的奥秘,但为了图上的一系列黑白点,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书籍和手稿有几千万字。但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点:

1河图罗书的产生日期,地点,发明者?

2它的本义和它与宇宙起源的关系?

3它和八卦的关系,阴阳五行,谁先谁后?

4它和天地的关系?

5它与人的关系,对人的影响?

6其“象、数、理”的关系及应用。

在“河图”和“洛书”流传之前,除了神话传说之外,任何文献中都没有关于河图洛书的具体说明。尚书。《顾名篇》记载:周康王即位,从周成王继承八件国宝:“于越吴陈冲宝:赤刀、大荀、洪弼、万艳在西序;玉、余一、天球、河图在东序。”这里第一次提到“河图”。尚书。侯说:“元贵负写与《洛书》有关。”《插曲传》说:“一河出一图,一书出罗,一圣人出”。把孔子的河图和罗的书并排放在一起。在古代文献中,上至伏羲、黄帝、尧、舜、禹,下至商汤、周公、,都与河图、洛书有关。但是没人说河图洛是什么样的。然而,经过不断的迷信渲染和演绎,《河图洛书》成了一个荒诞的神话故事。

《河图》、《洛书》、《太极图》在宋代的流传,不仅未能消除围绕《河图洛书》的迷雾,还引起了彝学界关于《河图》、《洛书》真伪的争议。后来形成的“书”派,尽管有各种解释,却始终没有解开这个永恒的谜。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